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永遠不增高也永遠不融解──論林燿德長詩〈軍火商韓鮑〉 ◎陳顥仁
一、前言
林燿德生於1962年,雖然年僅三十四歲就與世長辭,但對台灣文壇留下的影響卻是不容忽視。長詩〈軍火商韓鮑〉(註1)被視為是林燿德的自傳詩,全詩共60節,長達數百行,以法國詩人尚·尼可拉·阿爾居爾·韓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的生平作為敘事長詩的基底,並以此寄託自己與創作、與文學,甚至文學際遇的關係。而本篇論文將著重在林燿德在〈軍火商韓鮑〉一長詩中所展現的詩語言狀態,及詩人如何操縱實象與虛象,創造出詩語言的特殊質地。
日前,讀到顧城詩作〈美〉(註2):
我所渴望的美,
是永恆與生命;
誰知它們竟水火不容。
永恆的美,奇光異彩,
卻無感無情;
生命的美,千變萬化,
卻終為灰燼。
筆者以為,這幾乎可以說是創作者所必然遇到的矛盾,而林燿德也不例外。於筆者而言,林燿德的形象可以說是「一個永遠的眺望者:踩在灰燼裡,陷得很深,眼睛裡都是遠方。」詳細將於本篇論文分節敘述。
二、踩在灰燼裡:林燿德的實象書寫
首先,將從林燿德對於實象的書寫策略開始,筆者將再細分為兩項:語言的陌生途徑,及語言的表現形式。
(一)語言的陌生途徑:性的、殘忍的、暴力的
林燿德在〈軍火商韓鮑〉一詩中,可以明顯地將主題分為:宗教、性、文學等,而如新批評理論所說,詩人借用一種「陌生化」的途徑使語言產生詩意,而林燿德在〈軍火商韓鮑〉中,即是藉由性的、殘忍的、暴力的畫面和文字,來使讀者產生一種陌生感,如同第4節(註3):
「4
十八歲,他吸毒,蟄存在整個
巴黎最骯髒的角落,自瀆
,在自己飽實的陽具上
吐口水,苛薄地唾棄那些
被稱為詩人而活在中古時期
的騙徒們。他在迷濛的意識裏
想像革命與屠殺的風景,
發現自己即將供應這個都市
一部賣淫者的憲法。」
林燿德將詩人韓波加入巴黎公社之時的社會狀況,以及想像韓波當時不為社會所見容,甚至也不齒與社會為伍的狀態,大量描寫進入詩中。包括毒品、自瀆、陽具、騙徒、革命、屠殺、賣淫等等。林燿德替一個實際的年代重新造景,是為了凸顯林燿德想表現的性的、殘忍的、暴力的美學觀點,而這樣的視角及畫面也就形塑了林燿德詩中的實象氛圍。進一步,這樣的實象也就成為林燿德敘事詩中的詩語言質感來源。
(二)語言的表現形式:並置的、鋪排的
林燿德經常將許多意象並置在一起,在沒有連接詞、主詞受詞的情況下,以單個意象的狀態,同時呈現給讀者。在這樣並置的狀況下,讀者會自行在閱讀過程中,重新將所有支離破碎的細節建構起來,但同時,這也是一種沒有留給讀者呼吸、喘息空間的書寫方式,讀者必須連貫地、毫無停頓地接收所有的實象。這也跟林燿德所選用的意象主題:性、殘忍、暴力產生呼應,成為完整的一個意象組織。如第31節(註4):
「31
韓鮑曾經目睹
生長六對翅膀的大天使
飛越黑色的夜空
韓鮑曾經目睹
兩個酋長都使用他所販賣的槍枝
將彼此的腦漿轟出腦殼
韓鮑曾經目睹
一個更年期的慈祥修女
以歪斜的姿態被姦殺在荒野之中
韓鮑曾經目睹
自己在自己的夢境裏
將背後的翅膀一對一對撕裂下來」
林燿德藉由鋪排「韓鮑曾經目睹」這一句型,將幾個畫面重新並置,儘管這幾個畫面可能沒有直接關聯,但藉著相似的句型,也做到了使讀者同時接收而無障礙的狀況。而在這幾個句子之間,也能見到黑色夜空、槍殺、姦殺、撕裂翅膀等等的意象,就像是不間斷地呈現給讀者,所有不舒服的、不適的場景畫面,而且這些畫面是一個一個接踵而來,進而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一種壓迫的力量。
