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聽】一個人也很好 | 日劇《#獨活女子的推薦》 | 少子化、低生育、不結婚 | 超單身時代的來臨 // 李長潔 🙆
.
美國中情局(CIA)公布全球2021年總和生育率預測數據,台灣將成為倒數第一名,果真又引發男女、老少各種大戰。其實我覺得,少子化難以逆轉,真的不需想甚麼「媒人養成班」來催生,老老實實地面對這個時代的改變。但不要拿少子化的議題,來形成對單身的壓力、對女性的不善、對青年的不滿、對外配的歧視。議題打開了,就來面對。但今天沒有要聊這麼專業,我想談談一部與單身生活方式有關的日劇小品,《獨活女子的推薦》(ソロ活女子のススメ)。
.
《獨活女子的推薦》該劇改編自朝井麻由美的同名隨筆作品,喜歡該作品的朋友,可以去追蹤一下作者 Twitter。這部品以「享受單身生活」為主題,探索「#獨活」(ソロ活)的當代意義,這些微小日常、有點介意、但又蠻歡樂的獨活實踐。作品中點滴地將「獨活」定義為「積極地享受個人時間的活動」,或許在不婚不育的趨勢中,也是一種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
.
當然我們還是鼓勵大家構成多種社會連結,這個作品與生活方式的經驗,可以帶給我們一些重新思考單身生活的機會。想想單身在社會關係中的意義是甚麼?而自由的選擇又是甚麼?我們為甚麼越來越傾向選擇自己生活?日本單身研究者荒川和久的《#超單身社會》裡預測,2040年日本社會將邁入「#獨身世代」,屆時單身人口數可能會到達近40%。同樣的趨勢傾向也可能發生在台灣,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呢?
.
📌 #今天的內容有
.
▶ 孤獨的操作型定義
▶ 甚麼是獨活(ソロ活)
▶ 日劇小品《獨活女子的推薦》
▶ 一個人的法則
▶ 獨活的小調查
▶ 超單身時代的來臨
▶ 重新定義家庭,產生新的社會紐帶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nrcieae6szc0842irtm73vl?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LX0icMMRD1sgn-AWUg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1FmpZVf818cSYrJw12BYxO?si=ib05-LlXS7OEEb74CHjyEg&utm_source=copy-link
.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44-%E4%B8%80%E5%80%8B%E4%BA%BA%E4%B9%9F%E5%BE%88%E5%A5%BD-%E6%97%A5%E5%8A%87-%E7%8D%A8%E6%B4%BB%E5%A5%B3%E5%AD%90%E7%9A%84%E6%8E%A8%E8%96%A6-%E5%B0%91%E5%AD%90%E5%8C%96-%E4%BD%8E%E7%94%9F%E8%82%B2-%E4%B8%8D%E7%B5%90%E5%A9%9A-%E8%B6%85%E5%96%AE%E8%BA%AB%E6%99%82%E4%BB%A3%E7%9A%84%E4%BE%86%E8%87%A8-%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18030824
.
📱#FB 完整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743856235801994/
.
////// 完整論述 //////
.
之前好幾組社會學課程的學生想要探索「覺得寂寞覺得冷」的單身問題,他們用試圖用資料、訪問、問卷去翻轉,將單身「問題」轉為單身「生活」。一方面這些報告指出單身的人如何被形成一個文化階級,裡頭有著歧視、偏見,也有想望、羨慕;另一方面,積極地指出單身生活如何在未來的社會中,成為一種合理也合法的選擇。今天就來談談,這種單身生活。
.
▓ #甚麼是獨活
.
蠻喜歡江口德子,她第一次擔任主角,飾演《獨活女子的推薦》中的五月女惠。該劇是近年大力推動「獨活」(ソロ活,solo活)的東京電視台之新作。先前的知名作品還有《孤獨的美食家》、《和歌子酒》、《一人露營吃完就睡》等等,都是以一個人享樂為題材。這次就是作家朝井麻由美的同名作品為原案,帶出女性獨活的體驗。
.
呼應著山田昌弘的「#家族個人化」、「#逐底社會」,荒川和久的「#超單身國家、「#結婚消滅」等社會現象。獨活,也就是solo地生活,成為一種伴隨而來的生活處境,也是選擇。在前述的結構性、歷史性架構下,日本人開始出現這種強調「一個人」生活的文化運動。一開始是以女性為主要群眾,相對於團塊世代後被養出的一代「賴家男性」,政經地位與教育程度逐漸升高的女性,開始真正握有交往的選擇權。平成時代的經濟條件、勞動生活、愛情想像的各種交錯下,女生們決定好好過自己的生活。(這也是很多政策目標是女性的原因,因為女性在統計上有顯著的變遷)
.
▓ #一個人的法則
.
《獨活女子的推薦》的每一集,都有對獨活方式,進行一場透徹的規劃與體驗,模擬出你應該怎麼做的推薦。從目前的集數來看,像是「一個人吃燒肉與利木津豪華轎車tour」,就可以點貴一點的肉品,可以不用囫圇吞棗,或是穿著高級禮服搭上禮車,好好幫自己過一個奢華的生日派對;第二集則是「一個人去宇都宮動物園與品川水族館」,你可以好好只看自己想看的動物,全部的動物都看,那是小孩做的事;第三集是「一個人去有樂町天文館與去Bali ann高級愛情旅館」,當然一定要購買單人沙發區看到睡著,而高級愛情旅館也很適合一個人去好好享受,實惠的奢侈一下。
.
根據一個2019年的日本獨活民意調查(ネットエイジア株式会社,2019),訪問1000位20-69歲的男女,想了解他們對「自己一個人生活」有甚麼看法。可以看到,87%的人喜歡獨處,也想確保生活中有一段獨處的時間。其中又以30歲的女性與40歲的男性為多。他們認為,獨活的好處是可以重視自己的想法和步調,不必為與他人的關係操心。
.
調查發現,有獨活經驗的人,感受到「視野變更寬闊」、「生活更加充實」、「增加了知識與經驗」等效果。而他們則欣賞五木宏、有吉弘行、天海祐希、久本雅美等同樣也是獨活的名人。喜歡《星際大戰》、《天氣之子》、《名偵探柯南》、《你的名字》等作品。(調查這個要幹嘛XD)。也更樂於投資自己在學習各種事物上。
.
甚至還有推廣獨活的網站「ソロ活:お一人様向けおでかけ」:https://www.enjoytokyo.jp/solo/trend/。提供各種可以好好獨活的消費訊息,整理出獨活男女的市場模樣。
.
▓ #為何女性不結婚
.
中央研究院學者楊文山在2008年針對青年不婚做了調查,不婚女性的人口的確逐步上升,這還是十幾年前喔,而且細探原因,女性在婚姻中的幸福感不斷地降低,而男性卻上升了。人間田野觀察家在〈為什麼都市女生不結婚?激烈競標黃金單身漢,贏家卻不一定是聰明美麗的女人〉中,討論了女性不結婚的原因,簡單來說,台灣年輕女性在面對傳統婚姻價值觀、與男性的文化資本與關係對待時,就退卻了。傾向更謹慎地選擇自己想要的美好人生,而不是去成就男方、婆家的家庭倫理。
.
