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不能靠空想 以行動獲取回饋是關鍵
======
我的其中一項業務是幫助客戶網店創業,亦因而認識不少創業家。如果你問我這些創業家有什麼共通點,我會告訴你,答案是「行動」。
過多準備,錯失先機
我們自小接受的教育,彷彿都在準備一些東西:準備默書、準備測驗、準備考試、準備升學、準備踏入職場。我們也常常聽到一句說話:「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總之我們所接受的概念就是-準備就是王道。
久而久之,「準備」變成了「目的」,而準備的目的,就是被動的等候機會降臨。
在打工的世界,過多準備不是壞事;但在創業營商的世界,過多準備卻肯定是壞事。
打工和創業的根本分別
在打工的世界,打工仔所追求的是按著規矩辦事,並且在這規矩之下做得比其他人更加好。所以在打工的遊戲規則之中,越多準備功夫,突出的機會越高。
但在創業營商的世界呢?準備不是不重要,但絕不能過度準備。過度準備而欠缺真實行動,只會讓機會白白溜走。
真實行動的反饋,是最有用資訊
我們在學校學的市場調查,我不敢說沒有作用,但我可以說是作用有限:當完成數據搜集的時候,數據已變成過去式;對於受訪者偏好的訪問,很多時只是受訪者的幻想。
要在創業世界獲得最可靠的資訊,我們需要即時的、真實的反饋:當貨品在網店上架之後,點擊率有多少,下單比率又有多少;哪一項產品才是winning product,能夠帶動網店的銷售;針對什麼年齡和興趣群的廣告,最能打動消費者…… 等等。
真實顧客的反應,是真實又即時的。創業家必須要倚靠這些反饋,才能夠對業務作出微調。而根據我觀察,成功的創業家,大多是摸著石頭過河的。而行動,就是關鍵。
「現在」就是開始創業的最好時機
如果你問我:「什麼時候是創業的最好時機?」,我會答你:「是現在。」
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完全準備好的。
我們需要做的,是訂立方向和初步計劃,然後立即行動:你踏出第一步但發覺走錯了,你便知道這個方法不可行,而這究竟是作出微調的有用資訊,繼而行出更有把握的第二步;但若你永遠不踏出第一步,便永遠流於空想。
創業的精髓在於風險管理
我從不主張高風險的創業活動。但若果風險可預計而又承受得來,適當的冒險精神是必須的。
創業營商經驗需要累積,而網店創業正好是風險可控的試煉場。今天你網店創業,也許成為多年之後發展成一盤大生意的切入點;也許是吸取經驗的試煉場。
但我可以告訴你的是:當你踏出第一步去創業,你會重新了解自己,以不同的角度看這個世界。
https://seminerdlabs.com/learn-business/
#創業 #副業 #創業家 #企業家 #網店
=====
「半宅職薯研習所」提供:
一對一事業諮詢
網店副業或創業培訓(一對一培訓,手把手幫助你建立出可營運嘅網店!)
助你找到事業的出路。
立刻 Direct Message 半宅職薯
或 WhatsApp: 52444531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1月26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sCZ2zPHsAb4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商研所出路」的推薦目錄:
- 關於商研所出路 在 半宅職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商研所出路 在 半宅職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商研所出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商研所出路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商研所出路 在 中環孫老師 Mr. Central Officia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商研所出路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商研所出路 在 Re: [問題] 台大商院的年薪? - 看板CareerPla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商研所出路 在 商科研究所出路、薪水探討- 工作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商研所出路 在 商學院畢業出路,王達昌老師來解答!研究所科系怎麼選?(企 ... 的評價
- 關於商研所出路 在 台大商研所招生說明會在Facebook 上。如要連結台大商研所 ... 的評價
- 關於商研所出路 在 [討論] 為什麼台大商科研究所畢業不能進科技業? - 看板Tech_Job 的評價
- 關於商研所出路 在 台大商管碩士畢業在找工作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商研所出路 在 台大商研所Dcard、台大國企所出路 - 大學碩班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商研所出路 在 [問卦] 能考上政大商學院有多強? - Gossiping板 - 日式烤年糕 的評價
- 關於商研所出路 在 [心得] 勸君莫讀管理/商科| 台大國企所出路PTT - 如何做好生意 的評價
- 關於商研所出路 在 [問卦] 為何商科的研究所這麼競爭? - 八卦|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商研所出路 在 [討論] 為什麼台大商科研究所畢業不能進科技業? 的評價
- 關於商研所出路 在 商科研究所出路、薪水探討- 工作板| Dcard|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商研所出路 在 半宅職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做大公司中層 還是細公司老細好?