而筆者所謂「踩在灰燼裡」,正是在描述林燿德在詩中相當重視顧城所謂短暫的、將化為灰燼的生命之美,藉由一個個體,去感受這個世界,不排斥裡頭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憤恨、所有的不舒服。
三、陷得很深:林燿德的虛象變形
在這個章節,將探討林燿德又是如何處理詩中的虛象,並以兩個方向進行:「緊的語言狀態」,以及「洛夫式的單句折疊變形」。
(一)緊的語言狀態
林燿德在〈軍火商韓鮑〉一詩中,也常用典故。如第6節(註5):
「6
母音E是霧靄與天幕
交綏後的純潔色澤。
凋萎了白之後的白
純潔被火藥炸碎之後剩下空茫。」
若以平常的詩語言觀之,「母音E」一詞可能因其「母音」、「聲音」或是聲響「E」的特性,產生一自由闡釋的多義,但當讀者進入韓波的文本,韓波在其代表作〈母音〉中,曾明確表示──A是黑色、E是白色、I是紅色、O是藍色、U則是綠色。縱觀〈軍火商韓鮑〉一詩,其他以「母音」借代的句子,就可直接看出,這裡的「母音E」確是實指顏色「白色」。
如此一來,「母音E」便失去了一個詞語生動的變化性,因為它有一個實際的典故,因此這些詩中的名詞便受到了綑綁,對比於鬆的、可以多重解讀的一個原本面貌,林燿德所使用的虛象,便進入的光譜中緊的、限定的那一端。名詞與其象徵物有了沉重的牽連──非此不可,讀者沒有其他的詮釋空間。這樣的虛象策略限制了讀者的閱讀空間,但也固定住讀者的視野,讓讀者直接接受林燿德腦中的意念。
(二)洛夫式的單句折疊變形
在翁文嫻教授的〈在古典之旁辯解現代詩的「變形」問題〉(註6)中提到:「『折疊』是力求句子詩質稠密,不令之平與滑,最佳狀態有尺幅千里的效果,雖然不一定能如是,但總見到不斷經營的苦心。……最具代表性的詩人是洛夫,他的《石室之死亡》系列,凌空劈出了中國現代語言這一面折曲的風景,此詩據稱已超過三十萬字評論。」
翁文嫻教授將「變形」一概念分為四類:單句內的扭曲折疊、句與句之間的夢幻連接、將內心衝突擴展為系句畫面、不斷分裂的語言。而單句內的扭曲折疊即是筆者認為林燿德與洛夫所共享的變形特質,也就是「不同詞性被擠壓相處的句法」(註7),且見林燿德〈軍火商韓鮑〉中的第22節(註8):
「22
。魏蘭沒有回答
他瘖啞成一堵牆
牆縫間睜開無數眼瞳
憂傷瞠視
韓鮑髮絲狂舞」
即令人想到洛夫《石室之死亡》第一首「任一條黑色之流咆哮橫過他的脈管/我便怔住,我以目光掃過那座石壁/上面即鑿成兩道血槽」同樣都是一堵牆,洛夫的是石壁,在被注視之時鑿出血槽;而林燿德的則是瘖啞的牆,在牆縫間還睜開無數眼瞳。
牆本身無法言語,而瘖啞本身也非一個動詞,牆縫間更不是一個可以睜開眼睛的主體,如此這些不合理的、不同詞性被擠壓在一起,產生出一個超現實的畫面,這就是林燿德一個重要的處理虛象的模式。
回到一開始談到的,林燿德提供的一個「緊的語言狀態」,加上「洛夫式的變形」,即可從虛象的策略中,清晰見到林燿德對於詩語言的控制,其絲毫不放任、要求掌控全部畫面的性格,這也就是筆者為何稱之為在灰燼裡「陷得很深。」
四、眼睛都是遠方:林燿德的嚮往
除卻實象和虛象的運用策略之外,筆者認為,在林燿德疼痛的、不適的、控制的文字質感之外,還有一種遙遙指引著這些意象的方向的,林燿德嚮往的遠方。可見第14節(註9)、第20節(註10):
「14
當我 離開的時候:
世界將 會變成什麼
除了 這疲累的城市
無所不在 ,蹲踞
新人類的 古代幻覺,」
「20
我的棕髮沾附精蟲黏溼
的渦流。我已經
無法尋獲 古代」
林燿德也有疲倦的時候、離開的時候,但在第14節,儘管有許多缺席、許多未完成,但有一個不曾離開、無所不在的「新人類的古代幻覺」;在第20節中,儘管真實的身體依舊在精蟲的黏濕裡,處在一個生命的困頓裡,但這樣的困頓,其實是面向一個無法尋獲的「古代」。
