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鋒面掠過稍不穩定 周日起穩定至下周
最近台灣的天氣雖然有些小變化,但整體而言都很類似,不過大氣是流動有變化的,較遠處的天氣系統還是很快速在變化中,只是台灣附近的相對穩定一點。目前西太平洋上最強的系統蒲公英颱風,這幾天經歷了轉變強颱,減弱後又再增強,今天清晨又再減弱為中度颱風,這裡面經歷了幾次颱風發展過程中,眼牆置換的變化,預期會往日本關東附近擦邊而過,對日本無直接的影響。
台灣這幾天都在蒲公英颱風外圍偏北風到東北風,較為乾燥穩定,天氣晴朗,只有很零星的局部性熱對流發展。而在中國東岸有冷空氣在南下,前緣的鋒面正在東移當中,預期周五到周六兩天,鋒面尾巴可能掠過台灣北方海面附近,天氣會略不穩定一點,水氣會略多,午後雷陣雨發展會比較旺盛一點,特別是周五鋒面通過時,會較不穩定,要留意容易有雷陣雨發展來,這和這幾天較穩定零星陣雨不同,要等到周日系統通過後才比較穩定一些。
下周的環境又有點不同,蒲公英颱風走後,高壓系統會滯留在日本韓國附近,也延伸到台灣附近,這和過去的環流型態不同,台灣會有一段較穩定的天氣型態,主要是偏東風到東北風的型態,還是穩定,迎風面偶有局部陣雨,主要是東部及東北部。而菲律賓東方海面到南海附近則是低壓,有機會是季風低壓逐步發展的可能,也有機會有颱風開始醞釀發展,水氣也較多,可能到下周末期間,也就是國慶三天連假期間,東北部及東半部的風勢及水氣也會逐步增多,會有些地形陣雨發展起來,西半部則較為穩定,都仍是穩定的炎熱天氣。
這當中有機會有颱風發展起來,不過現在說如何還太早,在沒有熱帶性低氣壓發展前,說颱風路徑如何都是充滿許多變數,不確性很高,會浪費大家時間。
而未來一到兩周,大致都是類似情境,要有顯著大陸冷高壓南下,有秋涼的感覺,可能至少要等到十月中旬以後,看看十月下旬有沒有機會改變,天氣的轉換還需要等等。
以上氣象由天氣風險/彭啟明博士提供
--------------------------------------
氣象達人丨彭啟明在LINE官方帳號登場囉!
我們將會提供許多好康資訊給大家,
請利用下方連結,將我們的帳號加入好友來接收優惠資訊:
https://lin.ee/7vti1U5
-------------------------------------
💡 DR. WEATHER 氣象博士抗風傘 限量發售!
➡️ https://www.weatherrisk.com/drweather
--------------------------------------
💡 【全方位閃電監測網】:我們提供全台灣各地落雷預警、雷擊歷史資料,歡迎洽詢小編!
💡 總是被天氣攪局?來試試【客製化天氣預報】,我們提供詳盡的天氣報告和諮詢服務!
➡️ https://catch.weatherrisk.com/
--------------------------------------
#彭啟明 #氣象 #達人 #時事 #颱風
#陣雨 #專業 #西南風 #雷陣雨 #西南氣流
同時也有2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00的網紅李喬許JoshL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武荖坑反光鏡右轉往下 很明確只有一條路 建議四驅有升高有下護板再來唷! 不然很容易撞底盤 我們這次三台都沒下護板 所以開得比較慢 近期沒什麼雨 床面水不深很清澈 但遇颱風或大雨下面地形又會有變化 這次去已經跟我上一次去不一樣 切記遇到下雨要觀察水面想好怎麼撤退喔! 記得離開要把垃圾帶走歐! 台灣的...
台灣 地形 變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一集 PODCAST 上架!!
這次跟大家聊聊前幾天下台南南科考古館取材的經驗,順便製作了簡報影片,把許多拍到的照片整理在簡報中,一併附上整理的PODCAST內文。
-----------------------------------
台灣還有史前歷史?
