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龍部長近日一再強調,2022年是我國的鐵道觀光旅遊年,類似說詞我們從部長的發言時常可看到,如近日表示2021是自行車旅遊年,期許部長相關旅遊規劃是能夠淵遠流長的,而非一年辦理一項過後則不理,這絕非民眾及觀光旅遊業者所樂見的觀光旅遊擘劃。
台灣鐵道觀光協會於去年九月正式成立,原觀光鐵道協會是希望結合產官學和民間團體力量發展鐵道觀光,目前觀光鐵道協會內部理監事也多為前任或交通部官員,之前傳出為御用評委的李厚慶也為理事之一,但鐵道觀光協會成立至今,僅辦理今年一場會員大會,然端看該協會成立之宗旨,每一項都是交通部內部可以處置的,然交通部另外成立協會,由高鐵捐贈100萬,團體會員還需每年繳交新臺幣30,000元,台鐵即為會員之一,在明年預算業以編列入內,台鐵百廢待舉,交通部卻疊床架屋設立觀光發展協會實屬不妥。
另外,部分的觀光車站為平時人煙稀少的站點、路線或為了觀光而復駛,像是台南沙崙線、太平山森林鐵路等,為了推動觀光而安全性要如何兼顧,有沒有可能為了觀光而導致人力吃緊,讓這些車站和路線成為拖累營運,在追求觀光的同時台鐵人力調配等陳年問題沒有解決之下,換來的恐怕是表面的華麗,本質已千瘡百孔。
鐵路運輸是台鐵的本業,維持鐵路順暢運作是基本功,更是鐵路旅遊的根本,目前鳴日號預計將於明年首發,然人力不足員工及預算欠缺之下要如何體現台灣鐵路價值,交通部應針對過去營運、軟硬體維護、人力補充等議題下仔細檢討,確保台鐵能永續運營並更上層樓。
自1998年台鐵復駛CK101起,台灣鐵道掀起了一股蒸汽火車復活的接力運動,蒸汽火車是台灣鐵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頗受鐵道迷和文化愛好者青睞,對於年輕朋友更是最好的歷史教育,但礙於空污法的規範,現在蒸汽火車必須在有條件之下行駛,成本也提高不少。
然就文化遺產及教育傳承而言,蒸汽機車動態保存仍有其價值,另配合地方政府活動,亦可帶動觀光提振經濟有公共性及公共利益,有關蒸汽火車之運駛,無論朝空污法或是文資法修法,希望交通部都要更積極辦理,蒸汽火車是台灣鐵路最大的觀光資產之一,更是珍貴的文化歷史,妥善運用將有助於我國鐵路觀光發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020的網紅Xizhi Xavi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鐵132週年慶祝活動 DT668蒸汽機車彰化站展示 上午10:00~11:10 (0:00)DT668蒸汽機車頭+DHL109調車機彰化進站 (3:15)DT668彰化站內靜態展示 (4:56)DHL109調車機解聯 (7:45)交會PP自強號(E1000型) (10:00)DHL109調車機彰化...
「台鐵蒸汽機車」的推薦目錄:
台鐵蒸汽機車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黃線五甲段改高架? 省錢也有別種更好方式!】
交通部要讓黃線改高架?市府說沒有這回事?我們來看看這些爭議是從何而來:
黃線目前處於綜合規劃階段,交通部針對市府修正後提送的黃線綜合規劃報告書,提出以下幾點審查意見:
#以下路段應評估採高架型式布設的可行性
—建工民族段行經郊區之路段 (神農路、大埤路),路寬30米,長度計約3公里 (坔埔—澄清湖);
—澄清五甲段之澄清路、國泰路、南京路,路寬30至40米,長度計約5.2公里 (澄清湖—七老爺)。
#建議機電系統改採後續營運維護成本較低的輕軌系統:本計畫目標年尖峰小時站間運量 (5170人旅次 / 小時) 僅略高於中運量捷運門檻 (5000人旅次 / 小時),因中運量系統專利性高,建議改LRRT。
#需檢討是否低估營運速率以及高估所需列車數:報告書中估計所需列車數為28列、列車營運速率為26.5 公里 / 小時,但因報告書所規劃的路段多是地下段,噪音震動影響程度不如北捷環狀線高,為何營運速率反而較低 (環狀線之營運速率達35 公里 / 小時)。
#檢討站位縮短轉乘距離:黃線規劃與紅、橘線及台鐵有8處轉乘,但除了三多商圈站有預留與捷運紅線轉乘之站內轉乘空間,其餘各站都採站外轉乘,站間距離在250公尺至420公尺間,未來營運將影響民眾搭乘意願。(#這點其實最必要!)
