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不虛南謫八千里 ,贏得江山都姓韓
歷史春秋網
作者:彎彎
韓愈的人生,與潮州有著不解之緣。
說起他,潮州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雖然他治理潮州的時間並不長,可潮州人卻以一切方式表達對他的思念和紀念。韓愈的潮州之行,是他人生的貶謫之旅、苦難之旅,可對潮州人民而言,卻是一件幸事,一種福分。他最終也在潮州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朝奏夕貶 命運多舛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說這句話的人就是韓愈,他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韓愈言其心志,也吐露了天下所有讀書人的心聲。他步入仕途的路,走得比誰都艱難。從前期的科舉考試,到後期的博學宏詞科,韓愈屢次落榜,經受一次次的失意和打擊。長安求仕,蹉跎十年,抑鬱不得志。他明明是千里馬,奈何遲遲遇不到賞識他的伯樂。可他從未認命,永不服輸,一心只想入仕救國。最終,他憑一己之力,促進了古文改革運動,一掃頹唐氣息。
韓愈大半生仕宦坎坷,五十歲才因參與平淮有功而擢升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憲宗派使者將鳳翔府法門寺的佛骨迎入宮廷供奉,一時間,長安上下掀起信佛狂潮,官民無不敬香膜拜。以復興儒家文化為己任的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書《論佛骨表》。他建議「付之有司,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言辭足夠激烈,觀點犀利至極。憲宗看後,龍顏大怒,要將他處以極刑,後經裴度等人多方求情,最後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責求即日上道。
宋朝有一位詩人徐鈞,他曾為韓愈寫了一首詩,很好地評價韓愈這個人和這件事:「排斥異端尊孔孟,推原人性勝荀楊。平生膽氣尤奇偉,何止文章日月光。」韓愈早晨剛把一封諫書上奏給皇帝,晚上就被貶官到路途遙遠的潮州,朝奏夕貶,算得上最神速的貶謫了吧。他倉促收拾下就開始上路,走到藍關時,侄兒韓湘趕來送行。此時,陰雲壓頭,籠罩秦嶺,回首遙望,家又在哪裡?大雪紛飛,雪擁藍關,連馬兒也踟躕不前了。他寫下這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一朝被貶,回望長安的那一刻,請問他該如何去悲嘆這多舛的命運。一切是那麼猝不及防,可痛斥佛骨,他絕無怨悔。他想為帝王除去禍患,怎麼還會顧惜自己時日不多的殘生餘年呢。潮州距離長安八千里之遙,唐時還是個蠻荒之地。他叮囑侄兒,恐怕此去凶多吉少,再活著回來的希望很渺茫了。倘許這一別成為永別,到時記得在潮州瘴氣瀰漫的江流邊把他的屍骨收斂吧。「時運不齊,命途多舛。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在《滕王閣序》裡的句子,用來形容韓愈是這般貼切。韓愈就是這樣一個義憤填膺的人,縱然出身孤寒,卻一身膽氣,縱然屢遭磨難,依然敢為人先。
女兒喪命 百年慚痛
