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接種 Janssen(Johnson & Johnson)和 mRNA(Pfizer-BioNTech 和 Moderna)COVID-19疫苗的不良事件報告:來自疫苗諮詢委員會的最新消息—美國,2021年7月】
2020年12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核准輝瑞-BioNTech和Moderna COVID-19 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並於2021年2月,核准Janssen (Johnson & Johnson) COVID-19疫苗的EUA。
目前Pfizer-BioNTech被授權並建議使用於12 歲以上的人,Moderna和Janssen則被授權使用於18歲以上的人。Pfizer-BioNTech和Moderna疫苗都是屬於mRNA疫苗,需要施打2 劑,而Janssen COVID-19疫苗是重組腺病毒載體疫苗,只需施打單劑。
截至2021年7月22日為止,美國有1.87億人至少接種了1劑COVID-19 疫苗;從安全監測系統發現,COVID-19疫苗接種後的嚴重不良事件很少見。
目前已經報告三種與施打COVID-19 疫苗有時序關聯的疾病。其中兩種(血栓形成與血小板減少綜合徵 [TTS],一種以靜脈或動脈血栓形成和血小板減少為特徵的罕見綜合徵,以及吉蘭-巴雷綜合徵 [GBS],一種罕見的以上行性無力和癱瘓為特徵的自身免疫性神經系統疾病)發生在接種 Janssen COVID-19疫苗後。
接種Pfizer-BioNTech或 Moderna COVID-19 mRNA疫苗,特別是在第二劑後,則有發生心肌炎的報告。 ACIP為此已經召開了3次會議,審查與這些嚴重不良事件報告相關的數據,並全面評估施打這些疫苗相關的益處和風險。
在 2021年7月的最近一次會議上,ACIP確定,總體而言,COVID-19 疫苗接種在預防 COVID-19發病率和死亡率方面的益處超過18歲以上成年人發生這些罕見嚴重不良事件的風險;這種利益和風險的平衡因年齡和性別而異。ACIP仍繼續建議所有12歲以上人群接種COVID-19疫苗。同時CDC和FDA繼續密切監測嚴重不良事件的報告,並將向 ACIP提交任何其他數據以供考慮。
吉蘭-巴雷綜合徵(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其特徵是急性或亞急性發作的四肢或受腦神經支配的肌肉無力。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腦脊髓液蛋白增加,細胞數量正常;臨床表現和嚴重程度各不相同。
男性多於女性,發病率隨年齡增加;美國每年報告3,000-6,000例GBS病例。患者可能需要住加護病房(ICU)並使用呼吸器治療;儘管大多數患者會康復,但GBS也可導致永久性癱瘓或死亡。
迄今為止,在 mRNA COVID-19 疫苗接種後未檢測到GBS或TTS風險增加,在 Janssen COVID-19 疫苗接種後未檢測到心肌炎風險增加。18 歲以下的人不包括在此次ACIP的風險評估中。
ACIP使用與之前描述的方法類似的方法,以疫苗接種的效益(COVID-19 病例數和預防嚴重疾病)與風險(GBS、TTS 和 心肌炎)評估成人接種COVID-19疫苗的效益-風險平衡。根據 2021年6月13日至19日這一周的比率,評估了每百萬劑疫苗接種的益處,包括:
(1) 預防 COVID-19 病例。
(2) 預防 COVID-19 住院。
(3) 預防 COVID-19入加護病房和死亡。
■對Janssen COVID-19疫苗接種評估的風險是:
(1) 至2021年6月30日,在接種Janssen COVID-19 疫苗後42天內每百萬劑報告給 VAERS的GBS患者人數。
(2) 至2021年7月8日,在接種Janssen COVID-19 疫苗後每百萬劑報告給 VAERS的TTS患者人數。
mRNA COVID-19 疫苗接種的風險為評估在施打第2劑疫苗後每百萬劑向VAERS報告的心肌炎患者人數。每個效益-風險評估均按年齡組(18-29、30-49、50-64 和 65 歲以上)和性別進行分層。
Janssen COVID-19 疫苗分析根據假設疫苗在預防嚴重後果方面的有效性為90%以及在120天內預防 COVID-19病例的疫苗有效性為66%。mRNA疫苗分析根據假設疫苗在預防嚴重預後和預防COVID-19病例的有效性為95%,為期120天。
同時也使用全國 COVID-19 疫苗接種數據,按性別和年齡計算總體和亞組之間每百萬次接種疫苗的粗報告率。另外包括已完成病歷審查確認,通報至疫苗安全數據鏈 (VSD)中的GBS發生率,也提交給 ACIP審查。
