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 Tsai Ing-wen:改革台鐵勢在必行,徹底解決組織文化問題】
自由時報/記者簡惠茹報導
台鐵太魯閣列車日前在花蓮發生事故造成重大死傷,身兼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蔡英文今天民進黨中常會前,率全體中常委為太魯閣號意外事故傷亡者默哀祈福並發表談話。蔡英文強調改革台鐵勢在必行並提出三大改革方向,她指出,目前最主要工作就是徹底解決台鐵組織文化問題,第二是解決台鐵長期虧損的財務,最後則是最適合台鐵永續經營的模式。
今天下午民進黨中常會會議前全體起立默哀1分鐘,接著蔡英文表示,台鐵太魯閣號事故對全體國人帶來衝擊,我們為乘客傷亡感到悲痛、為年輕駕駛殉職感到不捨,正因如此我們必須強調,改革台鐵勢在必行,這幾天社會針對台鐵改革已經有很多想法和意見,包含未來台鐵經營模式是否要公司化的問題,台鐵有沉重歷史包袱和財務壓力,也肩負許多政策責任和社會責任,確實需要改革,相信每個台灣人都希望台鐵可以更安全更有效率,這的確是台鐵的責任也是政府的責任。
蔡英文表示,2018年10月發生普悠瑪事故後,隔年1月行政院針對台鐵改革提出144件事項,經過2年時間已經處理109項,剩下來的大多數需要一些時間處理的項目,一定會逐步完成,這些改革必須按部就班處理。
蔡英文指出,目前最主要工作就是徹底解決台鐵組織文化問題,我們必須強化台鐵內部組織功能調整,例如加強運工機電四大系統橫向整合功能,改變層層上報再層層下達的處理模式,讓區域內問題可以在區域內解決,來提升台鐵管理效率和安全性,還有最重要的,很多人提出的台鐵施工安全管理意識和標準,一定要全面檢討,革新台鐵的組織文化,管理和安全的組織問題不解決,營運模式再怎麼調整都無法滿足社會期待。
蔡英文表示,第二,要努力解決台鐵長期虧損的財務,台鐵為了國家經營許多無法贏利的鐵道路段,所造成的營運虧損還有員工退休和資產活化等問題,日積月累造成台鐵龐大財務負擔,不僅打擊員工士氣,也讓台鐵營運效率安全都出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任何改革方案都可能造成很大的阻力,因此要趕快幫台體解決財務問題,讓單位能夠穩定獲利,員工沒有後顧壓力,改革方向才能達成共識。
蔡英文指出,最後,當台鐵營運可以做到良好管理,提升安全要求,並且改善財務困境,我們才有更大的空間和彈性來討論最適合台鐵永續經營的模式。
蔡英文最後表示,過去我們推動很多改革,在改革看到成果以前,難免被質疑,但是請大家不必懷疑政府改革的決心,這5年來政府施政許多改革成果一一展現,證明我們從來沒有害怕碰觸艱難的改革議題,對於台鐵她的態度更是如此,台灣各地民眾都值得擁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改革台鐵我們責無旁貸,不必懷疑政府改革的決心,請大家信任政府跟我們一起來努力。
#蔡英文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020的網紅Xizhi Xavi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8771J次 豐原-樹林調車場 經山線 編組:3001 135次 七堵-屏東 經山線 沿途停靠:七堵、汐止、松山、台北、板橋、桃園、中壢、新竹、竹南、苗栗、豐原、台中、彰化、員林、田中、斗六、嘉義、新營、台南、新左營、高雄、鳳山、九曲堂、屏東...
