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這個時候,大家的心裡都想說,2021年秋天看有沒有機會飛出去吧?但到了2021年的夏天快結束的時候,又覺得2022年好像又沒機會了,看看2023年有沒有可能吧?
我的心裡也是相當難受想哭的,不是因為貪玩,而是很多工作跟收入都受到了影響呢!看著毫無止盡的疫情,內心又不禁擔憂了起來,要讓全世界活下來的人,都順利接種到一定比例的疫苗,是得花上幾年的時間呢?又或者未來是否有機會出現治療新冠的藥能奇蹟般地出現呢?
2021年開始接種疫苗之後,似乎出現了一道曙光,重新燃起了我們對疫情結束抱著希望,無奈Delta變異株的高傳染力很快地進入多個國家造成大流行。Delta株的R值高達7~8,若依群體免疫閾值計算Herd Immunity Threshold, HIT=1 -(1/R0),對抗Delta這麼高傳染力的變種病毒,疫苗涵蓋率甚至是需達85%以上才有機會群體免疫了。依照目前全世界都在缺疫苗,而且每個人又不只需要打1~2劑疫苗而已,到底疫情會拖到何年何月了呢?
而且還要考慮未來是否又會有相同高傳染力且又有著高抗藥性的新型變種病毒出現,當然我們也期待未來能有次世代更厲害的疫苗出現,我們心中也只能這樣盼望接下來有更多的好消息出現了。
--
【日本疫情狀況】
1. 日本首都圈的新增感染者是Delta株比例從上週的75%到本週的89%,關西的Delta株感染比例也快速從32%上升到63%。東京都的檢查陽性率在一個月之內,從5.6%快速上升到20.7%之高。完全可以感受到Delta的恐怖啊,等於是每5個接受PCR檢查就會有1人是陽性的概念啊!從新聞也可以看到大白天的東京,大排長龍的人潮就是在等待著接受PCR檢查,感染急速爆發之下的東京,在檢驗能量跟醫療量能上面都將迎接最嚴峻的考驗。
雖然我並不是醫者,但觀察了一年半日本與國際間的疫情狀況,算是對日本疫情有一定的了解程度,基本上現在日本的狀況就跟我前兩篇提到的內容幾乎雷同。日本學者的模擬數據確實是低估了Delta的高傳染力,我一直懷疑先前的某個倍率或因子之類的應該是搞錯了吧?原本是說東京在8/10才會達到單日4500人的數字,果不其然,今天8/5就直接破5000人給您看了,今天總確診數直接突破15000人。就如我前幾天所說的,這兩個禮拜日本的疫情真的要有心理準備了!今天日本學者的推算當然又改了,因為疫情是比想像中的還嚴重,兩週後甚至東京平均單日會超過萬人感染。
2. 日本政府這幾天又出來增加幾個地區的緊急事態宣言跟まん延防止等重点措施了,大家應該都看到沒感覺了吧?是的,就算您現在發布全日本都宣布進入緊急事態宣言,也不覺得意外,諷刺的是可能還有一大部分的國民並不把它當一回事,人潮繼續湧現。除非日本能回到去年第一次緊急事態宣言那樣,絕大多數店家配合關店、人民也都願意暫時待在家中,那才有機會改善目前的疫情狀況。但又要把大家都給關住,店家已經倒了一堆,很難啊!
在上一篇的貼文我也提到"封城"的問題,結果這兩天日本Yahoo新聞就有舉辦投票議題,很多日本網友也認為是要走到lockdown的地步才能將Delta造成這可怕的疫情暫時緩和下來。但菅首相看起來還沒有打算走到這一步,八月中的盆休目前仍是呼籲大家要更加嚴格實施不要不急的外出、盡量在宅上班這樣而已。
安倍下台之後的這位舉牌大叔,看起來就是出來背黑鍋用的,不管民調下滑到多跨張,做事情仍讓人無法感到任何的魄力,感覺講話還會發抖。至少在歐美的一些國家元首都還蠻堅持自己的想法,也有一定的執行力,至少很多國家在疫情進入失控局面的時候還會考慮封城這一步。日本始終如一選擇"自肅"這一招,不是我們不願意尊重日本人的文化,而是我們確實看到人性醜陋的那一面,疫情失控呼籲你自肅,但一堆人還去海邊群聚玩水,政府人員只能在海邊發傳單宣導,又是何等的諷刺呢?
