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菸品崛起瞄準青少年 #尼古丁上癮的新世代
#調查電子煙與尼古丁的健康疑慮 #揭露菸商爭議行銷和游說行動
【電子煙:裹著糖衣的真相 】公視+免費線上看 👉👉https://lihi1.cc/iK3ng
(9/9-9/16)
🎬導演:Bärbel Merseburger-Sill
⠀
⠀
#電子煙真的如菸商所稱的無害嗎?
2019年,菸草業在全球,創造了超過8000億美元的營收。由於吸菸的危害,是既定事實,菸草業者索性推出了新世代的產品,#加熱菸 或 #電子煙,並倡議它是「危害較小」「毒性較低」的商品,讓消費者以為這是「更健康的香菸替代品」。但真的如此無害嗎 ?
⠀
⠀
#青少年受到廣告影響電子煙上癮 ⠀
有癮君子,將它作為香菸的替代品,嘗試戒菸,但也有青少年,受到酷炫看似無害的廣告影響,甚至不清楚尼古丁的上癮風險,與對健康的危害,而開始抽電子煙...
而多數消費者,都認為煙油裡的尼古丁是安全的,只要不像香菸一樣燃燒,就不會有危險 ? 但事情似乎沒有那麼單純...
⠀
⠀
#大菸商也來分一杯羹 #尼古丁是門上億的生意
全球第一大傳統菸草商,菲利普莫里斯國際公司(PMI),大舉進軍加熱菸「IQOS」,知名香煙品牌萬寶路(Marlboro)的生產公司奧馳亞集團公司(Altria Group)則是大力投資電子煙Juul。席捲美國校園的Juul,市值曾達到380億美元。
⠀
⠀
#今日的青少年是明日的老主顧
菸草業者大張旗鼓地宣稱。他們正建立一個「無煙世界」,宣傳口號為「不吸菸的人不應該開始,而吸菸者應該改用新的電子產品」。但菸草業者,主力推銷的族群,卻是年輕的非吸煙者、青少年族群,也就是未來的潛力消費者?!
⠀
⠀
#在美國有三千例EVALI肺部損傷的案例
電子煙產品使用引起的肺部損傷(EVALI)在美國造成無數死亡案例,大眾對於菸草業者的新產品產生了懷疑。他們質疑,電子煙對健康的影響,還沒有得到足夠的研究,也不確定它是否安全。
⠀
⠀
本片導演耗時兩年調查,採訪擁煙者、煙商、醫師、學者...試圖了解 #電子煙對健康的影響與疑慮。並回顧過去50年來,菸商透過隱瞞和操縱的行銷手法,探討電子菸與尼古丁的爭議,揭露菸商針對青少年族群,備受爭議的行銷策略,與遊說行動。
𝙉𝙞𝙘𝙤𝙩𝙞𝙣𝙚, 𝙖𝙣 𝙖𝙙𝙙𝙞𝙘𝙩𝙞𝙫𝙚 𝙙𝙧𝙪𝙜
⠀
⠀
═══相關報導═══
【報導者】煙霧下的戰爭:新型菸品襲來,台灣招架得住?
https://reurl.cc/aN0e5Z
【報導者】真能「減害」?4大關鍵爭點,看電子煙的健康疑慮
https://reurl.cc/pxDp7d
美國疾管中心命名電子煙肺病:EVALI
https://technews.tw/2019/10/15/evali/
⠀
#尼古丁 #戒菸替代品 #EVALI #肺部損傷
#菸癮 #香菸 #健康吸菸的假象 #癌症
#我們夠了解電子菸嗎? #未成年者 #電子菸癮
#一邊關心你的健康一邊用尼古丁賺錢
#年營收八千億美元的菸草業
#電子菸管制的灰色地帶
#印尼兒童菸害問題
.
.
┃節目資訊┃http://viewpoint.pts.org.tw/
┃#紀錄觀點┃ 首播 周四晚間十點 ┃重播 周五凌晨01:02
╔═══════════════╗
►設 紀錄觀點 為最愛!不再錯過好電影!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mail protecte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氣胸 (爆肺) 專題 - 陳焯雄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一) 什麽是氣胸(俗稱「爆肺」)?氣胸有什麽病徵呢? 0:14 (二) 只做X光檢查就能診斷氣胸嗎?還需要做其他檢查嗎? 1:51 (三) 氣胸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如果沒有...
