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政府擬通過的經濟特區法草案_越南爆發大規模抗議
【排華聲浪再起,越南多個主要城市爆發反華示威活動】
越南河內、義安(Nghe An)、芽莊(Nha Trang)與胡志明等主要城市於6月10日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示威者高喊「不要中國」、「中國滾蛋」、「反對租借土地給中國」等口號,其中一幅抗議標語上甚至寫著「土地一天也不租給中國」等激烈用語。同一時間多名在台越南移工及移工團體亦至駐台北越南經濟文化辦事處前抗議。
此次抗議活動主因為不滿政府擬通過的「經濟特區法」草案,當中給予外商租地期限最長延至99年等優惠。抗議民眾認為,此舉將使越南從世界地圖上消失。
越南「經濟特區法」草案擬在北部沿岸的廣寧省雲屯縣(Van Don)、中部慶和省北雲峰縣(Bac Van Phong)及南部堅江省富國島(Phu Quoc)設立3個經濟特區,給予外商租地期限最長延至99年等優惠,希望塑造成為3個「小新加坡」,然而政府當局顯然低估了民間的牴觸情緒。國會原預定於15日批准通過這項草案。但由於民眾反對,越南國會法律委員會表示,將廢除草案中外商租地期限最長可達99年的優惠,改採現行相關法律規定,即外商在越南投資經營,租地期限一般為50年,特殊情況可申請延期,但最長不超過70年。並延後至年底召開的會議中批准通過草案,以進一步徵求各界與民眾意見。
越南政府近年積極吸引各領域外商投資,加上當地具備低勞動力成本、較高貿易開放程度等優勢基礎,成為東南亞近年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越南貿易重要驅動力。政府希望藉此帶動整體經濟發展。吸引FDI的重點領域包括基建項目、高科技產品製造(生物技術、資訊科技、機械工程)、研發、教育及培訓。符合條件之案件可獲降低企業所得稅、減免稅項、降低地租、及豁免進口關稅等優惠。2015年7月生效的新版投資法,亦納入「負面清單」放寬外商直接投資規例。
越南政治環境相對穩定,此次為繼2016年我國台塑河靜鋼鐵廠有毒廢物泄漏事件後,最大規模的對外商(主要為中國)抗議活動,同時也是越南現任總理阮春福執政兩年來遭遇的最大挑戰。此次事件亦可看出目前越南反華(中)情緒十分高漲,背後原因包括雙方歷史宿怨以及衝突的主權主張,導致部分越南民眾相當排斥中國業者。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17年中越雙邊貿易額規模超過千億美元,中國為越南農產品第一大出口市場,越南也是中國大米、木薯、熱帶果蔬等多種商品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地。雙方貿易關係相當緊密。此外,中國企業在越南的投資規模亦大幅增長,累計投資金額達150億美元。中資企業在越南的投資領域主要包括房地產、家電、紡織、採礦、建築與基礎設施開發等。
台灣方面,累計1988年至2016年,我國在越南投資案共2,509件,投資金額達315.69億美元,為越南外人投資排名第4位,僅次於韓國、日本及新加坡。越南FDI多數集中於不動產及服務業,惟我國投資分布集中於中小規模製造加工業,如成衣紡織、製鞋、食品加工、農林水產、橡膠塑膠製品、木製家具、機械製造暨加工事業等,占比超過80%。顯示我國企業對越南進行投資主要目的為獲取低價勞動力與降低製造成本。
此次抗議活動中,部分台灣企業亦遭池魚之殃,如寶成工業11日發布重訊表示,旗下子公司裕元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位於胡志明市的寶元鞋廠、前江省的裕得鞋廠、西寧省的寶宏鞋廠及寶利鞋廠四個廠區部分單位被迫停工。台塑河靜鋼鐵興業公司總經理張復寧受訪時則表示,此事與台塑河靜鋼廠無關,因河靜鋼廠向越南政府租借土地的合約期限70年,並未延長到99年,且台塑河靜鋼廠也沒有另外租借其餘經濟特區土地。
整體而言,越南處於新興國家發展的早期階段,受惠於龐大消費市場、充沛勞動力、由計畫經濟邁向市場經濟、製造業基礎健全、政府逐步放寬法規、匯率穩定等利多因素,未來成長前景看好,吸引外資積極投入。但缺乏高教育程度勞動力、貪汙、以及濃厚的排華情緒,仍舊對當地整體招商引資環境形成潛在風險。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806100110-1.aspx
圖片與資料來源:中央社、經濟部投審會、Financial Times、Euromonitor
台灣鞋廠排名 在 中衛產業行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花二十年達成年營收三百億元~
#建大輪胎 取全球創新力量成就自己】
五十年前,建大工業從自行車輪胎小廠起家,在自行車、機車的小胎市場上穩健成長,然後挺進汽車的大胎市場繼續衝刺,成為目前年營收超過新台幣三百億元、擁有自有品牌、行銷一五○國的專業車胎製造廠。這一路順利成長的經營,建大是如何辦到的?