=====
無論你是剛剛畢業,抑或是在職場打滾了幾年升職在望,只要你有上進心,你都會想到以下的問題:在未來的日子,我應該當一個細公司老細,還是繼續在大公司打工,一步一步踏上中層之路呢?
今天半宅職薯就和大家分析兩者分別,幫助大家思考前路。
履歷背景方面
如果你擁有專業資格或名校出身等亮麗履歷的話,你有機會如像坐直升機一般在大公司扶搖直上。因為亮麗履歷這華麗衣裳,會被視為競爭力的一部分。
但如果你打算當一個小公司老細的話,你便可以把你的亮麗履歷忘記。因為打從營商的第一天開始,你便踏入弱肉強食的商業森林,華麗衣裳對於覓食是沒有實際作用的。你需要的是具實戰能力的創意、執行力以及人脈。
工作時間方面
大公司中層雖然工作繁重,超時工作習以為常,但在假期日子,你的腦袋也可以有喘息空間,放下工事,讓自己身心放空。
但如果你是細公司老細呢?基本上你的上下班時間是不受任何約束的。但是這種自由僅限於肉身上的自由,你的腦袋24小時都是在想公事。至於長假,那便更加不用說了。要是讓自己放幾天長假,公司的生意便隨時停頓幾天,到最後也是自己損失。
資源需求方面
在大公司打工,你需要付出的資源便是時間、知識、精力。正常打工是不需要掏荷包返工的。付出了,到月尾自然會有收穫,雖然有時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
而作為一個細公司老細,你不但需要擁有時間、知識和精力,更加要擁有豐富的創造力。在此,創造力是指創意加執行力。因為商場如戰場,當一道營商法則被發現為可行的時候,它便會很快變成不可行。因為每一間商戶都會爭相仿效,造成供應過剩,或欠缺差異。
另一項重要的資源,就是資金。細公司老細除了需要準備一筆創業資金外,更加需要準備可能長達兩年的生活費,等待收支平衡甚至有盈餘的時候,才有機會出糧給自己。
收入方面
當一個大公司中層,收入是有保證的。除非自己表現欠佳或者不幸遇上裁員,否則生活大致穩定。可以享受不時去旅行飲紅酒等中產生活,做得好的話甚至有車有樓。
而當一個細公司老細呢?你的收入是極其不穩定的。在最壞的情況,你可能需要負債;而在最好的情況,細公司可能變成大公司,收入無上限。心臟負荷力低一點的人,必須想清楚自己能否應付這種大起大落。
工作性質方面
當一個大公司中層,你大致上可以做自己最擅長的事。為什麼呢?因為大老細通常都會把適合的人安置到適合的崗位,發揮每一個人最擅長的才能。
而當一個細公司老細呢?雖然你可以選擇自己最擅長,最感興趣的行業,但那些自己厭惡和不擅長的工作,也責無旁貸。
細公司老細其實是銷售、人力資源管理、會計、產品開發、物流……等等多種角色集於一身的人。你不能說我不喜歡會計,便把它置諸一角,因為到最後責任也是由自己承擔。所以當一個細公司老細要不斷衝出舒適區,學習各式各樣的技能。
下屬管理方面
當一個大公司中層,大致上須要跟從能迎合公司文化的管理模式。這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不需要自己揣摩一套管理方法,壞處是缺乏管理的自由度,發揮空間或多或少受到侷限。但若果你本身也十分接受公司文化的話,那麼要管理下屬便不是難事。
而當一個細公司老細呢?你可以創立出自己的公司文化。在這裏特別要提的是,細公司老細必須要有相當的辦公室政治智慧。當中目的不是在自己公司搞辦公室政治,而是杜絕一切辦公室政治。因為辦公室政治等於內耗,會燃燒你所給予下屬每一分一毫的薪金。
結語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對大公司中層和細公司老細有多一點的認識。簡單的說,大公司中層最吸引之處是穩定,細公司老細最吸引之處是收入無上限的機會。重點是你是否願意承擔風險。
大家可能會問:「在大公司中層和細公司老細這兩條路之外,有沒有第三條路可以走?」答案是有的,就是經營自己的副業!
https://seminerdlabs.com/learn-business/
#創業 #副業 #創業家 #企業家 #網店
=====
「半宅職薯研習所」提供:
一對一事業諮詢
網店副業或創業培訓(一對一培訓,手把手幫助你建立出可營運嘅網店!)
