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628關鍵評論 《省出一棟房:24招易上手的存錢絕技》:用三小方法爭小利、存小錢,拼出大財富
關鍵原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2573
本書為超業房仲泰源將自己的親身經驗:從負債到買房的實戰方法歸納彙整集結,以實戰經驗分享省錢的方法與財富累積思維、體質培養的工具書。......↓
文:陳泰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省錢絕技,我也有我的「順便哲學」,無論是採買、聚會、旅遊等等,甚至未必跟錢有關的任何事,我總想著怎麼做才能一石多鳥。我把這樣的價值觀應用在生活中,凡事「順便一下」總能讓我省下不少錢、時間與精力,以下是我實際應用在生活中的6個例子。
情況1:收到紅色炸彈時
以前只要收到紅色炸彈,我都會厚臉皮跟新人說:「非常感謝你的邀請,但我負債中,若不嫌棄,我願意擔任婚禮主持同時演唱情歌,希望可以用這樣的方式給予祝福(暗示折抵紅包)。」有的親友欣然答應,有的表示流程已安排好但不介意我只給少少的紅包錢,有的則說:「沒關係,等你還清負債後我們再聚。」言下之意就是要我不用出席,我也只好裝傻回覆:「感謝你的諒解!」
如今我已還清負債卻仍保持這個詢問的習慣,把握住每次收到喜帖的機會,看看能否爭取從「親友」變「工作人員」,這樣的轉換,不僅讓我省下要包給新人的禮金,往往還能拿到新人的紅包呢!而在給予新人祝福的同時,也能順便滿足自己的表演慾望,還能賺外快且飽餐一頓,餐後我也會順便將剩菜打包回家,替自己省掉下一餐的費用,簡直是一舉數得!
情況2:手機或行動電源需要充電時
我的手機從不在家充電,都是利用在公司時充電,也會順便充行動電源,如此一來,回到家裡也能享用到公司的電。
順帶一提,前陣子我的行動電源壞了,我不直接購買,而是在臉書發文許願看看有誰願意送我,我用請客當作交換,這種以物易物的模式(午餐換行動電源),也讓我藉此順便跟沒見過面的臉友及僅有一面之緣的同業有了交流機會;另外還有一位因為換新手機,所以用不著行動電源的好同事,也將他原本的行動電源送給我,讓我頓時多了四顆行動電源,不用再擔心在外時電不夠充了。
情況3:經過房價較低的區域時
我住在物價頗高的台北市中山區,而我有個每週看二輪電影的習慣,於是都會趁去景美看二輪電影的時候,順便採買水果。
因為景美的房價基期相較北市其他區域,甚至是新北市的新店都來得低,所以店租不高,物價自然便宜;同樣的水果在中山區跟景美夜市(文山區)的價格就是不一樣,平均價差至少一成!
另外,景美夜市還有一家歷史悠久,在地人都知道的小甜甜手搖飲料攤。同樣的飲品比其他連鎖飲料店的價格便宜至少10塊錢以上,像我平常不喝手搖飲的,因為現在一杯的價格普遍都50元起跳,而當我花超過50元買飲料,卻喝到地雷飲品時心情會很差!但只要去景美,我都會來上一杯珍珠鮮奶茶或是蜂蜜檸檬加蘆薈,可口又高CP值的飲料喝了就是爽!
情況4:搭捷運時
現行悠遊卡採「搭乘次數越多折扣越多」的遊戲規則。
由於我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機車,使用悠遊卡的頻率很低。但只要我當天的行程需要搭捷運,我就會順便使用家人的悠遊卡,如此便能將搭乘次數累計在同一張卡片上。
情況5:吃吃喝喝時
想喝汽水時,我都會買「纖維+」(內含膳食纖維)或「奧利多水」(內含Oligo 寡糖),不然就是「CC檸檬」(內含維他命C);這樣除了能享受喝碳酸飲料的爽快,也能順便幫助消化或補充其他營養素,讓飲料不至於太沒營養。
情況6:出遠門拜訪友人時
每當要去中南部拜訪友人時,我都會昭告天下以爭取演講機會,這樣不僅能與好友們相聚,也能順便賺演講費。
以2020年為例,我去高雄與台中拜訪友人,同時爭取到3場演講(大家房屋、21世紀不動產、有巢氏房屋),除了賺演講費,搭乘高鐵的交通費也能跟邀約單位申請補助,演講現場順便賣書又再多賺一筆錢。
結束後,同行通常會續攤請我吃飯,這些林林總總,讓我出一趟遠門往往沒花到錢,反而還倒賺不少呢!