建大工業的「KENDA」這個品牌在全球自行車界響叮噹,捷安特、美利達自行車的原廠配胎就是它。在全球知名的職業自行車賽中,頂尖車隊也多指定使用KENDA的賽車胎。
創立五十年、從生產自行車胎起家的建大,是國內第二大專業車胎製造廠。「五十年走來,建大專注堅持輪胎的本業,一路經營下來,還算很順!」建大工業董事長楊銀明是第二代經營者,他回憶起父親與叔伯共同經營建大的初期,遇到製鞋產業蓬勃發展的好景氣,伯伯、叔叔決定放棄輪胎,轉向生產橡膠鞋,但他父親不為所動,繼續埋頭做自行車胎的生意。
結果,楊銀明叔伯的製鞋事業,在一九九○年代產業外移後,隨之沒落。「在台灣製鞋最風光的年代,沒有人會想到台灣的製鞋產量會萎縮到今天這般地步,被迫全數外移。叔伯的鞋廠就在我們這裡(建大員林總部)附近,現在已經歇業了,他們還怨嘆自己怎麼不繼續生產輪胎。」長輩的經營經驗,一點一滴都看在楊銀明眼裡。
台灣輪胎產業其實也與製鞋業一樣,在九○年代遇到相同的發展瓶頸。當時台灣股市衝破一萬點,之後引發經濟泡沫化,勞動力和土地成本大幅攀高,包括建大在內的眾多傳產業者都面臨缺工、找不到土地擴廠的困境。
「明明有訂單,可是我們工人不夠,政府那時沒開放外勞,我們的產品交期總是延遲,只能眼睜睜看著很多訂單流失,但是當時東南亞那邊的競爭者已經追趕上來了,我們很心急啊!一定要趕快想辦法擴產。」楊銀明說,那時找海外生產基地是台灣傳產唯一可行的解決辦法。
《在分歧點作出精準選擇》
九○年代政府鼓勵台商到東南亞投資的南向政策,使得東南亞成了台灣自行車零件製造業者外移的基地選項之一。但考察過東南亞的投資環境後,建大並未心動;另一方面,政府於一九八七年開放赴中國探親後,建大特地跑了幾趟中國考察投資環境,覺得中國比東南亞好,便決定到深圳設廠。
在選擇中國或東南亞作為海外生產基地的分歧點上,楊銀明認為當時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他說,那時的中國被列為未開發國家,從中國銷往歐洲的自行車享有零關稅的優惠(從台灣去的要一七%),而且中國有源源不斷的低廉勞動力;這些優點促使建大決心前往中國投資擴廠。
建大在中國設廠,初期只生產自行車胎,但隨著中國機車市場崛起,建大配合中國機車組裝廠,增加與自行車胎同屬小胎的機車輪胎生產線,在全球小胎市場打下一席之地。
楊銀明指出,建大在創立初期的三十年間,年營收僅有二十億元,然而西進中國的二十年間,年營收快速成長至三百億元水準,且預料今年可望突破三三○億元,「在中國花了二十年做到三百億元,這證明為我們的決策是正確的!」
《不做多元經營 專注輪胎本業》
許多企業為了追求獲利成長,往往會選擇多角化的跨領域投資,但是建大之前也有一些投資輪胎業外的失敗經驗,因此讓他與董事會鐵了心,要更專注經營與橡膠輪胎技術相關的產品與市場。所以汽車輪胎成了建大主力進攻的目標。