「台鐵新車日立」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鐵新車日立 在 柯建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鐵新車日立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鐵新車日立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鐵新車日立 在 Xizhi Xavi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鐵新車日立 在 Xizhi Xavi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鐵新車日立 在 Xizhi Xavi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鐵新車日立 在 [新聞] 台鐵「新新自強號」瑞士商以高速列車投標- 看板Railway 的評價
- 關於台鐵新車日立 在 fun臺鐵- #日立#城際電聯車#車頭曝光啦負責600 輛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鐵新車日立 在 [新聞] 台鐵城際電聯車開標首見瑞士公司新車最| Railway 看板 的評價
- 關於台鐵新車日立 在 [新聞] 台鐵新車EMU3000花蓮送台北車檢鐵道迷沿 - PTT 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台鐵新車日立 在 [新聞] 日立與台鐵簽下600輛城際電聯車採購合約 - PTT生活政治 ... 的評價
- 關於台鐵新車日立 在 [新聞] 台鐵城際電聯車開標首見瑞士公司新車最 - PTT Web 的評價
台鐵新車日立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3Q談台鐵在台灣交通中的定位問題】
我們徵得3Q 陳柏惟同意,轉載今天他發表的文章,這篇用意不在揪出事故元兇,或是高唱「系統性問題」,而是很實際的提出一個問題:台鐵在台灣交通體系中,定位極為尷尬。
西部遠距離:被高鐵打趴
西部短距離:捷運化轉型失敗,地方都想要捷運不要台鐵
東部長距離:平假差異過大,假日運力不足
東部短距離:完全的賠錢貨
貨運:西部滅亡,東部有水泥業
理論上,都會圈中短距離運輸,和東部長距離運輸,應該是台鐵兩大獲利來源,但在決策無法尊重專業,多種勢力角力,以及「台鐵什麼都得做」的政治力要求下,台鐵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
台鐵本業開門就虧,但又不能不開車。你要罵台鐵企業文化爛透,要求台鐵改善服務、改善工安、引進各種先進設備,當然都可以。問題在於,不論公司化或民營化,如果不讓台鐵找到獲利的利基,怎樣組織改造都沒有用,甚至在拼命cost down之下,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要求台鐵改革的同時,政策上必須營造一個「#軌道與大眾運輸發展優先」的環境。以下,我們就來看3Q的分析:
■交通革命,卻革了台鐵的命
如果大家看教科書,會這樣寫,台灣史上幾次空間革命包含:
1. 1908年縱貫線全線通車,西部交通從相距數天變成南北12小時內可抵達。
2.2007年高鐵全線通車,西部主要都市90分鐘內可達,成為一日生活圈。
在一個世紀的空間革命中,台鐵已從「#領導革命者」的地位跌落,失去了中長距離聯絡的優勢,那麼台鐵應該要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我們更細緻的回顧1908~2007年之間台灣的交通史,粗略來說,前50~60年,是台鐵優勢的時代;而後40~50年,則是台鐵吃土的時代。
■大公路主義興起,擊垮台鐵也荼毒台灣五十年
關鍵的轉變就在1970年代,雖然台鐵在1973年~1979年完成了西幹線電氣化,然而在同時期,隨著南北高速公路通車,經濟成長帶動私家車輛普及,在政府採取公路建設與汽車工業發展優先的「大公路主義」下,鐵路的優勢快速被侵蝕。1977年起,台鐵運量陷入長年低迷,大量往公路運輸流失。
貨車取代鐵路運輸,侵蝕了台鐵長期的穩定收入;在都會區通勤方面,台鐵改善落後,無法吃到通勤市場,被捷運新系統取代;在長距離運輸方面,先是被高速公路侵蝕,最後又被高鐵重擊。 貨運、短距離客運、長距離客運三連敗,注定台鐵本業難以翻身。
■台鐵定位朝向中短程捷運化發展,為何難成功?
