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界白袍紀事:半世紀臺大醫院國際醫療史】
在學生時代,就很好奇,為何台大的楊泮池校長(時任胸腔科主任),會對伊斯蘭教有所瞭解,甚至還會說幾句阿拉伯語。這對來自馬來西亞的阿金來說,格外的親切,因為這是我從小身邊所接觸的文化。後來才知道,原來有不少台大醫院的老師,都曾到過沙烏地阿拉伯進行國際醫療交流。
近期比較有聽說的是,台大和印尼的醫療交流,看了這本書,才知道還有利比亞、越南、蒙古國、瓜地馬拉。對於醫療人文關懷、台灣醫學史有興趣的朋友,或者對學醫有興趣的國高中生,可以來看看這本書。
藉由國際醫療援助,不僅讓台灣被世界看見,也讓參與者有所成長與收穫!
國際醫療交流最大的意義就是將醫學的人道精神發揮到極致,
Taiwan Can Help,台灣在半世紀以前就做到了!
醫療交流的影響力,有時難以想像,也無法用量化數據來評估。
不僅治療疾病、不只交流醫療技術,更是交流一份情感與友誼。
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說:「台灣最成功的外交有兩個領域,一個是顧肚子——農耕隊,一個是顧身體——醫療。食物與健康都是民生基本需求,不因政治、種族而有所差別,台灣也因此得到了肯定與友誼。臺大醫院從1964年派出利比亞醫療隊開始,參與國際醫療交流已逾半世紀,見證了台灣的醫療外交,如果沒有留下紀錄,可能只是一些人的回憶,但是寫下來,它就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參與國際醫療交流,不只是協助政府達成外交任務、增進台灣能見度,也是善盡作為地球村的一份子。而對臺大醫院來說,也因此得到較多主治醫師的名額,留下人才,如今有很多院長級的醫師,年輕時候都曾遠赴利比亞、沙烏地阿拉伯,他們願意離開舒適圈,接受挑戰、迎向未知,不只幫助別人,也讓自己成長,藉著在異國行醫拓展視野,增加歷練,後來都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醫院的領導者,甚至衛福部長,足以成為年輕醫師的典範。」
=====
目錄
推薦序1 讓無國界的醫療交流一直存續下去/侯勝茂
推薦序2 極其珍貴的醫療外交經驗/林芳郁
推薦序3 醫療外交是值得推動的事/陳明豐
推薦序4 國際醫療幫助他國,也有益醫師成長/何弘能
總策劃序 讓回憶成為歷史/吳明賢
前 言 推動國際醫療,展現台灣軟實力/婁培人
結 語 實踐人道精神,重新思考醫學的本質/朱家瑜
第1章 半世紀醫療外交緣起—利比亞
利比亞醫療服務大事紀
5位醫師負責兩百張病床,忙到沒日沒夜
醫師必須「十項全能」,隨時互相支援
有了台灣醫師,利比亞病人不用再遠赴義大利
遇見火爆少年格達費
歐洲進修,影響一生
醫療外交尖兵,讓台灣名揚異域
第2章 伊斯蘭東西文化交會—沙烏地阿拉伯
中沙醫療團大事紀
「愈是疼愛的孩子,愈要讓他接受訓練」
自告奮勇,迎向充滿未知數的挑戰
用實力贏得肯定,促成中沙醫療交流
建立制度、培育人才,才能真正讓民眾受益
文化衝擊大,尊重、包容創造雙贏
共用杯子喝飲料,尊重不同風俗
久旱逢甘霖,民眾淋雨狂歡
什麼病都看,練出全才
「聯合國」般的環境,年輕醫師快速成長
接觸歐洲醫學發展,拓展視野
學習承擔責任,從醫師蛻變為經營者
第3章 新時代國際舞台增輝—越南
臺越醫療大事紀
台灣醫療實力堅強,國際交流開步走
臺大醫院技術轉移,越德醫院成為越南移植醫學重鎮
病患重獲新生,視臺大醫院醫師為貴人
傾囊相授不藏私,給釣竿也給漁網
術前溝通,術後協助照顧病人
團隊來臺大醫院受訓,深度學習有效率
搶救心跳,面對複雜疾病不再束手無策
前一天在臺大醫院開刀,第二天在越南開刀
肺臟移植難度高,最晚發展
親自上刀,才是真正的學習
傳授protocol,基礎工程第一步
教整個團隊,不是只教一個人
那一晚,真希望有哆啦A夢的任意門
