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0709)
中學的青蔥歲月
帶著朦朧的「社會主義救中國」的理想,14歲進入愛國學校香島中學,在嶄新的學習環境下,四年內向著中共化的政治思想一路狂奔。從一個普通同學,快速「進步」成為學生領袖,班常務(即班長),學校話劇組主要演員,1954年畢業時作為畢業生代表在講台上致辭。說是學校的「風頭蠆」也不過分。
愛國學校的老師大部分都負有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使命。在上課期間,班主任可以課前約其中一個學生到教員休息室詳談整整一節課,正在上課的老師和同學也習以為常。班主任在同某同學單對單談話中,會親切地詢問某學生的家庭環境,除了同學之外有什麼朋友,正在讀什麼課外書,在交談中討論祖國、社會主義政治思想、將來往中國升學等等問題。班主任也會在整個學期中,在學生上課的時候到每一個同學家中探訪家長。除了與家長交流子女的問題之外,相信還會乘機了解學生的家庭政治傾向。
同學中也有一些潛伏的共青團員,他們負有政治責任,去「幫助」思想落後或他們要在政治上培養的同學。其中有的同學曾經一度輟學,然後又回來繼續學業,他們不講去了哪裡,但其後知道是去了左派工會工作。梁麗儀在我升高二那年入學,她哥哥高我一班,我當時已經是學生領袖,她哥哥要我好好「幫助」妹妹,因為妹妹從奴化教育的英文書院轉過來。麗儀多年後告訴我說,其實她很不願意來這樣的學校,但她父親是中共地下黨員,哥哥是共青團員,他們不容許她繼續留在英文書院。她入校的那一年,她哥哥就輟學去了當左派工會的幹事,一生都做著工會的低薪和沒有向上流動機會的工作,直到退休。
我在培正時學習成績很差,進香島後在新環境下,有了進步要求,鞭策自己努力,成績也飛躍成為名列前茅。我還大量閱讀課外書,尤其讀了許多進步的中國文學作品。16歲生日,父親送了我一套20本的《魯迅全集》,我開始閱讀魯迅的小說、雜文。我的中國語文成績突出,也有口才。
那時候香島的老師來源,主要是1949年前在廣州的中山大學、嶺南大學讀書的左派青年,他們大都真正懷著社會主義、愛國主義理想,在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時,我認為他們是真心相信的。
有幾個同學,主動與我接近,不斷在談話中對我作思想啟蒙,提出一些問題讓我思考,也告訴我一些有關蘇聯和新中國的實況。我醉心於這類我當時認為有深度的談話,也感覺到他們的身份不尋常,應該是與中共組織有關連。出於對中共領導革命的崇敬,我也想靠近「組織」,因此在他們的影響下積極地聯繫同學,也在對其他「落後」的同學做思想工作,並迅速上升為觸目的學生領袖。
總的來說,左派學校的政治氣氛很濃,學校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思想教育。
從高一開始,我就被吸收到學校的話劇組,演出話劇。那時領導話劇組也是歷次演出的導演,是畢業於耶魯大學戲劇系的張躡峰老師。他循循善誘的指導,是我對戲劇的啟蒙。
1954年中學畢業,我被提名做畢業生代表致辭。有人告訴我,在幾個班主任和老師討論人選時,有老師提到,代表人選不僅要有口才,更重要是背景純正。他認為應該選政治背景更為可靠的人選,也就是應該是共青團員。不過,我終於還是被選上了。我寫了講詞,但被老師大幅修改。站上講台的時候,我忽然覺得自己在演戲。
中學畢業後,絕大部分同學都一起到廣州參加全國高考。到了廣州,一個平常不起眼的同學,被當局定為我們的領袖,一切活動都由他帶領我們參加。我這個在香港同學中算是有威望的學生領袖,靠邊站了。這時候,有組織背景才被器重,這一點同學們都看到。
那時中國的大專院校剛起步,招收香港學生還是新事。我的成績好,在學校的政治表現突出,我原以為我考取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但讓我非常意外的,是我居然不被錄取。我一直以為因我在考試前病了一場,影響考試成績。是成績使然。許多年以後,一位也是成績很好但也沒有錄取的老同學跟我聯繫時說,他相信是他在香島的檔案不佳,是政治落後分子,所以沒有錄取。我於是想到,我可能也是類似情況。表面上,我政治上很進步,但家境較富裕,不屬於中共所信賴的社會下層家庭。而我父親,雖然也是左派影圈中人,但實際上卻因為他在淪陷區及戰後的社會聯繫複雜,而在中共的檔案上有被懷疑的「污點」。這事情終於在幾年後被證實了。
我的高考落第,對我青少年人生是一大打擊。但從考上的同學的後來遭遇來看,我的不幸卻原來是人生的大幸。那位在高考時被中共當局信任的共青團員同學,在考進大學後,於1957年被打成右派,過了極其不幸的一生。(34)
圖·1,1952年參加校際戲劇比賽,演出話劇《白茶》(中坐者)。圖·2,1954年畢業典禮上(右二)。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高松傑高Sir正能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3-3-2019)香港菁英會、少數族裔愛樂共融協會及音樂堂慈善基金會聯合主辦 , 願景基金會 十面埋「服」2019社會創新服務大賽 資助之《音樂無界限.音樂義教計劃2019》龍城.愛樂共融於2019年3月23日假九龍城少數族裔愛樂共融協會啓動 , 活動將開設免費色士風班,義教九龍城區的少數族裔基...
