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文摘:英國鬼才建築師Thomas Heatherwick 新作品》
* 《讓工作有趣的兩個方法》羅素
使工作有趣的有兩個元素:第一是巧技的運用,第二是建設性。
每個練有什麼特殊本領的人,總樂於施展出來,直到不足為奇或不能再進步的時候為止。這種行為的動機,在幼年時就開始:一個能頭朝地把身子倒竪的男孩子,在頭向天正式立著的辰光,心裏是不甘願的。
有許多工作予人的樂趣,和以妙技為戲得來的樂趣相同。
一個律師或政治家的工作,其包含的樂趣一定還要美妙得多,正如玩橋牌遊戲時的趣味一樣。雖然,這裡不但有妙技的運用,也有和高明的敵手鈎心鬥角之樂。即在沒有這種競爭元素的場合,單是應付一樁艱難的工作也是快意之事。
一個能在飛機上獻本領的人感到其樂無窮,以致甘願為之而冒生命之險。
我猜想一個能幹的外科醫生,雖然他的工作需要在痛苦的情勢之下執行,照樣能以手術準確為樂。同樣的樂趣可在一大批比較微末的工作上獲得,不過強烈性較差而已。我甚至聽到鉛管工匠也以工作為樂,雖然我不曾親身遇見一個這樣的人。一切需要巧技的工作可能是愉快的,只消它有變化,或能精益求精。
假如沒有這些條件,那麼一個人的本領學到了最高點時就不再感到興趣。
一個三英里的長跑家,一過了能打破自己紀錄的年齡,就不復感到長跑之樂。幸而在無數的工作內,新的情勢需要新的技巧,使一個人能一天天地進步,至少直到中年為止。有些巧妙的工作,例如政治,要在六十至七十歲間方能施展長才,因為在這一類的事業中,豐富廣博的人情世故是主要的關鍵。
因此成功的政治家在七十歲時要比旁人在同年齡時更幸福。
在這方面,只有大企業的領袖堪和他們相比。
然而最卓越的工作還有另一元素,在幸福之源上,也許比妙技的運用更加重要,就是建設性。
有些工作(雖然絕非大多數的工作)完成時,有些像紀念碑似的東西造起。
建設與破壞之別,我們可用下列的標準去判辨。
在建設這件事情的原始狀態是紊亂的,到結局時卻形成一個計劃;破壞正是相反,
事情的原始狀態是含有計劃的,結局倒是紊亂的,換言之,破壞者的用意是產生一種毫無計劃的事態。這個標準可應用於最呆板最明顯的例子,即房屋的建造與拆毀。
建造一所屋子是依照一預定的計劃執行的,至於拆毀時誰也不曾決定等屋子完全拆除後,怎樣安放材料。固然破壞常常是建設的準備;在此情形中,它不過是一個含有建設性的整體中的一部分。
但往往一個人所從事的活動,以破壞為目標而毫未想到以後的建設。他大抵把這點真相瞞著自己,自信只做著掃除工作,以便可以重新建造,但若這真是一句托詞的話,我們不難把它揭穿,只要問問他以後如何建造就行。
對這個問題,他的回答必是模糊的,無精打採的,沒有重點的,不比他提及此前的破壞工作時說法又確切又有勁。
不少的革命黨徒,黷武主義者,以及別的暴力宣傳家,都是如此。
他們往往不知不覺受著內心仇恨的鼓動;破壞他們所恨的東西是他們真正的目的,至於以後如何,他們是漠不關心的。
可是我不能否認在破壞工作內和建設工作裡,一樣可有樂趣。那是一種更獷野的,在當時也許是更強烈的歡樂,但不能給人深刻的快慰,因為破壞的結果,很少有令人快慰的成分。
你殺死你的敵人,他一嚥氣,你的事情便完了,因勝利而感到的快意也不會久存。
反之,建設的工作完成時,看了令人高興,並且這工作的完滿也不會到達無以復加的田地。最令人快慰的計劃,能使人無限制地從一樁成功轉入另一樁成功,永不會遇到此路不通的結局;由此我們可發現,以幸福之源而論,建設比破壞重要多多。
更準確地說,凡在建設中感到快慰的人的快慰,要大於在破壞中感到快慰的人的快慰,因為你一旦充滿了仇恨之後,就不能再像旁人一般在建設中毫不費力地獲得樂趣。
所以人要治療憎恨的習慣。
—-羅素
* 理想的動物社會沒有盼到,而他們反倒落入了這樣一個時代:誰也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動輒狂吠不止的惡犬到處橫行,你不得不眼睜睜看著你的同志在招認了醜惡罪行後,被撕成碎片——她不知道怎麼會鬧成這樣的。—-喬治歐威爾
* 羅斯福自一九三三年就任美國總統,提出一連串百日維新政策,使用的都是憲法裡賦予總統的緊急行政命令權。
到了一九三六年,羅斯福在美國的聲望已經到達最高峰了。
什麼叫最高峰?零負評嗎?不是的。
他的主張等於是抓住社會主義裡某些重要精神,然後補足資本主義貪婪及製造災難後所形成的不平等;雖是資本主義,可是用了部分社會主義的精神。
這個結果是什麼?結果是他兩邊都沒有討好。
美國企業界、政治菁英普遍認為他太左。
而哈佛大學──羅斯福的母校,現在在美國被認為是平等及自由精神的象徵──在當時三百週年的建校紀念會時,羅斯福走進去, 本來以為會迎來美國最高學府學生給予他的掌聲,但他面對的是噓聲!