事實上,審查意見並非最終結論,市府仍會提送答覆後才定案。例如捷運局長表示會繼續爭取全線地下化佈設、中運量系統,同時也說明因路線轉彎處較多才會降低營運速率,致使列車數增加。目前黃線正在進行環評作業,預定今11月底前提送中央審查。這也就是「黃線改高架,市府否認」的由來,其實都還在討論階段,並非定論。
而我們認為,審查委員對高雄狀況不一定了解,例如澄清路文山特區至衛武營一帶乃三民-鳳山重要核心之一,且若依審查意見,黃線建工民族段從大華往澄清湖將呈現劇烈爬升+急轉彎的線型,對營運影響較大,且若要施作置放區間車的袋狀軌更會讓線型複雜化。
如果要改善黃線的投資效益,除了促進轉乘與周邊開發、確保TOD發展成功,帶來足夠的運量轉移的「開源外」,另一方面,高達1439億的經費有無可能「節流」,減少市府財政負擔,確實也能討論。
以黃線長度長度22.722公里,設置一座機廠,總經費1438.9億而言,每公里造價約63.33億元,比高運量設計的紅橘線還要昂貴,在審核時也引起評委質疑。主要原因在於近乎全地下化的設計。
好過日理事李雨蓁 Lí Ú-chin 兩年前就曾經直接從路線形式、技術、後續維護經費等層面,扎實的討論如何在如實如期蓋出一條中運量捷運同時,幫市民省荷包! 我們就來回顧一下:
#部份改成高架可能性
在黃線先期評估中,推估若黃線「全線」改成高架,經費將減為869億,節省接近600億。然而,市中心路段的景觀衝擊以及抗爭問題,恐影響後續的推動。
我們認為,澄清路至五甲地區運輸密度高,仍應以地下化推動為優先,但過去評審委員也曾提出的鳥松段部份高架,並非不可行。雖捷運局先前回覆:有景觀疑慮且鳥松機廠至長庚醫院路段僅約2公里,營運效益不高。但實際計算,即使考慮爬坡幅度,只高架化2公里,也可節省約50億經費。且Y2-Y3站沿線人口密度相對低,難稱高架化會有「景觀問題」。加上黃線未來可能保留延伸需求,高架化具備較高彈性,並非不能考慮。也就是鳳山五甲段不宜改,但蔦松段有討論空間。
#削減土建經費
就算是「地下段」,經費也不是不可能削減,實際上百年來,減小地鐵開挖斷面的各種技術嘗試不斷在試驗中。
在地鐵的黎明期,倫敦地鐵就分為了淺層隧道和深層隧道路線,前者為了使用蒸汽機車頭,斷面較大。後者在引入電力技術後,隧道可以挖得更深、寬度更窄。 目前高、北捷運隧道斷面直徑約在5.6~6.1m左右,但當時倫敦地鐵隧道直徑只有3.56m
,幾乎只有60%!
這樣狹小的軌道,無法使用架空線,連車輛都要順應隧道做成圓柱型,也因此讓倫敦地鐵有了「Tube」的別稱。然而這樣的隧道有個問題,就是車輛安裝空調等系統不易,以及緊急狀況時有逃生疑慮,也使得後續很少有這麼狹小的地鐵。
但削減軌道寬度的嘗試還是持續,先是有各類潛盾開挖的技術改善興建效率。而在1970年代「#線性馬達」實用化後,「迷你地鐵」更成為可能。
一般轉子式馬達的正負極是排列成圓,馬達線圈通電產生磁場後,產生轉動。但線性馬達是將定子展開並無限延伸,而排列在軌道上。這樣一來,本來要在車上搭載轉子式馬達,就只要搭載電磁鐵就好,可大幅減少台車大小。可讓寬度相仿列車的隧道斷面需求減少為2/3,開挖土方減為一半左右。
這樣的技術,日本已有7條線運作。我們也實際派員考察過大江戶線和東京地鐵博物館線性馬達路線紀念特展。搭乘舒適度、效率和一般地鐵完全無異,列車具備更強爬坡與轉向能力,可縮減造價20%以上,若以黃線來看,就可省下300億左右。
以上兩者若都能實現,配合站體的模組化甚至潛盾施作,是有可能將黃線造價壓縮到1100億左右,大幅提升投資效益。
#系統相容性
當然,長期來看,若在黃線興建上,盡量讓後勤與紅橘線共同化,將可減少維護成本。例如機廠或許可以不用興建到第五級,而每年9億的操作成本也可以削減。
當然若使用線性馬達等新技術,就會犧牲部份系統的相容性,這點是需要經過精算考量的。但從目前計畫書來看,黃線採中運量,已不考慮和紅橘線列車交替營運可能。首先還是要考慮機廠和後勤支援體系能否共用。
#推動軌道工業
在黃線通車20~30年後,會開始面臨機電重置經費支出的問題,在通車30年的高峰期到來後,支出合計將會超過百億。
因此,若列車需要按需求更新或小幅增購,為了降低採購維修成本,培養國產軌道技術產業鏈和相關人才實屬必要!
