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奧運選手是因其代表國家榮譽
東京奧運台灣代表團,考量到疫情的影響,昨日搭乘華航包機前往日本參賽,體育署用防疫為由,安排所有選手搭乘經濟艙,此事在世界球后戴資穎將訊息發在IG限時動態曝光後,立刻引發各界罵聲,就連總統蔡英文都對此發文,表示這樣的安排有違其過去的承諾,相關單位應立即做出調整與說明。
易讀版: https://www.potatomedia.co/s/2cp3kqPE
這次的事件,朝野可說是難得的團結。
前往東京奧運參賽的選手們,都可說是台灣體育界中的佼佼者,更代表著為國爭光的至高榮耀,每位辛苦選手的參賽表現,都與我們息息相關,這也是為何從上到下都希望能夠善待所有選手,能夠完善的照顧到每個環節。
這次的癥結點也一一整理出來。
一、位置的安排
這次的主團總共有134人,商務艙共36人,選手近50名。
根據體育署臨時記者會的說法,經濟艙是根據防疫需求,採用前後左右四個位置都空出來來安排,但商務艙卻是全部坐滿,這當然有很多方式可以做協調,畢竟台灣到日本的路途並不長,但關鍵在於這些運動好手,在並未被「事先告知」的情況下,在現場只能接受這安排,在防疫需求無法自費前往的情況下,只能接受這安排。
經濟艙對我們一般人都相當不舒適,更何況體型較為壯碩的選手。
無論是去程包機兩台選手全部搭乘商務艙,或事先告知讓其有所準備,或官員跟著一起全程搭乘經濟艙,結果都一定比現在的更好。
二、回程的安排
臨時記者會中官員表示「搭經濟艙是考慮到防疫安全,回程會全部改商務艙」,這本身就是荒謬的說詞。
先不討論基本邏輯,如果去的時候搭經濟艙是考量到安全,那回程讓他們做商務艙不就讓他們陷入危險之中,也不考慮到選手會有安全問題,難道高官與教練就沒安全問題等。
回程能夠都搭乘商務艙,最關鍵是在於大家回國的時間都不同。
自然都能夠安排在商務艙,既然如此在臨時記者會上這樣解釋,相信多數的人民都不會買單的。
三、體育改革一直是台灣心中的痛
過去體育協會把持各體育賽事早已不是新鮮事,特別在國際賽中這些協會往往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既然蔡總統體育改革的承諾猶言在耳,這件事情自然會引起大家的反彈。
改革就是希望改掉過去的陋習,永遠將選手的福祉放在第一位,然而連小小的交通都能安排得如此荒謬,自然會引起朝野一致的砲轟。
改革就要大刀闊斧地做,讓人民真正有感,否則只會淪為選舉口號。
四、商務艙的名單
這次商務艙的名單確認後,立刻也受到許多人的炮轟,認為官員不該如此享受,而讓選手如此辛苦。
但其中有兩個名單被攻擊我個人是有意見的。
首先是這次的中華奧會團長林鴻道,許多人翻出他與哥哥林鴻明,曾經捲入一起掏空案,以此作為攻擊,認為其曾有不良紀錄,必然是尸位素餐的領導者。
但中華奧會團長的名字是必須出錢出力的,光是從他這20年來援助,每次都是幾千萬起跳在掏的,許多選手都是感念在心頭,舉個比較近的例子。
2016年的里約奧運,林鴻道就用個人名義宣布,只要選手獲得金牌就會提供獎金千萬,並且也再捐出一千萬讓所有選手的交通升級艙等,只希望有更好更舒適的航程,而在今年的東京奧運,也是維持奧運金牌就個人贊助千萬的慣例。
林鴻道所成立的「台灣運動發展促進會」,過去也不斷地為台灣體育環境改善所付出,在成立的第一年就捐出六千萬來做體育發展。
一個出錢出力又付出的企業家,無論他過去的私德如何,至少他對體育界的貢獻是遠大於所有人的,如果要藉此事件來攻擊他,這是不對的。
過去以來這麼龐大的資金,我相信有許多企業家都能承擔得起,但只有林鴻道選擇接下這個重責大任,如果這次的事件讓他心灰意冷決定收回對體育產業的挹注,這才是台灣最大的損失。
