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穎杰觀點:重啟核四或是綠電轉型?一個國土永續發展的視角..... (02/02/2021 風傳媒 )
作者:蔡穎杰 / 作者為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德拉瓦大學能源及環境政策博士
2020年以來,農地種電的政策引發甚多爭論,甚至擁核政黨藉機怪罪到我國發展綠電的頭上,而訴求「重啟核四」。不過,從土地使用的角度來看,顯然核電廠與核廢料場址也不是蓋在空中閣樓,一樣要使用土地。歸根究柢,所有的土地原本都是自然綠地,端看社會如何分區使用。因此,主文主張,無論是農地種綠電,或是核電廠相關的土地使用,也就是要考量電力設施的興建過程是否符合憲法所認定的正當民主程序,要回歸到土地使用制度面來檢討,進而比較發展綠電與核電兩者之間,何者較能搭配民主程序的土地使用,以及當前我國土地使用的法制面有哪些可以進一步改善的地方。
以核四廠的案例,根據負責土地徵收的台電副處長林源得回憶(參見《述說龍門,我們的故事》),1980年政府核定蓋核四廠,並預定徵收370公頃的土地。多半是農地與林地,後續又追加97公頃。而林副處長則是1991年開始辦理與居民溝通協調土地徵收事宜。當然,過去在戒嚴時期,林副處長並未質疑,為何政府可以先斬後奏核定建設跟土地徵收,過了10年再去跟居民「溝通」?
在林副處長眼裡,當地農村衰敗,核電廠就像救星一樣可以提供就業,拯救在地經濟,但為何政府整天宣稱發展農業,照顧農民漁民,卻「發展」到鄉村生活衰敗到必須要仰賴核電廠來挽救經濟?而當地人是否如台電所說的想要依賴核電廠生活?以及台電是否有誠實揭露資訊給居民?可參見崔愫欣紀錄片《貢寮 你好嗎?》
林副處長也描述了跟地主討價還價的經過,這恐怕給讀者一種迷思,好像被徵收戶可以任意拉抬土地價格「刁難」公務員。多數人所不知道的是,依法,土地徵收的價格是政府單方面說了算,民眾、自救會、地主的意見只是「參考用」,尤其一般老百姓多半沒有政治聲量與資源對抗政府,除非是外來投資客,往往只能被迫吞下去政府開出的條件,而被官方宣傳為「地主同意被徵收」。而官方常用的手法就是分化被徵收戶,給予某些人特別優惠當樣板,當內應,製造自救會內部糾紛,各個擊破。(參見:南鐵協議價購開始 自救會控南市府、鐵工局「威逼誘騙」)
令人遺憾的是,直到2021年的今天,我國政府仍然沿用戒嚴時代陋習,由行政院先黑箱作業核定「興辦事業計畫」,當地居民都完全不知情,只能等有朝一日,忽然得知政府公告要來「溝通」徵收你家,然後媒體與各路公關對外宣傳大建設有利經濟,就跟當年宣傳核四一樣,至於想過著原本生活,不想被徵收的地主時常被網軍抹黑為愛錢、釘子戶(參見徐世榮《土地正義》)。或是媒體配合冷處理,社會大眾也不知道全台灣到處都是土地徵收自救會。
當然,既然行政院已經先斬後奏「核定」興辦事業計畫才讓在地居民知道,後續的都市計畫、土地徵收相關審議,也只是做做表面工夫,而不會去實質審查該建設是否有真的必要性或是公益性,內政部與各縣市由於多年來浮濫的國土規劃已於2013年遭監察院糾正,另政大賴宗裕教授研究指出,2014年全台住宅量已可供應5000萬人居住(參見《不動產學之理論與實踐》)。唯一較有「抵抗力」的可能是環評,但試問當其他單位的審查都已經定調,環評委員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最近台北市社子島自救會所訴求的,也就是暫緩環評,重新檢討全區徵收剷平式高密度開發的必要性與公益性。
因此,像核四案例,集結社會各界力量纏鬥數10年成功擋下建設計畫的,可以說是特例中的特例。而貢寮當地,也因為核四的施工,影響生態環境及漁場,要如何善後也未可知。行政院長蘇貞昌其實也曾嘗試以土地使用分區變更阻擋核四案,彰顯生態與農業價值,敝人衷心予以肯定。