學生以噓聲對他表達抗議。因為有很多社會主義信仰者認為,羅斯福應該以更符合民情需求的方案,來取代資本主義的經濟結構,當時左派在美國校園裡已經開始萌芽。
羅斯福怎麼自處呢?他憤怒?委屈?或是討好年輕學子?都不是, 他一跛、一跛的走上台、發表演說,一如往昔,充滿自信。
他告訴學生們:
這個國家現在正步上經濟復甦的路途,我們當然會繼續尋求改善美國工人的工作環境;我們當然也會繼續為降低電價而努力;我們仍會繼續為年輕男女、殘疾同胞、失業保險、老年福利及女性保護等問題而努力。
但是我們才剛開始,有太多類似的問題要被解決,制度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年輕學子沒有耐性,他沒有說服這些學生。
但美國下層社會的人們心中,羅斯福是他們的英雄。那個時候羅斯福所到之處受歡迎的景象是:一位資深記者記錄小羅斯福來到紐澤西州澤西市(Jersey City)這個地方,車隊通過荷蘭隧道(Holland Tunnel)——連結紐約市跟紐澤西的一條隧道──洞口之後,如雷的掌聲已經響起,整個城市沸騰。
在萬里無雲的晴空下,舉目所見是一片搖動旗幟的人海。
當時在美國華府最重要的辯論,並不是我說的在哈佛大學,而是剛好與哈佛大學學生批評的方向相反,也就是「羅斯福把整個國家帶離資本主義太遠了。」
所以當哈佛的學生罵他:你還是在保護資本主義啊,你還是在保護貪婪的富人!但共和黨與民主黨參議員對他都有意見,認為他:太左了。
很快的,一九三七年進入羅斯福第三屆總統的競選活動。
選舉有時候是媚俗的,因為民主政治的前提是由老百姓決定國家未來。
當一個制度危機可能連專家都非常困惑時,人民怎麼可能有他們的理性分析、合理及最好的政治選擇?
面對一九三六年年底大選時,共和黨提出競選主張,最重要的四個字叫作「平衡預算」,在美國這可是天經地義。
他們認為,羅斯福拿太多國家的錢創造「新政」,留下太高的國家負債。
共和黨當時批評:美國正處於危急之秋,美國人的福利太高了,高到那些人根本不想工作,美國年輕人沒有任何前途、看不到未來,政府又有這麼高的赤字。
共和黨不是希望贏得總統寶座,他們知道沒有人可以打敗羅斯福, 他們要的是贏得參眾兩院。
但他們不知道正由於那一次的競選勝利之後,共和黨大贏了國會,他們真的如願以償:但代價是:華爾街股市因政府過早走向平衡預算,再度大崩盤,美國走向「二次衰退」,失業率又大升,美國做為世界經濟當時惟一的中心,世界經濟又再度被拖垮。
於是,大西洋這邊納粹主義達到巔峰:太平洋那端日本軍國主義羸得絕望社會的全面支持。美國平衡預算不到一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美國平衡預算剛好兩年又九個月,德國侵佔波蘭。
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戰爭:二次世界大戰正式掀開序幕了。—-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 1940年二戰已經開打了半年,根據一項蓋洛普民意調查,8%的美國人支持同盟國,只有2%的人支持納粹;可是問他們要不要捲入這次歐洲戰爭,90%美國人說:不。
今天我們所熟悉的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是不存在的。美國眼看著納粹在整個歐洲連戰皆捷,不動如山。
美國不想捲入戰爭的民意,多麼的深入人心,幾乎在每一個美國人的血液細胞裡流動。
然而,羅斯福對於國際事務的看法不一樣。其實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他看到威爾遜總統支持國際聯盟卻被國內批評,他曾經説:自己也很想找各種理由來反對國際聯盟,可是想破頭也想不出理由。
在那個年代,羅斯福很感慨的說:「我們就算中立,也不應該不聞不問吧?」
可是他拿這樣的美國一點辦法都沒有,唯一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敦促國會,廢止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禁止軍火出售的規定,也就是可以賣一些軍火到歐洲去。
其中,出口44%軍火都賣到英國。
