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遇的天才:董承濂.藝術的力量》
他是蔣勳特別推崇的藝術家。當時董承濂還是蔣老師在東海大學美術系的學生,蔣勳已經意識到一個傑出藝術家即將誕生。
采泥藝廊一展出董承濂作品,蔣老師即發訊息給我,「如果必要,我可以陪妳一起。」
結果我的身體一直沒有康復,今天終於好一些,直奔采泥畫廊。事先我並未通知畫廊,卻在門口巧遇董承濂。而他本來上週已經要回美國Oregon ,延期至今晚。
於是我得到了一個天才親自的導覽。
影片是董成濂此次除了內外宇宙(Inside& Outside Cosmos),最受矚目的作品。他取名「花.香」,我自己給了一個新名字,Blessing Rose.
其他展品包括因新冠病毒而創作的「聚散離合」,「陰睛圓缺」。人們因為大流行疾病,孤獨而居,但相聚的時候,我們真的在一起嗎?
陰睛圓缺,從一個黃色的亮光開始,光彩愈來愈凝聚,就在轉為繁華金橙橘色時,光消失了,出現鏡中的自己:然後那個鏡中折影的你又被新的金色亮光遮蔽了。陰、睛、圓、缺,在你以為最光彩奪目的時候,正是你消失的時刻。
最令人感動的兩件作品,包括「果樂」,如希望之光,讓我想起Leonard Cohen 的詩歌,光代表希望,黑暗代表永恆。我望著作品,竟然流下了眼淚。董承濂的作品中,他以特別的原創精工、設計、裝置、科技,使一個藝術品可以擁有巨大的如詩歌、甚至超越詩歌的能量。
他的「內外宇宙」,是此次展品中最強烈的震撼創作。明日再為各位介紹,而且我錄下了創作者本人親自的解說。
看完展覽,我告訴蔣勳老師我的感觸。他說:天真、善良、專注、溫柔-⋯⋯Nick (董承濂小名)有一切童話般的美好品質。
如果你想探觸也尋回自己失去的天真善良靈魂,如果你想冥思人、光、移動、鏡、反射、宇宙、我們的內在、外在與宇宙的對話:在擁擠的台北市某個角落,有一個可以帶你靠近一個無邊界天堂宇宙的地方。
https://www.facebook.com/studioDONG
蔣勳撰文介紹董承濂:
承濂對金屬工藝的興趣已經不局限在材料本身,他自幼學過小提琴,對聲音很敏感,他也一直著迷於宇宙天文星體的奧祕,著迷於物體引力與漂浮的物理現象,他近期的作品大量試探與現代科技結合,成為綜合磁力懸浮,聲音與光的多重裝置。
2014年在台北的展出,以磁懸浮動力運轉的五組金屬球體,像宇宙間星體的秩序,安靜地互動著,靠近或離開,吸引或排斥,彷彿不可見的〈黑洞〉〈白洞〉冥冥中因果的軌道,自有牽引,不生不滅。
美術中「術」的訓練承濂陸續專注而認真的練習,素描、書法、油畫、篆刻、金工,但在進入四十歲前後,他所學習的「術」都必須歸向一致的美學核心。
那有點像他近期作品對宇宙銀河系星體的探討,他彷彿尋找著浩瀚宇宙間不可知的秩序,那些星球與星球間的牽引運轉,是什麼樣的力量在維持?引力之間有一定因果嗎?
他在作品裡詢問著,探索著。「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想起在承濂大二時上中國美術談到的屈原的〈天問〉的句子,詢問時間的最初,詢問空間不可知的上下秩序,兩千年前屈原對茫昧宇宙的發問,彷彿也是一個年輕生命到四十歲在作品裡一直繼續探問下去的宇宙本質。
人類的確知道如此有限,因為自大,就被無明蒙蔽,因為謙遜,或許才會看到更多真相。
前兩年承濂從舊金山北上,跟我在溫哥華會合,到惠斯勒的冰原高處看那年難得一見的獅子座流星雨。
夏季八月的夜空,裹著毛毯,在闃暗的曠野裡看大片星辰殞落,宇宙的美,使人驚嘆,使人錯愕,使人感傷,如此揮霍,卻仍然只是不增不減。那一天我們談到《金剛經》,正是他二十歲書寫過的句子「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他天真地說:「所以『如來』並不是佛殿上那一尊像——」
承濂2015年八月開始在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的作品有十件,大概總了他近幾年系列性思考的宇宙現象和生命現象,像〈引力〉(Gravity),像〈空間〉(Space)(圖五),像〈關於永遠〉(about Forever),可能是西方希臘亙古哲人的物理學探問,也可能是屈原的〈天問〉,當然也可能是印度恆河岸邊探索生命者的「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現代創作者,其實不只來往於各種材質,無所拘束,其實也自由來往於古今中外,沒有民族或國家的界線。
那次亞洲大學展出的〈引力〉(Gravity),是旋轉墨色方塊,磁懸浮於一平面上,平面隨方塊重力凹陷變化,使我想起探索外太空星球者的腳,踏上無重力的空間。
我們要如何界定自己肉身的重量?如何界定一根羽毛與一片落葉的重量?
