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什麼東西讓人懷念、感謝是最重要。
#新北泰山 設治70周年,也是前臺北縣長 #謝文程 120周年冥誕,昨天我出席「#前臺北縣第4屆縣長謝文程先生紀念展」來表達我的敬意與感謝。謝老縣長一路從日治時期的新莊街協議會員至第4屆臺北縣長,任職期間積極推動興建 #永和堤防、道路柏油鋪設、#新海橋 引道工程及農地重劃等計畫等各項重大建設,協助地方發展,職位不重要,重要的是定位,如此良好的從政典範,是我的學習榜樣。
策展人 #新北市泰山文史協會 創會理事長張仁甫跟我分享泰山地區的「#文程廣場」及「#文程路」就是感謝謝老縣長的前瞻規劃及承擔執行,同時,希望透過由 #新北市立圖書館、#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家屬、地方人士協助提供的謝文程縣長求學、任教、從政的老舊照片,在這一次的展覽喚起年長者對謝文程縣長的共同回憶,也讓年輕族群認識這位泰山先賢的畢生貢獻。
即日起至2月20日在 #頂泰山巖文化交誼廳 展出,現場精心準備紀念品,由 #明志科技大學 學生手繪謝縣長、頂泰山巖、明志書院及泰山景點之限量明信片套組500份及展品圖錄500本,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往索取。
#新北有你真好 #安居樂業 #侯友宜
國史 館 台灣 文獻館 圖書 館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時雨一過金氣濃,欲燃紅葉映青松。
偶移吟杖前山上,畫意詩情各萬重。
這是一位漢詩與作畫都極為出色的「南畫家」伊坂旭江的作品,那什麼是南畫呢?
日本藝術史上所謂的南畫,係「以中國文人畫的作畫理念為規範,攝取以南宗畫為首的明清繪畫的各種樣式」,所發展出來的一種繪畫風格。跟西畫不同,南畫強調氣韻、意境等概念,透過繪畫來反映文人的理想世界。在日治時期的臺灣,南畫在題材上也突破傳統的山水花鳥,出現具地方特性或現代事物之描寫。
#名單之後033
【名單之後】「南畫家」伊坂旭江與他的詩文創作伊坂旭江 入選 臺展第1回(3件)伊坂旭江,本名伊坂新之助,出身日本秋田縣士族,[1]少時曾授業於名畫家寺崎廣業。在台期間曾輾轉於臺北、嘉義、台南、高雄等地任官。1909年5月,擔任民政部通信局雇員,翌年7月通過「台灣總督府普通文官試驗」。1917年轉任覆審法院書記,1920年8月轉任臺南地方法院書記兼供託局嘉義出張所會計主任,1923年轉臺南地方法院書記兼供託局高雄出張所所長。[2]1930年退休後返回日本東京,1933年一度回臺訪問故舊[3],後返回日本本土居於福岡、橫須賀等地[4]。伊坂旭江在台期間,畫作曾多次見報,今天的藝術史研究者,將之歸類為「南畫家」。甚麼是「南畫」呢?日本藝術史上所謂的南畫,係「以中國文人畫的作畫理念為規範,攝取以南宗畫為首的明清繪畫的各種樣式」,所發展出來的一種繪畫風格。[5]明代文人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中,以唐代佛教禪宗分南北宗比喻,認為唐代山水畫也分南北宗,北宗從李思訓父子的著色山水向下開展,南宗則從「始用渲淡,一變勾斫之法」的王維開始起步。南畫在日本江戶時代盛行於幕府文人之間。跟西畫不同,南畫強調氣韻、意境等概念,透過繪畫來反映文人的理想世界。在日治時期的臺灣,南畫在題材上也突破傳統的山水花鳥,出現具地方特性或現代事物之描寫。從1915年伊坂旭江在《臺灣日日新報》上刊載的作品看來,可以發現當時他的作畫題材仍多為傳統南畫的山水花鳥。後來,在台灣的官展舞臺上,這位畫家只於1927年首回台展提出《皇澤》、《伯牙待成連》、《不老長壽》等三幅作品。不過,《皇澤》一作,似乎展現了突破傳統南畫的新變。這幅畫描繪台灣本地的村落飄揚著日本國旗,據伊坂旭江自述,這幅畫「是在看到本島村落節慶樹木連綿國旗飛揚的情景時有感而畫的,如果能在畫的背後,多少顯現一些在皇澤的披被下的恩惠及太平的情景,那就太好了」。[6]這番話顯現了伊坂旭江在政治傾向上擁護皇權的立場,連帶使其畫作呈現出不同於傳統南畫的題材與畫面。除繪畫外,伊坂旭江也創作漢詩與俳句,作品見於《台灣日日新報》、《台南新報》,並與知名文士如日本的豬口鳳庵、石上三年、台灣的魏清德等人交遊唱和,名顯於當時。如《台南新報》在1925年就曾刊其〈秋山〉詩,呈現南畫「詩中有畫」、詩畫兼修的功力。詩中寫道:時雨一過金氣濃,欲燃紅葉映青松。