吸煙 肺病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少讀者在澳洲生活或者將會移民澳洲,或許會對以下內容有興趣。
最近上了幾個COVID management的課,臨床上遇到不少COVID個案,跟同大家分享下澳洲COVID現時的情況
***以下內容只作參考、分享和討論用途,實際臨床治療請根據個別醫院的指引)***
【澳洲現時狀況】
主要爆發在於NSW,其他States每日確診數目前仍然為個位或雙位數,但Victoria有急速增長的潛力。所以地區的爆發個案以Delta為主。
NSW經歷兩個月封城後,並未能成功把Delta壓下來,現時每日400+個案,累積個案已8000+,ICU使用量約60+。全個NSW有約500到600張ICU病床,政府宣佈如有需要可double ICU病床數量。不過目前已有約11-14%的ICU被COVID病人佔用。未來兩星期及往後的兩個月專家預計每月確診數會升至1000+的四位數字。
為什麼封城好像沒用?很多專家有不同解說,可能是疫苗覆蓋率太低、部分民眾繼續馬照跑舞照跳開BBQ Party、封城以唧牙膏方式逐個Suburb逐個封、一年半後都仍然有人不肯戴口罩或戴不好個口罩、一年半後仍然可以出現院內交叉感染等等。
【臨床上我們學會了什麼?】
最新的研究仍然顯示重症大多是未接種疫苗的民眾,值得注意的是Delta除了傳播率更高外,似乎造成重症的機會比起original/alpha更高,特別是針對年輕群體。不過目前數據很多confounding factors,到底是因為年輕群體大多未打疫苗/未排隊打到疫苗,所以比較容易出現重症定還是delta的殺傷力比較大,相信過多幾個月有更多數據便會更清晰。
感染後一般的disease course是怎樣?
大約80%會是輕症、10-15%會是moderate to severe(大多需要住院治療)、5%是重症(Critical,或需要ICU)。Incubation period大部分3-5日就開始病發,delta似乎更短,但可長至14-21日不等。
具更高風險的群體為男性、長者、本身有心臟病、肺病、免疫系統不良、糖尿病(1/2型)、長期腎病、吸煙等等。
病發後通常day 5-8開始惡化,9-12日就開始peak,常見併發症有肺部、心臟、血栓、炎症性反應等等。
肺部如大家都相當了解,常見的為非典型性肺炎的bilateral peripheral lower zone pattern,但這種pattern亦在老人/COPD群體上的atypical bacterial pneumonia較為常見,所以並不能只靠CXR去判斷,CT Chest的話有更多defining features。不過早期病發的話,imaging未必好conclusive。歐美甚至現時澳洲,基本上你發燒或有呼吸道徵症都會幫你驗COVID。
心臟的話如任何病毒性感染,都有myocarditis的風險,同時如果嚴重的cytokine storm和multi organ failures的話,T2MI亦相當常見。臨床可疑的話ECG和troponin都不會少做。
血栓風險其實不低,如任何嚴重炎症性疾病或感染,COVID的PE風險視乎人種和Studies,都有差不多1-3%。歐美加澳等白人為主的國家以往多數有hospital policy, for any hospital admission > 24 hours都會建議打40mg SC enoxaparin作DVT prophylaxis,但有趣的是亞洲人血栓的風險其實低好多,亞洲地區甚少打prophylactic enoxaparin,但somehow日常都會照幫亞洲病人打,到底是否合適,就值得商榷。不過因為COVID,現時不少臨床建議感染COVID住院的話都打prophylactic enoxaparin。不過therapeutic enoxaparin (1mg/kg BD)就發現似乎對outcome沒有重大影響,更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亦有個別指引建議如有臨床懷疑的話定期驗一驗D-dimer,但不少不幸染上COVID的病人都有underlying disease本身都會增加d-dimer,如果你d-dimer positive你都基本上要CTPA,但CTPA你照完1個COVID病人又要deep clean間房,下個照CT的病人便要等一輪,到底驗還是不驗,仍然是臨床上不簡單的選擇。
【目前治療的選擇】
目前有較多證據支持的藥物有Dexamethasone,類固醇似乎永遠不會令人類失望。NEJM鼎鼎大名的RECOVERY Trial發現6mg PO/IV daily可以減低重症患者28 days mortality,特別對於需要氧氣支援和插喉患者最為有用,亦可減小ARDS的機會。但對沒有氧氣需求的患者來說並無重大分別。所以輕症並不建議使用Dexamethasone
Remdesivir早期被譽為神藥,NEJM研究發現對輕症並無重大作用,但對中等至嚴重患者來說則有縮短住院時間的好處,特別在需要氧氣支援的患者上。但似乎對已插喉的患者身上無重大幫助,可能由於插喉已是最後手段而插得喉時抗病毒或許已非最重要的因素,而是應對那可惡的ARDS
