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住本來「光」耀聖山 - 靈鷲山啟建21天水陸閉關法會
[記者姜志剛/新北報導]為兼顧防疫與各界期待,靈鷲山第28屆水陸空大法會首度回歸福隆總本山舉辦,昨(20日)晚在聖山寺啟建水月道場,以2分鐘「千年水陸,光耀聖山」光雕秀閃亮開場,為21天的線上閉關法筵勝會揭開序幕。開山住持心道法師與地方、宮廟代表共同點亮平安燈,祈願疫情消弭、風調雨順、經濟繁榮、地球平安,形成心靈安定的一股正能量。
明天(22日)是一年一度的中元節,靈鷲山水陸法會一直是安定人心的重要力量,不僅是一場佛教傳統法會,更是穿越時空,利益冥陽兩界,愛與和解的心靈勝會。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反覆,全台處於二級警戒狀態,遂改變往年舉辦的天數、地點、形式,將千年古老儀軌結合線上科技,由全山法師線上領眾,連續21天嚴謹攝心閉關修法。
今年水陸法會以「安住本來、疫息心安~溯本源、回本心、行本願」為核心主軸,普利有情,在磁場殊勝的聖山寺遵循古法,如法如儀舉行,並透過「安其心、入其心、攝其心」的完整修學規劃,引領信眾在線上閉關法會中攝心入法,不只超薦祖先、拔度先人,為自身增福延壽,也利益一切眾生。
20日福隆陽光普照,晚間清風徐徐,高空圓月相伴,晚間7點開始的啟壇點燈暨貢寮區宮廟聯合祈福聖典,在金佛殿外的舞台區進行,全體法師及貴賓手捧蓮花燈進場,以「祈福啟燈,遍照大千」為主題,隨著光雕秀的光影及變化,與代表地、水、火、風、空5大元素的五輪塔,及靈鷲山的寺徽相互輝映,鐘鼓齊鳴,莊嚴殊勝,聖山寺變身為東北角最璀璨的夜明珠。
心道法師念誦平安祈願文,與貢寮區長鍾耀磊、新北市議員林裔綺伉儷、新北警分局瑞芳分副局長黃建中、慈仁宮主委吳清同、福正宮主委簡豐榮、東興宮代表、地方多名里長等共同啟燈,象徵慧燈破諸闇,光明護平安,為一切有情眾生帶來光明與希望,齊為台灣、世界、人類祈安祝禱,回向全球災劫平息,期盼這份正念能量,相應人間善願,在無限生命的旅程中,種下美善的記憶體。
心道法師說,感恩在這樣莊嚴的壇城,凝聚善業,為台灣、世界、人類祈福。但曾幾何時,人類的行為顛覆了生態,大火燒林、洪水來犯、地球無法呼吸、海洋變成了血海,人心離開清淨純善,走向五毒慾望,不分貧富、強國弱國,都逃不過災劫疫情的摧殘。祈請諸佛菩薩加持,讓源頭造作者看見苦果,徹底反省,讓地球免於毁壞,人類也能共同覺醒,發現內心愛的光明。
「佛慈廣大,感應無差。」晚間10點灑淨儀式後,開啟水陸法會清淨無染的莊嚴神聖空間,正式為2021年線上水陸閉關法會拉開序幕。線上的全球靈鷲人穿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與三寶同心、同願、同聚,虔誠體驗身心清淨的法喜,感受無量慈悲的共振、共鳴。
此外,配合政府防疫規定,法會事先申請獲得核准,期間嚴謹執行防疫規範,參加者皆持快篩陰性證明,並配合量體溫、酒精消毒、戴口罩、實聯登記等防疫措施。公共區域由專人每2個小時以次氯酸水或漂白水加強環境清潔消毒,希望高標準防疫,圓滿今年法會。
靈鷲山第28屆水陸空大法會啟壇開幕影片https://youtu.be/G4suOLNL4Js
照片與圖說
圖說,20日晚間10點灑淨儀式後,開啟水陸法會清淨無染的莊嚴神聖空間。(圖由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同心會 吳 明貴 照片 在 Ing.TV(蔡英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危機中的堅強:逾越死亡的勇氣和慈悲
德國總統法蘭克-瓦特‧史丹麥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在4月12日復活節前夕給德國人民的公開談話:「如何面對病毒危機之後的挑戰 (Die Krise zeigt, wie stark wir sind)」,充分展現了一個具有基督精神的政治領袖的高度與視野。
他特別強調「靈性的超前部署」,我們應該感到驕傲。因為我們是以民主來戰勝病毒,而不是鐵腕,未來該怎麼走,在於所有人民。這也展現德國文化最令人讚賞的精華:「人性尊嚴與社會反省」。我很樂意與大家分享這篇由吳信如小姐(台灣南與北全人發展協會秘書長,海德堡大學基督教社福研究所博士生)所翻譯的全文。
昨天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了經過36天煎熬之後的「零確診病例」,真是天佑台灣,讓我們能夠在2300萬人民的同心協力下,看到武漢肺炎疫情可以管控的一線曙光。我們這個自由民主、開放透明、彼此尊重、相互關懷的美麗國家,更讓全世界看到面臨瘟疫和死亡的威脅時,全民如何從驚慌恐懼中學習成長,攜手團結共度難關,以及積極幫助處於困境的國家!確實,我們展現了在危機中的無比堅強和慈悲!
