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後記
福爾圖娜女神的七日儀式正式告一個段落,女神神威還是令人感覺到敬畏,或許就像是我們面對命運時的狀態一樣,其實在命運之輪轉動的時候,我們都只能看見其中一面而難以窺探全貌;命運或起或落、或高或低,令人難以捉摸,而命運女神的能量就算在儀式結束之後也肯定讓人難以忘懷。
.
儀式一開始就可以感覺到這位女神與其他女神的不同,畢竟相較於三日儀式來說,七日儀式能夠更深刻地感覺到一個女神千變萬化的面貌,那深藏在其中的品質以及奧秘能量,帶來的感受更是明確而強烈。
.
在儀式過程中,很多參與者已經迫不及待來分享各自的深刻感受,許多是關於意外幸運的分享,也有不少是與Seer一樣,感覺到命運女神真實而強大的部分,那有關於命運無常無情但是卻公理正義的強大力量,讓人折服於生命中所有發生的一切,就像是一種巨大的迷霧籠罩著,卻又如同明燈一樣,讓我們慢慢地領悟生命中發生的一切其實充滿著恩寵及可能性。其中更有一位參與者在儀式過程之中從鬼門關被搶救回來,向Seer直接表達了命運女神的不可思議安排。(其實我是捏了把冷汗)
.
在這裏,Seer真心感謝福爾圖娜女神為我帶來的各種看見各種洞見各種警醒,在這七日之中,我被帶領進入回首過往並且深深思索未來的旅程之中,我的心靈起伏於命運之旅裡,彷彿當頭棒喝,但其實生命中所有一切都有其重量也都有其深意,千萬不能輕視任何一段緣分以及任何一個決定。
.
儀式完成時,女神贈與的神諭令人感受到深奧也深刻的命運之力:
.
|觀音力神諭卡|贊嘆
這張牌的意思是種子令人不可思議的力量,從一個小種子到茁壯成長、開花結果,最後回到一個種子;不僅令人贊嘆自然的偉大循環,也讓人贊嘆如此微小的種子竟然能夠成為美麗的花或者強壯的樹。就像因果業力一樣,所有種下的細微因子最後將會成就巨大的果報,因此我們的生命之中,不管遇到什麼也不管長成什麼模樣,都不要忘記贊嘆命運恆常運轉的力量,也不要忘記贊嘆自己身為宇宙一員,雖然微渺,卻也能夠在有生之年造成影響,更贊嘆於世界之大。我們的生命既微小卻也偉大,不看輕自己也不驕縱,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是讚詠世界的方式。
.
|永恆神諭卡|水瓶
世界上的每一個存在都是獨一無二的,雖然承裝的都是來自於宇宙源流的靈魂之水,卻能夠發出自己的光芒,有著自己的味道。而命運女神也是要提醒我們,自己其實無可取代,雖然世界少了我們能夠繼續運轉,但是失去我們的力量卻也可能為世界帶來改變;雖然我們自視為小螺絲釘,但是缺少我們也會讓世界的命運方向從此調整。
我想福爾圖娜女神再一次提醒我們珍惜自己的生命,欣賞自己前進的命運軌跡,並且不再妄自菲薄,我們的生命自有存在於世界上的道理。而正好這個年度也是木星與土星進入水瓶的年度,我們進行儀式的時候,木星也正在水瓶座,協助我們了解尊重個人與個體的重要性,世界正在走向更尊重個人獨特性的時代。
.
|亞瓦隆迷霧神諭卡|龍
圖面上的紅色與白色的龍,正是代表命運轉換的重要時刻,也是整個世界改變之際,我們或許可以從梅林魔法師的傳說中看見,這個圖像正是他展現驚人預知能力──白龍與紅龍象徵薩克遜人與不列顛人之間的角力,而最後紅龍將會戰勝白龍,也預言了大不列顛島的命運。
我想這是命運女神在提醒我們,透過這場儀式,或許我們其實都在面對著自己以及世界命運的轉捩點,沒有一個人可以避免這個轉變時刻的戰鬥,而看見自己的力量並且尊重自己的力量,掌握目前所擁有的一切後,才能找到未來的道路。
這張神諭卡也代表女神提醒我們請求龍的力量祝福的重要性,因為凱爾特龍族是高等智慧的象徵,也是著名的珍寶黃金尋找者,擅長於開闢各種通往珍寶的道路,畢竟他們天生就有著對於珍貴事物的敏銳度。接下來我們可以呼喚龍的力量,或透過龍的圖騰來協助自己。
(默默拿出珍藏的黃金龍氣魔法噴霧,將自己與整個空間都噴遍了,終於緩解這幾天進行儀式時因為感受到命運重量而壓迫得喘不過氣來的沈重感,真是太感謝女神指點了。)
.
|千禧托特塔羅|戰車
這是臨時加碼的神諭尋求,為了Seer也為了所有參與者,因為這場儀式進行之中,有許多參與者的燭火發生異常,數量可以說是歷來之冠;這讓身為儀式祭司的Seer感覺到這位命運女神的威能顯赫,也深怕是自己有所疏漏,但連續占卜幾次之後都出現吉兆。所以在儀式結束之後,我也特別請求福爾圖娜女神示下真實諭意,免得我的內心之中有疑慮。
女神給予了這張戰車牌,真是讓我心中大石落下。這是一張心靈與情緒能量高漲的牌面:準備要前往前線作戰之際,就算是做了萬全的準備,內心之中也難免焦慮慌張;這時候需要定下心來,專注於要前往的方向。人生即是戰場,只要生命之火仍然燃燒,戰鬥就沒有結束,也沒有真正的輸贏。Seer在儀式過程之中,感受到的就是命運女神真實的力量,那左右命運之戰的勝負以及世界走向的巨輪,須得戰戰兢兢的前進,但是也需要勇敢向前無法退縮回頭。
戰鬥吧,驅動戰車的力量勇往直前吧,生命就是不止息地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的戰鬥,坦坦蕩蕩的作戰吧。不管結果如何,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勇敢向前了。
.