或一聲嘆息的重量?
經過拋光處理的金屬球,以磁懸浮方式在虛空中運轉,上升或下沉,靠近或離開,華麗而又孤寂,像天空星辰,也像我們生命的際遇。
叫作〈時間〉(Time)的旋轉沙漏造型,用玻璃纖維構成,畫滿超現實素描,懸浮在木製基座中,因為沒有附著的上下點,更像時間無始無終的輪迴。
最近的作品,他開始把自己長期訓練的素描繪畫在立體的大型雕塑上,像〈關於永遠〉,三公尺直徑的旋轉動力雕塑,裝置著18扇葉片,葉片翻轉,畫中地平線也跟著翻轉,馬賽克鏡片閃現創作者的素描,彷彿人的創作,在永恆時間裡,或許也只是瞬間的存在。
然而,朝日或夕陽,潮汐或滄海桑田,何嘗不是「瞬間」?
我曾看到一組作品,題名是〈不思議片刻〉(Divine Moments)一張古舊的木製搖椅,在空間裡彷彿可以靜靜搖晃,是沉思的時間,是回憶的時間,是冥想自己和宇宙的時間,在搖椅上是三件磁力懸浮的物件,像變形的蛹,像還在探索自身形狀的生命,探索著,思維著,可以是這樣嗎?或是還有其他可能?「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所有的「相」,都還在演變中,都在變化,不是最後定論,在那一時刻,時間在變化,空間在變化,自己的生命也在變化。沉思、冥想與回憶,或許都只是假設,因為謙卑,才可能領悟一點真實吧。
我問承濂這件作品的創作思考,他說是2014年回台灣展覽,偶然的機會跟家人去道場,隨信眾靜坐,剎那間感覺到自己身體內的變化,感覺到時間與空間跟自己的對話,感覺到身體裡許多空間的變化,感覺到光,感覺到聲音,一個神祕而又如此真實的世界。一張木製的老舊椅子,三個磁懸浮的現代物件,有了不可知的因果,有了與創作者對話的因果。
藝術創作是一種漫長的修行,修行有宿慧,也有機緣,承濂坐在自己裝置的許多磁片構成的空間中,冥想、靜坐,他或許也嚮往自己的身體可以無重力,可以懸浮,可以更自由出入於不同的時間與空間,可以跟宇宙對話,可能是「磁場」也可能是「領悟的道場」,在時間之流中,恆河的沙,無數、無量、無邊的虛空,這肉身會輪轉成不同的肉身,曾經在某一星體,也會再去往某一還未曾知悉的星體,「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http://m.udn.com/xhtml/HistoryArt?articleid=4406099
董承濂
展覽簡介
「壇城」是梵文「मण्डल」(Mandala)的意譯,音譯即為「曼陀羅」,形象上則以精細繁複的唐卡幾何圖騰為人所知。
壇城有「輪圓具足」、「聚集」之意,在密續意旨「擷取精華」;古印度時代用以指稱國家領土與奉神祭壇;於現今一般世間法中,則指佛壇、佛堂或唐卡,乃至上層供奉的佛像與菩薩像等。
壇城的外在意義,是指諸佛菩薩本尊安住的淨土宮殿;內在意義,則是眾生心的清淨相;是故壇城不僅象徵本尊,同時也是揭顯宇宙真理的圖繪。
壇城有如構成天堂的藍圖,不同的幾何造型象徵不同的佛菩薩,又或對應特定的天界,凝縮其中的顯像與意境,在意義與形象上兼具「無限之大宇宙」與「內在之小宇宙」不二的意涵,成為觀想修行的憑藉。
依據西藏密續傳統,佛壇上應備「八供」:「水、水、花、香、燈、塗、果、樂」。此「八供」,是世間的五種妙欲「色、聲、香、味、觸」的具象表徵,故也是所謂「美好圓滿,有如天境」的構成要素。本展《壇城》展出的四件作品,即將「八供」分為四組各兩供,相互結合衍生創作,引領觀者進入精神性的領域。另外,運用天文學、物理學等探索時空的科學理論,本展盼望以豐富的視聽語彙,創造猶如宇宙變幻的眼界,打造精神境界的饗宴,使人跳脫每日的周而復始,以「空」來進行療癒。作品不帶任何敘事/故事,以其實體作為媒介,傳遞氛圍,讓意識放空,協助觀者前往探究個人自身未知的領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彩墨展 #吳孟珊專訪 ▲探討存在與轉化 - 吳孟珊筆下的變奏山水 ▲從小與山為伍的吳孟珊,意識到近年來環境變遷對生態造成的迫害,大自然已非往昔美好,她企圖以創作者的角度呈現作品,呼籲大眾重新省視環境議題。 吳孟珊從小受熱愛藝術的母親影響,記憶中,母親總是會帶著她恣情地在牆壁上塗...