日本的法律沒能像台灣這樣說改就改、說罰就罰,您可以自己查新聞報導,入境國人違反隔離規定亂跑,政府只能警告您說要公布姓名跟個人資料喔!對於在家療養的感染者,仍舊沒有法律可以約束這些人的行動自由。沒有人敢說這些確診者100%都那麼有良心不會亂跑出去,就算私自外出也沒有像台灣這樣直接重罰100萬,在這獨特的文化之下,日本疫情會失控,真的也不意外。
3.日本自疫情以來的總確診數應該會在明天突破100萬人,說實在的,依照日本這些日子以來的防疫方式,也不得不佩服確實他們已經是個很優秀的民族了。像是英國總人口數是日本一半還多一些而已,總感染數卻是快達到600萬人,也就是日本的6倍...如果加上口比例計算,那應該是12倍感染數。
我想這還是歸功於日本人確實是比較愛乾淨,在整體衛生習慣比較好,東方人戴口罩的習慣也比西方人好,而且有絕大多數的日本人還是願意乖乖配合自肅的。日本的衛生習慣確實也是比台灣優秀許多,過去我們在旅遊時都可以看到那乾淨的街道,雖然說在新宿池袋的繁華街仍是有幾段是蠻骯髒的,上野也有很多遊民。
在台灣其實還蠻常看到很多小吃業者很常摸完錢又去煮食物,就以在7-11買咖啡來說,也很少看到店員是先用酒精消毒完手部之後再去處理。即使戴著手套,那也都是一直在摸錢摸收銀機啊!在日本則是能看到比較高的比例,店員在處理客人食物之前會先做手部的消毒動作。台灣人民整體的衛生觀念還是要再加強的,尤其是在這種病毒已經威脅到我們生活的時刻。
4. 影響疫情的關鍵仍是在人流的管控,可以看到東京有常高比例的感染者是落在20-40幾歲之間,而這個年齡層也是疫苗覆蓋率較低的。甚至是19歲以下的感染者仍佔了一定的高比例,我想很多也都是家庭或者校園群聚感染造成的吧!讓我們的下一代從小就進入感染病毒這樣的風險當中,實在不是很好的示範啊!
英國之前的感染數太多,依"總感染數600萬/總人口數6817萬"來計算,從自然感染中恢復得到抗體的人口數就貢獻了9%,再加上英國疫苗覆蓋率在完成接種第一劑有70%,這兩個數據疊加上去就有超過80%以上了,難怪他們可以解封脫掉口罩幫全世界做實驗!但英國也歷經好一段時間的封城,後續也有瘋狂作篩檢的動作,而且還導入APP定位追蹤(雖然說有人會偷偷關掉),至少是還有些強制隔離的政策。
這些在日本的防疫政策上面都沒有見到。所以您說日本的疫情會走向怎樣的程度呢?"100萬/1.23億"的總人口數....這樣是連1%都不到的。因此日本若要邁向群體免疫之路,絕對是要讓疫苗接種率瘋狂往上拉起來!當然是不希望日本會跟英國等同有這麼多的感染數,畢竟這是要付上2%左右死亡率的代價。大家應該也會認為日本社會目前是有蠻多的黑數存在著吧,畢竟這陽性率也是高到蠻誇張的,所以之後日本如果單日破兩萬三萬的,都是很有可能的。
5. 日本也有國產疫苗的消息,但可能不會那麼快就可以幫上目前疫情的難關。知名的「第一三共」藥廠也是在開發mRNA技術為主的新冠肺炎疫苗,「鹽野義製藥」則是使用「基因重組蛋白疫苗」技術。所以日本還是得先熬過這一波疫情,尤其是現在也面臨缺疫苗可打的狀態。