/
儀式結束之後,送走女神的能量時仍然可以感覺到那充塞在身體之中的沈重感;命運的重量啊,竟是如此複雜的百味雜陳,福爾圖娜女神能有如此萬千的名號,果然也是因為她那無可取代的全方位幸運能力。
.
今夜,在燃燒符牌與儀式相關獻祭物品時,從火焰中出現的香氣感覺非常特別;火中不斷散發出來各種食物的香味,就像是豐饒之角的原型力量──各種能夠餵飽宙斯的食物,源源不絕從火焰中竄出來。
.
而我也發現這次的火祭煙霧是歷來最多的,整個煙霧竟然籠罩了山頭,我們就在這十里香霧之中,全身都被浸染了各種香味,真是太有趣了。
.
或許就像我們在命運的道路上也是霧裡看花,霧中摸索,迷迷糊糊的感受各種滋味,卻也從來沒有能夠將命運看得清楚。然而探索自己身心靈的十數年光陰之中,或許這是第一次Seer最真實感受到命運女神力量的一次,真心感謝。
願命運永遠帶給我們協助
願命運女神永遠站在我們這邊
.
.
Seer 2021/秋
.
.
#思逸老師說
#福爾圖娜 #Fortuna
#女神祝福儀式
#奔狼小編愛報報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7/4 開課!】...
「因果循環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因果循環意思 在 思逸 SEER 荒人巫思手抄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因果循環意思 在 Elites insider 企業精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因果循環意思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因果循環意思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因果循環意思 在 謝稀如 Michelle Ts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因果循環意思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因果循環意思 在 [轉錄] 佛教因果論的中國化(2) - 精華區Buddhism 的評價
- 關於因果循環意思 在 又叫因果報應。它和循環周期輪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因果循環意思 在 佛禪:因果循環,皆有定數,你所有的失去,老天都會還你 的評價
- 關於因果循環意思 在 因果輪迴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因果循環意思 在 因果輪迴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因果循環意思 在 Elites insider 企業精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肯定知道錢,但是大部分人對於金錢的認知是錯誤的。我們大部分認知來自於父母和老師。他們教育我們的財富公式是:
.
👉【財富的獲取 = 努力工作後得到的工資】
所以幾乎所有人都會陷入一個循環,小時候努力學習,考上好的學校。畢業後加入到一個好的公司。努力工作得到更好的薪水。
這個公式初看沒什麼問題,你也是認同的。這才是危險的地方。你的人生潛能很有可能被這個所謂的正確公式鎖死了。
如果你和身邊很多真正成功的人聊天。你會發現財富的公式應該是:
‼【財富的獲取 = 去解決一個問題 + 運用足夠大的槓桿】
🔺要理解這個公式,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金錢是什麼?
.
站在社會的角度,金錢是在你為社會解決了一個問題後,社會給你的回報。金錢遊戲不是一個零合遊戲(zero-sum game),而是一個正合遊戲(positive-sum game)。理論上錢是賺不完的。不會存在說因為你變得有錢了,別人就不能變得有錢了。要記住,你沒錢並不是因為富人賺走了你的錢,而是你沒有為社會解決足夠大的問題。有些同學會不好意思賺錢,這種思想是不能有的,有能力的人,就應該要擁有更多的財富。那些賺不到錢,又在說自己不屑於賺錢的人,其實只是他沒有解決足夠大的問題而已。
.
👉找一個足夠大的問題
.
⭕你的目標就是去找到一個問題去解決,而不是盯著錢。許多人都把這個因果關係搞反了。你父母/老師教給你的公式是「努力工作後得到的工資」是財富,你的目標是錢,你甚至都不在乎你做的是什麼工作,你只是想要一份薪水高,穩定的工作而已。我面試過無數多的候選人,問他們為什麼選擇這份工作。理由大部分是:有好的薪水,更大的上升空間,更穩定。還是盯著錢。很少人真正對做的事情感興趣,對解決問題感興趣。如果把目標搞錯了,自己又不知道想要幹嗎的人,就不要抱怨別人壓榨你。有很多人以為自己做生意會賺很多錢,所以選擇創業。還是先盯著錢,先去找一個可能賺錢自己又能做的事情:開一個奶茶店,開一個餐廳,但是很少去想真正為社會解決了什麼需求。這樣的生意也大概率不會賺到多少錢。如果比要做的事情更讓你激動的,是創業本身。那麼要注意了,這很有可能會讓你因此而浪費好幾年。
.
⭕所以先找到社會上一個問題,一個痛點。是這個社會還沒有很好解決方案的。不要告訴我沒有。有太多問題需要被解決。或者你認為有些問題解決不了?停止抱怨。一定有解決方案。社會的進步,就是靠著這羣解決問題的人,社會也會給予豐厚的回報。你覺得打車很難,特別是惡劣的天氣,計程車有時候還拒客。你只是抱怨幾句,覺得這個問題太大自己解決不了。程維就做出了滴滴,現在打車方便多了。他解決了社會上一個大家都存在的大問題。所以他能財富自由。如果你覺得現在的滴滴還是不夠好,你能不能想出一個比滴滴更好的解決方案?如果你能,那麼你也能成功。
.
⭕你解決的問題越大,社會給你回報就越大。人們有獲取信息的需求。在以前,報社通過編輯寫文章,賣報紙獲利的形式滿足了某些用戶對信息的需求。但還有大量的用戶不買報紙,需求沒有被滿足。今日頭條通過算法改變了傳統的分發信息形式,人人可發布信息,人人也可以獲取個性化優質信息。解決了更大人羣的訴求。社會也就給予其更豐厚的回報。
.
