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何其有幸生長在這個不幸的時代。
拝啓 坂元先生:
春寒料峭,久疏問候,距離上次像這樣寫信給老師,居然是一年前的事情了。時間流動了一年,可以說是很長的間隔,也可以說是很短的過往,它可以是從一齣戲寫到下一齣戲的空白,也可以是像這樣寫著你看不到的信的粉絲團、瀏覽人數增加五倍的躍進。明明記得那是剛發生的事情,卻在一瞬間就結束,明明努力著,卻只能安靜地等待它變化,待一切水到渠成,我想,這比較像是我們相信的「人生」吧。
說到水到渠成,前幾天在臉書讀到一篇文章,是台灣的一位小說家談論何謂「細膩」,我喜歡他的說法,因為其實很簡單,就是在正確的時機放上正確的「細節」。不須特別華美的修辭,就只要在正確的情緒寫進正確的反應,不論是在何處就已經放入微小卻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抓住在那一瞬間的時機,也只能在那一瞬間,讓它發光,所有的安排在那瞬間都有了成果,這就是成功的「細膩」。我想,這一次老師來到久違的TBS電視台,寫了這齣《四重奏》,就是在貫徹這件事吧。
可能老師不清楚吧,這一次的《四重奏》的收視率雖然在日本不太起眼,但它的確在我現在身處的這個地方,成了一陣風潮(綁著小雀髮型的女孩越來越多了),在老師看不懂的繁體字世界,有越來越多人敘寫討論著你留下的「細節」,第一個當然是終於有了官方的繁體字幕收看媒介,用簡單的方式就能迅速理解老師的台詞,第二個可能算是一種口碑效應吧,演員的實力,攝製組的實力,還有老師你的實力,的確,也變成了一種由你為首的品牌。
這個品牌,用著大量的細節去堆疊高明的「細膩」,炸雞塊旁的檸檬,沒有人拿去丟掉的垃圾,一瞬間墜落的風箏,「勇者鬥惡龍」序曲,不輕易說出真意的「潛台詞」,每集用提琴拉出每首奏嗚曲,每首弦樂四重奏曲,有時看似毫無意義,但放在一起看又充滿意義。
這對觀眾來說,是一種容易讓人摸不著頭緒的手段,像一次又一次述寫這些商業作品,卻又一次又一次放進自己的想法,從愛情偶像劇寫到職場,寫到奇幻,寫到親情,再寫到評論封給你的「社會派」稱號,這樣的手法看起來沒變化,卻在形式轉換上不停變著。
這樣的轉變,沒有商業上的成功,也不作為藝術上的成就(因為日本電視劇追求藝術性的黃金時機也早就過去了),像這樣花費自己的心力,竟得耗上一生的職業心血,但對我來說,這正是老師你之所以要寫《四重奏》的理由吧。
當然,這世上並沒有完美的故事,正如人生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成功,可能老師自己或多或少也知道,《四重奏》的故事主軸其實寫到中段就已經毫無懸念,透過每個人的謊言要延續下去的劇情,大約寫到第七集就已經結束了,寫了每個人的單戀故事,寫了真紀的改名風波來收尾,這些只單看成個別故事非常不錯,但卻都有著跟前段不太連貫的風格,小卻顯眼的缺點,融合著角色的謊言與「細節」,構成了這個《四重奏》。
一切的一切,都寫在那封你最擅長寫的「信」吧,不是繼母要寫給女兒的離別信,不是過世的父親要寫給遺孀的信,不是離婚的丈夫要寫給和平離去的妻子的信,也不是想要讓男友看到自己真實一面的簡訊,而是,透過不需要出場,也不需要開口的外人,對著角色們問著一句又一句「為什麼要繼續呢?」「為什麼不放棄呢?」「為什麼?」,外人問著他們,觀眾要問著你,「為什麼還要繼續寫呢?」。
大概是完結前十分鐘,場景突然一轉,變成第一次相遇的四人在卡拉OK店裡說著自己的想法,小雀說,「只要有人停下腳步,就會覺得賺到了」。
你想說的,就是這個吧。
就算沒有成功也沒有關係,沒有人在意也沒有關係,只要有人能停下腳步,看到你的努力,一個人也好,聽不懂也好,這些東西勢必能停留在他們的心裡,不用言語也不用說明,如果他們的語言是不夠完美的音樂,如果你的語言是不夠完美的對白,只要默默聽著,靜靜看著,這一切就完成了。
可能在人生之中,成功這件事,除了需要認真面對,需要豐厚實力,也需要巧合與運氣,而這世上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看見你的「細節」之下的努力,但是我相信,一定會有人看見你的努力,在乎你的認真。
我想,這才是真正的成功吧。
這也許就是所謂的人生,我們有著優點,卻也充滿缺點,我們再怎麼努力,也無法事事完美,最後的最後,只能交給上天去決定了吧,就像你讓有朱說出那句似淺似深的最後一句台詞,「人生、チョロかった」吧,是吧?