從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年春天,經過幾個月的觀戰,德國已經在很短的時間裡不只是打下了奧地利、波蘭,一路打到了北歐,征服丹麥;征服了東歐,打到北歐了。
此時,英國人才從幻想和夢中驚醒,但美國人仍然置身度外。
全英國開始恐慌了,因此邱吉爾出任了首相。德國在歐洲大陸勢如破竹,這個情形一直到一九四○年九月,眼看希特勒下一個目標就是英國。
美國和英國有一種特殊關係,但美國人普遍厭戰,他們深信正是因為一次大戰美國沒有介入,美國才能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一的大國。
面對反戰的民意,羅斯福採取一項大膽的措施:他以總統的行政命令權,把五十艘服役已久但還可以用的驅逐艦,以退役為由送給英國,交換可以租借英國在海外的海軍基地。
一九四○年,又時逢美國總統大選,羅斯福在這一刻面臨抉擇。過去的慣例,總統連任兩屆就不選了,可是他覺得為了歐陸戰爭,他必須參選。
他知道大多數美國人民並不瞭解,美國人不可以把自己置於國際事務之外,他必須用個人的聲望來領導這個世界,所以他決定競選第三任。
那時候的美國憲法沒有禁止競選第三任或第四任總統;直到一九五○年,美國才通過新的憲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條,美國總統任期最多連兩任。
羅斯福想解決歐洲事務,他覺得只有他可以做得到, 但當時他也沒意識到這即將成為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
其實人處在二次世界大戰中,都還未必意識到這就叫做二次世界大戰。當時的羅斯福說:我好幾個夜晚都躺著想,自己問自己,身為美國的三軍總司令,是否有權力呼籲美國人,自我訓練為國家效勞,然後拒絕一己之私呢?面對危難,每個人都不應該逃避應負的責任。
但是他自己也知道,在那一刻並不容易。
其實他對於競選第三任,自己也常常處於搖擺之中,沒有那麼堅定,他曾說:「有一部分的我很想退休,回到海德莊園。」
也就是回到他出生的羅氏大宅,寫寫回憶錄。
可是他的良知不允許,所以這次他仍然競選了。當然,輿論的批評就大了, 批評者認為他不該打破慣例,世界大戰干美國人什麼事情;連他曾經在大蕭條時期史無前例的在田納西河谷設立管理局,成立一間水力發電公司,等於是美國第一次有國營事業,也被拿出來批評是左翼,或說這就叫做官僚作風。
選舉的結果,羅斯福還是連任了,得票數是二七二四.四萬張,和他競爭的共和黨候選人叫威爾基Wendell Lewis Willkie,他的得票是二二三○.五萬張,美國人打破總統連任兩屆的傳統,讓羅斯福繼續領導,可是贏的票數就沒有羅斯福第二次連任時這麼多。
這說明瞭其實大多數老百姓未必知道自己所面臨的危險是什麼;其次老百姓容易很厭煩一個人,我們都已經看了你八年,我還要再看到你?──這當然是老百姓的一種天性。
所有的英雄都會令人厭煩。這是一位很有名的歷史學家保羅• 甘迺迪Paul Kennedy講的話。
美國國內本來還為羅斯福勝選問題繼續吵,但是吵到一九四一年, 突然沒什麼人再吵下去了;因為美國已經變成民主同盟國家的兵工廠,利用了租借法案,將飛機、坦克還有其他用品送到英國。
簡言之,美國從歐陸的戰爭,開始嘗到甜頭,發現了一門好生意。
那時中國也開始因為抵抗日本侵略獲得美國的援助,貸款達到五百億美元。同時,羅斯福凍結德國、義大利這些法西斯國家在美國所有的存款以及信用,接著日本也被列入凍結的對象。
羅斯福和英國首相邱吉爾兩人會晤,共同發表《大西洋憲章》,宣稱確保世界遠景更美好的共同原則──可是請注意,即便如此,美國仍然沒有參戰。
歐陸戰爭打到英國時,美國出口大增,失業率開始大降。美國人突然在那一刻發現一件鬼魅般的事, 原來支持其他的國家打仗,變成軍工廠,可以解決美國大蕭條的問題──這是之前他們從沒想到的,他們只想著如何避免捲入戰爭。
但這件事情很重要,因為這使得美國後來出現「軍工複合體」。他們發現此事,實在太穩賺不賠了。
美國第一次嘗到甜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許多人難以想像,包括最優秀的經濟學家。
等二戰快結束、一九四五年時,美國的失業率只有1.2 %。
