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而關鍵性的一步!.....電力數據大解放!民眾未來可以決定電力大數據給誰用!(10/08/2020 ITHome)
臺灣開放電力數據發展邁開重要一步,台電正式推出AMI智慧電表用電查詢服務,讓民眾能以App查看家中每15分鐘用電資訊,這些數據未來還能帶來嶄新的居家能源管理服務,當智慧電表裝設率達3百萬戶時,還能蒐集電力數據衍生新興應用,有機會帶動產業新變革,更將成為台電發展電力大數據應用的關鍵
文/余至浩
走進臺北市忠孝東路6段某棟台灣電力公司(以下稱台電)老宿舍改建的單身出租公寓,即使人才到了門口,不用進房舍,房客從第三方App就能看到現在房間用電情形,不用查看電表,就能知道自己房間用了多少度電,甚至精細到每分鐘用電記錄都一清二楚。
從這些用電資訊,住戶馬上就有看到即時的試算電費金額,不用等兩個月一次的電費帳單才知道,還能設定電費上限,超過立刻發送提醒,這支電力App還能遠端控制冷氣、升降窗簾,來管理每天用電支出。甚至屋頂太陽能板的發電資訊都能整合到單一App中,不只發電,以後連儲電都合一。
不只住戶能精打細算用電,房舍的物管業者,也能從單一後臺隨時監控公寓裡每月、甚至每天整體用電分布情況,來妥善做好能源管理。這些用電數據,可以視覺化圖表來呈現,除了方便管理者觀看不同時段用電變化,還能放大查看每層樓的用電細節和進行各樓層用電趨勢比較,甚至哪一戶今天用了多少電,馬上就能知道。
這是台電今年最新展開的智慧能源管理試驗計畫。
像這種居家能源管理服務模式,以往,只有在少數高級住宅或新建大樓、公宅,才看得到,但台電現在能夠以更低成本,更易於部署方式加以實現,這也意謂著,能夠更容易複製到一般家庭住家,甚至連老舊公寓也都能裝。全臺已有20萬戶就能用到,未來會達到3百萬戶家庭用戶,因為這些家戶都換上了台電最新的智慧電表。
嶄新的居家能源管理服務模式
以台電出租公寓為例,這座由4個連棟組成的集合型社區住宅,目前約60戶房客入住,單是主棟一整棟四層樓房舍,就安裝有4個智慧電表,每個電表對應一層5戶的用電資訊,4棟都採相同配置,除了安裝智慧電表外,在這間出租公寓還裝設了許多顆智慧能源閘道器裝置Cube,主要安裝在住戶房間,部分也有配置在智慧電表旁,來提供家庭能源管理服務,目前4棟樓一共布了36個Cube,都與智慧電表相連。
每具智慧電表蒐集到該層樓用電資訊以後,便會透過如WI-SUN無線通訊技術或電力線網路(PLC),將這些用電資料傳送到Cube裝置上,接著,再將這些數據上傳雲端來做視覺化用電呈現,還可以Cube搭配房間裡插卡式電力儲值裝置,來提供每位房客查看自己房間的用電。
不只取得並整合電表電力數據,在這間公寓的屋頂,還鋪設了多片太陽能板自發自用,光是4棟加起來的數量,總共可提供33kWh發電容量,可為整棟公寓分擔至少三分之一的整體用電,而且同樣可透過物聯網閘道器控制其產電,甚至之後還會搭配儲能櫃與太陽能板協同供電,還可運用大數據分析做最佳化的調控,協助用戶調節電費的支出,以後有多出來的電,還可以回存台電。
近年來以一款智慧能源閘道器裝置Cube在日本打響名號的聯齊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顏哲淵就表示,現在日本更進一步作法是,將智慧電表結合儲能與能源管理做運用。例如根據不同時段電價,以用戶端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控制如屋頂型太陽能板或蓄電池等儲能設備充放電,幫助住戶來調節電費的支出,以避免按較高電價支付電費。
甚至,因為這些電力數據衍生的新興服務,在日本更掀起新變革,包括老人照護、物流配送服務等。
新版電力App可查看一天前用電歷史資訊,提供每15分鐘更新頻率
臺灣雖然還沒走到這一步,但即使家中沒有HEMS系統,現在也能透過台電電力App來掌握自身用電。
為了蒐集民眾用電數據,台電近年來積極布建智慧電表,從一開始只有20萬戶換裝新電表,到今年年底前就會超過100萬戶,預計4年後更要達到3百萬戶,總用電82%的目標。