■GBS: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美國已向 18 歲以上人群接種了約 1260 萬劑Janssen COVID-19 疫苗。在 VAERS資料中,2021 年 2 月 27 日至 6 月 30 日期間收到了 100 份 Janssen COVID-19 疫苗接種後GBS的報告。
患者的中位年齡為 57 歲(從 24至76歲);61 (61%) 名男性;從接種疫苗到出現症狀的中位間隔為 13 天(0至75 天)。95名 (95%) GBS 的患者住院,10 名 (10%) 入住 ICU。
這些患者中有98人(98%) 在接種疫苗後42天內發病。截至最近一次回訪,有一名患者死亡。GBS 報告率為每百萬劑 Janssen COVID-19 疫苗有 7.8 例。在按性別和年齡劃分的亞組中,50-64 歲男性的報告率最高,每百萬劑 Janssen COVID-19 疫苗有15.6 例。
■TTS:截至 2021 年 7 月 8 日,在接種疫苗後 15 天內向 VAERS 報告的 38 例 TTS 符合病例定義,也由CDC 和 FDA 的醫師審查員的確認,並由包括血液學家在內的調查員進行了審查。
其中四名患者死亡。總體 TTS 報告率為每百萬劑Janssen COVID-19 疫苗有3.0例。在按性別和年齡劃分的亞組中,30-49 歲女性的報告率最高(每百萬劑有 8.8 例 TTS)。
■心肌炎: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美國已向 18 歲以上的人接種了大約 1.41 億劑第二劑 mRNA COVID-19 疫苗。在 VAERS資料中,收到 497 份 18 歲以上人群在接種第二劑 mRNA COVID-19 疫苗後出現心肌炎的報告。
成人心肌炎的總體報告率為每百萬劑mRNA疫苗有3.5 例。在按年齡和性別進行的亞組分析中,18-29 歲男性的報告率最高(每百萬次第二劑疫苗有24.3 例)。沒有心肌炎相關的死亡發生。
估計效益(預防 COVID-19 疾病和相關住院、入ICU 和死亡)超過了風險(疫苗接種後 GBS、TTS 和心肌炎的預期病例)。例如:與14-17例 GBS 病例和 1-2例TTS 病例相比,每百萬劑Janssen COVID-19 疫苗可以預防50-64 歲男性1,800 人住院、480人入 ICU 和 140 例死於 COVID-19。
然而,收益和風險的平衡因年齡和性別而異,因為每個嚴重不良事件的病例主要發生在特定的年齡和性別亞組中(GBS 主要為 50-64 歲的男性;TTS 為 30-49 歲的女性;心肌炎是18-29 歲的男性)。
■根據對現有數據的全面審查,當SARS-CoV-2病毒在美國持續傳播的背景下,截至 2021 年 7 月,ACIP 得出結論:
(1) Janssen COVID-19 疫苗或 mRNA COVID-19 疫苗建議的年齡層接種疫苗的好處超過接種疫苗的風險,包括 Janssen COVID-19 疫苗接種後的 GBS 和 TTS 風險,或 mRNA COVID-19 疫苗接種後的心肌炎風險。
(2) 對 COVID-19 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的持續安全監測非常重要。
(3) 應將這些潛在危害和 COVID-19 疫苗的使用告知提供者和一般大眾。
該分析還不包括疫苗預防感染 COVID-19 後疾病的潛在益處,或 120 天之後可能持續的益處;由於這些原因,COVID-19 疫苗接種的好處可能被低估了...完整轉譯文章,詳連結: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2696/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齊嘉鈺醫師摘要整理)
📋 (CDC)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MMWR) - 2021-08-13
Use of COVID-19 Vaccines After Reports of Adverse Events Among Adult Recipients of Janssen (Johnson & Johnson) and mRNA COVID-19 Vaccines (Pfizer-BioNTech and Moderna): Update from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 United States, July 2021
■ Author:Hannah G Rosenblum, Stephen C Hadler, Danielle Moulia, et al.
