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長的日常
#出版界的精品LV
#國史館文獻獎認證
#雲林文化觀光獎不斷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再小的事都會變得很有事!」
不應該浪費紙張出版ㄧ些沒人想看的書!
每次遇到出版時ㄧ定會語重心長的提醒同仁。
公部門的刊物往往流於形式,
不接地氣不食人間煙火,
為何不好製作ㄧ本讓自己覺得驕傲的書?
擺脫舊思維,
ㄧ樣的工作、不同的態度,
成果絕對不會ㄧ樣。
去年我們完成了幾套很棒的書籍,
很快的,今年成果豐碩!
迫不急待與大家分享!
《 #北港地區的傳統音樂在地歷史》、《 #神工傳藝Beigang:雲林北港地區傳統工藝職人》、《 #古笨港的歷史考古學研究》榮獲 國史館Academia Historica 110年度台灣文獻獎肯定,拿下3獎項殊榮,預定9月30日在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頒獎。
當中 #神工傳藝Beigang:雲林北港地區/傳統工藝職人》這套書,
堪稱出版界的精品,
感念在地的工藝師們ㄧ生懸念的奉獻,
我們希望以最高規格的方式,
將他們用生命粹鍊成的文化讓更多人看見,
集結北港七組八位各擅勝場的傳統藝師及傳統工藝:#蘇純亮 藝師(小木作技法)、#魏幼謙 藝師(哨角工藝)、#許哲彥 藝師(巧手剪黏)、#張旭輝 藝師(精細鑿花)、#蔡明山 與 #蔡榮堂藝師(錫工藝)、#陳明洲 藝師(粧佛雕刻),#顏三泰藝師(藝閣創作) ,
將工藝之美以及匠人心思鉅細靡遺的呈現在世人面前。
每ㄧ項出版都應該是精品,
尤其是這些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與人文歷史,
我們以製作頂級工藝的精神與態度來產製與累積雲林的文化精品。
感謝 盧泰康 、#邱鴻霖 與 #范揚坤 3位教授以及 聯經出版 ,
讓雲林縣文化資產的保存,
透過專業的編輯與出版而得以傳世流芳!
同時也有2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臺灣都市傳說百科」介紹 訪問作者:楊海彥、阮宗憲、謝宜安 內容簡介: 都市傳說的研究並不在於「拆穿謊言」, 而在於理解「為什麼這樣的傳說,會讓我們想告訴別人」。 舊臺北車站的燈光招牌,如果有一字不亮,隔天臺鐵就會發生事故…… 在機器上擺放乖乖,機器才會乖,而且乖乖必須是綠...
「台灣 文獻獎」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 文獻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 文獻獎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 文獻獎 在 IC 之音 FM97.5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 文獻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 文獻獎 在 保生路2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 文獻獎 在 Jerry Ts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 文獻獎 在 [新聞] 人權館出版品深化人權議題獲台灣文獻館肯定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文獻獎 在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Taiwan Historica | Nantou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文獻獎 在 林業署宜蘭分署出版2書獲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書刊獎 - YouTube 的評價
台灣 文獻獎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四季 ◎吳永華
灰頭鷦鶯站在芒草莖上引吭高歌
喚起紅冠水雞的繁殖慾望
無視於中杜鵑虎視眈眈的陰謀問候
牠是春天樂觀的荒野歌手
鳳頭燕鷗順著西南氣流尋找無人荒島
捨龜山島,從東方更遙遠的仲之神島而來
朝發夕歸,守候著河口豐盛的魚群
牠是夏天熱情的海上歌手
紅尾伯勞化整為零進入島嶼的城鎮荒野
打破棕背伯勞與烏秋間的領域默契
牠是東北季風的先知,這裡沒有鳥踏陷阱
牠是秋天孤獨的鄉鎮歌手
小水鴨終於在冷氣團的警告下進入南方
溫暖的水域
告別了獵槍與鳥網的恐怖時代,仍習慣於
群聚相互警戒
牠的雙蹼是湖水的溫度計,每夜估算著
北極星的方位
牠是冬天敏感的沼澤歌手
--
◎作者簡介
吳永華,宜蘭人,任職於電信公司,投身書寫宜蘭自然誌三十餘年,創作文類以報導文學和傳記為主。他從鳥類自然觀察者的角色出發,寫出集欣賞、研究與保育特色的散文報導。
著有《蘭陽三郡動物誌》、《太平山百年自然發現史》、《霧林之歌:宜蘭古道自然發現史》......等著作,著有詩集《小彎嘴的天空》。
--
◎小編 #三進 賞析:
#吳永華是誰?