(以下為德國總統復活節談話全文)
危機顯示我們到底有多堅強!
親愛的德國人民,大家晚安!
再過幾個小時之後就是復活節假期了。大自然花草綻放,我們渴望著到郊外去,渴望著跟我們的親友相聚。一如既往,這個春天的美麗節期,就當如此。
但是,今年完全不同了。令我們心痛的是:我們必須放棄拜訪父母;祖父母的心碎了,他們無法在這至少一年一次的節期,擁抱自己的孫子。今年,改變了許多事,市集的攤位消失了、露天咖啡座早已蒙塵、期待已久的假期取消了、餐廳與飯店在這陽光普照的初春旺季卻必須緊閉大門、虔誠的教友們無法一起敬拜、祈禱,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窒息的未知:「之後會怎麼樣呢?怎麼繼續下去呢?」
沒有想到,在這個復活的節慶,應該全世界基督徒一起歡慶生命勝過死亡的日子,我們卻必須限制自己,必須自制,以免疾病與死亡勝過了生命。
成千上萬的人死於武漢肺炎。不只在德國,在義大利、法國亞爾薩斯、西班牙馬德里、紐約,還有世界許多其他城市。這些悲傷的圖像就在我們眼前。我們為了那些必須孤獨死去的人哀傷,我們記念那些無法跟親人好好道別的家屬們。我們感謝那些不辭辛勞、拯救生命的醫護與服務人員。以及:那些特別被這個傳染病危機威脅的人們,病人、窮人與孤獨的人,那些害怕失業、害怕破產、那些自由業者、藝術家以及收入斷絕的人;那些空間狹小卻又必須承受隔離壓力的單親家庭。
這場流行病讓我們看見:對,我們是易受傷的人類。或許我們長久以來就以為自己是無堅不摧的,我們可以一直快速、飆升、持續前進、發展。這實在錯得離譜!但是,這場疫情也不只如此,它也讓我們看見,我們有多堅強!我們有多強勁的支撐基礎!
我對過去幾週我們國家的人民一起獲得的成功而感動。雖然,危險還沒過去,但是我們今天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徹底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藉此而拯救了他人的生命,每天都有更多人因為我們的堅持與自制而獲救。……在此我請求各位繼續相信各級政府,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重責大任。
然而,今後我們可以鬆綁多少限制,這不只取決於政治人物或專家,而是掌握在我們每個人手裡,端視於我們的耐力與自律力,特別是在這個十分難於堅守規定的時刻。
我們這段時間所採取的有力行動,並不是因為有一雙鐵腕在強迫我們;而是因為我們擁有活躍的民主制度以及我們是充滿責任感的公民!這是一個讓我們在當中可以彼此互信,聽見事實與批評,顯示理性,採取正確行動的民主制度。也是一個珍視每個生命,把每個人的參與都視為關鍵的民主制度:從醫護人員到聯邦總理,從科學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到社會中每個可見與不可見的支持者--在超市的收銀臺、公車與貨車的駕駛座、在麵包店、在農舍或清潔回收車上。
當然,我也知道:我們每個人都迫切渴望早日恢復正常。但是,我想問的是:到底什麼是「正常」?只是儘快回到原來的例行公事與陳規舊習嗎?