未來目標要可查一小時前用電歷史
台電8月新版電力App上線時,也有提供智慧電表用戶一個用電資訊查詢服務,雖然還無法像第三方App可提供即時用電資訊,但已經可以做到前一天、顆粒度每15分鐘的用電歷史資訊的查詢,甚至今年底要能提前到可以查6小時前的用電歷史,未來更大目標是要做到前一小時用電歷史資訊的查詢,但台電沒有說,何時有辦法可以提供即時用電的查詢。
用電查詢服務,對於一般民眾並不是甚麼新鮮事。民眾過去收到台電繳費帳單時,就能看到最近一期的用電度數與電費金額,甚至台電也有提供網頁或App可供用戶查詢家戶用電。
但是,台電這次推出能用App查詢用電歷史資訊的意義格外不同,可從以往每兩月查看帳單,現在改為透過手機App,就能看見前一日家中用電情況,讓每一位住戶可以迅速掌握自身用電情況。
這些用電記錄也會製作成圖表的形式,從這個用電分析圖表上,用戶可以很容易查看不同離峰、尖峰時段的用電分析資訊,還可以每小時為單位的用電度數,來進行不同時段用電量比較,甚至是可以與鄰近同區域用戶進行用電比較,來檢示自身用電有無異常,或是也能參考其他住戶或商家用電變化,用戶在據此來調整自己的用電習慣,來達到節能、省錢的目的。
台電的計畫,是分階段來開放,初期先開放20萬家戶查詢前一日用電,今明兩年會再逐步擴大到百萬民生用戶,目標4年內至少全臺300萬戶都能用。
開放民眾查詢更即時用電記錄,是台電走向電力數據解放的第一步,接下來,台電更規畫以後將把這用電資訊,尤其是智慧電表提供更詳細的用電資訊,提供民眾自主運用,並會透過政府MyData數位服務個人化平臺釋出。此舉,不僅將會加速臺灣在智慧電表發展的腳步,這些電力數據之後也將帶來更多電力衍伸新興服務。
台電智慧電表應用下一步,將結合家庭能源管理服務
為了配合將來的家庭能源管理應用趨勢,台電下一步,更要從電表端深入到家庭端,台電還因此在同一個智慧電表內設計了同時可支援Route A與Route B兩種無線通訊介面模組,前者負責將電表資料透過通訊網路轉送回電力公司,以記錄用戶用電數據及做為後續計費結帳,後者則是可透過連結HEMS系統,控制家中的智慧家電,協助用戶做最佳化的能源效率管理。
舉例來說,未來電表收到用電資訊後,便會將這些數據透過Route B模組傳給家中HEMS系統,接著,再由該系統依據當下用電情況,進而操控家裡的家電,以做適當用電調整或離尖峰時段的用電配置等措施。這些用電資訊,用戶從手機App或居家顯示螢幕也能看到,甚至因為HEMS系統是透過Route B模組向台電智慧電表取得即時用電資訊,因此才能做到能讓用戶在第三方App上,看到一分鐘前的用電歷史訊息。
不過,台電目前只在每具智慧電表裡,先安裝了可回傳用電資訊到電力公司的Route A通訊模組,至於連接家庭應用的Route B模組還未裝。
台電配電處副處長黃銘宏就表示,智慧電表的Route B模組,主要是提供給對用電管理需求較大的電力用戶,如便利超商等小型工商用戶,未來可自行搭配適合HEMS系統方案做安裝。
他也表示,台電之後將會把該模組介面規範開放給能源管理系統廠商,民眾或商家能直接經由台電認證的業者,來協助其裝設該模組在智慧電表裡,並搭配其HEMS系統,就可來進一步做更詳細的能源管理規畫。
像這樣的家庭能源管理新模式,台電3年前也開始在臺北、臺南,高雄的公共住宅、公有宿舍合計1千戶做為其示範場域,來推廣住宅智慧用電與能源自主的理念。台電之後也會將此應用模式複製到更大型案場,並以智慧電表搭配能源管理機制,來展開更多智慧化能源應用及其服務場域試驗。
台電於8月下旬推出電力App更新時,首度增加AMI用電資訊查詢功能,這個功能結合了通訊傳輸功能的智慧電表,讓安裝該電表的低壓或一般用戶,現在也能夠隨時查看前一日個人用電資訊,甚至可顯示每15分鐘用電。不需要等到兩個月後收到帳單才知用多少電。這些用電記錄也會製作成圖表的形式,從這個用電分析圖表上,用戶可以很容易查看不同離峰、尖峰時段的用電分析資訊,還可以每小時為單位的用電度數,來進行不同時段用電量比較,甚至是可以與鄰近同區域用戶進行用電比較,來檢示自身用電有無異常,或是也能參考其他住戶或商家,來調整自己的用電行為,有效達到節電。