相信許多人讀此詩時,內心會浮現這樣的疑問。
在多數情況下,或許吳永華不會被當作詩人來討論。不過生態詩因為同時兼有「生態」與「詩」兩種要素,水深意外的極深──並非擅長駕馭文字的詩人,就會能言之有物的寫好生態詩。
反之,懂得遣使詩句的自然誌作家,也能透過自身深厚的知識基礎,為詩開拓新的可能性。在生態詩的領域內,吳永華即是屬於這類的創作者。
吳永華是宜蘭的自然誌作家,是首位獲得國史館「傑出臺灣文獻獎」殊榮的宜蘭人。回顧投身自然誌書寫的起點,大學時因常登百岳而愛上攝影,入職場後重拾攝影興趣,視野遍佈故鄉蘭陽平原。後來偶然讀到劉克襄的文章,驚覺自己對故鄉宜蘭的鳥類生態竟如此陌生,於是將鏡頭轉向了蘭陽平原的鳥類們。
如果說昨天將羅智成納進生態詩,是以詩的抽象思索為本位,來蔓生文明後生態想像的話。那麼也寫詩的自然誌工作者吳永華,就是以自然觀察為本位,而以詩的方式記錄下來。
#生態詩裡的特殊存在
特別一提,放眼台灣生態詩發展,不難發現,鳥類是一個特別的存在。除了鳥人劉克襄以外,笠詩社蔡秀菊也常以賞鳥的觀察經驗為題材,吳晟憂傷西海岸系列詩作中,也出現過鳥類的蹤跡。
到底鳥類為何這麼特別?除了臺灣地處候鳥南來北往中途站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外。戒嚴時期對山海的封鎖,也阻礙了民眾與鳥類棲息環境的接觸。因此賞鳥活動也在1980年代以後形成風潮,恰巧與因經濟快速發展,而開始大規模遭遇的污染問題併為一綑,成為台灣生態詩的兩大面相。
#四季講了什麼?
從這樣的背景來看,吳永華的〈四季〉,又能帶我們看到什麼?
光從解題上,可能就已突顯自然誌視角的可貴。多數人想到的四季,是植披變化、溫度升降的四季,但對需要靠遷徙來因應四季變化的鳥類而言,所謂四季,是更巨大的感受。
因此詩作四段,明朗的區分了四個季節,並且把鳥類世界發生的季節性大事記,簡要的藏進詩裡。
比如第一段春天,捕捉了鳥類求偶的景象,同時也埋進了杜鵑這個戲劇性的角色。杜鵑的育兒習性非常「狡猾」,牠們會把蛋下在其他較小型的鳥類巢中,由牠種母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孵化杜鵑的幼鳥。更令人吃驚的是,杜鵑的幼鳥破殼而出之後,將會把巢內其他鳥蛋或幼鳥頂出巢外,以獨佔母鳥的餵食。因此,吳永華才在這邊寫下中杜鵑「虎視眈眈的陰謀問候」。
詩句簡單,但背後都暗藏各種鳥類的習性,雖然對於不諳鳥類生態的讀者而言,需要許多延伸的補充說明。但吳永華在挑選入詩的鳥類時,確實布置了一個精彩的鳥類世界觀,讓讀者在自行探索的過程中,發覺從未知曉的樂趣。
尤為重要的是,在這樣的詩作中,自然生物再也不是「在天願為比翼鳥」那種以人為本的比喻或典故,而是做為牠們自身,被思考、被理解。
--
美編:泱泱
--
#生態詩 #吳永華 #賞鳥 #自然誌 #宜蘭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6/20210613.html
台灣 文獻獎 在 IC 之音 FM97.5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清華大學活水講堂(歡迎分享)
主講者:潘國正(國史館台灣文獻獎得獎人,IC之音副總經理)
講題:發現竹塹:新竹平原七波移民經緯
●1718 年福建泉州人移入新竹市暗街仔(今之東前街)一帶
●1725 年廣東陸豐人徐立鵬等人移入紅毛港新庄子一帶
●1949 年大陸省籍軍民移入,形成以眷村為主的移民
●1970 年代工業區興起產生的城鄉移民
●1980 年科學園區成立大量科技人移入
●1986 年台東阿美族移入今之香山那魯灣村
●1996 年外籍/大陸配偶等新住民移入新竹
時間:7/18(六),1400-1600
地點:清華大學圖書館1樓清沙龍