從一九四○年的10%,短短四年之內降到1.2%,幾乎達到充分就業。
所以經濟及歷史學家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挽救了美國的大蕭條:也從此改變了美國人的思維。—-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圖片:https://www.archdaily.com/554750/bombay-sapphire-distillery-heatherwick-studio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歷史上的今天 1940-MAY-10 邱吉爾上任英國首相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英國首相張伯倫,因為主張姑息主義政策,放任納粹德國勢力坐大,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張伯倫在辭去首相一職後,向國王推薦邱吉爾擔任首相。 被趕鴨子上架的邱吉爾,在第二次大戰期間成功帶領英國人民度過了這個最黑暗的時刻,...
「喬治六世邱吉爾」的推薦目錄:
喬治六世邱吉爾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轉角書摘:戰爭的修辭🎤】
.
「掌握語言,就是掌握戰爭風向。」怎樣才能說服一整個國家投入戰爭?又要如何在戰爭期間激發全民的勇氣及樂觀的心態?戰爭是最大的考驗,考驗著領導人的說服能力,要讓聽眾願意為更偉大的集體目標,犧牲自己與孩子的性命,話要說得讓人不顧一切,出生入死。
.
二戰最擅長演說的希特勒、邱吉爾,還有最被世人所記憶的「王者之聲」喬治六世,他們為了鼓舞人們參戰,都說了些什麼?怎麼說?而當時間流轉到了2003年,當時的英國首相布萊爾,又怎麼挪用邱吉爾的話語,將海珊比做希特勒、將反對伊拉克戰爭者比做姑息主義者,讓全民投入戰爭的理由正當化?
.
與此同時,就像參戰的修辭會被挪用一樣;反戰的話語,一樣可能被挪用。也有部分聲稱「我反戰」的人士,只是單純認為西方民主制度是資本家設下的陷阱、反倒更加偏愛其他暴虐的獨裁政權。這些反戰的話術,在此就成了用來文過飾非的溢美修辭。
.
當戰爭的語言成為修辭的最大試驗場,我們又該怎麼辨識這些公眾話語,各自扮演了什麼角色?
#書摘 #戰爭 #歷史 #修辭 #語言 #言說分析 #二戰 #邱吉爾 #希特勒 #喬治六世 #王者之聲 #布萊爾 #伊拉克戰爭 #公眾語言 臉譜出版
喬治六世邱吉爾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夜.語錄.董承濂作品:內外宇宙》
* 只有平庸才能將你的心靈烘乾到沒有一絲水分,只有榮光才會撥動你心靈最深處的弦。—-馬奎茲
* 死亡是一面鏡子,反射出生命在它面前做的各種徒勞的姿態。—-馬奎茲
* 記憶是一種相會,遺忘是一種自由。——-紀伯倫
* 山林不向四季起誓,榮枯隨緣。海洋無需對岸承諾,遇合盡歡。—-簡媜
* 回憶就是這樣的,即使是那些充滿深情厚愛的回憶也愛莫能助,我們的腦子裡有一種無意識的自然癒合的過程。儘管我們曾痛下決心「勿忘我」、「天長地久」,但時間、慢慢淡去的回憶依然能使創傷彌合。我們大腦擁有遺忘痛苦的機制。痛苦,必然被大腦自動列入遺忘的序列,並且終究在大腦中徹底消失。—-考琳·麥卡洛《荊棘鳥》
* 請你,擔負起對自己的責任來,不但是活著就算了,更要活得熱烈而起勁,不要懦弱,更不要別人太多的指引。每一天,活得踏實,將份內的工作,做得盡自己能力之內的完美,就無愧於天地。—-三毛
* 無聊——對於一個人果不堪忍受的事莫過於處於完全的安息,沒有激情,無所事事,沒有消遣,也無所用心。這時候,他就會感到自己的虛無、自己的淪落、自己的無力、自己的依賴、自己的無能、自己的空洞。從他靈魂的深處馬上就會出現無聊、陰沈、悲哀、憂傷、煩惱、絕望。
——帕斯卡爾《思想錄》
* 生活中沒有僥倖,生活將以鐵一般的邏輯,粉碎任何人發自內心的背叛和疏離傾向。 —-卡夫卡
* 有人為我帶來一隻海螺。
地圖上的一片海
在裡頭對它唱歌。
我的心裏
滿是海水
有幻影般銀色的
小魚。
有人為我帶來一隻海螺。—加西亞·洛爾迦
* 我為此而哭泣:
在你的親吻中
我無所感覺