▓ #那那那少子化怎麼解
.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的鄭雁馨(2019),也曾指出低生育率與全球化社會面臨的青年經濟困境有關,在東亞地區也有一部份原因,是因為傳統儒家在「#三從四德」與「#傳宗接代」框架下的婚姻家庭價值,已因女性教育提升與經濟獨立而受到嚴重的挑戰。整體社會若在思維與行為的因應上缺乏彈性,將難以適應年輕一代男女的人生規劃與發展。她建議可以借鏡法國的生育政策,同性婚姻合法、同居普遍且有法令保障、非婚生育數佔總出生數近六成,讓更多相互扶持可能性出現在親密關係中。
.
山田昌弘在《#失控的逐底社會》(2017)中,提出兩個解決社會崩潰之道:橫軸聯繫:同居、合租,和陌生人當鄰居,預防老後孤獨;縱軸放鬆:放鬆未婚生子、單身生子的道德限制,讓各種生育成為可能,甚至,打造沒有血緣也可以建立親子關係的社會,例如收養。整個社會都要放寬對「家庭」的定義;這樣的做法,是透過重新定義「一家人」,來回應當傳統家庭的形式已無法支撐的社會未來。
|
📒 #參考文獻
.
1. 楊文山(2008)。年輕人為什麼不結婚:台灣社會未來的婚姻趨勢研究。生命教育研究期刊。
2. 山田昌弘(2017). 底辺への競争 格差放置社会ニッポンの末路. 朝日新聞出版.
3. 荒川和久. (2017). 超ソロ社会:「独身大国・日本」 の衝撃. PHP 研究所.
4. 人間田野觀察家(2019)。為什麼都市女生不結婚?
5. 鄭雁馨、許宸豪(2019)。台灣超低生育率的迷思與現實。
|
#未來的親密關係
#獨活最高
#有伴也好
#家族的個人化
#人工受孕
#非婚生子
同時也有2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吳老師教學部落格,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EXCEL 函數與VBA設計(4) 完整影音: http://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E34duTsJQwWUy79LfYsai3ZAVSKpa9p 論壇: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excel_vba_2013?hl...
「問卷操作型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問卷操作型定義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問卷操作型定義 在 Anita Chen 陳巧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問卷操作型定義 在 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問卷操作型定義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問卷操作型定義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問卷操作型定義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問卷操作型定義 在 相關係數與區隔效度;控制變數與階層迴歸分析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問卷操作型定義 在 YouTube上隨機廣告類型與觀看意願之研究 - 服務科學實驗室 的評價
- 關於問卷操作型定義 在 張偉豪-量化統計SPSS教學課程-突破35個常見任務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問卷操作型定義 在 操作型定義論文的費用及心得,YOUTUBE、PTT和網友分享 的評價
- 關於問卷操作型定義 在 操作型定義論文的費用及心得,YOUTUBE、PTT和網友分享 的評價
問卷操作型定義 在 Anita Chen 陳巧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芬蘭「以學生為中心」的在線教育: 不只是在家上網課這麼簡單 】
#文長慎入
這篇文章近8千字,有點長,發表於《上海教育》雜誌5月刊。本身我的全職工作是在教育現場,中文寫作其實不是我的強項,只想分享芬蘭教育現場經驗。一個月前的邀稿,幾次的視訊討論和政策解析,我大部分用口語敘述,文丹主筆,竟然有八千字,我也驚嘆文丹強大的文字力量。
寫作此文時,正值芬蘭中小學開展遠程教育的第四周。我們梳理了這四周內芬蘭如何起步做在線教育的戰略部署,從頂層設計、具體措施、線上教學現場、家校協作這四個方面逐一展開。希望這一套「起步動作」能對中國教育者有借鑒義。
2020年3月16日,芬蘭國家總理桑娜·馬林(Sanna Marin )宣佈整個國家進入緊急狀態:關閉所有公共場所,關閉邊境,關閉學校。
消息一出,整個社會進入了新的運作模式。就教育而言,從孩子到大學生,全部需要在線上課,這對哪怕是全球素質最高的芬蘭教師來說,也是前所未有的。
「對芬蘭基礎教育而言,傳統網課與它背道而馳。」赫爾辛基大學附屬學校的教師首先站出來質疑,讓小學生天天在家上網課的荒謬。
為什麼芬蘭教師是這個反應?
因為傳統網課,特別是教師一言堂式的網課,它的核心是知識傳授。它把教師放在教學的中心地位,是主導者;把學生放在聽從的地位,是被動接受者。
而芬蘭基礎教育之所以在21世紀領跑全球,是它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中心地位,學生是主動學習者,是知識的創造者和體驗者,教師只是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這個過程不僅看重知識學習,同樣看重學習過程、學習體驗以及在過程中發展出來的軟實力。
如果芬蘭遠程教育,要走傳統網課的路線,那它就變成只看重知識傳播的網上課程。與其他國家的教育無異。
如果芬蘭遠程教育,走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路線,那它仍然保留了自己的優勢和本質。堅持自己的本色,或許在未來的遠程教育領域,仍然能夠獨樹一幟。
疫情之下,芬蘭學校和教師被逼到了選擇的十字路口。
到底怎麼走?本文兩位作者作為芬蘭教育界的親歷者,試從芬蘭「停課不停學」政策的頂層設計、具體措施、線上教學現場、家校協作這四個方面逐一分析,揭開芬蘭給遠程教育下了怎樣的定義。
【分層部署的頂層設計】
隨著芬蘭國家總理桑娜·馬林對全國防疫措施的部署,作為教育政策執行者的芬蘭國家教育委員,3月16日當天就發文部署全國教師如何開展遠程教育。可謂非常及時。
一起來看這些措施:
1)3月18日起,關閉所有學校,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全部進行遠程教育;
2)幼兒園和學前班繼續開放,但鼓勵家長能在家帶娃就不要送去;
3)1-3年學生可以正常上課;
4)義務教育十年級學生可以正常上課;
5)特殊教育的孩子可以正常上課;
6)需要芬蘭語課程的移民孩子可以上課。