1980年代,政府開始推動各都會區的台鐵立體化與捷運化政策,但強調的是「城市縫合」、「減少平交道」,而不是以「#台鐵捷運化」優先考量。在號誌行控未改善、列車車型性能差異過大、緩急不分離甚至缺乏待避線、營運人力不足等狀況下,就算是班次最密集的台北都會區,也和捷運系統的發車能力有相當差距。
事實上,所謂的「傳統鐵路」在號誌升級,閉塞機制改善,列車性能提升下,其實和「鋼輪鋼軌高運量」捷運系統是完全一樣的。就像是JR山手線可以做到11節車廂編成的電聯車尖峰相隔2分鐘發車,日運量400萬人,超越任何一條捷運路線。
然而,台鐵在西幹線,並未以這樣的思維「力拼捷運化」,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奇怪的,例如台中雖然高架化了,大部分的通勤車站都沒有待避線;通勤電車的調度不是在台中與高雄這些大都會區密集發車,而是從台中開到高雄;以至於離峰還是20~30分鐘一班車,完全稱不上「捷運」。
另外,適合台鐵競爭優勢區間的城郊鐵路,包含機場捷運、林園東港延伸這些新線建設,出自於對台鐵的不信任,地方或市民都寧可採取全新系統,或盡量延伸現有捷運系統,而不採傳統鐵路建設。這和德法的RER系統,或日本近郊鐵路+直通運轉的模式大相徑庭。
這並不完全是台鐵的錯,畢竟台鐵無法主導建設規格(鐵道局才能),蓋出來的東西不一定符合營運需求。加上台鐵還必須負擔許多政治要求,例如這站也要停莒光、自強號,這都讓台鐵的經營舉步維艱。
另外,由於台灣被大公路發展荼毒已久,各大都會區大眾運輸與行人自行車道發展極度落後,就算有車站,車站外的接駁,地方政府的城市規劃,都很難滿足TOD發展的方向。雖然台鐵手握都會區黃金土地,但一方面台鐵缺乏自行開發能力,二來就算是要開發恐怕也會被說成炒房炒地圖利財團。不論政府或民間,似乎都還沒有城市發展重回「軌道導向」的真正決心。
■在東部台鐵為何無法把握優勢?
在東部台鐵相對有競爭力,諷刺的是,這來自公路建設的困難。
1991年環島鐵路網完成。然而,東部運輸平假日落差極大,通車不久,北迴運能就不堪使用,因而在1992年開始雙軌電氣化,2005年全部完工,接著又引入太魯閣、普悠瑪等傾斜式列車,嘗試再增加運能。
但在東部運能提升的過程中,花東電氣化先於雙軌化,車站缺乏待避線,與貨列排點上的衝突,樹林作為始發站導致樹林至南港間密度過大等這些問題卻仍然存在,也影響了發車密度的提升。修改機電與月台設施,讓列車編成擴大,理論上比傾斜式列車能帶來更高運能,但卻並未被優先考量。
當然,鐵路的建設成本、安全性、效率與環保性理論上都遠高於公路,繼續擴大鐵路運能,仍比擴建擴寬公路效益更佳。但花東城鎮或觀光區的「無縫接軌」轉乘系統,某種程度上卻付之闕如,若要暢遊花東,自駕便利性仍然較高。季節性波動的遊客,帶來商機,卻也排擠了本地人的使用需求。
若以東部鐵路具備的相對優勢,和大量的觀光資源,理論上政府與台鐵推動鐵道觀光,與補貼客運+共享/租賃運具,可以打造很好的低碳運輸體系,甚至能像JR九州一樣成為集團金雞母。
■未來的願景是「#西高鐵東快鐵 」嗎?