免費報名網址:https://ridge.lib.nthu.edu.tw/lib_action/public/libtour.php…
台灣 文獻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臺灣都市傳說百科」介紹
訪問作者:楊海彥、阮宗憲、謝宜安
內容簡介:
都市傳說的研究並不在於「拆穿謊言」,
而在於理解「為什麼這樣的傳說,會讓我們想告訴別人」。
舊臺北車站的燈光招牌,如果有一字不亮,隔天臺鐵就會發生事故……
在機器上擺放乖乖,機器才會乖,而且乖乖必須是綠色的……
據說某廟是陰廟,主神像因久未開光,進駐了各式各樣的鬼怪……
學校有這麼多靈異現象,是因為過去是亂葬崗……
不能用紅筆寫名字,否則會短命⋯⋯
車子經過辛亥隧道,廣播有時會自動切換頻道,甚至出現充滿雜訊的誦經聲……
行人號誌上的小綠人,每走兩萬步就會跌倒一次……
無論是巷說物語、靈異怪談、謠言耳語或小道消息,我們生活在一個由傳說與事實共同形塑而成的世界。
《臺灣都市傳說百科》是臺灣第一本系統性蒐集各類傳說怪談的百科專著。從蒐集故事、追索脈絡,到研究詮釋,取材範圍涵蓋清領時期的地方誌,日治時期的舊文獻,以及媒體資料庫與網路論壇。三位執筆者耗時兩年,爬梳這些傳說怪談的起源與背景、騷動與擴散。全書總計收錄十大類100則台灣的都市傳說,兼具獵奇的想像與理性的趣味,也追索了這塊土地百年來,不同歷史時空下人心擾動的集體記憶。
作者簡介:楊海彥
一九九一年生,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的共同創辦人。
長期研究臺灣妖怪、怪談、民俗和文史,致力於實踐腦中幻想,並持續進行遊戲設計和小說創作。設計桌上遊戲《說妖 Legend Has It》、實境遊戲《光之屋》。
參與著作妖怪圖鑑《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旅遊隨筆《尋妖誌:島嶼妖怪文化之旅》、小說《說妖 卷一:無明長夜》。
作者簡介:謝宜安
一九九二年生,鹿港人。臺大中文所碩士,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成員。
著有《特搜!臺灣都市傳說》,對臺灣都市傳說進行源流考證與細密分析。關注都市傳說、怪談、民俗中的現代性、性別、政治等。希望藉由傳說解讀人心。
著有小說《蛇郎君:蠔鏡窗的新娘》。參與創作桌遊、小說《說妖》等。
曾獲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及若干文學獎。
作者簡介:阮宗憲
臺中人。
過著白天公司與晚上工作室的雙重生活,
將文史研究當作興趣,回過神來已經共同參與了三本書和兩個遊戲開發。
設計桌遊《說妖》,參與著作《尋妖誌:島嶼妖怪文化之旅》、《說妖卷一:無明長夜》
作者簡介: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以「城市還魂」為核心,從日治時期的妖怪神異世界觀創作開始,而後投入臺灣各地的神怪考察;期望以故事為載體,揉合歷史、民俗、文化等元素,讓城市成為充滿意義的地方。成員來自政大與臺大奇幻社,從大學時期就開始一起玩實境遊戲和寫小說,熱愛書本與實地考察,每個月的例會一定要配著酒開。
作者粉絲頁: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出版社粉絲頁: 蓋亞文化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8feXXcVOAU/hqdefault.jpg)
台灣 文獻獎 在 保生路2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東京奧運 #中華奧會 #國手
吸收一個音樂冷知識吧!