為了配合將來的家庭能源管理應用趨勢,台電還因此規畫在同一個智慧電表內設計了同時可支援Route A與Route B兩種無線通訊介面模組,前者負責將電表資料透過通訊網路轉送回電力公司,以記錄用戶用電數據及做為後續計費結帳;後者則是可透過連結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控制家中的智慧家電,來協助對用電管理需求較大的電力用戶,如便利商店等,做最佳化的能源效率管理。
不只開放用電查詢,台電未來也將把家庭用電資料放上MyData由民眾自主運用
其實這些從智慧電表取得民眾在家的用電資訊,也都是一種個人化資料,過去被視為敏感的家庭用戶電力使用資料,台電未來也規畫釋出,提供民眾自主運用。
台電業務處副處長許一女就親口透露:「台電有規畫以後要讓民眾也能將個人用電資料打包來做自主運用,尤其是智慧電表提供的更詳細用電資訊」,希望能夠做到,不論是在網頁或手機上申請,民眾以後只要按一個鈕,確認身分以後,就能獲取他們的用電資料。
如此一來,現今全臺1,400萬用電戶數,未來取得電力資料自主權後,民眾在家每天,甚至每15分鐘的用電資訊,都可以經由個人化資料交換平臺下載,不只可以個人使用,資料擁有者也能將這些家中電力使用數據,授權給需要資料的第三方服務提供者下載,做為商業應用。這些服務提供者,包括了家庭能源管理系統業者、太陽能或儲能設備商,甚至是軟體開發人員,之後只要經民眾同意後,就能取得這些詳細用電資料,來開發相關應用或新功能。
比臺灣更早開放的美國,多年前就已透過綠色按鈕(Green Button)的機制,讓民間能夠取得個人用電使用數據,除了運用在協助家庭或商家找出更好的方法管理電力消費,藉此來節省金錢或是資源,也能透過大量數據分析,提供企業能源管理的決策。
這些民眾用電數據,甚至也進而帶動各產業的發展,如智慧家庭、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運輸等。
對此,聯齊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顏哲淵也給予肯定,但他也強調,要完成這件事有許多前提,包括須落實個資保護、確保資料使用權利義務等,他直言,這些都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在於法令。這也是為何連很早就推行電力數據服務創新的日本至今都未實現的原因。
儘管,這項個人資料服務,得等到智慧電表布建達一定規模,台電才會逐步來推行,但許一女也預告,未來將會利用政府MyData個人化資料交換平臺來釋出。
目前MyData平臺已開放31項政府機關資料集,包括戶役政、地政、健保、交通、能源、教育等民眾個人化資料,但其中屬於國營事業,只有台灣自來水公司,且僅提供下載使用者過戶證明資料,未含家戶用水資料。若是台電跟進,也將成為國營事業在MyData開放的第二家。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ithome.com.tw/news/140288
♡
含 舊戶 帶 入 試算 者 在 BusyBees 瑞士小屋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瑞士生活】買房大不易 Part IV – 購屋考量與觀察
--💡因為專頁上有許多居住在瑞士的讀者,也可能有不同的買房經驗,而我們也不是專業投資客,這也是我們人生中的第一間房產,所以只是就我們的觀察和僅有的一次經驗來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不要對文章的內容太過嚴肅的看待喔!😄😄--
說老實話,一開始我們對於在瑞士買房是沒有太多概念與想法的。還記得好早以前不知道在哪個媒體上看到,說其實瑞士人是偏向租房而非買房的,再加上剛來瑞士的前幾年,因為身邊的朋友多數都是學生為主,安定與買房幾乎不會是平時的聊天話題,所以當時對於在瑞士置產的想法最多也只停留在「瑞士房產是天價吧!」或是「我哪可能在瑞士買得起房子啊!」這種層面,所以,總覺得在瑞士租房就是天經地義又理所當然的事!