可以看出,芬蘭政府在做決策時不是一刀切,不是整齊劃一僅一個動作。他們依然是把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長遠利益放在首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和應對。接下來,我們來看這套「組合拳」如何解決不同群體的需求:
第一大群體:要畢業的高三學生,政府緊急處理春季高考。芬蘭之所以選在3月16號這個時間點官宣,是因為此時芬蘭春季高考已經提前被壓縮進入尾聲,不提前進入停課、封城、封國,是不能讓疫情耽誤這屆高三學生畢業和今年大學錄取。
芬蘭一年有兩次高考:一次是3月份的春季高考,一次是9月份的秋季高考。歷年,每到二月初的時候,芬蘭高三學生已經結課,接下來是長長的假期,同時也是長長的備考期,所有學生回家自學、備考。他們可以參加3月份的春季高考,如果覺得自己沒準備好,可以參加9月份的秋季高考。
與中國高考不同,芬蘭考生一次只考一門,但是一門要持續考6個小時。從早上9點一直到下午3點。考生帶著午飯坐在考場里,可以在考場吃飯,邊吃邊考,度過「漫長」的一天。
另外一點與中國不同的是,芬蘭高考一共四門。除了母語(芬蘭官方語言是芬蘭和瑞典語)必考之外,其餘三門,學生可以自由挑選。其餘三門的選擇,非常豐富:有第二官方語言、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宗教倫理學、生理衛生、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等20多門課。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預期的大學專業方向,選擇高考的考試科目。
定下考試科目後,並不像中國那樣一天考兩門,集中三天完成。芬蘭的做法是:這20多門課,每天只安排一個科目。這樣學生是隔幾天考一門,每個人結束高考的時間不同。這就是為什麼芬蘭高考一考就是一個多月的原因。
疫情之下,芬蘭政府果斷決策,將高考流程壓縮。由之前的一個月左右壓縮到2周內完成。
第二大群體:有些孩子並不適合遠程教育,要讓他們可以繼續上學。從國家層面看,芬蘭政府在做決策時真的是充分考慮到不同群體、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需求,於是安排不適合遠程教育的孩子可以繼續上課。這些群體包括:1)幼兒園和學前班的孩子;2)小學1-3年級的孩子;3)特殊教育的孩子;4)需要芬蘭語課程的移民孩子;以及5)義務教育的十年級的孩子。
比如幼兒園的孩子太小,一天的屏幕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那幼兒園可以照常上課,這樣醫護人員的孩子也有地方可以上學。同時也給家長自主權、選擇權,幼兒園照開,來不來讓家長決定。這背後還有一個考慮,是芬蘭幼兒園內是按小組分班,0-3歲師生配比是1:4,3-5歲師生配比是1:8,教室內人員聚集人數相對較少。
再看小學1-3年的孩子。他們平時只上半天課,每天基本12點、1點左右放學,下午半天要麼是學校托管,要麼去興趣班。平時他們上課可能連課本都沒有,因為一些芬蘭學校不給低年級的孩子發課本,他們覺得這一學段的重點是學生習慣和品格培養,學習動機的激發,以及鼓勵孩子社會化學習,而課本不是學習的必需品。這些孩子很難適應一夜之間所有科目都搬上了屏幕。
再比如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可能是那些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他們對資源的要求很高,在家裡很難操作。也可能是需要芬蘭語課程的移民孩子,他們剛來芬蘭,平時所在學校會給這些孩子安排特殊的語言班,幫助他們融入。現在他們連芬蘭語都聽不懂,怎麼讓芬蘭教師給他們在線上課。
需要指出的是,芬蘭政府讓這些孩子可以正常去上學,並不是鼓勵家長這麼做。為了安全和健康,當局是希望家長有條件的話就讓孩子在家學習,沒條件的話也讓孩子有學校可去。這無疑給了家長很大的自主權和選擇權。
芬蘭政府在做的,是在維護每個孩子受教育權前提下,站在好的教育視角下做決策。至於家長在健康權和教育權中間怎麼選,政府完全是把這個決策權給了家長。
第三大群體:讓適合遠程教育的學生「雲上學」。這樣從四年級起,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全部「停課不停學」。
可貴的是,芬蘭教育領導者給一線教師和學生兩天時間準備。政策出來後,不是立即執行,而是讓教師和孩子有個過渡,比如給學生配備電子設備,讓學生把學校里的課本、學習用品帶回來;也讓老師有一定時間熟悉線上操作,並跟學生當面講清楚遠程教育需要注意的事項。
下面,具體介紹芬蘭如何部署遠程教育措施。
【芬蘭遠程教育的部署措施】
相較於學校教育,遠程只是物理空間上的轉變。這是芬蘭開展遠程教育的核心原則。
如果芬蘭在遠程教育中丟失了自己的教育優勢——比如教育公平、學生的自主權、學會學習、關注學生幸福感、對學生的個性化輔導等要素,而僅僅是一股腦兒學習大量知識,那「所謂第一」的頭銜便保不住。
事實上,在疫情衝擊下,芬蘭教育就是從以上這幾方面著手,確保孩子在家上網課不只是聽聽知識點這麼簡單,而是更看重非知識性教學的部署和支持,以確保基礎教育繼續在線上做到公平、高質、關注弱勢學生及學生的整體發展。以下幾個角度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芬蘭政府的著手點:
首先,學習材料。芬蘭政府第一時間規定所有基礎教育的教科書、其他學習材料和工具必須對學生免費。因為基礎教育是免費教育,是每個學生的基本權利,無論學生在哪裡,必須讓學生公平獲得學習資源。比如出版社提供免費的電子課本、科技公司提供免費的學習平台和內容。
其次,教學設備。相對於其他國家,芬蘭在遠程教育方面有一定優勢。比如全國性的硬件設備完善,網絡普及率很高。在2010年7月1日,芬蘭已經將上網列為基本人權,明文規定最低上網速度。芬蘭已有約95%人口可以上網,屬全球互聯網最普及的國家之一。
「雲上學」同樣給芬蘭教育帶來挑戰。這麼多年來,芬蘭教育一直在做的努力是不問學生出身,所有孩子都可以享受到一樣高質量的教育。現在孩子要呆在家裡上課,勢必強化家庭經濟背景對孩子學業成績的作用。比如,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沒有設備可用。據2018年的調查,平均每個芬蘭家庭里有3個以上可以連結網絡的電子設備。由於爸媽也要在家「雲辦公」,如果家裡有兩三個孩子,設備遠遠不夠用。
為了讓所有孩子都能平等的「停課不停學」,芬蘭政府帶頭解決孩子的電子設備:
先是要求學校的電子設備外借,允許學生帶回家用。芬蘭一決定停課,學校立即和家長聯繫,調查多少家庭需要電子設備,學校馬上出借電子設備和充電器。
芬蘭總統更是第一個站出來呼籲科技公司捐出不用的電子設備,給基礎教育的孩子用。
緊接著,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官方發文:請求公司將不必要的計算機捐贈給青少年進行遠程學習。
目標只有一個:所有芬蘭孩子可以平等接受在線教育。
此外,對於孩子是否可以使用手機上課,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也做了規定。15歲以下的孩子,由監護人決定孩子是使用他們的移動設備還是家中其他設備進行遠程學習。15歲以上的人基本上可以自己決定,是使用移動設備還是家用其他設備進行遠程學習。