由此可以見到,林燿德所給出來的所有性的、殘忍的、暴力的實象,其實都是「當代」,都有一個隱藏的「古代」與之相對,那裡有所有的平靜、那裡有所有的平安。
翁文嫻教授在討論顧城的論文(註11)中也提到,「(顧城)是用現象來表達心內感知的美,那些美萌生於象,亦只能回到現象界中尋訪,這是一大片無邊涯之境,非個人區區意識所可主宰、變形、指示就可以及至的。」,對筆者而言,相對於顧城所發展出來的「無我」詩學,林燿德似乎就是在這個光譜的另外一端,借翁文嫻教授之語,即是「藉由個人意識主宰、變形、指示」其詩歌文字,所開展出來,具有強烈林燿德自我色彩的詩學道路。
於是筆者說,林燿德眼睛都是遠方。因為林燿德的眼裡有這一個遠方,因此才竭盡所能的扭曲現在、折疊當代,所有的變形都是一種對遠方的思念,儘管這個遠方可能曾經出現過,也可能永遠都不會到來。
五、結語
在〈軍火商韓鮑〉的註(註12)裡頭寫道:
「註:
法國結構主義者羅蘭·巴特(R. Barthes1915-1980)在
《寫作的零度》一書中指出:現代詩始於韓鮑而非波
特萊爾。這種看法至少在本世紀已成為詩史的共識。」
由此可見,林燿德對於自己的詩作,以及自身所處的位置,的確是以一個現代詩的繼承者、甚至是開創者自居。
而在詩的最後,第59節(註13)與第60節(註14)提到,「睜開眼睛/幽光在軍火商的意識中折射」、「漶散的瞳睛,這迷惘的漩渦/多麼類似一個/誕生的星系」,對於上一章提到的當代的終結,在林燿德的詩的末尾,卻給出了一個意象:死亡之後才誕生的星系。這可能是在詩人韓波過世之後才日益壯大的現代詩潮流,也可能是林燿德詩的一個祕密指向。而林燿德在當代作為一個以技術見聞的詩人,其結構、敘事技巧、主題內容等等的開創性,著實替當代華文文學開啟了一個新的篇章,而在本篇論文中所探討的,林燿德的詩語言則呈現出了一個相對於普遍性、相對於客觀現象的個人主觀特質,這樣的詩語言將林燿德的詩密度提高到一個險峻的高峰,但也將他限制在一個固定的位置,難以左右上下、朝四方開展。
正如林燿德詩所言,雪永遠不增高、也永遠不融解。
註1:林燿德,《不要驚動不要喚醒我所親愛》,(臺北:文鶴出版,1996),頁67-138。
註2:顧城著,張寶云、林婉瑜編,《回家:顧城精選詩集》(台北:木馬出版,2016),頁27。
註3:同註1,頁74-75。
註4:同註1,頁110-111。
註5:同註1,頁76
註6:翁文嫻,〈在古典之旁辯解現代詩之「變形」問題〉,《變形詩學》,(北京:北京大學,2013),頁52-77。
註7:翁文嫻,〈「變形詩學」在漢語現代化過程中的驗證〉,《變形詩學》,(北京:北京大學,2013),頁11-40。
註8:同註1,頁99。
註9:同註1,頁90。
註10:同註1,頁96。
註11:翁文嫻,〈「賦」體美學探討之二──顧城詩「呈現」界域的存在深度〉,《間距詩學》,(台北:開學文化,2020),頁288-315。
註12:同註1,頁138。
註13:同註1,頁135。
註14:同註1,頁136。
參考書目
專書與期刊: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出版,2011)
林燿德,《鋼鐵蝴蝶》,(台北:聯合文學,2006)
顧城著,張寶云、林婉瑜編,《回家:顧城精選詩集》(台北:木馬出版,2016)
林燿德,《不要驚動不要喚醒我所親愛》,(臺北:文鶴出版,1996)
翁文嫻,《變形詩學》,(北京:北京大學,2013)
翁文嫻,《間距詩學》,(台北:開學文化,2020)
--
美術設計:游佳真
