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學校恐怕要結束了,伴隨而來的是逐漸凋零的商圈與社區,你住旁邊嗎?
少子化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炒房者認為這是假議題,說台大旁邊根本也不怕少子化的威脅,只是炒房者也不去台大,炒郊區的房根本就怕死好嗎!
其實我還頗期待少子化的來臨,當學校結束營業,空下大量的房就會低價,吸引外地人口移入,那原本早就被投資客買起來等的重劃區房,就會缺乏需求而空置,然後降價吸引人口流入,如此越來越少的人口流來流去,剩下越來越多的房,你覺得,房子長久下去,還是個寶嗎?
「通膨….」投資客期待的通膨房價漲,只是藉口,人都沒了你哪來的膨?去看看永達技術學院嘛。
「不要舉特例我們這是人超多的淡大」淡大宜蘭都收了,就是知道人走茶會涼,你淡海投資的輕軌房,是要套多久?套著套著,剛剛一場大雨,就漏水了。
「都市土地只有少沒有多一定增值」你都更卡住,房子無法改建,就沒有增值,只有一堆爛房子,銀行還不愛給貸款。
「我們有台積電哼」成也台積敗也台積,你愛炒台積房,我直接買台積股,兩個都會套,就高雄先落空,一堆人跟著炒然後台積說不去了。我的台積股會給股息,你的台積房要租給誰?想賣給台積人,台積人早就都買了,才不會買你的俗氣又難住的小二小三房。
不要以為建商操作秒殺技巧,所有人都會上當受騙,這年頭,購屋客是越來越精明了。
四技二專入學管道 在 立法委員林奕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培養技職人才,是整個國家的事!教育部、經濟部和勞動部應共同攜手合作!💪
🔆產學攜手很重要,但跨部會合作不夠到位
技職教育是產業發展很重要的基礎,尤其技職人才培育,本來就應該對接產業需求。 #今天奕華擔任教育文化委員會召委,#特別排定教育部_勞動部及經濟部列席,就「 #我國技職教育推動產學訓合一現況及減少學用落差成效與檢討」進行專案報告。
教育部主管技職人才培育,但不會了解產業發展方向,更無法掌握未來五年、十年的產業人才需求。如果經濟部、勞動部不支援,未跨部會合作,如何培養技職人才?尤其形式上都有跨部會平臺或小組,但為何至今成效不彰?
⚠️教育部執行多年的「#產學攜手計畫」,但學用落差卻還是原地踏步:
近3年參加產學攜手的技高學生平均只有整體學生的1.19%,而且參加人數越來越少,不只學生數少,連產業案件數也未見起色。
推動產學攜手,結合高職、技專校院和產業界,才能解決學用落差和學生淪為廉價勞工的問題,但如果經濟部和勞動部不幫忙,只靠學校各顯神通孤軍奮鬥自己找廠商,怎麼可能會有進展?
➡️教育部長宣示將推出「產學攜手計畫2.0」
✅奕華提案:
要求教育部,每三個月應與國家發展委員會、經濟部、勞動部等會商討論,提供高中職與技專校院產業缺工需求和媒合報告,以利學校修正人才培育與科系調整方向。
➡️教育部、勞動部、經濟部允諾調整👏🏻
⚠️獲技優甄審、技優保送或特殊選才學生進入優質大專校院卻水土不服,無法一展長才?
許多技術專長的學生反應,透過技優甄審、技優保送或特殊選才等升學管道,如願進入優質技專校院就讀,比如台科大、北科大、雲科大等,但因大專校院端與技職端教學目標不同,導致以技術升學的學生,進入到偏重學術的技職校院會水土不服?甚至被退學或決定休學的所在多有,造成人才損失!這表示技職人才培育,理論與實務有著嚴重的落差!
✅奕華提案:
奕華要求教育部一個月內提出針對技優甄審、技優保送或特殊選才學生如何銜接技專校院課程,發揮所長,以利技職人才培育。
➡️教育部允諾研議👏
⚠️111年四技二專統測分數佔比竟學科分數重於專業科目,恐有違108課綱精神及高級中等教育法第五條之規定,要求教育部3個月內釐清:
🔆依據108課綱「高中建教合作班課程實施規範」闡明,專業科目與實習科目共應佔校訂科目80%以上,其中60%以上應為實習課程,可以看出對於學生實作能力之著重。
另依據「高級中等教育法」第五條之規定,普通型與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自有其核心差異。
🔎然而,依據111年四技二專甄選入學,學生需報名統測,而統測考試科目為國、英、數、專業一、專業二等五科。一般科目分數占五分之三,專業科目卻僅佔五分之二,與之前的國英數300分、專業一和專業二共400分不同,恐有違108課綱精神及高級中等教育法第五條之規定‼️
➡️教育部允諾於3個月內針對上述狀況檢討釐清,提交書面報告至本委員會。
四技二專入學管道 在 段宜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非常非常非常憤怒!
主辦四技二專「統測」的是「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
今年有一個報名的考生叫陳婉坪。
婉坪出生時就罹患極罕見的「腺狀體肌肉病變」。她的生命歷程比大多數的孩子,要辛苦太多太多。
但婉坪對生命的熱情,對知識、學習的渴望,卻令人感動極了。
你相信她會彈鋼琴、拿著畫筆作畫嗎?
你能想像過程的辛苦和疲累嗎?
看著這些圖畫,你能相信是這個女孩子的作品嗎?
這個孩子得過總統教育奬、出版了繪本、發起台鐵無障礙運動。
陳婉坪今年報名參加「統測」,她想學美術設計。
她要應考,是個大難題;如果考上了,當然就更辛苦。
但婉坪上小學,上國中,上高職,求學每一個階段、每一個關卡,對她和家人,又有哪一次輕鬆過呢?
我請教文委員會的黃國書委員、教育部特教司的廖科長協助,他們也盡心盡力地尋求各種管道支援。
最後遇到主辦考試的「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就卡住了。
是什麼道理和心態,把這樣的考生當成賊嗎?是什麼樣的道理和心態,把對特殊需求考生的協助,當成施捨嗎?
關鍵的協助項目一概不准,還要在考試過程錄影存證!
教育部每年至少也補助了冷氣費,至少也派了一席董事。
請潘部長看看婉坪媽媽的貼文。
如果這種考試單位不能善待我們的孩子,請他們自己去玩。政府何必替他們背書?教育部派的董事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