而另外一位蔡辰威先生,也是飽受攻擊,許多人並不清楚他的付出便將炮火指向他。
根據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的報導中指出,目前擔任「寒舍餐旅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榮譽主席及中華民國田徑協會榮譽理事長」的他,長年挹注資源推展體育活動,並以實際行動培植基層優秀選手。
在主持中華民國橄欖球協會、中華民國手球協會以及中華民國田徑協會會務期間,設置選手獎助金、破紀錄獎金及教練激勵獎金等制度,激勵選手在國內外競賽能有優越的表現。例如:在田徑協會理事長任內,即頒發了 54 項次,合計 69 人次改寫全國紀錄的獎勵金,以及在 2017 年台北世大運獲得標槍金牌並破亞洲紀錄的鄭兆村選手。在擔任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會長期間,為選手尋求企業贊助,培養出諸多國人熟知的選手,如吳燕妮(跆拳道)、鄭韶婕(羽球)、林怡君(射擊)、袁叔琪(射箭)、郭振維(射箭)、林佳恩(射箭)、楊淑君(跆拳道)以及郭婞淳(舉重)等。
如果這些頂尖優秀的選手都口口聲聲感謝的人,最終卻成為莫名被攻擊的對象,這是非理性更是傷害台灣體育環境的做法。
這次事件的癥結點,在於政府官員在安排的過程中,並沒有做好完整且妥善的溝通,導致選手的認知與實際有落差,但這次的事件還有衍生其他的插曲。
包含所有選手都需要舟車勞頓的前往松山機場,讓南部的選手反而捨近求遠,就有人砲轟在機場的歡送,就是大型的群聚,也是讓選手消耗無意義的體力,或許這件事情同樣可以用防疫考量昨為答辯,但人民會不會買單則會很直接地呈現在民調數字上。
再來是戴資穎在限動上Po出房間照片,又再度引起討論,質疑居住品質不佳,不該是參賽選手應該住的。
但這個部份我認為也應該要有完整且詳細的說明。
首先是東奧會有提供選手村供選手居住使用,但並不是所有選手都會入住。
以戴資穎的羽球為例,他的比賽場地距離選手村有將近30公里的距離,光是車程時間就要將近一個小時,所以為了減少與人群的接觸,以及降低舟車勞頓的辛苦,體育署特別安排了離場地較近只有3公里的飯店,現在又是比賽期間,附近的飯店全部被訂購一空。
為此戴資穎也對媒體表示:「能夠不用每天都進到選手村也不錯,至少不用跟這麼多人接觸,也比較沒有群聚的風險,心裡會比較安定一點,而且也可以免去交通時間」,看來是沒什麼太大的問題。
因為早些時候奧運包機的關係,心裡很擔心這次代表隊選手們在其他地方會不會也被委屈了,所以剛剛一時情緒沒有先仔細查證就發文,真是不好意思,上一篇文已經刪除,跟大家說明一下。」
這次的事件資訊量非常龐大,當然也有許多做的不完整的地方需要值得檢討與改進,但並不是莫名的攻擊與製造糾紛,關鍵在於如何讓台灣的運動健將,受到更多的照顧,而不是賽前靠自己,賽後國家之光。
台灣產業群聚例子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紓困預算審查
在紓困4.0上路後,我們陸續觀察到許多問題,身為民意代表,我的戰場在立法院,這兩天進行紓困預算審查,我也陸續提出各項預算提案,不僅希望能補足現有不足、也期望能吸收各國紓困經驗,讓我們的紓困能更快、更準、更好。
#紓困單一平台簡化民眾程序
針對1988紓困專區資訊紊亂、民眾無法單一窗口查詢申請等。我以提案要求借鑑新加坡例子建置 #紓困一站式平台,#集中引導式資訊查詢,提供民眾紓困最佳方案的單一平台。
#教育部紓困政策部分