⭕如果你真的想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第一步,去找到一個社會中存在的足夠大的問題。如果你還沒有找到,多去體驗這個世界,多去和別人交流,一定有無數多的大問題等著大家去解決。如果你現在覺得迷茫,就是因為你還沒找到那個你想用這一輩子解決的大問題。
.
✅鼓勵大家年輕的時候多去探索這個世界,去世界各地走走,和不同文化和階層的人交流。你的視野決定了你的世界。也決定了你能看到多大的問題,解決多大的問題。隻在城市裡呆著的人是體會不到農村人刷拼多多的快樂的。只在國內呆著也很難感受到國際化帶來的文化碰撞與機遇。
.
✅如果你已經下定決心解決一個問題了,請不要動搖。不要因為哪天哪個公司願意高薪挖你,或者遇到困難,你就放棄了。
.
✅如果已經找到一個問題,那麼恭喜,你已經成功了50%。那麼接下來,就是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
.
#elitesinsider
加入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6540257666105/
-------------------------------
加入「精英閣」= 一年陪你读完100本经典好书
➡️15-20分钟读书音频
➡️干货总结思维导图
📍還在等什麼?趕緊点击鏈接🔗:https://pay.weread.com.tw/facebook/jingyingge/
-------------------------------
馬來西亞 Shopee FREE Shipping
https://shp.ee/a54n9zf
因果循環意思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存去 ◎謝三進
「所有試圖久留的設想,
最終都成為離開的理由。」
因為常去的遊樂園
不再提供小丑與霜淇淋了
於是我們聚集到廣場
開始投擲飛刀
與跳火圈
直到常駐的流浪漢轉告我們
一顆蘋果腐爛的過程
我們才明白升空的煙火
本來只是
黑色的粉末
--
◎作者簡介
謝三進,師大國文系、台文所畢業,著有詩集《花火》、《假設的心臟》。
--
◎小編井井賞析
此詩可以看作是由四組接續的場景構成,透過判讀語句與連詞,大致能劃分成第一段的A:「因為……/不再……」,B:「於是……/開始……」,第二段的C:「直到……」,和最後一組D:「…才明白……/本來只是」。如此由A到D的過程轉換,既可看出在時間線上的推進關係,另一方面又在其詩句所描述的狀態之中,感受到了某種因果和循環。
由A到B,場景從「遊樂園」來到「廣場」。其中事物也從「小丑、霜淇淋」等使人快樂的存在,轉變為「飛刀、跳火圈」等具有一定風險的雜技表演。敘事者在此從一無憂的、接收者的角色,成為了擔負事務的供予者。C段進一步透過廣場上的流浪漢之口,為本詩帶來了轉折;在蘋果的腐爛過程中,被世人認為一無所有的無家者,再次經歷了從有到無的進程,如參透以後的預言,轉告給敘事者。
至此才有D段的「明白」,看見煙火燃燒的根本,不過就是一堆火藥,同樣是從有到無,且更為短暫、虛幻,快樂與美麗的存在也是這麼一回事。一切又回歸A到B的段落,理想的遊園之地終會失去,而前進的狀態便是一再發現,燦爛煙火背後的實情。
全詩氛圍就如題名「存去」的意涵所示。存的意思有,存在、保留、停滯;去指的是,失掉、離開、前往。既是一組背反的對照,也能視為是必然的動向與過程。在存去兩者、停留與離開之間,不斷往返與拉扯,或許才是人生的常態。
--
美術設計:李昱賢
--
#謝三進 #暑假無主題詩選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7/20210731.html
因果循環意思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想對於所有從事心理,或者是教學相關工作的人哦,都會受到一種質疑,這個質疑就是「你們這一套有效嗎」?
其實呢,關於這個質疑,我最近剛好讀到一個小段子,很有意思哦,蠻呼應這種感覺的,跟你做分享。
這個小段子是這樣哦,有一個人呢,他身上有一些毛病,他的毛病就是他小便會失禁、經常尿床,對於這件事情,他感覺到非常的痛苦;於是呢,找了一個心理師來進行治療。
治療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他的朋友就見到他,就問他說:「你的病治好了嗎?」;他就說:「治好啦!」
朋友繼續問:「你不尿床了?」;他回答:「繼續尿啊!」;那朋友說:「那你還說治好了?!」
這個小段子其實是經常用來取笑心理工作,但是呢,反過來看,其實這個段子,也剛好說出了我們心理工作的一個真正關鍵,而且不止如此,還凸顯了我們工作的真正價值。
其實從這個小故事裡面,我們可以感覺到人的痛苦其實有兩種,一種叫做「身體上的具體痛苦」,而另外一種是「心理上的感受痛苦」。
一個人身體有狀況,導致小便失禁,這是身體層次的痛苦、是一種肉體的苦。
但是呢,因為這樣的狀況,在心理上沒辦法接受這樣的自己,就產生了另外一種苦,這就是精神層面的苦。這兩種苦其實是無法分割的,它們往往是相伴相生,你也可以說它們相輔相成。
肉體感受到的疼痛,會導致精神上的痛苦;而精神上的苦,反過來也會加重身體的病痛,讓這個痛苦不斷的發酵、不斷的疊加。
那到底是因為身體的苦,導致心裡的苦;還是心裡的苦,導致身體的苦呢?
這樣的討論,其實就像是你在討論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是一樣的;這很難說得清楚,然而如果進一步來看,有必要說那麼清楚嗎?
其實呢,這兩者之間是互為因果,互相循環的。如果今天回到你身上,你有具體的苦,也有感受上的苦,你就看看自己從哪個地方著手比較容易啊!
如果具體的苦要著手起來很困難,比如說你突然之間要換工作,這個在處理上就真的有一點困難,那你在還沒有換工作的這段時間,你是不是可以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可以讓自己在感受上好過一點?
同樣的,如果你現在在精神上有一些困擾,你要直接改變自己的主觀世界狀態,真的是有難度的;那你也可以選擇試著去運動,試著轉換環境,或者試著找朋友出來聊聊天,這或許也會對你產生一些幫助!
