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是超人!過一個有勞動意識的母親節』
今天是母親節,有人搶訂高檔餐廳、有的人早早買好了禮物、也有人選擇到戶外兜風,好多朋友為了這一天精心準備一切,想要讓家裡無論是老媽還是老婆,過一個開心、#不用勞動 的母親節。作為三個小孩的媽媽以及政治工作者,我當然期待身邊家人與朋友體貼辛勞,多多幫忙,完成我生活與工作上的諸多任務。
但是!!!拜託~媽媽議員怎麼可能有假期?光煩惱三個好動的男孩子,還有接不完的選服電話,縱使我 #勤練深蹲、三餐營養健康,我終究 #不是超人,仍然經常氣喘吁吁。
在母親節的這天,我要呼籲各位正視媽媽角色的各種困境,為改善婦女勞動環境的長遠目標努力。
・職場女性的同工不同酬
根據最新統計(2019),相同工作條件的職場女性僅有男性薪資的86%;若把差異換算成天數,女性要多工作52天,才可以達到男性的平均年薪。
而這樣的狀況,在新竹地區也相當明顯。由於跨國公司眾多,新竹市的勞工有很高比例會有出差、外派等需求,然而根據多份報告指出,主管派用女性出差外派的偏好較低,因為在家庭包袱考量下,最終得到外派以及相應獎金機會的多以男性居多。
・職場女性的玻璃天花板仍在
除面臨家庭包袱的局限之外,性別氣質的刻板印象,也使得上司在派用外務、管理職以及升遷時,女性勞工的發展受到限制。
2019年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曾統計,以銀行業為例,男女比約為4比6,但擔任主管職的性別比,卻落得男比女8比2的狀況,性別在升遷機會的緊箍咒仍然顯著,這些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現象,以工資和職位的形式,壓縮了女性的社會流動機會。
・家務勞動中的隱形工時
四十年前,台灣女性參與勞動的比率約為30%,二十年前這個數據達到了40%,而今天,女性總體勞動參與率已經超過50%。分齡而言,2019年參與勞動比例最高的族群,是25-44歲女性,高達83.1%,緊接著是45-49歲的74.8%與50-54歲的61.5%。
根據前述統計,#生育年齡的女性剛好與就業黃金期完全重疊,許多媽媽白天上班,下班還要花很多時間育兒。事實上,上週勞動節時,我提出過女性 #被忽略的隱形工時 問題,根據2016年的統計,女性下班平均投入家務勞動長達3個半小時,比男性平均1小時整整高出兩倍多,加上職場中「同工不同酬」的情況普遍,女性勞動力的產值被嚴重低估。
・道德綑綁的女性責任仍縈繞家庭生活
更糟糕的是,無論全職家庭主婦還是職場女性,家務勞動包含育兒、打掃到服侍公婆的分工與支出,經常引起夫妻爭端甚至演變成為婆媳問題。很多傳統家庭仍把女性在家中的勞力貢獻劃入配偶的義務中,往往期待女性負擔下班後家庭內的一切。
女性並不是超人,過量的勞務與心理負擔,也造成了女性的精神問題。根據統計,台灣目前150萬憂鬱症人口中,有將近百萬為女性,雖然導致憂鬱症的因素很多,但確實,社會壓力困擾著女性,職業婦女絕對沒有缺席。
・是媽媽、是勞工,不是超人