目前建大的年營收由自行車、機車及汽車輪胎三分天下,未來會繼續提高汽車輪胎的營收比重,以超越年營收的五○%為目標。
「建大在自行車輪胎已是世界頂尖名牌,但在汽車輪胎界就不一樣,排在我們前面的輪胎廠實在太多了,他們的生產量非常大而且又有品牌,建大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追趕,我們仍然會堅持既定政策、持續擴產、迎頭趕上。」楊銀明說。
《找好手做創新 滿足市場需求》
從第一代經營時,建大即與日本建立技術合作關係;即使在中國打拚期間,依舊設法提升自己的技術競爭力,尋求更新、更好的研發技術,延攬技術經驗豐富的輪胎退休人員及傳奇車手,如北美越野單車賽冠軍John Tomac等,加入自行車胎的研發與測試;發展高值化的商品。
楊銀明說,輪胎的研發除了本身的創新之外,也會受自行車流行趨勢影響,像最近歐洲流行二十九吋輪徑的登山車,建大為因應市場的需求,重做大輪徑車胎使用的模具、硫化機;開發新配方、新材料、新功能,「市場永遠有新的流行,研發工作永遠做不完。」
《利用運動行銷 累積品牌知名度》
目前建大輪胎的年度銷售額在全球排名第二十七,不過建大的獲利表現卻比排名前面的多家中國輪胎大廠來得亮眼,「他們的輪胎質量不高,產品還一窩蜂地搶市,陷入價格戰,有的大廠年度獲利只有我們的一半而已。」楊銀明指出,品牌知名度、獲利才是建大最看重在乎的,「我們也不跟人家硬碰硬地做,我們要走自己的一條路。」
近年來,建大透過贊助國內外高爾夫球手、歐洲職業自行車隊、林書豪所屬的美國職籃休士頓火箭隊、國內職棒球隊等對象,利用運動行銷打響KENDA品牌,在愛好運動的消費者心中加深對KENDA的印象,讓他們在更換輪胎時,會指定選購KENDA產品。
此外,建大也利用政府資源在新興市場行銷品牌,例如參加經濟部貿易局的「新興市場整合行銷傳播專案」,藉由媒體曝光與通路展示等方式,在印尼、越南、菲律賓及印度等新興市場,對當地終端消費者建立品牌知名度。
品牌要做好,除了利用行銷活動、廣告宣傳,最終還是要回到「品質好、服務佳」的基本功。建大積極提升內部管理,做出品質優良的輪胎,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強化品牌的價值。
由於中國城市化持續進行,有利汽車市場的增長。建大看好中國市場,接下來將在中國與台灣廠區繼續擴增產能。與競爭對手對決火熱的中國市場,建大要顯出自己穩健發展的本事,「越建越大」,衝出更漂亮的獲利表現!
本文出處:《天下雜誌-卓越中堅企業系列專輯》
台灣鞋廠排名 在 北美智權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今天App了沒?
