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9 黃偉民易經講堂
人,決定了時代的興衰。
有人才,時代就自然興,
人才衰落,時代便會結束了。
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
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政治,不是空洞的口號,不是下一道命令,人民就會跟著愛國家,愛政權。那些依附權勢,只是聰明人的機巧,因為有著數。
篤於親,篤,即是厚。當一個人,對自己的親人,對培養自己的學校、企業、社會,都不愛,都沒有感情,親情不篤,要他愛天下,愛社會,愛人民,那只是空洞的口號,只是一個謊言,一個騙局。愛,是由近到遠,先篤於親,然後才會民興於仁。仁道才能成為風氣。
從周公旦的:
「親親,尊尊」出發,整個社會風氣就是仁愛。
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故舊,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傳統價值。不放棄傳統價值的追求,社會風氣才會不走精面,偷巧了。
個人修養,首在道德精神,道德精神形成道德政治。社會上的道德風氣,影響著一個時代的興衰。
文王周公的道德影響和價值追求,令周朝統治天下八百年。強秦有統一六國的兵力,嚴苛的暴政,但只能經歷兩世,國祚十四年。
孔子的傳人曾參,是顏回死後,傳承孔門道統的傳人,寫有《大學》一章傳世。他死前,對弟子的一番話,《論語》記錄了五章。是孔門學問的瑰寶,後世做人處世的依據。
曾子有疾,召門人弟子曰:
啟予足,啟予手。
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病得快要死了,召門人弟子到床邊,交待最後幾句。
臨行贈汝無多字,一語彌陀作大舟。
是死前的總結,是對弟子們的叮嚀。
《論語》的編輯,巧妙地側寫了曾子的病況:啟予足,啟予手。
曾子的情況,是嚴重到手腳都麻痺了,不能活動自如,所以,對弟子們說:放好我雙腳,擺好我雙手。
一個人生機的消逝,往往顯示在雙腳開始。他快要斷氣了,引用《詩經》的幾句話:
一個人,生於世,要不犯錯,常常要提心吊膽。他話俾學生知,平常做好人不難,最難的,是在利害關頭,人格的考驗,就在時代艱難的挑戰之中。太平盛世,誰不是好人,但在衰世中,如何保持自己的信念?面對危難如何行止?
一旦怕自己吃虧,便出事了。信念一動搖,一生就完了。
而今而後,吾知免夫。
今日,快死了,路已走到盡頭,才敢說一句:我不會再犯錯了。
小子,即是各位同學。
曾子在這章,帶出了學問不是知識,不是才華。學問是為人處世的修養。這也是孔門心法的關鍵處。
曾子病危,他處身的魯國,一位權勢人物,趁他還未斷氣,趕著來請教一些,他本人認為十分重要的政治大事。
既是權勢人物,當然無人能夠阻擋你啦。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
曾子言曰: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貴乎道者三:
動容貌,斯遠暴慢矣。
正顏色,斯近信矣。
出辭氣,斯遠鄙倍矣。
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孟敬子,魯國大夫仲孫捷。他趕著來不是問病,是有事請教曾子。但《論語》沒有交待他問什麼,因為根本不重要。
只見曾子在床上答他: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曾子將這兩句好像答非所問的放在開頭,是加重語氣。因為這類權勢人物,只知道自己的問題,那些做人道理,都是廢話,阿媽是女人。
曾子想對方明白,自己快死了,說的不是消遣他的應酬話,是很誠懇的,希望你用心聽。
一個人,最緊要學的,有三點:
動容貌,斯遠暴慢矣。
一個人的儀容風度,是要從學問修養來慢慢改變自己的。
