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談寫作秘方的文章,絕對值得你收藏!】
今晚來分享一篇,中國作家賈平凹的文章。內容主要是談寫作時的選材。
有別於其他教寫作套路的文章,這篇非常精闢地點出,我們在寫作時需要具備的意識、格局和文字技巧。也談到每個人要找自己寫作的節奏。
一起來看看這位名作家的觀點吧。
-
寫作的秘方 / 賈平凹
痛感在選材的過程中是特別重要的,而在選材中能選擇出這種具有痛感的題材,就需要你十分關注你所處的社會,瞭解它,深究它。
中國社會特別複雜,很多問題不一定能看得清楚,好多事情你要往大裡看,好多事情又要往小裡看。把國際上的事情當你們村的事情來看,把國家的事情當作你家的事情來看,要始終建立你和這個社會的新鮮感,對這個社會的敏感度,你對社會一直特別關注,有一種新鮮感,有一種敏感度的時候,你對整個社會發展的趨勢就擁有一定的把握,能把握住這個社會發展的趨勢,你的作品就有了一定的前瞻性,你的作品中就有張力,作品與現實社會有一種緊張感,這樣的作品就不會差到哪裡去。
這種自覺意識一旦成了一種習慣,你必然就能找到你所需要的題材,而你所需要的題材也必然會向你湧來。我們常常說神奇,其實幹任何事情幹久了,神就上了身。
我拿我的一個同學來講,我的一個小學同學,他後來成了我們村的陰陽先生,婚嫁、喪葬、蓋房、安葬全是他一個人來看穴位和日期,凡是按他看的穴位和日期辦事的,事情都很平順,凡是不按他看的穴位和日期來辦的時候都出事了,大家都說這個人是一個神人,但是我瞭解他,他的文化水準並不高,對易經也不是很精通,為什麼他那麼內行,就是這項工作幹久了,神氣就附了體。寫作也常有這種現象,如果你變成一個磁鐵,釘子、螺絲帽、鐵絲棍兒都往你身邊來。當然對磁鐵來說,木頭、石頭、土塊就沒有吸引力。
從某種角度上來講,文學是記憶的,而生活是關係的,文學在敘述它的記憶的時候表達的又是生活,就是記憶的生活,寫生活也就是寫關係,寫人和自然的關係,寫人和物的關係,寫人和人的關係。有一個哲人講過這樣一句話,生活的藝術沒有記憶的位置。如果把生活作為藝術來看,它裡邊沒有記憶,因為記憶有分辨,把東西記下來肯定是有了分辨的。
在現實生活中以記憶來處理,比如我和領導的關係,這個領導和我是一起長大的,當時學習一般,為什麼後來他當了領導呢?有了這個記憶,肯定就處理不好關係了。文學本身是記憶的東西,你完全表現的是你記憶中的生活,而生活又是關係的。這兩者之間的微妙處,你好好琢磨,你就會明白該寫哪些東西,又如何寫好那些東西。
因為文學本身就是記憶的東西,你完全表現的是你記憶中的生活,而生活是關係,你就要寫出這種關係。現在到處都在強調深入生活,深入生活也就是深入瞭解關係,而任何關係都一樣,你要把關係表現得完整、形象、生動,你就要細節,沒有細節一切就等於零,而細節在於自己對現實生活的觀察。
比如說生死離別,喜怒哀樂,構成了人的全部存在形式,這一切都是人以應該如此或者是應該不如此來下結論,它採取了接納或者不接納,抗拒或者不抗拒,實際上從上天造人的角度來看,這些東西都是正常的。
但是人不是造物主,人就是芸芸眾生,生死離別,喜怒哀樂就表現得特別複雜,這個人表現的和那個人的表現是不一樣的,細節的觀察就是在這種世界的你和我不一樣、我和他不一樣的複雜性中,既要有造物主的眼光,又要有芸芸眾生的眼光,你才能觀察到每個人的獨特性。
人和人之間的獨特性,表面上看是人和人的區別,實際上是共有的一些東西,只是表現的方面、時機、空間不一樣罷了。
小說的語言和技術。寫什麼是關於膽識、關於觀念、關於見解、關於趣味的問題,怎麼寫是關乎智慧、聰明、技術、技巧,而無論什麼題材,最終都要落實到文字上,它的秘訣都在於技術。