我不得不陷入空虛。
一千個深淵
也深不過,
這巨大的空虛。
在夜晚最狹窄的黑暗中,
我考慮如何把這件事輕輕告訴你,
但我沒有勇氣。
但願來一場南風,
能把這件事傳送給你,
這樣它聽起來就不會冷冰冰
這樣南風就能把它溫暖地吹進你的靈魂
幾乎不可覺察地穿過你的血液。
—Else Lasker-Schüler,1869—1945,德國女詩人。
* 我們對於人生可以抱著比較輕快隨便的態度:我們不是這個塵世的永久房客,而是過路的旅客。—-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 邱吉爾沒有犯過錯嗎?不,他也丟過大臉,但這正是邱吉爾故事好聽的地方。
每個人都會丟臉,我也丟臉過,做過一些判斷錯誤的事,沒有什麼了不起,即使邱吉爾也一樣。所以你萬一做出錯誤的判斷,不用覺得丟臉,人人都丟臉過,只是有些人丟臉沒有被他人知道或宣揚,把它隱藏起來了而已。
邱吉爾後來在三十五歲時當上了內政大臣,前文提過他曾經在南非被囚禁,所以在擔任內政大臣時期,他特別改善很多監獄的人權問題。但是在處理群眾抗爭的事情上,他採用高壓的政策,因為他認為社會穩定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且很多事情的抗爭是沒有道理的。
這使他有的時候,甚至把自己搞到了可笑的地步。
我曾提到的倫敦珠寶店搶劫案事件之後,各家報紙都把邱吉爾當笑話,百般嘲笑。英國國王不高興,政府也不高興,從未有大臣如此大出風頭。於是國王公開宣佈,以後凡是閣員大臣,皆不准參加民眾聚集搏鬥。
許多人都知道,國王喬治六世很討厭丘吉爾。直到後來希特勒崛起時,喬治六世任命邱吉爾當首相,純屬百般無奈,萬不得已才做的決定。當時張伯倫已下台,保守黨已潰散,自由黨裡最強的人也不可能組閣,此時人人擔心自己若出任首相可能變成戰俘。
英國已沒有什麼人想當首相,最後才由邱吉爾出任。
邱吉爾在他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第一卷(風雲緊急)中,寫的就是進入政壇的年輕邱吉爾,如何目睹人類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然後再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從一個戰爭寫到另一個戰爭。
他會得到諾貝爾文學獎,很大的原因就是他的歷史宏觀,不完全是文字本身。我在此引述卷一• 第一章的小標題,可以看出邱吉爾銳利的文採:
第一章 勝利者的蠢事
一九一九─一九二九年
為消滅戰爭而戰
血流乾了的法國
萊茵河國界
凡爾賽合約的經濟條款
對賠償的一無所知
聖日耳曼條約和特里亞農條約消滅了奧匈帝國
威瑪共和
美國拒絕英美對法國的保證
克里蒙梭的下台
美國孤立政策
共產主義的兒子──法西斯
第二次世界大戰如何避免
一個可靠的和平保證
勝利者忘記了
戰敗者牢記於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道德淪喪
未能使德國廢除軍備
邱吉爾在這本書中敘述一次大戰到二次大戰的整段歷史,感慨人類怎麼會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愚蠢的複製戰爭,尤其是歐洲。其中有一段提到他對一次大戰所做的檢討:
其實在那時候,貴族政治家和外交家,無論是勝利者還是戰敗者,在開會討論時好像謙恭有禮,可以根據共同承認的基本原則來改造各種制度,但是對於飽受苦難的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人民,卻毫不在乎。
站在使人頭昏目眩的凱旋頂峰上的領導人,在會議席上,拋棄了戰士們在沙場浴血戰鬥所贏得的東西。
他也談到一九一九年的夏天:
協約國駐紮在萊茵河一帶,他們的橋頭堡深深侵入到被擊敗、已解除武裝而且飢餓的德國境內,各戰勝國的領導人在巴黎討論和爭辯未來的措施。
歐洲的地圖放在他們面前,而他們幾乎可以隨心所欲的加以改繪!經過艱苦冒險拚命的五十二個月之後,同盟國終於俯首聽候他們的發落。同盟國中四個成員國,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對協約國的意志做最微弱的抵抗!