Tocilizumab (IL-6 inhibitor),以往用在自體免疫系統炎症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等。近一兩年在COVID的臨床研究其實都相當controversial,有些研究顯示有用,有些顯示無重大分別,但最近似乎又有新數據對於重症病人來說在控制cytokine storm上有不錯的效果。不過仍然需要更多數據、在使用時機和跟其他藥物配合上。
另外亦開始有研究使用Baricitinib (JAK inhibitor),跟Tocilizumab一樣,原是用在自體免疫系統炎症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等。目前研究亦是似乎有控制cytokines storm,在重症上有正面效果。不過仍然需要更多數據、在使用時機和跟其他藥物配合上。
在美國亦有時會用到Regeneron的monoclonal antibodies,不過美國外的地方基本上都未引入,相信一來天價、二來貨量亦不足供應全球。有興趣可以自己google一下。
最後就是回歸病毒感染大多都是依賴支援性療法,人類到目前為止都仍然未有方法可以有效地殺死病毒,大多只能靠免疫系統,用藥物抑制病毒生成速度,讓免疫系統和抗體清除病毒。
於COVID治療中最常見的便是氧氣,如mild to moderate的一般只要nasal cannula支,大部分病人aim saturation >90%。但嚴重或重症時便要考慮high flow或NIV或插喉。不過NIV或插喉大多需要ICU支援,而插喉後比較麻煩的是好多時都wean不甩條喉,所以一般除非到最後階段都避免插喉,而當病人惡化到必須插喉時,Tocilizumab和Baricitinib似乎未有非常好的效果,可能已經miss the boat?這需要更多數據和研究
另外就是有趣的是intermittent prone position似乎對血含氧量有改善。不過到底對預後有無幫助就仍然未明。
今日暫時講到呢到,最近澳洲大爆發,作為前線醫生都遇到不少COVID病人,如果大家有興趣,下篇跟大家分享一下前線醫護面對的困難和壓力。
吸煙 肺病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書介紹』 醫學級 肺部鍛鍊法 - 時報出版
--------
記得小時候 很怕自已死掉
最怕的死掉方法 就是無法呼吸而死吧!
無法呼吸窒息而死 光用想的 就非常的痛苦
因此肺臟一直是我帶有崇高敬意的器官
後來開始鐵人運動 肺活量這件事也是非常重要之重的
會直接地影響到你的運動表現 及疲勞恢復
以及能不能上凸台拿獎盃 因此 有個很大的肺 一直是我潛意識中的願望
==============
本書用重點摘錄 我覺得重要有趣的內容 閱讀起來比較容易
雖然非我復健專科範圍 但還是屬於醫學系統知識
1. 本書主要是講肺病問題COP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2. 肺病問題主要為:肺氣腫 慢性支氣管炎 (不含氣喘XD)
3. 肺病屬於相對小眾 但醫師當然還是要了解。相關十大死因為 第三名的肺炎-台灣 第七名的吸入性肺炎
兩者加起來 超過 腦中風的死亡率
4. 肺病與吸煙有直接關聯。尤其日本人 吸菸的問題非常嚴重。煙,包含菸 以及 空氣污染 汽機車排放廢氣 廚房廢氣等
5. 「肺臟」無法鍛鍊。 「呼吸肌」 可以鍛鍊。
6. 一秒呼吸比率- FEV1/FVC 的重要率 遠大於肺活量。
指的是你一秒內可以使用肺活量的比率(手上可用的錢=現金流)
重要性大於你的總肺活量(你的總資產)
7. 鼻呼吸>>>口呼吸 多用鼻子呼吸吧~
8. 吸入性肺炎 是長輩很危險的一件事。最常見是:睡眠時 無法吞嚥唾液而導致的吸入性肺炎
9. 姿勢不良 會導致呼吸肌 受到抑制。所以姿勢很重要-跟復健科有直接相關
10. 交替使用「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 是最佳的呼吸方式。
11. 鍛鍊你的 橫隔膜肌力 以及 舌頭肌力 皆有幫助
以上是主文部分重點內容
其她部分 主要為 如何實行呼吸訓練 Q&A 等問題
---===---
本書主要內容還是為慢性肺病COPD患者所寫
若您有呼吸方面的困擾 或是想更近一步了解
可以到以下網址試閱讀
https://bit.ly/3cw8KdN
吸煙 肺病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氣胸 (爆肺) 專題 - 陳焯雄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一) 什麽是氣胸(俗稱「爆肺」)?氣胸有什麽病徵呢? 0:14
(二) 只做X光檢查就能診斷氣胸嗎?還需要做其他檢查嗎? 1:51
(三) 氣胸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如果沒有及早治療,會產生什麽倂發症? 2:50
(四) 氣胸會復發嗎?如何減少其復發? 4:13
(五) 氣胸患者及康復者是否不能做劇烈運動及乘搭飛機? 5:17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