長久以來,「我的媽媽很偉大」、「我的媽媽很厲害」、「我媽媽都不會累」甚至是「我媽媽是超人」的修辭,縈繞在好多強調女力與母職的場域中。作為職業婦女,我只能嘆一口氣,因為平平是肉做的身體,女性彷彿一出生就被賦予了 #當超人 的期待,一有閃失,不僅可能會有來自於伴侶的責怪,甚至還會有來自傳統社會「未盡母責」的抨擊。
在2021年、性別工作平等法(2002)上路將近二十年的今天,也許,職場中的性別差異略有好轉,但身為女性,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家庭的壓力仍然顯著,希望透過今天的短文,邀請各位重視媽媽們的勞動權利,讓家庭內也被平權的光照亮。
我是李妍慧,我是媽媽也是職業婦女,我跟螢幕前的每一個你/妳一樣,期待更好的勞動條件,更平等的女性處境。願全天下的母親天天開心、勞動平權日日推進,母親節快樂!❤
各國男女薪資差異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網路上一則今年人口首度負成長、生育率創新低的新聞引發大家討論,讓我又想起去年初曾向友人預測,今年生育率應該會更低,並不會有所謂防疫寶寶潮。畢竟,人不是動物,關在一起就會繁殖,生育本來就是一個極為複雜的考量。相反的,有些人光是用房價高和薪資低去解釋生育率低,我覺得同樣是將問題過度簡化,我認為生育率持續探底還有以下這些原因。
首先,性別平等法雖明文規定不得因性別在進用、升遷上有差別待遇,但現實上,一旦懷孕,女性不僅很難獲得升遷機會,且就會面臨許多職場上的考驗。在診間就曾有孕吐嚴重的媽媽和我說,已經很不舒服了,還被主管揶揄「到底真的還假,我當初懷孕怎麼沒妳這麼多毛病」。再加上,孕期各種狀況的個體差異本來就很大,有些孕期平順一路工作到生,也有人頻繁出血、腹痛需要請安胎假,甚至提早待產。因此,狀況多的孕婦很容易被誤會是仗著懷孕不想工作,或想請假又不早點提出來,被視為造成同事負擔的害群之馬。
也有懷孕八個月的媽媽哭著和我說,「能不能開診斷書提前讓她安胎待產,因為公司為了逼她自願離職,故意派給她大量的工作,熬夜加班都做不完」。每次聽到這些,我都會憤憤不平地想,「社會根本沒有要鼓勵生育的意思啊!」
再加上,目前法定產假天數相對很短(台灣:8週,中國、日本:14週),等於身體剛復原,好不容易適應新生命加入就得重返職場,緩衝期根本不夠。雖說現在有育嬰假,但現實上卻有很多人面臨想請不敢請、請了怕回不去的窘境。過去我也曾聽媽媽和我反應,育嬰假後回公司被故意調至不熟悉的單位,暗示她主動離職。
這些實際發生的情況都促使許多女性決定先在職場打拼,事業有成再考慮生育,但拼著拼著就過了適育年齡,卵巢功能自然衰退,受孕率下降,又得面臨「想生卻生不生來」的困境。
不單只是事業,女生懷孕後,許多稀鬆平常的事情也得犧牲妥協。比如想喝冰水被說小孩氣管會不好、想吃海鮮被說小孩皮膚會不好,搬家稍微快跑被說會動了胎氣,就連孕期有較劇烈的情緒起伏都不好,因為有可能響胎兒腦部發育......這些不正確的說法,一再地對媽媽們形成恐嚇。假設孕婦有所抗議,往往被一句「都要當媽了,懷孕才幾個月,忍耐一下又怎樣?」堵回去。
這也反映出,不管有無科學根據,大家還是認定母親要對孩子的健康負完全的責任。
甚至我還聽說過有高齡媽媽被指責,「就是年紀大才生,讓小孩免疫力不好,才會頻繁生病住院」。