罪魁禍首的德國被公認是世界慘遭這場浩劫的元兇,現在完全聽命征服者的擺佈,而征服者自己經過這番折磨也顯得踉踉蹌蹌。這次戰爭不是政府之間的戰爭,而是民族之間的戰爭,各大國的全部生命精力都傾注於憤怒與殺戮之中。在巴黎協會的各戰時領導人,在那時感到人類歷史上空前強大和猛烈的潮流的壓力。
尤其提到《凡爾賽合約》中關於領土的條文。他說:
當福煦元帥聽到《凡爾賽合約》簽訂的消息時,很精確的說:「這不是和平。這不過是二十年的休戰。」
因為《凡爾賽合約》的內容會使德國永遠還不了債,未來非再打仗不可,它的民族、國家、歷史雖然沒有被瓦解,但賠償金額太高了。
邱吉爾又寫道:
合約中關於經濟的條文苛刻和愚蠢,竟達到顯然不能實現的程度。德國被宣判必須繳付驚人的巨額賠款,這個規定反映了勝利者的憤怒,也反映出戰勝國的人民根本不知道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戰敗國能付得起相當於現代戰爭費用的賠償數額。群眾始終不瞭解這種最簡單的經濟事實,而一心想取得選票的領袖們,又不敢向他們說實話。報紙和領袖們一樣,反映和強調當下流行庸俗的見解。幾乎沒有人出來說明:
這樣的賠款模式,最終的結果就注定了世界對日耳曼民族的各種壓榨,也注定了他們最後的反抗。
邱吉爾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中說明,從一九一九年一次大戰結束之後,人類為什麼很快的走向二次大戰。
這本書在一九五三年得到諾貝爾文學獎。
接下來,我會談到他是用什麼樣的堅強意志,領導英國面對二次世界大戰,如何鼓舞了人們。不過請記住,邱吉爾孩提時是個口齒不清晰、講話結結巴巴的人。
沒有人是天縱英明,典範人物是在各種挫折打擊及孤獨的堅定遠見而鍛鍊出來的。—-《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喬治六世邱吉爾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歷史上的今天 1940-MAY-10 邱吉爾上任英國首相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英國首相張伯倫,因為主張姑息主義政策,放任納粹德國勢力坐大,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張伯倫在辭去首相一職後,向國王推薦邱吉爾擔任首相。
被趕鴨子上架的邱吉爾,在第二次大戰期間成功帶領英國人民度過了這個最黑暗的時刻,因次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影響近代世界歷史甚鉅。
▶ PODCAST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a0sd3dthla00873la6uah3i
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各國將戰爭的原因矛頭指向德國,讓德國出現反彈,使鼓吹極端民族主義、法西斯主義的納粹勢力崛起,不斷併吞所謂「亞利安民族」區域,不斷擴張勢力,讓歐洲再度陷入戰爭邊緣的危險局面。
由於世界各國害怕再次陷入有如第一次世界大戰般的大規模毀滅戰爭,各國紛紛提出對納粹種種的姑息作為;時任英國首相張伯倫,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德國的蘇台德地區問題,並同意讓捷克斯洛伐克等地割讓給蘇台德,得到納粹德國與英國之間的假和平。
然而,納粹德國就在1939年9月打破和平協議,入侵波蘭引發軒然大波。英法兩國隨即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張伯倫政府也被下議院提出不信任案,英國面臨調求和和主戰的兩難抉擇。
張伯倫就在不信任案表決前主動辭職,並向當時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推薦邱吉爾擔任首相職務;當時的邱吉爾是反對姑息政策最大力的政治人物,甚至擔任當時英國的「不管部大臣」,等同於中華民國政府中的政務委員,被重新任命為第一海軍大臣,也在短短的時間內擔任了戰時首相的職位。
猶如趕鴨子上架的邱吉爾,首先發動了「發電機行動」,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敦克爾克大撤退,重新將在歐陸的英國士兵接回英國本土進行整備;也在接下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做好對納粹德國的長期抗戰。