向上流動機會 在 吳文遠 Avery 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吳文遠十一遊行案法庭陳詞 — 中文譯本】
法官閣下:
從小我父母便教我要有同理心,要關顧社會上相對不幸的人。儘管在早年職業生涯上取得不俗成就,但我從來沒有意欲將追求個人財富視為人生目標。
當我在國外生活了多年後回到香港定居時,我為這個我自豪地稱之為家的城市,存在如此嚴重的社會不平等而感到困惑和擔憂。 令我震驚的是,社會如何漠視對窮人和少數族裔的歧視。既有的社會結構,有時甚至會鼓勵這種歧視繼續發生。同時,我們也無法一如其它地方,享有基本的民主權利和自由。
這些都是我參與社會運動以至參與政治的動機。我希望盡己所能,為被忽視的弱勢階層鼓與呼,替不能為自己發聲的人說話。
與許多人相比,我很幸運能夠接受良好教育,並擁有一定程度上的財務自由和社會地位。我們很幸運,能夠過上舒適生活,並有自由選擇我們的道路。我選擇為社會平等而奮鬥。其實這個法庭上許多人都差不多,我們都喜歡香港,這個稱為家的地方。或許我們在生活中選擇了不同的角色,但目標都是相同:為他人服務。
可悲的是,我擔心我們已經逐漸成為社會制度中的例外。當下許多香港人根本沒有那些機會,包括貧困長者,欠缺向上流動機會、被邊緣化的年輕人,還有犧牲所有時間但只能為家庭僅僅維持基本生活的工人。這些人再努力,生活中的選擇仍然局限於維持生計。對他們來說,「選擇」是負擔不起的奢侈品,更不用說如何決定自己的命運。
在生活壓力下,我們的視野通常很難超越自身的社交圈子,更難的是對陌生人展現同理心。兩極化的政治分歧產生越來越多裂痕,令我們有時候無法互相理解、和而不同,亦不願意試圖尋求某種程度的妥協。
我一直希望,一個較民主的制度能夠成為一道橋樑,彌合上述社會鴻溝,或者至少容讓我們選擇怎樣共同生活。
2019年的動盪,為整個社會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無論政治立場如何,我敢肯定這個法庭上有許多人,都為此而傷心欲絕。整座城市都被不信任、仇恨和恐懼所淹沒。今天固然不是討論這個問題的合適地方,但我希望法庭能夠理解,僅靠司法機構並不能解決已經根深蒂固的社會政治鴻溝。
我們需要集體力量、勇氣、誠實和同理心來修補我們的家。看看幾位同案被告,他們在服務社會方面有著非凡的紀錄。比起囚禁在監獄,我相信他們能夠對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為了追求全體香港人的權利,我的確違反了法律,並且已準備面對法院的判決。令人敬重的幾位同案被告,畢生捍衛法治,為民主而戰,為無聲者發聲,我十分榮幸能夠與他們並肩同行。
我相信終有一天,籠罩我們城市的烏雲將會消散,光明將會重臨,愛和同理心將會戰勝歸來。
吳文遠
2021年5月24日
Avery Ng Man Yuen’s Statement
Your Honour,
I was brought up by my parents to value the importance of empathy, to care and to feel for others in our community less fortunate. Although I enjoyed great success early in my career, I never had a desire to pursue personal wealth in the more traditional sense.
When I settled back in Hong Kong after years of living abroad, I was baffled and disturbed by how severe the social inequality existed in a city I am proud to call my home. I was struck at how discrimination against the poor and the minorities far too often goes ignored or can even at times is encouraged by the established social structure; and how we cannot have the basic democratic rights and freedoms that other places enjoy.
These were my motivations to join social activism and enter into politics. I chose to spend my energy to speak for the underprivileged, the disenchanted and often ignored segments of society. To offer a voice for those who could not speak for themselves.