不是,這個世界在這場疫情之後必然完全不同。會變成什麼樣子?這取決於我們自己。讓我們一起從這些經驗中學習,不管是好的經驗或壞的經驗,就是在這場危機中一起經歷過的一切。
我相信:我們正站在轉捩點上。在這場危機中,就有兩條路讓我們選擇。一條是:弱肉強食、貪婪囤積與自私自利?或者我們努力讓在危機中培養出來的利他美德與社會關懷繼續成長,持續發揮爆發性的創造力與互助情操?或者也繼續幫助那些獨居長者購物、用餐,繼續陪伴他們?繼續對收銀員、送貨員表達尊重與謝意?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危機後也繼續想到那些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務者:這些在照護、醫療、社會工作、幼兒照顧與學校領域的工作者,對我們而言是多麼珍貴?那些順利度過危機的人或組織、企業,能否繼續伸手援手幫助那些受害深重者?
此外,全世界是一起找尋出路,或者各國還是重回各自為政、專擅獨行的狀態?我們是否能夠彼此分享知識、研究成果,以便早日研發出疫苗與治療方法,並且在一個全球合作的聯盟裡提供資源,讓那些窮困且受害深重的國家都能獲得幫助。這場疫情並不是戰爭:國家與國家對抗、軍人與軍人互相殘殺。而是一場人性的測試?它喚起人類內心最黑暗與最光明的部分。讓我們彼此展現最光明的一面……。
我知道,團結是一個具有重責大任的詞彙。但是,我們在這場危機中,不也幾乎每個人都具體且徹底地瞭解了團結的意義?(因為)我的行為攸關他人生死。
請大家繼續保存這個寶貴的經驗。我們現在每天所體現的團結,未來我們更需要!危機之後,我們將面對截然不同的社會。我們不想要一個帶著恐懼、不信任的社會;而是我們可以一起建構出一個具有更多信任、互相關注與信心希望的社會。
即使在復活節來看,這也是太不切實際的希望嗎?病毒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只有我們能夠自己決定。
未來一定必須面對許多艱難。但是,我們德國人過去也走過許多艱辛路。我們自我要求很多,但也彼此互信。我們可以、也將在這個困境中成長。
(照片來源: 大紀元新聞網)
同心會 吳 明貴 照片 在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危機中的堅強:逾越死亡的勇氣和慈悲
德國總統法蘭克-瓦特‧史丹麥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在4月12日復活節前夕給德國人民的公開談話:「如何面對病毒危機之後的挑戰 (Die Krise zeigt, wie stark wir sind)」,充分展現了一個具有基督精神的政治領袖的高度與視野。
他特別強調「靈性的超前部署」,我們應該感到驕傲。因為我們是以民主來戰勝病毒,而不是鐵腕,未來該怎麼走,在於所有人民。這也展現德國文化最令人讚賞的精華:「人性尊嚴與社會反省」。我很樂意與大家分享這篇由吳信如小姐(台灣南與北全人發展協會秘書長,海德堡大學基督教社福研究所博士生)所翻譯的全文。
昨天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了經過36天煎熬之後的「零確診病例」,真是天佑台灣,讓我們能夠在2300萬人民的同心協力下,看到武漢肺炎疫情可以管控的一線曙光。我們這個自由民主、開放透明、彼此尊重、相互關懷的美麗國家,更讓全世界看到面臨瘟疫和死亡的威脅時,全民如何從驚慌恐懼中學習成長,攜手團結共度難關,以及積極幫助處於困境的國家!確實,我們展現了在危機中的無比堅強和慈悲!
(以下為德國總統復活節談話全文)
危機顯示我們到底有多堅強!
親愛的德國人民,大家晚安!