最後,創作出最近在日本重新上映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台灣導演,是我很尊敬,老師你也相當喜歡的楊德昌,他有一句我也相當喜歡的名言,我想,這時獻給你,也是寫給我自己看吧。
「We Are Luckily Unlucky.」
我們何其有幸生長在這個不幸的時代。
祝 一切順心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四重奏 潛台詞 在 重點就在括號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說出口的愛情:分離的家人。
家森是個麻煩又矛盾的男人。他很會說有著很多意義的「潛台詞」,卻會在不對的時機點說出過份的話導致離婚。與別人的衣服撞了衫會說一句「喂不要穿訊息量太大的衣服啊」,但卻穿了「ultra soul」內褲去找對自己有好感的女孩。他就是這樣麻煩的男人,連倒垃圾這樣的一個小動作,也非得跟雀一起用著各種理由去推拖。
他知道嗎?他自己當然知道。
聽著前妻說「二十多歲男人的夢想閃閃發光,到了三十多歲還在作夢只會黯淡無光」,他沒有反應,無法反駁,到了這個年紀還在追夢,真的很傻也很麻煩。
選擇這樣去追夢,是因為那張當年沒去換到足以改變人生的彩劵嗎?還是不想放棄那個因為看到電影裡的倉鼠也死了,而跟自已在一起的茶馬子嗎?
他明明說著「妻子是食人魚,結婚是人間地獄」,總是這樣有口無心地說出這種直白的話,那麼看見茶馬子為什麼又要改口說著「妳是我能實現夢想的七龍珠哦」,也告訴四重奏其他三人「要不然我退出好了」,明明就踏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但為什麼卻又心念著那個冬天總是穿著拖鞋、遞蛋糕盒給她也會弄的一塌糊塗的女人能給他的「婚姻」?
他的問題太多,規矩太多,他知道的太多,也懂的太透徹,知道孩子已經長大到喝水時再也不需要他去扶,知道孩子透過前妻的教導之下明白了體諒別人,加了自己不想要加的醬料,在第一集的開頭他明明碎念了別府一番,但聽見孩子的想法後卻遲疑了很久,知道那樣的尊重,不是自己這個爸爸教導給他的,而自己居然連孩子都不如,因為他知道,茶馬子是個好媽媽,但是這個因夢想逐漸黯淡無光的男人,不是個好爸爸。
他很懂茶馬子,聽著她的敲門聲就能知道她來了,但茶馬子卻比誰更了解他。
茶馬子嘴上說著他的壞話,說著追夢很傻,但在與他離婚後找的小說家男友,不也是一個固執地追逐夢想的文藝型男性嗎(雖然很沒有骨氣的放棄了),她在這些男人的眼裡看到他們的「理想」,卻比他們還要懂「現實」,雖然被人鄙視用錢打發,在打完一巴掌後還是要把錢收下來。
因為她不能這樣子像這些男人擁有夢想,明明比誰都還要更喜歡他們那閃閃發亮的樣子,卻只能在他準備將中提琴親手砸下準備終結夢想時,告訴他,「現在這樣的你就很好了」。
茶馬子知道,他不能沒有音樂,因為自己會被這個努力追夢的男人深深吸引,就是她之所以選擇離開這個追夢的男人的原因,所以,自己只能選擇讓他繼續握著中提琴,讓他鬆開她與孩子的手。
他知道嗎?他自己當然知道。
知道沒有為了夢想準備拋下一切的自己,前妻跟孩子才有辦法過的好,最後,他的問題問著自己,「真的能下定決心放棄音樂嗎?」。
他看著他們的背影,一個人安靜地哭了起來。
卷說,「夫妻,就是可以分離的家人。」
他明明知道的,卻還是忍不住。
四重奏 潛台詞 在 重點就在括號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拝啓 坂元先生:
春寒料峭,久疏問候,距離上次像這樣寫信給老師,居然是一年前的事情了。時間流動了一年,可以說是很長的間隔,也可以說是很短的過往,它可以是從一齣戲寫到下一齣戲的空白,也可以是像這樣寫著你看不到的信的粉絲團、瀏覽人數增加五倍的躍進。明明記得那是剛發生的事情,卻在一瞬間就結束,明明努力著,卻只能安靜地等待它變化,待一切水到渠成,我想,這比較像是我們相信的「人生」吧。
