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粒不是眼睛⋯⋯是我肛門啦 0.0
#日曆小學堂 #每天帶你認識台灣原生種
海裡遇到全身尖尖刺的刺冠海膽,又稱作魔鬼海膽,中間還有一粒魔鬼之眼正瞪著你⋯⋯喔不!那一粒根本看不到你,只有可能無差別開射~屎!!
魔鬼海膽的肛門長在那粒上面,位於金黃色圈的中央。這顯眼的構造稱作「肛乳突」,你以為是故意要秀給你看(?)但其實是牠全身防護用的刺棘又多又長,得要靠這突出的構造,讓屎飛高高、去遠方,才不會卡在刺上,不弄髒自己的身體。
這位愛乾淨的海膽也幫珊瑚清藻類,「喀滋、喀滋」一口一口吃掉與珊瑚爭地的藻類!但如果牠的數量過剩,也可能導致其他生物無藻可食、破壞礁石,有害於珊瑚礁生態。
魔鬼還是天使?有時就在轉瞬之間。
#刺冠海膽 #臺灣原生種
Diadema setosum
............................................
ref. 台灣生命大百科 / Diadema setosum Leske, 1778、BMC / Journal of Biological Research-Thessaloniki、環境資訊中心 / 臺灣常見的海膽簡介-魔鬼的眼睛
............................................
⦙⦙⦙⦙⦙⦙⦙⦙⦙⦙⦙⦙⦙⦙⦙⦙⦙⦙⦙⦙⦙⦙⦙⦙⦙⦙⦙⦙⦙⦙⦙⦙⦙⦙⦙⦙⦙⦙⦙⦙⦙⦙⦙⦙⦙⦙⦙⦙⦙⦙⦙⦙⦙⦙⦙⦙
2022|島嶼共居 x 動物日曆
https://wuo.pros.is/3nl2h2
⦙⦙⦙⦙⦙⦙⦙⦙⦙⦙⦙⦙⦙⦙⦙⦙⦙⦙⦙⦙⦙⦙⦙⦙⦙⦙⦙⦙⦙⦙⦙⦙⦙⦙⦙⦙⦙⦙⦙⦙⦙⦙⦙⦙⦙⦙⦙⦙⦙⦙⦙⦙⦙⦙⦙⦙
#365頁島嶼動物全彩插畫
#買日曆支持窩窩動保教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周元偵,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次夜宿烏石港一字堤除了釣白帶之外,早上更是釣獲回游魚的好機會,今天一早就看到鬼頭刀的魚影,快速的組起水球竿...那知神奇的事竟然發生,細紋方蟹竟然也搶食我們的弓角....,真的那麼好吃嗎?有趣,哈哈哈,所以我們將它記錄起來,,,,,, 細紋方蟹俗稱石蟹、跳岩蟹,閩南語稱為毛會、臭青仔、海猴、石壁蟹...
台灣生命大百科 在 Campfire 營火部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營火部落Line貼圖上架了!
感謝 Dukk 的介紹,找到很棒的畫家協助繪製,本次的主題是台灣黃鼠狼系列。
英文:Mustela sibirica taivana Thomas,
中文:黃鼠狼
別名:華南鼬鼠,竹竿貍,黃鼬
台灣特有亞種,俗稱黃鼠狼,因其身體修長,亦有竹筒貍(台語)之稱呼。夜行性,但白天亦會活動,為台灣產五種貂科動物中較易被目擊發現的種類。在高山草原的地面或林道旁的岩石上常可見其呈黑色細長、末端扭曲的之條狀排遺,具有排遺標記的行為。排遺內常含有鼠毛或骨頭殘骸,其內含物單一物種的程度很高,顯示有攝食時一次大量取食單一種食物的習性。身體柔軟靈活,可自由進出狹窄洞穴,可捕食洞穴內鼠類;棲居時常選擇地面之岩石洞穴、石縫、土穴或樹洞。肉食性,以野鼠、鳥類、鳥蛋、蛇類、蜥蜴類及大型昆蟲為主食。生存於高海拔的個體在冬季時無冬眠或因氣候嚴寒而有往較低海拔遷移之習性。
資料來源:台灣生命大百科
這次的貼圖包含了露營用語,釣魚,等生活用語,現在已經可以購買,只要Line貼圖搜尋 營火部落 就可以找到喔。
新版本貼紙目前還沒開放購買,想取得朋友請多參加營火部落的留言抽獎活動喔。