就拿語言來講,我自己體會語言首先是與身體有關係的。為什麼?一個人的呼吸如何,他的語言就如何。你是怎麼呼吸的,你就會說什麼樣的話,如果你是氣管炎,你說話肯定是短句子。不要強行改變自己的正常呼吸,而隨意改變句子的長短。
如果你強迫自己改變呼吸,看到外國小說裡面有短句子,一兩個字或者是四五個字就是一句,你就去模仿,不管當時的處境和當時寫的內容以及當時的情況,你就盲目地模仿,讓自己氣憋得慌,別人讀著也憋得慌。
我自己平常也搞書法,看別人寫字,每當看到有人把字縮成一團兒,我就猜想他肯定有心臟病,一問,果然是心臟有毛病。遇到一些老年人,身體不好的,他們要練字,常常我給他建議去練《石門銘》,那個是漢隸,筆劃特別舒展,寫那個對血管絕對好。
小說是啥,我理解小說就是說話,但說話裡面有官腔、罵腔、笑腔、哭腔,有各種腔調,在我理解小說就是正常的跟人說話的腔調,你給讀者說一件事情,首先把你的事情說清楚、說準確,然後想辦法說的有趣,這就是好的語言,語言應該用很簡單、很明白、很準確、很有趣味的話表達出特定時空裡的那個人、那件事、那個物的情緒。這種情緒要表達出來,就要掌握抑揚頓挫。
怎麼把話說得有趣呢?就是巧說,其中有一點就是會說閒話,閒話和你講的事情不一定準確,有時甚至是模糊的,但必須在對方明白你的意思的前提下進行的,就像敲鐘一樣,「咣」的敲一樣,發的是「咣」的聲音,接著是發出「嗡」的聲音。文學感覺越強的人,越會說閒話,文學史上有好多作家是文體家,凡是文體家的作家,都是會說閒話的作家。
之所以有人批評誰是學生腔,學生腔就是成語連篇,用一些華麗辭藻,毫無彈性的東西。因為成語的產生,是在眾多的現象裡面概括出來的東西,就像舞臺上的程序一樣,成語也就是程序,會寫文章的人就要想辦法還原成語,會還原成語,善於還原成語,文章肯定就生動有趣。
大家肯定也有這種體會,如果沒有這種體會的話,可以去試一下,肯定會樂趣無窮,可以還原一些成語或者是古語,寫作就特別有意思。
語言除了與身體和生命有關之外,還與道德、情懷、品質、個人品行有關係。一個人的社會身份是由生命的特質和後天修養完成的,這如同一件器物,這器物就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敲鐘是鐘的聲音,敲碗是碗的聲音,敲桌子是桌子的聲音。
之所以有的作品語言雜亂,它還沒有成器,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而有些作品有了自己的風格了,但是裡面都是些戲謔的東西,調侃的東西,把作品一看就知道這個作家不是一個很正經的人,身上有邪氣。有的作品語言很華麗,但裡面沒有骨頭,境界逼仄,那都是比較小聰明、比較機巧,甚至輕佻的人寫的。有些作品寫得很乾癟,一看作者就是一個沒有嗜好的人。
現實生活也是這樣,有些人是特別好的人,但是特別枯燥,有些人是很有趣的,但是老沾你的光,你寧願讓他沾光還願意和他待在一起。
我見過很多,見過一個女孩子跟我講過,原來給她介紹一個男的,各方面的條件特別好,學歷也好,但是就是生活沒有趣味,最後她寧願找一個窮光蛋,有趣味的。從語言中能看出作家是寬厚的還是刻薄的,能看出他是一個君子還是一個小人,能看出他是富貴的還是貧窮的,甚至是能看出他的長相是什麼樣子的。
世界盃足球的時候,我在報上讀過一篇評球的文章,裡面有一句話,說:球都踢成那個樣了,還娶了那麼漂亮的老婆,當時我看了之後自己笑了半天。由於播世界盃的時候經常把臺上的球星們的老婆照出來,球星的老婆都長得很漂亮,當時看到這句話,我說你好好評你的球看你的球,管人家的老婆幹什麼。這句話正好曝露他的心態,他在嫉妒,心理陰暗。
我也看過一種小說,是幾十年前看的,我當時從農村出來不長時間,身上都是農民的那種東西,那個小說開頭敘述,第一句是說:女人最大的不幸,是穿了一件不合體的裙子。我是一個男人,也不瞭解女人,但是我覺得也不至於那樣吧,一個女人今天出門穿了一件不合體的裙子,就是她人生最大的不幸,我覺得不至於這樣,或許人家過的是貴族生活,是基層的農民的兒子理解不了的,這種文章肯定不是給我讀的,所以我看到這句話之後,後面就沒有看了,這不是給我寫的。