相信很多人會抱持著疑問,那麼久遠的年代,台灣這塊土地就已經有人類的足跡,而且隨著年代的演進,還產生了不同的文化,以往對史前資料都停留在,那種電影原始人的概念,不過我想不同的地域跟環境,就會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才對,如果不好好了解一下這段歷程,一定無法畫出符合故事中的氛圍。
剛好手上有個台灣史前的漫畫題材要畫,漫畫家對於故事畫面的呈現,一定是要置身投入,才會有對應的畫面產生,如此才有可能畫出心目中的具像畫面。
所以為了瞭解這段歷史,我決定走訪台南的南科考古館,因為這邊保存了許多有關台灣史前的資料,還有許多出土文物的展示,親身感受體驗,才是最直接的取材方式。
因為住台北,所以這次選擇搭高鐵下台南,一路上發生了不少小插曲,出門前手錶時間慢了10分鐘,差點沒趕上高鐵。在高鐵上,遇到認識的朋友,竟然就坐在我後面。
出門前才發現,因疫情影響,考古館需要提前上網預約登記入場,結果當天已經額滿,想說到現場再說,沒想到再刷一次頁面,就出現有人讓出名額,當然手刀下定預約。
下高鐵發現假日的接駁車沒班次,趕緊改搭火車等等的狀況,一切的巧合,讓整個行程好刺激,不過都有驚無險地度過,LUCKY!
來到南科考古館,當你踏入館區那瞬間,很難想像現在考古館的位置,在5-6千年前還是一片大海,對!沒錯!就是大海!這裡是高山經過雨水沖刷,順著河流把泥沙往外擴張,在與海水互相拉扯下,逐漸形成了這塊土地平原,才有現在我站的這個位置,有高山有大海有平原,山海原正是我這次漫畫案的核心,感觸特別深。
想像我站立的位置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經過不斷的演進後,才形成現在腳下的這塊土地,館中有一區特別展示了這塊土地的演化,大家可以仔細看看,大自然的變化真神奇,應證了土地是會成長的,現在就讓我來帶大家看看,館內有些甚麼特色。
整棟考古館用了類似方塊的造型堆積,聽說是仿造考古挖掘時,一層層挖掘方塊坑洞的感覺,館內有些走廊的窗戶,也是朝這樣的構想設計,牆壁裝飾切割成,不同層級的挖掘圖案展示,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設計巧思,其實看到考古館的外型時,有點意外,因為跟我正在進行的漫畫設定,概念本質上蠻類似的,歷史是由方塊組成,由方塊堆積,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尤其這一次的主題就是史前歷史,那更是要好好的感受一番。
進入會場後,先到櫃台買門票,然後跟著指示牌的指引方向導覽,有好幾個館可以慢慢看,不過要注意中午的休館時間就是。
上去的手扶梯旁,有許多挖掘的古物介紹看版,剛好是對照外面的牆壁圖案。首先進入第一個展館,也是我這次主要取材的地方,入場的空間用了好幾個投影機做環繞投射,這個館主要講述館區的由來,以及各種年代文物的展示,一進去就會看到,台灣史前到現代的各種文化演進,在這塊土地上,竟然就像一個三明治,一層一層的包覆著不同文化,每一層堆積著當代的文物紀錄,土地真的是最好的歷史保管箱。
旁邊有一個平台,展示著我剛剛講的,這塊土地由大海變成土地的過程與原因,上下皆有投影動畫演示,講解的相當清楚,接著就是各個年代挖掘出來的文物展示,展示的不外乎是,陶器、貝類、鐵器、玉器,骨骼等等...這些較不會因時間腐化的東西,不同的文化,就會有不同的器具呈現,像陶器就有很大的區分,不論是材質、外型甚至外表的壓紋,都有每個文化的特色,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區隔,每個文化與文化的銜接點發生了甚麼事?這都是編故事時很可以發揮的地方。
另一區館方還做了一個各文化的環境模型,可以從居住跟地形變化上,了解每個文化的生活環境,做的很細緻,剛好有一些建築參考,當然是從各種角度拍了許多照片,資料不嫌多!