學習材料和設備都有了,接下來就是教師在線怎麼教。所幸,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芬蘭的另一大優勢,他們能相對快速地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
第三,在線教學方法。如上所述,在應對遠程教育的教學時,芬蘭的定位並不是將教師轉變為18線的「播主」,因為那樣更多是在傳播知識。在芬蘭教育政策者看來,屏幕之外的學生能力培養才是最重要的學習內容。因而,在應對遠程教育時,芬蘭這邊更像是打了一套組合拳,從給學生自主權、組織小組合作、強化學生評估方式等等各個方面入手。出台的政策指導具體如下——
用小組合作開展在線教育,培養學生技能。芬蘭學生在一天和一周中,所在的在線小組可能會有所不同。這是因為教師用異質化分組的方式讓學生結隊:一方面鼓勵學生開展同伴學習,在群組中雲互動、共享信息、實時通話;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在團隊中的溝通、協作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用差異化教學開展在線個性教育和輔導。芬蘭教育部門繼續鼓勵教師在可能情況下,把學生的特殊需求放在日常交流、工作安排和遠程教學中。比如在線個性化輔導、獨立的作業等等。
用獨立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權。在進入遠程教育的前兩周內,芬蘭並沒有急著讓教師成為「18線主播」,而是通過家校互通系統(Wilma)用文字、語音方式給學生佈置作業,讓學生適應在家獨立學習,這其實是在保護學生在學校培養出來的自主權。老師把任務發給學生,至於學生什麼時間做、用什麼方法做,學生自己可以選擇,並不是讓所有學生統一時間盯著屏幕。
用反饋和評估帶動在線教學。在芬蘭學校有個說法:「反饋是給孩子的禮物。」意思是說,在日常教學中芬蘭教師很喜歡給孩子及時反饋和過程性評價,肯定學生的優勢、鼓勵學生挑戰困難、給出改進意見。用反饋代替考試,用評估學習過程代替評價學生,這是芬蘭教育的閃光點,即使轉移線上也沒有丟掉。
另外,芬蘭政府考慮到在特殊情況面前,在線教育可能偏離《基礎教育法》中規定的課時數和教學量。所以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給出的指導意見是:教學量和課時數可以減化,但是教學、學習和評估必須以課綱中設定的橫貫能力目標為導向。知識可以少學,但能力培養不能停。
以上這些做法,是要打破遠程教育「以資源為中心」開展教學,停留在蒐集、閱讀各種資料或是在不同平台切換的模式,芬蘭要做的是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在線教育,讓學生的聲音被聽到、讓學生主導學習內容、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知識和能力。
不過,從頂層設計到一線教學,中間還有一道鴻溝要走。並不是所有芬蘭教師都能一開始就得心應手去應對。赫爾辛基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芬蘭現象教學第一人科斯蒂·龍卡提醒:「芬蘭一線教師有自身優勢,也面臨挑戰。」
那我們就把鏡頭投放在芬蘭教師身上,看他們真實的線上教學。
【一線教師的在線教學現場】
赫爾辛基國際學校的科技資訊總監陳巧茵講述:「遠程學習很難以相同的方式重建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自然發生的、寶貴的、及時的社會互動。老師們必須找到新的方法來提供及時的、具體的反饋意見,以支持學生的成長和學習。照顧學生的差異是我們教學重點之一,同時也是難點之一。要解決這些問題,遠程學習的平台選擇甚為重要。」
這個過程也是有方法的。
一是分階段性目標,循序漸進開展。
回到觀察芬蘭公立學校第一周停課,教師和學校還是處於一個慌亂的狀態,學校忙於確認所有家長的電子郵件和電話,保持資訊傳達。芬蘭教育系統獨有的全國性家校互通平台Wilma,這個時候發揮了巨大作用。它變成一個家校聯繫、學生學習進度溝通、作業指派、反饋學習情況等一站式平台。
此時,芬蘭教師們一方面要確定手邊有所有的教學資源,能夠在家工作的電子設備,也要確定每一個孩子在家是否有安靜的學習環境,穩定的網絡,所需的電子設備和家長支援。
停課第一周,基本停留在指配任務階段。芬蘭老師們透過和家長聯繫分配閱讀、數學、工作表和學習網站,也有指定戶外活動時間,美術、音樂創作、體育課都持續進行。
停課第二周,老師們各自透過個人熟悉的在線平台(比如Skype,FaceTime,Google Classroom)開始和孩子們做一對一或是小組互動。這個階段,芬蘭教師希望能更多地和學生連結,開始制定《遠程學習規範》——保持固定的作息時間,早睡早起和制定線上學習禮儀,準時上線,穿著合宜,準備好學習所需紙筆課本等。一連線,芬蘭老師是先開視頻但不開音頻,讓彼此可以看見。
停課第三周,芬蘭老師開始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希望為學生提供新的機會,讓學生以真實、有意義的方式學習。比如:
如何幫助學生處理由於緊急情況/危機而產生的煩惱、恐懼或孤立感?
作為教師,我可以幫助學生發展的最重要的知識和技能是什麼?該如何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理解力?
這次緊急事件/危機給人們帶來了哪些真正的學習機會?這種情況給學生的好奇心和內在動力是否帶來其他新的可能性?
不同類型的學習者需要不同的支持和指導,該如何設計滿足他們需求的學習體驗?
教師如何以有意義的方式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
最終,芬蘭老師們在熟悉學生需求和參考各大學習平台後,鎖定Teams和Zoom這兩個平台的分組功能能讓他們照顧差異,給不同小組指派不同任務、不同的討論和對話、或是大班教學。
二是抓重點,教學內容可以減半。
芬蘭老師們在制定課表時有許多考量。孩子上線時間、互動時間、思考時間、做研究時間和創作時間,統統都得考慮。教師之間達成一個共識:知識傳授部分,老師可以事先做好筆記或是短視頻,實際上線時間則鼓勵參與、社交互動和反饋。
於是在芬蘭學校內出現了兩種在線教學方案:
第一種,有些學校按照原本的課表時間上課,只是上線時間為一半,剩下一半讓孩子獨立學習。比如一節數學課45分鐘,線上學習只有20分鐘,另外25分鐘讓學生自主學習。
第二種,有些學校將所有學習移到早上,下午讓孩子和家庭自由安排。這種做法同樣是一節課只用一半時間在線教學,另外一半時間用來上另外一門課,最終實現半天上完全天的課,下午讓孩子自主學習。
各種不同做法,但是共通點是:芬蘭教育者理解遠程學習不能簡單地複製和平時一樣的學習體驗和跟隨原本的課表。老師同樣理解在家學習必然少了教師的及時指導、幫助和反饋,效率會低於學校,所以所有作業和任務都做調整、簡化。
即使一半時間線上教學,教師在線時也要盡量做到簡單、清晰,給學生時間和篇幅限制。例如,製作兩分鐘的音頻和筆記,讓學生學習自主管理時間。如果需要詳細解說,老師們通常就錄視屏解釋或是線上溝通。課表減半的另一個作用是,多出來的時間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讓教師開展個性化輔導和解答。
