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孔廟旁邊,聽到一個阿嬤在跟小朋友警告,不要離水池太近。
她說:「危險!再靠近的話,警察會把你抓走喔!」
小朋友的爸爸說:「要聽阿嬤的話。」
其實是一個很溫馨的狀態,我也感受到親情的溫暖。
只是我覺得有一點小小的可惜的地方,那就是大人們怎麼沒有跟小朋友說,為什麼會危險,讓小朋友去思考,為什麼不能靠水池太近,會不會影響到其他的人?會不會影響到自己的生命危險?會不會是水池太髒了?
然後為什麼警察要把小朋友抓走呢?恫嚇不能讓小朋友思考啊,台灣警察的勤務已經很重了。
孔廟很漂亮、很有文化氣息,建物本身典雅,為什麼我們的老祖宗可以蓋這些建築⋯現在卻…
最後看到旁邊有論語的金句,做成像是籤詩的樣子、讓人索取,感觸更深了。
國中的中國文化教材,當初就是讀文言文,背註釋,哪個是動詞、副詞、形容詞什麼的,這個字的讀音是什麼,天阿,沒有問說「為什麼當初孔子說不憂不懼就是君子?你怎麼看?」沒有問說,孔子說君子不憂不懼,司馬牛說不憂不懼就是君子嗎?這邏輯上面有無錯誤?我們沒有這些討論啊。
現在看看論語,其實覺得特別有意思。有些跟不上時代,有些還是經典好文。
如果在學習階段能夠從論語中去看當時的時代背景,了解歷史、外交策略、人生哲理,或許會更有意思。
Search
君子不憂不懼意思 在 【中華經典| 《論語》第八講:你快樂嗎?/ 傅佩榮】 不惑、不憂 的推薦與評價
「 君子 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 不憂 ,知者不惑,勇者 不懼 。」子貢曰:「夫子自道也。」(《論語憲問篇14· 28》) 孔子認為這三點是作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