順著走道來到第二個展區,這一區展示模擬史前人類,那時的生活與精神模型,都是1:1的模型展示,體會史前人類那時的生活環境,有一些物件細節可以參考,例如衣物的穿著,使用器具的纏繞方式,都會以當時的環境假想還原,對於未來畫成漫畫還蠻有幫助的。
來到第三的展館,這裡展示的是跟考古作業比較相關的素材,他把地層切割展示,還有模擬挖掘的現場,各種挖掘出來的骨骼比對,有點像我們素描在學的藝用解剖學,還有分析台灣各地的地質比較,感覺學術性質比較重的一區。
接著下去是兒童親子區,不過去的時候沒開放,應該是定時會有一些影片活動的展示。
這次去剛好遇到,我們活過:考古人骨遺骸暨墓葬展,裡面展示一些人骨墓葬的文物,看考古學家如何透過骨頭講故事,陳列很多相關骨骼的模型資料,角落有撥放一段史前人類的生存小影片,也有影片劇照、道具還有分鏡的展示,當天下午有這段影片的拍攝講座,其實也是特地為了講座下去聽,看影片如何用現有的文物資料,轉換成電影的概念,或許可以當成我轉成漫畫的一些參考,聽後有些收穫跟想法,還發現台上講座的主角演員,竟是我FB的朋友王國仁老師,真是巧啊~
這趟體驗,除了讓我更加了解台灣史前文化的演變外,也有了更深的故事想法,很多資料不能光靠搜尋或書本上去取得,實際走訪感受實際靈氣,真的會更加有想法,這也是我提供未來需要取材的人一個建議,很多是真的必須要親自看到,體驗到,才有辦法真實的紀錄下來。
在遠古那個沒紙沒筆沒電腦的年代,人類要如何保留自己的歷史,甚至保留自己曾經存在的紀錄,這次的體驗讓我了解,不管任何年代,人跟土地的存在是不會改變的。
誠如我故事中準備的一句台詞:
就用我們的身體跟土地,來告訴後代,這裡曾經發生的事吧!
對了,本來那天預計留宿台南一晚,隔天順便到附近的一些展館參觀,後來聽說一般美術館跟藝術館,周一幾乎公休,沒錯!無處可逛 !所以只好乖乖地打道回府,一切都是天意~
----------------------------------
#漫漫話畫
#南科考古館
#PODCAST
#youtube
台灣 地形 變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近期天氣變化少 把握十月中上旬前穩定型態
在台灣東方約1600公里的海面上,中度颱風蒲公英正逐步北上,預計在日本南方海面轉彎,距離日本關東非常近,但目前預測暫無直接登陸的機會。台灣不受到蒲公英颱風直接的影響,反而颱風外圍環流帶來微弱的偏東北風,這兩天都很類似,天氣很穩定,東半部及東北部迎風面偶有地形的局部短暫陣雨。
預計周三到周四,東北風減弱一些,會更為炎熱一些,靠山區的午後陣雨會多一些,周五開始到周末,有波微弱東北風南下,北東迎風面再度有短暫陣雨,不過溫度上都很類似,各地中午高溫可以到32-36度,早晚25-27度。
整體而言,近期天氣都很類似,雖然北方東北風有逐步南下趨勢,但仍較微弱,對台灣各地較無感,都還是受到高壓勢力環流影響,類似的環境將持續一到兩周,要有改變,可能就要看颱風的發展或是北方高壓系統的動態,可能到十月中下旬會較有機會,也建議您好好把握近期較好預測的天氣類型,雖然離秋高氣爽仍有些距離,但至少還是較為穩定。
颱風雖然沒來,也距離有一千六百公里,但一個巨大的系統也帶來相當的長浪,有時遇到台灣沿海複雜的地形,也會有些很猛烈的浪,這和風浪不大相通,而是一種海水的波動,當和風浪結合在一起,造成的景象很壯觀,有時候也會對沿海的活動造成困擾,甚至有遺憾的事件發生,建議您如果從事海邊活動或是海釣的朋友,一定有懂得觀察海象,多充實相關資訊,切忌只用經驗來判斷,可以多用新的資訊收集來保護您自己。
以上氣象由天氣風險/彭啟明博士提供
https://youtu.be/MuI3d4gNvTw
--------------------------------------
氣象達人丨彭啟明在LINE官方帳號登場囉!
我們將會提供許多好康資訊給大家,
請利用下方連結,將我們的帳號加入好友來接收優惠資訊:
https://lin.ee/7vti1U5
-------------------------------------
💡 DR. WEATHER 氣象博士抗風傘 限量發售!
➡️ https://www.weatherrisk.com/drweather
--------------------------------------
💡 【全方位閃電監測網】:我們提供全台灣各地落雷預警、雷擊歷史資料,歡迎洽詢小編!
💡 總是被天氣攪局?來試試【客製化天氣預報】,我們提供詳盡的天氣報告和諮詢服務!