日本完成第一劑疫苗接種達45%了,在不選擇封城這條路之下,看來也就是繼續拚疫苗覆蓋率的拉高了。高感染數沒有關係,至少是讓重症患者比例下降、死亡數不要上升。日本目前開放接種的Pfizer、Moderna、AstraZeneca三款疫苗,在預防重症都有一定成效。就算打完疫苗之後當然都還有可能確診,但至少會讓您大幅減少引發重症的機率,相信大家看到目前美國疫情狀況就是很高比例的重症病患都是落在未接種疫苗的這群人上面。美國、歐洲、日本也都有反疫苗的團體人士,但如果什麼都不做,就只能用自身免疫力跟他拚,對於本身就有痼疾或者高齡者相當不利,人類只能選擇接種疫苗這件事實,否則就真的只能物競天擇了。
6.至於這幾天在瘋狂吵的「中等症」還要經過醫生判斷才能入院療養的爭議,不僅是人民,日本政府官員內部也都吵翻了。畢竟呼吸困難、肺炎、需要供給氧氣的中等症病患,若沒有接受緊急治療,很有可能就直接掛在家中或掛在救護車上面了。8月這幾也已有8人因為這樣在自宅療養期間而失去性命了,日本人當然也會擔心這個自宅療養將會造成死亡急增問題。
政府的這個政策也等於是默默宣布即將進入醫療崩潰狀態了嗎?因為爭議太大了,再怎麼看都非常沒有人性啦,畢竟日本仍算是先進的國家耶!又不是什麼醫療落後的國家。因此,政府在晚間也更改療養政策,針對中等症狀患者改為"原則入院"。
7.東奧倒數幾天了,仍是不斷有選手與工作人員等關係者傳出感染,其實也蠻多選手是因為檢查陽性而只能放棄比賽,籌備五年賽事的心血只能這樣白費。
先前大家也都擔心各國變種病毒都聚集來到日本,會不會產生新的東奧專屬變種病毒,希望是不要啦~~光是現在這隻Delta就已經夠難搞了!雖然說日本在防疫上有蠻多的缺失,但至少是在奧運賽事的準備上仍是相當用心的,希望這幾天的東奧賽事都能圓滿結束,有個振奮人心的閉幕典禮,在煩悶的疫情時刻,帶給全世界人類一個希望,
2020東京奧運竟然就這樣延遲了一年舉辦,至少是各個賽事都有精彩地完成,但應該誰也沒料想到,東奧舉行的此時此刻,也是日本新冠疫情有史以來的最高峰,最慘烈的確診數字。
往好的方面想,還好這次東京奧運沒有開放球迷入場觀賽,不然這個感染數恐怕不只這樣而已!
8. 說那麼多也無能為力,反正就是要等到全世界人類大多數人都有了抗體,不管是從自然感染中恢復獲得,還是打了兩劑三劑的疫苗,才能逐漸邁向恢復正常的那一天。
至少台灣又再度把確診數控制在"個位數"了,未來在社區內仍要持續遵守乖乖戴口罩的規定,更要嚴防邊境的任何漏洞,這種一燒真的可能兩三天就會燒起來了,隨時都有可能回到升級的日子。您看到日本受到Delta變異株影響,病毒株的快速置換,以及性率在一個月內飆升3.7倍,就知其嚴重性了。
--
圖片來源:ANNnewsCH
--
✅ 多和夢日本商品海外直送訂購教學
https://bit.ly/3nbQv0R
✅ Agoda 10%訂房優惠券免費領
https://bit.ly/3a0jr7i
✅ 防疫新生活必備紫外光空除菌商品
http://bit.ly/3oL7O8V
✅高鐵國旅聯票85折再9折
https://bit.ly/32TSmyc
商閾計算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無人零售的未來,究竟是機器視覺,還是RFID?