人不OVER枉少年
上述例子,無非是想與大家分享,我的確靠賣房子賺了不少錢,但真正讓我致富的,其實是「順便哲學」。
當你把這一系列的行為內化為觀念並植入腦中,從此每天早上醒來到晚上回家睡覺前所做的每件事,所展現出來的順便行為,長期累積下來省下的時間、金錢、精神,肯定讓你驚喜不已!
累積財富的三小方法
積少成多是大家都懂的概念。可「真正懂」又能付諸實踐的人有多少?在這裡分享我身體力行的染個方法,希望你也覺得受用。
一筆錢,拆成多筆小定存
定存除了保本加微利,也是我們在尋找進場投資時機點之前最合適的資金停泊處,不管利率再低,至少比活存高一點而且隨時可解約,變現超容易。
只是,當你有一筆閒置資金時,該將這些錢全部綁在一起還是拆成多筆小額定存呢?後者的方法是我看《佑佑努力記3年從零存款到百萬》這本書學習到的技巧,我覺得很棒,好處如下:
除非你刻意查詢,否則紙本存摺與網路銀行登入時只會顯示活存餘額,創造存款變少的錯覺,換句話說,只要讓「活存維持低度水位」,就能讓人在平時有意識地少花點。
靈活彈性,同時把利息極大化!人們無法知道明天跟意外哪個先到,金錢運用亦是,我們無法預測何時急需用錢。因此,假設你目前有10萬元並把它轉為一筆定存,哪天突然急需用到5萬元時卻得被迫解掉10萬元定存,是不是很可惜?然而,假設你拆成兩筆定存(各5萬元),當你急需用錢時只需要解掉其中1筆即可,另外1筆仍然可以存到期滿,讓利息領好領滿。
過水ShopBack網站,再用行動支付刷信用卡
現金的議價幅度通常比信用卡高,當你要消費時記得問老闆「付現是否有優惠」,如果有就用現金,畢竟信用卡會讓店家的利潤被銀行剝一層皮,你得到的折扣自然縮水。當然,如果付現跟刷卡的金額一樣,那就選擇刷卡。
選擇刷卡時,請先確認是否可以使用行動支付,如果是單純把信用卡綁定在手機裡的那種(像是Apple Pay、Google Pay),在折扣上雖然跟實體卡片一樣,但至少方便查帳,對理財也有幫助,記得,多數有錢人都有記帳的習慣。
如果店家可以接受的行動支付包含像是「街口支付」或「LINE Pay」之類的,那就盡量用,因為除了信用卡本身的回饋之外,上述的行動支付也可以享有額外的虛擬貨幣折抵(街口幣與LINE POINTS),也就是「消費一次,雙重回饋」的概念。
至於「ShopBack」,它可是我現在網購前必過水的網站,以我每月買書的習慣為例,我會先進入ShopBack網站再連結到網路書店找書,下單時用LINE Pay刷信用卡,如此將ShopBack、LINE Pay及信用卡結合,讓你一次性消費獲得「3重」回饋,超級划算!
只花紙鈔,不花硬幣
記得,硬幣不是拿來花的,而是拿來存的!我始終保持一個習慣,在只能用現金的每次消費行為中,只花紙鈔,不花硬幣。每次買完東西後找零的錢幣,不論是1塊、5塊、10塊或50塊錢,我一回到公司就立刻存進撲滿,這讓我產生「錢怎麼這麼快就花完了」的錯覺。
而每到農曆新年前就是我的殺豬公日,我都會有一種「突然多了這些錢」的驚喜感!這些多出來的錢,我通常拿去旅遊、買新衣、吃美食犒賞自己,有時想不到可以做什麼,就把它存進銀行裡繼續滾雪球。
以前還沒使用信用卡時,我大約每3~4個月就能殺豬公,使用信用卡之後大約每半年殺一次豬公,現在行動支付興盛,我存零錢的速度被拖慢了,目前的頻率則是一年一次。而每次結算的金額,最低也有1.5萬元,最高紀錄還曾經達2.6萬多元,都快要可以付我兩個月的房租了!