在2020年環島鐵路電化完成,以及高鐵確定延伸屏東後,交通部提出了「西高鐵、東快鐵」的概念,為接下來的台灣鐵路網定調。
然而,高鐵到底要延伸到何種程度,西高鐵與東高鐵的分界線在哪裡?能否將轉乘最佳化?都仍然沒有確定的答案。不論是南港或屏東,都有延伸的可能。
另外,東快鐵除了要提升到160km/h時速(也是日本窄軌在來線的最高時速)以外,同時也仍須負擔區間車、貨列等不同需求,路線規格要改善到何種程度,也有待釐清。
由於東部極度仰賴長途客運的票箱收入,若是高鐵延伸東部,剩下的台鐵並不具西部還有捷運化與中短程城際運輸的需求,可能淪為政府的經營負擔,這都是在要求速度與品質以外,也需要考慮的。
■組織再造必須配合國家政策支援
在本次意外後,台鐵的公司化與民營化再次被提及。
然而我要強調的是,台鐵的定位與利基若不能確定,在運輸本業鉅額虧損的狀況下,再如何改造,經營都很困難。
國家政策必須確定的是:
1. 在西部,遠距離高鐵,中短距離台鐵,短距離捷運、公車的完整大眾運輸網建構。做好無縫接軌,逐漸取代私有運具,提升市佔率。
2. 在東部,軌道運輸先於公路運輸發展。提供觀光客區域內接駁機制,釋放聯外公路滿足在地需求。
3. 建立軌道產業與驗證機制,確立本土需求,並減少重置成本。
我們會看到,前瞻基礎建設的基本方向就是要以軌道發展取代大公路主義,扭轉過去台灣的長期發展失衡。前瞻預算的問題只在投資優先順序(包含優先升級到ETCS level 2的閉塞控制或其他機電更新方向),以及增加運量的效率問題(包含優先進行緩急分離與增設待避軌,並改善調度區間問題),而不在總額投資過多。
如果我們並不願意推動軌道為主的都市發展導向,不願意讓台鐵透過土地開發與都市更新獲利與獲得運量,地方與中央無法推動大眾運輸系統的配套,那再要求台鐵做這做那,都只是凌遲已經被砍到見骨的台鐵。
而由於台鐵是全台覆蓋最廣的軌道系統,負擔了城鄉平衡的角色,存在一定的公益性(例:民營公司才不需要優先賣票給花東鄉親);要提升經營彈性,公司化(維持官股)是比較可行的方式。
鐵道局-台鐵公司的關係,就會變成類似捷運局-捷運公司的關係,由鐵道局興建,政府持有軌道所有權,並交給公司管理營運。若公司化經營順利,遠期可再考慮「車路分離」之民營釋股模式,確保軌道興建與維護之持續。
以上這些政策面的方向,說來容易,也早有人提過,但遭受的阻力卻是無比巨大。
我們都知道台鐵不論在組織管理、內部部門的協調上,都有問題,但如果是推動改革,要給軌道發展一個看得見的未來,讓台鐵足以生存與茁壯,這應該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方向。
台鐵新車日立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覺得台鐵的定位應該是什麼?】
台鐵408次列車撞擊入侵工程車事故已經第三天,我們可以看到鋪天蓋地的檢討,從隨便停車與拉手煞車的文化,到台鐵的組織再造不等,在如此重大的悲劇發生之際,我們都想找到一個罪魁禍首。待調查責任與事故原因,必定持續監督。
而今天想談一個根本的問題,什麼是台鐵的定位?
■交通革命,卻革了台鐵的命
如果大家看教科書,會這樣寫,台灣史上幾次空間革命包含:
1. 1908年縱貫線全線通車,西部交通從相距數天變成南北12小時內可抵達。
2.2007年高鐵全線通車,西部主要都市90分鐘內可達,成為一日生活圈。
在一個世紀的空間革命中,台鐵已從「領導革命者」的地位跌落,失去了中長距離聯絡的優勢,那麼台鐵應該要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我們更細緻的回顧1908~2007年之間台灣的交通史,粗略來說,前50~60年,是台鐵優勢的時代;而後40~50年,則是台鐵吃土的時代。
■大公路主義興起,擊垮台鐵也荼毒台灣五十年
關鍵的轉變就在1970年代,雖然台鐵在1973年~1979年完成了西幹線電氣化,然而在同時期,隨著南北高速公路通車,經濟成長帶動私家車輛普及,在政府採取公路建設與汽車工業發展優先的「大公路主義」下,鐵路的優勢快速被侵蝕。
在貨運方面,貨車取代鐵路運輸,侵蝕了台鐵長期的穩定收入;在都會區通勤方面,台鐵設備改善落後,客運支線不是廢線改公路,就是改為系統不相容的捷運,也未增加通勤路線或列車,在台灣都市化最快的年代,台鐵完全分不到這塊市場;而在長距離運輸方面,台鐵的優勢先是被高速公路侵蝕,最後又被高鐵重擊。 在貨運、短距離客運、長距離客運 連吃三拳,注定台鐵本業難以翻身。
■台鐵定位朝向中短程捷運化發展,為何難成功?