「台 師 大 美術系 繪畫組」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 師 大 美術系 繪畫組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 師 大 美術系 繪畫組 在 波痞到底是在幹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 師 大 美術系 繪畫組 在 Eszter Che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 師 大 美術系 繪畫組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 師 大 美術系 繪畫組 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學會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 師 大 美術系 繪畫組 在 比較#問台師大美術系西畫組&設計系平面媒體設計組 - Dcard 的評價
台 師 大 美術系 繪畫組 在 波痞到底是在幹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年因為有很多其他規劃,再加上藝文工作室剛開張(目前對外課程還在規劃中,如果單純是對繪畫、藝術課程講座有興趣可以先去按讚追蹤
不可方物藝文工作室 Indescribable Art Studio,之後也會在這邊分享工作室的改造內容,但現在還沒有要正式跟大家介紹它)。
在還沒有找到助理、工讀生的情況下,最近我其實是先把影片邀約都先推掉了,手邊其他影片工作也都暫時停止,因為犧牲影片製作能讓我其他方面的產能最大化。
本來我一直很抗拒在自己的社群平台徵人,因為很擔心會有一大把「懷抱著憧憬而貿然應徵,見到面的瞬間就發現現實不如想像」的人,但這幾天仔細想想,與其在徵才平台找了人,結果對方其實對我毫無認同感甚至有負面觀感的話,不如在自己的平台上把醜話說在前面,來應徵的至少是不討厭我的人。
簡單說,今天是要來徵人的,但我不會按照一般的徵人啟事那樣簡短說明重點,會打一個不短的純文字內容,因為我會希望來應徵的人,至少能夠清楚閱讀完並理解這段文字,而不是靠著一股衝勁,或是想在網紅底下工作所以讓自己也能成為網紅這類的動機來投履歷。
說真的,我是要找助理,不是要開網紅培訓班。
----------------------
先跟大家講一下「我平常自己一個人在做」的工作內容,再跟大家解釋助理需要做什麼:
(1)照片拍攝,但不是隨便按兩下那樣的照片拍攝,是不管用手機還是全片幅單眼相機,都要能拍出不被廠商挑剔、退件,同時又能在社群之海中能被人看見,同時具備舒適感與美感的照片。
(2)照片編輯:包含色調調整,將照片調整成舒適但不失真、明亮但不過度鮮豔也不過曝的照片,因為每張照片曝光度不同,所以基本上要一張一張調整;照片排版,將照片適當地排版,讓大家在閱讀的時候能夠更輕鬆,單張圖片中也能放進更多素材及資訊;浮水印壓制,主要是怕照片被盜用,所以浮水印要以不影響畫面但卻沒那麼容易修掉的位置,每一張要壓的地方不一樣,所以只能一張一張調整。
(3)影片腳本撰寫:在開拍之前要先把腳本段落、分鏡寫好,讓自己清楚知道要拍攝什麼內容,如果是業配合作的話這個也是讓廠商先了解影片內容的方式,我通常會告訴他們要確認好腳本內容,如果腳本確認好以後,影片開拍下去不可修改影片架構,只能修改字幕字卡,但還是會有廠商後續才死要修改,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4)影片拍攝:分成產品單拍、示意內容、口說內容,不同的影片內容,會需要拍攝的內容段落也都不一樣,有時候在一個地方就能拍完,有時候要分好幾週分好幾個拍攝地。
(5)影片剪輯:將拍好的影片內容、段落、分鏡、配樂剪輯好,雖然我這邊只用一句話帶過,但在這些所有工作裡面我最恨的是這一項。