那天爬文才知道,原來那個熟悉的旋律不是國旗歌????
身為一個音樂類型的頻道怎麼能不讓你們知道這種音樂冷知識呢?
-----------------------------------------------------------------------------------------------------------------------------------------
「奧會模式(Olympic Protocol)」是以我國奧會在 1981 年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於瑞士洛桑簽署的協議(簡稱「洛桑協議」)為基礎,規範我國的運動團體參加國際奧會及其他奧林匹克活動成員,如國際奧會承認之國際運動總會及國際運動組織所舉辦的運動競賽、國際會議與活動所使用的名稱、會徽、會旗、會歌以及排序等儀程(Protocol)規定。
-----------------------------------------------------------------------------------------------------------------------------------------
馬上演唱給你聽
參考文獻:
洛桑協議
https://www.tpenoc.net/lausanne/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8%8F%AF%E5%A5%A7%E6%9E%97%E5%8C%B9%E5%85%8B%E5%A7%94%E5%93%A1%E6%9C%83
【中華台北奧委會會歌】簡繁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jP5a4LKtF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nG19faSIAk/hqdefault.jpg)
台灣 文獻獎 在 Jerry Ts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吳鳳(1699年2月17日-1769年9月9日),字元輝,清朝福建省平和縣人,任臺灣清治時期之嘉義通事。
因日治時期與臺灣戰後時期,皆曾在台灣的小學課本裡描述其「為革除原住民出草的習俗而捨生取義」。嘉義現存有吳鳳廟,奉吳鳳公為神祇。
關於吳鳳「犧牲自己以革除原住民出草習俗」的故事,最早可查到清朝有文獻記載類似故事,之後由日本政府開始做為安撫原住民、教化漢人百姓的工具,由官方高調歌功頌德,拍攝歌舞劇、電影,宣傳原住民文化屬於「野蠻落後」,應該被「教化」與「開化」;而吳鳳則被描繪為「寬大」、「仁慈」,以自我犧牲弭平紛爭的「義士」,為其治理政績背書而廣為老一輩人所知。
到了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的時代,不僅直接翻譯並延用日本人的著作,繼續發揮其政治宣傳效益,吳鳳的故事更加被渲染炒作,在嘉義縣中埔鄉有了吳鳳廟、吳鳳紀念園,甚至阿里山鄉的前身也叫做吳鳳鄉,今日也有以吳鳳為名的技術學院等等。透過教育宣傳,文學渲染,電影戲劇等等的影響,這些「感念吳鳳」的舉動使漢人角度的吳鳳故事漸漸成為了一個「史實」。
不過比對鄒族口傳歷史、傳統文化則有許多疑點,偏離事實、歧視原住民,並造成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而備受批判。在原住民團體的一再抗議下,1989年教育部正式將此故事從教科書刪除。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B3%E9%B3%B3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QhuleHvqtuN_LDwq99EnA/join
感謝各位衣食父母的支持與努力
Licence:
You’re free to use this song in any of your videos, but you must include the following in your video description (Copy & Paste):
Song: DayFox - Riding The Wave
Music provided by Vlog No Copyright Music.