■ Link: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0/wr/mm7032e4.htm?s_cid=mm7032e4_w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 COVID-19學術資源-轉譯文章 - 2021/08/24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回訪率計算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譚新強:種族歧視「病毒」 遠比COVID-19病毒更可怕
今周在國內的COVID-19疫情,整體上似乎正在改善,昨天全國新增確診個案跌至394宗,湖北以外更只有45宗,但不幸全國仍有114人不治死亡。
其實海外疫症擴散情况更值得關心。昨天韓國證實累計確診數目升至104宗;伊朗突然宣布兩名COVID-19病人死亡,但確診個案也只有這兩宗,有點令人難以置信。新加坡確診宗數升至84宗,略比香港多,但仍不算大型爆發。
最多人關注的當然是日本,尤其鑽石公主號郵輪的情况。日本確診個案已超過700宗,單在這郵輪上已有621人確診,更不幸兩人剛不治去世。除此之外,岸上確診亦有85人,1人死亡。
在這次疫情中,日本對中國的表現算頗有「義氣」,率先捐贈不少醫療物資,政府和不少人民都發聲為中國打氣。旅遊限制上亦比很多西方國家如美國和澳洲等鬆,暫時只不容許到過湖北和浙江兩省人士入境。
日本處理疫情失誤 基於「太多顧慮」
除「義氣」外,日本的做法當然亦有經濟和政治考慮。安倍知道美國已變成一個不可靠盟友,正努力修補日中關係,不久前到訪北京,更邀請國家主席在春季回訪東京。
最重要的是,今年7月東京奧運即將舉行,國體攸關,當然不想延期或甚至取消。經濟上,因為再增加了消費稅。去年第4季GDP收縮了驚人的6.3%,本企圖依靠奧運來刺激旅遊(尤其中國)和經濟,已花了260億美元在各樣奧運建設,如因疫情而有延誤或令到遊客卻步,投資將血本無歸,極大機會今季度進入經濟衰退。
正因有這種種考慮,才導致日本的疫情處理失誤。最嚴重的當然是鑽石公主號的恐怖情况,真的到了人道災難程度!日本政府明顯企圖在鑽石公主號事件上,故意在概念上把它跟岸上疫情分開,所以在每天疫情報告上,首先把兩組數據特別分開,然後亦殘忍地強迫約3700名乘客(多數年紀較大,更殘忍)和船員留在船上進行隔離。
明顯地,隔離情况並不理想,結果確診個案由最初的一兩宗升至現在的600多宗,且終有病人開始失救死亡。我相信超過80%的個案都是在強迫留船隔離政策執行後,才受到感染的,這不是形同蓄意謀殺嗎?事情弄到這個田地,才勉強容許各國以包機接自己人民回國治理。
以日本這個發達國家的資源和能力,有可能沒有足夠醫療設施來進行有效隔離嗎?即使病院容量不夠,日本人口不斷下跌,房屋空置率很高,隨時可以徵用作為臨時隔離中心。相信以高質見稱的日本人,亦不會以縱火和炸彈來「歡迎」這些疫情受害者。
但即使日本政府犯了這麼嚴重的錯誤,能否控制疫情和拯救經濟,仍是未知之數。岸上的80多宗個案,不少是在社區感染,已非直接來自湖北或中國其他地方。距離奧運仍有5個月,我也希望能順利舉行,主要看全球COVID-19疫情能否早日受控或甚至完全停止。但即使疫情或最少新聞關注度在短期內見頂,無疑旅客人數仍必將大減。
全球疫情會否受控,還是會演變成一次global pandemic(全球大流行病),仍有極大不確定性。日本個案仍在遞增,如總數升近1000宗,必引起國際關注。
另外,其實近日還有另一艘郵輪Westerdam(兩艘同屬Carnival Cruise Lines),因擔心船上有人感染上COVID-19,無國家願意收留,在海上漂流近兩周後才獲柬埔寨批准泊岸,特朗普因此而發tweet感謝。但不幸柬埔寨又處理得太輕鬆,只為船上2000多人作一次測試,所有結果都是陰性,即不經任何隔離,讓所有人自由離開。數天後,經馬來西亞回美國的一位女士,被確診受感染!但至此,已無法重新隔離早各散東西的2000多人,和跟他們近距離接觸過的人。
新加坡或成全球擴散新源頭
上周已討論過新加坡的抗疫政策,暫時他們仍致力隔離每一位被感染者,但亦已表明態度,如個案仍不斷增加,超越醫療系統的能力,只要死亡率仍偏低,新加坡將放鬆隔離政策,只讓病人留在家中自律隔離,和只去家庭醫生看病。多位部長已清楚說明新加坡是一個開放型的國際都市,絕不會因此疫症而封關和停頓。反過來看,即是新加坡有可能成為疫症全球散播的新源頭!
