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作選篇(之21,22,&23)
關於粵語的小品
(自一月開始,「維多利亞*齋講」用標準和鏗鏘的廣東話朗讀我的專欄文章已近一年。由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的流行文化風靡台灣、大陸、東南亞,使廣東話這種地方語言也成為香港以外地區的時尚語言了。1997以來,政府在教育上推行「普教中」,香港出現了語言爭霸現象。翻看舊作,找到2007年寫的幾篇有關粵語的小品,修訂增刪後在此重刊。)
語言爭霸 - 李怡
2007.03.22
我對寫文章的要求首重讓人看得懂。若是看不懂的文章,不管作者自稱研究多麼深入,學問如何博大精深,都無意義。講得更明白一點,如果一個人自稱很有學問,但又不能把他的學問用通俗易明的語言表達,我還真有點懷疑他自己是不是已把他的學問搞懂。
我由於小時候在北平居住,覺得國語的口頭語言與書寫語言接近,年輕時看書和寫作,腦子裡旋轉的是國語。但寫作並不排斥方言,更覺得文章中沾一點方言,就像畫圖中多着一點顏色,會使文章更生動。而閱讀中國古詩詞,粵語更鏗鏘傳神。六七十年的居港寫作,粵語逐漸佔據思考中的主導地位
台灣在蔣家管治時期,推行國語,學校及公開場合禁止講台灣語(閩南語)。到了解嚴以後,鐘擺就擺向另一邊,社會上大講台語,文章中也摻進許多台語,最近當局更有「去國語化」的措施,不懂台語的人,若感在台灣旅行不便,自然就少去了。
去年(2006),中國國家廣電總局多次下令,封殺各地以方言播出節目,並嚴禁娛樂節目用語「港台化」,還把播新聞帶台灣腔的一些新聞主播撤換。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晚會節目,卻充斥大量北方俚語方言,而上海話、廣東話等方言,在晚會中就成為被調侃取笑的對象。
近幾個月來,大陸各地網民出現了反對「普通話霸權」的聲音。上海市學者與人大代表呼籲要「保護上海話」,廣州學者也說要「力挺粵語」。有廣州網友貼文抗議「北方方言佔據廣州報紙」,說「政府叫我不要講廣東話,報上大行其道的卻是北方土話」,「為甚麼這麼不公平?」
上海、廣州發出捍衞本地方言的聲音,其實和台灣的台語一樣,都是執政者壓制地方方言,卻毫不壓制北方土話所引起的反彈。如當局對各地方的方言寬容一點,另方面提倡書寫時要用人人看得懂的中文,就不會出現中央與地方的語言爭霸現象啦。
講起捍衛粵語,我從書中讀到過一段關於我父親的往事。這件事父親生前從沒有同我提過。
中文大學出版的《粵語的政治》一書,講到1930年代有聲電影日漸流行,而當時的南京中央政府開始推廣國語運動,想要禁制粵語片,香港就在1935年發起「粵語片救亡運動」,書中寫:「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在粵片界名人李化(我父親)……等號召下,三百餘位粵片影人聚集於香港一酒家……發表聲明」。又記載1937年7月,香港華南電影協會(父親任秘書長)派代表5人到南京請願緩禁粵語片。父親是其中之一。但隨即中日戰爭爆發,南京遭日軍進襲,禁粵片之事不了了之。
「要講煲冬瓜,做鬼都唔制。」 - 李怡
2007.03.23