這樣屏幕兩端,一邊是學生在家上學,一邊是教師遠程辦公。那芬蘭學校管理層在抓什麼?答案是師生幸福感。
三是關注屏幕背後師生的幸福感。
教育管理者希望在動態中追蹤師生的在線教學感受和能力,進而不斷調整教學策略。一些芬蘭學校每週末會做問卷調查。請學生、家長、老師們反饋他們的工作量、情緒起伏、學習偏好和個人進度。
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的幸福感、情感起伏和社交需求得到了極大關注。
比如關注教師幸福感。芬蘭很多學校組織教師開展星期五在線咖啡(Friday Online Coffee)。忙碌了一周的教師,可以打開視頻,端起一杯咖啡,在線和同事們聊聊這一周的艱辛、挑戰或收穫,相互鼓勵、相互支持。
比如學生的社交情感化技能得到發展。在線學習無疑挑戰學校存在的必要性。為什麼要去學校?因為學習具有強烈的社交性。所以,芬蘭在線教育強調要有人、有臉,有人際互動。把學生分組,也是鼓勵他們可以在團隊中加強溝通技能、互動技能和情感化能力。
即使是不同步的學習 (asynchronous) ,老師在設計上也鼓勵互動。例如對於一個課題回答,學生除了自己作答,也要去看其他同學的解答、去評論、去給反饋。
老師在佈置作業時也要賦予同理心。合理的份量,鼓勵學生平衡螢幕前時間和線下時間,創造時間和機會讓他們和家人相處和對話。
同時,芬蘭學校繼續開展主題性課程,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增強遠程教育的豐富性。比如家庭經濟課、手工課、音樂課、戲劇表演、體育課等繼續開展,只不過場景變成了家裡。這也表明芬蘭的遠程教育遠遠不止是上網課,對芬蘭孩子而言,在生活環境中學習、在大自然中學習早已習慣。
當然,這需要家長的支持。
【家校合作:父母不是孩子的第二位教師】
3月26日,芬蘭「停課不停學」的第二周,國家教育委員會負責人奧利·佩卡·海諾寧(Olli-Pekka Heinonen)公開表示:「沒錯,孩子遠程教育需要家長的幫助,但是家長們請注意:遠程教育不是在家上學(Home school/teaching)。希望你們不要成為孩子的第二位教師,教學和給孩子輔導仍然是教師的職責。希望你們能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這便給全芬蘭的家長定調。
難道說芬蘭家長只能作為旁觀者,眼看著孩子掙扎、混亂嗎?自然不是。
芬蘭萬塔市教師撒寧·維塔寧(Sanni Virtanen)在芬蘭權威媒體《赫爾辛基日報》的文章受到了芬蘭教師和家長的廣泛認同:「遠程教育不同於家庭學校。家長們不需要懂數學、物理、英語,孩子遇到學習問題,請第一時間找教師輔導。家長一定要明確自己的角色,是在生活方面提供支持,比如跟孩子一起製作日程表,幫助他們飲食、休息、運動。」
芬蘭家長協會會長(Ulla Siimes)同樣提醒家長在新模式下千萬不要忘了身份:「教師和家長的角色劃分需要明確。組織教學的責任在老師,給孩子安全、舒適學習環境的責任在家長。」
給孩子提供健康飲食和舒適學習環境、幫助孩子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休息時間,以及督促孩子每天運動和戶外活動。這些就是芬蘭家長目前在做的。
相較於亞洲文化里鼓勵家長多參與孩子學習、多輔導孩子功課。芬蘭在做的其實是「少」,讓家長少插手教學、少插手孩子的功課管理。
芬蘭相信這種「少」一樣能收穫「多」的效果,因為一個人不可能成為另一個人的學習動機。
說到底,芬蘭中央政府「停課不停學」政策一出來後,芬蘭教育部負責頂層設計,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負責部署遠程教育的具體措施,一線教師在摸索中開展線上教學,加上家長從旁協助。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各方各司其職、通力合作的過程。
以上也只是芬蘭中小學遠程教育的起步動作。至於最終能形成怎樣的格局,還得交給時間判定。
問卷操作型定義 在 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閱讀筆記]
改變
製作人:王宛茹 撰文者:單小懿、蘇鵬元 研究員:蘇鵬元
2008年金融海嘯摧毀世界秩序,'09年在震盪中摸索,今年是學改變、再出發的一年。凡事求勝的老曹,學會定心、快樂;33歲女碩士放棄澳洲高薪,到柬埔寨當志工……。94.3%的人認為自己需要改變,你,也可以做得到!
2010年,有33.9%的人,最想把語文學好,增加工作競爭力。
新年新氣象,二○一○年,你最想改變什麼?
農曆年前夕,《商業周刊》與一○四人力銀行合作「台灣人,你想改變嗎?」網路問卷調查,結果出爐:九四‧三%的人認為自己需要改變!
改變大調查出爐,台灣社會兩項發現
他們最想改變自己什麼?「不抱怨、正面思考」最多,占三六‧一%,其次是「每週固定運動三次、減肥又健康」及「把語文學好,增加工作競爭力」。由此份問卷,我們發現二層意義:
發現一:想改變的都是小改變,反映當下社會氣氛是反求諸己,從個人最需要也最容易改變的事開始。
心理學家王浩威分析,多數人想改變的,都是個人思考、健身習慣等自身周邊最常被發現的項目,相較之下,「從現在起,勇敢完成一件十八歲時的夢想」、「做一件到七十歲想到都會笑的事」和「增加美好的性經驗」等夢想類改變,排名相對落後。
「多數人傾向保守型的改變,而非攻擊型的改變,顯示出集體心態比從前更保守。」王浩威分析。
不過,法鼓山聖嚴法師的傳人果東方丈說,保守另個意義是先求穩,見機行事,而不是貿然行事,因緣成熟時則發大願心做利益大眾的事。「真正的改變,是從修養自己開始,再用自己的行為去感動他人。」
發現二:台灣人的人生轉折提早到三十歲。
在心理學上,一個人的改變,可分為提高外在競爭力的「攻擊型改變」,和培養內在條件的「防禦型改變」,而「轉攻為守,則被視為中年危機的分界,」王浩威分析。
我們再對問卷進行交叉分析後發現,三十一歲以上的族群傾向選擇「防禦型改變」,其中,「不抱怨」、「固定運動」和「有耐心」是他們最希望改變的三個選項。王浩威由此推估,此刻的台灣社會,「三十歲就出現轉折,回歸自我。」
王浩威進一步分析,台灣人的生涯規畫模式,經過三種演變。第一種稱為「李登輝人生」,也就是像李登輝一樣,每完成階段式目標,馬上朝著下階段目標邁進,所以假設三十歲的目標是成家,四十歲就要追求社會地位,五十歲、六十歲繼續下去。「人生就是一個從左下往右上成長的直線,不停的求進步,」「是台灣經濟起飛時期的典型生涯規畫。」
第二種稱為「失樂園人生」。《失樂園》是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暢銷小說,描述一個雜誌社總編輯,享有社會地位,卻在五十歲左右遭逢事業瓶頸,產生中年危機,最後導致外遇。
一九八○到九○年代的台灣社會,上班族普遍在五十歲左右面臨職場高原期,不上不下;原本直線向上成長的人生曲線,到了五十歲開始維持平盤、甚至反轉走下坡,就是此典型。
第三種則是台灣目前的狀態。美國知名心理醫師克利絲汀(Kenneth W. Christian)稱之為「低成就趨勢」(Underachievement)。