直到兩年前換了工作之後,這份新工作給了我很多的想法,很多事情不嘗試是不會知道的,至少得去好好了解之後,真的沒辦法再放棄。因此,關於住的問題,也開始成為了和同事間聊天的話題。也因此發現,在瑞士買房的人並不是如想像中的要少,也並非如想像中的那樣負擔不起。
首先先說明白,我們期望的新屋位置,是必須搭乘大眾運輸都方便的位置,這在瑞士不會很困難。其次,因為考量未來回台灣或需要帶兩個小孩搭飛機等等,我們希望能夠有機場的直達火車。再來就是,距離小屋媽媽公司要近,以在爸爸出差時方便接送與照顧。至於居住環境,當然是越親子友善越好!如果有綠地,環境單純又多元(不要是工業區,然後居民多元一點不要太「瑞士」),就很不錯吧!而購置舊屋對我們來說,可能會有無法預料的維修費,因此並不在我們的考量之中。
但在買房的過程中,以購置新房子來說,我們發現其實有個重要條件是,夫妻雙方都必須要有正常收入,不然就是其中一方的薪水要非常高,否則購屋的選擇性會少很多(像是可能必須要選擇交通不是特別方便的小鎮或是離市中心較遠的地區),不然就要一間屋子掛在好幾個有收入的人 (金主) 的名下(例如借用有工作的親友名義一起掛名購屋),這通常也較少發生。在瑞士購屋,儘管你有很多的存款,如果收入是不符合銀行標準,也是無法通過買房的門檻的。所以,我們發現身邊其他買房的朋友(包含瑞士朋友),也幾乎都是雙薪家庭,或是在一開始雙薪時購屋,但在有孩子之後,才減少工作量或一人辭去工作 (這時銀行是不會把房屋收回去的)。所以其實我們銀行朋友的感覺是,並不是瑞士人比較喜歡租房子,而是很多女性因為高昂的托兒費用之下選擇了在家帶孩子或是因為家庭因素減少大部分的工作量(薪水當然也會減少),在非完整的兩份薪水之下,要買到喜歡的房子就不是很容易。
在瑞士買房的優點當然很多,就硬體設施來說,在瑞士購置新房,以我們自己和身邊朋友的經驗是,建商會有合作的廚房、衛浴和地板廠商,如果購買預售屋或在房屋快完工時購屋,則可以在合約中的預算內,和合作廠商討論適合自己喜好和習慣的廚房、衛浴和地板(如果房屋已蓋好一陣子,建商會直接以基本配備裝潢,購屋的人就直接購買一間裝潢完好的房子。)。可以自由設計和選擇裝潢自己的房子,對一直在外漂泊,退租時還要收到前房東寄來的厚厚帳單(前房東在退租時還會重新檢視房子,認為有必要由房客支付的部分,會毫不猶豫地寄帳單過來…)相比,真的是一大優點。就租金和利息的角度來說,現在購屋後每個月所繳的費用會比租屋時還少不少 (例如:少則少百分之三十幾,甚至少更多,細節留到下篇介紹) 。當然,買房絕對也有風險,像是如果我們夫妻的工作地更動、如果未來遇到孩子學校有霸凌情形想轉學,或是我們失去了在瑞士工作的機會等等。
至於買房的時間點,我們原本是打算在Ellie妹妹出生前就買房的,當時在做買房功課時,向建商、銀行、同事還有朋友都諮詢了不少,也決定要購屋了,但很可惜當時因為建商和合作仲介的溝通上有誤解,導致我們的房子早一步的被仲介給賣出了。因此,在Ellie妹妹已經到來,而小屋爸爸又頻繁出差之下,我們勢必需要尋找替代方案,讓二寶家庭能夠穩定下來。所以,我們決定先到Rheinfelden租房,距離小屋媽媽的公司近一點,到時候才不會無法應付爸爸頻繁出差的生活。而如果未來又有新建案,也比較方便看屋和向銀行洽談。