圖片來源:游佳真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16.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林燿德 #軍火商韓鮑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台灣新文學史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護照上的「CHINA」字樣,長年以來被國際間誤會,防疫期間也造成其他國家諸多誤解,凸顯出修改英文名的重要性。
時代力量自今年5月20日起,舉辦「We are TAIWAN ! 護照封面設計比賽」,希望透過此活動,讓民眾對於護照正名的議題,有更清晰的了解。本次活動將在7月20日截止,我們再次誠摯邀請有興趣參與的朋友們踴躍投稿。大家一起揮灑創意,設計出讓台灣人認同且驕傲的護照!
這次護照封面設計比賽,我們很榮幸能夠邀請到五位與台灣正名、護照設計相關專業的設計師、台文領域教授、前任外交官擔任評審。
五位評審的介紹如下:
✒️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 陳芳明教授
📝陳芳明老師目前為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從事歷史研究,並致力於文學批評與文學創作。芳明老師創作逾三十載,對台灣文學、文化研究甚深。除了著名文學創作,更著有政論集《和平演變在台灣》等七冊有關台灣社會的歷史變遷的著作,並於2011年完成歷時十二載的《台灣新文學史》。
✒️自由設計工作者 | 楊珮愉設計師
📝楊珮愉設計師早期服務於傳統產業,自參與環境運動並擔任志工起,開展與社會議題密不可分的合作;活躍於環保、能源轉型、勞工、新住民、法律、人權、性別...等團體組織。2016年起參與影展設計工作,持續多方拓展視野,以提升議題能見度為設計目的,貼合議題,共同發聲。
✒️目來視覺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 | 賴永盛設計師
📝賴永盛設計師致力於企業形象識別設計,目前已為100家以上中小企業改造形象,冀望為台灣中小企業提升美感,創造出更多的商業價值。賴設計師服務過的客戶群涵蓋各產業類別,包含:Taiwan Sony AXN Channel、台灣新創能中心、新北刑事警察局警犬隊、典華集團等。
✒️自由設計工作者 | 黃梵真設計師
📝黃梵真設計師為湯湯水水設計工作所負責人,近年因承接較多性別平權議題的設計露出而廣為人知,包含:《2017 讓我平權。像個人類》手寫字貼紙、《2017 婚姻平權闢謠三大報頭版募資計畫》報紙版面設計、《2018 王道銀行彩虹卡面(三款)》卡面設計 、《2018 臺中同志遊行主視覺》等。
✒️前外交官/現任時代力量中央黨部媒體創意部 | 劉仕傑 主任
📝劉仕傑主任先前擔任職業外交官,曾任外交部北美司秘書、歐洲司中東歐科科長,並外派駐洛杉磯辦事處及駐帛琉大使館。著有《我在外交部工作》。於2018年參選台北市議員,為史上首位參選公職的外交人員。現為時代力量中央黨部媒體創意部主任,亦擔任時事評論員及專欄作家,文章散見於《獨立評論》、《關鍵評論網》、《太報》、《今日新聞 名家論壇》、《BuzzOrange》、《東森新聞網雲論》等媒體,亦於中央廣播電台主持《這樣看中國:劉仕傑時間》節目。
★活動資訊
比賽收件期間:2020/5/20-2020/7/20
相關簡章詳見官網。
👉🏻國際規範組
作品必須符合國際護照設計規範。根據國際民航組織(ICAO)規定,標準護照封面,包含了發行國國名、國家象徵、文件描述(如Passport)及晶片護照圖樣。國名部分並沒有限制以「英文名」呈現,只要有出現正式國名即可。
👉🏻創意組
開放參賽者發揮創意,設計出心目中的台灣護照封面!