說到水到渠成,前幾天在臉書讀到一篇文章,是台灣的一位小說家談論何謂「細膩」,我喜歡他的說法,因為其實很簡單,就是在正確的時機放上正確的「細節」。不須特別華美的修辭,就只要在正確的情緒寫進正確的反應,不論是在何處就已經放入微小卻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抓住在那一瞬間的時機,也只能在那一瞬間,讓它發光,所有的安排在那瞬間都有了成果,這就是成功的「細膩」。我想,這一次老師來到久違的TBS電視台,寫了這齣《四重奏》,就是在貫徹這件事吧。
可能老師不清楚吧,這一次的《四重奏》的收視率雖然在日本不太起眼,但它的確在我現在身處的這個地方,成了一陣風潮(綁著小雀髮型的女孩越來越多了),在老師看不懂的繁體字世界,有越來越多人敘寫討論著你留下的「細節」,第一個當然是終於有了官方的繁體字幕收看媒介,用簡單的方式就能迅速理解老師的台詞,第二個可能算是一種口碑效應吧,演員的實力,攝製組的實力,還有老師你的實力,的確,也變成了一種由你為首的品牌。
這個品牌,用著大量的細節去堆疊高明的「細膩」,炸雞塊旁的檸檬,沒有人拿去丟掉的垃圾,一瞬間墜落的風箏,「勇者鬥惡龍」序曲,不輕易說出真意的「潛台詞」,每集用提琴拉出每首奏嗚曲,每首弦樂四重奏曲,有時看似毫無意義,但放在一起看又充滿意義。
這對觀眾來說,是一種容易讓人摸不著頭緒的手段,像一次又一次述寫這些商業作品,卻又一次又一次放進自己的想法,從愛情偶像劇寫到職場,寫到奇幻,寫到親情,再寫到評論封給你的「社會派」稱號,這樣的手法看起來沒變化,卻在形式轉換上不停變著。
這樣的轉變,沒有商業上的成功,也不作為藝術上的成就(因為日本電視劇追求藝術性的黃金時機也早就過去了),像這樣花費自己的心力,竟得耗上一生的職業心血,但對我來說,這正是老師你之所以要寫《四重奏》的理由吧。
當然,這世上並沒有完美的故事,正如人生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成功,可能老師自己或多或少也知道,《四重奏》的故事主軸其實寫到中段就已經毫無懸念,透過每個人的謊言要延續下去的劇情,大約寫到第七集就已經結束了,寫了每個人的單戀故事,寫了真紀的改名風波來收尾,這些只單看成個別故事非常不錯,但卻都有著跟前段不太連貫的風格,小卻顯眼的缺點,融合著角色的謊言與「細節」,構成了這個《四重奏》。
一切的一切,都寫在那封你最擅長寫的「信」吧,不是繼母要寫給女兒的離別信,不是過世的父親要寫給遺孀的信,不是離婚的丈夫要寫給和平離去的妻子的信,也不是想要讓男友看到自己真實一面的簡訊,而是,透過不需要出場,也不需要開口的外人,對著角色們問著一句又一句「為什麼要繼續呢?」「為什麼不放棄呢?」「為什麼?」,外人問著他們,觀眾要問著你,「為什麼還要繼續寫呢?」。
大概是完結前十分鐘,場景突然一轉,變成第一次相遇的四人在卡拉OK店裡說著自己的想法,小雀說,「只要有人停下腳步,就會覺得賺到了」。
你想說的,就是這個吧。
就算沒有成功也沒有關係,沒有人在意也沒有關係,只要有人能停下腳步,看到你的努力,一個人也好,聽不懂也好,這些東西勢必能停留在他們的心裡,不用言語也不用說明,如果他們的語言是不夠完美的音樂,如果你的語言是不夠完美的對白,只要默默聽著,靜靜看著,這一切就完成了。
可能在人生之中,成功這件事,除了需要認真面對,需要豐厚實力,也需要巧合與運氣,而這世上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看見你的「細節」之下的努力,但是我相信,一定會有人看見你的努力,在乎你的認真。
我想,這才是真正的成功吧。
這也許就是所謂的人生,我們有著優點,卻也充滿缺點,我們再怎麼努力,也無法事事完美,最後的最後,只能交給上天去決定了吧,就像你讓有朱說出那句似淺似深的最後一句台詞,「人生、チョロかった」吧,是吧?
最後,創作出最近在日本重新上映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台灣導演,是我很尊敬,老師你也相當喜歡的楊德昌,他有一句我也相當喜歡的名言,我想,這時獻給你,也是寫給我自己看吧。
「We Are Luckily Unlucky.」
我們何其有幸生長在這個不幸的時代。
祝 一切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