好消息來的太遲卻也來的太快!就當我們搬家入住的第一天,我們就接到建商的訊息,告知我們有住戶取消了預約,問我們是否有興趣看房。而這一戶,正是此建案中我們有興趣的最後一戶(其他剩餘的是太小或太大的坪數)。而我們當然隔天就預約看房了,還把銀行朋友一起帶去看(#銀行說我們再沒買到就太可惜了,主動說要幫我們跟建商談。)。
在購屋過程中很有趣的是,雖然建商應該是渴望出售的那一方,但在看屋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建商也會在買方內選擇他想出售的住戶。總之,在三月底我們回台前,迅速地簽下了預約書,也在前陣子簽了最終合約,現在,只要等裝潢完工,就能入住了。
#買房資格與試算細節請見下篇
#瑞士購屋
含 舊戶 帶 入 試算 者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工商時報社論-電價調整機制應重新從速規劃!!! (04/01/2016 工商時報)
“..... 探究當年社會普遍認為油電雙漲應分階段實施,或是避開夏季尖峰,所持理由在於,油電水氣價格對於民生及產業影響甚鉅,當電價調漲,各行各業反應成本也會跟著漲價;當薪資沒有成長空間時,物價上漲會使得實質薪資進一步下降,以台灣的產業型態,所受衝擊也自然不小。
反觀現在,雖一口氣調降電價9.56%,但一般商家基於對未來營運環境的不確定性,不會輕易調降商品價格,這就是物價易漲難跌的僵固性。不僅如此,這次的電價調降等於是變相補貼耗電行為,一般民眾一個月才省80元,但對用電大戶卻是利多,如此政策明顯缺乏長期能源政策的考量。
此次電價爭議同時凸顯一個老問題,就是台灣的電業從來就不是自由市場,何來市場機制。
台電壟斷電業市場固然有其背負政策責任的便利,但開放自由化已勢在必行,以當前台灣的條件,應先開放發電部門促進多元競爭,提高效率,未來再持續滾動修正。
如今電價調降雖已確定,新政府與立法院仍應著眼未來長遠發展,儘速進行電業法修正、電價公式健全化、能源轉型等規劃與執行,這才是人民冀望執政團隊應為、當為之事。....."
社論 (工商時報主筆室) -- 2012年馬英九政府推動油電雙漲政策,帶來民生物價齊漲的衝擊,也引發社會極大爭議。不過短短數年,發電成本便因國際化石燃料價格走跌而大幅調降,去年台電超額盈餘高達340.72億元,經濟部召開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討論,決定4月1日起調降電價9.56%;根據台電試算,考慮電價級距價格不同,以平均用電量為基準,一般家戶約月省80元、小店家月省517元、中大型商業者為3,378元、工業用戶則近40萬元。
日前,民進黨政策辦公室執行長、前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表示,「降電價是眼前的小確幸,卻是未來大不幸」,他因此主張不應該降電價,而應將台電盈餘作為發展綠能產業、節能減碳之用。環保團體及學界多數支持張景森的看法,惟許多藍營立委批評「當初說不漲也是你,現在說不降也是你」,並高喊「讓電價回歸市場機制」,正當新舊政權交接的此時此刻,難免引起社會一番議論。
我們認為,在討論電價前,必須先了解「電力」究竟是什麼屬性的商品?
