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委員會」正式成立揭牌,屬 #高雄第一個中央二級機關,地點就在高雄亞洲新灣區。
高雄擁有特殊的地理水域環境和富饒的海洋資源,更是世界第十三大港口。海洋委員會下設 #海巡署、#海洋保育署及 #國家海洋研究院籌備處,今天總統、秘書長、行政院長特地南下,我也期盼這個美麗的海洋首都,未來能讓台灣人更親近海洋資源,並將資源整合,從法令、教育、生態永續發展等多方面著手。
#今年的高雄真的很海洋,是否和我一樣期待5/10首次在台灣舉辦的#台美國防產業論壇、及
9/25-27的 #全球港灣城市論壇以及 #國際海事展。#通通在高雄,敬請期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20的網紅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臺灣與日本皆屬位於西太平洋區域颱風侵襲路線上的國家,人民每年都得面對颱風的威脅及所帶來的災害,對於此天然災害-颱風,究竟認識有多少呢? 本次由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共同合作引進日本科學協會「颱風來了」特展,並邀集國家實驗研究院颱風洪水研究中心籌備處、國立臺...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在 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清華因緣----學思行旅、口述青春紀事》
清華黃秉乾教授簽書會 12/11邀您一同見證台灣生科歷史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創院院長,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黃秉乾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將於12月11日下午3點,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二館華生廳舉辦著作「清華因緣----學思行旅、口述青春紀事」簽書會,屆時高齡84歲的黃院士將與其夫人黃周汝吉院士,共同分享畢生學術成就,歡迎各界踴躍參加!
清華生物資訊與結構生物研究所曾晴賢教授表示,這本書主要記錄黃院士過去回到台灣,在清華創辦生科院及創系的辦學的歷程,書中提到黃院士從小家庭背景及求學經驗,也講述台灣後創立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的記錄。因為黃院士在清華成立了全台第一個生命科學院系,結合數理化的科學,顛覆台灣過往以生物學為主的研究導向,全台大學生物系改名、跟風,甚至影響鄰近國家的發展,在清華期間可說是黃院士感觸最深的階段,因此以《清華因緣》命名。
提到台灣的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生物醫學、分子生物學、生物技術等等),可以追溯到1964年時,由中研院、台灣大學和清華大學共同舉辦,邀請海外學人返國所舉辦的暑期研討會,開始引入此一方面的專業。之後再由國科會支持台大和清大聯合舉辦「遺傳工程最新發展研討會」,邀請海外從事遺傳工程傑出學者發表論文。隨後在1987年,由將近十位近代生命科學各領域之中研院院士和專家,共同在聯合報的南園,舉行了所謂的「南園之序」,擘畫了台灣生命科學如何生根落實更往前走的大計方針。
曾晴賢教授表示,其實早在1964年李國鼎政務委員(時任經合會副主委)參與的中美科學合作委員會上,就做了調查台灣科學研究人力、設備和研究課題,以及相關籌設生物科學研究中心的決議,也因此促使黃秉乾與黃周汝吉院士伉儷返國考察相關研究環境,並在1983年,李國鼎就親自赴美號召留美華人參與國內教學研究及建設時,毅然而然邀請許多傑出科學家返國,以接力的方式籌建中研院分子生物學研究所,黃周院士擔任第二任的籌備處主任,黃院士則擔任特聘研究員協助各項所務行政與學術擴建事宜。
有鑒於台灣過往在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大都以生物學相關科系為主,甚少能夠結合數理化的科學,探討微觀世界的調控機制,因此在當年清華大學劉兆玄校長的邀請下,黃秉乾院士於1992年返台擔任清大生命科學院創院院長一職。從此顛覆國內各生物領域科系,紛紛改名並且發展結合數理化的邏輯科學,應用在探討生物多樣性運作的奧秘,以及生物各項遺傳調節機制的了解上。
曾晴賢教授也到,剛開始有一些人私底下會埋怨二十年前台灣各大學的生物科系紛紛改名,都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害的,也許大家都誤會了黃院士和黃周院士推動生命科學教育的初衷,其實他們認為傳統生物科系所做的教學研究極為重要而不可廢,只是希望能夠讓更多年輕學子了解數理化的研究方法,可以幫助解決過往無法回答的生物表現與調控機制等等。經過二十幾年的努力,台灣生命科學領域的教育開花結果,甚至都影響到鄰近國家在這方面的發展。
一個被尊敬的科學家是怎樣成功的,背後的家庭、求學和奮鬥過程自然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對於現代科學的發展和人才培育等等的奉獻,更是我們不可不知的事情。「清華因緣」這本書,能夠將中研院第二對院士夫婦對台灣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推動,以及對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教學與研究的發展過往記憶,都做到詳實的記錄和解說,是一本非常難得的回憶錄。此次,更趁兩位院士返國參加相關會議之際,在12月11日(星期五)下午3點,假清華大學生命科學二館華生廳,舉行簽書會和經驗分享,歡迎各界踴躍報名參加。報名網址為http://NTHUbooksigning.life.nthu.edu.t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7idYhV5PxU&feature=youtu.be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在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臺灣與日本皆屬位於西太平洋區域颱風侵襲路線上的國家,人民每年都得面對颱風的威脅及所帶來的災害,對於此天然災害-颱風,究竟認識有多少呢?
本次由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共同合作引進日本科學協會「颱風來了」特展,並邀集國家實驗研究院颱風洪水研究中心籌備處、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國立臺灣大學颱風研究中心以及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共同協助策劃新增展覽內容。
展覽內容透過實驗裝置的親自體驗,使參觀者瞭解颱風形成的科學原理及其現象,並以颱風發生時常見的用語以及民眾切身經驗的臺灣颱風故事為介紹重點。「天有不測風雲」,培養民眾面對災害的正確觀念及態度,期以透過展示讓民眾更加獲得颱風相關知識,進而達到預防及減災的目的。
展覽日期:民國100年12月24日起至101年3月11日止(除夕休館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