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社會責任 強化永續校園治理】
.
臺灣大學擁有高科技研究的人才與能量,在邁向永續發展目標的路徑扮演重要角色。臺大整合校園的創新技術與資源,發揮教學、研究、服務及治理能力,與社會攜手解決經濟發展與氣候變遷下,各種迫切的環境、經濟與社會問題。
以校園內部的議題為例,研擬建立八個面向的永續校園治理策略與目標,包括能源、交通、建築、水資源、空氣、廢棄物、飲食、景觀與生物多樣性。以系統整合的觀點提出永續的校園治理規劃,建立標準化與結構化的框架,建構永續力,並期盼傳輸經驗提供其他學校及企業參考,展現臺大「實踐永續、驅動未來」的社會責任宗旨。
計畫中最受注目的是實踐臺大校園2048年碳中和目標,八面向議題也積極回應校園低碳轉型路徑,包含推動校園共享單車Ubike 2.0;規劃電力化與燃油車退出校園,追尋EV100;集合校內教授規劃推動雨水貯留再利用系統與「近」零能耗建築研究計畫,以節能、節水措施滿足新建築的使用需求同時,控制用水與能耗的成長;透過室內換氣、排課調整提升內空氣品質,降低對於空調系統的依賴;減少人均垃圾量及資源化的方式降低校園廢棄物,並建議實施永續飲食採購及管理等策略,承擔大學的永續發展責任。
.
臺灣大學社會責任報告書
■中文版連結:https://oir.ntu.edu.tw/....../2021/07/2020-USR-Report-CH.pdf
■英文版連結:https://oir.ntu.edu.tw/....../2021/07/2020-USR-Report-EN.pdf
.
#國立臺灣大學 #USR #大學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報告書 #永續校園治理計畫 #臺大水工試驗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真係覺得自己井底之蛙,自己生於香港,卻不知道香港彈丸之地,竟有如此美景之單車路,英文有一句說話"The more I know, the more I know I don't know",人面對大自然,相當渺小,更要學懂謙卑! 在大水坑地鐵5號出口行5分鐘,租單車一日70蚊,加20蚊運費(到大...
「單車徑英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單車徑英文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單車徑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單車徑英文 在 Travel Wild 荒野旅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單車徑英文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單車徑英文 在 除咗Staycation,還有「路Cation」!香港虛擬單車之旅第一集 ... 的評價
- 關於單車徑英文 在 小徑車的英文是甚麼?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單車徑英文 在 「CT60+ 里賞遊」 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同推廣 ... 的評價
- 關於單車徑英文 在 踩單車英文的評價費用和推薦,FACEBOOK、DCARD ... 的評價
- 關於單車徑英文 在 踩單車英文的評價費用和推薦,FACEBOOK、DCARD ... 的評價
單車徑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東奧64真相:Tokyo Olympiad (東京オリンピック)】
今晚東京時間八時(香港七時)舉行東京奧運揭幕禮,與之前歐國盃一樣,在這個像被疫情停頓了般的世界時空,名義上仍稱2020年東奧,世人卻身處2021年,與其自欺說是new normal,實是有種身不由己,失去自由的感覺。至今晚還有半天,介紹大家趁這幾小時上網觀看這部當年東奧特別找名導演市川崑拍攝的官方紀錄片,get in the mood 吧!