然而談到這裡,我知道,我把很多問題是說的簡單了!我相信你在面對自己處境的時候,一定有比我所說的,有更多的辛苦、更多的難以抉擇。
然而呢,生命是會找到出路的;會讓你困住的,往往不在於那個問題的難解,而是在於你堅持得用某一個方向來解決它。或許換個角度看看,你就會找到不同的可能性!
然而如果你真的覺得換個角度也很困難,找外力幫忙是個方法,就像是學習,或者是找心理諮商師協助。
雖然他沒辦法治好你的尿床,但至少它可以讓你在尿床的時候,不會覺得痛苦,你還蠻能夠接受這樣的自己的!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的朋友在訂閱旁邊有個小鈴鐺,記得同時把它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是透過Podcast收聽的話,那麼除了訂閱我們的頻道之外,也請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呼應今天所分享的,有時候我們面對人生當中的關係,我們可能沒有辦法說斷就斷。
然而這些關係卻持續的讓我們感受到辛苦,當我們遇到這樣的狀況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
在具體上面,我們沒有辦法真正的斷捨離,但是你可以先從信念的層次,把自己跟這樣的痛苦,先進行有效的斷捨離。
我們的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就是幫助你在這個功課前進的一個重要的學習!而且從即日起到3月13號的晚上12點止啊,我們這一門課,有季節限定的優惠。
所以如果你還沒有加入的話,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重要又難得的機會,讓你活出一個清爽自在的人生;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因果循環意思 在 謝稀如 Michelle Ts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病毒的象徵意義與心靈啟示】
昨天2月2日靜修十天回來才知道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香港人心惶惶,恐懼比疫情蔓延得更快。我相信病毒只是心靈的象徵,所以今天特地研究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病理,好去理解病毒究竟在傳達什麼訊息給我們人類。
其實這病毒靠自己本身並不能繁殖,它必須尋找宿主去繁殖,病毒的目的並不是殺死宿主,而是繼續分裂下去、傳播開去,所以成功的病毒應為低毒性、長潛伏期、高傳染性、低死亡率的,HIV是非常成功的病毒例子,潛伏期長達十年,不會立刻致命,到人們發現時病毒已完全控制宿主。今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比起2003年沙士更進化,潛伏期更長、死亡率較低、傳染性更高。
當這種冠狀病毒進入人類身體後,從細胞表層抵達細胞核心的過程當中,它欺騙了人體細胞四次,一次又一次讓細胞以為病毒對自己有益而打開了防護閘門,讓病毒得以進入細胞核,進行複製自己的繁殖過程,這新型冠狀病毒會潛伏在身體十天左右,好讓自己大量複製,再爆發出來傳播開去。原本病毒的目的是傳染更多的宿主,讓自己分裂下去,可是當病毒留在身體一段時間後,竟然忘了自己是病毒,忘了自己的目的,就留了在宿主的體內,有些病變細胞告訴免疫系統「我已被感染,請殺死我」,所以引起免疫系統反應,去對付病毒,而炎症的引起是因為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因此太強或太弱的免疫系統都不行,要達致平衡才是最好的免疫能力。
從身心靈的角度去看這新型冠狀病毒就變得很有意思,一切人生的問題都源於分裂,以為自己是分裂的個體,可以獨立於其他東西而存在。近來世界發生的災禍,如亞馬遜森林大火、澳洲火災、全球氣候問題、食用魚類被塑膠或輻射污染,都讓人類開始反思我們的每一個行為,原來都影響著整體,我們其實從來都並不可能獨立存在的,一粒沙裡就藏著整個宇宙,從任何一個東西裡就看到整體。我們能從細胞裡看到一個人的整個生命,也能從一個人的生命看到整個宇宙的生命,宇宙以全息影像的方式存在著。
回到這個病毒的象徵意義,愈會自欺的人愈容易被感染,把自己看成生命的受害者都是自欺的人,因為從身心靈角度來說,我們要為生命遇到的一切負百分之百的責任,我們對如何看待外境絕對有選擇的餘地,把事件看成是生命的禮物還是問題是自己的選擇,遇事時指責別人還是承擔責任也是選擇。另外,免疫系統的問題象徵著攻擊自己,所以愈會自我批判的人也愈容易被感染,其實說穿了,指責別人與自我批判根本是同一回事,只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因為真正自愛、自信的人,愈能無條件地愛別人和愈謙卑,相反地,愈自我批判的人自然會先否認自己未接納自己的部分然後投射在外,去指責他人,愈驕傲自大的人其實內心充滿自卑。
看到病毒竟然會忘了自己是病毒,也忘了自己生命的目的,感到很不可思議,這不就是人類的靈性道路?人類投生為人,忘了自己的真正身分、真正本質,更忘了生命的目的與意義所在,讓人迷失在娑婆世界,以為追逐名利權色會讓自己快樂,竟忘了生命的目的是從無意識變得有意識,去憶起「我是誰」。因此,人變得迷失,不斷在外境尋找快樂,過程中只找到短暫的快樂,卻怎麼也不會完全滿足,無法持久地快樂,人總要不斷擁有更多和更好。其實人也像病毒一樣,不斷自我防衛或攻擊別人以餵食並壯大自己的小我(ego),讓心靈不斷分裂下去,不再記得自己原來是這個整體,讓人變得恐懼、不安、憤怒、孤單,這些負面情緒都是小我的食糧。
這病毒在中國爆發,而香港的疫情也在擴散,所有的炎症都象徵著憤怒,或許中國內地已醖釀著很多的憤怒與恐懼,共產黨以恐懼統治國人,完全是在製造人與人之間的分裂與恐懼,近來香港的政治事件也在社會間累積了太多的憤怒與恐懼,所以這病毒在這地區蔓延都是中國人的共業,跟過去的歷史、或我們每一個人的業力都脫不了關係,在我們眼前的一切只是因果循環,壞消息是我們也責無旁貸,也要為此負責,而好消息是我們有能力改變與轉化這一種,不再餵食惡的種子而去培養善的種子,改變永遠都是從自己開始。因此,我們不是要憎恨任何人,而是學習無條件地愛所有人,包括我們從前憎恨的人,由分裂的幻相回歸至一體的實相。
從整體來看地球的事件,不論是環境問題、政治問題、還是病毒問題,其實一切都是讓人類覺醒的功課,亦即學會愛、慈悲與寬恕,並接納如是,如果人類學會真正的愛,我們就不會再無止盡地佔有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資源絕對足夠分配給窮人;也就不會過度的破壞環境去賺錢,地球就得以修復;國家也就不會發展生化武器,而把資源用於發展心靈平安的建設上,最後甚至國家的概念也是多餘的,若我們學會愛的話,自然能夠愛不同種族的人,這樣就連宗教也不需要了,我們已能夠發展慈悲心,愛人如己,寬恕別人,活得平安。
人類的靈性覺醒(也可稱作開悟、解脫)絕對刻不容緩,認清「我是誰」,我們無限的真正本質,了悟真正的生命意義,放下物質的追求,學習愛與慈悲,把他人的福祉與我的福祉視作同一回事,我們自己的覺醒就是送給世界最好的禮物,我們一個人的平安自會以漣漪效應般散播開去。
一切都只是為了我,學會愛。
願一切眾生快樂與平安!