語言本是一種溝通工具,但因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語言,因此語言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一種「霸權」,是把對方列為與自己同一族類或非我族類的衡量準則。「非我族類,其志必異」,會一下子把對方排拒在外。
中國內地推行普通話教育五十多年,台灣稱之為「國語」也推行了六十年。無論是國語或普通話,推行幾十年都有好處,就是讓講不同方言的各地的人可以溝通。另外,普通話的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也幾乎完全一樣,說普通話的人,寫起中文都會較為流暢,但不等於好,也不等於不囉嗦。自小講地方話的人,寫書面語言就得另下工夫。
不過,無論大陸還是台灣,通過教育或行政措施,推行國語都有不大妥當的做法。台灣過去是嚴禁講方言,包括閩南話或客家話,在學校,同學之間講方言還會受罰。而在大陸,普通話常常摻雜進北方土話,進佔文字媒體,而一些搞笑的電視節目則常拿人們說上海話、廣東話來取笑。因此,台灣解嚴後,就有了對國語的反彈,終導致最近的「去國語化」。所謂「去國語化」,就是當局提出的《國家語言發展法》,去掉了國語、方言的概念,而把閩南語、客家語、北京話、原住民語言都稱為國家語言,實際上是取消了過去「全國」(中華民國)通行的「國語」。
至於大陸,改革開放後,控制鬆了。去年與今年,上海與廣州都有人在網頁發出「保衞上海話」、「力挺粵語」的聲音。廣州有網友說:「生係廣州人,死係廣州鬼,要講煲冬瓜,做鬼都唔制。」這種廣東話文字化,很可能受到香港影響。
粵語怪聯與怪詩 - 李怡
2007.05.02
清末廣東舉人何淡如,喜以廣東方言作對聯,自成一派。其中最著名的是:
「一拳打出眼火;
對面睇見牙煙。」
以「對面」對「一拳」,以「牙煙」對「眼火」,真是妙手天成,而這副屬流水對,上下一氣呵成。廣東人一看便覺有趣。
另外,他又以一句唐詩配一句粵語作對,如:「有酒何妨邀月飲;
無錢那得食雲吞。」
以「雲吞」對「月飲」,極妙。
《大公報》的陳凡與陳文統(梁羽生)亦喜收集這種以粵語方言對一句唐詩的對聯。其中可供玩味的有:
「徒令上將揮神筆;(李商隱詩)
慣見霸王搭電車。」
「水緊一聲齊走鬼;
風飄萬點正愁人。(杜甫詩)」
「白日放歌須縱酒;(杜甫詩)
黑燈跳舞可揩油。」
「赤柱有食兼有住;
汀洲無浪復無煙。(劉長卿詩)」
廖承志之叔父廖鳳舒,則以寫粵語怪詩而獨擅。他寫的「詠項羽」一首堪稱佳作:
「又高又大又囉唆,臨死唔知重唱歌。三尺多長鋒利劍,八千靚溜後生哥。既然廩氹爭皇帝,何必頻倫殺老婆。若果烏江唔鋸頸,漢軍追到屎難疴。」
另一首詠民初新女性的《自由女》,亦饒趣味:
「姑娘呷飽自由風,想話文明揀老公,唔去學堂銷暑假,專嚟旅館扮春宮。梳成隻髻鬆毛狗,剪到條辮掘尾龍,靴仔洋遮高褲腳,長堤日夜兩頭舂。」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100的網紅安導愛講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客座教師:台語小歌王柳宏霖、阿尼媽媽 《超級紅人榜》《台灣那麼旺》小小歌王、親子檔擂台賽冠軍 《烏豆乾》(109年度桃園市 語文競賽區賽 閩南語朗讀_國小組 指定文章) 烏豆乾哺著佮喙閣實櫼,愈哺愈芳。芳味先對鼻空衝起來,了後鑽入去頭殼內,予我規身軀攏爽快起來。上予人呵咾甲會觸舌的,就是耐哺佮伊的...