早前在網上看到一則奇怪醫學報道,似層層的解釋此COVID-19病毒,主要針對中國人和其他東亞人種,接觸病毒後,感染率可高達90%,但白種人就有較好抗疫能力,受感染機會只有50%,且病情較輕。如果是真的話,這老天實在欺人太甚!幸好,後來見到反駁這謬論的文章,證明這病毒是不會種族歧視的!
但不幸即使這COVID-19病毒不懂種族歧視,但主因中國和平崛起而引起,因這次疫情而加劇,再經智能手機和互聯網社交平台傳播出來的嚴重種族歧視病毒,已傳播到全球最少數億人的腦袋內!全球包括美英澳加等地,近日都出現愈來愈多宗的種族仇恨襲擊案。受害者包括內地人、香港人,甚至其他亞裔人士如泰國人。對不起,對這些種族主義者來說,所有黃種人都是中國人!
更可恥的是連《華爾街日報》也早前刊登了一篇以"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為題的投稿文章。「亞洲或東病夫」一詞,當然是近一世紀前,最具侮辱性,日本人用來形容中國人的名稱(記得《精武門》嗎?),比白人叫黑人為"Nxxxxx"字更侮辱!迄今《華爾街日報》和作者,仍未作出任何道歉。
過去兩周,我已多次在不同媒體指出疫情的一個重要疑點,就是湖北以內和以外的確診死亡率(case fatality rate)有很大差距。今周兩邊都不幸略有上升,湖北死亡率回升至3%以上,湖北以外大陸地區死亡率約0.7%,大陸以外約0.8%,差距仍近4倍。死亡率略為上升也不為奇,因為過去兩個月,已累積數千病危個案,所以必有些陸續失救情况。
英專家推算 武漢感染人數恐達百萬
我也指出過不少外國專家作出各種傳染病電腦模型推算,全都指向實質感染人數遠比確診案例高很多,在中國可能相差10倍,在海外亦或差距4倍。最近英國權威科學刊物《Nature》,亦發出一篇估計真正疫情數量的文章,引述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的較樂觀預測,跟鍾南山教授的說法接近,疫情已近或甚至剛過了頂峰,但估計武漢感染人數約100萬,即人口的10%。這個估計可信性頗高,可從鑽石公主號的慘况看出來。不幸這艘船成為了一個完美的human petri dish(人類培養皿),在無效的隔離情况下,迫使3700人留在船上兩周,交叉感染,結果感染率高達17%!武漢在封城後的情况也有點接近,所以10%的感染率也不誇張。
強行留船隔離 旅客被迫交叉感染
較悲觀的預測,例如北海道大學的研究,更估計頂峰要到5月才到,而中國的感染率可高達40%,約5.5億至6.5億人,但只約一半人會出現病微。
更有世衛顧問專家Ira Longini估計,最差情况下,全球三分之二人口將受到感染?這篇《Nature》報道亦引述多位專家對旅遊禁令和隔離政策對最終感染人數的有效性表示懷疑,最多只會拖慢疫情擴散。這點也有些重要,可爭取更多時間來研發藥物和疫苗。
留意到美國在報道COVID-19疫情時,必採取雙重標準。在講述中國情况時,必形容這一個非常危險的致命肺炎疫症,跟SARS極相似。他們當然也盡力批評中國處理嚴重失當,反應不夠快和隱瞞實情,報道宗數比事實低很多。因為這疫症極危險,所以必須拒絕中國人和所有到過中國的外國人入境,也建議除必要,美國人不應踏足中國。有人形容COVID-19,對decouple(解耦)中美經濟關係,比貿易戰更有效!