👉🏻評審獎
由評審依專業評選,獎金總額陸萬元整。
❗️「We are Taiwan」時代力量護照封面設計比賽官網:https://taiwanpassport.tw
台灣新文學史 在 瑜珈這檔事 Oh,My yog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心靈的洞穴—栗光《潛水時不要講話》X張以昕《瑜伽這檔事》雙書分享會
我算是文壇的邊緣人,平常大都窩在瑜伽圈或三不管地帶,很少有機會接觸其他作家,終於在5/30的熊與貓台北松山驛站跟許多寫作的朋友重逢了!
包括兩年不見的小熊跟韋瑋老師、智如、許迪、黑眼圈,八年不見的華視點燈節目製作人斗哥(他走進來時我就認出來了,超驚喜),還有多位聯合報繽紛版主編栗光旗下的知名作家,把現場擠得滿滿的,可謂是眾星雲集。
我的學生謝小露、冠毓、宜真等人也來助陣。麥田出版社也邀請到栗光所屬書系的主編陳芳明老師來到現場,他是我很期待的貴賓,唸研究所時最喜歡讀芳明老師的文學評論,每一本我都有買,是個忠實粉絲,因此帶了《台灣新文學史》給老師簽名,裡面的字字句句都很用心讀過,還做了筆記,終於得見偶像實在太興奮了。
我的貴人贊助廠商—funsport的甘經理、Emily,approach yoga的黃經理也來捧場,甘老闆還帶來三十個彈力帶給我當作參加禮,實在太感動了!!!
這一場分享請來了我跟栗光的恩師—小熊老師當主持人,任何的場子只要有他在就絕無冷場,讓人安心,就算天塌下來都有他幫我們頂住。好幾次他都讓我們笑出來,消除了面對聽眾的緊張,讓我憶起從前他在繽紛版當編輯時,當我對自己沒信心,他也是在背後不斷鼓勵我,讓我相信可以辦得到。
另外還有手語翻譯員歐姵君和丘安來為聾人翻譯,完全是防疫記者會規格,分享內容傳遞無障礙,非常感謝辛苦的翻譯老師鼎力相助。
而最重要也是最辛苦的是有鹿文化的彥如跟于婷,謝謝妳們的愛與熱情,讓我能在每一場分享會都能自在、愉快地分享,有妳們真好❤️
台灣新文學史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台灣新文學史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作家陳芳明花了十二年、完成「台灣新文學史」,在今天舉行新書發表會。陳芳明說,在寫作期間,他曾經兩度遭到政治現實的打擊,動搖了信心,覺得就要寫不下去,幸好最後還是在文學中找到力量。
厚厚兩大本,還分成上下兩集,這就是政大客座教授、陳芳明,花了十二年的時間,完成的巨著「台灣新文學史」,也是到現在為止,台灣出現最完整的文學史專書,紀錄從1920年台灣新文學運動啟蒙,一直到1990年末端,橫跨八十年的歲月,在每個年代與領域,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與他們的作品,呈現出台灣文學的豐饒、與社會發展的歷程。
不過這本書,因為把台灣文學,從殖民、再殖民、後殖民的史學觀點來劃分,遭到不少質疑,作者陳芳明表示,他心理上已經準備好被丟雞蛋了。而他說生命中,兩度差一點被粉碎了對文學的嚮往,包括美麗島事件,以及前總統陳水扁貪瀆的弊案,差點動搖了要把書寫完的信心,不過最後他還是在文學中,得到救贖。
而詩人余光中也來到新書發表會現場,誇讚這本書是一個里程碑,讓台灣文學得以承先啟後。而面對被誇獎這是偉大的著作,陳芳明開玩笑的說,書不偉大,但只是寫太厚了,不過這是因為台灣文學就是這麼豐富,也希望台灣社會能從中,既要記取歷史教訓,也要領受文學成果。
記者林靜梅 彭耀祖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