偶移吟杖前山上,畫意詩情各萬重。[7]詩作描寫秋天登高望遠,紅葉映襯長青松樹的景象如現眼前。而詩人優游其間,更向前山走去,又能看到那些不同的美景呢?詩末留下多重的想像空間,就如同南畫中的留白,讓讀者想像詩人所見之景致,呈顯出詩畫交融的情境。伊坂旭江旅居嘉義期間,林玉山先生曾師事之,學習花鳥禽獸、四君子(梅、蘭、竹、菊)等傳統南畫之題材,琢磨繪畫技巧,並體驗南畫文人詩畫兼修的重要。也因為南畫文人詩畫兼修的特性,讓我們能透過詩作,更深入了解畫家的心緒。從部分作品中,可看到伊坂旭江在台期間對於長期居於基層難以晉升有所感嘆,並且對日本本土產生思鄉之情。如此心緒在其〈乙丑春聯帖〉詩二首中即可得見:燈下苦吟忘素貧,公餘戲筆樂天真。未看宦海風波定,柏酒間迎乙丑春。遠遊二十幾星霜,故國山河不得忘。每遇令辰深客恨,無心兒女喜春裝。[8]詩作中自述,作詩、作畫雖可排遣他在職場上的鬱悶之情,卻無法排遣他對日本故國河山的思念。或出自對故國的鄉愁,伊坂旭江在1930年退休後即返回日本本土定居。伊坂旭江本身是佛教日蓮宗之信徒,退休返回日本後曾繪製日蓮上人畫像,「分贈於知己,大小凡百二十枚」。[9]傳言其後出家為僧,不知其所終。[10]撰文|李知灝(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助理教授,兼圖書館藝文中心主任)#名單之後033-----------------------------------[1] 「文官普通試驗合格者」(1910年07月23日),〈臺灣總督府府報第號〉,《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13009a003。[2] 〈諸羅特訊‧法曹異動〉,《台灣日日新報》,192312年4月1日,第6版。另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網址:http://who.ith.sinica.edu.tw/mpView.action[3] 〈無腔笛〉,《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11月29日,夕刊第4版。[4] 見「昭和乙亥春聯帖」,《台灣日日新報》,1935年1月17日,第4版與「昭和丁丑春聯帖」,《台灣日日新報》,1937年2月5日,第3版。其中伊坂新之助之標示分別位於「福岡」與「橫須賀」。[5] 森正夫,〈從明末清初中國的“文人畫"到江戸時代日本的“南畫"─關於它的時間間隔─〉,《成大歷史學報》,33(臺南)[6] 〈アトリヱの-伊坂旭紅氏と片山仙羽氏〉,《台灣日日新報》,1927年9月28日,第5版。譯文參見邱琳婷,《1927年「台展」研究──以《台灣日日新報》前後資料為主》(台北:國立藝術學院美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頁174。[7] 《台南新報》,1925年10月09日,第5版。[8] 〈乙丑春聯帖(其二)〉《台灣日日新報》,1925年1月20日,夕刊3版[9] 〈無腔笛〉,《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11月29日,夕刊第4版。[10] 參見莊伯和,〈中國傳統繪畫移植台灣的新品種林玉山〉,《雄獅美術》,100(臺北,1979.6)頁10-11。
國史 館 台灣 文獻館 圖書 館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名單之後
1934年12月30日「臺灣美術聯盟」成立,是臺灣史上第一個綜合繪畫、造型美術(建築)、雕塑與文學的文藝聯盟。在臺北鐵道旅館大食堂內的成立大會會場,重要賓客匯集,一旁有位西裝筆挺的中堅畫家正準備接下來的講稿,等著宣告這個由他一手創建的文藝聯盟。
他就是「松ヶ崎亞旗」。
出身貴⻊世家的他,身為一位畫家,雖然不幸英年早逝,但他亦在臺灣留下了許多蹤跡⋯⋯
「名單之後」──「男爵末裔」畫家松ヶ崎亞旗
松ヶ崎亞旗 入選 臺展第6-8回,府展第7、8回
1934年12月30日「臺灣美術聯盟」成立,是臺灣史上第一個綜合繪畫、造型美術(建築)、雕塑與文學的文藝聯盟。在臺北鐵道旅館大食堂內的成立大會會場,重要賓客匯集,一旁有位西裝筆挺的中堅畫家正準備接下來的講稿,等著宣告這個由他一手創建的文藝聯盟。他就是「松ヶ崎亞旗」。