萬一孩子罹患需要特別照護的疾病, 狀況就會更複雜。以我好朋友為例,即使產檢一切正常,夫妻雙方聽力也沒問題,孩子出生後仍被診斷中重度聽損,需要花更多時間和金錢帶孩子復健和早療。我一方面很心疼她工作和育兒兩頭燒,二方面則慶幸至少她後援充足,各式復健課程又有民間的雅文基金會資助。
但仔細想,並不是每對父母都有足夠的資源,也不是每種疾病都好有強大的病友支持團體提供協助,只要一個環節沒搭好,都有可能發生悲劇。好比前陣子爸爸悶死腦麻女兒的新聞,就是因為父母不堪長期照顧精神和體能上的壓力所引爆的人倫慘劇。身為產科醫師我得坦承,多精密的產前檢查都無法保證新生兒一定健康,很多女生也因此擔心萬一真的生出特別的孩子,社福能提供的協助有限,自己無力照顧又可能拖垮整個家庭。再加上社會對部分疾病仍有極深的歧視,比如自閉症、思覺失調症,許多人害怕冒此風險,自然寧可選擇不生。
另外,隨著社會氛圍改變,過去「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方式漸漸被打破,這樣的轉變對男性來說是個不小的衝擊。在臉書上我就曾看過有先生抱怨,既要出錢養家,還得分擔家務,不能像自己的爸爸一樣,只要出錢,回家就可以當大爺,茶來伸手飯來張口。
我要強調的是,育兒和家務事本該是兩性共同分擔,上一代的男人實在有點爽。只不過對男性不公平的是,男尊女卑的錯誤觀念雖有所轉變,但社會普遍仍認定男人就得開車買房,才能娶妻生子。新聞媒體也常為了流量,一再轉載類似激化男女對立、強調男人該出錢的抱怨文,比如「人妻堅持住30萬月子中心,先生不付錢,就威脅離婚墮胎」、「年薪百萬,買不起北市房,女友吵到要分手」,我認為這些新聞不僅無助於兩性溝通,反而會降低生育率。就有男性友人開玩笑地和我說,現代的女生太難搞了,我才不要為了傳宗接代而被綁住下半生。
再來就是生得少,現代的父母相對投入更多資源在小孩身上,因此各種育兒學派和文章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這些資訊當然能提供爸媽們許多參考,但有些教養專家一再強調幸福婚姻才是成功育兒的關鍵,某KOL更引用文獻表示單親的孩子考上大學的機率就是比較低,不僅狹隘偏頗且這種過度勾勒婚姻烏托邦,強化家庭價值的說法,反而會提高生育的門檻,讓許多男女認為,非得符合某些條件才能當個好爸媽。若夫妻不夠恩愛、沒信心天長地久就無法教出所謂「成功」的孩子。這種理論同時也會加深社會上對非婚生子女、單親子女的污名化,更嚴重的,會讓更多受困於不幸婚姻的男女,為了孩子而不敢離婚。
我一直認為,生育本不該鎖死在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裡,我也不認為有所謂完美父母。任何人,不管你是單親失婚、未婚、同性伴侶,只要用心每個人都能當個稱職的家長,畢竟大家在育兒的路上,也都是見招拆招,陪著孩子一起摸索成長。也因此,我認為儘速開放單身女性、同性伴侶合法地使用人工生殖技術,是最實際且又有效提高生育率的做法之一。
要提高生育率大方向很簡單,讓想生的人沒有後顧之憂、安心地生,但細節卻是盤根錯節,極為複雜,比如更充裕且不限定女性的產假、完善的社福制度、對多元家庭(單親、同婚子女)更友善的社會氛圍等,這些都需要政府、專家、企業和民間倡議團體不斷對話溝通,而不是發發生育津貼,結婚補助或金鏟子就有用!