現行教育部紓困4.0,僅對短期補習班及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員工,進行營運、員工補貼,但「#公立小學課後照顧老師」及「#各教育階段鐘點制特教助理人員」,卻面臨停課沒有薪資的情況,將一路停課到暑假。全台近九成的課後照顧班皆屬公立自辦,都未在此紓困範圍。因此我要求應檢討公立自辦課後班老師,未能納入教育部紓困補助的問題。
針對大專校院學生之心理諮商,提報與審查時程長達數月之久,無法及時提供諮商服務。對此我以提案要求教育部訂定相關準則,要求教育部邀集學者、大專院校及縣市政府,研議 #遠距諮商等準則、軟硬體之配套方案,使有定期諮商需求之個案亦能獲心理支持,並要求 #放寬遠距諮商年齡之限制。
#經濟部紓困政策部分
近期苗栗數家電子廠發生群聚感染事件,導致疫情擴大,經濟部曾呼籲企業在家上班,但仍缺少鼓勵企業分流的誘因。我要求經濟部應研議 #以獎助鼓勵企業主動分流上班、加強企業與員工協商出勤彈性、#研議戰略性產業之篩檢措施等。希望能落實企業防疫,保持台灣及國際產業鏈不斷鏈。
#衛福部紓困政策部分
根據國際醫學期刊 NEJM(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建議,mRNA 疫苗應優先提供孕婦施打,且據學者統整實證及國外婦產科醫學會指引,懷孕後染疫增加母嬰風險。為保護前線之懷孕醫療人員,我以提案建議在疫苗施打順序上,將 #mRNA疫苗優先提供懷孕醫護施打。
目前衛福部規劃中,擔任疫苗接種站的基層診所,預計自6月份的500家,提升至8月份的 1,000 家。衛福部現有《疫苗接種站設置指引》中,已規劃「疫苗接種站人力經費補助原則」,為做基層診所的後盾。為此,我也提案要求衛福部 #應研擬補貼基層相關成本開銷,如水電、人事管銷費用等,希望真正 #協助疫苗接種無後顧之憂。
醫護人員在疫情期間所暴露的風險特別高,不管是染疫,或者是面對醫療暴力等,北市聯醫各院區日前醫護人員確診染疫,卻對外聲稱是院外感染,企圖卸責、撇清雇主之責任。對此,我以提案要求 #明文化醫護人員職災之認定與救濟,並處理職災後工作安置、留用請假等問題。
日前在疫情壓力下,陸續發生幾起醫療暴力事件,我認為需加強醫護人員對退避權的認知、受害醫護的心理治療,完備心理治療機制。
現行擔任居家托育人員每年至少接受 18 小時之在職訓練,因疫情影響訓練課程暫緩,以致時數無法完成。我也請行政單位研議,讓 #托育人員在職訓練課程採遠距教學,訓練可持續進行。
去年 4 月接獲醫護反應,醫護人員自主健康管理沒上班後可能被扣薪,也領不到衛福部補助,最近疫情嚴峻,接到零星個案仍存在自假扣薪情事。為此我要求 #針對物理及職能治療所的「救急」紓困、 #檢視受僱治療師自假降載和無薪假情形,保障其權益。
心理諮商以面談為原則,但三級警戒期間,全台通訊心理諮商業務的配套措施,需開會訂定準則,跨越空間限制持續關懷。應 #檢討釐清心理師諮商業務之計畫與執行,例如各縣市年齡限制、能否新收案等,讓 #個案遠距諮商不打烊。
我也注意到近日國軍士官高雄自駕返家事件,顯示 #國軍防疫通報應強化。我認為國防部與各縣市、其他部會應建立 更暢通的聯繫管道,#完善國防部防疫措施。
#文化部紓困政策部分
本次警戒未禁止企業持續營運,並頒佈《企業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營運指引》,該指引僅為原則性規範,#針對不同產業別特性之防疫指引仍應有進一步釐清及訂定之必要。以影視產業為例,就急需偕同專家學者、縣市政府,具體討論影視拍攝之防疫指引,訂立影視業者拍攝須知。
#勞動部紓困政策部分
目前紓困方案中,自營業者、無一定雇主之勞工生活補貼,其門檻限制採計2019年所得不得超過 40.8 萬,這樣的紓困標準,引發社會各界廣泛討論,我也 #要求勞動部檢討勞工紓困標準認定。
加強補足、持續補漏,一起監督一起努力,風雨之中堅定前行,讓台灣更好!