2020年8月10日 星期一
來源:科钛网 作者:CoreTech
重返實體 無人商店興起
無人工廠、無人倉儲、無人機、無人駕駛……科技帶給人們的是勞動力的解放,給各行各業帶來的,則是格局的重構。而對普通消費者來講,零售模式的轉換是切身感受到的。
自2016年底亞馬遜的 Amazon Go 亮相以來,中國國內無人零售領域的投資迅速升溫,無人零售被資本市場,視為繼共享單車之後的又一投資風口。傳統實體零售、電子商務、再到現在「智慧零售」概念的提出,零售融合科技產生的化學反應,讓其超過了任何行業迭代的速度。
相較於傳統零售行業的房租、人工、物流壓力,無人零售旨在減輕這些痛點:透過減少前端人力削減人工成本,以較小的店鋪面積及靈活的選址,降低房租成本,同時借助物聯網和大數據降低物流成本。
電商們的流量大戰,從線上打到了線下,線上流量紅利時代逝去,已是行業共識,互聯網巨頭紛紛佈局線下零售,挖掘線下消費的大數據價值,試圖透過打造新場景,帶來新流量、新體驗和新供應鏈,無人零售數位化時代已然開啓。
科技推動發展。無可厚非,技術問題是無人零售普及的命門,視覺技術、物聯網技術與行動支付,則是其中的關鍵技術架構。當下, RFID 標籤技術及機器視覺行動偵測技術,是行業內比較推崇的兩種方式。
RFID:辨識技術鼻祖嗅到了智慧零售
簡單說,一個RFID晶片就像U盤一樣,可以存入特定數據,併發出無線射頻信號。接收機可以在一定距離內捕捉到信號。
在無人零售領域,RFID有著很大的發揮空間。無人便利店代表商家繽果盒子的CEO陳子林表示:「最初打造產品的時候,我們發現在無人商店裡使用RFID解決方案,是最可行、最有效率的。繽果盒子目前在全中國落地158家店,進駐22個城市。我們團隊利用RFID的商品辨識的優勢進行研發,RFID不僅僅是幫助認出這個商品而已,其實整套結算管理才是重頭戲。在研發最初,無人零售這行業是新物種,沒有可借鑒的,都要摸索。無人零售大戰一觸即發,我們越早推出越好。所以,選擇先用RFID技術把繽果盒子做出來,再去透過實戰,來去打磨後端支撐體系。」
匯美集團CMO肖海坤也表示,RFID在服裝的在智慧零售方面,還開發出更大的用處。
「我們可以透過攝影機捕捉到RFID晶片,能夠收集到顧客拿起過這件服裝的次數,每家門市店服裝銷售情況。這樣就知道了顧客的偏好,我們會根據這些數據改變服裝款式、顏色,最大程度滿足顧客需要。另外,如果門市店庫存減少,後台會自動顯示,我們可以第一時間智慧補貨,全程智慧化管理,工作人員很少參與。」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上採用 RFID 標籤技術的各種無人店已超過 20 家。但在發展壯大的同時,RFID也出現了技術上的一些壁壘。比如:
1、成本。有質疑聲音認為,使用RFID技術雖然減少了線下人力成本,但後期營運和維護成本很高,且標籤成本抑制了低價商品的毛利。
2、漏讀。漏讀是目前行業內,正在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即使只有單件商品放置在結算區,設備也無法讀取商品資訊,晶片與天線之間沒有發生接觸。「RFID標籤的辨識距離,跟它的功率大小、靈敏度和天線大小有關,原因非常複雜。如果辨識距離太小,就容易發生誤讀,但辨識距離太短,又容易發生漏讀」。有專家解釋道。
3、速度。結算完畢後,顧客需要帶著已買單的商品,經過一個感應區,感應區會自動辨識是否有未支付的商品。如果沒有,系統就會提示顧客推門離開,整個過程耗時約5秒。而隨著顧客購買的商品數增加,即使系統能夠準確辨識,耗時也將進一步增加,嚴重影響用戶體驗。
4、止損。採用RFID方案的無人便利店,面臨的止損挑戰主要來源於兩方面:一是顧客惡意損毀RFID標籤;二是顧客刻意遮蔽標籤的信號,比如用手或錫箔紙遮擋標籤。
目前,一些企業意識到了缺乏 " 護城河 " 的風險,對外宣稱正在跟進機器視覺技術。那麼,機器視覺技術又是什麼?
新技術「攪局」 機器視覺要幹掉RFID?