但每當美國傳媒提到COVID-19的可能影響,他們反而必盡力淡化疫情的嚴重性。他們會指出到現時為止,美國確診宗數極少,亦會提到已被感染人數可能非常多,所以真正死亡率可能很低,約0.1%至0.3%。而美國人應該更擔心流感,估計今年感染人數已高達2500萬,已死亡人數約1.5萬。
美國報道雙重標準 藉疫情打擊中國
為何如此互相矛盾的雙重標準?在中國報道太低確診個案,就是故意隱瞞疫情嚴重性。如疫症在美國擴散,確診個案遠低於真正數目,就是正常情况,因為無資源查出真正數字。况且真正感染個案愈多,就代表此病死亡率愈低,所以根本不太嚴重。
矛盾的原因當然包含政治、經濟和種族歧視。中國反應真的很慢?我也相信可以更快一點,但在發現新疫症後不到3個月,已全面封鎖武漢和多個其他城市,全國經濟停頓,亦明顯有效阻慢疫情在湖北以外擴散。
對比2009年的全球H1N1大疫症,在當年3月已被發現,但美國等到10月才宣布為全面緊急狀態,但仍無任何限制旅遊和經濟活動措施。結果估計全球感染人數7億至14億,死亡人數或高近60萬,單美國死亡人數也約1.2萬。
美國處理今次疫情的手法也必同出一轍。雖然一方面極力以此作為攻擊中國的武器,但同時亦已預告即使疫情失控,美國也絕不會因此而犧牲經濟,採取太多緊急措施限制旅遊,更莫說停頓經濟!他們只會告訴大家這病毒的嚴重性只跟流感差不多,毋須過慮。
這個病毒的嚴重性包括感染和死亡率,都仍是個謎,必須用科學方法找出真相,才可定出最好的處理方法,才可決定最佳的公共健康與經濟的取捨平衡點。
H1N1先例 美延誤抗疫惹禍
所以我再次呼籲湖北當局,在武漢進行大規模隨機抽樣測試,從這種最科學化方法來找出感染率和死亡率的最接近正確估計。在過去,似乎較少傳染病學家,用這種統計學方法來計算感染率。我相信一方面是資源問題,更根本的是很多嚴重疫症例如SARS和MERS的感染率,在整個大城市來說太低,可能只有0.1%或以下,所以即使大規模隨機測試,都不可能找出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具統計意義)的答案。所以他們傾向於只用小量病案數據,加以大量假設,然後以電腦模型作出推算。但在今次武漢的特殊情况,如感染率真的高達3%至10%,那麼約3.8萬次隨機測試,已可給出95%置信水平,誤差範圍小於±0.5%的答案。
我大膽認為這是我多年來,在所有重要公共議題討論中,可能是最有價值的一個建議。但我並非傳染病專家,非常歡迎這方面專家的提點和指出謬誤之處。我的最大心願是,如果經討論後,仍覺得這個建議有價值,就懇請跟湖北和武漢當局相關人士,把這建議提交給各相關領導,希望獲考慮推行,或許對拯救生命和紓解經濟,甚至回應國際社會,都有點幫助。
中環資產持有Carnival Cruise Lines的財務權益。
回訪率計算 在 Hoodychen創業生活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個扎心小故事,你看懂了幾個?
人生就是一場旅行,我們在這場旅行中經歷,然後感悟,最終實現成長。分享給您20個心情小故事,與您分享每一個感悟:
🍂1、一位大媽誤加入一個博士群裡。有人提問:一滴水從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體下來,砸到人會不會砸傷或砸死?
群裡一下就熱鬧起來,各種公式,各種假設,各種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計算,足足討論了近一個小時。這時大媽默默問了一句:你們沒有淋過雨嗎?
群裡突然死一般的寂靜……然後,然後大媽就被踢出群了。
🌸知識能給你帶來更多思考方式,但是經驗可以讓你更快地解決問題。
🍂2、一個農民從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卻被淹死了。
事後,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他做得對,因為孩子可以再生一個,妻子卻不能死而復活。有的說他做錯了,因為妻子可以另娶一個,孩子卻不能死而復活。
有個記者聽了人們的議論,也感到疑惑難決: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應該救妻子呢,還是救孩子?