台語朗讀文章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希望某教授能夠知道,想要守護自己母語、族語的人,以中華民國的立場而言,就是異類,找麻煩,故意做文章,這也印證了,中華文化所謂的族群融合、有容乃大,根本是屁,根本是族群文化大滅絕。教母語不會浪費資源,充滿歧視的發言才是浪費社會資源。噁心至極的加害者和共犯們,除了噁心還是噁心。#藍綠一樣爛你還覺醒個屁
【回顧】
ㄧ「聯合國認定台灣本土語言「瀕臨絕種」──我們學會尊重環境,卻沒學會保護自己的語言」
ㄧ「維吾爾族人問我:你們台灣還有屬於自己的語言嗎? | BuzzOrange」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53381441468598&id=584986081641475
【我的心血結晶,請仔細閱讀,認同請分享】
(有什麼地方看不懂的我可以再詳細解釋)
(有什麼不同意的地方我會友善跟你討論)
總之剛剛我在YouTube看了山西官話、晉語的詞彙對照影片(連結在留言),又想起自己曾經一再思考、琢磨甚至衝撞過的,關於追求語言平等的一大挑戰,決定試著再來(更認真、更完整地)和大家聊聊,希望這是一篇親民的文章,可以讓大家掌握我想傳達的概念。我想這樣開頭:
你知道嗎?我們早就毀了一切,不用等到課綱刪光文言文!現在這種漢字專為華語服務的現象一點也不合理,而且,也一點都不能為我們展現漢字的文化底蘊和它的美。它被綁架了。
本質上,你能想到的所有的漢語系語言,都是某種程度上的「土著語言」,而漢字是一種跟所有這些語言都「部分相容」(且大多數這些語言都發展了一整套嚴格的文讀音【讀書音】可以用來直接朗讀文言文)而又不能完全表達任何一種語言的日常對話,也完全不能被任何一種語言代表的,神奇的存在。
我現階段主要仍是想破除「看到漢字就以為是中文,就覺得必須要用華語發音」這個大迷思:
【不要看到漢字就覺得是中文、是華語】
也就是說,
【你寫出的漢字不是只能用華語發音】
所以從今天開始,你不需要寫「北七」才能表達「白痴」的台語,你只需要寫「白痴」,如果你怕很多人仍有迷思,不知道你在寫台語,很簡單,旁邊加個括號「(pe̍h-tshi)」附上羅馬字,大家就知道你在寫台文了,而且還可以順便知道它用羅馬字怎麼拼。你就瞬間成為台文小尖兵了,你還可以拯救一個瀕危語言。You can even make a religion out of this!(並不能)
等等,我們慢慢來。
所謂的中文,技術上來說,是一種用漢字書寫的華語半白話文體,且有很多是近一百年才被規定好的用法,要說華語本無字也不為過——其實到頭來,任何語言本來都只是能被部分人指認意義的一段或多段聲音罷了。
漢字就是漢字,不是什麼「中國字」,它本質上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或任何一種語言,但它又可以用來表達很多語言的很多部分。
那也就是說,沒有一種語言是可以被漢字100%表達清楚的,像是台語之中就存在著很多來自晉、唐兩波中原人南遷之前,今福建南部一帶土著的語言。這些詞彙既然不是來自中古漢語,那就代表不存在可以追溯的親緣漢字。不是還沒找到,就是不。存。在。
例如「查某/tsa-bóo」一詞意為「女人」,就是土著語言。目前多相信,來自中古百越語,而這類詞彙在台語中佔比近半,我們很難講出一整句話都沒有半個這種詞的。這個詞之所以寫成「查某」兩個字,那是因為「查」與「某」兩字的台語發音就是「tsa」與「bóo」,屬於借音字(這跟用華語空耳是兩個世界,因為在這整個過程中,台語仍然是主體而非客體)。
台語本無字,這個概念完全正確!因為任何一種語言皆然。而現在,我們正傾全力在為這個語言注下第一劑強心針:我們要讓它開始有文字可以用,要寫它、讀它,讓它被網路世代記住,讓它被寫進歷史裡,不,我們要用它來寫歷史,我們要讓後代子孫可以把它當做母語來使用,為此我們必須打造友善的環境,讓一個人不會因為講台語而遭遇不便,或是生涯發展機會被限縮。我們要讓每個人可以盡情使用他們所認同的母語來生活、來思考、來學習、來談情說愛。所以首先,我們必須要能用它來寫情書、寫課本、寫公文!