(6)工作相關信件、訊息回覆:各大廠商寄來的email或傳來的訊息回覆,包含未執行的、已經在執行的、已經執行完但又追加一些事情的,看似簡單但有時候會耗費4-5個小時。
(7)相關社群留言、訊息回覆:就是你各位的留言跟訊息回覆,訊息我幾乎全部都會回覆,雖然留言我是不會每個都回啦,但能順手回的還是盡量,YT上面那種同一個問題大概100個人重複問的我就會懶得回,或是LINE官方帳號上騷擾跟無意義貶低居多的就直接忽略。
(8)相關社群文章發佈:包含FB,IG,YT,LINE等等不同類型社群平台的文案撰寫、發表,因為每個平台的受眾、演算法都不同,所以每一個平台要撰寫的內容其實不一樣,適合發表的內容也不太一樣,所以同一組圖片同一個文案不是在所有平台都能一次發表。
(9)Blog文章撰寫:其實我自己還是最喜歡寫這種圖文並茂的長文,現在因為時間被壓縮,變成有時候可能好幾個月才更新一篇,但其實我還是希望可以一週發個一篇之類的。
(10)工作室教案規劃:目前我們繪畫課程的教案發想、內容規劃主要是我在處理的,如果主要是71的想法,最後是我負責彙整編排,讓它變得比較好理解以及有系統性。
(11)工作室教學文案、文宣製作:目前有對外宣傳的教案、文宣也都是我製作的,因為與其讓71在旁邊意見一堆想得很複雜,不如我自己做一做比較快。
(12)工作室社群平台管理:文案撰寫什麼的大概講一百遍了,總之就是FB,IG,LINE等等平台對症下藥去寫去編輯,然後還有Wix網站製作跟管理,目前也是我自己處理,但目前因為還沒有正式對外招生,所以這個工作的佔比還算很低。
(13)工作室專案教師面試與課程編排:因為目前還在找適合的老師來開其他適合的課程,以及相關課程的規劃討論(71本身就有的課已經在上課),有些課程是我跟71一起面試,有些是我單獨負責面試;除了面試以外,後續的課程時間安排目前也是我在處理。
(14)工作室行銷規劃、預算規劃:欸...因為行銷跟預算也是我比較擅長,所以目前也是我處理,身為客家人,告訴別人不能亂花錢讓我快樂。
(15)模特兒工作:就是大家熟悉的Air Space Plus棚內以及外景拍攝,目前還有另一個品牌在跟我洽談,但因為佔的時間跟花費的心力也不算少,如果接下來其他工作的時間勢必會更壓縮,還在猶豫要不要接;雖然之前來談的大部分聽到鐘點費就嚇跑了,不過我是認為如果沒有到這個鐘點費,我寧願去做其他工作效益更好,看看上述在做的事情,大家應該有感覺到我「不缺工作」吧?因為實在太會給自己找事情做了。
(16)今年度還有大概2~3個額外規劃,目前都在執行中,但還不能透露給大家,也因為有這些額外事項,所以才會下定決心決定要找專職助理。
---------------------
平常在家裡的家事我跟71大概是一人一半,雖然上述有很多事情是我在做,但這些都算是我擅長所以攬下來做,有很多麻煩的雜事我就會叫71去做,因為我就是一個討厭出門討厭跑東跑西的人,所以他這個人也是滿忙碌的,當初工作室裝潢時他更是要完成我各種任性要求,這個也是日後再告訴大家。
總之我平常「一個人」在做的工作大概就是上述這些,當然不是說每天都要做以上所有的工作,大部分都是以週為單位先做個大規劃,預留好要去運動、採買家裡跟工作室用品以及處理一些雜事的時間,再去細分每天要做的進度有哪些。
目前我有外包出去的工作只有兩項:一是無法自己拍攝的照片,比方說要拍到半身、全身,要拍出厲害畫面的,或是跑活動無法只有自拍,這個我會請品君特地幫我拍攝,這些照片她就會幫我把色調調好、畫面經修好,但後續排版、壓浮水印是我自己處理;二是影片的字幕字卡特效後製,基本上我會把影片所有的內容、分鏡、架構剪好,然後請這位厲害的字幕君幫我把字幕跟特效做好,但如果有時候影片量較多,就會有部分影片需要我自己把整支影片包含字幕字卡都剪完。
以前負責影片字幕字卡後製的是有兩位,都是我以前大學美術系的學妹,所以美感方面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目前還在接案這個是有軟體基礎,所以很幸運地不需要教她什麼也沒有太多磨合期;另一位是去年建築研究所畢業後就去南科工作了,因為工作壓力較大,接案方面就跟我請辭,當時她是美感基礎有,但軟體方面以及剪輯常識是我手把手教會的。
