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居家月子日誌- 報喜也報憂
居家月子到現在也快兩週了,多虧了我的月伯24小時父嬰同室,讓我能自己睡主臥室,只要病情控制的好,就能好好的睡覺和休息。
中醫水藥的作用加上產後排水,讓我晚上睡覺都會流汗流到全身濕透,一個晚上都要起床換3-4件衣服。妹妹很滿意我的反應,代表體內的濕和熱在排除,石頭腫塊一邊從3/4乳房大降到2/3大小,硬度也大大降低,另一邊則是前天自己大爆膿後,除了兩小塊硬塊以外已經恢復正常軟度了。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了!
今天一早我就出門開始我的倫敦市跑醫院行程,早上9:30乳房專科幫我掛上「感染專科」,11:00回乳房專科換藥。感染科醫生說這大型教學醫院這麼多年也才收了20個這種罕見疾病的病人,我回答:「所以就連醫學期刊上的paper個案研究都只有5-10的個案,不像其他臨床試驗都有幾千人。」他嚇到我居然連期刊都看了。
我跟他說,那些醫學期刊論文不論是中文或英文,中醫或西醫,學術搜尋引擎上能搜的能看的我都看了。他還誤以為我有點醫學背景(笑),他問我博班唸什麼,我說是社科跟醫學毫無關係,但我們有句俗諺叫做「久病成良醫」。
總之,就在我們聊天當中結束這個診,他跟我警告了我類固醇吃很高的劑量,會影響腦神經運作、失眠、心理疾病、低血壓,三週以上忽然停的話有可能嘔吐休克昏迷,所以一定要慢慢停,不過他再度說了這個病要幾個月到一年以上的治療。(講成這樣到底誰敢吃?)
接著,他問我我在台灣的「肉芽性乳腺炎病友Line群」裏面80個人給我什麼建議,我說他們的分享就是「這是一場心靈的戰爭」很多事情要「放下」,接受它,儘量開心和睡得好,以及相信身體的自癒能力。
下午去中醫診所抓水藥和針灸,來到中國城,還有時間,坐下來吃一碗皮蛋瘦肉粥,享受自己獨處的思考時光。這次準備換方向,妹妹的藥單中有一位「五彩龍骨」,一聽覺得太酷炫,好奇心驅使我趕緊查,網路一查才發現是大型哺乳類動物的化石,魚目混珠的多,價位也高,不過中醫診所回覆他們只有龍骨沒有「五彩龍骨」。因為肉芽腫乳腺炎,我居然要在倫敦吃動物化石,我的人生經歷又更加「豐富」了!(誤)
這兩週體會人生「無所事事」的療癒作用,過去的我太衝太忙了,果然療養慢性病就是要這種心態,不要想求快,只能慢慢把整個體質改過來。每天我的行程就是跑醫院、跑中醫診所,在家休息或待命看要幫忙什麼。奶爸就一打二➕當我的月伯和幫忙煎藥,他需要上樓到辦公室忙代購公事我就會接手言言弟弟或娜娜,吃飯的事就外包台式便當業者,冰箱便當拿出來加熱就可以吃。
這兩週夫妻不同房,我們都很想念可以一起躺在床上互相取暖、擁抱著彼此和感恩彼此的睡前時光。現在我們至少每天趁娜娜和言言睡著的時候,都會爭取手牽手依偎在一起,一起追一集劇,對於坐月子的媽媽來說,能夠安安靜靜的追劇就是最幸福的事啊!(同意請舉手?)
之前粉絲朋友跟我說很喜歡看我真實生活的心得和成長紀錄,不論是血淚史還是病痛,都能被我悟出個什麼道理。我只想說,人生哪裡有可能每天光鮮亮麗吃大餐喝下午茶?哪有可能天天過年每天股票都大漲?之前看了一本書「社群假象」收穫良多,此書的推薦序是一個心理師寫的,第一句話便是:你是否正在拿別人的「精彩片段」,與自己的「幕後花絮」相比?
一直以來,這個專頁就是記錄著我每天真實的生活,報喜也報優,也許最近因為疾病憂愁煩惱較多,但誰的人生不是憂喜參半呢?
看多了因為「社群壓力」過著「表裡不一」的人生的朋友,其實也是很辛苦。看來,這陣子的病痛也可能是神要我學會一些更深層、更真實的人生課題呢!