1980年代,政府開始推動各都會區的台鐵立體化,往往打著「城市縫合」、「減少平交道交通壅塞」的理由,已經完全是以公路的思維著想了。儘管後來推出「台鐵捷運化」政策,但在號誌行控未改善、列車車型性能差異過大、緩急不分離甚至缺乏待避線、營運人力不足等狀況下,就算是班次最密集的台北都會區,也和捷運系統的發車能力有相當差距。
事實上,所謂的「傳統鐵路」在號誌升級,閉塞機制改善,列車性能提升下,其實和「鋼輪鋼軌高運量」捷運系統是完全一樣的。就像是JR山手線可以做到11節車廂編成的電聯車尖峰相隔2分鐘發車,日運量400萬人,超越任何一條捷運路線。
然而,台鐵在西幹線,並未以這樣的思維「力拼捷運化」,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奇怪的,例如台中雖然高架化了,大部分的通勤車站都沒有待避線;通勤電車的調度不是在台中與高雄這些大都會區密集發車,而是從台中開到高雄;以至於離峰還是20~30分鐘一班車,完全稱不上「捷運」。
另外,適合台鐵競爭優勢區間的城郊鐵路,包含機場捷運、林園東港延伸這些新線建設,出自於對台鐵的不信任,地方或市民都寧可採取全新系統,或盡量延伸現有捷運系統,而不採傳統鐵路建設。這和德法的RER系統,或日本近郊鐵路+直通運轉的模式大相徑庭。
這並不完全是台鐵的錯,畢竟台鐵無法主導建設規格(鐵道局才能),蓋出來的東西不一定符合營運需求。加上台鐵還必須負擔許多政治要求,例如這站也要停莒光、自強號,這都讓台鐵的經營舉步維艱。
另外,由於台灣被大公路發展荼毒已久,各大都會區大眾運輸與行人自行車道發展極度落後,就算有車站,車站外的接駁,地方政府的城市規劃,都很難滿足TOD發展的方向。雖然台鐵手握都會區黃金土地,但一方面台鐵缺乏自行開發能力,二來就算是要開發恐怕也會被說成炒房炒地圖利財團。不論政府或民間,似乎都還沒有城市發展重回「軌道導向」的真正決心。
■在東部台鐵為何無法把握優勢?
當然,在東部台鐵相對有競爭力,諷刺的是,這來自公路建設的困難。
1980年完成北迴鐵路,1991年完成南迴鐵路之後,環島鐵路網完成。然而,東部運輸存在平假日落差極大的問題,通車不久,北迴運能就不堪使用,因而在1992年開始雙軌電氣化,2005年全部完工,接著又引入太魯閣、普悠瑪等傾斜式列車,嘗試再增加運能。
但在東部運能提升的過程中,花東電氣化先於雙軌化,車站缺乏待避線,與貨列排點上的衝突,樹林作為始發站導致樹林至南港間密度過大等這些問題卻仍然存在,也影響了發車密度的提升。修改機電與月台設施,讓列車編成擴大,理論上比傾斜式列車能帶來更高運能,但卻並未被優先考量。
當然,鐵路的建設成本、安全性、效率與環保性理論上都遠高於公路,繼續擴大鐵路運能,仍比擴建擴寬公路效益更佳。但花東城鎮或觀光區的「無縫接軌」轉乘系統,某種程度上卻付之闕如,若要暢遊花東,自駕便利性仍然較高。季節性波動的遊客,帶來商機,卻也排擠了本地人的使用需求。
若以東部鐵路具備的相對優勢,和大量的觀光資源,理論上政府與台鐵推動鐵道觀光,與補貼客運+共享/租賃運具,可以打造很好的低碳運輸體系,甚至能像JR九州一樣成為集團金雞母。
■未來的願景是「西高鐵東快鐵 」嗎?