在她請辭以後為了分擔另一位字幕君的工作,我有找過一些外包的影片剪輯,但美感方面即使非常努力溝通,甚至把已經配好色的色卡提供給他們,剪出來的成品還是非常可怕,以至於有一段時間是我自己跟這些人要花很多時間溝通以外,還要重新處理他們處理不了的這些影片,反而增加工作量。
美感是主要問題,影片節奏又是另外一個問題,這個比較難解釋,總之我外包出去的影片其實需求都是列得超清楚,連幾分幾秒要幹嘛都寫得一清二楚那種,但剪出來不行就是不行,花了錢自己還要花時間擦屁股。
昨天在IG上發了限動以後,很多人要我把工作內容跟薪資先列出來,但問題是現在其實是我需要知道這個人能為我做什麼、能分擔我手邊什麼樣的工作,我才能夠真正決定她是做兼職還是全職,領的薪水能是多少。而且本來我自己的工作就是沒有固定上下班時間,我幾乎只要有時間就是在工作,所以我也很難清晰地列出上下班時間、在哪工作(但基本上就是雙北交通都方便的地方,也不會跑太遠);事實上很多事也要做下去才知道,畢竟會說漂亮話的人也滿地都是。
然後不要期望我在工作的時候還是能夠隨時照顧別人的心情、保持幽默,看看我上述的工作內容,我還能維持情緒穩定已經是不幸中的大幸了,我是來徵助理的,不是來幫人做心理諮詢的。
-----------------------
主要我目前需要有人來協助分擔的工作有以下,但這不是最終徵才內容,請繼續詳細閱讀:
(1)照片拍攝:同上述,不是摸過單眼相機就叫會拍照,需要能協助我拍攝一些隨手但好看的照片(當只是拍每日穿搭或一些產品的時候),但如果檢測後發現照片拍起來不行,那我會請你做別的事(但你要能做別的事),我會叫品君來拍照。
(2)照片編輯:同上述,包含色調調整、排版、壓浮水印等等,總之就是我上面說的我自己平常在做的那些,忘記了就自己拉回去看,所以基本的PS,AI,PR要會,如果是有基礎的人,這方面目前應該不會到非常吃重,但除了我這邊社群經營需要的,可能會需要排一些教案之類的。
(3)影片拍攝:腳本撰寫、絕大部分拍攝我自己會做,但未來可能會需要有人可以額外出一機協助拍攝(目前是固定腳架的跟品君的一台),器材我這邊會購入,如果不熟拍攝方式、拍攝運鏡我會教,其實主要就是你美感要有,沒有美感我很難教。
(4)影片剪輯:這個會是最主要、最吃重的,希望是初步能做好字幕字卡特效,未來熟悉節奏後能把初剪、分鏡等等剪好,如果無法獨立作業做好初剪,至少能讓我聲控做好初剪,這樣處理初剪同時我就可以執行其他工作。因為我自己是真的完全沒空看別人的影片,我連Netflix會員都是別人在看,我根本沒空看,所以如果來的人是自己平常看的影片較多,比較理解影片節奏、近期流行素材的人會更好。
(5)YT留言回覆:其他所有平台我都是自己回覆留言跟私訊的,工作信件訊息等等我也全部會自己回,但因為YT有很多人都是完全不認真看影片也不看描述欄也不看留言處其他回覆,所以詢問重複問題的留言超級多,這樣的內容我就會覺得無法花時間一一回覆,所以希望至少有人來幫那些人複製貼上(是說他們自己不看其他留言,也只值得複製貼上了)。
(6)工作室社群管理:主要是負責回覆課程相關內容、招生教案文案張貼,如果不是那麼擅長撰寫文案,那文案就還是我自己寫,如果還算擅長,就是文案寫了之後我會協助過稿。
(7)工作室雜務處理:在老師上課前提前去工作室開門、掃地拖地簡單清潔,有時協助管理課堂狀況。
--------------
由於以上工作量非常多,我也理解找一個人來做不太可能(雖然我一個人是全做啦,但我是為自己而做,情況當然不一樣),所以說,這一次徵才主要我會以兩個大方向來徵:
(一)專屬行政助理:以上至少(1)~(4)點要能做,主要是希望(3)(4)能做,如果(5)或(6)能協助處理是最好。以純美術、應用美術、設計相關科系畢業的人為主要徵才對象,工作時間會比較不固定,但視情況有些可遠端工作,一開始會以兼職形式磨合,後續沒問題就轉全職,希望是能長久穩定工作的人,不然我光做職場訓練就飽了。
