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法國人90%的主食就靠它!法國人爭取將Baguette列入文化遺產?🇫🇷🥖】
朋友們!談起法國的麵包,你最喜歡什麼種類呢?
今天想跟朋友們聊聊很常見的法式長棍麵包!法式長棍麵包Baguette,也簡稱「法棍」,在法國具有重要的地位,不僅被公認為法國文化的象徵之一,也被視為法國國寶!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也力挺將Baguette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就如同義大利的披薩、韓國的泡菜一樣。
不過,在法國大革命之前,法國麵包其實有許多不同種類與形狀,那今日備受法國人喜愛的Baguette怎麼會變成細細長長的樣子呢?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法棍的一些小故事!
¶ 散發致命香氣的Baguette材料雖簡單,在18世紀時,竟是王公貴族專屬的奢侈品!?
我曾經聽學生分享過一個歷史故事,讓我覺得「似曾相識」 « Déjà vu »😮。西晉的晉惠帝在糧荒時期,聽見百姓沒有米飯吃,曾經說過:「何不食肉糜?」(為什麼不去吃肉粥呢?)讓許多人覺得好荒唐!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聽過,法國有一個傳說,跟晉惠帝的故事很相似!
據說法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東尼(Marie Antoinette),聽到大臣說百姓沒有麵包吃時,回應他們說:「沒有麵包吃,何不吃布里歐?」 « S’ils n’ont pas de pain, qu’ils mangent de la brioche!» (布里歐是一種鬆鬆軟軟的甜麵包,法國人把它當甜點吃。)
事實上,瑪麗安東尼並沒有真的說出這番話,然而,當時法國的百姓,確實飽受飢餓之苦。在18世紀,法國人90%的主食來自於麵包,平均每天會吃下1.5公斤的麵包,相當於台灣傳統社會中米飯的角色。然而,當時法國的「穀價大漲」,人民買不起麵包,出現糧荒。有一種說法是,因為當時法國的農民沒有東西吃,卻看到貴族竟然津津有味地吃著酥酥脆脆的白色麵包,因而引發暴動,導致法國大革命!
當時,封建貴族« Les Aristocrates »與布爾喬亞« Les Bourgeois »,也叫做資產階級,所享用的主食,是以精緻麵粉製作而成的「白麵包」;窮苦平民吃的,則是灰色或是黑色的麵包,因為他們吃不起高級的麵粉。
現代的食物文化,認為裸麥、黑麵包比較健康,在台灣的麵包店,全麥麵包有時候賣得比白麵包還貴。但是當時的法國社會,把白麵包視為一種「夢幻的」麵包,是菁英享有的特權,黑麵包則是百姓吃的,平民想試試白麵包也吃不到,因為他們的社會階級規定了他們的飲食,別無選擇。
¶ Baguette的祖先在法國大革命之後誕生啦!竟然是革命的訴求之一!?
在法國大革命過後,這個二分的現象改變了。法國人吃的麵包從尺寸、材料到價格,都有一定的規格,不管你是什麼身份、有怎麼樣的家世,吃到的麵包都是一樣的,被稱為 « Le Pain Égalité »(平等麵包)。
« Le Pain Égalité »是法國大革命的訴求之一。1793年,法國國民公會(Convention)通過法律,規定每個人吃的麵包都要是一樣的,不可以因為階級而有差異,Baguette的祖先被認為是在此時誕生!
麵包師傅如果違反這些規則,就要吃牢飯,這道規定也象徵著法國大革命的平等精神。
這邊附上這一段具有歷史意義的法律條文給大家參考:
« La richesse et la pauvreté devant également disparaître du régime de l’égalité, il ne sera plus composé un pain de fleur de farine pour le riche et un pain de son pour le pauvre. Tous les boulangers seront tenus, sous peine d’incarcération, de faire une seule sorte de pain : Le Pain Égalité ».
(富貴與貧窮兩者必須從平等的政權中消失,不應再區分富人專用的精緻麵粉麵包,與製作給窮人吃的麩皮麵包。所有麵包師傅都只能製作一種麵包,稱為平等麵包,否則將被關進監獄。)
¶ Baguette怎麼被「洗白」?「棍子」的長條形狀居然是為了打仗方便用?