圖為娜娜換新髮型亮相❤️ 是我親手剪的!媽媽看了很喜歡,娜娜更是在鏡子前看半天,還說自己好漂亮🤪
🤩台英兩國註冊公司開立發票代購:樂購倫敦-嚴選英國代購
😍報喜也報憂的倫敦打拼生活IG: phd_backpacker
嘔吐醫學英文 在 PrideLab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每年5月17日係「國際不再恐同日」,個英文名好長 - 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Transphobia, and Biphobia,簡稱IDAHOTB。
如果你年紀有返咁上下,就會睇住呢日由 IDAHO 變 IDAHOTB,不過依家性別身份咁多元,比較欣賞香港區集會籌委改嘅「IDAHO+」多啲。
點解要有紀念日?
因為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同性戀(homosexuality)喺《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分類標準》(簡稱ICD)中移除。同性戀同疾病脫鉤,亦都唔需要害怕會「患上」呢個病。呢個就係IDAHO一開始淨係叫 “against Homophobia” 嘅原因,你睇認識歷史幾重要呢~
30年前同性情慾被病理化。咩叫「病」?邊個有權力決定邊個有病?
醫療知識專業從來都係一種權力,醫生嘅決定彷彿無容挑戰...
快速回顧歷史
1952年美國心理學會將同性戀列入《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簡稱DSM)第一版嘅心理疾病,描述同性情慾係一種「反社會的人格騷亂」;到1968年第二版再將同性戀歸類「性偏差」(sexual deviance)。喺50至70年代,當時外國對同志有乸型嘅刻板印象,以Fruit稱呼。政府曾經會跟蹤同志,收集佢哋聚集嘅地方。亦用一個叫Fruit Machine測試公務員嘅同性戀傾向:一開始展示普通男女照片,之後換做裸露嘅相,觀察受測試者瞳孔有無放大。測試不通過的話,輕則工作不保,重則可能會被拉去坐監,或者係注射激素等醫學治療。
以前喺香港出櫃真係好危險,喺1985年至1995年間,瑪麗醫院曾為最少20名男同志進行電擊治療,院方事後都承認根本無效。
隨住醫療與心理學研究發展,到1973年,美國心理學會宣布,將同性戀從DSM中除名。直到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跟住表態,將同性戀者從ICD第十版中刪除。
拗直治療仍然存在,並無想象中遙遠
社會學者Michel Foucault喺《瘋癲與文明》一書提到醫療化社會(medicalized society)將人分為「正常」與「非正常」嚟對待。佢拎十八世紀精神科嘅個案分析,當年嘅醫生會使用厭惡療法,例如浸凍水、綁束身衣等各種方法去「醫好」佢哋,實際只不過用恐嚇嘅手段逼佢哋學習點樣改變行為,睇落似返個「正常人」。
有睇《American Horror Story》或《Ratched》應該都睇到相關畫面,有冇被嚇親?!唔好以為呢啲咁恐怖嘅情節只會出現喺Netflix,時至今日,喺!香!港!都有機構掩人耳目咁進行呢啲「拗直治療」,使用噁心嘅治療方法對付同志,過程會一邊向同志展示同性相片,一邊利用藥物令佢產生噁心以及嘔吐感,從而嘗試令當事人對同性互動畫面連結不安情緒。2017年亦有報告指出,中國大陸有醫院提供「拗直治療」,方法包括服用或注射藥物,仲有電擊等等。
促制定政策禁止「拗直治療」
香港心理學會喺2012年發表聲明,同性戀唔係精神病症,係人類性向正常現象;同時無科學證據指「拗直治療」有效及對人無害。聯合國、美國心理協會、澳洲心理學會等組織更加一致反對「拗直治療」,研究發現「拗直治療 」不但毫無效用,反而令當事人受到心靈傷害、更有引致抑鬱、焦慮以及自殺嘅風險。
一年又一年紀念5月17號國際不再恐同日,今日有同志可以活喺陽光下...