克利絲汀在其著作——《這輩子,只能這樣嗎?》(Your Own Worst Enemy)中提及,一九七○年代所定義的「低成就」,普遍指學生在學習上的表現低於能力範圍;但到二十一世紀,「低成就」現象已經擴大到個人心理層面的自我設限,包含幾個特徵:容易放棄、猶豫不決、缺乏計畫和執行力、做事拖拉、凡事力求簡化、害怕失敗等。
也就是說,固然有九成四的人想改變,但大環境艱難,多數人最後可能仍無法改變。原因何在?「因為人既希望新現象出現,另方面又捨不下舊有的環境,害怕改變,一變動就惶恐不安,」法鼓山住持果東方丈說,「唯有學習放下的勇氣和智慧,才可在瞬息萬變的時代裡成長、改變。」
放下過去,雖是一念之間,卻也需要鍛鍊與時間。
根據心理學家研究,人類的改變過程包含五個階段:思考前期、思考期、準備期、行動期和維持期。
前兩個時期,個人仍停留在自我探索方向的階段、無法捨下舊有環境;中間兩個時期,在確認方向後開始行動,並得到改變後的初步結果;最後一個時期是要把改變內化,徹底放下。
遵循六心法,啟動改變連鎖反應
心法對了,才能改變。以下是綜合各方權威理論「三要三不」的改變六心法:
一、不要等時機。為什麼我們沒有辦法立即改變?這是因為我們以為,改變有特殊時機,在時機還沒到之前所做的都是多餘,但這想法大錯特錯。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Milton Erickson)曾經說過,人們接受心理治療,是因為他們想要改變,但他們只想用自己的方式改變。這種抗拒心態是最大障礙。所以改變人生的第一步,就是不要等,如果一定要等到心情好的時候才來改變,一旦心情不好,生活又恢復和過去一樣。
或許你為了「不抱怨,正面思考」,找到了去年最紅的《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並上網訂了一個紫手環,打算在紫手環到手以後,開始實行計畫。但是,在紫手環到手前,你還要繼續抱怨嗎?其實從這一刻起,你就可以運用手邊的工具,例如橡皮筋,充當手環,或是把銅板、小石頭放在口袋裡;當下,就是改變的開始。
二、行動不貪多。也許現在的你,不滿意你自己,所以特別規畫了一個三百六十度的大轉變,又要不抱怨,正面思考,還要把英文、日文學好,當然不能忘了每週運動三次……。林林總總的目標一大串,卻忘了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如果同時專注在太多事情上,一定分身乏術,失敗的機率自然提高。因此,不妨先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如同CNEX基金會執行長蔣顯斌所說:「只要有一口井,你的人生就不一樣了。」
此外,在掌握的範圍內慢慢的改變,循序漸進,才能從中適應新的技巧,觀察到具體的進步。親子書作家游乾桂說,改變不能執行的原因,常常是因為捨近求遠。「從身旁的事情去改變,」你才不會因為短期看不出成效而打退堂鼓。
三、不怕失敗。在改變的過程中,必然伴隨著許多挫折,但是換個角度看,如果沒有改變,哪來挫折?挫折就是你進步的依據,說明你正在改變。果東方丈提到,「做不到是正常的,只要我們有那份向上向善、改變調整的動力,踏出去,一點一滴,從零開始,先有出發,從一起步,才有未來的十到一百。」
「在台灣滿普遍的是不敢去嘗試,太在乎失敗,」王浩威說,怕嘗試以後失敗,所以放棄嘗試,「可是事實上失敗沒有那麼重要。」唯有勇敢迎向失敗,才可能嘗到成功的果實。
譬如蔡英文剛當民進黨主席時,曾經個人民調支持度由五成下滑到只剩三成,但蔡英文不放棄,終於贏得三次勝利,奠定自己的領袖地位。
四、要有耐心。一開始改變,你可能會手忙腳亂,甚至感覺狀況越來越糟,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畢竟你正在拋棄過去的習慣,接觸新的事物,麻煩在所難免。多給自己一點時間,等「習慣成自然」,混亂的狀況都會隨時間漸漸趨於平穩,也正式宣告改變大功告成。
例如,為了快速改變身材,設計了一個「魔鬼式減肥法」,雖然可能很快達到理想的標準,但新的生活習慣若無法持久,很快又會復胖。其實在改變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持續。
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ln)為了成為一名律師,常常徒步三之十英里到一個法院聽其他律師的辯護詞,回來後對著樹林和玉米田模仿他們的神態、手勢,最後終於靠著這項演說技能,進軍政界,留下有名的蓋茨堡演說。
果東方丈則說,他現在碰到任何變化,都能接受面對、正向思考,言語絕不衝擊人,其實,他剛進僧團時,習氣煩惱也很重,講話常被誤會在罵人;現在的樣貌,是花了十多年薰陶修煉來的。
五、要懂求助。或許你還在猶豫該不該改變,找個強而有力的靠山,這可以讓你改變的心更篤定。
例如找個夥伴一起改變,互相激勵。或是找到一個支持者,在你遭遇瓶頸時推一把。只有國小畢業的蔡秀英,從賣檳榔歐巴桑變身為作家,就是在女兒的支持鼓勵下,熬過學習與放下的痛苦,浴火重生。
你也可以從閱讀下手。游乾桂說,書中一個人物的想法,可能是一個觸媒,讓你產生改變的動能。金曲獎最佳作詞人方文山,曾經在一次的訪問中提到,閱讀《野火集》讓他發現,寫文章不一定只能風花雪月,還可以以筆代劍、氣勢磅礡。
透過閱讀,可以找到效法的對象,這些對象都在對你說,只要去做,就可以做到。另外,在閱讀中可得到很多資訊,這些訊息可以更堅定你的意志,努力朝改變的方向邁進。
六、要有計畫。最後,改變需要規畫,如果你有一個完整的計畫,改變就更容易循序漸進,邁向成功。
一個好的計畫應該包括短期與長期的目標,針對這些目標,分階段訂定執行步驟,從簡單的事情開始,慢慢建立自己的信心,再挑戰困難的任務。量身訂做的計畫,可以讓你實踐起來更有效率。
二○○三年二月《美國今日報》(USA Today)報導,一個由美國斯克蘭頓大學(University of Scranton)進行的調查,他們在二○○二年詢問受訪者,發現有四五%的人會許下新年計畫。
在這些許下新年計畫的人中,研究員把他們分為兩類:一類是把新年的計畫寫下來,另一類人只是想一想,並沒有寫下新年計畫。一年後,那些沒有把目標寫下來的人,只有四%的人有了一些改變,相對的,把新年目標寫下來的人,有四六%改變了,成功的機率足足差了十倍。
有了計畫還不夠,寫下目標、時時拿起來看,你會更有改變的動力。
這些,你絕對做得到;因為改變之前,人人平等。如同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所言:「期待他人或等待未來,改變將永難實現。我們自己,就是我們等待的人;我們自己,就是我們尋找的改變。」
延伸閱讀:今年,大家最想改變的是?
30.1% 早睡早起,作息固定
20.3% 遭遇突發任務或做過多瑣事,比以前更有耐心
19.0% 減少發怒的次數
17.3% 把薪水的1/3存起來,不當月光族
14.0% 上班時間做完份內的事,準時下班
11.7% 認真閱讀理財資訊,不要人云亦云
8.1% 積極安排聯誼活動,再談一次戀愛
7.7% 從今年起,每年做一件到70歲都會笑的事
6.6% 不吃油炸食物,尤其是鹹酥雞
6.3% 培養兩性情趣,增加美好的性經驗
5.6% 從現在起,勇敢完成一件18歲時的夢想
4.0% 每週吃素一次,拯救地球
2.9% 爭取簡報發言機會,練習台風
2.9% 買股票不要槓桿操作
2.8% 臉部微整形,讓自己年輕10歲
2.5% 被客戶拒絕不氣餒
2.4% 其他
1.2% 每週做志工3小時
1.0% 每週回家吃晚餐2次
延伸閱讀:5步驟,迎接新自我!
