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看過台灣油芒嗎?
「台灣油芒在耆老記憶中,是搭配其它主食穀物一起吃;同時,當旱災來臨,其它作物長不出來時,也是救荒抗災的穀物,部落人會在空地間種幾株,以備不時之需的防護作用。訪問耆老的經驗進一步得知,當採收下來的種子用杵臼脫殼時,飛揚的細毛沾黏在人身上搔癢難耐,以致族人不喜歡種植,加上稻米文化逐漸普及,導致油芒逐漸消杳於部落間幾近失傳。一度有可能全世界就剩這幾株了。
依據目前研究的結果,中研院植微所研究團隊認為油芒的種子及莖桿營養價值確實相當高,他們歸納出油芒最可貴之處在於:一)未來作物,在氣候異變,耕地沙化之下,具抗旱特性,十分值得推廣;二)全株可用,莖桿可給雞鴨牛羊吃;三)含有眾多穀物所較少的成分,可補米麥等營養不足,如讓人開心的色胺酸、增強組織對氧氣利用能力的角鯊烯,以及可能有抑制癌細胞能力的芹菜素等,維他命B群更是優於許多穀物,完勝於稻米,部落就是油芒混合稻米吃,真是充滿智慧。」
台灣油芒 種子 在 農藝女孩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幾天的台灣油芒在“上下游”刊登
過去至今都會有朋友詢問幾個問題:
#油芒好種好顧嗎?
好種啊~真的,但是直接條播種下去,你等待了一陣子,看著田園抓癢頭自嚷嚷著:奇怪怎麼還沒發芽啊?此時此刻就去看一下螞蟻窩洞口就了解了,種子都被螞蟻搬到牠們的窩內了因為油芒外殼在洞口外。採用育苗方式比較安全年幼時幫忙除草兩次。長大約1尺高後就不怕雜草了。
#油芒好採收嗎?
台灣油芒一顆種子可分孽出很多株的油芒,但分孽時間的不同導致油芒成熟時間不同,採收時要分三次採收,很花人力成本。脫粒及脫殼絕對是很麻煩的。眼睛痛,打噴嚏,晚上洗澡時發現無意中抓癢的地方刺痛。
#油芒好吃嗎?
好吃啊~尤其是慢慢的咀嚼。
#口感如何?
我們真的不是美食評論專家,論口感真的答不出來,我們也不會硬亂說啥口感。
#油芒經濟價值高嗎?
研究內容都呈現它的成分了,要怎麼界定其經濟價值呢?我們不太想多研究。我們種我們吃就對了。
#會有病蟲害嗎?
畢竟時剛復育幾年的穀物,目前我們還不知道,確定已經發生的是,可以引來很多的蜜蜂採蜜,第三年後也讓不認識油芒的鳥兒認識了,當然結果就是人鳥大戰時刻,像今年二月的穗,經過鳥人一戰,我們全軍覆沒,鳥兒吃的飽滿。要有心裡準備與鳥兒作戰。
#怕颱風嗎?
去年的一次颱風,把油芒吹的東倒西歪的,但是它依然會轉彎個桿子繼續的腰挺直的往上長大抽穗,但採收時會很麻煩的容易被伏倒的桱絆倒。優點是穗的高度剛剛好布農族的身高好採收,哈哈哈哈,事情沒有絕對完美。
這5年........
#謝謝分享一穗油芒給我們的志忠老師
#謝謝我兩位表哥教我們製作饅頭與麵包還在學
#謝謝中期開始陪伴的子賦家人
#謝謝青葉的誌紜家人製作油芒掃把哈哈哈哈哈
#海岸線布農族高大哥一起努力復耕
#關山弋式風民宿闆娘分享的油芒麵包
我們種我們吃
揉製油芒紅藜饅頭
蔥油餅
蔥蛋餅
粥
飯糰
麵包
煮單純油芒粥水
炊飯
#以上就是我們自己亂配搭料理的油芒
#以上是種植過程與經驗
#專業數據就交給相關單位
台灣油芒 種子 在 彭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油芒曾是部落的重要穀物,但好長一段時間幾乎已在台灣佚散,無人知曉。重現於台灣,起因於民族植物及古生物學教授多利安.富勒(Dorian Fuller)。這位倫敦大學學院考古研究所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Gordon Square London)學者在康乃爾大學演講時,提到這種神奇作物,當時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以水稻基因組和大豆種子成熟蛋白為主要研究範圍的邢禹依博士也在座,此前卻聞所未聞過油芒。
台灣油芒是禾本科油芒屬的多年生植物,株高80-120厘米,有時莖桿粗會木質化,自古如小米、紅藜、樹豆等為原住民傳統農作物。
根據中研院研究,油芒榖粒所含的營養成分遠比稻米高,無論是脂肪、蛋白質、鈣、鎂及鉀含量都可觀,更含有其他榖類較欠缺的穀胺酸、絲胺酸等胺基酸。
其蛋白質含量與小麥旗鼓相當,而為稻米的2倍;鈣、鎂蘊含豐富,為稻米的7倍;鋅的含量也很高,為地瓜的5倍。脂肪則是稻米的8倍, 也比小米高出1.8倍。苯丙胺酸和色胺酸,分別是稻米的2倍及1.6倍。也含有極多的人體必需胺基酸之一「賴氨酸」,能促進人體發育、增強免疫功能,並提升中樞神經組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