市川崑固然是上世紀日本最著名導演之一,但據說日本奧委會當時首選導演是黑澤明,不過,黑澤大導要求完全百分百創作自由,東奧委會怕了,找了市川崑,不過市川大導「俾面」都只是多些少,畢竟他自己成名作品中不乏爭議題目之作,這次亦不是為了拍一部歌功頌德、集中勝利者的祝賀式紀錄片,而是從人性角度,把這「東奧64真相」,呈現出來。
結果,紀錄片得到一致讚賞,甚至被後世列為「1001部一生必看電影」[1] 中少數紀錄片之一,不過,多年來亦曾被剪輯為多個不同版本,有些cut了幾乎一半,當中最方便大家今天找來看的,可以在奧委網站的原裝超過2小時45分鐘的原日文版,或在YouTube官方奧運頻道上的英文2小時版本。我推介日文版,原汁原味但數碼修復,有多國語言字幕,而英文版除了cut短,旁述似乎亦被簡化,略去不少。
日文版:https://olympics.com/en/video/tokyo-1964-official-film
英文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Ht0eAdCCns
市川大導從片中第一個shot,已經有他的話兒要說。好一個白色太陽在一個紅色背景上,似是代表日本「日出之國」,但顏色卻把日本國旗反轉了,鏡頭一轉,變成一個黑色大鐵球wrecking ball,把一棟一棟的舊建築物破壞、擊毀、拆除,片中最先出現的人,不是奧委會主席,不是日皇,不是運動員,是一個表情茫然的建築工人。當鏡頭一直破壞,旁白卻「正經」而且抽離地,逐一讀出每屆奧運會主辦城市的名字。
這短短一幕,令我不禁想起之前為大家介紹過的柳美里作品 《JR上野駅公園口》(Yu Miri: "Tokyo Ueno Station") [2] ,這本呼應1964和2020東京奧運會,描寫弱勢社群的小說。
鏡頭再轉,全球聖火傳遞由希臘雅典開始,片段包括途經香港,而當聖火在飛機上飛向日本第一站的廣島,首個影像就是廣島原爆圓頂樓(廣島原爆ドーム,Genbaku Dōmu),也許是表達和平、反戰,和重生?
當年的奧運會,原來是在「雙十」十月十日當地下午二時舉行開幕禮,是十月,而非現在的夏季奧運會的七、八月。下午二時,也許是因為晚上燈光照明未及現在高明,要在天黑前完成典禮吧,而當年電視尚未普及,而奧運一向亦不特別遷就美國主要電視直播市場的時區,事關日本下午二時,北美東岸是半夜一點。不過今年的日本晚上八時,香港固然方便,對歐洲時區還好,美國東岸卻是早上七時,西岸更是半夜四時,不利收視了。
從片中看到開幕禮出場運動員的衣服設計,蠻是有趣,因為多數西方國家的女子制服,很像當年的航空公司空姐啊!而當年仍以歐美國家代表團人數最多,普遍都是白人面孔,一些非洲國家代表團只得幾個人,但有趣的是,東、西德原來早已聯合參賽(雖然德國在1990年才真正統一),這早已忘記了(冷知識,原來德國聯隊協調用上的「國歌」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樂!);另外,鏡頭出現「台灣」數十人代表團(英文卻是ROC),還有「南越」(不是越南)和南韓(可惜卻沒有播出北韓當年首次參加奧運代表的片段)。當年祖國和黨還在忙別的事情,沒有參加,可以理解。
再想今晚的開幕禮,人數因疫情將大幅減少,實在可惜。
奧運是運動會,紀錄片當然花最多的時間和片段介紹各項比賽,而佔最多篇幅的,不意外是田徑部分。男子100米美國選手以十秒正完成,平了世界紀錄;英國美少女選手Ann Packer意外地在最後段後來居上勝出800米跑,過終點後直衝向她的未婚夫兼隊長擁抱親吻(兩人今天已八十歲)....日文版的確比較原汁,片段較完整,包括多些選手受傷和落敗者的片段,應該也是導演原意。十月天時,有些項目要在雨中比賽,只得攝氏十多度,而導演在鏈球雨中比賽用上黑白菲林拍攝,捕捉獨特氣氛。導演後段在拳擊部分亦用上黑白菲林,像後來馬田史高西斯的經典拳擊電影《狂牛》,也許是英雄所見略同吧!