反對台文發展而堅持使用空耳的文字的人也終將意識到這不過是歷史過程所招致的錯誤,這些人口口聲聲宣稱台語文教育使他們失去興趣,但我必須指出,他們就是根本對台語的保育、對這個語言本身一點都沒有興趣,他們只有在意如何拿台語(而且是空耳的)來讓自己做的哏圖變好笑。但是如果真正在乎台語的話,誰會否認,使用有系統的台文,不只可以正經,也可以搞笑?就像它是我們的母語那樣?每一種母語都應該被這樣同等地對待!
礙於篇幅跟心力,今天先寫到這裡。
(許個願,希望這篇破五百分享)
(圖中那些詞句,大家知道正確的台文要怎麼寫嗎?知道的可以留言告訴我!)
台語朗讀文章 在 Mimi說哈囉 Mimi say hell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老台中人,知道這裡是哪裡嗎?
一個有風聲,流水聲,鳥叫聲的地方
7/19(日)下午2:00
邀請大家一起來享受這美好的氛圍!
我會用台語朗讀自己喜愛的故事和文章;
也歡迎你帶著自己喜愛的書籍來分享!
#在綠川橋上的說書人
#一本書店
台語朗讀文章 在 安導愛講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客座教師:台語小歌王柳宏霖、阿尼媽媽
《超級紅人榜》《台灣那麼旺》小小歌王、親子檔擂台賽冠軍
《烏豆乾》(109年度桃園市 語文競賽區賽 閩南語朗讀_國小組 指定文章)
烏豆乾哺著佮喙閣實櫼,愈哺愈芳。芳味先對鼻空衝起來,了後鑽入去頭殼內,予我規身軀攏爽快起來。上予人呵咾甲會觸舌的,就是耐哺佮伊的韌𩚨度,會使講是好食甲連喙齒都會綴咧唱歌。
佮喙kah-tshu
實櫼tsa̍t-tsinn
呵咾甲會觸舌的O-ló kah ē tak-tsi̍h.
喙齒tshuì-khí
現行教育部實行的母語教育課綱
這些台語你都會念嗎?
你知道是甚麼意思嗎?
#台語學習 #母語教育 #台語小歌王
================
#宅在家學台語 更多影片
消失中的台語!五大重點輕鬆學?
https://youtu.be/MoaTK2zng54
《楓橋夜泊》唐詩俚語台語教學
https://youtu.be/euv0vjMvB6g
《登鸛雀樓》 跟「日」有關的俚語?
https://youtu.be/vVUGRjmIVDM
保證在地!?土地公有關的俚語? feat.呂江銘老師
https://youtu.be/6lqnrZNsDAM
拜請眾神!神明有關的俚語? feat.呂江銘老師
https://youtu.be/8Ww_XCk64fo
================|活動主持|演講座談|節目邀約|
|燈光音響|活動規劃|影音製作|
|多幾直播|轉播車5Glive|
📮歡迎私訊洽詢喔📥
安導愛講古FB👉 https://reurl.cc/4ylLNX
安導愛講古IG👉 https://reurl.cc/WEb08x
強尼創意行銷FB👉 https://reurl.cc/1gpyLV
這梗怎麼賣👉 https://reurl.cc/7yW5vQ
台語朗讀文章 在 111年全國語文競賽國中組閩南語朗讀示範影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臺 語朗讀 |111年全國語文競賽國中組閩南 語朗讀 示範影片|第8篇陳語涵〈樹空〉#chaochiatu. ... <看更多>
台語朗讀文章 在 高雄市立光華國中- 賀! 本校圖書館洪淑昭小姐閩南語散文〈大 ... 的推薦與評價
賀! 本校圖書館洪淑昭小姐閩南語散文〈大伯公〉與〈杉池〉,榮獲【教育部105年全國語文競賽閩南語朗讀文章徵稿入選】!... ... <看更多>
台語朗讀文章 在 110閩南語朗讀文章01-豆花-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Switch camera.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