再過幾個小時之後就是復活節假期了。大自然花草綻放,我們渴望著到郊外去,渴望著跟我們的親友相聚。一如既往,這個春天的美麗節期,就當如此。
但是,今年完全不同了。令我們心痛的是:我們必須放棄拜訪父母;祖父母的心碎了,他們無法在這至少一年一次的節期,擁抱自己的孫子。今年,改變了許多事,市集的攤位消失了、露天咖啡座早已蒙塵、期待已久的假期取消了、餐廳與飯店在這陽光普照的初春旺季卻必須緊閉大門、虔誠的教友們無法一起敬拜、祈禱,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窒息的未知:「之後會怎麼樣呢?怎麼繼續下去呢?」
沒有想到,在這個復活的節慶,應該全世界基督徒一起歡慶生命勝過死亡的日子,我們卻必須限制自己,必須自制,以免疾病與死亡勝過了生命。
成千上萬的人死於武漢肺炎。不只在德國,在義大利、法國亞爾薩斯、西班牙馬德里、紐約,還有世界許多其他城市。這些悲傷的圖像就在我們眼前。我們為了那些必須孤獨死去的人哀傷,我們記念那些無法跟親人好好道別的家屬們。我們感謝那些不辭辛勞、拯救生命的醫護與服務人員。以及:那些特別被這個傳染病危機威脅的人們,病人、窮人與孤獨的人,那些害怕失業、害怕破產、那些自由業者、藝術家以及收入斷絕的人;那些空間狹小卻又必須承受隔離壓力的單親家庭。
這場流行病讓我們看見:對,我們是易受傷的人類。或許我們長久以來就以為自己是無堅不摧的,我們可以一直快速、飆升、持續前進、發展。這實在錯得離譜!但是,這場疫情也不只如此,它也讓我們看見,我們有多堅強!我們有多強勁的支撐基礎!
我對過去幾週我們國家的人民一起獲得的成功而感動。雖然,危險還沒過去,但是我們今天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徹底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藉此而拯救了他人的生命,每天都有更多人因為我們的堅持與自制而獲救。……在此我請求各位繼續相信各級政府,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重責大任。
然而,今後我們可以鬆綁多少限制,這不只取決於政治人物或專家,而是掌握在我們每個人手裡,端視於我們的耐力與自律力,特別是在這個十分難於堅守規定的時刻。
我們這段時間所採取的有力行動,並不是因為有一雙鐵腕在強迫我們;而是因為我們擁有活躍的民主制度以及我們是充滿責任感的公民!這是一個讓我們在當中可以彼此互信,聽見事實與批評,顯示理性,採取正確行動的民主制度。也是一個珍視每個生命,把每個人的參與都視為關鍵的民主制度:從醫護人員到聯邦總理,從科學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到社會中每個可見與不可見的支持者--在超市的收銀臺、公車與貨車的駕駛座、在麵包店、在農舍或清潔回收車上。
當然,我也知道:我們每個人都迫切渴望早日恢復正常。但是,我想問的是:到底什麼是「正常」?只是儘快回到原來的例行公事與陳規舊習嗎?
不是,這個世界在這場疫情之後必然完全不同。會變成什麼樣子?這取決於我們自己。讓我們一起從這些經驗中學習,不管是好的經驗或壞的經驗,就是在這場危機中一起經歷過的一切。
我相信:我們正站在轉捩點上。在這場危機中,就有兩條路讓我們選擇。一條是:弱肉強食、貪婪囤積與自私自利?或者我們努力讓在危機中培養出來的利他美德與社會關懷繼續成長,持續發揮爆發性的創造力與互助情操?或者也繼續幫助那些獨居長者購物、用餐,繼續陪伴他們?繼續對收銀員、送貨員表達尊重與謝意?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危機後也繼續想到那些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務者:這些在照護、醫療、社會工作、幼兒照顧與學校領域的工作者,對我們而言是多麼珍貴?那些順利度過危機的人或組織、企業,能否繼續伸手援手幫助那些受害深重者?
此外,全世界是一起找尋出路,或者各國還是重回各自為政、專擅獨行的狀態?我們是否能夠彼此分享知識、研究成果,以便早日研發出疫苗與治療方法,並且在一個全球合作的聯盟裡提供資源,讓那些窮困且受害深重的國家都能獲得幫助。這場疫情並不是戰爭:國家與國家對抗、軍人與軍人互相殘殺。而是一場人性的測試?它喚起人類內心最黑暗與最光明的部分。讓我們彼此展現最光明的一面……。
我知道,團結是一個具有重責大任的詞彙。但是,我們在這場危機中,不也幾乎每個人都具體且徹底地瞭解了團結的意義?(因為)我的行為攸關他人生死。
請大家繼續保存這個寶貴的經驗。我們現在每天所體現的團結,未來我們更需要!危機之後,我們將面對截然不同的社會。我們不想要一個帶著恐懼、不信任的社會;而是我們可以一起建構出一個具有更多信任、互相關注與信心希望的社會。
即使在復活節來看,這也是太不切實際的希望嗎?病毒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只有我們能夠自己決定。
未來一定必須面對許多艱難。但是,我們德國人過去也走過許多艱辛路。我們自我要求很多,但也彼此互信。我們可以、也將在這個困境中成長。
(照片來源: 大紀元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