(二)工作室工讀生:主要處理第(7)點,如果(5)或(6)可以協助處理是最好。但因為我們是藝文工作室,後續可能有些課堂也需要助教,所以有實際手繪能力尤佳(術科考試會考的水彩、素描),以讀過美術系、美術班的人為優先錄取對象,工作時間較為彈性,在學生亦可。
如果有覺得可以一次勝任以上兩者的勇者也歡迎,但我想應該是不太可能啦。
--------------
工作待遇我必須說初期我沒有辦法直接開出很棒的條件,因為我不知道你能夠做什麼的話,也許會變成支付不錯的薪水出去,但我卻是花了錢花了時間又在自我消耗。
(一)專屬行政助理一開始以兼職形式磨合,前兩週試用期時薪160元/hr,確認雇用後時薪200元/hr起跳;轉正職後28000元/月起跳,因為這個真的是要看能做多少事、工時多少再來計算,所以我現在只能給一個最低的數字,正職含勞健保。
(二)工作室工讀生:前兩週試用期時薪160元/hr,確認雇用後時薪為180/hr,若能擔任助教,時薪為200元/hr,若可以執行更多額外工作,時薪可再往上調整。
如果看了以上落落長的資訊,你還是想應徵的話,相關應徵個人資訊、履歷、作品集幫我寄到工作室的信箱:[email protected]
寄到此信箱以外的應徵資訊一概不受理,因為我不需要一個連這種基本要求都看不懂的員工。
我可能不會是個像惡婆婆一樣的超級慣老闆,但大概會是一個對你不會太差,卻在有些地方還是會吹毛求疵、講話不經意會流露傷人之處的那種婆婆一樣的老闆;簡單說,就是不可能像你媽對你一樣好啦!再怎樣你都不是我生的那種概念,懂?
如果沒有要應徵,只是要聊天的,歡迎底下隨意尬聊。
台 師 大 美術系 繪畫組 在 Eszter Che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展覽介紹//
陳純虹 Eszter Chen
鄭曉嶸 Hsiao Ron Cheng
「母親是一段親暱而深刻的私密關係;是社會上的一項分類,承受著錯覺、也同時夾帶著幻滅。」
"Mother is a deeply personal, intimate relationship and a social category, burdened both by illusion and disillusionment."
___ Louise Adler
陳純虹(Eszter Chen)與鄭曉嶸 (Hsiao Ron Cheng)兩位活躍於插畫領域的創作者,過去各自以筆下的迷人女性形象豎立了自己的標誌性畫風,前者擅長透過色彩斑斕的色塊與靜物暗喻女性複雜的內心狀態,後者則以纖柔的霧感筆觸與人物迷茫表情,吸引觀者無意識地遁入作者所打造的幻境時空。
這回兩人聯手,以「母親」為題,各自從不同角度進行詮釋。女性在成為媽媽的路上,除了身份的轉換,也同步經歷著種種關於人生價值認定的心境變化,在很短的時間之內與另一個個體生命產生親密連結,並毫無防備地面對隨之而來的壓力或喜悅。
「從開始就是一直在流失,流失奶水、流失時間、流失熱量、流失精力等等,灌溉到另一個軀殼和生命裡。」去年Eszter 成為了母親,對她而言,這個角色既清晰卻又模糊,「成為母親是一段自我掙扎、拉扯和妥協,然後重新分配自我意識的過程。」她以豐沛的感受力,畫下難以言說的生命體驗與母嬰之間的相互依附關係。而Hsiao Ron則是以較為冷靜自持的角度,從人際之間的權力角度,觀察母親這個角色對應到整體社會環境上的結構性地位;她並以電影文本作為引子,以畫代筆,犀利地分析了母親這個身份所必須回應的各種社會形象。
此次兩人除了為此展覽創作了多件繪畫新作, 也與朋丁合作推出相關物件:Eszter製作了大型針織掛毯,純棉材質,可作為蓋毯也可釘掛於牆面;Hsiao Ron則精選了過往經典作品,推出小型作品集別冊,一式六件,限定100組發行。
* 開頭文字引述自:https://www.smh.com.au/.../mothers-review-jacqueline-rose...