台北縣政府昨天召開澳底都市計畫第2次通盤檢討先期會議,決定將8公頃多的核四電廠用地改劃為農業區。縣長蘇貞昌表示,核四電廠面積400多公頃,澳底都市計畫的8公頃多核四用地雖只是電廠的一部分,將使核四失去著力點,達到反核的目的。事後蘇貞昌縣長表示,依法規定,都市計畫每5年至少應通盤檢討一次,澳底已10多年未辦檢討。藉由這次檢討,縣府只是以業主身分,要求規劃單位把台北縣的好家園恢復,把貢寮最美麗的地方變更為原來的農業用地,核四廠蓋在美麗的海邊很突兀,也破壞海洋生態,是用錢堆砌的科學怪物。(1998-04-10/聯合報/06版/)
雖然當時台北縣土地分區變更被內政部否決,但其實也突顯出一個問題。也就是,在我國,土地使用分區的法定權力,都是由縣市長聘任的專家會議背書跟內政部說了算,而就算十多年沒有依法檢討土地使用,老百姓也沒轍。直到今天,一般老百姓跟市議會完全沒有任何法定程序讓他們審查跟參與土地使用決策過程的餘地,只有提供「參考意見」跟抗爭的角色,而無法比照歐美民主國家,強制舉辦行政聽證讓各方辯論,並邀請第3方公正專家來作證。以美國紐約市為例,雖然紐約市已經算是惡名昭彰的浮濫開發城市,都市計畫委員要經過市議會審核資格才能擔任,而非像台灣一樣由縣市長自行聘任即可,且紐約市要先通過環評與社會影響評估,才能申請開發案。基於憲法保障人民的基本財產權,紐約市的都市計畫土地使用跟土地徵收也都要經過市議會審核,而非像台灣一樣,由行政機關自行核定,等於是球員兼裁判,也難怪歷年來我國政府首長不斷把農地浮濫變更為建地,幾乎沒有看到如同當年蘇貞昌縣長為了保護農業生態價值,主動勇於承擔被抹黑成阻礙經濟的案例。
以土地使用來說,政府發展農地種綠電,應該算是一把雙面刃,為了四處建置再生能源分散式電力系統相關設施,勢必讓在地人參與,有別於核電廠這種大資本大工程,去徵收一塊特定大面積的土地而驅逐在地居民。政府當下也在推動地方創生,以及國土計畫法要求的「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其主要政策目的,是為了振興農村經濟、維護農地資源與增加農村人口。藉此機會,比照正常民主國家,完備土地使用與土地徵收的法制保障民主參與及私人財產,讓鄉村居民可以因地制宜規劃自己的生活場域及產業。更重要的,綠能轉型、地方創生、「鄉村地區整體規劃」3者搭配土地使用法制改革,才能開啟鄉村居民實質民主參與規劃在地發展。反之,可能導致農地資源、農業繼續不斷被壓縮,農民變成越來越需要仰賴大量興建綠能設施來補貼,變相延宕屋頂型光電發展。而未來的縣市政府首長也可能拿出一句歷史共業,又去浮濫變更種電的農地改為建地。也就是說,依現行法規,土地使用分區要不要變更,仍然是政府單方面說了算。
聽到農地變建地的光電發財夢,曾文生說,這是騙人的話術,應該揭發與制止,他要告訴不肖業者,這個承諾不是你們能給的,最後審查權還是在政府手中。(參見: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農地變建地是騙人話術,這承諾不是業者能給的)
而自稱永續的擁核陣營也不宜見獵心喜,把土地使用亂象的源頭怪罪到綠電設施。與其趁機考古吹捧所謂的核電經濟效益,不如回歸永續發展的正途,改革土地使用法制。由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定義來看,經濟效益本來就不是首要考量,而要並重土地正義、民主參與、保障私人財產、在地文化、糧食生產、宜居權與環境生態等等,這其實也跟我國許多土地徵收自救會的心聲一致,由於案例過多,僅引述部分如下。
「市府官員總是喜歡帶風向,不論在哪一場會議,總是說:社子島居民最在意的是【安置問題】!大錯特錯。社子島自救會不斷的陳情、請願,我們是【反對區段徵收】,我們是要一個適合在地居民的都市計畫,可以 讓居民修繕房屋、改善環境的計畫!在武漢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下,社子島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境。