在2020年環島鐵路電化完成,以及高鐵確定延伸屏東後,交通部提出了「西高鐵、東快鐵」的概念,為接下來的台灣鐵路網定調。
然而,高鐵到底要延伸到何種程度,西高鐵與東高鐵的分界線在哪裡?能否將轉乘最佳化?都仍然沒有確定的答案。不論是南港或屏東,都有延伸的可能。
另外,東快鐵除了要提升到160km/h時速(也是日本窄軌在來線的最高時速)以外,同時也仍須負擔區間車、貨列等不同需求,路線規格要改善到何種程度,也有待釐清。
由於東部極度仰賴長途客運的票箱收入,若是高鐵延伸東部,剩下的台鐵並不具西部還有捷運化與中短程城際運輸的需求,可能淪為政府的經營負擔,這都是在要求速度與品質以外,也需要考慮的。
■組織再造必須配合國家政策支援
在本次意外後,台鐵的公司化與民營化再次被提及。
然而我要強調的是,台鐵的定位與利基若不能確定,在運輸本業鉅額虧損的狀況下,再如何改造,經營都很困難。
國家政策必須確定的是:
1. 在西部,遠距離高鐵,中短距離台鐵,短距離捷運、公車的完整大眾運輸網建構。做好無縫接軌,逐漸取代私有運具,提升市佔率。
2. 在東部,軌道運輸先於公路運輸發展。提供觀光客區域內接駁機制,釋放聯外公路滿足在地需求。
3. 建立軌道產業與驗證機制,確立本土需求,並減少重置成本。
我們會看到,前瞻基礎建設的基本方向就是要以軌道發展取代大公路主義,扭轉過去台灣的長期發展失衡。前瞻預算的問題只在投資優先順序(包含優先升級到ETCS level 2的閉塞控制等機電更新),以及增加運量的效率問題(包含優先進行緩急分離與增設待避軌,並改善調度區間問題),而不在總額投資過多。
如果我們並不願意推動軌道為主的都市發展導向,不願意讓台鐵透過土地開發與都市更新獲利與獲得運量,地方與中央無法推動大眾運輸系統的配套,那再要求台鐵做這做那,都只是凌遲已經被砍到見骨的台鐵。
而由於台鐵是全台覆蓋最廣的軌道系統,負擔了城鄉平衡的角色,存在一定的公益性(例:民營公司才不需要優先賣票給花東鄉親);要提升經營彈性,公司化(維持官股)是比較可行的方式。
鐵道局-台鐵公司的關係,就會變成類似捷運局-捷運公司的關係,由鐵道局興建,政府持有軌道所有權,並交給公司管理營運。若公司化經營順利,遠期可再考慮「車路分離」之民營釋股模式,確保軌道興建與維護之持續。
以上這些政策面的方向,說來容易,也早有人提過,但遭受的阻力卻是無比巨大。
我們都知道台鐵不論在組織管理、內部部門的協調上,都有問題,但如果是推動改革,要給軌道發展一個看得見的未來,讓台鐵足以生存與茁壯,這應該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方向。
台鐵新車日立 在 Xizhi Xavi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8771J次 豐原-樹林調車場 經山線
編組:3001
135次 七堵-屏東 經山線
沿途停靠:七堵、汐止、松山、台北、板橋、桃園、中壢、新竹、竹南、苗栗、豐原、台中、彰化、員林、田中、斗六、嘉義、新營、台南、新左營、高雄、鳳山、九曲堂、屏東
台鐵新車日立 在 Xizhi Xavi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8771次試運轉 樹林調車場-豐原
台鐵新車日立 在 Xizhi Xavi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20 駕駛員專用門關閉
編組:3001
台鐵新車日立 在 fun臺鐵- #日立#城際電聯車#車頭曝光啦負責600 輛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日立 #城際電聯車#車頭曝光啦負責600 輛城際電聯車的是-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研究開発グループ,團隊秉持着打造一台讓人驚艷的車為初衷,留白的情境語言表達了比語彙更具 ... ... <看更多>