不知是政敵伺機報復,還是有司落井下石,這次貶謫,韓愈的家人深受牽連。有司衙門以他們是罪臣家屬,不讓他們逗留京師,責他們也速速上路。韓愈在後來寫文說:「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師,迫遣之。」正值隆冬,天寒地凍,一家老幼,受盡顛沛流離之苦。當時,韓愈十二歲的女兒生病在床,這一路顛簸勞頓,風餐露宿,又得不到治療和照顧,在途中就病死了。到潮州的路,韓愈一下子走了近一百天,這一程跋山涉水,落寞至極。因通訊不便,他抵達潮州後,才得知小女病逝的消息,禁不住掩袂淚下,痛心疾首。韓愈給唐憲宗上了一封言辭懇切的奏章,奏章中訴說了他一路的艱辛,潮州地域環境的凶險。憲宗也有悔意,認為對韓愈的處分太重了,想重新啟用。就這樣,韓愈任潮州刺史僅僅八個月,就被改授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刺史。
元和十五年(820年),江山已經易主,唐穆宗下詔調任韓愈為國子祭酒。返京途中,原本興高采烈的他卻忽然情緒低落,原因是他經過了去年埋葬女兒的層峰驛附近。他看著那一方矮矮的墳冢,睹景思人,內心湧動著悲痛和內疚。灑淚憑弔之餘,他寫了一首詩《去歲自刑部侍郎以罪貶潮州刺史,乘驛赴任,其後家亦譴逐,小女道死,殯之層峰驛旁山下,蒙恩還朝過其墓留題驛梁》:
數條藤束木皮棺, 草殯荒山白骨寒。
驚恐入心身已病, 扶舁沿路眾知難。
繞墳不暇號三匝, 設祭惟聞飯一盤。
致汝無辜由我罪, 百年慚痛淚闌干。
標題長達四十七字,將韓愈這兩年的傷痛經歷都包含進去了。女兒死後草草殯葬,屍骨在這荒山野嶺之中與山魈為伴,聽山風悲鳴,成為無人祭祀的孤墳。身為人父,不能保全心愛的女兒,反倒因自己政治上的失利,致使年幼的她無辜受到連累,這的確是令人肝腸寸斷的傷心事。韓愈深知,這都是他這個老父親的罪過,一時間老淚縱橫,自責萬分。
道濟天下 福惠萬家
韓愈曾三下嶺南,少年時就跟隨兄嫂南下過。做官後,又兩次被貶廣東,一次是貞元十九年(803年)被貶為陽山縣令,一次是被貶潮州。陽山天遠地偏,虎豹成群,癘疫肆虐。潮州民生凋敝,學廢日久,還有鱷魚侵擾百姓。思國憂民如韓愈,縱然突遭橫禍,前途渺茫,卻廣施善政,解民之苦。即使遠居嶺南,身處僻壤,也甘願鞠躬盡瘁,為民造福。在潮州一上任就為老百姓辦好事,驅鱷除害、關心農桑、釋放奴婢、興學育才。其中,韓愈振興潮州教育的影響最為深遠,他曾帶頭捐出薪俸,用於辦學,還親自授課。他靠著興辦教育、清廉為政,為這塊蠻荒之地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在潮州短短幾個月,他的政績早已造福一方,惠及後世。至宋代時,潮州已成為人文鼎盛、重禮崇儒的「海濱鄒魯」。他的精神和氣質,伴著歲月的迴響,就像江流中那起伏的浪濤,在那片土地上日夜澎湃。滔滔韓江,奔流不息,韓江之上有湘橋,韓江之畔有韓山、韓堤,潮州人民還修建了韓文公祠,昌黎路上還有昌黎路小學。
正是韓愈懷著一心為民的初衷,腳踏實地務實進取,才讓潮州人民感念他,也讓那裡的山山水水都跟著他改了姓。
正如趙朴初先生所言:「不虛南謫八千里 ,贏得江山都姓韓。」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韓愈 #潮州 #潮州人民 #不解之緣 #命運多舛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Cup 媒體 Cup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柳宗元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名作「始得西山宴遊記」作為「永州八記」的首篇,文字清麗雋秀。陶傑如何看此名篇的佈局?此一佈局和精煉的文字,又如何表達其柳宗元心境的變化? 「始得西山宴遊記」柳宗元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幽泉怪石,無...