● 陳純虹 Eszter Chen ●
台北出生,洛杉磯長大,畢業於加州帕薩迪納藝術中心設計學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取得插畫系榮譽學士學位,也曾在美國時裝界擔任布料印花設計師和配色分析師。
Eszter 是位視覺藝術工作者。擅長插畫、繪畫和印花設計,現今在台北成立藝術創作工作室。她喜歡在作品當中,探索色彩和形狀所產生的關係和互相融合後的能量,更在故事畫面當中加入許多重複性的印花,故事靈感很多來自於女性特質、靜物、超現實主義、尷尬主義、反諷主義。作品常被形容為明亮的、色彩鮮豔及非常歡樂的。
除創作工作外,也是位全職媽媽,喜歡和孩子互動,平日和兩隻義大利靈緹一同創作,繼續用畫筆看世界。
eszterchen.com
www.instagram.com/eszter_chen/
● 鄭曉嶸 Hsiao Ron Cheng ●
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2012 年開始以自由接案的形式擔任插畫家,她的作品曾在柏林、舊金山、紐約、北京等藝廊展出。擅長繪製人物肖像,恬淡而細緻。
hsiaoroncheng.com
www.instagram.com/hsiaoroncheng
–––––––––––––––––––––––––––––––––––––
展期|2020.12.26 Fri. — 2021.1.24 Sun.
地點|朋丁 pon ding 3樓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53巷6號
–––––––––––––––––––––––––––––––––––––
台 師 大 美術系 繪畫組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彩墨展 #吳孟珊專訪
▲探討存在與轉化 - 吳孟珊筆下的變奏山水
▲從小與山為伍的吳孟珊,意識到近年來環境變遷對生態造成的迫害,大自然已非往昔美好,她企圖以創作者的角度呈現作品,呼籲大眾重新省視環境議題。
吳孟珊從小受熱愛藝術的母親影響,記憶中,母親總是會帶著她恣情地在牆壁上塗鴉,小學時,孟珊與母親靠著繪畫入門的書籍自學繪畫,而到孟珊國中後,開始上畫室學習鉛筆素描的基礎課程,因此升學時,也如她所願地進入復興商工繪畫組。這段期間,一直都是學習油畫與版畫的西方媒材為主,直到進入華梵大學後,孟珊進而接觸了水墨書法課程,從大學一路持續臨帖練字的習慣,至今未變。
大學畢業後的孟珊,轉而從事全然不同於水墨的設計工作–布料開發,她經常忙碌地出差和參展。2014年時,吳孟珊於某次因緣巧合下,突然有種想繼續念書的想法,因為對她來說,“設計”就是一種畫畫,從珠寶設計到包款設計、以及布料開發設計,都是為不同屬性的產品,進行一場美的視覺改造,她一直認為:設計,其實就是用電腦繪出自己想像中的草圖,在繪出前的過程需要資料收集:包含流行趨勢、色彩計畫、線條筆觸、材質搭配、價格考量、地區文化的接受度,這些就像是她在完成一件作品的本質,所富含的一切。於是,吳孟珊在忙碌工作的同時,也於台師大碩士水墨創作組開始進修,在重返校園的生活中,她在學習過程裡受到很大的影響、漸而建構起自我的反思,也由此衍生出山水系列創作的脈絡。
▲山的記憶
山為這次的主軸創作,吳孟珊幼時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與家人出遊時的景像,她最喜歡坐著車裡,享受著從窗內看著近景、望著遠方綿延不絕的山峰,當時假日遊玩最常經過的地方也都是山區,甚至後來考取上的華梵大學,也位於石碇區的大崙山上,幾乎都是以山為主的視覺記憶,對孟珊來說,也是一種安定以及沉穩的符號,反觀這幾年的氣候變遷,大環境的改變,讓她對於山這樣安定、沉穩的符號,有了一種不確定性的反詰。
▲生態轉變引起創作動機
面對近年來自然生態系統的變化,對人類社會造成極大的衝擊,這是從工業革命後所帶來的諸多後遺症,如環境污染,冰山融化,熱帶雨林的減少,火山爆發..等等自然災害的不確定性,吳孟珊深受環境變遷的影響,也對這樣現況有著許多感觸,她嘗試著以山的不同面貌,建構個人對於山的圖像語彙,表達對生態環境的反思,試著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自身的生態審美關係中,取得其中的平衡點。