➡️ https://catch.weatherrisk.com/
--------------------------------------
#彭啟明 #氣象 #達人 #時事 #颱風
#陣雨 #專業 #西南風 #雷陣雨 #西南氣流
台灣 地形 變化 在 李喬許JoshLe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武荖坑反光鏡右轉往下
很明確只有一條路
建議四驅有升高有下護板再來唷!
不然很容易撞底盤 我們這次三台都沒下護板
所以開得比較慢 近期沒什麼雨 床面水不深很清澈
但遇颱風或大雨下面地形又會有變化
這次去已經跟我上一次去不一樣
切記遇到下雨要觀察水面想好怎麼撤退喔!
記得離開要把垃圾帶走歐!
台灣的山跟水很美
但要記得尊重它!
#武荖坑 #跳水 #秘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fgNpRRGVxI/hqdefault.jpg)
台灣 地形 變化 在 蔡芮郁 / 芮芮去哪裡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旅遊日期:2021/05/08
-
太魯閣經典款:斷崖上的「錐麓古道」
這條堪稱台灣最美的步道,站在超過 500 公尺落差的斷崖上,等同於站在與台北101同高的峽谷上,和雲一起散步。立霧溪經年累月的沖洗,切割出壯麗斷崖和峽谷,是親身經歷才能感受居高臨下的震撼,是太魯閣必去的景點!
人文歷史
古道背後更隱含著前人血淚交織的悲愴歷史,時間回到1910年日本佔領時期,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為了獲取山區資源、壓制原住民勢力,採取五年理蕃計畫,一邊摸頭、一邊討伐。
1914年即爆發「太魯閣戰爭」,兩萬日軍對戰太魯閣蕃社,三千族人即使奮勇抵抗,最後還是敗於彈盡援絕。戰後,日人為有效控管太魯閣,需要有一條更節省時間且安全的道路,於是派梅澤柾警部帶隊,開闢一條橫斷錐麓大斷崖的警備道路,就是如今的錐麓古道。
地質地形
錐麓斷崖和福磯斷崖,全是由大理石岩塊構成,由於地勢不斷隆起,加上立霧溪侵蝕下切作用強盛,切穿了三角錐山東南稜而大理岩不易崩落,才形成陡峻的斷崖。
錐麓古道是日治時期合歡越嶺道的一部分,太管處將錐麓古道精華路段整修後開放。古道高懸在錐麓斷崖上,海拔約750公尺,距離立霧溪谷垂直落差約500公尺,而斷崖路段的步道寬度僅約1公尺,地勢險峻、有潛在落石危險、且路程較長、氣候變化大,屬於登山型步道,並且實施承載量管制,平日開放96人、假日開放156人進入。太管處特別提醒民眾,申請進入錐麓古道請考量自身體能狀況,體弱、有心血管疾病、懼高症者及孕婦不宜進入。
參考資料:
https://www.taroko.gov.tw/AttractionTrailContent.aspx?n=5511&sms=11272&s=13
_________
百岳開箱:
►玉山
【百岳開箱|玉山】東埔山莊好豪華!人生首座百岳玉山前哨戰(上集)
https://youtu.be/MN1uTxhmBvI
【百岳開箱|玉山】登頂東北亞第一高峰!一生一定要完成(下集)
https://youtu.be/xkgzWLiGTn0
►合歡山
【百岳開箱|合歡山主峰】母親節帶媽媽登百岳看杜鵑 ep.1
https://youtu.be/CxdRnmYi9eU
【百岳開箱|合歡山東峰】玉山杜鵑花季,漫步花海好浪漫 ep.2
https://youtu.be/k0BBGRbMJzw
【百岳開箱|合歡山北峰】挑戰合歡山最高峰,最適合新手的百岳! ep.3
https://youtu.be/u91PmQ43m3k
_________
芮芮IG👉️rebecca_tsai
https://www.instagram.com/rebecca_tsai/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UXUy93v2G0/hqdefault.jpg)
台灣 地形 變化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受高壓減弱與地形影響,颱風璨樹在上午11時30分減弱為中度颱風,暴風圈週六上午約九點多,已接觸到屏東恆春半島陸地。目前行進路線,還是沿著台灣東方海面北上,陸上颱風警報範圍再擴大,影響地區包括花東地區、南投及雲林以南。氣象局表示,大平洋高壓些微變化,都可能讓璨樹北上過程偏東或偏西,如果偏西,就會更靠近台灣,週六深夜到週日一整天,恐將風強雨大。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427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0GXN6paof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