馬桶裡有錢,你撿不撿?
某日中午我去速食店用餐,發現廁所馬桶裡面竟然有10元硬幣,我想撿,可是想到那是排泄物的必經之處,縱然水看起來是清澈的仍心有障礙。
換作是你,拿還是不拿?請不要跟我說「跟店員講我的錢掉進馬桶請幫我撿」這種話,我會揍你。而我是這樣想的:
想像自己是負債狀態。
手髒了,洗手就好,反正沒人看見。
要知道,生出10元的利息並不容易,你必須先有6000元的錢母並搭配年利率2%的理財工具(現在銀行的定存利率已經連1%都不到了),還要花1個月的時間才能生出這10塊錢。因此,如果我不撿,不是看不起10塊錢,而是看不起它背後6000元的錢母。
於是我便鼓起勇氣伸手拿,然後趕緊用肥皂連同硬幣一起洗手。
請重視每一塊錢
在《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一書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有錢人自居守財奴,重視每一塊錢。」這讓我想到過去我也曾看過類似財經書籍所舉的情況,看到路邊有一塊錢,你撿還是不撿?
不撿的代表人物:比爾蓋茲。因為他一分鐘幾百萬元上下,撿錢的時間不如拿來賺錢。
撿錢代表人物:香港首富李嘉誠,某次一枚銅板掉出來滾到臭水溝,他試圖去撿;美國股神巴菲特,他搭電梯時發現地上有一塊錢,他看同乘電梯的人都沒有要撿,於是他撿;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他的名言之一就是「賺一塊錢不是賺一塊錢;存一塊錢才是賺一塊錢」。
比爾蓋茲不是有錢人,而是超級富豪,那我們呢?伸手進馬桶拿錢與洗手時間加起來不過一分鐘,你一分鐘賺得到10元嗎?你工作時薪有達600元嗎?比爾蓋茲在逛街吃飯與朋友聊天時依舊有被動式收入,你有嗎?如果你是負債狀態或處於努力存錢累積財富的小資族,想想李嘉誠,他連臭水溝的錢都要撿,你有什麼理由不撿?你怎麼可以不撿?
順帶一提,為何有些人不花心思做預算與記帳卻一樣可以成為有錢人?因為他們刻意營造一種「缺錢感」,這樣就不用擔心會亂花錢了。
說了這麼多,如果沒有執行都只是空談,行動吧!讓我們一起用三小方法爭小利、存小錢,拼出大財富!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省出一棟房:24招易上手的存錢絕技》,台灣遊讀會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省錢hen好玩──2年存百萬祕技不藏私大公開!
本書的案例生活化,以「一般人生活中會遇到的」食衣住行等面向來分析,提供大家意想不到的省錢方法,幫助你的存款累積;此外,本書的手法簡單易懂的做法與建議,並輔以泰源親身體驗認證,讓你不用靠投資、理財也可以按部就班輕鬆存出買房金;以及,書中的觀念是心法也是新法:除了方法的教學,還會從「觀念」出發,幫助你既學會實務操作,也能理解其中原理並自行應用到其他面向。
即便你不懂理財、不會投資,只要掌握原則與心法,還是可以從現有狀態中「開源節流」,存出自己的多桶金。
責任編輯:蕭汎如
核稿編輯:翁世航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7/210628-24.html
台灣 同業 拆 款 利率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名人堂
負債累累貴公子的未來
陳亮恭
現代人平均長壽,攸關老年保障的退休年金制度、健保、長照財務也面臨挑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女性朋友透過介紹認識一位優質男性友人,長相端正且彬彬有禮,是令人信賴的正人君子,感覺是受過優良教育的世家子弟。認識較深之後,朋友發現這位優雅男子,年收入約五十萬元,但支出達一百萬,每年透支費用都透過借貸維持,累計已經負債一千萬。深究其支出費用,發現他每年支出有四分之一在還債,而每年大約需要花到五十萬元照顧家中年邁的長輩及家族中貧苦親友,還有支持家族中幼兒的教育與急難救助,年復一年,狀況似乎沒有改善的可能。女性友人陷入困惑,這樣的男性能論及婚嫁嗎?