斯遠暴慢,暴是粗暴,慢是傲慢,是這些權勢人物的通病,富貴家庭背境,旁人遷就慣了,要經學問的薰陶,暴慢氣息才能化為謙和。
第二點,正顏色,斯近信矣。
所謂顏色,就是神情。第一點說的是儀容,第二點說的,是對人的態度。態度要誠懇,才能改善和別人的關係。
第三點,出辭氣,斯遠鄙倍矣。
辭氣,即談吐。談吐不是發聲就算,要有內容,別人能聽而又有意義的內容。這是學問修養的自然流露。做到這一步,自然就遠鄙俗了。
孟敬子問什麼?曾子始終未答,只說了做人的三點重要的修養。好明顯,孟敬子三點都缺乏,連人都做不好,所以,他問的事情,他自以為很重要,但曾子則認為,先做好人這部份,其他的,都不重要。
只說: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處理國家大事的秘訣,就在於做人的大原則。籩豆之事,籩豆,是祭器,象徵執政之事,每個政府部門,自有專門負責的官員,有規矩制度來依從,不值討論。
跟著我們要努力克服人性的缺點。
曾子曰:
以能問於不能,
以多問於寡,
有若無,
實若虛,
犯而不校,
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提升個人修養,莫過於克服人性的種種陋習,這也是孔子說的「克己復禮」。
不驕於自己是上風的人,去請教下風的人。自己才能高,但總有不懂的,請教表面上才能不及你的人。
知道多,問知道少者。
不滿足於有,要有不足的求學心態。充實仍保空虛的渴求。
別人無理侵犯我,我能不計較。
聽落去很違反人性,很強人所難,但我告訴你,我有朋友的確在這幾方面下過工夫的。
個人做好學問,就要應用於世。這裡有幾個層面,從個人的圈子,到國家社會,到面對時代的呼喚,都要有所取捨。
曾子曰:
可以託六尺之孤,
可以寄百里之命,
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人的學問修養,要應用於世。
在個人層面,朋友可以將兒女交托給你;在政治上可以將天下交你手上。時代來臨,面臨大節,不可奪你的價值追求,這就是我們做學問追求的目標吧?
是,這就是我們的追求!
跟著,曾子最後做一個總結。
曾子曰: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曾子說:
我們讀書,做一個士,一個知識份子,是有時代責任的。
他對他的弟子,有這樣的期盼,首先要弘。
弘,即是大。胸襟要大,氣度要大,眼光要大。不是攞幾個學位,搵兩餐,躲入大學做個學棍文痞,倚仗權勢,招搖撞騙,終日想住賺錢。
然後是毅。毅是剛毅,決斷。
對是非黑白要有判斷,有睇法。不能含含糊糊,要有一套獨立見解。
將眼光和見地,加上決心,果斷。就是弘毅。
一個知識份子,要養成弘和毅,這兩個基本性格。
因為要為社會,為人民挑起這個責任,擔子很重,歷史的路很長。
一個受過教育的人,仁,就是他的責任。
這個責任,要挑到什麼時候呢?一直到死為止。
走這樣的路,必須養成偉大的胸襟,還有弘毅的精神。
這是曾子死前的自述,也是對弟子的期盼。
曾子死前的五章書,前後呼應。
第一章說,他快死了,才能鬆一口氣,因為,不會再犯錯了——而今而後,吾知免夫。人生的擔子很重,第五章說,因為我們對時代,是有責任的。士不可不弘毅,不是含含混混的供樓買股票去旅行自助餐。一個士,仁,就是責任,要挑到死為止,歷史的路很長。
莊子也說過:
生為徭役,死為休息。
香港正值艱難,也因為這樣,才見到香港人,大部份都有著傳統文化的「士」的品質和追求。香港不會死,因為「人」,決定了時代的興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每年七月一日,香港都是哀傷的。這一代的孩子,在暴政黑警之下成熟了。香港太陽花,佔領立法會的年輕人背後只有視死如歸,和台灣太陽花學運不同。習近平G20孤獨戰士異像,反影了兩件事。林鄭要推《逃犯條例》修訂,將這個政治矛盾,推給了最前線的警員,警員和示威市民對立;警員和記者對立;警員和醫生護士對立;警員和...