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平等麵包」,被視為是Baguette的最剛開始的樣子。
漸漸地,Baguette從「平等麵包」展開一段變形的旅程,從原本黑黑圓圓的樣子,變成今日的白色長棍。
之前提到,製作白麵包的成本昂貴,因此法國大革命期間的「平等麵包」是麥子粗製而成的。不過,因為法國的文化傳統將「白色」跟「美麗」、「純潔」聯想在一起,法國人仍然崇尚白麵包,於是,Baguette的顏色隨著時間過去,逐漸演變成今日的白色,這也被視為是社會進步、經濟起飛的象徵。
再來,Baguette成為今日的棍子狀,據說是拿破崙的要求!
事實上,原本的Baguette其實是圓形的,而不是長條狀。但是到處帶兵打仗的拿破崙三世(Napoléon III),有一天召集起麵包師傅,要求他們改良麵包,把Baguette做得長長的,才能讓士兵放進他們的褲子的口袋裡,行軍時方便攜帶。
把Baguette放在褲子裡,這是不是一個很有趣的畫面呢?
¶ 你認為代表台灣的精神食物是什麼呢?
Baguette在法國是很神聖的,不但材料跟添加物有專門的法律規定,還有特定的「拿法」與「吃法」,規矩多得很!
不過,Baguette要做得好吃可不容易,一方面,師傅功夫要好,另一方面正統的Baguette不能添加人工酵母與化學添加物,不能久放,而且容易乾掉。所以要趁熱吃才好吃,這也是為什麼法國人常常在麵包店外大排長龍,原來是為了趁新鮮吃下那口「外酥內軟、充滿麥香」的Baguette!
最後,跪求朋友們推薦哪一間麵包店,有好吃的Baguette呢?你認為台灣最道地的Baguette在哪裡呢?歡迎大家分享!
還有,如果Baguette代表著法國的平等精神,那麼台灣有沒有哪些傳統食物,可以代表「台灣精神」呢?
#杰宇的法文邂逅
#法國麵包
#文化遺產
#平等精神
台灣逐漸消失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在 Sixmouths Sixsun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化統戰就是這麼可怕😱😱😱
|拒絕中國大外宣。|
個人帳號一篇距今已一年前的發文莫名被年幼台灣微粉紅入侵(?!),真是受不了乾脆一次講完就不再說了,💆🏻
為什麼臺灣人不應該「盲目地慣用」中國流行語?
你可以用啊,沒有人說「不可以用」,現在的政府也沒有禁止你哦😌,我們討論的是「不應該」毫無任何危機感的使用!你完全可以使用,但是必須了解一個詞的詞源、語境,以及在接收這些東西的時候,必須要有清楚的認知,隔壁的這個政權是如何地在「同化」、在「餵養」你,一點一滴地佔據你的意識形態?
為什麼講日本流行語可以,講韓國流行語可以,講美國、哪裡的流行語可以,但是中國的就會「有問題」?
就是因為臺灣的政治和歷史脈絡 #很特殊!我們的狀況並不能和一般的「語言流動」相提並論,「語言流動」和被不同國家類似語言的「有意識取代」是兩件完全不一樣的事情;
臺灣本來就不是美國,不是英國,不是日本,不是韓國,臺灣不像這些國家,她們的國土內並不存在「一個欲與中國共產黨統一、並持續對本土政黨及文化進行消滅」的政黨,她們沒有這種隱憂,同時這些文化輸出國家也並沒有想要併吞台灣或視台灣為國土的一部分,臺灣人即便使用日語、韓語、美語、英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等等,也幾乎沒有被這些國家侵犯的可能性,
而臺灣明明就有很多自己的語言、詞彙可以使用(臺灣獨創的網路用語明明很多),卻硬是選擇了長期想侵略我們的國家的用法,並打從心底認為「這沒有什麼差吧?」,幾乎是完全忘記了兩個國家之間的不同和為什麼會這樣的脈絡,
特別是在如此「互通」的網路時代下,中國逐漸毋須任何軍事手段,只要透過大量的娛樂輸出、文化侵略、滿滿的大外宣,就可以讓臺灣的青少年「離不開」中國文化,以非常簡單的「用語」、文化的轉移和支配達到 #模糊掉臺灣和中國之間的這一條線、也是 #最重要的一條界線 的效果,
跟你說,效果真的非常顯著,🙂🤦♂️
那些跑去我個人帳號嗆聲的小朋友,每個都喊很大聲說「___哪是中國用語?」、「為什麼不能用啊!笑死人噢!」(超派),或是突然被語言學王附身堅持哪些詞是從哪裡來的才不是中國用語,反而直接無視這個詞就是在中國平台被用到流行的事實,中國人讓它流行起來的東西就叫作中國流行用語啊!(但大家都在網路闖蕩這麼久了,你一看就知道那些都是中國用語)(甚至還有人反過來說這樣是對中國用語的「歧視」欸,真是好荒謬的)
「文化統戰 」是非常 #針對性 的,而且它的可怕就是你一朝一夕看不出來的,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完全不會知道/意識到自己正在被煮,久了就真的再也無法感受到「哪有什麼差別?」那就真的什麼也來不及了,
我自己認為臺灣的六、七、八年級可能還有比較強烈的臺灣意識(獨的意識),加上2014年驚醒潮推波助瀾,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對不輕易使用中國用語的自我察覺還能有一點共識,
但是西元2000年之後出生的世代,認真去觀察一下真的都不知道被中國同化到哪種程度去了?!
