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道光御題梅石觀生圖拓本冊
出版時間:清道光年間拓本
裝幀:線裝拓本1冊
尺寸:44 ×39cm
此部《御題梅石觀生圖》為罕見流傳的畫像拓本冊,畫中描寫一名高士趺坐於水岸之畔,山石旁有一株盛開的梅樹。畫中高士廣額豐頤,儀表堂堂,其後又有皇子御題,顯然來頭不小,原來畫中主人翁乃是清代乾隆、嘉慶兩朝的名臣朱珪(1731~1806),此圖為畫家繆丙泰於乾隆55年(1790)為其寫照(人像)、黃鉞(1750~1841)補圖(梅樹、山石),由其後題跋可知,此帖應為道光25年(1845)以後所拓製。
畫後附有幾位皇子、皇孫以及劉墉(1719~1805)、洪亮吉(1746~1809)、阮元(1764~1849)等名臣題跋。值得注意的是,眾多題跋中只有「皇十五子」與「皇次孫」題詩的頁面四邊環飾雲龍圖案,顯然是要特別彰顯出他們與眾不同的身分與地位,原來「皇十五子」、「皇次孫」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顒琰(本名永琰)與道光皇帝旻寧(本名綿寧)。此詩為嘉慶皇帝仍居青宮(古時太子居東宮,東方屬木,為青色,故稱太子所居為青宮)時題贈給自己的老師。
朱珪,字石君,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市)人,官至體仁閣大學士,歷仕乾嘉兩朝,是嘉慶為皇子時在上書房讀書「侍講讀」的帝師,日後成為深受倚重的親信重臣。乾隆以太上皇在位多年,於嘉慶4年(1799)正月去世後,嘉慶皇帝迅召當時在外的朱珪返京,命直南書房,管戶部三庫,加太子少保,賜第西華門外,不久後更任用其為上書房總師傅,調戶部尚書,對其恩寵信任有加。
與朱珪同朝為官的彭元瑞(1731~1803)在畫後的〈御題梅石觀生圖記〉,記載了青宮御題、朱珪敬裝藏於家的經過。值得一提的是,文中有云:「自古人臣遭際,賜御書者夥矣,而青宮寶墨未之多見」,並引用乾隆「潛龍勿用之義」力闢宋仁宗為太子時賜書張士遜(964~1049)所言「寅亮天地弼予一人」之大謬不當,以見嘉慶御詩「蘊道深遠、措語和平」,又言「徵我朝家法之善」等語,頗堪玩味。若熟悉中國宮廷歷史,當可知「青宮賜臣寶墨」確實不多見,然其背後原因亦使人「細思恐極」。歷來皇位繼承人或所謂「接班人」於改朝換代之際,涉及最高權力鬥爭,往往諱莫如深。「接班人」無論上位或失勢,本人與從屬近臣輕則以片言隻語而賈禍,重則因牽涉黨爭而獲罪,尤以清代康雍乾三朝皇權至上,唯「朕」獨尊,又有康熙一朝廢黜太子、九王奪嫡的前車之鑑,臣子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可想而知矣。
此冊不僅為清代重大史實見證,更集兩位皇帝御題、多位顯宦書法手跡於一冊,其中諸位皇子和官員的詩文墨跡更十分少見,極富史料文獻與藝術價值,其稀見珍貴,識者可知也。
嘉慶皇帝 本名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的連結要全部看完需要花些時間
因為它將涉入一個歷史課本所空缺的重要主題
咱們的教科書(對岸的似乎也是)
不知是礙於篇幅有限
還是對某些歷史時段特別感冒
總是強調某些時段
卻又忽略了許多時段
比方說:
講漢朝
課本一開始有楚漢相爭
結果下一段突然就給他跳到漢武大帝了!
等一下!
中間的文景之治在哪?
還有等到漢武帝掛了之後,下一段直接奔向王莽老兄......
等一下!
那昭宣之治呢?
愛儒術的漢元帝、愛玩女人的漢成帝、愛玩男人的漢哀帝
這些皇帝又死哪去了?
課本你倒是講清楚啊?
再說說清朝
一開始是滿清入關,接著就奔向康熙皇帝
等一下!
滿清入關前的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幹什麼去了?
入關後第一代的世祖(順治帝)又去哪了?
難道他們都只是打醬油啊?
康熙之後
是大家熟悉的康雍乾盛世
然後下一段奔向鴉片戰爭......等一下!
那嘉慶皇帝、道光皇帝幹了什麼?
中國如何在40多年間從盛世到衰弱,您倒是要交代交代啊!
所以課本空缺的東西太多
而歷史其實就是時代間的相互影響
突然空缺了一個時代,然後就跳到下一個時代
這叫學生怎能不疑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舉一個例子
也就是涉及影片的內容
很多人都對「安史之亂」這個名詞有些印象
那請問:之後的唐朝發生什麼事?
如果你回答我「黃巢之亂」
那我不禁想問:
安史之亂跟黃巢之亂差了150年左右ㄟ!
這中間在幹嘛啊?
還有
許多課本畫唐朝疆界圖時,那張圖通常有兩個疆域範圍
一是唐朝極盛的疆域
二是安史之亂後的唐憲宗國界
怪哉!
唐朝中期以後有那麼多皇帝
幹嘛就一定要列個唐憲宗?
這位皇帝任內到底幹了啥事啊?
我想許多看官或同學對這問題一時也答不上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分享的影片
就是希望大家對安史之亂後的唐朝150年政治史有更清楚的概念
究竟所謂「藩鎮割據」是啥?
(可別小看這歷史
時下頗夯的攝影娘......打錯字了!是聶影娘!
就是取材藩鎮割據時代的背景
所以好好讀歷史
哪天說不定寫出個好劇本名揚國際也不一定
到時國家官員還會求你跟他們結合文創......)
但唐朝之所以是中國特別讓人紀念的朝代
(外國人稱中國為唐人就是很好的例子
否則外國人為何不\稱我們為宋人、鳴人......又打錯了,是明人)
是因為這150年間
也是讓中國各地區文明加深交流的年代
尤其是現在富裕但當時可謂不毛之地的南方
更是讓大唐帝國文化更添色彩
卻又少為人知的空白歷史
所以本周
老ㄕ將透過謝金魚的一系列文章
讓大家能更認識所謂的唐朝
(當然我也會寫一些註解就是了
只是在金魚姐面前,實在是班門弄斧,希望不介意我獻醜了)
(話說金魚姐,不知您覺得這段影片如何呢?呵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Kyb3m1pl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