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的此刻,除了醫療與長照的政策,面對生死病痛的衝擊,該怎麼 #有尊嚴又正向快樂的活著,也是非常重要。今天參與三場活動,不約而同提到【生命的意義與尊嚴】,相信這是許多人都會思考的議題。
現在台灣很多老人家有心、腦血管病變或是退化,像是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等,進而影響到肌肉、神經,造成咀嚼與吞嚥上的困難,立法院厚生會和厚生基金會從107年起就在全國舉辦「#咀嚼吞嚥照護」課程,分享咀嚼吞嚥障礙評估、治療、訓練與照護新知,藉此提升第一線醫事人員、照護服務員吞嚥及進食照顧知能,再與所服務的家庭合作,讓長者不會再因為患病而失去進食的樂趣,以及基本的生活尊嚴。
另外則是前立委楊玉欣邀請我參加的「#世代共融之生命教育素養座談會」,在第八屆立委時,有幸跟楊前委員當同事,她對於爭取弱勢權益、生命教育、病人自主權利...等等,堅持從不曾停止。今天的座談會談到,生命素養之終身教育內涵應該怎麼提升?世代如何共融及溝通...等等,獲益良多。
上天讓每一個生命誕生,都有其存在的尊嚴與價值,但人生無常,艱苦病痛和死亡隨時會來而且無法避免,怎麼活才是一個有意義有尊嚴的人生?如何從內心生出勇氣、追求正向思考、安然自在?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不只是我,也需要好朋友您們一起來思考與關心。
☕建國喝咖啡跟您聊聊天
咀嚼吞嚥障礙 在 夏子雯-貼近你生活的營養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長照真的是個博大精深的產業
和醫院營養師一樣也有很多知識需要學習🧐
與不同職類一起合作💪
謝謝前輩讓我有機會能來當半日志工❤️
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
歡迎大家能來攤位逛逛了解喔🤓
⋯⋯⋯⋯⋯⋯⋯⋯⋯⋯⋯⋯⋯⋯⋯⋯⋯⋯⋯⋯⋯⋯
還巧遇親愛的明真督導
(其實她已經是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的秘書長了😍
但我還改不了口
咀嚼吞嚥障礙 在 劉建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一篇【無管人生協調會】一文引起眾多反應與回響,首先,感謝大家的建議與指教,都是珍貴的提議,也謝謝大家重視鼻胃管在台灣的施行現況。
在此有幾點要向大家說明:
一、厚生會自民國105年起,組成了「鼻胃管插管及拔除評估推動委員會」,這幾年積極推動「無管人生」照護,【針對有機會能脫離鼻胃管病患個案,鼓勵病患進行「充足吞嚥及進食訓練」,再經過專業評估,確認可以拔除鼻胃管就早日拔除,恢復由口進食。若醫護與專家評估後仍需長期使用,當然以醫護評估為主。】這樣的方向我是認同的,因此參與了公聽會、協調會,與許多專家一同討論。
二、協調會中一直討論,怎樣才能讓生病的長者時減輕痛苦、更有尊嚴?若能以專業訓練來替代,希望能夠降低醫護的插管人力負擔;也希望衛福部檢討現行認定項目太過狹隘的情況,增加拔除長期管的誘因,包括增加其他照顧、清潔、營養及飲食調整…等,甚至是增加拔管給付項目,對健保資源來說,運用的空間會更大。
三、有粉絲詢問協調會是否有醫護或相關專家參與,謹附上昨日與會醫護與專家人員名單:
(1)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台灣消化系內視鏡專科醫師 郭昭宏
(2)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台大醫學系復健科教授、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理事長 王亭貴 (由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秘書長王雪珮代理)
(3)秀傳醫療體系副營運長、台灣健康產業平衡計分卡管理協會理事長 陳進堂
(4)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陽明大學醫學院部定教授 璩大成
(5)中臺科技大學護理學院院長、中臺科技大學護理學系教授 胡月娟
(6)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護理部護理長、輔英科大護理系助理教授 馮明珠
(7)中華民國語言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耳鼻喉部語言治療師 陳怡仁
(8)愛福家協會總幹事、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名譽理事長、台灣長照及高齡健康管理發展協會代表 涂心寧
(9)台灣老人福利機構協會理事長、苗栗縣海青老人養護中心執行長 賴添福
(10)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 洪淑惠
(11)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記者、公視「熟年台灣」製作團隊負責人 周傳久
另外中央部會的與會官員則有:
(1)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 周道君
(2)衛福部健保署醫管組長 李純馥
(3)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職能組長 黃俐文
(4)教育部技職司科長 陳秋慧
(5)教育部高教司代表 周君儀
四、建國曾擔任過厚生會長,一直以來為台灣醫護與醫病環境努力,鼻胃管議題是需要社會關心的重要議題,也歡迎大家多多一起參與討論。
咀嚼吞嚥障礙 在 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根據統計,高齡長者中約有12.8%有吞嚥障礙,如果合併中風、腦傷、巴金森氏症或失智症,吞嚥障礙發生率更是高達50%以上。吞嚥困難會使口腔咀嚼能力、咽部收縮能力和呼吸道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