▲大自然的循環為創作脈絡
此次展出的冷調冰山水系列,探討的是冰山與冰河的狀態演變,這是了解長期氣候變遷的重要指標,孟珊試著呈現人與自然共存的價值。她透過作品,希望喚起人類與自然生態環境物種的體認,與自然共生的價值、以線條筆畫方式進行創作,冰山與水的色彩意象,帶入北極熊物種與環境的關聯,企圖營造出不同的視覺觀感,並且表達自然生態的循環是相依的。
而較濃重感的火山水系列,也是此次展出中吳孟珊最滿意的創作。由於火山噴發和人類的活動息息相關,火山作用具有毀滅性的破壞力,不僅造成人類與財產的損失,更會危及人類與大自然動植物的生命,反觀火山的益處從火山地質,火山地形以及後火山作用的地熱和溫泉,以及肥沃火山土壤都讓地表從新賦予新的開始,從反方向來表現,火山爆發下所展現的力量與生命契機。以重彩方式呈現火山爆發所帶來新造陸地的多彩多姿,並藉由繽紛多色的煙霧,而期待著未來的迷幻和生命力的不可限量。
長期從事設計產品流行趨勢工作的吳孟珊表示:其實在這個產業中,不難發現很多來自於不同國家文化的風俗,紡織貿易產業的趨勢、以及每一年的顏色、材質、新技術,對她來說,都是一種靈感的發想和來源,從紡織段來說,布料由經緯交織而成,產品根據顏色、季節、功能,不同種材質的搭配,就像藝術創作那樣的不可預期,是一種偶發性,但也可以是一種可預測性的結果。
▲環境變遷的反思
吳孟珊認為:創作代表一種精神上的生產活動,藉由藝術創作本質深入理解並且認識自我與人,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也是一種實踐的活動表現。從自然界中獲取的靈感–山,在個人水墨書寫性上,她試著譜出屬於自我調性的創作,也是一種對環境變遷的反思,期許大家在面對現代工業社會在人與生態環境上出現倫理的失衡,進而影響觀者,一同以行動來保護以及重視這個地球的生態。
▲吳孟珊–呈現變了奏的山水全貌,試著喚醒大眾的生態反思。
吳孟珊(MOSEN WU)簡歷: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水墨創作組 在職碩士班 ( 2014/9~在學中)
華梵大學 美術系 水墨組 學士畢業 (2004/9 – 2008/6)
復興商工 美工科 繪畫組 畢業 (2000/9- 2003/6)
經歷:
協虹實業有限公司 產品設計師 (2009/8-2010/8)
瑞遠股份有限公司 產品設計師 (2010/8-2013/4)
潤泰全球股份有限公司 印花開發設計師 (2013/6-2014/9)
IROO 依洛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印花開發設計師 (2015/6-2016/7)
汎果創作國際有限公司 產品設計師 (2016/10~
經歷:
中華民國(第30屆)全國青年盃水彩寫生高中組比賽第2名
台北市光華獅子會(2002)水彩寫生優選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1/14-2017/03/05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TKtX8bKlH8/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GRQb-uiTxStxKinQMCmZtQYADSg)
台 師 大 美術系 繪畫組 在 比較#問台師大美術系西畫組&設計系平面媒體設計組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 #比較#問台師大美術系西畫組&設計系平面媒體設計組. 新生季. 2016年7月24日14:24. ----------- 我的加權成績比照去年錄取分數西畫372 (去年358 設計410 (去年411 ... ... <看更多>
台 師 大 美術系 繪畫組 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學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2022師大藝術節 |. 來到系徵攤商品的最後一項——帆布袋! 幾乎是人手一個的大學生必備品圖案更是特別又有趣快收一個背上它增加回頭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