這位男性就是早已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日本,這些以萬為單位計算的收支數字,改以兆元日幣來計算就是日本的現況。一個仰賴發行國債維持赤字預算的國家,若從財務面來看,日本早已陷入難解的困局。
隨著安倍經濟學的寬鬆政策與負利率,日本的十年期國債也已進入負利率,必須有固定獲益的退休基金或年金紛紛放棄以日本國債作為投資標的,而負利率的國債還能借到錢嗎?能的!許多來自海外的資金紛紛購入日本國債!除了日本國力的穩健之外,透過國際貨幣的利差(銀行同業拆借利率),負利率的日本國債居然還有投資價值。當然,投資價值也與日本的整體經濟、貨幣穩定度有關,投資日本這個國家招牌,且信任日本政府的還款能力。
分析日本政府財政支出,一百兆的歲出中,國債還款、醫療與長照的福利支出、地方政府補助、公務員人事費用已經占絕大多數,是一本非常難做調整的帳,任誰擔任首相都難處理。
日本經濟小說家真山仁曾出版《Operation Z》,內容闡述日本遇到國債滯銷,遭遇禿鷹襲擊做空而導致貨幣與經濟崩壞的關鍵時刻,新首相上任以減少政府半數支出為目標,要重新建立日本的財政紀律。小說中描述醫療與長照補助取消,無力負擔醫療費的病童在家相繼死亡的慘況,也探討中央取消地方補助,地方政府自行經營的可能性,雖說有些村落可能走出新的光景,但大多數的狀況都難以樂觀。
超高齡台灣將在六年後到來,健保總額目前已逾七千多億,而長照若把機構住宿與移工看護的經費都算入,每年也是千餘億以上的支出,隨著人口快速高齡化的趨勢,這個數字也會急遽膨脹,但我國的健保與長照經費規模並非完全反映市場機制,而是透過協商與點值控制醫療支出;我國長照支出多數由家庭支出,若住宿機構、移工看護、家人照顧等隱藏費用全數轉為政府預算,長照經費也會快速增加,而少子化與全球化現象所導致的家庭照顧量能缺口,也將大幅轉移至公部門。
以日本債務看台灣,我國財政紀律比日本穩健,然政府向民間籌措的資金多投資基礎建設,而非強化照顧體系與服務,或許受限於舉債的還款規畫,照顧服務難具合理投資回報。以福利國家的財政畫分觀之,不免覺得我國對醫療與長照的投資是否過低?血汗醫護與長照悲歌也難以終結,政府與其編列預算擴大投資,更需導入照顧產業發展策略。
若日本赤字預算維持社會照顧是走不通的死胡同,福利服務就必須發展企業經營思維,顧慮潛在財務危機而過度撙節投資的社會安全體系恐難稱穩健。(作者為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台灣 同業 拆 款 利率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紓困難振消費 景氣助益有限
李同龢/大學教師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全球擴散,在政府公共衛生單位全力抗疫外,美國聯準會也聯手G7國家中央銀行對抗可能因疫情導致的全球景氣衰退;美國聯準會更在二○○八年金融風暴後第一次緊急降息兩碼,國際貨幣基金也宣布提供五百億美金無息貸款給會員國從事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實施財政政策刺激景氣,以及增加金融市場的流動性以避免景氣衰退。同時世界銀行也提供一二○億美金,幫助各國減輕因為疫情產生的公共衛生及經濟方面的負面影響,由此可見新冠肺炎對全球的經濟衝擊,是比當初預測的還嚴重。
而此疫情對台灣的影響是不可言喻的,由於台灣經濟成長的最大來源為出口,台灣出口最大的四個國家,分別為中國、日本、美國、韓國,而這四個國家的疫情都相當嚴重(美國也開始疫情加重),日益惡化的疫情,勢必衝擊這些國家的需求。
以中國而言,台灣對中國出口就占台灣GDP十四%多,而大陸因為嚴重疫情使得工廠復工速度很慢,連帶也影響台灣出口,更不要說有些出口到非中國的國家的訂單是台灣接單,大陸出貨,大陸無法出貨,台灣的出口商就無法賺錢,而最新的國際貨幣基金對二○二○年中國經濟成長率預測,下修為不會超過五點六%,這對台灣經濟而言,不是個好數字。
台灣在對抗此惡化景氣中,能有哪些作為?