1.思考前期
對現狀不滿-有困擾倦怠等負面感受,但不知原因,只希望狀況能改變
困難:怕麻煩或忽略不適感
突破:放慢腳步、想想自己怎麼了?設法找出原因。
2.思考期
思考改變可能-確認自己出了問題,開始思考該不該改變
困難:自怨自艾、抱怨, 延滯行動
突破:透過閱讀,從中找改變的靈感;或找好友、同事甚至主管聊聊,外人經常可提出盲點。
3.準備期
擬定改變計畫-已確認要改變,同時開始準備
困難:3分鐘熱度,仍保留過去的習慣
突破:把計畫切成小計畫,先求做到,再求多與好。把目標貼在隨處可見的地方,寫下改變日記。
4.行動期
他人感受到改變-所有人都明顯感覺到你在改變
困難:遭遇失敗感到沮喪懶散,因此不再持續
突破:可以回到步驟2尋求協助,支持自己走下去,然後持續原有的計畫。
5.維持期
維持新生活-盡所有努力來鞏固新的改變
困難:無法認同新生活,或花費太少時間維持新生活等
突破:花更多時間來鞏固改變,並打從心裡接受改變帶來的新生活,否則便又回復過去的自己。
延伸閱讀:除了自己,大家最希望配偶改變
除了自己以外,誰最需要改變?本刊調查出的前五名依序是配偶、政府官員、父母或公婆、老闆或主管與立委。財團法人華人心理治療研究基金會執行長王浩威分析,配偶之所以成為榜首,可能是夫妻間有一種很細微的潛力競爭:不遵從另一半的要求,才能顯示在家中的地位。因此你越要他改變,他越不改變,「最需要改變的,往往就是最難改變的。」
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呢?第一步:從自己做起。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黃光國提到,「你要人家不嘮叨,你自己先不嘮叨。」自己做到了,要求別人才有說服力。法鼓山住持果東方丈也說,夫妻要站在對方立場著想,先肯定對方,再以善意的語氣提出建議。
第二步:找到問題核心,對症下藥。親子書籍暢銷作家游乾桂說,發現配偶有問題,不能一味嘮叨抱怨,必須找到為什麼他(她)會做出這樣的行為,然後訂定計畫加以改善。「不著痕跡的把對方拉到我的生命動線。」
至於政府官員的排名高於立委及總統,反應出民眾對官僚主義的不滿,總統與立委因為有任期限制,時間一到就會下台。(文/蘇鵬元
問卷操作型定義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EXCEL 函數與VBA設計(4)
完整影音:
http://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E34duTsJQwWUy79LfYsai3ZAVSKpa9p
論壇: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excel_vba_2013?hl=zh-TW
課程內容:
01_LOOKUP函數
02_HLOOKUP函數
03_HLOOKUP配合定義名稱
04_HLOOKUP函數(數字)
05_VLOOKUP函數
06_綜合練習1
07_綜合練習1(符號與換行)
08_綜合練習2(定義名稱)
09_綜合練習2(定義名稱_從選取範圍)
10_如何亂數產生成績
11_如何用RANDBETWEEN產生成績
12_基本函數
13_如何設定開發人員標籤
今天的課程比較短,只有14小時,索性把之前課程精要再精要的做整理,
不難上的太難,又不能上的太快,所以藉由GOOGLE的服務達成師生互動目的。
分享GOOGLE雲端應用:
1.GO.GL:縮短網址
2.GOOGLE表單:取得使用者訊息或問卷調查
3.GOOGLE試算表:當成雲端資料庫
4.GOOGLE共用資料集:分享雲端檔案
5.GOOGLE網上論壇:學員論壇空間,可分享影音連結與討論,必須登入才能取得資源。
6.YOUTUBE影音平台:存放錄製好的教學影音,必利用影音清單建立連續播放功能。
7.GOOGLE Blogger:建立部落格與教學網誌,並嵌入部分影音分享。
一、我的上課用書:
3秒鐘搞定EXCEL:資料處理→函數→VBA
作者:林文恭研究室出版社:碁峰
出版日期:2012年06月19日定價:420元
Excel函數&VBA其實很簡單(附贈超值影音教學光碟)
作者: 林文恭研究室
書號: AEI003800 出版日: 2009/12/28
看!就是比你早下班-50個Excel VBA高手問題解決法
作者:楊玉文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97458
Excel VBA 與資料庫整合大活用
書號:SP20098 作者:古川順平 著
出版日:2010/3/18 譯者:博碩文化 編
跟我學Excel VBA:將複雜的操作用一個按鍵就搞定!
作者: 恩光技術團隊 江高舉
出版日: 2010/10/19
都有拿來上過課,但都不算太推薦,各有優缺點啦!
二、這次的課程理念:
1. 循序漸進, 透過實用的範例, 輕鬆進入 Excel VBA 設計領域, 逐步了解VBA 架構, 學會: VBA 變數、常數、函式及邏輯的觀念, 即使沒有任何程式設計基礎,也能撰寫 編修VBA,提昇工作效率, 晉昇 Excel 高手。
2.進而將EXCEL當成資料庫來使用,結合函數、VBA等更深入的功能,讓資料處理和分析的應用更上層樓。
3.若能結合GOOGLE雲端試算表與表單,讓EXCEL隨時成為您的分身幫您處理事務。
三、課程大綱:
Excel巨集錄製與VBA編輯器
VBA語法與常用程式函數
VBA控制項與表單介面設計
辦公室必備VBA實用範例
實例1:進階功課表
實例2:大型試算表
實例3:文字遊戲
實例4:銷貨單
ExcelVBA與外部資料整合應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http://terry55wu.blogspot.com/
補充資料:
EXCEL函數與VBA設計
http://goo.gl/LEjSW
EXCEL函數與VBA雲端班
http://goo.gl/zz71P
EXCEL函數與VBA進階班
http://goo.gl/rq9EK
EXCEL VBA 函數 自強基金會 吳清輝老師 程式設計 線上教學 e化創新 雲端計算 虛擬電腦 吳老師提供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YuzpmHtrPo/hqdefault.jpg)
問卷操作型定義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EXCEL 函數與VBA設計(4)
完整影音:
http://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E34duTsJQwWUy79LfYsai3ZAVSKpa9p
論壇: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excel_vba_2013?hl=zh-TW
課程內容:
01_LOOKUP函數
02_HLOOKUP函數
03_HLOOKUP配合定義名稱
04_HLOOKUP函數(數字)
05_VLOOKUP函數
06_綜合練習1
07_綜合練習1(符號與換行)
08_綜合練習2(定義名稱)
09_綜合練習2(定義名稱_從選取範圍)
10_如何亂數產生成績
11_如何用RANDBETWEEN產生成績
12_基本函數
13_如何設定開發人員標籤
今天的課程比較短,只有14小時,索性把之前課程精要再精要的做整理,
不難上的太難,又不能上的太快,所以藉由GOOGLE的服務達成師生互動目的。
分享GOOGLE雲端應用:
1.GO.GL:縮短網址
2.GOOGLE表單:取得使用者訊息或問卷調查
3.GOOGLE試算表:當成雲端資料庫
4.GOOGLE共用資料集:分享雲端檔案
5.GOOGLE網上論壇:學員論壇空間,可分享影音連結與討論,必須登入才能取得資源。
6.YOUTUBE影音平台:存放錄製好的教學影音,必利用影音清單建立連續播放功能。
7.GOOGLE Blogger:建立部落格與教學網誌,並嵌入部分影音分享。
一、我的上課用書:
3秒鐘搞定EXCEL:資料處理→函數→VBA
作者:林文恭研究室出版社:碁峰
出版日期:2012年06月19日定價:420元
Excel函數&VBA其實很簡單(附贈超值影音教學光碟)
作者: 林文恭研究室
書號: AEI003800 出版日: 2009/12/28
看!就是比你早下班-50個Excel VBA高手問題解決法
作者:楊玉文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97458
Excel VBA 與資料庫整合大活用
書號:SP20098 作者:古川順平 著
出版日:2010/3/18 譯者:博碩文化 編
跟我學Excel VBA:將複雜的操作用一個按鍵就搞定!