#糧食供給:蔬菜除了供應自己之外,另提供大台北地區將近1/3蔬菜量。
#開放式生活空間:非密閉式大樓空間。社子島為水平式住宅,居民大都戶外活動,互助互惠的社會網絡與緊密的鄰里感情。
我們不需要剷平式開發,而是需要一個良好的都市計畫,畫出建築線,以人為本、以社子島居民生活的聚落替代方案。」(台北市社子島自救會發言人李華萍)
「機場捷運A7開發案在未完工前爆發「違法預標售」及「葉世文收賄弊案」,另在被徵收戶的抽籤配地說明會上,罔視居民的利益,居民只剩邊坡地、電塔旁、及垃圾地可選擇,實際上較具發展前景和生活機能較好的土地皆留給財團和投資客。表面上被徵收的地主可申請領回40%抵價地,但由於有最小基地面積的規定,許多被徵收戶的土地面積過小,只好又把抵價地賤賣或改領補償金。」(機場捷運A7站自救會長徐玉虹)
「補償金額大小並不是居民反對的原因,而是不想要放棄原本的生活、搬離現在居住的地方。這片土地不僅是從祖先手上傳下來的祖產,「家」的記憶都附著在這片土地之上,且當地生態豐富、環境優美、居住空間寬敞,生活品質優良。在國土計畫法公布後,原本坡度35%為土地的開發底線,現在卻變為可開發的農牧用地,以提高糧食自給率。「那為什麼水田又把它消失掉,把那邊山坡地變為農牧用地來騙老百姓,這是中央在騙老百姓。」(竹東二三重埔自救會長呂政權)
「同意徵收的2000多人都是炒作農地,政府是為人民服務還是為財團服務?台商回流,是鮭魚返鄉?還是鱷魚?他們都是來瓜分我們農民的利益及土地,官商勾結。有一次自救會農民問陳處長:「為什麼一定要我們這塊地?」陳處長表示:「因為廠商要你們這塊地!」(竹東二三重埔自救會長呂政權)
「每個人對金錢的態度和價值觀都不一樣,有些人一點點錢就覺得自己很富有,不應該把每個人都劃分為想要更多財富,更何況我們基層的民眾也沒有分沾到這些利益。一個人就會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被徵收就是破壞這個人原本的生活而必須重新開始,一個人不應該被指導怎麼過生活,而是有權利自己去決定自己所過的生活,你無權干涉。但是如果被徵收就是強迫你去別的地方重新開始。」(灣寶自救會長洪箱)
「新買的透天厝才順利交屋1個月,就得知自己的房子也被納入航空城的徵收範圍,這棟屋子是為自己的家人所布置,未來要一起共同居住的地方,這樣的無奈只好開啟抗爭之路。反迫遷居民和民間團體最無法接受的部分,政府和財團假借計畫案開發名義,讓農地成為建地,以及第3跑道開發的必要性。國軍基地跑道早已足夠,在政府手段之下,造成國軍基地跑道無法使用,而藉口需要多開發百姓賴以為生的民宅農地,但對居民來說唯一的訴求只有「留下來,留在他們扎根的地方。」(桃園航空城自救會蔡美齡)
「附近經過2次的區段徵收,原本農地都是免稅,但你配回來的土地有各式各樣的稅,地價稅又一直調漲,他說你配的地還漲不夠,政府說漲價歸公,但我們是自有住宅,沒有其他房子,你把房屋稅地價稅調這麼高,合理嗎?就是逼百姓把房子賣掉去鄉下的地方住的意思,這又牽涉居住正義的問題。投資客在這裡炒這塊地,如果徵收了,配回來變成建地轉賣,屁股一拍就走了。在地人的話,有些農地會配回來,但你的家當要丟掉多少,有多少東西沒地方放,政府說會補貼你租賃的租金2年,但田沒了,這些東西也就沒用了,這些工具都是錢買的,譬如農機,都是生財器具,現在都沒有用了。新竹縣政府已經徵收了那麼多土地,但學校廠商後來都不來,前科累累,縣長又有任期限制根本不能負責。他們根本在炒土地,拿我們的土地在玩,被徵收後的地方都變成是外地人的,我們這裡是客家莊,需要保留文物。」(新竹璞玉自救會長邱鴻鈞)
