🚩小朋友上吐下瀉,要吃什麼比較好呢?🚩
最近天氣炎熱,門診上吐下瀉的小朋友變多了!每天園丁醫師都會被好幾位家長問同一個問題:「急性腸胃炎,要吃什麼比較好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以前,有許多家長已經先告訴我,孩子吃了三天的白稀飯、白土司,其它什麼都沒吃,怎麼還是拉肚子?也有家長說,因為小朋友吃了就拉,乾脆不給他吃了(讓腸胃休息?) 雖然沒再拉肚子,但精神卻變得很差。更有家長給小朋友吃米湯吃了一週,來問我為什麼孩子為什麼沒拉沒吐了卻胃口不好……。
其實原則很簡單:只要劇烈嘔吐緩解了,就可以開吃囉!所謂的開吃,就是均衡清淡的飲食。母奶寶寶建議繼續餵母奶;配方奶寶寶繼續喝原來的奶粉、或暫時改成無乳糖奶粉;已經吃副食品或正常食物的寶寶,就照正常的飲食吃吧!只要注意少油、少糖,適度的調味也是可以接受的。值得注意的是,甜食、果汁會加重腹瀉,不要給小朋友吃哦!
聽到這個回答,許多媽媽都會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真的可以吃這些東西嗎?不會拉得更厲害嗎?其實拉肚子不可怕,如果因為拉肚子造成脫水、電解質不平衡、或因沒有進食造成低血糖和營養不良,才是最可怕的哦!
儘早恢復進食還有以下好處:
✅刺激腸道細胞的再生,以加快腸道的恢復。
✅降低腸道通透性,以減少體液的流失。
✅刺激腸道荷爾蒙的分泌,增進胃腸的功能
那麼如果吐得太厲害無法進食怎麼辦呢?一般醫師會先給予止吐藥物緩解症狀,並建議使用口服電解液矯正脫水現象。水份補充足夠以後,嘔吐的症狀大多能緩解。口服電解液有一定的配方,不能用市售運動飲料或果汁取代。建議選擇葡萄糖含量介於 2~2.5% 之間,並且應考量適度鈉濃度口服電解質液,鈉含量一般建議介於 45~79mmol/L 範圍,比較適合腸胃炎的孩童使用。
口服電解液的使用方法,若是較嚴重脫水或體重較輕的嬰兒,可以先諮詢醫師評估。而一般兒童在症狀剛開始、脫水尚不厲害時,可以每小時補充約100ml,或視吐拉的嚴重度來增加,以補充流失的水份。以少量多次的方式給予,可以減少嘔吐的機會哦!
👉資料來源:台灣小兒消化醫學會[兒童急性胃腸炎診斷治療建議]
台灣小兒消化醫學會 在 葉勝雄醫師的育兒發燒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B肝孕婦可服藥降低傳染寶寶的機率
摘錄:
肝病權威、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簡榮南表示,e抗原陽性的B肝帶原孕婦,生產時將病毒傳染給胎兒的機率高達95%,即使新生兒接受免疫球蛋白與3劑B肝疫苗接種後,可將傳染機率降至10%,卻仍比一般孕婦高。
台灣小兒消化醫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陳慧玲指出,台大團隊由中央研究院院士張美惠率領研究發現,若孕婦在第三孕期開始服用B肝抗病毒藥物,直到產後4周停藥,傳染給寶寶的機率會從10%降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