回到個人層面,身為一個婦產科醫師,我能做的是鼓勵女生,在懷孕中盡可能保有完整的自己,盡力破解各種捆綁住孕婦的迷思。對於想生育但還在猶豫的女性,則給予中性的諮詢和建議,比如參考AMH指數、排卵試紙,基礎體溫,並繼續在性別平等、多元成家的議題上發聲和努力。
各國男女薪資差異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相較於那些人盡皆知的科技公司名人,蘋果的庫克,臉書的佐克伯,亞馬遜的貝佐斯,甚至是GOOGLE、ORACLE等公司來說,提及Salesforce和馬克貝尼奧夫(Marc Benioff)時。大多數台灣人應該都相當陌生,這其實也不令人意外,因為不同於其他科技公司多半服務的對象是大眾,Salesforce的客戶並非大眾,而是專司提供企業的顧客關係管理系統。其創辦人馬克貝尼奧夫,也不同於我們所熟知的矽谷科技人刻板印象,他並非像是其他科技人才那般的瘦長型身材,有著俄羅斯血統的他,身材魁梧,更留著令人印象深刻的大鬍子。
#贈書活動 #請耐心讀到最後
此次與 天下文化 共同合作推廣馬克貝尼奧夫的新書《開拓者》。初拿到這本書時,感到無比困惑,何以一個科技公司老闆新書,會將書名取作trailblazer,這個充滿美國西部開拓風情的名稱。Trailblazer中文譯作,意指當年在西部拓荒時期走在隊伍最前方,為後方跟隨者開闢道路的先鋒人。貝尼奧夫在創立Salesforce之前,便已是人們眼中的勝利組,。年輕的他曾在蘋果電腦工作,1990年成為ORACLE的副總裁,但在1999年34歲時,因對生活失去了動力,環遊世界渡假了三個月,回來後決意辭去工作,而後創立了如今已然聲名大噪的Salesforce。
貝尼奧夫於書中,提出了我非常稱許的價值觀。在以營利至上的標準下,許多企業會更優先選擇成交,就像是大多業務員會做的一樣,如果顧客願意買單,那根本沒必要和客戶建立太長久的關係,反正眼下的KPI最重要。貝尼奧夫在書中提及,他人生最開心的幾個時刻,便是與豐田汽車合作的經驗。
豐田章男是創辦人豐田喜一郎的孫子。2010年,豐田汽車發生設計瑕疵,部分車輛油門發生問題無法停止,豐田章男親自站上第一線向全球道歉,並承諾召回所有可能有瑕疵的車輛,將安全疑慮降到最低。後來豐田召回了800萬輛汽車,包含運送、檢修、更換和安檢。根據專業人士的消息,為挽回豐田汽車的信譽問題,豐田為此付出了超過400億台幣的成本
貝尼奧夫想起創立Salesforce時的初衷,便是認定企業和顧客之間的關係,不應該只是單純的買賣雙方,而更應該是相互信任的關係,比起成交,他更覺得建立起「信任」,才更是企業長久經營之道。因此貝尼奧夫看到豐田為了挽回企業信譽而砸下大筆資金,只為了挽回與顧客之間的信任,對豐田的好感更是突破天際,更別提他人生第一輛汽車就是豐田SUPRA。
本書之所以名為《開拓者》,算是貝尼奧夫對社會的告白。在書中,他明確表達了做為經營者,希冀Salesforce的貢獻,是為社會樹立許多先於他人的價值觀。協助企業建立與顧客之間的信任,協助企業內部同仁溝通更為順暢,主動在企業內部建立男女薪資平等,那知名的1-1-1模式,也是由Salesforce先行嘗試,Salesforce公司回饋1%的產品,1%的股權,1%的員工時數給其客戶的社區。至今,已有超過了700家公司採用"1-1-1模式。
貝尼奧夫認為企業在創新營運的同時,要盡可能的與社群連結,要為社會的進步奉獻心力,更要身先士卒的開拓新的道路。這也是為什麼這本書名為《開拓者》之故。本書詳述了貝尼奧夫對Salesforce的未來願景,談論了資訊科技帶來的信任感缺乏,以自身公司的經驗分享了讓男女薪資平等的成本有多高,帶來的好處又是甚麼,更是談論在AI科技越來越發達的未來,我們該如何調適自身的心態,以及社會、道德、法律將迎來的挑戰又是甚麼。
與其說《開拓者》是貝尼奧夫寫給社會的告白,還不如說是貝尼奧夫留給自己的一燭燈火,用於時刻提醒初衷及初心。本書有著矽谷科技公司們都有著的意識形態和政治願景,同時也顯著體現在他們所經營的企業文化上,追求平等、多元包容,以及有著改變世界的雄圖理想等等。每在媒體上讀著關於這些人所堅持的價值及事物,便會為他們不畏社會阻力的勇氣而有所敬佩。
如各位所知,齋主相當不喜那些總將進步價值高帽扣在他人頭上的自由派,但我對於那些肯於將進步價值身體力行的人,總是將滿滿的尊重和敬佩放在心中。當貝尼奧夫聽聞女性職員的薪資普遍低於男性時,他向幾位女性主管承諾會發起全面的改革。為了弭平薪資差異,成本從原先的300萬美元,暴增至1000萬美元時,貝尼奧夫即便知道不容易也不便宜,但他還是將這件事情做到儘可能的妥善並圓滿,並吸引了更多的女性到Salesforce任職。