從臨床到研究全面提升,交流更有意義
學會變通,提供當下環境中最好的醫療
為病人著想,提供多種選擇
看到一張病床擠3個病人,才知台灣人多幸福
臺越相隔千里,藉醫療交流搭起友誼之橋
BOX 臺越交流幕後推手,從頭到尾全都顧
BOX 「NTUH-HOPE」臺越醫療交流計畫
第4章 千里外大漠醫療交流—蒙古國
臺蒙醫療交流大事紀
供需相符,資源才能發揮效益
有呼吸器卻沒有供氧系統,基礎建設待建立
腎臟切片過程驚險,病人痛到大叫
完成蒙古國第一例內視鏡修補耳膜手術
臺蒙醫師合作完成兒童聽損的基因研究
蒙古國中風死亡率高,協助成立第一個腦中風中心
手把手示範教學,醫護人員能力大增
多管齊下,降低中風風險
常見風濕性心臟病,像過去的台灣
解決眼前的病痛,也培養解決未來問題的能力
蒙古醫師認真學習,弄懂每一個「為什麼」
學會技術也要發揮所長,才能真正造福當地民眾
地大無法常就醫,設計適合的醫療模式
護理師輪流支援,長達半年
分享衛教經驗,發揮護理師強項
突破語言障礙,交流更順暢
從善如流,蒙古醫院也有活力走廊
生殖醫學交流的經驗與新生命誕生的喜悅
打排卵針到懷孕後追蹤,從頭教到尾
軟硬體同時到位,成功率才會提高
傳承經驗,讓更多人受惠
互派團隊,交流模式成功
教技術容易,建立文化難
病歷在病人手上,醫師難整合
國際交流拓展視野,也看到城鄉差距
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醫師能幫多少忙?政治改革才是根本
第5章 新南向攜手產業共進—印尼
臺印醫療交流大事件
響應新南向政策,深耕臺印醫療交流
一封來自印尼的電子郵件,意外促成交流
印尼醫師學習超音波,測量唇顎裂孩童的吞嚥功能
長短腳的孩子經手術、復健,又能踢球了
建構緊急醫療系統,搶救垂危生命
想成功移植器官,不能只靠外科醫師
團隊完整學習,才可能發展移植醫學
台灣基層醫療普及,膽道閉鎖有機會治療成功
膽道閉鎖的印尼幼兒,等不到未來
兩個孩子來台移植肝臟,重獲新生
兵分兩路,推動國際醫療
遊戲中學習跨科合作,提升效率
護理團隊快速補位支援,解決問題
不只學醫術,更重要的是醫院管理
藉醫療交流傳遞思想與行為的DNA
把價值觀與信念留在異國,影響力難以估計
培訓當地醫護人員成為種子教官
分享制度與經驗,臺灣當仁不讓
移植台灣經驗並非易事
出發點單純,收穫反而出乎意料
有能力,就應該回饋國際
BOX 半世紀醫療外交耕耘,新時代國際舞台增輝
BOX 善盡世界公民責任,讓他國因台灣而改變
第6章 火山下婦幼健康提升—瓜地馬拉
臺瓜醫療交流大事件
訓練當地醫護擔任種子教官,才能永續經營
同步提升軟硬體,搶救新生兒
看到助產士接生,彷彿時光倒流
「人」是最重要的資源
臺大醫院代訓瓜國護理師,回國後就能開班授課
不是幫忙接生,而是幫忙找出問題
提升醫療水準,需要在地醫護自發投入
先確保母子均安,再改善開刀技術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
在地醫護求知欲強,討論熱絡
產婦集中,感染風險令人擔憂
黃金1分鐘,從鬼門關救回小生命
小孩不是大人的翻版,新生兒也不是兒童的縮小版
交流新觀念,深化夥伴關係
產房有兒科醫師輪值,值得台臺灣借鏡
中醫醫人,上醫醫國
生平第一次,由學員頒發感謝狀
凡事起頭難,改善生產死亡率需30年
臺瓜雙方共同努力,才看得到成效
吞嚥障礙護理問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案家阿嬤因為吞嚥障礙流質容易哽嗆,留置胃管維持水分補充已經二年餘,阿公對阿嬤照顧非常細心,訪視時交代準備的軟質由口餵食食材,他都會一手包辦準備得非常齊全。老夫妻很可愛,感情很好,好到我訪視時拱阿公親阿嬤一下或摟著拍照什麼也很樂意配合,不會當護理師是外人。孫女曾說:好像只有妳敢這樣「玩」阿公阿嬤,感覺他們還會很高興,平時阿公很嚴肅的,但是妳來就是不一樣,每個月他們都會很期待妳出現,真是太奇怪了!