Compared to many, I am privileged to have a great education and a certain level of financial freedom and social standing. We are fortunate enough to be able to lead comfortable lives and have the freedom to choose the path that we take. I chose to fight for social equality. Many of those in this court are not that much different. We all love Hong Kong, the place we call home. We chose our different roles in life but with the same aim: to serve others.
Sadly, I fear that many of us are increasingly the exception to the rule. Today far too many Hong Kong people do not have that chance, whether that is our elderly who live in poverty, marginalized youth with few opportunities for social mobility, or workers who give up all their time slaving away to provide the bare minimum for their families. These people all struggle to make ends meet with very limited options in life. “Choice” for them is a luxury that they cannot afford. Let alone having the gratification of being able to dictate their own destiny.
I recognise, with the pressures of life, it is often difficult for people to see beyond their own social bubble. It is harder still to acquire empathy for strangers. Polarized political division increasingly has driven a wedge between people, making it sometimes impossible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and empathise with one another, to disagree agreeably, and attempt to find some level of compromise.
It has always been my hope that a more democratic system could be the bridge that heals this social divide or at the very least allow us to choose how we can live together in our home.
I’m certain that none of us in this court wanted to see the turmoil in 2019, which has seen our whole society suffer regardless of political preference. Distrust, hatred, and fear has engulfed Hong Kong. Today is certainly not the right forum for this immense topic. However, I hope the court can understand that the Judiciary alone cannot resolve the deep-rooted socio-political divide which exist.
It will take our collective strength, courage, honesty, and empathy to mend our home. Looking at my fellow defendants with their extraordinary history in serving this society, I believe they can do far greater good among us in society than being locked in prison.
In pursuit of the rights of all Hong Kong people, I have broken the law. I am prepared to face the court’s judgement. I am proud to be in the company of my esteemed fellows who have spent their lives championing the rule of law, fighting for the democracy and voicing for the voiceless.
I believe the storm-clouds that currently reside over our home will one day lift, and make way for a bright and clear day. I believe love and empathy will eventually prevail.
————————————
文遠交低話大家記住一定要撐 #文遠Patreon 呀!
⭐️支持文遠⭐️請訂閱Patreon⭐️
www.patreon.com/AveryNg
向上流動機會 在 Now Finance - 財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Now財經台】目前發展中國家有數以億計人口未曾體驗城市生活,但另一邊廂又有一批城市人不滿現時居住環境冇足夠向上流動機會,尋求移民。面對人口安置問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默提出了「特約城市」,又能唔能夠解決問題?
#FinChat #羅默 #特約城市 #Now財經台
==============================