機器視覺是指利用攝影機、手機 GPS 或手機 WiFi 等,辨識動作、商品和人,以及進行定位與關聯。行移動偵測則是透過攝影機,採集圖像進行算法計算,當鏡頭畫面發生變動,如有人走過、鏡頭被移動時,算法計算會啓動,而計算結果一旦超過閾值,便會觸發指示系統做出報警處理,移動偵測常用於無人值守監控錄影和自動報警。亞馬遜無人超市——Amazon Go所採用的便是機器視覺辨識技術。
使用機器視覺辨識技術的零售方式,流程簡單、無需結賬、即買即走。消費者進入Amazon Go購物前,需要一個亞馬遜帳號,並下載app。在入口處會對顧客進行人臉辨識,確認用戶身份。
當消費者在貨架前停留,並選擇商品時,攝影機會透過圖像、手勢辨識,判斷顧客是否將貨物置於購物籃(購買),還是只是看看然後放回原處(未購買)。
透過貨架上的紅外線感測器、壓力感應裝置(確認哪些商品被取走),及荷載感測器(用於記錄哪些商品被放回原處),掃描並記錄下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即時傳輸至 Amazon Go 的資訊中樞,然後自動在顧客亞馬遜賬戶上結算,用戶購物完成,直接離店。
智慧無人便利店「簡24」創始人兼 CEO 林捷談到未來,堅定的看好視覺辨識。「為什麼還有爭議,主要是智慧視覺辨識太難做,RFID技術成熟,很容易做好。」
林捷推出的無人便利店「簡24」,首家門市店以於 2018 年 10月 25 日在中國上海落地。據他介紹,簡 24 採取 Amazon Go 的方式,全智慧視覺辨識技術:用戶購物流程,就很像此前Amazon Go在宣傳片裡顯示的那樣:用戶掃碼打開閘機門,然後進店選購商品,選完商品後直接拿貨走人。
然而,由於智慧零售的技術複雜,在現實中尚沒有大規模出現。因此,基於物聯網、互聯網和智慧化,三種結合應用的則是大多數。
例如:京東 X 無人超市的貨架上,每一件商品都被貼上 RFID 標籤。同時,超市融合 RFID、人臉慧、智慧視覺辨識等多種技術,用戶在店內的所有行為、甚至在哪個貨架邊停留了幾秒,都可以被感知和分析。選好商品,消費者只需要通過結算通道,走出超市即可,全程不用進行任何操作。
據一位瞭解京東 X 超市項目的第三方人透露,京東研發出智慧視覺辨識系統,但根據不同場景選擇不同策略,便利店使用視覺辨識系統,但是在超市上還是採取 RFID 和人臉辨識等「相對折中」的技術。「京東就是給商家自由選擇權,當然,搭配不同的解決方案,成本結構也不同。」業內人士感嘆道。
無人零售未來發展趨勢
深蘭科技創始人陳海波曾表示,無人零售場景中「商品一定要能夠被遠距離非接觸辨識,機器視覺才是正確方向」。
但在萬端看來,雖然 RFID 單一技術並不能解決無人零售場景中的所有問題,但它仍有存在必要,而且擁有許多機器視覺,並不具備的優勢,比如即時監測庫存和商品的熱力分布。
萬端指出,未來商業的一大趨勢,就是數據的即時化和智慧化。RFID 即時、精準獲取海量數據的能力,如果能夠結合高效的數據分析系統,就可以為 C、B 端的協同,和供應鏈優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多技術融合
目前看來,多技術融合是未來無人零售解決方案的發展趨勢。
海外無人零售項目 QueueHop,無疑是 RFID 在無人零售場景中,結合其他技術的一個絕佳範例。QueueHop 的購物方式主要透過一個具有 RFID 功能的讀取器,和帶有商品二維碼的安全扣,以及具備自主結賬功能的系統來實現。
具體來說,它的運作方式是這樣的:首先,顧客把想要買的商品,放到專用的讀取器上,讀取器會辨識這些物品,並將價格和稅款顯示出來;然後,系統會詢問顧客是否想要紙質的小票,或者直接 email 給 TA;在顧客付款之後,還要把安全扣放入一個小槽裡面來解鎖。如果這是一個已經買過的商品,安全扣則自動被解鎖。
QueueHop 目前已經贏得了多家零售商客戶,包括 Rebecca Minkoff、Jor' jet Boutique ,以及其他一些著名的快時尚大眾品牌。
貼合應用場景
技術的發展,必須牢牢貼合實際應用場景。無人便利店是一種全新的零售業態,此前 RFID 廠商並未有針對性地,為這一場景設計產品。未來累積了一定經驗之後,應用 RFID 方案的無人便利店,有望得到進一步優化。