我很喜歡這樣的訪視氣氛:看阿公去市場買食材回家時,會順便帶束百合花放阿嬤的房間維持清香,那是老夫對老妻淡淡的愛。每次要讀健保卡時阿公從他的小包裡謹慎抽出阿嬤的健保卡與證件給我,然後又妥善的放回原位,那是老夫對老妻的責任。每餐那碗稀飯糊拌一點點肉鬆或蒸蛋,湯匙攪拌著碗發出的聲音,那是老夫對老妻的關懷。阿公阿嬤任何眼神互動或小動作都讓我覺得即使阿嬤先病了,也擁有小女人般的幸福。他們之間的情感交流,訪視時我經常都用手機鏡頭紀錄下來,傳給家人保存,甚至會去沖洗照片,下次訪視時送給阿公阿嬤。看他們很高興,我也很開心。
前天家人突然問我:阿嬤洗澡後意識有點模糊,血氧掉到70多,怎麼辦?趕快請家人打119送回急診,抽血檢驗發現BNP超高,可能是心臟的問題,必須住院治療,礙於疫情只有印尼小姐(照顧者)一人可以留下陪伴,我猜想阿公一點很著急又難過...,在急診等候一天之後上了病房,主治醫師是熟識的老朋友,電話請託幫忙多照顧,我天真的以為阿嬤會穩定。沒想到傍晚下班時在辦公室門口遇到主治醫師,一開口就跟我說抱歉,阿嬤今天上午情況急轉直下,家人決定AAD回家,此時也許已經圓滿了!我覺得晴天霹靂,第一個想到的是阿公...一定很傷心,也許心碎了...怎麼辦?晚上傳訊息給家人,只能表達問候與關懷,心頭酸酸的...
我以為表達哀悼之後心裡會好一點
結果不但沒有,還濕了眼眶說了這段阿公阿嬤的故事......
吞嚥障礙護理問題 在 護理師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下周即將放年假,趁二月上旬僅有上班日,儘量安排訪視,希望將個案看過一輪,然後大家都可以安心過年。可想而知這幾天非常忙碌,一直在趕場,訪視雖然緊湊,過程中要衛教不會少,應該注意的事情、要做到的提醒、需要緊盯的問題、鬧脾氣時的安撫,還是必須逐一破解。
圖左個案阿嬤,中風導致肢體活動功能障礙,雙手稍可握拳但無法高舉伸展,臥床若沒有練習關節活動,可能導致攣縮僵硬、肌肉萎縮、肺擴張不全、肺炎合併症…,阿公在床旁乾著急,訪視過程一直問怎麼辦?我建議:您陪阿嬤一起運動好嗎?拿來一條毛巾,讓阿嬤握著,請阿公將毛巾上提,兩位一起運動,一起培養感情,一起練肌力,一舉多得啊!
右圖的阿嬤吞嚥困難經常哽嗆,移除舊的胃管稍作休息之後竟然拒絕再重置,好說歹說仍然不願意配合我想(加緊腳步)完成的訪視任務,請出阿公曉以大義,站在阿嬤身旁好言相勸,希望可以同意我的侵入性治療。果然老夫妻有自己的默契,阿公開金口後阿嬤沒再堅持,順利的讓我把任務完成。我問阿嬤為什麼拒絕我而這麼聽從阿公的話?阿公自己解嘲說:伊滴腮奈(她在撒驕)啦!惹得現場所有人都笑了😂
訪視走入每個家庭,都看到最溫馨的一面,真有意思。(最近美國人比較沒出現,護理師心情還不錯喔,血壓都沒高😅)
吞嚥障礙護理問題 在 成大醫院- 【高齡族群的吞嚥障礙問題】...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高齡族群的吞嚥障礙問題】 國內65歲以上老人高達1/10以上有吞嚥障礙,全國第一間高齡智慧醫院、預計2026年啟用的成大 ... 4-1老年衰弱與吞嚥困難高齡醫學部王冠元醫師.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