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護國群山,發展兩港一隊!
今天立法院總質詢,我提醒 蘇貞昌院長,台灣不能只有一座 #護國神山 台積電,應該要打造出 #護國群山,發展 太空港、數據港和巡護機隊。
#發展台灣太空港
雖然蘇貞昌院長今年初宣布,要在屏東高鐵特區設置科學園區,卻沒有明確表示發展的方向。不過,在府、院、黨同時透過臉書宣傳「太空發展法」草案時,屏東科技園區的產業發展藍圖似乎就有跡可尋。
據金屬中心估計,接下來十年內,全球將有8500顆小型衛星需要發射,而發射服務是太空產業的火車頭,一旦掌握發射,就掌握了規範制定權。
未來衛星若從台東發射站升空,商用火箭最後的檢測、組裝可能落在屏東科學園區,在每週都有火箭發射的情況下,累積的檢測、發射經驗就會成為引領國際規範的有力基礎。
臺灣預計在10年內投入每年25億元發展太空產業,相較於太平洋周遭國家的印尼、澳洲、韓國投入的經費是臺灣的2.5~6倍。
因此,我認為除了科技部應該進一步寬列預算來發展太空業外,經濟部、教育部也應該超前部署、編列預算帶動產業鏈和人才培育,才能趕上各國太空發展的腳步。
#建立國際數據港
目前,全世界的國際數據傳輸有95%是依靠光纖海纜,21條越太平洋的海纜中,有12條經香港上岸、佔比57%,但隨著香港面臨赤化的風險,位居東亞要道的臺灣,重要性當然大幅提昇。
雖然,交通部已投入20億,要從八里到枋山建立西部的光纖通道,串連從台灣南北端點登陸的海纜,但若能再追加一條走東岸、備援用的光纜,並擴充開放式的登陸站,不僅可以降低因各式天災而影響國際通訊的風險,更能吸引大型網路企業來台設點,讓臺灣取代香港成為「國際數據港」。
#成立海洋巡護機隊
在打造太空港和數據港的同時,我們也要借鏡他國如何保護經濟命脈。
以日本為例,為了確保他們石油、天然氣的海上運輸路線,日本海上保安廳一年投入676億台幣營運海上機隊,他們的噴射機、慢速機巡護範圍最遠可達麻六甲海峽,充分保障海運命脈。
反觀臺灣,我們卻是以單位飛行成本高、消失性商源的戰鬥機來保護海域,為了對付共機擾台,去年光是戰鬥機的耗損就消耗340億元。
因此,我認為應該要建立海巡航空分署,購置飛行時數長、單位成本低、方便維修和購買零組件的商用機型,有效使用資源、保障我國數據命脈。
發展太空港、數據港,建置巡護機隊,才能打造出屬於台灣的護國群山!
台灣海纜登陸站 在 林佳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天然災害發生前,能早一秒預警,受創程度就有機會輕一點。
台灣位處板塊交界帶,地震頻繁,且有7成地震發生在東部外海,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建置735公里東部海域海纜,可爭取10秒以上地震、20至30分鐘海嘯預警時間,防災超前佈署,今天在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見證下啟用。
除了東部、東南部,南部馬尼拉海溝的海嘯威脅也不容忽視,因此2021年起,我們將接續投入26.6億,推動建置南部海域海纜觀測系統,規劃鋪設長度800公里海纜,並設置6座即時觀測站。
除了海纜,交通部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研提「台灣光纜通道計畫」,未來5年投入20億,沿公路系統佈設光纜,連結海纜登陸地點八里至枋山,除了讓國內公民營機構租用,並吸引國際業者的海纜登陸台灣,台灣能成為國際重要雲端公司設置運算、儲存平台或資料中心,這也是保障國安、資安,至關重要的政策。
高瞻遠矚、超前部屬,為台灣未來數十年發展打下基礎,政府的努力,期望讓社會大眾的生命財產得到最佳的保護。
科技部與氣象局合作在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推出展覽「在萬物相聯中對話 - 民生公共物聯網特展」,歡迎參觀。
🔸展覽日期:2020/12/18日至2021/5/9
🔸指導單位:行政院科技會報、科技部、交通部、教育部
報天氣 - 中央氣象局
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
台灣海纜登陸站 在 頭城二三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頭城新聞
氣象局說,今年底建置完成台灣東部海域地震與海嘯海纜系統,正式納入全台地震觀測網即時監測作業。該海纜觀測系統結合氣象局前期建置由宜蘭頭城向外延伸115公里長度海纜,再向南延伸620公里海纜纜線於屏東枋山登陸,並新增六座即時地震海嘯觀測站,累計成為總長度735公里、沿線共設九座即時地震海嘯觀測站的海纜觀測系統。
那個電信站是不是就在海水浴場附近那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