節奏就是氣息,氣息也就是呼吸,語言上要講節奏,而且對於整部作品,或者看一部作品、寫一部作品,整部作品更要講究節奏。什麼是好的身體?呼吸均勻就是好身體。有病的人呼吸就亂了,不是長就是短。呼吸對於生命太重要了,每個生命沒有呼吸就完蛋了。在世界上任何東西都在呼吸,包括人在呼吸,動物在呼吸,草木在呼吸,房子也在呼吸,桌子也在呼吸,都在呼吸。人每天在不停的呼吸,但人常常就遺忘了呼吸存在。
這世界上有奇怪的現象,凡是太好的東西總是被忽略、被遺忘。對你太重要了太重要了,你反而感覺不到它的重要,母愛也是,只有母親對兒女是最愛的,但是作兒女的尤其在年輕的時候總覺得母親囉嗦煩人。
世界上凡是活的東西,包括人,包括物,身體都是柔軟的,一旦死亡了就是僵硬的。你的作品要活,一定要在文字的字與字之間、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要充滿那種小孔隙,有了小孔隙它就會跳動,就會散發出氣息和味道。
如何把握整個作品的氣息,這當然決定了你對整個作品的構想豐富度如何,構思差不多完成了,醞釀得也特別飽滿,這時你穩住你的勁,慢慢寫,越慢越好,就像呼氣一樣,悠悠地出來。二胡大師拉二胡,弓弦拉得特別慢,感覺像有千斤重一樣拉不過來。打太極也是一樣的,緩而沉才有力量。寫作的節奏一定要把握好,一定要柔,一定要慢,當然這種慢不是說故意的慢,而是把氣憋著慢慢地放出去,但是也必須保證你肚子裡有氣,肚子裡沒有氣也沒有辦法。
在你保持節奏的過程中,你要「耐煩」。寫作經常讓人不耐煩,為什麼有的作品開頭寫的很好,寫到中間就亂了,寫到最後就開始跑開了,這是節奏不好。節奏不好也是功力問題。世上許多事情都是看你能不能耐住煩,耐住煩了你就成功了。
「喪葬題辭」的推薦目錄:
- 關於喪葬題辭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喪葬題辭 在 竹北市民代表 陳冠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喪葬題辭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喪葬題辭 在 廣東話資料館Cantonese Museum - 《哀輓題辭》 〔香港語文 ... 的評價
- 關於喪葬題辭 在 殯葬業開幕賀詞的評價費用和推薦,FACEBOOK、EDU.TW 的評價
- 關於喪葬題辭 在 基督教喪禮用詞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喪葬題辭 在 基督教喪禮用詞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喪葬題辭 在 竹北市民代表 陳冠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面對生死的選民服務。】
今年三月是我最難受的一個月,我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失蹤了,留一下一張「我想靜一靜,應該很快就能找到答案」的字條就消失。
他是一個開朗、幽默、反應很快、熱心的人,你不會從他身上感受到負能量,有他的地方就會有歡笑,他對朋友與工作是認真、負責的,如果你有幸接觸到他,「擔心」這兩個字,是絕對無法跟他聯想再一起的。
