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當然,約定依然。
//祖高域美滿的發著自己同一年集齊「金滿貫」(golden slam)的春秋大夢:又創紀錄喇,費達拿和拿度都做不到的,我來!
所向披靡入到四強,夢還是甜的。但四強遇上德國的施華利夫,他先大勝頭一盤,第二盤到中局,也是先破發的一位,形勢大好,豈會想到自己今年又中伏?
可能是當老三太久了,一旦成為老大,過往的酸和bitterness,還是會經過發酵散發異味。
成也不忿,敗也不忿。不忿是他的動力,令他拚命追趕前邊兩位,冠軍要比他們多,榮譽要比他們盛,地位要比他們高。太在乎,愛比較,品格未及,在不能盡如人意之時,有失風度,藝高而德未馨便露底了。
說穿了,還是英國溫布頓網球主場館更衣室裡,牆上節錄詩人Rudyard Kipling的詩能把世態看透:
“If you can meet with Triumph and Disaster,And treat those two impostors just the same” 。
不是勝不驕敗不餒咁簡單,是。。。。。//
#品格決定境界
#YourDeedsYourFate
#唔好講奧運精神
#體育精神佢都欠
#MrCool就好波喇
#一個人的明采
古天樂與祖高域之 求品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4365283
-----------------------------------------
👉🏼https://www.patreon.com/budming
謝謝你的訂閱,讓我不必學習光合作用,可以繼續創/寫作、分享知識,走更遠的路。
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budmingbudming/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聖誕老人,總是為身邊的人帶來歡樂,但又有誰知道聖誕老人也會流淚呢? 「做」足三十年 「冠軍」聖誕老人 魔術師出身的陳漢強(Santa Jim),多年前一次適逢聖誕節的演出,便嘗試以聖誕老人打扮來表演魔術,怎料一下子演了三十多年。 2009年,Santa Jim代表香港參加瑞典國際聖誕老人運動...
唔好講奧運精神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聖誕老人,總是為身邊的人帶來歡樂,但又有誰知道聖誕老人也會流淚呢?
「做」足三十年 「冠軍」聖誕老人
魔術師出身的陳漢強(Santa Jim),多年前一次適逢聖誕節的演出,便嘗試以聖誕老人打扮來表演魔術,怎料一下子演了三十多年。
2009年,Santa Jim代表香港參加瑞典國際聖誕老人運動會,相等於聖誕老人的奧運,比賽項目亦很另類,包括鬥快吃粥、爬煙囪、賽雪橇、捉鹿、疊禮物和佈置聖誕樹等。Santa Jim成為第一個獲得「冠軍」的香港人。
「佢哋覺得係一個北歐嘅皇帝造型,係一啲好華麗嘅聖誕老人!」Santa Jim笑着說。白色的鬍子,加上一件增胖衣服,再穿上紅色大衣。只需十五分鐘,陳漢強便由一個普通人變成人見人愛的Santa Jim,大衣上更扣滿許多來自各地的特色襟章。
我不是「扮」聖誕老人
「聖誕老人其實就係我一個身份,係我同小朋友溝通嘅一個橋樑!」Santa Jim笑眯眯地說,當大家都認為是「扮」出來,但Santa Jim就強調自己是「做」聖誕老人。為了推廣這種精神,Santa Jim在2013年夥拍徒弟Santa Johnny胡鴻勝,開辦聖誕老人學院,教授「做」聖誕老人的秘技。一年制的課程,由外形至言談舉止,務求改變學生的內涵與形象,令他們成為人見人愛的聖誕老人。
親如兒子拍檔突然離世
但經常帶給人歡樂的聖誕老人也會有傷心的時候。Santa Jim的拍檔兼徒弟Santa Johnny今年二月因心臟病去世。回憶起當晚Santa Johnny的太太致電給他,他也不太相信,更以為是說笑。怎料第二天四周查問及上網看新聞,才確認了這個令人痛心的消息。
「衰仔,玩得開心啲啊。記住喇,去到唔同地方,都要開心啲,笑」這是Santa Jim最想對愛徒說的話。Santa Johnny生前也曾說過,在他的心目中Santa Jim是他的其中一個爸爸,除了教他「做」聖誕老人,更教曉了他做人做事。
今個聖誕,今集《港。故》用8分鐘,由這位港產穿起紅色衫的「冠軍」聖誕老人,分享他人生中的一段黑白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Follow埋《港。故》IG,睇更多精彩靚相:http://bit.ly/oncckonggu_IG
唔好講奧運精神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嘅運動員唔係垃圾!」當年李麗珊(珊珊)在亞特蘭大奧運會,奪得金牌後振臂一呼,振奮了全香港幾百萬的市民,亦帶領香港滑浪風帆走向一個熱潮。
在這個熱潮下,當年只是9歲的陳晞文(Hayley),亦在爸爸無心插柳的安排下,開始接觸並愛上風帆,至今已經十八年了。而今年27歲的她,一直是港隊女子風帆裡的新星,亦被視為奧運獎牌希望。
在這十八年裡,晞文在獎牌路上都算一帆風順,最彪炳的獎包括有:2009年世青賽冠軍,亦因這而一戰成名;2010年廣州亞運會,女子帆板米氏板銀牌;2014年再戰仁川亞運會,在女子RS:X組別10場全勝奪金,是繼李麗珊之後首次;2017年10月在日本舉行的世界盃,帶傷上陣下仍表現超水準,力壓強手首奪冠軍,亦令她當時世界排名升上第四位。
獎牌雖然不少,但大家可有發覺,被所有運動員視為最高榮譽的奧運獎牌,晞文似乎未有緣份?
其實晞文與奧運會的緣份,早在2012年倫敦奧運時已經「締結」,但可惜並不是「良緣」。
「嗰一下仲係好深刻,因為都未試過咁嚴重嘅意外,即刻係呼吸唔到;後嚟就知原來斷咗五條肋骨,同脾臟是嚴重碎裂,需要成個切除。」當年21歲,首次踏足奧運舞台的晞文,在出戰倫奧前的測試賽時,不幸與49er的帆船相撞,嚴重受傷需要緊急做手術。
「當時好擔心,因為唔知道佢手術成唔成功,諗下諗下自己嘅眼淚就流出嚟。」身為家中獨女的晞文,令做護士的父母非常擔心,爸爸在飛去倫敦看望愛女的飛機上,更是流下心痛及擔憂的眼淚。
幸好晞文受傷前身體是在「超fit」的狀態,加上多年運動員練就出來的堅強不掘精神,以及在父母和醫生的照顧下,她個多月就極速康復,踏上奧運的起跑線,可惜始終受過重創,最終只排第12名,無緣獎牌。
而上屆的巴西奧運,晞文又再一次與獎牌擦身而過。
「果一站我輸咗俾(隊友)盧善琳,我知道輸咗甄選就去唔到巴西奧運,我係超級超級唔開心;因為巴西呢個場我係超級鍾意,超級可以發揮,我覺得自己只要去到,就一定可以拎到牌。」
兩屆奧運,晞文都未能「修成正果」,亦曾經令她很心灰意冷,甚至想過結束運動員生涯,重返校園。
「我係想去奧運嘅,我諗每一個參加奧運項目嘅運動員,終極目標都係想企喺奧運嘅頒獎枱上面。」歷盡過天堂與地獄,是甚麼令這位被稱為新一代「風之后」的晞文,繼續堅持揚帆出海,再次挑戰下屆東京奧運呢?
今集《港。故》用7分多鐘,帶你看看或許是香港第二面奧運風帆金牌選手的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goo.gl/YJXtc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