「唐宋八大詩人」的推薦目錄:
- 關於唐宋八大詩人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唐宋八大詩人 在 食之兵法: 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 The Culinary Art of Wa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唐宋八大詩人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唐宋八大詩人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唐宋八大詩人 在 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唐宋八大詩人 在 唐宋八大家整理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唐宋八大詩人 在 唐宋八大家整理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唐宋八大詩人 在 Facebook | By 愛瀋陽| 遼寧省博物館推出#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的評價
唐宋八大詩人 在 食之兵法: 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 The Culinary Art of Wa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本《吃貨簡史》是由商周出版社出版,我寫推薦序的新書。作者是著有《一起去看宋朝的活色生香》的歷史文化作家陳華勝先生。為一本從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一路貫穿到到清末民初譚家菜的龐大卻又易讀的食史,加以中菜八大菜系的介紹。
推薦一 「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飲食的文明史
三國時期曹魏開國皇帝曹丕,在《與群臣論被服書》中說:「三世長者知被服,五世長者知飲食」;南宋陸游則在其《老學庵筆記》中寫道:「三世仕宦,方解著衣吃飯」。這兩段話的意思,雖然看似是指了做幾代官的人家,才懂有關吃穿等方面的禮儀或享受,但這背後,還有著更深的一層涵意。
曹操乃一代梟雄,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曹丕六歲就會射箭,八歲就會騎馬,十歲時就隨著曹操南征北戰,所著《典論》中的〈論文〉,更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論;而陸游則是「年十二能詩文」,不但學劍,也鑽研兵書,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等並稱為「南宋四大詩人」,兩人都是文武雙全。但不論是文或武,欲達到非凡的成就,都必須經過長時間不斷的努力和練習。因此,這兩段話,指的不單是要在良好的環境下成長才能對衣食的真諦有所體驗,更是長期積累知識的過程。
「吃貨」二字最早出現於晚清民初天津評書藝人張傑鑫,所著之一九二○年代武俠小說代表《三俠劍》中的一句:「你真是吃貨,叫姑娘們追得都喘不上氣兒來」,意思是只在家賴著,光吃不幹活的好吃懶做之徒。「貨」這個字本身除了當財物或商品外,其實本身是罵人的話,所以我們才會對看不起的人說「你以為你是什麼貨色」。
一九九一年,由葛優主演的中國大陸第一部情景喜劇《編輯部的故事》的其中一集〈水淹七軍〉中,因為蘿蔔大豐收,女主角被同事帶有性別歧視的揶揄言論「女同志就算了,不如以後多吃點蘿蔔」激怒後,反擊的「你可別瞧不起婦女啊,一會比比看,看誰是吃貨」這段台詞在大陸火紅之後,吃貨二字開始漸漸成為好吃之徒自嘲的說法。