綜上,農地種綠電跟重啟核電2者之間,不僅僅是電力系統轉型與碳排放的差異。核電象徵的是戒嚴時代政府高層自行決定重大建設跟國土規劃,叫在地人吞下去,而發展綠電開啟了我國土地使用法制改革以及整合當前政府地方創生政策的機會之窗,讓台灣人有機會脫離戒嚴時代奠定的土地制度,以免被政府高層自行核定強制徵收老百姓私人土地轉手財團。與其讓投資客賺完屁股拍拍離開移民,不如落實土地使用的正當民主程序,才能建立民主政治到民間地方層級(參見李登輝《新‧台灣的主張》,第3章),讓台灣人能實質對自己的家園發展有參與權,應較能符合所謂轉型正義與永續發展台灣主體性的本意。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storm.mg/article/3442325
♡
台灣歷年糧食自給率 在 宋國鼎律師 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水情嚴峻,農委會自本月16日公布停灌,停灌範圍包含桃竹苗地區。其中停灌影響最深的莫過於水稻,尤其現在正值二期稻抽穗期,水稻需要較大量的水分涵養才能結出優質的稻穀,限水令來得又猛又急,此時限水幾乎是宣布二期稻成為空包彈,注定收成欠佳。
竹南、造橋及後龍依靠明德水庫的水源進行灌溉,也在停灌範圍內。儘管這次停灌補助的額度是歷年最高,政府似乎給足了誠意,但限水對於農業的影響重大,值得大家一起來討論。
#停灌的影響
苗栗是農業大縣,對於造橋鄉、後龍鎮、苑裡等地區都是很重要的產業。由於遲遲沒有降雨,開始限水後明德水庫的蓄水量並沒有改善持續探底,短期內幾無可能解除限水令。面對這個情況,只能改抽地下水因應,沒有抽水設備的農地可能面對作物任其荒廢的命運。
限水之後農業必定受到衝擊。除了最基本的農業生產影響,無水可用的農民幾乎是被強迫失業,習慣的農耕生活丕變。農田的生產力同樣也會因為限水減弱,例如田地荒廢後老鼠破壞田埂水道、雜草大量生長讓來年需要花費更多力氣整地。
「水」是農業不可或缺的生產要素,斷水就是斷了農業的生路。近幾年在農業勞動力政策的號招下有不少青農的出現,例如後龍就有許多人申請「小地主大佃農」。對於這群青農而言背著貸款、用有限的金流在農業界打滾,正是衝刺的時期。
我們詢問在後龍實際耕作的農民停灌議題,他表示:「補助很討厭,正常的人都不想要這樣,我自己有田可以吃為什麼要拿補助?」
我們需要更主動地面對農業缺水的議題,透過事先預警,引導農民在缺水的年份進行生產調節,多種植旱做;透過埤塘、滯洪池,分擔水庫的用水壓力,都是可行的辦法,停灌並非只是農人的損失,而是跟生活在台灣這一塊土地的每個人息息相關。台灣人吃台灣米,台灣水養台灣米。這波乾旱下的停灌,值得我們深思該如何面對越加頻仍的氣候災難與水資源議題。
#補助申請至10月30日
#補助發放爭議點
對此中央農委會提出補助方案,此次停灌補助稻米一公頃14萬,其他作物則是三萬(短期作物)到十四萬不等。補助金額則號稱以105%的比例補助農民損失,歷年來最高,儘管如此,仍有許多困難並非補助能夠解決。
🔺實際耕作人認定模糊:例如部分耕作人與地主僅有口頭約定,導致耕作人缺乏相關「實際耕作的證明文件」。
🔺地主無償提供土地給實際耕作人耕種,土地所有權人卻沒有得到相關利益,導致地主與實際耕作人之間有所衝突。
只要是跟土地有關的補助,當遇到類似的情況時,承租者常常敢怒不敢言,以免租來的土地被地主收回或是面臨租約中止的情形。104年大旱就曾產生類似爭議,當時農委會以「由地主與佃農協調」作為回應,撒手不管的態度便發生補助錯發的問題。由於普遍以口頭約租地以及對農村對於人情重視,「土地別人種、補助地主拿」的狀況屢見不鮮。
日前農委會表示:「實際耕種者簽署口頭約定切結書就能申請停灌補補助,地主若擅自申請不排除日後以法律行動追回」。農委會這次在補助發放對象更動的決心實屬難得,只是是否真能撼動長期以來地主為大的狀況,以及實際的執行成效,都有待觀察。
#除了錢,#政府還能做什麼?