Now Finance - 財經 於各大社交平台
MeWe:https://mewe.com/p/nowfinance-財經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ow.comFinance
===============================
下載《Now財經》App,睇盡財經及地產新聞
iOS:http://bit.ly/11bgYgy
Android:http://bit.ly/ZLf9WC
===============================
向上流動機會 在 高松傑高Sir正能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3-3-2019)香港菁英會、少數族裔愛樂共融協會及音樂堂慈善基金會聯合主辦 , 願景基金會 十面埋「服」2019社會創新服務大賽 資助之《音樂無界限.音樂義教計劃2019》龍城.愛樂共融於2019年3月23日假九龍城少數族裔愛樂共融協會啓動 , 活動將開設免費色士風班,義教九龍城區的少數族裔基層孩子學習色士風樂器。活動由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徐英偉, JP、少數族裔愛樂共融協會行政專員鄺笑蓮、香港菁英會副主席黃麗芳、音樂堂慈善基金會創會主席高松傑、願景基金會代表李慧慈以及多位活動大使網絡紅人林伯強、邱芷微、張雪瑩、周沛言、白倩蘭等與在場40多名少數族裔家庭及小孩見証下正式啓動 , 啓動禮以色彩賓紛氣球為主代表香港是多元共融社會 , 不應分種族、國籍, 最後大會亦向受惠少數族裔小孩捐贈樂器。
活動本年委任了多位藝人擔任義教大使 ,向社會大眾及地區推廣音樂義教。鼓勵更多音樂老師加入義教行列。携手共建一個 " 無分貧富 . 人人都享有平等音樂教育的社會。
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徐英偉致詞表示 : 政府致力推動少數族裔朋友融入社會 , 本音樂義教計劃推動社會共融 , 提升向上流動機會,值得嘉許及支持。希望更多社會人士能與特區政府攜手並肩,協助少數族裔朋友融入社會,讓他們時刻感受到「香港是我家」。
少數族裔愛樂共融協會行政專員鄺笑蓮表示 : 少數族裔愛樂共融協會致力協助少數族裔人士融入社區 , 感謝合辦協會發動是次義教計劃,讓一班少數族裔小朋友受惠。
香港菁英會副主席黃麗芳表示 : 由2016年至今 , 香港菁英會合作推動音樂義教計劃巳踏入第4個頭 , 至今超過420位小朋友受惠 , 計劃一直大受好評,今年活動希望推廣共融 , 創造一個共融社會。
音樂堂慈善基金會創會主席高松傑表示 :每年我們嘗試舉辦不同的免費音樂才藝班,讓基層孩子有不同的學習體驗 , 而且勇於大膽嘗試,多由著名藝人親身教授,上至技巧以至最後的畢業大作戰也是我們為一班基層小孩精心打造, 計劃的另一重點是「實踐 . 回饋」, 為鼓勵受惠者學以致用,從小培養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回饋之心 。本年我們將會義教九龍城超過30位少數族裔小孩學習色士風、ukulele及廣東歌 , 這班少數族裔小孩將組成義工隊四出義演 , 為龍城社區傳送愛心和正能量,發揮互助互愛的精神。
向上流動機會 在 高松傑高Sir正能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3-3-2019)香港菁英會、少數族裔愛樂共融協會及音樂堂慈善基金會聯合主辦 , 願景基金會 十面埋「服」2019社會創新服務大賽 資助之《音樂無界限.音樂義教計劃2019》龍城.愛樂共融於2019年3月23日假九龍城少數族裔愛樂共融協會啓動 , 活動將開設免費色士風班,義教九龍城區的少數族裔基層孩子學習色士風樂器。活動由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徐英偉, JP、少數族裔愛樂共融協會行政專員鄺笑蓮、香港菁英會副主席黃麗芳、音樂堂慈善基金會創會主席高松傑、願景基金會代表李慧慈以及多位活動大使網絡紅人林伯強、邱芷微、張雪瑩、周沛言、白倩蘭等與在場40多名少數族裔家庭及小孩見証下正式啓動 , 啓動禮以色彩賓紛氣球為主代表香港是多元共融社會 , 不應分種族、國籍, 最後大會亦向受惠少數族裔小孩捐贈樂器。
活動本年委任了多位藝人擔任義教大使 ,向社會大眾及地區推廣音樂義教。鼓勵更多音樂老師加入義教行列。携手共建一個 " 無分貧富 . 人人都享有平等音樂教育的社會。
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徐英偉致詞表示 : 政府致力推動少數族裔朋友融入社會 , 本音樂義教計劃推動社會共融 , 提升向上流動機會,值得嘉許及支持。希望更多社會人士能與特區政府攜手並肩,協助少數族裔朋友融入社會,讓他們時刻感受到「香港是我家」。
少數族裔愛樂共融協會行政專員鄺笑蓮表示 : 少數族裔愛樂共融協會致力協助少數族裔人士融入社區 , 感謝合辦協會發動是次義教計劃,讓一班少數族裔小朋友受惠。
香港菁英會副主席黃麗芳表示 : 由2016年至今 , 香港菁英會合作推動音樂義教計劃巳踏入第4個頭 , 至今超過420位小朋友受惠 , 計劃一直大受好評,今年活動希望推廣共融 , 創造一個共融社會。
音樂堂慈善基金會創會主席高松傑表示 :每年我們嘗試舉辦不同的免費音樂才藝班,讓基層孩子有不同的學習體驗 , 而且勇於大膽嘗試,多由著名藝人親身教授,上至技巧以至最後的畢業大作戰也是我們為一班基層小孩精心打造, 計劃的另一重點是「實踐 . 回饋」, 為鼓勵受惠者學以致用,從小培養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回饋之心 。本年我們將會義教九龍城超過30位少數族裔小孩學習色士風、ukulele及廣東歌 , 這班少數族裔小孩將組成義工隊四出義演 , 為龍城社區傳送愛心和正能量,發揮互助互愛的精神。
向上流動機會 在 To Ki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CY 要把握 CEPA 及國家「十二五」規劃的機遇,為青年人開拓向上流動機會。此話冠冕堂皇,幾時講都動聽過柏豪隻玻璃杯的碎裂聲,可惜未免不負責任,試問北上發展?年輕人四處亂闖,而強國的越位陷阱千變萬化,到時越了位,球證惡向上來,索性給紅牌,誰可救他們呢?
向上流動機會 在 高三公民答案.doc 的推薦與評價
(C)無法得知文科學生與理工科學生向上流動機會有何差異。(D)題幹並未提到高等教育與技職教育的興衰變化。 16. ( B ) 法國學者瓦 ... ... <看更多>
向上流動機會 在 論_陣- 【創造條件助青年向上流動】 政府應該有產業政策 的推薦與評價
筆者認為,新一屆政府要致力做好青年「三業」工作,即關注青年的學業、事業和置業,讓年輕一代看到曙光和向上流動的機會。香港需要的青年政策,關鍵是築好向上流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