作者: 恩光技術團隊 江高舉
出版日: 2010/10/19
都有拿來上過課,但都不算太推薦,各有優缺點啦!
二、這次的課程理念:
1. 循序漸進, 透過實用的範例, 輕鬆進入 Excel VBA 設計領域, 逐步了解VBA 架構, 學會: VBA 變數、常數、函式及邏輯的觀念, 即使沒有任何程式設計基礎,也能撰寫 編修VBA,提昇工作效率, 晉昇 Excel 高手。
2.進而將EXCEL當成資料庫來使用,結合函數、VBA等更深入的功能,讓資料處理和分析的應用更上層樓。
3.若能結合GOOGLE雲端試算表與表單,讓EXCEL隨時成為您的分身幫您處理事務。
三、課程大綱:
Excel巨集錄製與VBA編輯器
VBA語法與常用程式函數
VBA控制項與表單介面設計
辦公室必備VBA實用範例
實例1:進階功課表
實例2:大型試算表
實例3:文字遊戲
實例4:銷貨單
ExcelVBA與外部資料整合應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http://terry55wu.blogspot.com/
補充資料:
EXCEL函數與VBA設計
http://goo.gl/LEjSW
EXCEL函數與VBA雲端班
http://goo.gl/zz71P
EXCEL函數與VBA進階班
http://goo.gl/rq9EK
EXCEL VBA 函數 自強基金會 吳清輝老師 程式設計 線上教學 e化創新 雲端計算 虛擬電腦 吳老師提供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F58S8iEltM/hqdefault.jpg)
問卷操作型定義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EXCEL 函數與VBA設計(4)
完整影音:
http://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E34duTsJQwWUy79LfYsai3ZAVSKpa9p
論壇: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excel_vba_2013?hl=zh-TW
課程內容:
01_LOOKUP函數
02_HLOOKUP函數
03_HLOOKUP配合定義名稱
04_HLOOKUP函數(數字)
05_VLOOKUP函數
06_綜合練習1
07_綜合練習1(符號與換行)
08_綜合練習2(定義名稱)
09_綜合練習2(定義名稱_從選取範圍)
10_如何亂數產生成績
11_如何用RANDBETWEEN產生成績
12_基本函數
13_如何設定開發人員標籤
今天的課程比較短,只有14小時,索性把之前課程精要再精要的做整理,
不難上的太難,又不能上的太快,所以藉由GOOGLE的服務達成師生互動目的。
分享GOOGLE雲端應用:
1.GO.GL:縮短網址
2.GOOGLE表單:取得使用者訊息或問卷調查
3.GOOGLE試算表:當成雲端資料庫
4.GOOGLE共用資料集:分享雲端檔案
5.GOOGLE網上論壇:學員論壇空間,可分享影音連結與討論,必須登入才能取得資源。
6.YOUTUBE影音平台:存放錄製好的教學影音,必利用影音清單建立連續播放功能。
7.GOOGLE Blogger:建立部落格與教學網誌,並嵌入部分影音分享。
一、我的上課用書:
3秒鐘搞定EXCEL:資料處理→函數→VBA
作者:林文恭研究室出版社:碁峰
出版日期:2012年06月19日定價:420元
Excel函數&VBA其實很簡單(附贈超值影音教學光碟)
作者: 林文恭研究室
書號: AEI003800 出版日: 2009/12/28
看!就是比你早下班-50個Excel VBA高手問題解決法
作者:楊玉文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97458
Excel VBA 與資料庫整合大活用
書號:SP20098 作者:古川順平 著
出版日:2010/3/18 譯者:博碩文化 編
跟我學Excel VBA:將複雜的操作用一個按鍵就搞定!
作者: 恩光技術團隊 江高舉
出版日: 2010/10/19
都有拿來上過課,但都不算太推薦,各有優缺點啦!
二、這次的課程理念:
1. 循序漸進, 透過實用的範例, 輕鬆進入 Excel VBA 設計領域, 逐步了解VBA 架構, 學會: VBA 變數、常數、函式及邏輯的觀念, 即使沒有任何程式設計基礎,也能撰寫 編修VBA,提昇工作效率, 晉昇 Excel 高手。
2.進而將EXCEL當成資料庫來使用,結合函數、VBA等更深入的功能,讓資料處理和分析的應用更上層樓。
3.若能結合GOOGLE雲端試算表與表單,讓EXCEL隨時成為您的分身幫您處理事務。
三、課程大綱:
Excel巨集錄製與VBA編輯器
VBA語法與常用程式函數
VBA控制項與表單介面設計
辦公室必備VBA實用範例
實例1:進階功課表
實例2:大型試算表
實例3:文字遊戲
實例4:銷貨單
ExcelVBA與外部資料整合應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http://terry55wu.blogspot.com/
補充資料:
EXCEL函數與VBA設計
http://goo.gl/LEjSW
EXCEL函數與VBA雲端班
http://goo.gl/zz71P
EXCEL函數與VBA進階班
http://goo.gl/rq9EK
EXCEL VBA 函數 自強基金會 吳清輝老師 程式設計 線上教學 e化創新 雲端計算 虛擬電腦 吳老師提供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MbJvZFz7BQ/hqdefault.jpg)
問卷操作型定義 在 YouTube上隨機廣告類型與觀看意願之研究 - 服務科學實驗室 的推薦與評價
另外,本研究也依據文獻. 回顧之內容整理出以下之操作型定義作為正式問卷設計之參考構面。 圖2-1 研究模型圖. Page 10 . 校園週邊餐飲業自主 ... ... <看更多>
問卷操作型定義 在 張偉豪-量化統計SPSS教學課程-突破35個常見任務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任務10: 量表開發: 操作型定義 • 任務11: 量化模型中的5大變數 • 任務12: 研究模型的開發 第5章: 改善 問卷 品質 ... ... <看更多>
問卷操作型定義 在 相關係數與區隔效度;控制變數與階層迴歸分析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2020年1083學期組織行為論文導讀郭彥谷博士第09講:相關係數與區隔效度;控制變數與階層迴歸分析; 問卷 數量與題項數量;橫斷與縱貫; 操作型定義. 1.5K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