謝稀如 Michelle 2020/2/3
Facebook Page:www.facebook.com/nowMichelle
YouTube頻道: www.youtube.com/c/MichelleTse
Facebook 群組: www.facebook.com/groups/NowhereNowHere
因果循環意思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 10/26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八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我們來破解一個迷思,那就是「這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命運』的存在?」聽到這樣的破題,會讓你想到什麼?
是不是像是「為什麼我老是遇到爛情人?」或者是「為什麼我總是懷才不遇?」,再不然就是「錢為什麼都留不住?」。
甚至於是「為什麼我一直跟爸媽吵架,難道命中注定相剋嗎?」這些是不是都比較偏向「宿命論」,而且這有可能都是你的疑問。
相信我問到這裡,你可能會有很多往事、歷歷在目,想要跟我分享。但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個很務實導向的心理學家。
因此喔,我能給你最誠懇的建議,就是請你把心力收回來,不要浪費在那些「過去」,否則啊你永遠會「過不去」。
我很喜歡的一個心理學家榮格,他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喔:「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在,缺乏自覺的認識的時候,它就會轉化成為命運。」
榮格所說的「缺乏自覺的認知」,其實就是我們東方人,常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就是那些「積習難改」的事。
那什麼叫做「積習難改」的事呢?我來舉一個例子,你馬上就會明白。
這就像是一個放學準備要回家的孩子,因為同學的邀請,請他到同學家玩,結果玩到忘記時間了,匆匆忙忙的趕回家。
一打開門,看到媽媽生氣的臉,就會覺得自己很愧疚;才想要道歉,但是他還沒有開口,媽媽就已經開罵了,完全不聽他解釋。
他感覺到很刺耳、而且不被理解,所以呢,就生起了不耐煩的情緒,用力的把房間的門關上,並且藉著載上耳機打電動,來平復自己被媽媽責備的氣憤心情。
而媽媽呢,也因為被甩門,她更生氣,就更罵孩子罵得更用力;而孩子繼續把音樂開得更大聲,更不理會媽媽的怒罵。
這樣子是不是讓媽媽覺得,孩子更自我中心,完全聽不進去別人的關心,而且呢,孩子被誤會得就會更深、更不想解釋、更不想回家;下課就更容易的跑去同學家。
於是你聽到這裡,大聲斥責和我行我素,是不是就成了他們親子之間,完全沒有辦法擺脫的命運了,它根本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聽到這喔,你是不是也很熟悉這樣的母子互動的一個相處模式呢?沒有錯!這樣的熟悉感,其實就是大多數人很少覺察到的「習慣」。
然而如果我們回到最原初的動機,不管是媽媽的出發點,還是孩子的出發點;其實他們都不想要這樣的結果啊!
其實啊,最近的神經心理學家的研究,都己經證實;我們的大腦裡面有很多神經元,彼此之間的激發或者是抑制,透過很多重複的行為,就會讓神經區域之間的連結,發展成固定的神經迴路。
白話文就是「習慣的養成」。
那更簡單的說呢,這個世界上,並沒有所謂「命運」的存在。你現在覺得的很多像「輪迴」一樣的重複,說穿了就只是因為你沒有意識到它,而一再的放任它重複不斷的「神經迴路」,如此而已。
就拿剛剛的例子來說,覺得被誤解的孩子,和生氣罵人的母親之間,只要有一個人,先有意識的打破罵人和冷戰的行為,去改變這兩個人之間,對於「放學出去玩」這件事的反應,而建立新的互動習慣,所有的「輪迴」它其實就可以打破,親子關係就會變得有解。
所以,如果你想要打破生命裡面的輪迴,建立新的習慣,你就一定要先幫自己大腦,輸入三個觀念。
第一個觀念是,叫做「正確歸因自己的行為。」
先搞清楚哪些是環境,或者是先天的因素,而哪些是自己可以改變、可以控制的?
這樣子你就能夠更客觀的,看待事情的因果關係,而不是一昧的去迷信「命運」這種絕對值信念。
也就是說喔,面對孩子溜出去玩的母親,可以先認清「玩」這件事,它本來就是孩子的天性,我們根本不可能壓抑,和完全消除「孩子想要出去玩」。
母親得花一點時間好好的覺察,真正引起她憤怒的事情,是孩子太愛玩?還是孩子沒有先告訴媽媽,要出去玩呢?