但唔好忘記,香港仍然有人喺暗地裡被逼接受「拗直治療」經歷創傷,而帶佢哋去治療嘅人,往往就係佢哋嘅屋企人。
加拿大、德國相繼通過法案禁止「拗直治療」,今年5月英女皇喺演說中有明確提到將會禁止矯正療法(“ban conversion therapy”)。可惜香港仍然未有制定相關政策。
要做到不再恐同嘅世界,需要大家同醫學專業人士一齊正視問題。
#pridelab #pridelabhk #BeTheChange #DareToBe #idaho #idahot #idahotb
#lgbt #LGBTQ #LGBTPride #lgbtcommunity #hklgbt #同性戀
#國際不再恐同日 #拗直治療 #禁止拗直治療 #性別平等 #性別平權 #性別多元
嘔吐醫學英文 在 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的鮭魚之亂,讓我想到以前當學生時很喜歡的寄生蟲學😅我本人是很怕各種蟲,但是當時的寄生蟲老師郭奶奶實在上課太生動,讓我願意看著各種蟲標本努力背很長的英文單字😅
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建議,#5歲以下的小孩跟孕婦不建議吃生魚片喔☺️
五歲以下小孩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如果得到寄生蟲🪱感染病情會特別嚴重~
而鮭魚裡面,最常見的寄生蟲是—#海獸胃線蟲。
🔹海獸胃線蟲是一種線蟲,顧名思義也就是「寄生在海獸胃裡的線蟲」;海獸指的是海洋哺乳類,如:海獅🦭、鯨魚🐳、海豹等等,海獸胃線蟲會在牠們身上交配產卵發育成蟲,有時候蟲卵會附著在鮭魚、鮪魚等魚肉內,被人類吃下肚會附著在胃黏膜上,但最終無法生存,#所以人類是鮭魚的”#終結宿主”。
👉🏻症狀:海獸胃線蟲在人體內會附著在 #胃黏膜上,可能造成噁心、嘔吐、腹瀉 、腹痛或大便帶血,甚至有些人會產生過敏反應,蕁麻疹、甚至過敏性休克,不過這些症狀通常在 48 小時內出現、持續數天後,症狀會自行痊癒。
👉🏻診斷:#內視鏡可以看到胃部是否有寄生蟲,如以下的圖片是節錄自著名醫學雜誌。
👉🏻治療:目前並沒有藥物可以有效治療,#通常是透過內視鏡手術將蟲體夾出。因蟲體無法生存,所以通常對人體威脅不大,在台灣目前確診案例也很少。
❗️美國🇺🇸的FDA 跟衛福部有規定,魚肉必須先經過冷凍處理,#在攝氏零下攝氏35度C以下冷凍15小時或是在攝氏零下攝氏20度C冷凍7天以上,可以將寄生蟲殺死!才可做為生魚片🍣~
🙋🏻♂️聽說山葵可以殺菌?
👩🏻⚕️一點山葵是無法完全殺死寄生蟲的,#但加熱到攝氏70度C可以殺死寄生蟲🪱
⚠️ #五歲以下的小孩其實也不建議吃生菜沙拉🥗想起小時候郭奶奶說有個家庭全家人都很愛吃自己種的生菜,結果全家都感染了廣東住血線蟲(大多寄生在蝸牛🐌裡)😭😭😭廣東住血線蟲症狀及治療完全不同,以後有機會再細說☺️
#佳鴻診所
🔽以下是取自於著名美國醫學雜誌,海獸胃線蟲鑽進胃壁的示意圖
嘔吐醫學英文 在 噁心嘔吐醫學英文-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6月 的推薦與評價
噁心(英文:Nausea),又稱反胃,在醫學上是指胃部不適或感到想嘔吐的症狀。噁心本身不是疾病,而是多種情況下產生症狀,其中許多與胃有關。頭暈可能會導致噁心。 ... <看更多>
嘔吐醫學英文 在 中天電視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蔡英文接待現場驚見顧立雄身影|陸媒稱蔣萬安親賞燈會"上海花燈" 觀傳局:無行程 ... 吃多恐噁心嘔吐甚至中毒名醫教你3原則20230203 完整版@CtiNews @CtiHealthyme. ... <看更多>
嘔吐醫學英文 在 噁心嘔吐醫學英文-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6月 的推薦與評價
噁心(英文:Nausea),又稱反胃,在醫學上是指胃部不適或感到想嘔吐的症狀。噁心本身不是疾病,而是多種情況下產生症狀,其中許多與胃有關。頭暈可能會導致噁心。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