田徑後有體操項目,當年仍是白人選手為主,亞洲體操運動員中,除了日本男子隊,尚未上位,就是游泳項目片段中,還是美國代表為首,而當澳洲選手勝出時,當年播出的國歌,仍是採用英國國歌「個個揸住個兜」。其他出現的賽事片段,還有舉重、摔角、劍擊、射擊、馬術、足球、曲棍球、籃球、水球、划艇、風帆、競步等。
此外,較特別的還有穿過美麗日本郊外田野的公路單車賽,和男子柔道決賽,6'5"的荷蘭選手擊敗了「細一個碼」5'9"的日本選手,在日本柔道主場擊敗日本選手,固具特別意義,但這位荷蘭冠軍獲勝後仍保持頭腦清醒,鏡頭見他走向場邊揮手示意,原來是叫隊友們守日本規矩,不要踩上柔道蓆慶祝,以示尊敬,可敬。
不知道是否導演總有點偏心,播出美國選手勝出的最多,雖然他們當時亦是獎牌榜之首,但實在比第二位的蘇聯出鏡多太多,美國國歌也播多很多次了。日本當年在獎牌榜排第三,以主辦國而言導演主要只在體操等對他們落墨較多,另外就是首次成為奧運項目的女排決賽,日本對蘇聯,當然是瘋魔一時的東洋魔女最後勝出!
導演最後花上較多時間在最後的比賽項目,當然是馬拉松!那個閉幕前又熱又潮濕的下午,跑手經過橋底時,頭上還有火車經過,而萬人空巷的東京街頭,不乏分別身穿小黑帽和水手服的制服男女中學生,看得有趣。而在比賽部分,導演特別描繪不支退出比賽的選手的失望和痛苦、落敗選手在完成後脫下跑鞋的傷勢。
紀錄片中段有一段關於非洲小國乍得(Chad)選手的特寫,是日本版才有,在英文版被剪走的部分。喜歡電影的,欣賞本片時會留意導演拍攝手法的流暢、取鏡角度的多元、配樂的細緻、氣氛的掌握,他應該在have fun,我們觀眾也enjoy!
最終,一如傳統,閉幕禮各國選手「撈亂」進場,可惜今屆又是因為疫情可能只找些代表算了。本片中,紅日落下,1964年的選手閉幕派對,銀幕打出SAYONARA,天上煙火,奧運火焰熄滅,好樣我們預先重溫這今屆可能將會的失落。
結束前,導演分享了以下詩句:
(英文版)
"Night,
And the fire returns to the sun
For humans dream thus only once
Is it then enough for us
This infrequent, created peace?" (英文有點怪)
(日文版中的英文字幕)
"The sacred flame returns
Humans share a dream every four year
Is it enough for this peace
To be merely a dream?"
(我嘗試綜合翻譯)
「晚上,
聖火回歸太陽
人們四年才一次同夢
這和平足夠嗎?
還是不過一場夢?」
最後一個shot,是個空空如也的場館,場中剩下最後一人的工作人員。市川大導,最後都要玩一玩嘢,幽奧委會一默。
最後一提,今屆東奧找了近年多部傑出作品的女導演河瀨直美(《甜味人間》、《光》、《晨曦將至》等)執導2020東奧的紀錄片,珠玉在前,但要表達這沒有觀眾的奧運,又要反映疫情下的困境、無助、希望、重生,挑戰極大,亦令人格外預望!