從他失蹤那一刻,我的手機就被他家人、另一半、朋友給打爆,因為大家都知道事情不妙,起初我以為只是躲起來散散心,幾天就會回來的天真想法,但隨著時間拉長,我心裡知道「一個不會讓人擔心的人,一但讓人擔心,基本上就是負能量爆掉的最糟狀況」也因此開始緊張起來。
之後就是拜託各級民意代表、警局來協尋,但就如標題所述,大家也能預期到結果,就是他輕生了,出事前一個禮拜還電話中有說有笑的人,過兩個禮拜後就變成一罐骨灰。
從失蹤到找到遺體,到後來協助辦理告別式,心情從焦慮、緊張、震驚到最後悲傷與無力,以前的歡樂過於深刻,連離去時也是如此深刻,曲折離奇的經歷,有時閉上眼睛回想,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做了場夢?」
這種痛苦的「選民服務」(自己好朋友還救不到),可能會是我一生的遺憾與難過,告別式當天,向來堅強辦理告別式活動的家屬,最後情緒潰堤抱著棺木痛哭,目送棺木裡的好友,緩緩放入車內,我知道他這一趟過去(火化場),以後真的只能夢中相會了。
時至今日,想到依然會眼匡泛紅、哽咽不已,因為一個負責任、帶給他人歡笑的人,肯定承受了很多痛苦才選擇這條路,然而我卻什忙也沒幫上,現在看到那種過於樂觀或讓人放心的朋友,都會讓我擔心詢問「你如果有什麼不開心或事情,要講出來嘿!」。
#疫情下的社會問題
前幾日,朋友介紹一位年輕民眾過來,說因為疫情導致失業,加上感情不順有輕生跡象,我知道這應該協尋心理諮商、醫療、社福機構來關心,但可能是好友的離去,讓我「雞婆」的想跟他聊聊。
「現在大環境的確不好,許多行業的經費跟人力幾乎都在緊縮,除非是大公司或公務人員,不然很多人都面臨無薪假或失業的窘境,這不是你不努力,這是全台灣,乃至全人類社會都在面臨的現況,甚至不少學經歷優秀的人,也不得不為了生計,丟下原本光鮮亮麗的工作,去跑外送平台加減賺取生活費,而對於感情你還年輕,失去一個不愛你的人或許是好事,因爲你有更多機會去找尋愛你的人」諸如此類的分析與建議不斷說明給他聽。
從言談中,我能知道他是一時的不快樂,他有一個幸福完整的家庭,隨後就聊到我朋友輕生的故事,並對他說「首先我很謝謝你願意分享你人生過不去的檻,以及你有想輕生的念頭,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去講出這事情,最起碼我可能無法,而你的分享也讓我有機會幫助你,不管是單純的轉念或尋找更積極的相關機構協助」。
並問到「你的家人愛你嗎?」
他答道「算愛我,我跟我家人關係不錯,會常常聊天。」
「你有說過不想帶給家人困擾,但你知道輕生後,除了帶給家人與朋友巨大的傷痛外,問題依然沒有解決,甚至多了好幾十萬的喪葬費與後續事宜要處理,或許你待在家裡,跟家人有說有笑,可能就是最不會帶給家人困擾的選擇」
「當然,我跟你並沒有過多的交集,離開這扇門你要選擇輕生,我依然無法阻擋,但我會很難過,因為你的人生才正要開始,而我相信你的家人與朋友,也願意成為你的後盾來面對這一切風風雨雨」
接著我拿出手機,給他看一張照片,認真看著他問:
「這是我好友告別式上,棺材即將送去火化,家屬抱著棺木痛哭失聲的畫面,你說你父母愛你,那你能想像抱著棺材的人,是你父母嗎?」(家屬已同意提供照片分享)
他眼匡泛紅、安靜不語。
#人生的一些體悟
朋友離去後,我不斷思索關於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這或許沒有標準答案,但如果你正處於低潮與痛苦,我想分享兩段話給你,這是我朋友失蹤與離世後,讓我相當有感觸的想法
「如果真的撐不住,就說出來吧,沒有人會去笑自己的重要朋友,我想變更好,除了是自己的目標跟生活改善之外,就是希望有餘力能幫助我身旁的人走過低谷。
失敗就失敗,休息一下再爬起來也沒關係,如果工作不開心很久就辭職,社會有百工百業能討生活,了不起就是少吃點好料,粗茶淡飯也能過日子。