Video Link: https://youtu.be/g4_XaC8IJs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PJjXHH9ves/hqdefault.jpg)
台灣 文獻獎 在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Taiwan Historica | Nantou 的推薦與評價
整個頒獎儀式的氛圍充滿期待和喜悅,讓與會的貴賓們能夠分享彼此的成就,進而凝聚大家的情感,使活動更加難忘。 頒獎結束後,特別邀請得獎代表如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何主任金 ... ... <看更多>
台灣 文獻獎 在 林業署宜蘭分署出版2書獲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書刊獎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林業署宜蘭分署出版2書獲國史館 臺灣文獻 館書刊獎. No views · 7 minutes ago ...more. 宜蘭新聞. 6.92K. Subscribe. 6.92K subscribers. ... <看更多>
台灣 文獻獎 在 [新聞] 人權館出版品深化人權議題獲台灣文獻館肯定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309280209.aspx
人權館出版品深化人權議題 獲台灣文獻館肯定
2023/9/28 16:04(9/28 16:21 更新)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112年度獎勵出版文獻書刊日前公布得獎名單,國家人權博物館出版政
治受難者葉盛吉相關文集「郭孟揚思婿札記:葉盛吉傳與家族記事」,獲「政府機關」類
別學術性文獻書刊優等。(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傳真 112年9月28日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28日電)國家人權博物館出版白色恐怖受難者文集、政治檔案研
究及解讀等5書,獲國史館台灣文獻館112年度「獎勵出版文獻書刊」獎項,對於人權館相
關作者及出版單位對人權議題推廣深化,表示肯定。
國家人權博物館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人權館與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合作,出版政治
受難者葉盛吉前輩相關文集「葉盛吉畢業論文與創作集」、「葉盛吉獄中手稿與書信集」
、「郭孟揚思婿札記-葉盛吉傳與家族記事」,獲得「政府機關」類別學術性文獻書刊優
等。
檔案研究專書「威權體制VS.宗教信仰-新約教會錫安山政治案件之研究(1963-1986)」
獲得「政府機關」類別學術性文獻書刊佳作。
人權館與「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合作出版「政治檔案會說話-自由時代公民指南
」則獲選「民間團體或個人」類別推廣性文獻書刊優等。
「葉盛吉畢業論文與創作集」、「葉盛吉獄中手稿與書信集」、「郭孟揚思婿札記-葉盛
吉傳與家族記事」具備主題式編排及專文導讀,藉由傳主的文集、書信、親屬記述等面向
,引領讀者貼近政治受難者葉盛吉跌宕起伏的一生,從而窺見跨語世代如何面對從日治時
期到國民政府遷台的歷史軌跡。
人權館解釋,「跨語世代」是指出生於1920年代,成長於戰爭期的台灣知識分子,跨越日
語、華語兩種「國語」,面臨完全斷裂的認同及生存環境,「跨語世代」特別用於台灣文
學作家及知識分子,葉盛吉正是一例。
「威權體制VS.宗教信仰-新約教會錫安山政治案件之研究(1963-1986)」奠基於人權館
委託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薛化元教授所帶領的調查研究,由原團隊重新整稿後,與
財團法人自由思想學術基金會合作出版。該書透過解析政治檔案、口述訪談等史料,揭開
威權統治監控宗教團體、妨害信仰自由的代表性案件。
「政治檔案會說話-自由時代公民指南」集結各界專家學者,以簡易圖表呈現政治檔案解
讀步驟,並詳列相關資料庫及檔案資源,適合做為讀者解讀政治檔案的第一本入門書。全
書更以威權時期蔡懋棠、崔小萍、蔡孝乾及許席圖等案件為例,讓讀者透過檔案解讀的實
例看見白色恐怖的歷史真實。
人權館表示,對於出版品獲獎感到榮幸,也非常感謝研究團隊與合作出版單位的共同努力
。未來將持續整飭館內典藏文物及文獻,期許能夠深入發展相關研究、出版書刊以饗讀者
,增進學術界與社會大眾對於臺灣威權統治時期歷史、人權文物及文獻的認識。(編輯:
陳政偉)112092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5.103.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W-history/M.1695975387.A.10C.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