因為孩子沒有先告知這件事情,讓身為母親的自己,感覺到擔心跟害怕?所以一個媽媽,她憤怒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如果是後者,那其實只要好好告訴孩子:「我生氣的原因,是因為關心你,只要你能夠事先徵求我的同意,並且準時回家,這樣子我就不會罵人。」
如果能這樣子說清楚,孩子是不是就比較容易懂得母親的在乎,用媽媽可以接受的方法,去滿足自己的需要,自然也不會讓媽媽老是在罵人;而身為孩子的自己,也就不必甩門、冷戰,自然能夠化解母子之間的衝突。
但是如果是前者呢,媽媽這時候就可以繼續去思考,「愛玩」那會發生什麼事?你對孩子有什麼期待?
而這個期待,真的跟孩子本來的樣子有呼應嗎?還是只是我們個人的投射,硬是要把孩子變成另一個樣子,或者是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在我們面對「習慣」的時候,你一定要先搞清楚,哪些是可以調整的,而哪些是很根本的需求?我們只能接受,你壓抑它是沒有用的。
就像是一個左撇子的孩子,你硬要他用右手拿筷子、用右手寫字,他就會變得很奇怪。
但如果你跟他說,為了不要跟旁邊的人打架,吃飯的時候去磕磕碰碰,那在吃飯的時候,如果可以選擇,自己的左邊盡量不要坐人,是不是也是個解決方案啊?
就像如果我們唸書不行,仍然可以找到自己優勢,好好的發揮,一樣可以出人頭地。
我知道像這樣子理智的「自我歸因」,好好的去釐清,自己在意的是什麼;如果沒有經過刻意的練習,其實並不容易做到。
但是就像「麥克.阿瑟」的祈禱文裡面說的:「神阿,請賜給我寧靜,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請賜給我勇氣,讓我去改變那些能改變的,並且賜予我智慧,去區分這兩個的不同。」
唯有你努力的去嘗試,才能夠一次一次的,去靠近寧靜跟勇氣,還有智慧,進而才能夠有機會,去翻轉自己的命運。
再來,第二個能協助你,建立新觀念的習慣,就是「具體的經驗,會大過抽象的理解」。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喔「做到」會比「知道」來得更為有效。
美國的教育學家,他也是一個哲學家,叫「杜威」;他所倡導的「生活就是教育」、「做中學」這些教學理念。它不只是受到全球教育界的肯定,更受到神經心理學領域的推祟。
因此呢,現今的心理治療,不僅限於在治療室裡面坐下來聊一聊,教育也不只是在教室裡上課,有很多的科學證據都顯示,多層面的實做技術的擴充,更有助於學習。
就像是剛剛那個媽媽,如果對自己的孩子,沒有辦法好好的說話,他也可以請朋友幫忙;請朋友扮演他的兒子,練習怎麼樣好好說話,該用什麼樣的語氣和用詞。不要小看這個模擬喔,我們的大腦,對於曾經說過的話,下一次要再說出來,就容易多了。
透過這些實做的方法,讓人重複並累積正向的經驗,這樣子就會直接產生「做到」的效果。
這是因為喔「知道」只是觀念的累積,而「做到」卻是讓我們的身體,擁有身體的記憶。深刻的程度,一定會大於「知道」這件事情,而且只要做到過一次,就更容易的讓人保持這樣的新習慣。
最後呢,第三個觀念,是「內在語言會影響心情感受」。
更直接的說,就是你怎麼詮釋這個世界,你就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打個比方喔,就是兩個人如果同時都踩到大便,但A呢,會覺得太幸運了,所以趕快跑去買彩券,而他就會有快樂的感覺。
但是另外一個B呢,他會覺得唉呀!觸霉頭、真得很倒霉,老是擔心因為踩到了一次大便,而後面會有壞事情發生,於是呢一整天悶悶不樂。
像這樣子遇到同樣的事情,但是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它的重點就在於「你怎麼看待你正在經歷的?」改變看待的方式,就能夠左右自己的情緒,並且決定我們接下來的行動。
就像剛剛的媽媽,她如果詮釋兒子的愛玩是「調皮」啊、「不好學」啊、「偷懶」啊;那麼她自然就會擔心孩子的未來,覺得兒子會跟不上人家,一輩子「撿角」。
可是如果她的詮釋是「喔~我的兒子很有活力」、「充滿創意」、而且「很會交朋友」,他根本是個「孩子王」、「很有領導能力」。
她就會看到孩子的競爭力,而知道這些特質,在現在的社群時代,是很吃得開的;而因此更加肯定自己的孩子、喜歡自己的孩子。親子關係在這裡,就會自然而然的變好,變正向的轉圜。
而更有趣的就是,許多內在的語言的這些實驗裡面,它的結論都告訴我們,唯有好的情緒,才能夠引發好事不斷的發生。
所以我邀請你想一想,假如你一直不意識自己的內在語言,是怎麼樣跟自己對話的,那麼你真的認為有一個叫「命運」的東西在折磨你;或者是,你根本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呢?