於是這個記者就去拜訪那個農民,問他當時是怎麼想的。
他答道:「我什麼也沒想。洪水襲來,妻子在我身過,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遊。當我返回時,孩子已經被洪水沖走了。」
歸途上,我琢磨著農民的話,對自己說:如果當時這個農民稍有遲疑,可能一個都救不了;所謂人生的抉擇不少便是如此。
🌸很多事情根本沒有錯與對,也容不得你去細想錯與對,如果過於猶豫或過於在乎別人的想法,你可能什麼事也做不成。
🍂3、有個太太多年來不斷抱怨對面的太太很懶惰,「那個女人的衣服永遠洗不幹淨,看,她晾在外院子裡的衣服,總是有斑點,我真的不知道,她怎麼連洗衣服都洗成那個樣子......」
直到有一天,有個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發現不是對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幹淨。細心的朋友拿了一塊抹布,把這個太太的窗戶上的灰漬抹掉,說:「看,這不就乾淨了嗎?」
原來,是自己家的窗戶髒了。
🌸一個人發現別人的錯誤比發現自己的錯誤更容易,錯怪別人也比檢討自己簡單。只有擦去了自己心靈這扇窗子上的「灰塵」,才能更客觀、更準確地看待外部世界,而不至於因自己眼不亮、心不明而使自己的認識扭曲。
🍂4、珍妮是個總愛低著頭的小女孩,她一直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漂亮。
有一天,她到飾物店去買了只綠色蝴蝶結,店主不斷讚美她戴上蝴蝶結挺漂亮,珍妮雖不信,但是挺高興,不由昂起了頭,急於讓大家看看,出門與人撞了一下都沒在意。
珍妮走進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師,「珍妮,你昂起頭來真美!」老師愛撫地拍拍她的肩說。
那一天,她得到了許多人的讚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結的功勞,可往鏡前一照,頭上根本就沒有蝴蝶結,一定是出飾物店時與人一碰弄丟了。自信原本就是一種美麗,而很多人卻因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樂。
🌸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貌若天仙,還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頭來,快樂會使你變得可愛。
🍂5、兩隻老虎,一隻在籠子裡,一隻在荒野中。
兩隻老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環境不好,互相羨慕對方。它們決定交換身份,開始十分快樂。
但不久,兩隻老虎都死了:一隻飢餓而死,一隻憂鬱而死。
🌸人們總是容易對自己的幸福熟視無睹,喜歡把眼睛看向別人的幸福。其實,你所擁有的正是別人所羨慕的。
🍂6、一位老太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賣草帽,二女兒賣雨傘,老太太成天愁眉苦臉的。
一位鄰居問她為什麼。老太太說:「唉,一到下雨天,我擔心大女兒的遮陽草帽賣不出去;可是等天晴了吧,我又擔心二女兒的雨傘賣不出去,你說我能不發愁嗎。」
鄰居聽完笑呵呵地說:「阿姨,你好神氣呀!一到下雨天,您二女兒的雨傘就賣得特別好;天一晴,您大女兒的店裡就顧客盈門了。不論天晴還是下雨都歡喜,真讓人羨慕呀!」
🌸看事情的角度和方式決定了你的生活質量,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才是王道。
🍂7、師父問:「如果你要燒壺開水,生火到一半時發現柴不夠,你該怎麼辦?」
有的弟子說趕快去找,有的說去借,有的說去買。
師父說:為什麼不把壺裡的水倒掉一些呢?
🌸世事總不能萬般如意,有捨才有得。尤其當你身處困境的時候,轉換一下角度,可能就是峰迴路轉,柳暗花明。
🍂8、三人出門,一帶傘,一帶拐杖,一空手。
回來時,拿傘的濕透了,拿拐杖的跌傷了,第三個好好的。
原來,雨來時有傘的大膽地走,卻被淋濕了;走泥路時,拄拐杖的莽撞地走,時常跌倒;什麼都沒有的,大雨來時躲著走,路不好時小心走,反倒無事。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輸給了我們的缺陷,而是敗在了優勢裡。
🍂9、父親丟了一隻錶,他抱怨著翻騰著四處尋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等他出去了,兒子悄悄進屋,不一會找到了錶。
父親問:怎麼找到的?
兒子說:我就安靜的坐著,一會就能聽到滴答滴答的聲音,錶就找到了。
🌸我們越是焦躁的尋找,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只有平靜下來,才能聽到內心的聲音。
🍂10、貓和豬是好朋友。
一天貓掉進大坑,豬拿來繩子,貓叫豬把繩子扔下來,結果它整捆扔了下去。
貓很鬱悶地說:這樣扔下來,怎麼拉我上去?
豬說:不然怎麼做?
貓說:你應該拉住一頭繩子啊!
豬就跳下去,拿了繩子的一頭,說:現在可以了!