仔細想想臺灣認同本土派真的非常心累,上有希望武統速速前的瘋狂長輩,下有開心被中國同化而全然不知與無所謂的小朋友!根本是恐怖夾殺;當中間一代這麼拼命在傳達、守護臺灣價值,與主權存亡危機奮鬥時,下個世代根本沒在管你的,
明明出生在臺灣住在臺灣的臺灣人,要他好好地用臺灣自己的詞去說話,可不要被越靠越近的中國給影響,他還會反過來嗆你「想太多了吧」還罵你是白癡哦!😲
那麼也許更久一點再去問問看這個年齡層:「臺灣和中國有哪裡不一樣?」,有沒有可能答不出來?他們會不會認為臺灣跟中國有哪裡不一樣嗎?有差嗎?臺灣?中國?中華台北?這些哪有什麼差別呢?
就像以前曾經有人說「不要分那麼細,大家都是中國人。」你聽了還會覺得:哦有點道理哦!潛移默化你的價值觀、你的判斷和思維模式,這也就是過去主流傳統媒體,現在被大家不爽的偉O幫、大悶鍋等等在電視上一直一直在作的事情哦🤗;
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呢,打錯字因該應該都沒有這件事來得可怕。
如果說語言取代並不會影響國民意識型態的話,那請問國民黨為什麼要大費周章推行「國語政策」?為什麼要花那麼多時間去製造出「國語、方言」的二元對立?讓台灣本土語言與珍貴的母語在幾十年後幾乎陷入滅絕?讓多少人每次閱讀文章習慣性第一件事就是去檢查別人「中文」有沒有寫錯?
這個政策的效果如何,大家心知肚明。
不是說你不能欣賞中國文化,而是真的哪一天中國共產黨消失了,中國不再瘋狂想併吞臺灣的時候,你再去視頻視頻噢;
臺灣人必須要了解什麼是 #文化統戰,才不是什麼語言流動這麼簡單,資訊戰、文化滲透、這些本來就都是中國侵略與大外宣的一環啊。🙏
台灣逐漸消失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在 貓少女日記-穎誼Kit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貓少女x分享
今天Kitty 很開心可以來到文化部所舉辦,
位於華山的小展覽~「✢記憶樹報攤:這裡,有你的故事嗎?」~☺️
地點是在華山2F的小客廳~
展覽佈置的很文藝復古風,
雖然不大,但是每個地方都展出各個時期的「記憶」,
非常的獨特及用心
也可以從中看見那些曾經讓人以為消失的記憶。
-
外面的桌上有許多漂亮、關於記憶的明信片
只要拍照打卡即可獲得唷🉐️
-
📍記憶 需要分享
這站是將看完許多與自己不同的記憶後,
思考看看有沒有哪些記憶,是跟你有關聯、或是喚起什麼不一樣的故事呢?
如果有的話,可以使用這裡的便條紙,將記憶寫下。
如果沒有了話,也可以到其他的地方找到、回想到當時的記憶,也可以透過別人的故事找到以前的回憶!
分享你的記憶,寫下屬於你的記憶秘密❤️
-
📍記憶 重新開箱
這個超特別,是一個封箱的紙箱!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印有蔬果、農作物的紙箱
紙箱除了可以當作運輸的載體,
上面還印有農作物的種類及年份!