更重要的是,整體高雄捷運路網的長期規劃,機電系統的發展策略,都是更重要的宏觀視野。例如地下化站體的轉乘空間,交通部的要求確實有道理!
而配合整體都會區發展策略的路網發展,這些在捷運局改來改去的計畫中,都缺乏延續發展性,這些都只會增加後續規劃的成本和困難,也是我們一定會持續監督的!
台鐵蒸汽機車 在 Wilhelm Chang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仲夏寶島號與多良車站藍皮車 花東夏日追火車
每年夏日在花東的玉里站與台東站之間,會上演一幅蒸汽火車拖著長煙,在廣闊翠綠稻田間飛馳的迷人畫面,佐以老火車的機械運轉與汽笛聲,成了令人難以忘懷的仲夏回憶。我本來不知道有項活動,直到從蘭嶼歸來,從台東搭火車返回台北的途中,瞥見停靠在月台的蒸汽火車頭,才興起拍攝的念頭。
回到家後一查,發現其實這輛『仲夏寶島號』共有三次玉里台東的往返。我看到的是第二次,因此還有一次拍攝機會。便趁著去花蓮溯溪行程結束後,接續去追火車。我不算鐵道迷,對火車並不了解,只是單純喜歡火車奔馳在田野間的畫面。所以拍攝前找了許多資訊參考與學習,並且在火車啟程的前一天去我屬意的拍攝點場勘。
【難忘的追火車體驗】
拍攝當日,我提前了近三小時抵達第一個拍攝點 -玉里客城鐵橋,卻驚訝的發現田埂邊早已排滿腳架與等待的攝影人,一旁沒有田水的田地旁,也逐漸有當地攝影班的學員聚集,原來他們的老師與田主認識,已經去打開水閘放水,等下火車經過時便有倒影可拍。不久後,更多人陸續趕來,稻田旁的道路也都停滿汽機車。接近火車出發的時間時,空中還有數台空拍機滯空等待。
當蒸汽火車終於緩緩駛上上橋前的斜坡時,所有人無不屏氣凝神,就為了等待火車通過自己理想的拍攝位置後,按下快門的那一刻。火車上橋後,也許是因為上坡需要加足馬力,噴出了長長的黑煙。過橋時也鳴起長長的汽笛聲,似乎是在跟我們這群在豔陽下烤曬許久的攝影人打招呼。我從未看過行駛中的蒸汽火車,因此在看到/ 聽到這一幕後,有種難以言喻的興奮!
當火車通過鐵橋後,所有人都快速地收拾拍好攝器材回到車上,趕往下一個拍攝點。平日沒有這麼多車的鄉間道路,頓時出現了各式車輛的車隊,彷彿見到在美國鄉間,追逐龍捲風要釋放儀器的科研車隊的感覺。
不過因為每台車接下來的拍攝點不同,我很快就脫離了車隊,抵達我事前設定好第二拍攝點 -慶豐村平交道。抵達時,這裡只有兩個人在等待。其中一位有著各式各樣的拍攝裝備 -除了兩組腳架與其上的三台錄影機外,手上還有一台專門拍攝照片的相機拍攝。閒聊之間,本想以他追逐火車的資,與對鐵道的熱情與了解,應該是很資深的鐵道迷。沒想到除此之外,他本身就是駕駛火車的司機員。能夠將自身興趣與工作做結合,想必是相當幸福的人呀。看到他的小孩也一樣對拍攝鐵道興致滿滿,也許未來也是一個懷抱熱忱投入台灣鐵道的人。
當蒸汽火車近距離震撼地以我預想的拍攝方式通過後,我便告別那位司機員,來到下一個拍攝點 -德高路橋。在這裡又看見追逐火車的車隊,不約而同地在路旁的空地停車。大家快步地走到橋上理想的拍攝位置後,又開始等待的過程。期間還意外拍到環島的Hello Kitty列車,就當作練習拍攝了下來。最終蒸汽火車冒著白煙,以緩和的C型彎,通過翠綠的台東田野,完成我心中最理想的畫面。
接下來便毫無壓力的前往我此次追火車的終點關山站,拍攝靜態的仲夏寶島號。這裏可以近距離的觀看與拍攝寶島號的車身細節,特別是那些各式管線、幫浦與輪軸,真的會讓古典器械迷大呼過癮。最終仲夏寶島號噴出大量白煙,在汽笛長鳴下緩緩離開月台,為我的追火車行畫下句點。雖然這次沒有辦法追完全程,但已經相當滿足了,明年有機會再來拍攝更多不同的畫面!