說到這裡喔,我們總結一下,我想強調的其實就是「積習可改,命運可變」。
只要你能夠開始懂得「正確歸因自己的行為」、「做到會比知道更有效」還有「我們內在語言會影響心情感受」這三個重要的觀念。
你就能夠打破舊的習慣,還有舊的反應連結,並且有意識的擁有好心情,幫自己建立新的習慣。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對你產生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就如同在內容當中舉到的例子,媽媽跟孩子。
我想我們生活當中有很多情境,可能是我們需要跟他達成共識、我們需要好好跟他相處,但是可能有一些基本的立場、有一些衝撞、有一些辛苦的對話。
當我們面對到這樣的情境的時候,怎麼樣能夠真正的看懂、聽懂,對方的言下之意,並且透過好的問句,引導出必要的共識。
如果你想要在這方面學習、前進的話,我很鼓勵你,可以好好的把握,我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這一門課程,是我在2019年,最後一期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希望你能夠一起進教室,我們一起前進。
如果你錯過這一次的機會,下一次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就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之後了。
我常常會有一個感覺,我們都不想要對命運低頭,但是常常會有一種「半點不由人」的感受。然而要突破這樣的困境,就如同你花時間看這一段影片到了現在,其實你是願意學習的。
如果你已經有這個意願,何不給自己一個決定,再跨出那重要的一步。希望我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
詳細的課程資訊跟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因果循環意思 在 又叫因果報應。它和循環周期輪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什麼叫因果?因果又叫業因果報,又叫因果報應。它和循環周期輪,生滅變化法則一起是宇宙人生的三大定律,其中循環是表現;生死是根本;因果是動力。 ... <看更多>
因果循環意思 在 佛禪:因果循環,皆有定數,你所有的失去,老天都會還你 的推薦與評價
佛禪#禪#人生感悟佛禪: 因果循環 ,皆有定數,你所有的失去,老天都會還你【會員加入 ... ... <看更多>
因果循環意思 在 [轉錄] 佛教因果論的中國化(2) - 精華區Buddhism 的推薦與評價
二、「因果」一詞的定義
「因果」一詞在中文辭典裡通常有二義,一般的定義是「事情的原因和結果」,特
殊的定義則與佛教有關,譬如《新編國語日報辭典》「因果」條說:「佛家通三世(人的
前世、今世、來世),三世行善、行惡都會得到報應,循環不差,叫做因果。」[5] 又
如《辭源》「因果」條說:「根據佛教輪迴的說法,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6]
再如《中文大辭典》「因果」條說:「佛家語,謂因緣與果報。又過去之因緣產生今日之
果報,今日之因緣產生未來之果報。按人有恆言,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瓜、種豆因也
,得瓜、得豆果也。有因必有果,自然之理,佛教通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說因果報應之
義,謂之三世因果。」[7]
可見說到因果,必定離不開佛教,而佛教「因果」之解釋,自以《中文大辭典》或《
大漢和辭典》之說與佛教因果論的原義較為接近,也就是說,「因果」含有「因緣」和「
果報」兩層意義。一般來說,「因緣」和「果報」都不是很難解釋的觀念,但是要真正解
釋佛教「因緣」觀,則未必容易。根據《辭源》,因緣之義為「佛教語,梵語尼陀那(
nid?na)。指產生結果的直接原因及促成這種結果的條件。」《中文大辭典》或《大漢和
辭典》也說「尼陀那,此云因緣。因,謂先無其事而從彼生也;緣,謂素有其分,而從彼
起也。」事實上,「因緣」的「因」在梵語的原義是「主因」(hetu)之意,而「緣」則
是「次因」或「助因」(pratyaya)之意。《辭源》引鳩摩羅什(343?413)之語謂「力
強為因,力弱為緣」指的即是主因及助因。又引僧肇(374??414)語謂「前緣相生,因
也;現相助成,緣也。」也是分別主因與助因而言,同時指出它們在時間上的先後順序。
「尼陀那」一詞,實際上是指佛教的「十二有支」或「十二因緣」,為佛教因果論之根據
。至於「果報」之義,辭典的解釋大致相同。《辭源》說是「佛教語,因果報應,即謂種
善因,報以善果;種惡因,報以惡果。」《中文大辭典》說是「佛家語,夙世業因之結果
,今食其報,曰之果報。多指今生善惡報應而言。」《大漢和辭典》則說是「因果報應之
略,因緣之結果。」這些解釋雖然大致不差,但都是相當簡化的說法,於佛教果報說仍有
意思未盡之處。總之,「因果」之義既然與佛教息息相關,當然要從佛教教義裡去理解,
也就是要先瞭解「因緣」與「果報」觀念的原始意義,再觀察它如何被中國文化所吸收、
解釋、涵化。透過這種理解過程,才能說明佛教因果論中國化的意義。
三、早期佛教的因果論
早期佛教認為「一切有法生,皆從因緣起.。生滅法悉滅,說道為方便。」[8] 佛教
辭典裡對因緣的解釋,有所謂「一切萬有皆由因緣之聚散而生滅,稱為因緣生、緣生、緣
成、緣起。」[9] 可以說是這層意思的引申。「因緣」之說,是構成佛法(dharma)的
要素之一,與四聖諦、八正道、三法印、五蘊、六道、業報、煩惱、輪迴等觀念構成佛教
的核心教義。通常所說的「十二因緣」或「十二有支」,就是「因緣」之說的整個系統,
是佛教解釋生物、有情生滅的理論依據,實是佛教因果論的基礎。[10]
如前所說,既然「因緣」含主因與助因,那麼佛教的因果論就不是建立在單一的因(
one cause or single cause)上,而是建立在二種以上的因(即因緣)上。這與吠陀、
奧義書、吠檀多等古印度婆羅門哲學之主張單因或一因生成萬物說,大不相同。事實上,
佛陀所說之因緣,是一種「緣起」(prat?tya-samutp?da, dependent
origination/arising)之說法。就「緣起說」而論,「諸法是互相依賴、互為條件的」
。既非婆羅門所說的「一因生多果」,也非佛教眼中的其他「外道」所說的「多因生一果