台灣產業群聚例子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參照他國經驗 讓疫苗效能最大化』
當日確診跟校正回歸數下降,#陳時中 部長昨天宣布此波疫情已減緩。在全民共同努力抗疫之下,緊急防疫措施開始發生效果同時,我們可以更慎重理性的討論後續的疫苗政策跟施打計畫。
疫苗不只是要買得到,要打到身體內的才是疫苗。政府已經開放民間跟地方向外洽購疫苗,只要遵循同樣的申請流程跟標準,就不用擔心疫苗的品質跟後續交貨服務。下半場的施打計畫如何部署,更加格外重要。打得多,打得快,才能早點把優先順序打完,進到一般民眾施打;第一劑趕快打完,還要隔八週才能打第二劑。這中間的時間配套跟順序安排,是讓群體免疫更快產生的關鍵。
◎他山之石可以借鏡
有人質疑,「莫德納疫苗跟AZ疫苗來台根本不到百萬劑,是要如何達成半數國民接種的目標?」請大家不要恐慌,更不要被網路上一堆假消息混淆而影響判斷。由於台灣疫情爆發時序較晚,台灣的施打疫苗進度確實較慢。但回過頭來說,正因為有了許多國家先行大規模接種的例子,我們更有信心 #可以借鏡經驗,#戰勝疫情。
◎美國的抗疫經驗 疫苗效果 #非速成但有效
舉美國為例,今年1月時,因為疫苗接種站不足,未落實施打順位等因素,許多接種站人滿為患,同時間,延燒不止的族群運動以及川普選後的餘波,反而導致大規模人群聚集,疫情持續升溫。根據統計,去年(2020)的11月到今年2月是美國COVID-19確診人數的高峰(註1),而隨著拜登上任後提出「2021國慶日(7/4)前達到70%成年人接種」,並搭配社交距離禁令、取消內用以及WFH制度逐步到位,美國的疫苗施打就在食藥局(FDA)緊急授權下(註2),加速測試期的莫德納(Moderna)與嬌生(Johnson&Johnson)等新疫苗,正式加入原本僅有輝瑞(Pfizer)供應的疫苗來源,於今年初開始大規模接種。
從開放資料Our World in Data來看,大約在2020年1月時,僅有不到2%的美國人施打疫苗,而到了2021年四月份,已經有30%左右的施打率,加上許多已經自COVID-19痊癒的人口,美國已經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對該病毒具有抗體,確診數目連日下降,而這前後已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截至今年五月底,單日確診人數連續多天下降,達到一年來的新低點,同時,已經有49%人口至少接種過一劑疫苗,逐步達成群體免疫目標。綜觀各國,目前以色列有62%人口至少接種過一劑疫苗、鄰近的新加坡36%、香港18%,且逐日確診數目均與疫苗接種增加呈現反比,可見疫苗接種率對於防疫的作用。
◎疫苗不是一步到位 #接種有優先順序
在許多公開的統計趨勢中,或可以粗略地說,當民眾受到確診數量的衝擊,也就是確診數增加時,疫苗接種量也相應升高。這可以解釋疫情升高時的接種擁擠現象,一但疫情稍獲控制,疫苗供給的壓力,也會相應下降,但長期的疫苗需求,則會在公共需求中延續,政府目前已調整開放疫苗措施,以在資源配置的同時滿足接種需求。
從美國施打疫苗的順序來看,防疫前線人員與65歲以上的人口優先,接著才是有高度實體互動需求的產業人員,最後,才是相對較無風險的其他群眾。目前,#台灣進口的疫苗已施打將近42萬劑,#佔總人口比例不到2%,若要達到 #群體免疫,至少有半數國民接種的目標,勢必仍需要時間與基礎設施完備,才能逐步實現。
上週五(28),中央分配到新竹市的2800劑AZ疫苗,已經順利為醫療前線人員以及第一線執法人員接種。昨天(31)稍早更傳出好消息,中央將分配另外3900劑疫苗給新竹市,此外,除了動物園第二停車場接種站之外,新竹市香山區、北區以及科學園區都將逐步設置疫苗施打站,將以最高效率、最專業的人員,將疫苗依照順位為市民接種。而根據衛福部統計,目前每日施打的量能約為1萬出頭劑,而六月起,行政院宣布將開始於基層醫療診所、公司或社區中心等積極設置疫苗站(註2),#也正在步上他國成功抗疫的里程之中。
◎就在暑期 國產疫苗加入服務
蔡總統日前宣布,今年的夏天,#預期將會有800萬劑國產與進口疫苗到位。而昨天(31),行政院更宣布,#疾管處將以最快速度審核企業與民間團體引入疫苗,預期能讓疫苗的普及加速許多。隨著疫苗與接種站的逐步完備,施打順位會更快推向後面的群眾,群眾免疫的比例將逐步提高,中央對此已開出時間表。
昨天(31)中央宣布疫情有下降趨勢(註4),搭配人民高度的自制力,若自主空城與低度來往的原則持續維持,我想,台灣解除第三級防疫措施的日子不遠。妍慧要誠摯的呼籲各位,疫苗設施已經在緊鑼密鼓地設置了,未來接種速度只會更加快。請市民朋友 #切勿慌張,只要做好防疫準備,我相信我們很快就能走出疫情陰霾。
(註1)https://ourworldindata.org/covid-vaccinations?country=GBR
(註2)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fda-takes-additional-action-fight-against-covid-19-issuing-emergency-use-authorization-second-covid
(註3)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1-05-29/581110
(註4)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947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