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猛邀國外建築師,政府推本土文化的錯亂
台中巨蛋體育館競圖日前公布由日本建築師隈研吾設計案獲選,該案隨後卻遭指與隈研吾在澳洲達令港甫落成的市民中心猶如同款,引爆建築界長年對國際競圖機制不當的不滿,更深層的則是對政府不重視本土建築文化的憤怒。
台灣國際競圖從二千年後開始蓬勃,歷年成果固然為台灣創造不少景點,也對國內競圖評審公開化等有幫助。但正如曾任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的建築師陳柏森所親見,國際競圖原意是希望帶動台灣建築師創作力,但後來在執行面出現不少問題,最普遍的就是國外建築師不熟悉台灣歷史、地理,就把既有想法塞進來。
建築界舉證歷歷: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的台中國家歌劇院,源於他在比利時根特市文化廣場國際競圖落敗的設計案;日本建築師坂茂的台南美術館,源於他剛輸掉的香港M+美術館國際競圖。儘管兩館並非為台灣量身定作,名家手筆仍有相當品質,再加上建築競圖必備的「說故事」能力,仍贏得競圖。然而或許也正因並非量身打造,兩館在各自專業所需的音效、展場設計,都招致不少批評。
部分國際建築師熱中的實驗性,及其建築難度與施作高價,也讓這些建築興建十分坎坷。國家歌劇院號稱全球首創「美聲涵洞」(Sound Cave)概念,主建築由五十八面曲牆組成,曾被稱為「全球最難蓋的房子」,工程流標五次,預算增加一倍餘;淡江大橋一開始設定八十五億預算,偏偏相中伊拉克裔英國建築師札哈.哈蒂「全球最大單塔斜張橋」設計,流標七次,預算增至一百廿五億後才動工;台北表演藝術中心使用特殊高價玻璃,得跨海向西班牙訂做,營造廠不堪虧損倒閉。
這回台中巨蛋競圖,基於「別拿路邊攤價格做米其林建築」的前車之鑑,雖對預算與落成可能較嚴謹把關,但獲選作品是否夠原創卻有爭議。連對岸建築界聞之也心領神會稱是同一概念快速複製的「建築快時尚」,因為隈研吾也給過江蘇周庄、浙江千島湖類似設計,並稱立面源於「千島湖竹編」,就像這回稱台中巨蛋立面纏繞構想源於「大甲藺草編」。
當他國建築界對部分大師早已提高警覺,台灣卻還樂此不疲,難怪建築界憤怒至此。尤其,國際競圖機制往往埋著國內建築師與國外相比的兩大不平等條約。
國內建築師做台灣重大公共工程的設計費,依不同類型約在內政部營建署規定工程造價的百分之四到五,這與歐美設計費普遍為工程造價百分之十以上差異甚大,建築界早就長年爭取。然而各級政府只有在舉辦國際競圖時,為吸引國外建築師,才將設計費率提高二、三倍至百分之十三起跳,讓不少建築師怒道「把台灣建築師當什麼」。
更可議的是,近年各級政府為省國際標設計費,又冒出「變相國際標」。這種競圖不見得對全球開放,而是鼓勵國內建築師事務所找國外建築師設計,若獲選,設計費就可從原一般造價費的百分之四到五,略增到百分之六點二,評分總分還可加分。這讓堅持建築界也應有「國家隊」的建築師,痛批簡直把國內建築師當「文化買辦、仲介」。
國際競圖亂象不斷,各界該回到原點,探問台灣究竟在何種狀況下需要國際競圖,又能為台灣深耕何種功能?在廣招國際大師之前,政府難道不該先看向自己土地、修改不平等條約,為台灣建築師翻鬆早該有的文化沃土,讓他們茁壯?
在各文化產業普獲國家資源挹注,也戮力發展本土性時,政府更該正視為何建築業猶如文化孤兒?許多國家的建築歸文化部管,台灣相關法規卻都放在工程會、營建署下,不具文化思考;當台灣將本地建築都視為可量化的工匠業,再去國外廣邀大師建案,這恐怕是在談本土文化時最嚴重的錯亂。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草地狀元,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說明...
台灣 怪建築 在 李清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跟著進香團來到竹山,不是要去紫南宮拜拜,而是要去看看那個號稱是七星級WC的公共廁所。廁所呈現竹筍造型,因為竹山盛產竹筍,而且廁所內還有冷氣,男廁所內還有噴泉⛲️,可說是極盡奢華之能事!堪稱是台灣怪建築之一。
台灣 怪建築 在 重點就在括號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其實我第一次看到阿部寬,不是不結婚的怪怪建築師(他的真愛明明是巴哥犬),也不是是枝裕和的各種「良多」,而是他跟仲間由紀惠搭擋合演充滿怪怪日式笑點──拍了十幾年,從最不紅演到最紅時候,那個臭俗辣的上田次郎。
因為他演活了老是說自己巨根然後露出冷笑的膽小鬼(另外一位是貧乳,有一集還在那邊「ㄏㄏ還好我沒胸部」),也讓我見識到這位帥大叔自帶笑點,完全是日本電視劇史上應該要留名的冷面笑匠。
台灣 怪建築 在 草地狀元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