《開拓者》是你認識貝尼奧夫的好機會。此次天下文化也為蠹酸齋的讀者齋友們,準備了兩本《開拓者》。詳見下方的活動辦法。
自即日起至11/8 (日)20:00止,滿足以下兩項條件即可參加抽獎
1. 按讚並公開分享本文
2. 於留言處TAG兩名朋友
齋主會於活動結束後將幸運的得獎者抽出,沒有得獎的朋友也別灰心,《開拓者》也已經於全台各大通路上市,若你懶得出門,也歡迎你到網路通路購買。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1500
最後,再次感謝天下文化對酸齋讀者們的照顧。
#開拓者 #天下文化
各國男女薪資差異 在 美國在台協會AIT - 美國男女收入差別現狀一瞥How much do ... 的推薦與評價
2014年全職男性員工年薪中位數為49,149美元,女性為39,054美元;女性薪資只有男性的79.4%,在男女同工同酬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為了加快男女同工同酬的步伐,歐巴馬總統 ... ... <看更多>
各國男女薪資差異 在 227同酬日! 男女薪資差別15.8%比日本南韓落差小女性"多工作 ... 的推薦與評價
男女薪資 差別15.8%比日本南韓落差小女性"多工作58天"才與男同酬創新高勞動部:女性居多產業受疫情影響│記者沈宛儀黃昕晟│【台灣要聞】20220222│三立 ... ... <看更多>
各國男女薪資差異 在 [新聞] 台灣男女薪資差14% 日、韓更驚人- 看板Salary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老實講,我不太問同事薪水如何的
這對我來說真的要有報導才會知道有這種狀況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6709/3393764
台灣男女薪資差14% 日、韓更驚人
2018-09-29 13:04經濟日報 記者陳素玲╱即時報導
近年政府力推縮小兩性職場平權,成績不差,台灣十年來兩性平均薪資從18%降到14%,同
工同酬日由67天拉近到52天,遠遠小於韓國的35.4%、日本的31.9%及美國的18.2%。
勞動部性別勞動統計報告顯示,去年台灣女性就業人數已達504.7萬人,男性630.5餘萬人
,近20年來女性就業人數增加39.69%,男性只增加13.36%,顯示女性大量投入職場,勞動
參與率大升。
由於產業結構遷遷,女性從事服務業占比大幅增加,從1997年的224.5萬人增加到去年的
363.3萬人,占女性就業人口比率從1997年的62.14%,提高到去年的71.98%,等於近七成
二女性從事服務業。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受僱員工薪資調查」,以兩性平均時薪差距計算自隔年1月1日起女
性需增加工作日數,去年我國女性平均時薪271元,為男性315元的86.0%,兩性薪資差距
14.0%,也就是女性較男性需多工作52天(兩性薪資差距14.0%×365日曆天≒52天),才
能達到整年總薪資相同。
儘管男女同工不同酬問題仍在,但隨著女性職場表現漸受肯定,薪資差距幅度逐漸縮小。
近10年我國兩性平均時薪差距由2007年18.2%下降至2017年14.0%,女性需增加工作天數由
67天減少至52天,兩性平均薪資差距縮小4.2個百分點、減少15個工作天數。
事實上,歷年我國兩性平均薪資差距,都較美、日、韓等國為小,去年我國14.0%,也遠
低於韓國35.4%(2016年) 、日本31.9%及美國18.2%。各國也努力縮小兩性薪資差距,近
十年來日本減幅最大,縮小4.7個百分點,其次為我國縮小4.2個百分點,韓國縮小3.7個
百分點,美國縮小1.6個百分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3.128.9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538324765.A.D3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