這種將吃貨二字作為美食愛好者對自己自嘲的用法,一直持續到二○一二年,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開始播出為止。隨著這部紀錄片熱度的不斷上升,對美食的熱烈追求,漸漸不被視為是一件好吃懶做的俗事,而「吃貨」一詞,也隨之在網路與各大媒體上迅速地流行和運用起來。北京飲食作家崔岱遠甚至在二○一四年出版了一本《吃貨辭典》,以七十八篇散文介紹中國各地名菜。
到了現在,有不少人以吃貨自居,以吃到預約困難或是在美食評鑑榜上有名的餐廳而得意揚揚。但是吞食咀嚼,以及打卡拍照的頻率和數量,與品味的資質和藝術,累積出來的對文化的價值卻是天差地遠。而這也是這本《吃貨簡史》的中心思想:飲食文化的養成是文明的累積。
以吃魚為例,不管是生吃、烤來吃、蒸來吃或是煮來吃,都是透過我們祖先不斷的經驗累積開展。但要形成文化,便需要更細的分工和處理方式。明明直接吃就好,為何有人開始費工把魚去骨剁碎,添蔥加薑地做成魚丸。而魚丸又如何變得越來越講究,製作越來越精細,調料越來越精準,使用的魚種類越來越廣泛,應用的方式越來越多元。
於是,烹飪手法多元了,烹調流派形成了,這其中自然與技藝卓越的廚師有關,但品味超群又挑剔的「吃貨」,更是推動餐飲精煉的動力。
本書主要按照中國歷史上的時期分成三大部分,分別是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兩宋,以及元明清。其可貴之處,在於每一道單一菜色,從食材、菜品演進,還有其多元發展,都能在透過歷史故事的輕鬆氛圍下,潛移默化地讓讀者提昇飲食品味。
李廼澔
中國文化大學語文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百年飯桌》、《百年和食》作者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2939
唐宋八大詩人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古代流放犯人一般發配到哪裡?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陆棄
在古代,流放、發配或曰流配,是一種僅次於死刑的刑罰。最有名的流放犯人,《水滸傳》中的林沖與武松、宋江,都曾受過流放發配之苦。有一齣戲劇《蘇三起解》,也是唱的蘇三被流放的故事。這種長達幾千年的刑罰制度,其實也經歷了許多變遷。
古代著名的六大發配地
流放,看著並沒有那麼痛苦,但實際是是僅次於死刑的一種刑罰。古代交通不發達,流放意味著長途跋涉;犯人身上帶著枷鎖,行動不便,痛苦難當;流放一般是偏遠之地,流放原則是「南人發北,北人發南」,南人流放到北邊,北人流放到南邊,故意讓犯人水土不服;流放地生活條件惡劣,吃不上,喝不上,住不好,醫療條件幾近於無,許多人熬不到徒刑期滿,就無奈見上帝去了。
中國有落葉歸根的傳統,讓犯人死在異地他鄉,也是對犯人的一種懲罰。
早在三皇五帝時代,流放之刑就已經有了,歷史上記載的流放故事有很多。史載「流共工於幽州」,幽州就是現在的北京一帶,在遠古時期是荒涼之地,共工就被發配到這個地方。「仲舒下吏,夏侯囚執,眭孟誅戮,李尋流放,此學者之大戒也」,西漢的大儒李尋被流放敦煌郡。
古代有著名的六大發配流放地:
其一,湖北的房陵,曾流放過兩位皇帝、十位王爺、一位駙馬和一位丞相,是最有名的流放地;
其二,海南的崖州,包括唐朝宰相李德裕、北宋大詩人蘇東坡、宋朝宰相丁謂、大學士胡詮、元朝宰相王世熙在內的至少十五位名相、賢臣、學士被發配至此生活;
其三,廣東的潮州,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曾流放至此,這個地方的瘴江因為韓愈大名改為韓江;
其四,黑龍江寧古塔,包括明朝兵部尚書張縉彥在內的明清兩朝數萬大臣曾流放至此;
其五,貴州的黔州,唐朝名相長孫無忌、唐高宗太子梁王李忠、唐太子李承乾等名流皆流放至此。
其六,河北的滄州,因為《水滸傳》林沖發配滄州而聞名。
流放的犯人為什麼不跑
看《水滸傳》,我們看到被發配的宋江、林沖、武松、朱仝等人雖然武藝高強,但並沒有逃跑,本來他們都有機會跑的。宋江被救上山寨,但還是堅持去服役;林沖被魯智深救下,也要堅持去滄州。武松到了孟州城,後又再次被發配,去梁山是因為發配途中被蔣門神安排的人刺殺,才不得已殺人逃命。那麼問題來了,流放的犯人為什麼不跑?