另外,在某些特殊場景中,RFID 技術也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其價值。比如應用於很多食堂的 RFID 自助結算餐台。RFID 自助結算餐台,配備了多種色彩的餐具,每一種色彩對應一個價格,碗碟內置 RFID 標籤供餐台讀取價格資訊進行結算,一小時可以完成上千人次的自助結算,僅需一名操作員,站在設備後維持結算秩序即可,大大提高了結算效率。
路在何方
無人零售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命題,不管傳統企業,還是初創公司,都還處於探索階,還在不斷嘗試和驗證各種技術的可行性。
繽果盒子和 QueueHop 雖然以 RFID 起家,但也在積極探索機器視覺方案。目前,零售行業正處在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而這些不同觀點的交叉和碰撞,正是行業創新和發展的源泉。
資料來源:https://3smarket-info.blogspot.com/2020/08/rfid.html?m=1&fbclid=IwAR2BAg1fJ1BM08vEYQXphUi7hY2AquMChZCSKqC4-7CRw2r0ocZmgb4cteA
商閾計算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紐約時報》4/19
*美國數個民主黨執政州,出現抗爭活動。川普以推文鼓勵抗議,呼籲「解放」實施嚴格限制措施的州。
美國疫情最早的華盛頓州州長英斯利表示,川普的推文可能助長暴力,尤其導致疫情擴散。
週五,川普總統公開鼓勵反對限制措施的抗議活動,他的對象主要針對民主黨人執政的各州,這些地區均實施嚴格居家令。
川普在週四宣佈聯邦三階段開放指導方針,授權各州應如何按照時間表有序重新開放社區。他告訴州長們,可以「自己做決定」,並表示重新開放將在「每一次每一步都要謹慎」的情況下進行。
隨後全美各地出現抗議活動,許多人戴著「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帽子,成群結隊聚集在州議會大廈周圍,要求立即解除限制,並試圖攻擊他們的民主黨州長。
川普用全大寫字母在Twitter上發表了一系列推文,聲稱要「解放密歇根州!」、「解放明尼蘇達州!」,這兩州均設定了嚴格的社會隔離限制。他還猛烈抨擊維吉尼亞,稱要「解放維吉尼亞州!保護偉大的第二修正案。它正在遭受圍困!」
密西根州、明尼蘇達州和維吉尼亞州都是二○二O年總統大選的關鍵搖擺州。2016年川普贏得密西根州藍領階級的支持,也是他贏得白宮寶座的關鍵,而這次疫情導致過去四周美國有兩千兩百萬人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其中密西根州因居家避疫令失業最多的州之一,川普會藉此機會爭取該州選民的支持。
https://www.nytimes.com/2020/04/18/us/texas-protests-stay-at-home.html?smid=nytcore-ios-share
*根據時報數據庫,美國已有超過3.2萬人死於冠狀病毒,疫情重災區紐約市的死亡人數超過1.3萬。另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據,全球感染人數已超過224萬,死亡人數超過15萬。
→ 美國已知最早的疫情暴發始於西雅圖的養老院,此後的六個星期中,養老院不斷成為各地區的疫情熱點。如今,時報的一項統計顯示,全國各地的養老院及相關設施中,至少有7000人死於冠狀病毒,遠高於此前已知的數字。
→ 川普宣佈,聯邦政府將向遭受冠狀病毒影響的美國農民和牧場主提供190億美元資金。
https://www.nytimes.com/2020/04/18/health/coronavirus-america-future.html?smid=nytcore-ios-share
*新研究報告:許多新冠病毒患者出現腎臟衰竭現象。他們需要洗腎,但美國設備遠遠不足。
https://www.nytimes.com/2020/04/18/health/kidney-dialysis-coronavirus.html?smid=nytcore-ios-share
*新型冠狀病毒到底有多致命?