在智慧監控下,水利會對於今年的水情早已有所掌控,也透過輪灌的方式因應。然而無論是輪灌還是停灌,都只是不同程度的減少農業用水、消極地處理缺水議題,讓農業站在被犧牲與被動的角色。
動不動就無水可用,政府又有什麼立場號招青農返鄉呢?又,行政院在 100年的全國糧食安全會議訂定「國內糧食自給率在 2020 年提高至40%」及「加強農業用水水質與水量管理,提供安全穩定灌溉水源」的目標,難道只是說說嗎?
停灌並非只是農人的損失,而是跟生活在台灣這一塊土地的每個人息息相關。台灣人吃台灣米,台灣水養台灣米。這波乾旱下的停灌,值得我們深思該如何面對越加頻仍的氣候災難與水資源議題。
台灣歷年糧食自給率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疫情燒…投資內需 提高糧食自給率
高正忠/交大環工所教授(新竹市)
疫情之下多國開始限制糧食出口,台灣應正視提高糧食自給率。(中新社)
陳副總統預期疫期可能要一年至一年半才能恢復正常,而我們已是全世界防疫的優等生了,相信其他世界各國可能會更慘。其實病毒是很低階的生物,甚至有人不覺得它是生物,它也無法靠自己生存。當然也沒有「智慧」,但所謂高等智慧生物的人類卻被它打敗了,甚至已變成一個人人戴口罩、人怕人的世界,人類該多多思考一下如何對待自然界了。
過去的經濟模式也已愈來愈不適用當代了。國際期貨油價居然也出現我這一生從未見過的負油價,相信進出口國際貿易也好不到那裡去,該趁此時機投資內需產業了。
台灣很多年來都在拚外銷出口,內需產業向來不受重視,也因而興盛不起來。雖然外銷占GDP六成,似乎很賺錢,但進口也占GDP五成,其實也沒有真的由國外賺到多少錢。若能提升內需產業,減少進口,我們才能真的賺到國外的錢,內需產業也才能興盛。
疫情恐怕會減少國際貿易,進出口導向的國家恐怕會受害不淺,應該趁此機會提升內需產業。可把歷年進口的資料庫分析一下,看看那些內需的物資是靠進口來滿足。雖然在很棒的國家隊協助之下,台灣已能生產足夠的口罩了,但醫生朋友仍然告知缺N95口罩。但有趣的是,最近也才知N95口罩是國人創的,若能趁此機會提升內需產業,或許也能順便帶動薪資成長。
另一個多年未受到重視的問題也該趁此機會盡快改善,台灣的糧食自給率由卅多年前超過五成五,多年來一路下跌廿多年,差點跌破三成,幸好二○○八年國際上差一點有糧食危機,才讓政府意識到可能會有國安問題,也才開始止跌回升。但已經又過了十多年了,至今也仍然不到三成五,真的得好好重視了。
萬一進口出問題,我們可能吃不到麵條、麵包,幸好我們的農民還有能力生產稻米,否則就慘了。近來的肥料不足也是一大問題。且讓六成五以上食物飄洋過海來台灣,也很不環保。食物里程超高,食物應該盡可能在地自給自足。
台灣歷年糧食自給率 在 【台灣糧食自給率只有... - 水花園有機農學市集Water Garden ...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糧食自給率 只有三成,但稻米卻生產過剩. ... 討論多年的議題;1986年台灣以熱量計算的糧食自給率尚有48%,但每年持續下降,直至2005年僅剩30%,為歷年最低點,所幸 ... ... <看更多>
台灣歷年糧食自給率 在 Re: [討論] 是否該把重點放在降低經損上了? - 看板nCoV2019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quartzr (華西街小阿姨)》之銘言:
: 台灣糧食、能源自主率不高
: 推 happybad: 好奇問台灣糧食自給率應該頗高吧?米菜肉 36.225.23.146 03/13 13:08
: → ghjkl5566: 糧食自主不高?你知道公糧一直爆倉嗎? 223.140.12.234 03/13 13:08
: → ghjkl5566: 不高是因為國人消費水準提升,導致多吃 223.140.12.234 03/13 13:08
: → ghjkl5566: 進口食材而來的 223.140.12.234 03/13 13:08
: → happybad: 不都可以自產?有大大能提供完整資料嗎? 36.225.23.146 03/13 13:09
: 推 elainakuo: 台灣的米過剩啊 進口糧食少就 多吃米 220.137.8.78 03/13 13:09
: → elainakuo: 還有豬肉很便宜 也可以多吃 220.137.8.78 03/13 13:09
: → elainakuo: 台灣人愛吃小麥製品 但是自產小麥價格 220.137.8.78 03/13 13:12
: → elainakuo: 不敵進口 但也不代表台灣缺食物 220.137.8.78 03/13 13:12
補充一下,台灣的糧食自給率目前很穩定的在35%以下很多年了: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25437/
(比較:日本大概是在40%左右)
米菜肉的米雖然一直過剩,自給率超過九成。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肉是很麻煩的狀況....