台鐵新車日立 在 [新聞] 台鐵城際電聯車開標首見瑞士公司新車最| Railway 看板 的推薦與評價
台鐵 城際電聯車開標首見瑞士公司新車最快110年加入2018-11-06 16:26 〔記者 ... 台鐵城際電聯車標案除製造太魯閣號的日立來投標之外,另一家瑞士施泰德鐵路公司更是 ... ... <看更多>
台鐵新車日立 在 [新聞] 台鐵「新新自強號」瑞士商以高速列車投標- 看板Railway 的推薦與評價
台鐵「新新自強號」 瑞士商以高速列車SMILE投標
台鐵耗資千億採購1307輛新車,其中600輛城際列車「新新自強號」將不再採用傾斜式列
車,且將有12節車廂要大幅增加運能。該案上月開標,太魯閣號製造商日立、瑞士
Stadler Rail皆來投標,最快年底決標。瑞士Stadler Rail對台發出新聞稿宣布,將用瑞
士聯邦鐵路最新旗艦高速列車SMILE城際列車來台投標。
台鐵2375輛客車中,已有608輛已是車齡超過30年骨董車。台鐵耗資近千億元將採購600輛
城際客車、520輛區間客車、127輛機車及60輛支線列車,其中520輛區間客車已決標,由
韓國鐵路車輛製造公司Hyundai Rotem得標,600輛城際客車目前正審標中,目前有兩家廠
商投標,包括製造太魯閣號的日本日立製作所,及首次參與台鐵車輛標案的瑞士施泰德鐵
路集團(Stadler Rail),兩家廠商經審查皆符合資格,但因台鐵對投標內容有疑義,正
要求廠商回覆說明中,後續經評選後,最快年底可望決標選出得標廠商。
瑞士火車製造商Stadler鐵路集團對台灣發出新聞稿,宣布正在參與台灣鐵路局(TRA)的
三個投標項目。除34組柴油電力火車和30組觀光支線混合動力列車外,Stadler還提供50
組(1組12輛,共600輛)全新SMILE城際列車,SMILE與在世界上最長鐵路隧道、瑞士新聖
哥達基線隧道中營運的火車完全相同。該隧道建造期長達17年,前後動員2000名礦工開採
2800萬噸石材,於2016年通車,聖哥達基線隧道主要隧道穿過瑞士阿爾卑斯山,連接瑞士
德語區及義大利語區省份,隧道全長57公里,成世界上最長鐵路隧道。
Stadler鐵路集團表示,瑞士聯邦鐵路公司(SBB)自2016年開業以來一直透過隧道營運鐵
路交通,SBB最新旗艦列車就是Stadler鐵路集團打造的SMILE最新高速列車,2019年起將
投
入客運服務,SMILE旗艦高速列車將在創紀錄時間內將巴塞爾及蘇黎世與米蘭連接起來。
該列新高速列車在瑞士命名為Giruno,該名字源於瑞士羅曼拉丁語,意思為禿鷹,希望在
不久將來,「禿鷹」也可以在台灣風景中飛揚。
Stadler鐵路集團強調,瑞士火車製造商參與台灣招標並非出於偶然,瑞士和台灣之間的
相似之處相當驚人,這兩個國家不僅在面積上幾乎相同,且地形也看起來十分相似。與台
灣一樣,瑞士也有山脈和丘陵景觀,鐵路交通也有相似之處,除了高速標準軌距網絡外,
這兩個國家都有類似規模的窄軌鐵路網絡。結合山脈地形,這個因素對兩國的鐵路帶來獨
特的挑戰,包括防止在緊湊曲線中脫軌,這也是Stadler以數十年的專業經驗來台投標原
因,不僅提交了城際列車的投標,且將參與柴油電力火車和柴油電動混合動力列車投標。
台鐵表示,600輛城際客車已有兩家業者來投標,目前兩家業者資格經審查皆符合,但因
投標內容仍有疑義,因此已要求廠商提供說明,目前尚未收到回覆,待收到回覆後,將進
入評選程序,若可以順利年底決標,最快2021年下旬,可望有首批城際客車新車隊可加入
營運。
(李姿慧/台北報導)
新聞來源:蘋果日報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1121/1470383/
廠商提供的模擬圖有點帥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21.140.19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ailway/M.1542774630.A.66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