主要原因有六:
第一,流放時戴著枷鎖,且被解差看管,不容易跑。像武松那樣戴著枷鎖還能殺瞭解差的人,畢竟少之又少;
第二,從宋朝開始,被發配的人,臉上要刺上金印,即便是跑了,這個金印就是標記,會被朝廷全國通緝,跑了還是會被抓回來;
第三,跑了再被抓回來,後果很嚴重。最嚴重的會被「斬立決」的。本來不是死罪,卻因逃跑被殺,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第四,如果被發配途中帶著女眷,就更不容易跑了,如果因為跑了連累家人,就更得不償失了;
第五,如果逃跑,遇到赦免,不在赦免範圍內,得不償失。《唐律疏議》規定:「行程之內逃亡,雖遇恩赦,不合放免」。
第六,逃跑的追捕時期太長,跑到天涯海角,也會遭到全國通緝,大清律例規定對於流放逃跑者,追捕期限到七十歲為止。古人活到七十的是稀少的,跟終生追捕差不多。除非像武松、林沖那樣被逼上梁山,與朝廷決裂。但那會付出血的代價。被抓到後要殺頭的。
綜上所述,古人遭遇流放之刑,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不跑,等待朝廷大赦。古人大赦的機遇挺多的。新皇帝繼位、當朝皇帝生日、太子降生、太后生日、戰爭勝利等等,只要皇帝高興,都可以大赦天下。這樣就可以提前結束流放之刑了。
名人被發配,千古佳句留
流放,其實是勞動改造的一種。並不是流放到發配地,什麼活也不乾。但對於一些官員來說,他們被流放了,正可以發揮他們的智慧,為當地的百姓謀些福利。或者留下千古佳句,為中華文明史上增添豐富的精神食糧。
歷史上被流放的名人舉不勝舉,戰國時期的楚大夫屈原,因為被流放,而寫出偉大的愛國主義詩篇《離騷》、《天問》,「史聖」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曾寫道:「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戹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至今流傳,「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是屈原對被流放的回答。
唐朝名相李德裕,因為被流放海南,而有「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崖州在何處?生度鬼門關。」佳句;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因為諫阻皇帝奉迎佛骨,而被流放,名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脫口而出,瘴江因之改名韓江;「詞聖」蘇東坡被流放,「東坡肉」至今仍是人們愛吃的一道菜。明朝兵部尚書張縉彥在清朝被發配寧古塔,其組織的「七子詩會」成為黑龍江省第一個詩社,其寫的散文集《意外集》成為黑龍江第一部散文集。
《水滸傳》中,許多英雄好漢被逼上梁山,是從流放開始的,林沖流放途中,演繹出野豬林的故事,打虎英雄武松在流放途中,打殺解差,才有了「血濺鴛鴦樓」,逼上梁山;宋江被流放江州,才有題反詩,劫法場的故事存在。
流放成為一種文化,成為中國的一種特色。充分證明瞭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道理。許多被流放者,因為被流放到蠻夷之地,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一樣,客觀上促進了當地的文化、經濟的發展。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唐宋八大詩人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柳宗元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名作「始得西山宴遊記」作為「永州八記」的首篇,文字清麗雋秀。陶傑如何看此名篇的佈局?此一佈局和精煉的文字,又如何表達其柳宗元心境的變化?
「始得西山宴遊記」柳宗元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嚮之未始游,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延伸專題:
【愛情詩人李商隱 陶傑談「無題詩」艱澀之謎】
https://goo.gl/nr2a2Q
【杜甫「登樓」 情景湧心頭】
https://goo.gl/9EjiMR
【最迷人浪漫:陶傑談辛棄疾「青玉案」】
https://goo.gl/MWpWp4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sWeC3FCPvk/hqdefault.jpg)
唐宋八大詩人 在 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歷史上一門豪傑的並不多,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就佔了唐宋八大家中八分之三的位置,十分了得!其中蘇軾不僅有許多膾炙人口的趣事流傳,他的詩詞作品更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你可知「胸有成竹」、「雪泥鴻爪」、「廬山真面目」出自蘇軾,而「河東獅吼」又是詩人調侃好友的老婆兇悍善妒嗎?
想知道阿綱老師錄影時的小故事嗎?
還有更多有趣的內容,請加入說人解字粉團https://www.facebook.com/FCCSD2016/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R9p9L8e4dQ/hqdefault.jpg)
唐宋八大詩人 在 唐宋八大家整理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年6月22日 — 唐宋八大家整理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唐宋八大家整理,唐宋八大家文鈔編者,唐宋八大家關係,唐宋八大詩人 ... ... <看更多>
唐宋八大詩人 在 Facebook | By 愛瀋陽| 遼寧省博物館推出#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的推薦與評價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 詩人 、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 唐宋八大 家之一。... ... <看更多>
唐宋八大詩人 在 唐宋八大家整理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年6月22日 — 唐宋八大家整理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唐宋八大家整理,唐宋八大家文鈔編者,唐宋八大家關係,唐宋八大詩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