台灣生命大百科 在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浸水營位於中央山脈南部延脈末端,以擁有高比例的特有種植物及雲霧繚繞的森林環境聞名,在生物多樣性與物種保育上更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顏聖紘老師團隊開創性地與業餘攝影昆蟲愛好者合作,結合民間力量,將許多長年在浸水營地區進行觀察的攝影者影像紀錄📷,進行分析和分類鑑定的工作。
結果顯示,曾被昆蟲愛好者拍攝過、但研究團隊未能發現的昆蟲,竟高達418種‼約佔種數的16%🐜🐞🦋這樣的合作不但為台灣的昆蟲研究增添許多助力,也將整合進數位資料庫,促進公民科學的發展💪
✨去哪裡看蟲蟲✨
調查發現的昆蟲標本都數位化上傳,歡迎大家搜尋相關知識
「浸水營野生動物重要棲地昆蟲資訊網」▶️ http://jinshueiying.taieol.tw
部份資訊也即將匯入「台灣生命大百科」▶️ http://taieol.tw
台灣生命大百科 在 周元偵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次夜宿烏石港一字堤除了釣白帶之外,早上更是釣獲回游魚的好機會,今天一早就看到鬼頭刀的魚影,快速的組起水球竿...那知神奇的事竟然發生,細紋方蟹竟然也搶食我們的弓角....,真的那麼好吃嗎?有趣,哈哈哈,所以我們將它記錄起來,,,,,,
細紋方蟹俗稱石蟹、跳岩蟹,閩南語稱為毛會、臭青仔、海猴、石壁蟹仔,英名Mottled shore crab, Thin-shelled rock crab, Natal lightfoot crab, Sally-lightfoot Crab。頭胸甲寬約6公分,略呈圓方形,表面平滑,兩側緣明顯外拱,由前側緣向中央後方具有11條斜向的平行溝紋,前額前方向下彎曲,其高度約為額寬的二分之一,邊緣有很多鋸齒。雄性腹部第6節較第5節長很多。螯腳短小,左右等大,腕節的內緣具有1個基部寬、先端彎曲呈爪狀的刺,掌部外表面有兩條明顯的脊,指尖寬圓。步腳側扁,第3對步腳特別長大,第4對步腳的前節明顯較長,成體的第4對步腳的長節後末緣有幾枚小鋸齒,年輕體的個體則沒有鋸齒。 頭胸甲呈橘紅色、棕紅色、黑褐色至紫黑色,少數呈金黃色,具有許多斜向排列的淡色或黃色的斑點和條紋。螯腳呈紅褐色,指尖變紅色,末端為白色;步腳呈紅色、紅褐色至紫紅色,大都密佈淡色的斑點,少數僅有零星的黃點。
生物學
夜間躲在接近海水的岩縫中,白天以岩表上的藻類為食。常和白紋方蟹混棲,但位置常較高,數量也常較少。步腳特別長大,可在岩石上快步飛奔逃避敵害,也可以直行。以呼吸空氣為主,常可看蛻皮後的空殼。抱卵數平均約13000粒,最多約26400粒。
備註
近似種白紋方蟹的前額高度約為額寬的三分之一,腕節的內緣具有1個細齒,雄蟹腹部第6節約等於第5節的長度或稍短。
分布
本種廣泛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包括南非、莫三鼻克、坦桑尼亞、肯亞、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紅海、馬爾地夫、印尼、菲律賓、臺灣、南沙島、西沙群島、海南島、香港、日本、新幾內亞、澳大利亞、新喀里多尼亞、波里尼西亞、薩摩亞、大溪地、夏威夷、聖誕島,臺灣各地海岸經常可見,花蓮和龜山島等局部地區的數量很多。
棲地
棲息在岩礁海岸、紅樹林、消波塊、港口或堤防的的潮間帶。
利用
可食用,但若一次吃太多可能會拉肚子。蘭嶼的達悟族人在小孩剛出生四、五天之後,男人至潮間帶採集螃蟹時,一定要抓到細紋方蟹,若不幸沒有抓到,表示小孩會夭折。
參考文獻:台灣生命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