「松ヶ崎亞旗」本名松崎明長(1898.03.19-1939.08.31),其家族源自藤原家系的貴族世家「甘露寺‧堤」家,祖父「堤哲長」官至右兵衛督,是孝明天皇(明治天皇之父)的親信。而父親「萬長」自幼出入皇宮,深受孝明天皇喜愛,甚至在遺詔裡賜封京都「松ヶ崎」采邑,並賜姓「松ヶ崎」。松ヶ崎萬長在明治時期奉派至德國學習建築,回國後受封男爵,成為首代「松ヶ崎男爵」,也是日本史上唯一有爵位的建築設計師。(註1) 而松崎明長就誕生在男爵家中,成為未來可能接任的「松ヶ崎男爵」。
講到這裡,就可發現他的家系根本就是明治時期的「天龍人」呀~~
然而,松ヶ崎萬長卻在明治26年(1893)因故宣告破產,三年後更被迫將男爵爵位交還,成為平民後改名松崎萬長。松崎萬長在1907年來台擔任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囑託,負責參與設計興建臺灣鐵道旅館、西門市場(今西門紅樓)。
松崎明長隨父親來台,並進入台北中學校(今建國中學)就讀,受石川欽一郎啟發開始從事繪畫,並於1916年與同學開辦畢業畫展。(註2) 翌年畢業,返回日本就讀早稻田大學商科,同時接受著名畫家石井柏亭的指導。取得商學士後先後任職於東京的內務省地方局、復興局,直到1929年辭官。(註3) 在日期間,曾多次入選日本「中央美術展」與「二科展」。
1932年7月30日,松崎明長頂著「東都新銳畫家」的名號返台,寄居於嘉義西門町,並於嘉義地區寫生、創作,同時也帶來他奇特的別名「松ヶ崎亞旗」。(註4) 而在同年第六回台灣美術展覽會(台展)中,其作品《黃衣の少女》獲選為西洋畫特選第一席(首獎),審查員鹽月桃甫稱該作大部分使用黃色,在色調運用上相當洗鍊。(註5) 隨後,松ヶ崎亞旗在1933、1934年同樣入選「台展」,又在1938、1939年入選「府展」。
松ヶ崎亞旗除在繪畫上多次受日本本土畫會、民間展覽與台灣官展的肯定外,在畫會組織以及對台灣美術展覽會的改革上,也相當積極。1934年12月30日,在松ヶ崎亞旗的奔走下,65位文藝人士合作成立了「臺灣美術聯盟」。松ヶ崎亞旗將成立大會會場選在父親松崎萬長參與設計的臺灣鐵道旅館,或亦有展現家族榮光的意味。而現場邀請到早稻田大學教授喜多壯一郎、「臺陽美術協會」的立石鐵臣等貴賓蒞臨,也展現他個人豐沛的人脈。(註6)
「臺灣美術聯盟」成立後,除舉辦展覽之外,1935年更以聯盟的名義,向文教局長深川繁治提出對「台展」的改革意見。由松ヶ崎亞旗陳述改革之意見,包含讓台展改由文教局辦理、改善審查制度、會友任期與資格等。(註7) 或也促成「台展」在1938年轉為「府展」。
然而,松ヶ崎亞旗卻在1939年因病驟逝,得年41歲。
綜觀松ヶ崎亞旗的一生,幼時生長於沒落的男爵家庭,因家道中落而輾轉於日本與台灣間擔任官吏維生(在日本曾任職內務省地方局、復興局,在台曾任職台灣總督府庶務課)。在為家庭生計奔波的同時,也致力於繪畫創作與畫壇革新。畫家自號「亞旗」,或許也透露了「引領亞洲畫壇之旗手」的這樣一種雄心壯志吧!
撰文│李知灝(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助理教授、圖書館藝文中心主任)
#名單之後
(註1)見「臺灣大百科全書」之「松崎萬長」條,網址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4888。關於「松ヶ崎」家系源流,參見岡田義治、初田亨,〈建築家松ヶ崎萬長の初期の経歴と青木周蔵那須別邸一松ヶ崎萬長の経歴と作品(その1)一〉,《日本建築学会計画系論文集》,第514号(東京都,1998),頁234。
(註2)見〈中學校洋畫會〉,《台灣日日新報》,1916年5月28日第7版。
(註3)見「松崎明長(轉任來;府屬;俸給;勤務)」(1937年10月01日),〈昭和十二年十月至十二月判任官以下進退原議〉,《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255042。
(註4)見〈東都新進畫家 松ケ崎亞旗氏來臺 —北一中の出身で 畑違ひの早大商科出—〉,《台灣日日新報》,1932年8月4日夕刊第3版。
(註5)見〈臺展の特選發表 西洋畫五、東洋畫三選定 臺展賞、臺日賞と共に〉,《台灣日日新報》,1932年10月27日第7版。
(註6)見〈臺灣美術 聯盟發會 四月間展覽會〉,《台灣日日新報》,1935年1月3日,第8版。
(註7)見〈臺展改選の叫び 松ケ崎氏等が意見書を提出〉,《台灣日日新報》,1935年7月16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