君子篤於親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黃偉民易經講堂
2021年6月29日 星期二下午4:00pm
現場直播:
人,決定了時代的興衰。
有人才,時代就自然興,
人才衰落,時代便會結束了。
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
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政治,不是空洞的口號,不是下一道命令,人民就會跟著愛國家,愛政權。那些依附權勢,只是聰明人的機巧,因為有著數。
篤於親,篤,即是厚。當一個人,對自己的親人,對培養自己的學校、企業、社會,都不愛,都沒有感情,親情不篤,要他愛天下,愛社會,愛人民,那只是空洞的口號,只是一個謊言,一個騙局。愛,是由近到遠,先篤於親,然後才會民興於仁。仁道才能成為風氣。
從周公旦的:
「親親,尊尊」出發,整個社會風氣就是仁愛。
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故舊,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傳統價值。不放棄傳統價值的追求,社會風氣才會不走精面,偷巧了。
個人修養,首在道德精神,道德精神形成道德政治。社會上的道德風氣,影響著一個時代的興衰。
香港正值艱難,也因為這樣,才見到香港人,大部份都有著傳統文化的「士」的品質和追求。香港不會死,因為「人」,決定了時代的興衰。
今日下午4:00pm, 在這裡,和YouTube, 和大家見面。
君子篤於親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每年七月一日,香港都是哀傷的。這一代的孩子,在暴政黑警之下成熟了。香港太陽花,佔領立法會的年輕人背後只有視死如歸,和台灣太陽花學運不同。習近平G20孤獨戰士異像,反影了兩件事。林鄭要推《逃犯條例》修訂,將這個政治矛盾,推給了最前線的警員,警員和示威市民對立;警員和記者對立;警員和醫生護士對立;警員和學生老師對立。蔣麗芸、何君堯和林鄭有仇,撐警大集會收買阿伯阿婆對記者講粗口吐口水,低級。(完整文字版將會在節目後上載至易經講堂網頁)
#送中 #佔領立法會 #香港太陽花 #G20峰會 #撐警大集會 #大阪峰會 #習近平 #百萬人上街 #逃犯條例 #香港
==========
如若你喜歡「易經講堂」節目,覺得內容有益世道人心,希望你能繼續收看、讚好、「訂閱及推介」易經講堂YouTube頻道,集腋可以成裘,謝謝支持與鼓勵。
易經講堂有限公司
香港上環郵政局郵政信箱33249號
I Ching Consultancy Limited
Sheung Wan Post Office P.O. Box 33249, 1/F West Exchange Tower, 322-324 Des Voeux Road Central, Sheung Wan, Hong Kong
網頁 Website: https://wmwong730.wordpress.com/gift
電郵 Gmail: IChingConsultancyLtd
==========
Wong Wai Man 2019年7月2日 星期二下午5:00
香港的年輕人,在苦無出路的時代,看見白蓮花開。他們接下了薪傳的棒子。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
第一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境界———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第一境,西風凋碧樹,引喻當時形勢相當惡劣,環境不可為,人人醉生夢死,隨波逐流。
但大成就者,能獨上高樓,看到遠方天際盡頭,看到掌權者看不到的天涯。他能排除萬難,不為一時的煙霧所迷。他看到歷史發展的規律,立定志向,引出了第二境。
第二境,知道了目標,確認了方向,儘管遇到了各式困難,能堅持奮鬥。人消瘦,容憔悴,但乾坤定位,天地確立,就像新亞子弟: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
第三境,經過無數周折,吃盡苦頭,度過無盡試煉之後,用血汗灌出了鮮花,他看到一生追求的成果,就在身邊。道不在天涯,原來只在糞溺。