一些地區的驗屍官已不堪重負。疫情熱點地區的殯儀館幾近崩潰。報紙訃告版面不斷記錄著新增的死亡。
隨著病毒在2月下旬和3月在世界各地蔓延,傳染病學專家對新冠病毒病亡率的預測看上去似乎有點可怕,也就是典型流感死亡率的十倍。
而根據各種非官方的Covid-19追蹤系統的計算——他們通過將總死亡人數除以總病例數的方式得出病亡率,全球感染人數中大約有6.4%的人死亡。
死亡率因不同國家而異。根據已知的病例和死亡數據,在義大利,死亡率約為13%;美國的死亡率約為4.3%;而在實施了廣泛檢測來控制疫情的韓國,這一數字約為2%。
不過,所有這些數字都有一個基本缺陷:沒有人真正知道有多少人感染了這種病毒。對死亡人數的計算也遠未達到科學水平,但比計算感染人數要容易。換句話說,目前尚不清楚全球各地明顯有差異的病死率意味著什麼。
https://www.nytimes.com/2020/04/18/us/coronavirus-live-news.html?smid=nytcore-ios-share
• 雖然兒童相對而言較不容易感染冠狀病毒,但聯合國最新發佈的一份報告警告,這場大流行給全球兒童帶來了「潛在的災難性」影響,正在演變為一場「更廣泛的兒童權利危機」,並將在全球範圍內蔓延。研究人員發現,由於學校關閉、家庭失去收入、食物資源變得更加難以保障以及健康需求得不到滿足,成千上萬的兒童可能喪生或陷入貧困。
• 德國公共衛生研究所表示,冠狀病毒在該國的傳播速度已降至臨界閾值以下,表明這一傳染病正在得到控制。德國衛生部長週五稱,4月12日以來,該國記錄的康復病例均多於新感染病例。德國本週已逐漸開始放寬限制措施,允許部分商店重新開放,高中學生也可以返回學校準備或參加考試。
• 法國總統馬克洪表示,法國政府正在考慮推廣使用一個智慧手機跟蹤應用程序,該程序可以告知人們是否已與感染者接觸。法國內政部長曾以對「個人自由」的威脅為由,拒絕採納幾個亞洲國家實施的電子追蹤措施,但隨著死亡人數在過去三周內持續激增, 政府的態度已經發生變化。此外,該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的大約2300名水兵中,已有近一半人病毒檢測呈陽性。
• 印度仇外事件增多,該國的許多早期病例為外國旅行者,一些南亞人認為西方人攜帶冠狀病毒。最近幾周,在印度的美國人和歐洲人被趕出旅館和公寓,在大街上遭到嚴厲詰問,不得不前往偏遠的海灘城鎮購買食物等生活物資。
https://www.nytimes.com/2020/04/18/us/coronavirus-live-news.html?smid=nytcore-ios-share
https://www.nytimes.com/2020/04/18/world/europe/with-broad-random-tests-for-antibodies-germany-seeks-path-out-of-lockdown.html?smid=nytcore-ios-share
商閾計算 在 國立台東高中103學年度第2學期高一期末考卷考試範圍 的推薦與評價
商業中心(B)商閾、規模經濟、郊區商業中心(C)商品圈、規模經濟、商圈(D)商品圈、聚集經濟、商圈 ... 立一家便利商店來計算,中國有發展20,000家便利商店的潛力。 ... <看更多>
商閾計算 在 中地理論的基本概念(2)-商品圈與商閾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中地理論:中地理論的基本概念(2)-商品圈與 商閾. 3.4K views · 8 years ago ...more. Hung Min-Sheng. 917. Subscribe. 917 subscribers. ... <看更多>
商閾計算 在 Re: [問題] 中地計算- 看板WeiLi-geo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gungguan (奇航)》之銘言:
: 在一個k=3的中地體系中,已知該區總共有16200人,且當地的人口密度為2人/平方公里
: ,則在一個市場區域人口200人的第5級中地中,該消費願意移動購物的最大距離為何?
: (A)4公里 (B)6公里 (C)8公里 (D)10公里 (E)12公里。
:
: 解答 B
200/2=100
6*6*拍最接近100
: . 均質平原上為使所有居民得到日常生活所需的滿足,布滿了同類型的超商,最近超商為
: 推出的微波便當展開促銷,在商閾範圍邊界最大距離9公里的基礎下,各商店至少需相距
: 多少公里才可維持多贏狀態? (A)16 (B)9根號3 (C)根號18 (D)18 (E)27。
:
: 解答 B
:
: 不知道怎麼畫圖來解
: 感謝解答
最大距離是9 為商閾半徑
取一個小正三角形
9為邊長
但題目要的是兩倍的高
所以是9根號三
--
歡迎對地理有興趣的同好不吝參觀小弟的部落格
https://www.wretch.cc/blog/ceuuirac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1.49.25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