【同場加映 多良車站與藍皮車】
當時從蘭嶼返回台灣時,順道租了機車去了台東鹿野看熱氣球。由於看完熱氣球後,距離還車的時間還很早,就決定往南去造訪擁有太平洋美景的多良車站,並且拍攝歷史感十足的普快『藍皮車』。
藍皮車顧名思義有著藍色的車身,是台鐵的普快列車,只在台東車站和枋寮車站往返一班次。藍皮車亦是台灣最古老的火車之一,因此也是沒有空調、唯一能夠開窗的火車。因此除了實際搭乘藍皮車懷舊外,許多遊客與鐵道迷也喜歡拍攝它的經典身影。
多良車站則因為可以眺望太平洋一望無際的遼闊美景,被譽為最美車站而大受歡迎。甚至讓這座當初因業務冷清、已廢站14年的小招呼站,有再度復站的可能。因此當最美車站結合經典藍皮車時,總會吸引大批人潮拍攝。
當我從初鹿騎了一個多小時的機車後,突然發現道路兩側停滿了汽車,甚至還有警察在對違停的車輛開單時,就知道多良車站到了。把機車停妥後,順著指標走上山坡,很快就抵達多良車站。但要抵達多良車站屋頂的觀景台,必須先穿過一個小市集。這個市集雖小,但因為是週末假期,遊客洶湧,熱鬧非凡。
而市集外的觀景台,反而因為艷陽曝曬,在無火車通過時沒有太多遊客聚集,因此我可以自由地選擇我想要拍攝角度。雖然這個角度因為南迴鐵路電氣化架起的電桿,多了一些遮蔽感,但仍無損它的經典。車站頂的觀景台則設有列車班次的資訊,可以精確掌握火車還要多久才會抵達(以及還要被烈日烤曬多久)。
而眾所矚目地藍皮車,也終於在鳴笛後,從隧道裡現身,最後在此起彼落的快門聲中,通過多良車站,成為許多人台東行的亮點外,也為我的蘭嶼-台東行畫下句點。此行之前只有耳聞台東之美,實際造訪後深深驚艷,日後一定會好好再訪。
更多我的攝影作品請參考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helmchangphotography/
台鐵蒸汽機車 在 Xizhi Xavi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台鐵132週年慶祝活動 DT668蒸汽機車彰化站展示 上午10:00~11:10
(0:00)DT668蒸汽機車頭+DHL109調車機彰化進站
(3:15)DT668彰化站內靜態展示
(4:56)DHL109調車機解聯
(7:45)交會PP自強號(E1000型)
(10:00)DHL109調車機彰化進站 連結DT668
(12:00)DHL109+DT668調離彰化站
(13:51)DT668倒車入彰化扇形車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Pxep8cwRqA/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3miabrJk4yq02xOKgWaamDIQdnA)
台鐵蒸汽機車 在 仲夏寶島號、台灣蒸汽火車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CK124型蒸氣機車,為台鐵碩果僅存的蒸氣火車之一. 台鐵蒸汽機車自1887年1號型抵台開始為台鐵服務起,到1984年2月CT270型及DT650型功成身退止,共有30 ... ... <看更多>
台鐵蒸汽機車 在 仲夏寶島號、台灣蒸汽火車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CK124型蒸氣機車,為台鐵碩果僅存的蒸氣火車之一. 台鐵蒸汽機車自1887年1號型抵台開始為台鐵服務起,到1984年2月CT270型及DT650型功成身退止,共有30 ... ... <看更多>
台鐵蒸汽機車 在 fun臺鐵- 台鐵CT273、日本C571蒸汽機車諦結姊妹車周年紀念... 的推薦與評價
台鐵 CT273、日本C571蒸汽機車諦結姊妹車周年紀念台鐵局CT273仲夏寶島號與JR西日本C571山口號同為日本川崎車輛公司製造、軌距同為1.067m,且都為了文化保存、觀光發展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