助你找到事業的出路。
立刻 Direct Message 半宅職薯
或 WhatsApp: 52444531
商研所出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
商研所出路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1月26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sCZ2zPHsAb4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新一份《施政報告》出爐,洋洋灑灑數萬字,多達200項措施,能否為香港帶來藍天和希望,卻是見仁見智。民生方面,除了向輪候公屋基層家庭提供津貼等個別措施,未見太多新意新猷,部分措施流於「濕碎」。行政長官表示已覓地330公頃,足以應付未來10年公營房屋供應,現實是短中期土地供應缺口依然巨大,當局並未填補多少。港府提出要積極參與國家內外雙循環格局、融入大灣區發展,中央亦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便,可是香港能否好好把握機遇,加快創科發展、提升航空樞紐地位,還須拭目以待。香港社會撕裂,政治對立嚴重,《施政報告》在修補裂痕方面着墨不多,如何團結港人「重新出發」,仍是一大問題。
蘋果頭條
至少250人感染武漢肺炎的「歌舞群組」,仍然輻射式擴散,未有遏止迹象。最先爆疫的灣仔舞廳Starlight Dance Club,學舞者非富則貴,為何釀成數以百計人染疫,且不論平民抑或上流名人,齊齊中招?《蘋果》翻查衞生防護中心資料,發現該「疫廳」牽涉多條傳播鏈,其中數名患者懷疑是「播毒」的關鍵人物,連環引爆舞廳疫情、名媛遭殃。首位關鍵人物是第5547號病人、居於九龍塘大廈的64歲女子。她11月19日發病,報稱病毒潛伏期間,曾到過新蒲崗越秀廣場新光宴會廳,該場所的第5568號病人、住元朗七星崗村的61歲女子,早於11月2日發病。
東方正論
傳聞被中央打回頭而需重做的《施政報告》,拖延逾月後昨日發表,奈何仍然不脫炒冷飯本色,重中之重的拓土建屋毫無寸進,遑論突破思維,不過是重複過去推出的措施,拋出一堆數字自我貼金而已。唯一德政算是工商舖終於撤辣,為救市行出正確一步,但住宅物業何時減辣或撤辣,仍是遙遙無期。工商舖撤辣的消息,本報早在本月初已有獨家報道,現在終於落實,反映港府總算順應民意。事實上,金管局今年8月放寬「非住宅物業」按揭貸款的逆周期宏觀審慎監管措施,意即減辣,但做一半不做一半,救市作用輕微,始終都要全面撤辣。
星島社論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她在立法會宣讀《施政報告》時,首先交代月初赴京向中央爭取惠港政策的七大成果,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航空樞紐、科技創新中心地位,同時打通大灣區交通經脈,落實「港車北上」、支持優化落馬洲/皇崗口岸「一地兩檢」等;消息透露,除了皇崗口岸外,羅湖口岸亦會推行一地兩檢,使大部分陸路口岸未來過關都會更為方便。《施政報告》亦推出青年就業計畫,由政府資助二千名近兩年畢業的大學生到大灣區工作,月薪高達一萬八千至二萬六千元。林鄭月娥強調,內地經濟快速反彈,香港享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中央對香港的支持,可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
經濟社評
第4波疫情失控大爆發,特首林鄭月娥繼公開宣稱應對疫情是頭等大事,昨在施政報告中也確立清零目標,惟落實措施卻欠奉,還否定全民強制檢測,形容為口號式。既然已將清零列為控疫目標,社會期望,亦要求林鄭特首及她所領導的政府,上下一心,盡快交出路綫圖和時間表,並全力探討研究,推出具體及有行動的計劃,切勿只講不做。在施政報告公布前,市民都期望林鄭會提出具體振興經濟、紓民困和控疫措施。可惜昨日所見,內容欠缺石破天驚的新猷,中央的惠港政策,可為香港帶來新機遇,融入大灣區發展,是香港未來發展重要方向,但這些措施都屬遠水,難以救爆疫近火。
商研所出路 在 中環孫老師 Mr. Central Officia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拜登家族最近被輿論推上風口浪尖。從拜登家族與中國的生意往來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權力和資本互動運作的模式。拜登家族選擇的商業模式,是由他本身所處的階級出身和政治地位決定的。然而,全球化紅利的消失,意味著拜登家族的生意不可持續,且風險甚高。
#權貴 #經濟 #中美關係