90後、00後出生的孩子,在暴政黑警之下成熟了。他們終於明白,香港成功的原因。
一是英國人有效的管治,制度的確立;另一方面,香港人義利之辨的是非價值確立,和反共熾熱的感情,從來無變。
四九年中共竊政,大批中國人逃亡到這個殖民地。這些人,別井離鄉,赤手空拳,基於避秦反共,為下一代追尋一片自由成長之地。
七十年過去,證明生命趨吉避凶本能的正確。他們從木屋區貧民窟,單靠雙手打拚,建立了家庭,創造了幸福。
留在大陸的親友,鬢髮如催,人亡家破。
1997之後,廿二年來,共產政權對香港步步進逼。香港的文明,彰顯它的墮落。香港這東方之珠,成為他們心中的鬼火。
特區政府為虎作倀,林鄭變本加厲。
年輕人要奪回自己的未來。
三位孩子倦了,離隊而去。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大家都是乘願而來,了卻因緣。希望他們乘願再來的時候,香港的孩子,已不用在催淚煙,橡膠子彈下追求理想。
林鄭要推《逃犯條例》修訂,無論背後什麼動機,政治議題,應該在議會解決。
人民選出議員,代表他們在議會中,阻止或通過議案,這便是人民的議會。
但林鄭將這個政治矛盾,推給了最前線的警員。
惡法傷害了在香港生活的各階層市民,各國領事,商會,專業團體都表達了反對聲音,6月9日一百萬人上街,林鄭仍執意的跳過所有正常程序,繼續二讀,才觸發警民衝突。
用不必要的武力對付和平示威者,定性暴動,成功的將前線警員和示威市民對立起來;然後,警員和記者對立起來;然後,警員和醫生護士對立起來;然後,警員和學生老師對立起來……
好了,成功將前線艸馬警員激怒成為四出咬人的猛獸,以後,特區政府如何管治香港呢?
林鄭對著李澤鉅他們一班政協人大,顧盼自豪的說:
很多人以為我死了,但我不會死得去。
似乎她又收到北方的定心丸。她唯一的依靠,就是緊貼北京指令,將香港的特性,和中共政權看齊,即是與民為敵,用警隊取代文官系統,管治香港市民。
一個政府,政治信念就是與民為敵,它的災禍,必在蕭牆之內。
《周易》第十一卦,是地天泰卦。
《序卦傳》說:
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
泰者,通也。
按照社會大部份的人的價值、規矩來行事,便可以平安通達了。
地天泰,地代表群眾,人民。
天代表國君,執政者,政府。
執政者以坤卦低下謙卑的態度,置身於人民之下,了解民情,使全國上下一心,這就是為政平安通達的竅門了。
隨著泰卦而來的,是《周易》第十二卦,天地否卦。天在上,地在下,執政者高高在上,群眾被拋離在下,那就是否卦了,蔽塞不通。
否卦第五支爻,九五爻辭:
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這是提醒政治領袖:
快跌了,快跌了,像吊在桑樹樹枝上的東西,危危乎了。
孔子在《繫傳》中,特別為這爻引申:
危者,安其位者也。
亡者,保其存者也。
亂者,有其治者也。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易曰: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意思是,君子在安居時不忘危險,在保存時不忘記會滅亡,在太平時不忘記動亂。如此,可能使自身平安,並保住國家。
一個社會,能否國泰民安,關鍵在於政治領袖,如何擺於自己的位置,騎在人民頭上,必然無法施政。
用警隊槍彈,只會將問題惡化,各走極端。將人民放前放先,便政通人和了。
孔子在最後第二十篇《堯曰》篇,是這樣作結的:
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朕躬有罪,無以萬方。
這便是中華文化政治領袖最重要的政治道德。自己錯誤,不要推卸,不要賴俾下屬或者民眾。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即使下屬或者老百姓錯了,也是我全權負責。
這就是中華文化。
唐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文武,都是這樣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精神。
每年七月一日,香港都是哀傷的。
香港的城市在沉淪,香港的價值在剝落,中華文化的精神在湮沒中。
2019年7月2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