「飼料」非常仰賴進口,我們進口最多的一直是大豆跟玉米(小麥其實不算太多)。
台灣每年進口玉米,大約是四百多萬噸,
不是直接進了你我的胃,而是再加工,比較說變成飼料,甚至酒精也是玉米去提煉的。
而大豆也是,每年台灣進口近兩百萬噸的大豆。
也是飼料、搾油為主要用途。而沒有飼料也養不了家畜也就沒有肉。
反而是小麥的部份「僅」進口一百多萬噸,比稻米產量還少一點的樣子。
小計:
台灣一年進口的大豆、玉米、小麥,加起來大概是近八百萬公噸。
這部份台灣自己的產量大概是不到1%。
固然稻米過剩,甚至肉、菜也只有約兩成是進口的。
但整體來看,台灣仍是非常仰賴外國的糧食進口。
而且是我們一般人囤不了的部份(←大豆玉米這種需加工的,每年超過六百萬噸)。
大概是這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100.5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CoV2019/M.1584077232.A.369.html
因為不光是我們主食的米飯麵類而已(稻米、小麥),
沒有那每年六百多萬噸的進口大豆跟進口玉米,許多產業會是直接崩盤。
沒有大豆,沙拉油也沒了,炒菜要拿豬油炒嗎?但沒飼料豬也沒了。
所以我根本不敢去想沒辦法進口糧食這件事.......
然後大豆生產五千公噸不到(還是這幾年從兩百公噸猛提升了),這根本無法比較。
這個問題大概是問神燈精靈後,他會問你要四線道還是八線道的跨海大橋吧。
然後我從來沒想過美國不在後面的狀況。
※ 編輯: TheoEpstein (118.160.100.56 臺灣), 03/13/2020 13:45:13
我冰箱常備一瓶台灣花生醬跟一瓶進口的PB2低脂花生醬粉。
超市應該有,不是肉燥 我真的不推薦非常不推薦吃。
我是這樣覺得啦。
而且米飼料(糙米,營養才夠)會造成某程度消化不良,
也會影響蛋雞生下的蛋(缺乏葉黃素,蛋黃變淡),目前還在實驗階段。
此外,另有缺乏蛋白質等問題,用米飼料取代玉米後,得加入更多大豆補充蛋白質。
甚至還有個更麻煩的問題,飼料米要推廣就必須要便宜,
便宜的結果是會回流市面當食料米賣,台灣就發生過營養午餐被不肖業者混入飼料米:
https://news.tvbs.com.tw/other/130936
總之就是非常非常麻煩而且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少。
而六百萬噸這個量也不是台灣稻米產量跟得上的(台灣每年稻米產量一百多萬噸)。
所以實驗歸實驗,大家還是繼續進口玉米大豆,便宜又好用。
台灣自產的量不到1%,
就算不考慮營養轉換,把所有的稻米通通拿過來補,也才1/4不到....公糧才90萬噸喔。
非常謝謝。
※ 編輯: TheoEpstein (118.160.100.56 臺灣), 03/13/2020 16:58:2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