----------------------
相關連接
中環孫老師|比經濟內循環更可怕的來了!科技內循環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NYaNAFMUTg&t=17s
中環孫老師|中國樓市大分流!樓市的最後狂歡來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W7jj794Xic
孫老師說財經|中國城市大洗牌,你居住的城市決定了你的未來,现在的户籍就是未来的国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vTuV-Z06lw&t=53s
孫老師說財經|人民幣的終極命運,不會貶值只會消失。你的社會等級決定了你對人民幣的兌換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AhWVtKv07g
孫老師說財經|大通脹還是大通縮?解密中美兩國經濟的底層密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UHaAkLp1rw
孫老師說財經|一個也別想跑!中國啟動全球征稅,準備集中力量辦大事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gGcNvH-HSU&t=98s
孫老師說財經|別讓人民幣匯率騙了你!人民幣匯率表面穩定,資本外逃一刻未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9LUgm3pTyc
孫老師說財經|內循環經濟啟動,中國韭菜在劫難逃,普通人應該如何應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aqYRt8Exg8
孫老師說財經|獨家!房價與庫存同時上漲,中國樓市進入右側拐點,有些地方的房子該賣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6Gz37UFQk&t=959s
孫老師說財經|房價上天,經濟落地,房地產將成為中國經濟的墓碑。中國經濟已經成為困死居民的復活節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5RU_2lfGeE
孫老師說財經|地攤經濟能救中國嗎?經濟拉美化,社會尋租化,地攤經濟將加速中國底層社會的崩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tdueG4ySro
孫老師說財經|看透中美經濟戰真相:表面是經貿戰爭,背後是階級利益與代理人之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Sg-HPW4tJk&t=52s
孫老師說財經|繞不開的人口懸崖,從人口結構看中國沒來的經濟趨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DKDPGTOV6E&t=337s
孫老師說財經|中國房地產七宗罪:繼續沉迷炒房永遠沒有出路,製造研發與制度創新才是正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VLKjeShADE&t=638s
孫老師說財經|錢荒,糧荒,都不如訂單荒。接不到訂單的中國經濟該如何撐下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d1b8fHJODY
商研所出路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人生不是單選題:夢想能被踐踏,才足以撐起強大!少女凱倫教你如何跑得讓世界來不及為你貼標籤」介紹
訪問作者:少女凱倫
內容簡介:
當你被世界挑戰,還想站穩腳步獲得掌聲,其實完全沒有捷徑。
但幸運的是,走過的路永遠不會白費;世界會還給你,你所值得的一切。
當世界是一團迷霧,誰能在當中找到出路?
答案是,找到你自己,你就會找到出路。
作者無論是家庭背景、學歷皆不外界想像光鮮亮麗,自幼稚園起做家庭代工出身、顧店當服務員,成長求學環境都是半工半讀,直至24歲出國留學才發現「擁有自己的時間是多麼彌足珍貴」,更意識到環境改變才能持續反思自我。
出社會以後,本以為自己是工作狂,卻發現事事都只是在迎合他人期待,卻苦無扭轉現狀的能力,透過自我學習、拒絕不公平對待、發展社群、成為串接他人的平臺,持續透過個人寫作,2年將單篇文章價值翻漲20倍,更持續轉型、升級,被外界視為是擁有正職工作卻能經營個人品牌、斜槓的標竿。
作者透過人生實戰經驗,統整出個人品牌定位心法、拆解個人品牌階段(起步期、成長期、穩定期、重置期)等,盼仍處於迷惘階段的朋友,能皆由個人人生經驗找尋自我、探索自我。
作者簡介:少女凱倫