這段有趣的歷史故事,大家不妨好好回味2017年上映的《最黑暗的時刻》,由曾經執導《贖罪》的喬萊特所執導,蓋瑞歐德曼主演邱吉爾角色;電影故事正巧就是描述了該時期,邱吉爾在面對英國最艱困的時刻,內心的掙扎與步步為營的政治局勢,十分精采。
而電影中的蓋瑞歐德曼,也採用特殊化妝的方式,完美詮釋了這個全球著名的歷史人物。單看蓋瑞歐德曼的演技,相信也是十分過癮!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歷史 #點評 #影評 #知識 #解析 #movie #history #第二次世界大戰 #ww2 #worldwartwo #歐洲戰場 #邱吉爾 #蓋瑞歐德曼 #garyoldman #喬萊特 #joewright #darkesthour #最黑暗的時刻 #黑暗對峙 #至暗時刻
喬治六世邱吉爾 在 [閒聊] 義呆利英國二戰上司的故事—王者之聲:宣戰時刻 的推薦與評價
影音網誌版:https://nokoruchan.pixnet.net/blog/post/28179685
本片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著劇本四
項大獎,以及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影片在內等5項大獎以及各類大獎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台灣版預告
在義呆利單行本《邁向無盡的明日》單元裡,德意志和奧地利同居後
,他們在上司的命令下準備開始和俄羅斯一起瓜分波蘭,發動大戰。
這時法國聯絡上英國,問他該怎麼辦,英國回答:「那還用說!當然
是向德意志宣戰啊!」
之後連五就和軸心國開始了一場又一場殘酷的戰爭(當然義呆利原作
裡大多省略或者以打打鬧鬧帶過),而當時發表對德意志宣戰演講的
英國上司就是這次奧斯卡的大贏家—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裡的喬治六世。
大多數人可能讀中學時會對課本上寫的邱吉爾有點印象,英國的上司
比較普遍為現代人所知可能只有現任的伊莉莎白女王,而電影主角的
喬治六世正是伊莉莎白二世的父親。另一個比喬治六世更讓人有印象
的英國國王,連沒唸過中學的老人家也知道的大概就是不愛江山只愛
美人的溫莎公爵了,這溫莎公爵正是喬治六世的哥哥愛德華八世。
當初喬治六世完全沒有當國王的壓力和心裡準備,甚至還在一戰時服
役,但是因為老哥愛德華八世的任性(堅持要娶一個離婚兩次的女人
),違反了憲法必須退位,逼的他不得不馬上即位收拾爛攤子,據說
原本沒有當國王打算的喬治六世當時還蠻不爽的。
老哥拋下王位和大戰的壓力,加上身為一個國王卻有口吃而無法對公
眾演講,對喬治六世來說是很大的挫折,在英國第四頻道的紀錄片《
戀愛中的王太后》裡描述,喬治六世曾因此毆打過妻子伊莉莎白,甚
至伊莉莎白年輕時曾想嫁給愛德華王子(即愛德華八世→溫莎功爵)
而非後來成為喬治六世的艾爾伯特王子,不過這已經是八卦的範圍,
就再不贅述。
總之,對於喜歡英國的人,個人覺得這是一部很令人期待的電影。^^
延伸閱讀:
喬治六世@wiki https://0rz.tw/KaU7A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wiki https://0rz.tw/W78V9
CatchPlay -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 https://www.catchplay.com/movie/21132
--
殘之居 https://nokoruchan.pixnet.net/blog (APH.法國.小說創作.動漫.日劇和其他)
藝能至尊譚詠麟 https://alantam.pixnet.net/blog 歡迎蒞臨PTT的AlanTam 譚詠麟板
吉澤悠 https://yoshizawa.pixnet.net/blog
交大資訊次世代BS2 telnet://bs2.to SD_clamp 次世代の小殘(好友板)
清華資工楓橋驛站 telnet://nthucs.twbbs.org IS_clamp 楓橋之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0.177.14.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