#TokyoOlympiad #東京オリンピック #市川崑
#東奧1964 #東奧2020
#光影評 #影評 #電影 #電影介紹
Note: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1001_Movies_You_Must_See_Before_You_Die
[2] https://www.facebook.com/CharlesMokOffice/posts/348050616677454
單車徑英文 在 Travel Wild 荒野旅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海外登山⛰️
「日本最高峰,富士山」
@howfrankplay
2015年去日本爬了富士山,是我出國以來第一次在國外健行(撇除在台灣爬山經驗的話)。
那一年,會去爬富士山完全是場意外,原本只是打算去日本騎單車,因為天氣過熱,只好取消騎車行程。在決定前往千葉投靠學弟後,臨時決定去爬富士山。
整天掛在嘴邊的日語只有「沒關係(大丈夫)」、「我不會說日語(日本語できません)」、「請稍候一下(ちょっと待ってください)」,在日本待了幾天後,我發現我在日本有演默劇的天份,甚至一個眼神一個表情就可以不說話完成一件事情(用英文對話只會把對方嚇跑)。
當時只有爬過玉山和雪山東峰,更幾乎沒練過體能,也就是所謂的菜鳥不知好死,只因為腦袋閃過既然到了日本就覺得要爬日本第一高山的念頭,就像在台灣一定要爬玉山,若去馬來西亞一定要爬神山,難度不會是最高的山,卻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山,爬到一半哭笑不得。
有別於台灣高山的草皮地形,富士山是以火山岩質為主,上山的路線走貌似階梯,下山則是走碎石斜坡。若現在讓我票選爬山走得最痛苦的一次,絕對是當時走富士山的下山路線,沒有困難的地形,但無止盡的碎石陡下坡加速也不是一直煞車也不是。
每年7-8月是可攀登的季節,8月通常會有比較多的颱風,大部分人都會推薦7月前往。
從富士吉田走6.9k才能到山頂,快腳大概只需要3小時,慢腳則需要走4-5小時(那時候同住的西班牙人2.5小時就上去了...)
到達山頂後,一般都會在神社前看一下,接著就去環繞富士山頂一圈再下山(只不過我太晚啟登了到山頂看一下就下山了)。
若有在山頂環繞一圈,基本上一定都會經過富士山頂八座合稱為「富士八峰」的山峰,分別是:
劍峰(日本最高峰)3776m
白山嶽(釋迦岳)3756m
伊豆岳(阿彌陀岳)3740m
朝日岳(大日岳)3730m
勢至岳(成就岳)3730m
三島岳(文殊岳)3730m
久須志岳(藥師岳)3720m
駒岳(淺間岳)3710m
富士山一共有4條登山路線,依照難易度分別是吉田口、須走口、富士宮口及御殿場口。
每條路沿路都建有山小屋,在登山季節對外開放,冬季則是封山,每條路都分為上山路和下山路,部分路線要注意下山路徑會重疊。
日本的高山超過3000m的沒幾座,馬來西亞3000m以上的山更只有神山山頂上的山峰,台灣則至少有275座的高山百岳,大家更應該好好去探索。
#日本 #富士山 #海外健行 #japan #mountfuji #fujisan #overseastrekking
單車徑英文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真係覺得自己井底之蛙,自己生於香港,卻不知道香港彈丸之地,竟有如此美景之單車路,英文有一句說話"The more I know, the more I know I don't know",人面對大自然,相當渺小,更要學懂謙卑!
在大水坑地鐵5號出口行5分鐘,租單車一日70蚊,加20蚊運費(到大尾督人家車行幫我還車),首經科學園,再到大埔汀角路到大尾督,6點半前還車,再去吃個38蚊的下午茶餐,再去大尾督看日落。
好好珍惜,活在當下。
請用片右下角調HD1080高清睇片。
單車徑英文 在 小徑車的英文是甚麼?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自行車之魂在熱情與速度之間倏然而生........ ... 小徑車名稱應該是日本先用的,但日本人大部分用來歸類為小車。 把small bike歸為不可折小車。 ... <看更多>
單車徑英文 在 「CT60+ 里賞遊」 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同推廣 ... 的推薦與評價
「CT60+ 里賞遊」 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同推廣「新界 單車徑 網絡」,土木工程拓展署由9月17日至12月17日舉辦「CT60+... ... <看更多>
單車徑英文 在 除咗Staycation,還有「路Cation」!香港虛擬單車之旅第一集 ... 的推薦與評價
本視頻以廣東話旁白並配以中文字幕/Video with Cantonese Narration & Chinese Subtitles** 英語旁白版本請轉到這裡- https://youtu.be/tXyNEXvfFBA**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