在這社會打拼很煎熬我都懂,但不管如何,請記得有一群人是不在乎你身份地位,只希望你健康快樂的活著,未來一起講幹話到老去。」
「在麥當勞用筆電,旁邊坐了兩個講直銷的年輕人,不斷對另外兩個看起來一愣愣的年輕人講述關於「成功、財富、我進來後多棒多好」的那套觀念,滿滿自信卻又很沒內涵的正能量,讓我覺得無奈,只好戴上耳機來處理事情。
比起獲得世俗那些「成功的定義」,我更希望這些年輕人能找到自己的目標,就算沒有也沒關係,快快樂樂的活著也很棒啊。
當想到這個,就會想起那陪我吃路邊攤,一起智障大笑的兄弟,因為追逐世俗價值,而燃燒自己到最後離開人世,現在看來,這些「成功」真的有這麼重要嗎?不需要去向誰證明什麼,有時候你的存在,對某些人來說,就是一個美好的意義,光這樣就是無可替代的價值了。」
#照片是我朋友告別式
#禮儀公司會全程紀錄
#沒有勇氣再全程看完
#因為看一次難過一次
喪葬題辭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腦庫專題】:「腦海有你有我」
--預立醫療制度整合 實現尊嚴善終
國內腦庫上路一年多,不但收集到多名病患的腦組織,還有數十名病友和民眾,已經簽下捐腦同意書,希望死後能捐腦研究。但問題來了,捐腦和捐器捐的概念相似,由於國人的器捐退卡率很高,很多生前同意器捐的案例,死後遭到家屬反對而作罷。
因此,腦庫小組成員認為:在傳統大腦要保存的全屍觀念,捐腦的退卡率,可能會更高,因此,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執行長「楊玉欣」,積極推動「預立醫療決定」,不但讓病患可自己決定想要或不想要的醫療措施,未來捐贈遺願,將成為法律效力的條文,希望把捐腦事項,納入健保卡晶片,加速腦庫運作。
今天的專題「腦海有你有我」,一起了解國內腦庫這群用心投入的愛心人士,如何難行能行,克服了種種困難。
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執行長 楊玉欣:「我是肌肉萎縮症,我是19歲的時候發病,然後不斷地去體會到,失落,還有失能的過程。」
發病20年,楊玉欣褪下新聞主播光環,擔任立法委員,再轉往社福機構,一路走來,比一般人更辛苦。
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執行長 楊玉欣:「 吃喝拉撒睡,就全部都要依靠別人的幫忙, 我非常能夠體會,病人說得出,或者說不出的辛苦。」
嘗盡病苦,才了解找到特效藥、有多麼重要,楊玉欣最近得知國內能捐腦,義不容辭。
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執行長 楊玉欣:「腦如果可以(捐),我一定要捐,眼睛可以,我一定要捐,骨頭我也要捐,皮膚我也要捐,最後我連我的遺體,我也要捐,理由是什麼,不要別人再受同樣的苦。」
「好高興來看妳。」坐著輪椅,楊玉欣親自拜訪小腦萎縮症病友、劉育秀。
惺惺相惜的兩人,都是捐腦、捐器官的病友,不過,她們的愛心願望,未必都能如願完成。
台大醫學院副院長 謝松蒼:「(病患)將來往生以後,要去執行這個(捐腦)遺願的,是他的最(親)近親屬,所以這些人如果他不能認同,不能了解(捐腦重要性),那麼實際上,他(捐腦者)這個遺願,是不可能執行。」
於是,楊玉欣積極推動病人的醫療自主權。「通過。這個法案的通過,其實是我國在保障病人權利上,一個非常重大的里程碑。」
新法上路,病患可決定自己想要或不想要的醫療措施,本身的捐贈遺願,也具有法律效力。但由於捐腦的時效很急迫,楊玉欣認為:未來納入健保卡晶片,可省去取腦的耽誤時間。