資策會「創新發現誌」調查︰55%百大服務業今年計畫推出App服務
你今天App了嗎?這不是一句問候語,而是百大服務業共同的目標。根據資策會《創新發現誌(ideas)》月刊與中華徵信所共同企畫的「百大服務業App需求大調查」結果顯示,55%的百大服務業計畫在今(2012)年推出App服務,有高達6成業者有委外需求。
根據中華徵信所統計,2011年百大服務業的營收超過新台幣5兆元,占前五百大服務業超過7成,總員工人數為26萬8,476人。隨著科技的進步,服務業面臨新一波的「產業革命」,將造成產業排名大洗牌。其中,最關鍵的驅動引擎是資訊科技的應用。站在一個競賽新起跑點上,網際網路、應用程式(App)的應用,將攸關服務業能否持續站在創新前緣,且是服務業經營者能否切中消費者需求,站穩百大排名的重要關鍵。
本調查報告顯示:曾用過App的受訪者高達9成,但其任職的公司推出App服務只有3成7,有高達6成3的百大服務業,尚未使用App作為行銷工具;這3成7已推出App的服務業,有近5成的企業僅推出1支App,約有2成6企業推出2-4支或5支以上的App。
在App的服務內容方面,約有26%企業提供目前最陽春的產品及服務資訊;其次為行動購物/數位內容銷售,占12%;QR Code虛實整合互動型占11%;其餘包括社群整合型品牌行銷、隨身會員服務、遊戲型促銷活動及行動廣告等,則占不到1成;至於跨媒體互動整合、即時通訊/客戶服務及AR擴增實境創意應用型占有率不到5%。
App應用服務不夠多元化
App成為跨界行銷新利器,根據《創新發現誌(ideas)》自2月6日至2月10日針對中華徵信所百大服務業者,鎖定行銷企畫主管進行電話問卷訪問調查,根據調查結果,百大服務業的App智商,可以歸納五大現象。
現象一、企業認同App為跨界行銷新利器:「應用軟體經濟(App Economy)」已肩負為企業打造全新門面的責任。大型的B2C企業均已發現,App是企業塑造形象不可或缺的一環。
現象二、電信零售業最積極:根據調查,國內包括中華電信、遠傳、台哥大、三星及亞太電信等,均推出5支以上的App,而中華電信、亞太電信、遠東愛買、統一超商、家福、燦坤等,2012年均編列百萬以上的行銷預算製作App,App已成為重要的行銷服務管道,服務業看好App未來發展潛力,透過App的附加服務,進一步提升客戶的黏著度。
現象三、服務業App委外需求高:一般服務業並不具備科技應用的能力,不同於傳統行銷管道,App屬於新的科技應用,受訪的百大服務業中,有高達6成的受 訪企業具有App製作委外需求。
現象四、國營事業、醫療院所科技應用服務程度低:相較於民營企業,包括台電及台大醫院等國營事業及醫療院所對於科技應用普遍「冷感」,使用度不高,接受度也低。
但實際上,對於消費者而言,無論是繳交水電費、稅款,甚至是掛號看病、醫療諮詢等等,都與消費者的需求息息相關,隨著智慧型手機日益普及化,若能藉由App推出更即時、便利的服務,對於國營事業、醫療院所與消費者而言,都是雙贏的作法。
現象五、服務業推出App的服務內容多屬陽春型,多元服務需求呼聲高:在澳洲,運動鞋廠商亞瑟士推出了手機版網站,除了提供新產品簡介跟線上型錄功能之外,還讓消費者在手機上挑選適合的慢跑鞋的程式,從功能、外型、價格、場合來挑鞋。此外,消費者也可以對這雙鞋的發表意見或評論,還能透過E-mail、Twitter、Facebook 把鞋子的照片及資訊跟好朋友分享,透過社群功能先聽聽看朋友的意見,再決定要不要買。一旦決定要買,還能透過線上地圖,找到離你最近的店家,把鞋子抱回家。
相較於國外的App,是依照使用情境所做的App互動設計,台灣企業所推出的App則顯得陽春,顯見服務業要更加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建議App的開發者不妨針對需求,進行無縫隙服務的設計。
台灣鞋廠排名 在 台灣鞋廠排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推薦與評價
2018年9月30日· 公司文化:以台灣而言,較為知名的有寶成、豐泰、隆典(賜昌)、清祿、鈺齊、廣碩、萬邦、宏福、翔鑫堡、通家、九興等集團/公司,幾乎通吃市面 ...[PDF] 全球 ... ... <看更多>
台灣鞋廠排名 在 台灣鞋廠排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推薦與評價
2018年9月30日· 公司文化:以台灣而言,較為知名的有寶成、豐泰、隆典(賜昌)、清祿、鈺齊、廣碩、萬邦、宏福、翔鑫堡、通家、九興等集團/公司,幾乎通吃市面 ...[PDF] 全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