首先,當然是央行動向,央行將於三月十九日召開例行的理監事會議決定利率走向,由於利率已經很低了,銀行同業拆款的利率只有零點一八三%,進一步的降息只會更壓縮銀行業利潤,可能會迫使銀行縮減其放款業務,此舉將會不利於景氣復甦,因此央行在對抗因疫情產生的景氣衰退上,能施力的部分有限。
在財政政策方面,政府準備六百億的紓困方案,以避免景氣持續滑落,這政策是否能有效的刺激景氣?
首先,新冠病毒疫情與先前的SARS不同,SARS的傳染力是在於發病時,而新冠肺炎則是無症狀時,也有很強的傳染力,搞得草木皆兵,人心惶惶,大家沒事都不敢出門消費,因此造成而嚴重需求衝擊。許多工廠也被迫停工,造成供應鏈斷鏈,員工工作時數及收入減少,使得消費也跟者減少,使得民間消費不易提升。
六百億的紓困方案中,預計將發出廿億餐飲、零售業優惠折扣抵用券,三億藝文活動消費抵用券,刺激內需消費,可是大家都不敢出門,這共廿三億的紓困是否能達到預期效果,很令人質疑。除了這廿三億外,運輸業的八十六點九億元補助,在於減輕其營運成本以避免公司倒閉,對於刺激景氣助益有限;還有對觀光產業補助七十三億元,假如民眾不敢出門,如何旅遊?此政策刺激景氣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了。
新冠肺炎的疫情,對供給面及需求面是同時產生嚴重的衝擊,以前沒有如此嚴峻例子,因此它也考驗執政者的智慧,是否能有有效的政策來降低其對經濟的衝擊。
------------------------------------------------------------------------
帶動消費 抵用券應不限國旅
陳劍賢/台東縣體育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台東市)
為因應新冠肺炎衝擊產業,政府提振興抵用券,但去年秋冬國旅補助方案,補助参與民眾每房二百元的夜市抵用券,僅回收六成多;因此振興抵用券是否真能帶動國內消費,讓人質疑。
台灣正處M型社會中,中產階級人口逐漸消失,高所得富人購買能力強, 不在乎折抵多寡,低所得窮人購買能力弱,大都傾向於平價商店或夜市銅板價消費。政府立意良善,惟是否有效,且政策一月多變,屢拋方向球;行政院應召集各產業代表,聽取業者心聲,審慎評估抵用券使用方式。
由於抵用券須配合國旅住宿才能獲得,依往例政府是否還要編列預算補助國旅方案,且只能在非假日才能補助,抑或不補助,鼓勵國人自費參加國旅,不論補助或自費國旅,其折抵比率又是多少。請問一般民衆會為了六或八百元抵用券積極參與國內旅遊嗎?
另外,振興抵用券等疫情結束後才上路,但疫情何時結束呢?大部分業者皆認為緩不濟急。若真為振興產業,降低疫情的衝擊,建議應確定採「消費享折抵」的方式,並擴大消費方式,不必只限於國旅,只要在開立發票的商店消費一千元就有二百元振興抵用券,在夜市、餐廳、商圈及藝文活動皆可抵用,屆時人民有感,消費增加,市場活絡,自然達到振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