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執行長 楊玉欣:「醫療團隊他要認,這個(健保卡捐腦資料)是一個,法律(效力)的文件,然後就OK了(執行捐贈程序),從法律上來說,家屬是沒有權利,可以反對(捐腦程序)的,我們應該在今年(2021年),會做一個修法,去把這樣的理念放進去。」
讓病友開心地簽下捐腦同意書,這是楊玉欣的努力目標,她說:想哭的時候,就要笑得更高興。
「祝你生日快樂。」
台大醫學院副院長 謝松蒼:「要讓社會大眾了解,捐腦跟器官捐贈,跟大體老師捐贈,其實是一樣的等同價值。」
捐腦者的愛心,不亞於器捐民眾和大體老師,但本土腦庫剛起步,配套措施並不完善。像器官捐贈者,地方政府編列預算,補助殯儀館和公墓的喪葬費用;而大體老師的受贈醫療單位,也會出錢出力,全程協助家屬辦理後事;但目前的捐腦者家屬,沒有前兩者的經費補助。
輔仁大學醫學院長 葉炳強:「對於他(捐腦者)的後事以及安葬,應該屬於國家級,或者是我們地方政府,都(希望)可以全力來支持(經費)。」
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理事長 林秀成:「罕病將近200~300種疾病,假如可以說,把所有罕見疾病的,病友協會裡面,加進來(台灣腦庫協會),這個力量才會嚇人,政府也才會看得到。」
中研院院士(前副總統) 陳建仁:「政府跟民間的合作,都是(腦庫運作)必要的,大家不要忘掉台灣人,最值得可取的,就是我們有很好的智慧,願意去幫助別人,而且我們也有很好的慈悲,會勇敢地站出來(捐腦)。」
曾經在台灣難產多年的腦庫,終於誕生,但它像一個剛學步的寶寶,踏出的每一步,都需要政府、民間和你我,用愛來扶持。
▶第四集 難行能行 (大愛電視 DaAi 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SZMGVwU-Hc
【Reference】
1.「國衛院論壇2019年度議題」簡介
➤「臺灣腦組織資源聯盟(臺灣腦庫)」: https://forum.nhri.edu.tw/109-pp-7/
➤ 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 :https://bit.ly/32bF6FX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臺灣腦組織資源聯盟 #臺灣腦庫 #台灣腦庫 #謝松蒼
台大醫院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喪葬題辭 在 基督教喪禮用詞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喪葬 必要流程項目喪禮儀式內容做法及意義1 遺體安置今人大都是在醫院死亡,隨後即須移置 ... 安慰喪事用語,弔唁用詞,仙逝用語,長輩哀悼詞,女喪題辭,治喪用語,哀悼語. ... <看更多>
喪葬題辭 在 基督教喪禮用詞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喪葬 必要流程項目喪禮儀式內容做法及意義1 遺體安置今人大都是在醫院死亡,隨後即須移置 ... 安慰喪事用語,弔唁用詞,仙逝用語,長輩哀悼詞,女喪題辭,治喪用語,哀悼語. ... <看更多>
喪葬題辭 在 廣東話資料館Cantonese Museum - 《哀輓題辭》 〔香港語文 ... 的推薦與評價
在網絡搜索到的資料,中國民主行動黨的颱風供稿的〈中國民間喪葬中的“喜喪”〉指出,喜喪必須具備這些條件:死者70歲以上;正常死亡,沒有惡疾;第二代有兩個以上的兒子,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