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掌聲落幕,聊聊體育基層的現實困境】
東京奧運結束也一陣子,台灣取得前所未有佳績,除了高興恭喜外,發現到賽事期間,最熱衷轉發賽事大概就是政治人物、公眾人物了,反倒以前體育圈好友(射箭、田徑、棒球…等等),大家就冷冷看著比賽,沒過多討論與轉發,是被生活打拼追的無心關注?還是對體育圈心灰意冷?這可能各有各的故事。
如果你因為奧運熱血沸騰,也想希望孩子投身體育,那身為過來人的我,還是會奉勸你「除非孩子天賦極佳,或有足夠金援支撐他做任何轉行,不然我不建議將體育成為自身專長,因為體育專項投入是非常消耗時間、金錢,甚至是身體健康(運動傷害或老年後遺症)」。
上述是站在個人面來分析,大環境還請看我娓娓道來。
#會練體育的孩子的原生家庭?
這裡不敢以偏概全,但以我自身經歷來看,會來練體育的孩子家庭狀況與課業通常不會太好,也因為原生家庭無法有效監督、關心孩子狀況,自然就會衍生些問題(上課睡覺、愛玩、鬧事、翹課、嗆老師…)
原生家庭可能因單親、父母沒盡到扶養義務、隔代教養、忙於生計打拼…等等,以致孩子心理或行為上產生偏差,畢竟孩子也是會察言觀色認為「為什麼別人的家庭都正常溫暖?我就要接受如此不公平待遇?」
隨便舉個例子,以前在台東讀體育高中的時候,老師問「那個XXX怎麼沒來?你跟他同部落(指著某同學),知道他在哪裡嗎?」
某同學「唉唷老師,他們家又在醉了拉~~」(全班大笑)
對於當時剛到東部的我來說,既覺得好笑也荒唐,怎麼會有人把酒醉當作請假理由?而且父母也跟著醉?當然有的是繳不起學費、買不起運動器材,需要老師、教練來協助,這裡就不提學長學弟霸凌、性侵各種奇葩事情,單就教育環境來看,各項「專隊」很難有安分守己、乖乖向學風氣。
相反的,「練體育」對這些本身原生家庭就有狀況的孩子來說,算是找到一個歸屬感、成就感、避風港,最起碼花時間跟精力於體育項目上,不會去外面為非作歹(勒索、賣毒、當小弟太妹、砍人),如果有專心投入練習,大多數還能考上國立大學(體大、師大),甚至成為國手為台灣爭光,所以練體育到底是好是壞?要看原生家庭及孩子狀況而定。
#練體育的困境
選手時期,最擔心就是器材經費、比賽經費(不包含營養津貼),我不確定現今體育基層狀況如何,但當時器材壞掉,或是要去外縣市比賽,教練、校長傷透腦筋外,就是原生家庭不健全的我們,難以啟齒跟家裡開口拿錢。
或許有人會問「國家或地方政府沒有經費嗎?」
換個角度想,同樣經費拿去辦活動,給社團協會吃喝玩樂,馬上就有曝光還可以轉換成選票,把經費丟給「未知數」的小選手,以機率來說,大概就跟把錢拿去打水飄的概念差不多。
此時沒成名的你,政府給的經費當然是錙銖必較,如果順利得名,馬上就會有「XX之光」嘉勉過來,大家開始關心你是否吃得飽睡的暖,這處境大概就是「雪中無人送炭,錦上瘋狂添花,人情世故走一遭」
相比讀書或學習技職專長,練體育只追求那「前三名」,最主要是因為讀書的知識、技職專業,能實際轉換到生活、職場上,練體育除非是部分項目、職業賽事項目,不然大多還是朝體育老師、教練為目標(近期健身夯,可能也包含健身教練),面臨少子化狀況,體育老師與教練職缺只減不增,反倒你學個修車、修電腦、廚藝技能,不求大富大貴,但肯定不會餓死沒頭路。(像我射箭就很難轉換跑道)
#那我們到底能做什麼?