透過紙箱和臺灣運輸歷史的痕跡,
讓我們看到了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記憶
不論是透過藝術、展覽、文創商品等
都是被好好保存
不管什麼樣子的記憶都放在箱子內好好的收藏💗
-
📍記憶 很會轉彎
透過兼具資訊與媒體的動畫,
重新詮釋臺灣的傳統信仰、風俗習慣、歷史事件、在地知識、文化記憶等~
內容非常有趣、介紹非常平易近人又不失風度👍🏻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個音檔-「關於那些居家刑具的故事」~
裡面的音檔內容十分有趣,聽著聽著就笑了出來😂
關於熱融膠,是每個小孩子的夢魘,當時熱融膠會出現,
也代表台灣的經濟起飛~
但是現在小孩子怕的完全不是熱融膠啦~
最怕是「關掉WIFI」😜
真的可愛極了~非常的逗趣幽默!😍
-
📍記憶 創造未來
這一個是在介紹豐沃且在地性的文化記憶可以成為創作取材的養分
每一個記憶拼湊起來都能變成一本書
每一個故事都可以變成動人的故事影集
只要用心觀察,不論是記憶中的制服、水果箱或是在微小的事物,
都能變成記憶中的一個小美好❤️
架上有《2019文藝雅集:青春昂揚 作家制服照片特刊》、《曙光季刊》、《在地阿嬤的故事》等書籍,
分享每一個珍貴的記憶給觀眾💗
-
📍記憶 千絲萬縷
這個是我覺得最特別的一個地方!
超級特別~
記憶庫如同臺灣文化的海馬迴,
系統性地收藏集體記憶。
不管是什麼樣子的記憶,都牽動著過去、現在、未來~
輕輕、溫柔地拉下繩子,
會有一張記憶的紙片飄落
如同被我們放在腦海中的一小片記憶
輕輕的被喚起了~
是那麼的浪漫與美好💗
-
📍記憶 碩果累累
介紹國家文化記憶庫 全民徵件結果,
那份經過時間堆疊,記憶中珍貴的寶藏~
國家文化記憶庫為了發展豐富的記憶內涵
非常努力及用心的保留各種記憶
從各種不同面向去保存~
為了探究記憶的深處,
從國家到個人,山上到海邊~
只要是屬於這片土地即將被遺忘的記憶
都希望能被永久保存
明信片可以看到每一份記憶都仔細的被保留著
而櫃檯前面拍照打卡也可以有一份關於「記憶」的明信片唷!
每一份記憶,都值得懷念與珍藏❤️
-
📍記憶 需要及時
因為記憶會隨著時光流逝、凋零
都會被遺忘
那要如何保存記憶呢?
即使軟硬體有錄下當時的畫面
但也有可能因為年久失修而讓記憶消失
為了保存記憶的美好,國家文化記憶庫努力的和時間拔河
有著一群致力修復影像的專家
為了保留記憶深處的美好❤️
從現場的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曾經的「錄影帶」,
也因為科技的進步與時間推移而逐漸消失
這是非常需要我們去正視、甚至有許多影像是非常需要被保存的!
-
📍記憶 閃閃生光
這部分的記憶,是Kitty 小時候最喜歡的啊!
有關「技藝記憶」這部分真的讓我十分懷念~
尤其是國寶級布袋戲大師陳錫煌精湛的技術、還有廟宇古蹟等讓人讚嘆不已的傳統記憶~
還有《諸葛四郎》的懷舊漫畫,
當時的我們都十分期待下一集的漫畫內容~
與同學的聊天話題都充滿著這些內容
還將漫畫借給同學看等等
真是讓人懷念不已的一份記憶❤️
-
📍記憶 百感交集
中藥行也是我小時候記憶的一環
那時候中藥行很容易看到
記得當時常常跟著媽媽一起去中藥行抓人蔘、當歸、枸杞等等
而中藥材雖然有各自有獨特的味道
但在展覽的現場,
聞到的是當年小時候的回憶啊!
還有小時候在外婆家掃地時使用的傳統天然掃具!
小時候一直很好奇為什麼它可以掃掉垃圾
但就是那個時期人們的智慧呀!
讓人想起當時美好的時光~
這也是為什麼記憶如此重要與需要珍視它的原因❤️
-
📍記憶 積少成多
不論每一份記憶是什麼
是大或是小,都值得被珍藏、被保留~
我覺得最美的記憶就是因為有人的存在
而這些人物努力被保留下來,
不論是眷村文化還是地方產業文化
都被細膩的用各種方式保存起來❤️
-
📍國家文化記憶庫:記憶樹報攤
https://lihi1.cc/7i31o/happyeva28
-
📍展覽資訊
✨臺北
1/16-1/21|10:00-18:00
文化部華山小客廳
✨嘉義
2/5-2/9|10:00-18:00
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園區服務中心
✨宜蘭
2/12-2/16|11:00-18:00
✨臺中
2/22 -2/23|12:00-18:00
范特喜-綠光計劃 綠光小市
-
#國家文化記憶庫 #記憶樹報攤 @ 文化部 華山小客廳 Ministry of Cultur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