本名花芸曦,1990年生,任職主流新聞媒體,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輔仁大學進修部大眾傳播學系畢。
曾任職TVBS、世紀奧美公關、ETtoday,為數位、傳統媒體、公關、行銷專才。透過寫作積累個人專業,並於PressPlay上開設網路寫作課、擔任臺科大電子商務班社群寫作講師。
目前為跨界讀書會發起人、全臺最大互聯網組織 XChange 行銷長、新創公司媒體顧問、專案經理雜誌、ETtoday、TVBS、生鮮時書等媒體專欄作家。
作者粉絲頁: 少女凱倫
出版社粉絲頁: 讓我們布克在一起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商研所出路 在 商科研究所出路、薪水探討- 工作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先說我目前的狀態好了,在去年畢業後順利的找到目前待的這間公司算是中型規模的電子上市公司(行銷職),我的學歷加上大學新鮮人,首份工作只拿到30K ... ... <看更多>
商研所出路 在 商學院畢業出路,王達昌老師來解答!研究所科系怎麼選?(企 ... 的推薦與評價
商學院需要考 研究所 嗎?又該怎麼選擇 研究所 科系?王達昌老師從畢業 出路 帶你看,了解每個科系組別的不同,找到最適合你的系所!無論你是商學院本科、 ... ... <看更多>
商研所出路 在 Re: [問題] 台大商院的年薪? - 看板CareerPla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bufgo (巴菲購)》之銘言:
: 想請問一下
: 台大商學院出來的新人年薪大概多少(在台灣)
這樣問不準,問的也錯。
一、這題的答案是年薪0元,因為台大沒有商學院,就沒有「商學院出來的新人」。
二、如果改「台大管理學院」出來的新人年薪,也要看你的各方面資歷。
(一) 像會計系、財金系、資管系,出路就有很大的不同。
(二) 有無英檢、TOEIC高分/有無唸研究所(唸哪一所)/有無參加過特殊比賽或經歷
/有無雙主修輔系/有無特殊技能 都有關係。
(三)哪一年畢業的,也有差。十年前、五年前、一年前,年薪都有不同。
我是畢業快10年的老骨頭,講幾個例子。
1.美國知名碩士畢(全美前5-10),00銀行(世界級的),月11-12。
2.美國知名碩士畢(全美前1-5),外商產業台灣分公司X理,月15-20。
3.112碩畢,外型美+口才佳,本國投資銀行壽險類,企業放貸保險性質,月15-30不等。
但超過10的,並不多,多分佈5-10。
: 有聽說商院出來的薪水都是M型化分布
嗯,沒錯。
: 強的去高盛 摩根 野村等等的
我也有 同學在 高鐵 摩斯 吉野家 等等的。
: 但這些不知在台灣有多少職缺 能進去的人應該很少吧
台灣多少職缺?很少。能進去的很少?廢話。
: 想問問台大商院大多數的人年薪大概是多少
大多數人? 大哉問。
上面那三個先決條件,就會有很大的落差。
: 以及日後薪資的成長幅度如何 (強的似乎會破500萬?)
我有同學,財金系、商研所畢,目前年薪最多 約600-800(不是K)。
(目前我知道同學中 最高的,畢業快10年)
: 出路最差的大概會到哪裡去呢
有工作的同學 聽到最差的,現在大概30K
還有結婚生小孩沒有工作,這是出路最差的,OK。
: 最近聽有人說出出來不到四萬 感到有點驚訝就是了
一點都不用驚訝。
台大管理學院,絕不是出路保證,要看你的實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2.235.81.17
論薪水嘛~~@@
真的有在這3家作的 吉野家的已經離職了
前2家的都還在 作的也還不錯
這裏說明一下 分佈5-10 是指畢業10年左右 平均月薪
管院。 各系都有。
當然我不可能認識所有的人
我只能就我身邊同學朋友取樣
如果就
最近一年(即100年或101年6月)畢業的管院學弟妹們「起薪」
我了解不多
但現在的薪資確實比起十年前畢業時 少了一些(資質特強or開外掛例外 暫不討論)。
管院 「一般」大學畢業生(若沒有某塊特強,也沒靠某些人,成績均中等)
「單就起薪」我認為要破4萬 稍有難度
畢盡 管院一年畢業生加起來 也應該有500人以上...(不加研究生)
不是每個人只要一經「管院」加持
一出社會 就立刻是飛皇騰達的
就如同我文中提的 甚至有人快10年了 還領不到35k的....。(這也是特例啦)
※ 編輯: autoDVD 來自: 182.235.81.17 (12/14 04:31)
探討哪個系比較好賺錢 出路比較廣
沒太大的意義
※ 編輯: autoDVD 來自: 182.235.81.17 (12/14 19:1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