隨著電器使用需求增加、電氣化逐漸普及,電力事實上愈加趨近於一種必需品(電力價格的需求彈性小),且比起石油,電力更缺乏替代性。油價漲了,還可以搭乘大眾運輸或走路,但電價上漲,一般家庭和產業界使用的電量並不會大幅減少。
所以,對個人或企業來說,電力的需求彈性通常是很小的,也就是小幅價格的變動,對於需求的抑制並不大,這就是「基本需求」,如同一般人每天至少要喝1,600cc的水,水的需求彈性也很小。
但超過了「基本需求」,價格的影響也就開始顯著,這時候討論低電價與浪費電的相關性才有意義,這也就是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在選舉期間,所以提出電價「基本度數不漲」的政見。
超出基本需求之後,電價應該合理化,反應的不僅僅是燃料成本、營運成本等,也要考慮社會及環境成本,例如燃煤發電對於PM2.5造成的影響。
台灣2013年的電價在全世界排名第四低,且97%的能源依賴進口,這正是為何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會說,台灣沒有低電價的條件。
對於某些24小時生產設備運轉的工業來說,短期內提高電價雖然無法使之減少用電,卻會讓其往後增加設備時,不得不優先考慮採用高效能規格,對整體產業而言,將會因此致力附加價值的提升,避免持續依賴便宜的生產要素。
探究當年社會普遍認為油電雙漲應分階段實施,或是避開夏季尖峰,所持理由在於,油電水氣價格對於民生及產業影響甚鉅,當電價調漲,各行各業反應成本也會跟著漲價;當薪資沒有成長空間時,物價上漲會使得實質薪資進一步下降,以台灣的產業型態,所受衝擊也自然不小。
反觀現在,雖一口氣調降電價9.56%,但一般商家基於對未來營運環境的不確定性,不會輕易調降商品價格,這就是物價易漲難跌的僵固性。不僅如此,這次的電價調降等於是變相補貼耗電行為,一般民眾一個月才省80元,但對用電大戶卻是利多,如此政策明顯缺乏長期能源政策的考量。
台電自2006年起持續8年虧損逾2千億元,到如今產生超額盈餘,這筆盈餘應該怎麼使用,最能兼顧經濟發展、民生需求、能源轉型,達到三贏目標?
我們認為約略有五個方向可以考慮:
一是平穩電價:作為因應未來國際化石燃料成本的上漲,緩和未來電價調高帶動物價揚升的壓力;
二是節能減碳:鼓勵節能設備汰換(提升用電效率)、需量競價(抑制尖峰用電)、加強減碳行為等,並且藉此改善PM2.5造成的空污問題;
三是發展綠能:電價公式裡的「稅捐及規費」,包含對於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的繳交費率,可適度提高比率,增加對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的挹注,鼓勵發展綠能產業;
四是投資電網:未來因應再生能源電力的導入,電網智慧化勢在必行,因此須及早投資、建立發電到用電端的資訊感測、整合系統,以提升調度效率,減少耗損,這是未來的基礎建設,對於產業也有助益;
五是打消虧損:台電還有高達1千8百多億的帳面虧損,如果不予彌補,將成為未來政府財政的沉重負擔。
此次電價爭議同時凸顯一個老問題,就是台灣的電業從來就不是自由市場,何來市場機制。
台電壟斷電業市場固然有其背負政策責任的便利,但開放自由化已勢在必行,以當前台灣的條件,應先開放發電部門促進多元競爭,提高效率,未來再持續滾動修正。
如今電價調降雖已確定,新政府與立法院仍應著眼未來長遠發展,儘速進行電業法修正、電價公式健全化、能源轉型等規劃與執行,這才是人民冀望執政團隊應為、當為之事。
圖片說明:
中國時報整理出來的2008年以來例次電價調整的漲、跌幅度。
文章內容原始資料來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316000391-26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