」。[11] 換句話說,佛教認為一切諸法皆由因緣而生,因緣產生結果,而結果亦為因緣
,二者相倚相生,永無止境。
進一步地說,佛教並不認為萬物之生成都只依賴單一的因,而須賴兩個以上的因或「
因緣」。而且任何因緣之形成與變化,在時間上都是持續的,從過去、現在、到未來,如
鏈鎖一樣,前後相關,可以叫做因緣鏈鎖(chain of causation),是「十二有支」或「
十二因緣」之特色。用這種「緣起論」來說明人生的主要實相,或人生、事物流轉、演變
的現象與過程,大概可用一個簡單的理論定式表示如下:因為「此」之存在故有「彼」之
形成;因有「此」之發生,故有「彼」之發生。這就是佛經上所謂的「此有故彼有,此生
故彼生」或「彼有故此有,彼生故此生」。[12]
以「緣起論」為基礎的「十二因緣」來看事物的存在與演變過程,大致上有所謂的(
一)過去二因(二)現在五果(三)現在三因(四)未來二果。這些因構成了「十二因緣
」,但任何一因都不是第一因(first cause)。也就是說,根本無第一因之可能,因為
事物的存在與演變過程與時間之關係是圓形的,既無開始也無終結,所以佛教通常以圓周
來代表「十二因緣」之運作。
以「十二因緣」觀察人生之過程時,「過去二因」是「無明」與「行」。「無明」指
盲目,是貪、瞋、癡所造成的心盲或意識混亂。這心盲會導致盲目之動機及行為,是所謂
「造作諸業」,即是「行」。這都是人從前世進入今生之原因。從現在主觀的立場去看「
無明」與「行」,它們是過去之因,但是客觀的來看,過去也是整個生命流轉或事件演變
過程之一部份,與現在應是一體的。
「過去二因」的所造之果即是「現在五果」,分別為「識」、「名色」、「六入」、
「觸」、「受」,可以等同於人生在世的五個階段。第一階段的「識」,佛教稱做「業識
」,也是潛意識心,為胎兒於受孕最初期之無意識狀態。它進一步發展而進入第二階段,
稱「名色」。「名色」指胎兒之心和身合為一體之階段。由此一階段繼續發展,即進入第
三個階段。此時六根(眼、耳、鼻、舌、身觸、意)皆已成形,故稱「六入」。第四階段
等同於是胎兒出生之頭兩年時間,此時六根已可以活動,而身觸之活動最為明顯,可與外
界直接接觸,故稱「觸」。此後從三至五歲時,自我意識成長,對外界事物能發生感受,
進入了一個「受」的階段。
佛教認為以上從業識的投胎階段到具有感受之第五階段,並不是全然自己發生的,而
是過去二因導致而成的果,故有「現在五果」之說。而這個階段完成以後,即會進入一個
開始自我造就因緣的階段,就是「現在三因」,也就是「愛」、「取」、「有」三因。因
為對外境有感受,開始生愛欲,人就會有愁、苦、歡、樂等經驗。歡樂的經驗會使人用心
去求取造作或擁有更多歡樂,而產生執著,而完成了擁有的階段,就等於是創造了「(存
)有」(being),是導致未來果報的要因。而這未來果報也就是「十二因緣」的「未來
二果」「生」與「老死」。[13]
十二因緣的「過去二因」、「現在五果」、「現在三因」、「未來二果」之過去、現
在、與未來之三段時間,當是從現在之觀點去看的。若從未來之觀點看,現在即是過去,
而未來也成了現在。所以三世之時間關係應是相對的。也就是說,每一世都是前一世的果
,同時也是後一世的因,於是形成了佛教所說的「三世因果」或「三世兩重因果」。嚴格
地說,「三世」應只是一個週期,並非一段固定的時段。這個週期周而復始不斷地循環,
就是生命之輪迴。
佛教認為輪迴之因是惑與業,果是苦,而十二因緣就在惑、業、苦之因果相乘下,持
續不斷。人若未能獲取正覺,滅去無明,而入寂靜涅槃之境,這種輪迴是永無休止的。所
以佛陀提出所謂「四聖諦」──苦、集、滅、道,教育世人了解如何從輪迴受苦中解脫。
「四聖諦」的第一苦諦──「生即是苦」──說明人生起碼有「八苦」,除了生、老、病
、死四苦之外,還有所謂哀愁怨憎悲傷之苦、與所不喜悅者相聚之苦、與喜悅者相離之苦
、不得所求之苦。[14] 這些苦的起因(arising),來自人對欲求之執著。因為人之欲
求無止境,除聲色感官之樂外,還欲求擁有所未有者,及拋棄所擁有者,這些行為集在一
起,成為「業集」,都是引發八苦之因。[15] 佛所說的第二聖諦的「集諦」就是在解釋
「生即是苦」之起因,「業集」之造成固然是欲望,但欲望之由來則是「惑」或「無明」
。因為迷惑、無明而產生了欲望、煩惱,而有業集之生。這就是一種「緣起說」,是小乘
佛教所謂的「業感緣起」,也是小乘佛教因果論的根據。[16]
概括地說,早期佛教的因果論是以「緣起說」為基礎,以十二因緣為前提,而已三世
因果為內涵,代表小乘佛教因果論的特色。這種因果論隨著大乘佛教之出現及佛教傳至中
國而產生了變化。
------------------------------------------------------------------
[5] 見《新編國語日報辭典》(臺北:國語日報出版中心,2000)。
[6] 見《辭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增修版,1997)。
[7] 按《中文大辭典》(臺北: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1980第五版)係根據《大漢
和辭典》譯成。
[8] 《佛所行讚》〈大弟子出家品第十七〉在《大正藏》冊4,頁33b。
[9] 見《佛光大藏經》,頁2301「因緣」條。
[10] 按:四聖諦、八正道、三法印等詞的內涵,一般佛教辭典都有,此處不再多贅。
[11] 見呂澂《原始佛學》,收於《呂澂佛學論著選集》(濟南:齊魯出版社,1991)
冊4,頁1925。
[12] 見《長阿含經》卷10,《大正藏》冊1,頁67。
[13] 以上見《佛光大藏經》,頁337。
[14] 見Damien Keown, Buddh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Oxford: Oxford
UniveristyPress, 1996), pp. 48?49。又參看印順《成佛之道》(臺北:正聞出版社,
1982),頁148?150。
[15] 同上注。
[16] 已故的方東美教授曾對「業感緣起說」一詞表示懷疑,認為它可能是「業惑緣起
說」之誤,因日本誤用而中國人也跟著誤用。見方東美《華嚴宗哲學》(臺北:黎民文化
事業公司,1981)上冊,頁342。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s://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0.179.19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