看似抱怨、看似指出問題,打了這麼多要如何改善體育基層狀況?我想最簡單方式,還是從關心「預算經費」開始,試想一個奧運奪牌選手誕生,是需要多少基層努力、犧牲才能訓練換來,或許我們能冷血的說「這是他們的選擇」。
但如果有更多經費挹注在基層體育上,是不是這些小選手就能多一杯牛奶、多一個麵包,不再用破破爛爛的器材訓練,去更多縣市歷練來增廣見聞,他們有更多可能性,甚至改變自己的原生家庭達到社會階級翻轉。
前幾篇我有提到新竹縣楊縣長對「體育經費」錙銖必較(但奧運期間又蹭選手風光),年底就是各縣市審核、編列明年度預算,我也會聯合 余筱菁 客家好妹仔 緊盯體育預算的編列,不敢奢望「大幅加碼」,但能變多一點點,我想對基層教練、學弟學妹都是好事,也希望大家留意自家議員及縣市首長,到底是喊喊而已,還是真的落實「XX元年」目標。
#照片是想當年
#現在拉不動了
國立台東大學學費 在 Ocean Diary_我在海邊寫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3/10 近況 (文長)
國中的時候,面臨人生經歷到的第一個生死,媽媽的離去。對當時矇懞懂懂的青少年時期,不確定是打擊過大還是屬正常青少年反應?初期有段時間,沈迷在線上遊戲中。
.
那種沈迷是每晚偷偷打電動到半夜,睡兩個小時再去學校,反反覆覆每一天,由於是音樂班的關係,扣除唸書與練琴的時間,剩下就是半夜了,但似乎只有讓當時忙碌起來,才能忘掉傷感(現在回頭想起來,感覺很合理)。
.
拉回正題,我想說的是,當時沈迷遊戲的時候,我可厲害了,角色裝備都很高級,身價也很高...網路上還認識了不少網友。總之,除了學校之外的時間都在遊戲中了,說多頹廢就多頹廢。
.
然後故事會接到我以前有分享過的,突然某一天覺醒,不想讓外人覺得單親家庭的小孩會有問題,也不想讓爸爸擔心,還有要考上國立大學才能省下學費...種種跡象,讓我突然當頭棒喝。
.
要戒掉遊戲,要好好念書,好好練琴,好好做人。
.
某天下定決心後,最後一次上線,跟大家打完一輪招呼,就開始丟裝備,把錢分給了幾個較好的網友,剩下的錢就亂丟亂撒,網友說我瘋了。
.
.
也許我不這麼做,往後瘋掉的會是真實的我。
然後就把角色砍了。從此真的功課進步了,也有考上國立學校,最後順利考取我的第一志願大學,人生還算是順利的導正。
.
每次的下定決心,都會為我帶來很大的改變。
.
會想起這個故事,是最近有位網友私訊給我,問我是否會覺得關掉IG感到可惜,累積的追蹤數,還有經營這麼久的社群。
我始終相信,任何付出的背後都會有同等的回饋,而你正視你的選擇,終究會得到好的回應。只是我不會期待這些回應會是什麼,只記得做好自己現在該做的事情就好。
.
.
至於我現在在台東做的事情,就是 SUP DAILY 立槳&衝浪&旅行 。能遇上理念相當的夥伴(以下簡稱哥),是我的福氣,還有背後強大的團隊們,這一年來修修改改,嘗試錯誤挑戰新想法等等等的,很多故事能分享,但今天說太多了就先這樣吧...
.
最後,歡迎來台東找我們體驗SUP,剩下的故事就等到我們見面再聊囉~!
.
.
#百年一次長篇大論
#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定
#只有自己能定義自己
#但前提是要努力
#suptaitung
#taitung
#supdaily
#fanatictaiwan
#fanatic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