貓哭了,哭得很幸福。
🌸你的身邊有些這樣的朋友,他們不是很從聰明,甚至很笨,但值得你終生擁有。
🍂11、一個朋友是醫生,一次癌症手術,打開後發現切不了,只好再縫上。
去和病人解釋情況,那病人農村來的,聽不懂術語,堅持認為手術過了,病就好了。
只好讓其出院,一年後回訪,真的好了,癌細胞消失了。
🌸樂觀的心態是最好的手術。
🍂12、女生公開投票選班花,相貌平平的小梅發表演說:「如果我當選,再過幾年,在座的姐妹可以向自己先生驕傲的說,我上大學時,比班花還漂亮!」
結果,她全票當選!
🌸說服別人支持你,不一定要證明比別人都優秀,而是要讓別人覺得,因為有你,他們才變得更優秀、更有成就感。
🍂13、在一次宴會上,馬克吐溫與一位女士對坐,出於禮貌,說了一聲:您真漂亮!
那位女士卻不領情,高傲地說:可惜我無法同樣來讚美您!
馬克吐溫委婉平和地說:那沒關係,你可以像我一樣,說一句謊話就行了。
聽完,那位女士羞愧地低下了頭。
🌸你故意扔下的石頭,絆倒的往往是你自己。
🍂14、兩個人在森林裡,遇到了一隻大老虎。
A就趕緊從背後取下一雙更輕便的運動鞋換上。
B急死了,罵道:「你幹嘛呢,再換鞋也跑不過老虎啊!」
A說:「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很多時候,你的困難和壓力不僅僅來源於一個方面,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和事情的發展,任何一方都有可能成為你的威脅,生活中一定要有危機感,及時調整自己的方向。
🍂15、第一天,小白兔去釣魚,一無所獲。
第二天,它又去釣魚,還是如此。
第三天它剛到,一條大魚從河裡跳出來,大叫:「你要是再敢用胡蘿蔔當魚餌,我就扁死你!」
🌸你給的是你自己「想」給的,而不是對方想要的,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付出,不值錢。
🍂16、有一天動物管理員們發現袋鼠從籠子裡跑了出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
結果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加高到三十公尺。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於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一天,長頸鹿和幾隻袋鼠們在閒聊。
「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
「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事有「本末」「輕重」「緩急」之分,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抓住關鍵問題。不然,你付出多少努力,都沒用。
🍂17、一隻烏鴉在飛行的途中碰到回家的鴿子。
鴿子問:你要飛到哪?
烏鴉說:其實我不想走,但大家都嫌我的叫聲不好,所以我想離開。
鴿子告訴烏鴉:別白費力氣了!如果你不改變聲音,飛到哪都不會受歡迎的。
🌸如果你希望一切都能變得像你想像的那樣美好,就必須從改變自己開始。
🍂18、一戶人家有三個兒子,他們從小生活在父母無休止的爭吵當中,他們的媽媽經常遍體鱗傷。
老大想:媽媽太可憐了!我以後要對老婆好點。
老二想:結婚太沒有意思,我長大了一定不結婚!
老三想:原來,老公是可以這樣打老婆的啊!
🌸即使環境相同,只要思維方式不同,也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19、那年,他坐在咖啡店等朋友,一位女孩走過來問:你是通過王阿姨的介紹來相親的嗎?
他抬頭打量一下她,正是自己喜歡的類型,心想何不將錯就錯,於是忙答應道:對,請坐。
結婚當天,他坦白,當時自己不是去相親的。老婆笑,說:我也不是去相親的,只是找個藉口和你搭訕……
🌸機遇來了,你一定要毫不猶豫地想辦法抓住它。
🍂20、一禪師見一蠍子掉到水裡,決心救它。誰知一碰,蠍子蟄了他手指。禪師無懼,再次出手,豈知又被蠍子狠狠蟄了一次。
旁有一人說:它老蜇人,何必救它?
禪師答:蜇人是蠍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豈能因為它的天性,而放棄了我的天性。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因為他人和外部環境改變了自己的天性和初衷。所以堅持自己,就變得難能可貴了。
😄祝福你有美好的一天!
🔴看到了什麼呢?請留言分享吧~😄
讓我們積極地往成功之路不斷邁進🚀
🌈想要好事發生嗎?
改變思想頻率,吸引到你所想要的👍
🌟請分享出去~
【你的信念➡你的行為➡你的結果】
能力起於你的【思想】、【行動】、【領悟】💪
有錢人不會告訴妳的賺錢秘密
⏩ https://line.me/ti/p/%40ouw536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