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國際漫畫系列講座🚀
【探尋與對話:閱讀世界中的漫畫 A Voyage to Comic Between Cross-Domain Dialogue】
分享講座3 Comic Talk
【漫畫幕後編輯 Editors Behind Comics】
◾報名網址 click to sign up👉🏻https://wenk.io/t10ZvEeE
👉🏻名額加開,盡速報名以免向隅。
◾2021/10/3(日)Sun. 10:00-12:30 on「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YouTube頻道👉🏻一定要記得先報名喔 ! !
⌓⌓ ⌓⌓ ⌓⌓ ⌓⌓
漫畫出版的背後,總少不了編輯們的幕後參與,除了與漫畫創作者溝通及書籍出版外,在數位時代中,漫畫編輯也面臨閱讀載體、媒體等各種新的改變。本次講座邀請日本和臺灣的漫畫產業編輯,以自身經歷分享其工作和漫畫編輯方法,帶我們一窺漫畫書背後的各種出版秘辛。
✨本次講座特別邀請✨
◾講師:
日本集英社《少年Jump+》編輯部副編輯長 林士平
黑白文化主編 柏雅婷
⌓⌓ ⌓⌓ ⌓⌓ ⌓⌓
🌍日本集英社《少年Jump+》編輯部副編輯長 林士平🌍
日本法政大學國際文化學部畢業,自2006年進入集英社,現在責編漫畫作品有《鏈鋸人》、《膽大黨》、《SPYxFAMILY間諜家家酒》等,過去責編漫畫作品有《FIRE PUNCH 炎拳》、《一弦定音!》、《地獄樂》、《怪物事變》等。
⌓⌓ ⌓⌓ ⌓⌓ ⌓⌓
🌍黑白文化主編 柏雅婷🌍
現任黑白文化主編,「黑白文化書系」出版《過氣英雄傳》、《彩虹燦爛之地-前導漫畫》、《陰間條例冥戰篇》等臺灣漫畫作品,以及擔任國立臺灣美術館《百年爛漫:漫畫與臺灣美術的相遇》編輯,並身兼超展開策画總監,曾於2018年臺北市立美術館和簡麗庭共同策展「跨域讀寫:藝術中的圖書生態學」。
⌓⌓ ⌓⌓ ⌓⌓ ⌓⌓
✨趕快報名講座,了解漫畫背後的製作祕辛!
✨活動完全免費,名額有限,不要錯過囉!
⌓⌓ ⌓⌓ ⌓⌓ ⌓⌓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1國際漫畫系列講座 #漫畫幕後編輯
💕追蹤漫博小隊 Instagram|https://wenk.io/t20tq6Nv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
「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推薦目錄:
國立臺灣美術館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Podcast:姚謙《一個人的收藏》
——台灣美術史重要畫家 席德進
「看著 #席德進 的畫作,讓我感受到,無論世界如何變化、凝視自然與平凡的日常,在不變的定律與節奏中,足以憑藉為心安的理由,對於自己內心處於平靜的狀態,那是幸福的,也心存感激。」——姚謙 Yao Chien
2021年是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系列紀念活動在疫情逐步趨緩的近期展開,姚謙於《#一個人的收藏》Podcast節目裡談席德進的人生故事,以及他所收藏的〈兩個蹲著的男人〉(又名〈秋色閒情〉)。秋天不單只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更是一個內心篤定和自在平靜的時刻,在時序步入中秋的現下,正是觀賞席德進畫作的好時節。
░▒ #姚謙 眼中的 席德進 ▒░
🎧️ EP03 | 我與席德進(上集)
► https://bit.ly/3tIFMhT
🎧️ EP04 | 我與席德進(下集):
► https://bit.ly/3zd2Rdp
░▒ 席德進 逝世四十週年展覽 ▒░
❶ 「茲土有情─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展」
——台中國美館|08/21 ~ 10/03
❷ 「歷史就是我們自己 ─ 席德進特展」
——台東池上穀倉藝術館|09/10 ~ 12/12
國立臺灣美術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台灣好基金會x池上穀倉藝術館
#鏡好聽 #想聽愛聽在鏡好聽
國立臺灣美術館 在 落差草原 WWWW / Prairie WWWW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亞雙展前導宣傳影片合作💐
「未至之城—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
𝐏𝐡𝐚𝐧𝐭𝐚𝐬𝐦𝐚𝐩𝐨𝐥𝐢𝐬: 𝟐𝟎𝟐𝟏 𝐀𝐬𝐢𝐚𝐧 𝐀𝐫𝐭 𝐁𝐢𝐞𝐧𝐧𝐢𝐚𝐥
時間 Date: 2021/10/30——2022/3/6
地點 Venue: 國立臺灣美術館 /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Facebook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abntmofa
策展團隊Curatorial team:
高森信男TAKAMORI Nobuo
侯昱寬HO Yu Kuan
泰莎.瑪莉亞.奎松Tessa Maria Guazon
安努舒卡.拉堅德蘭Anushka Rajendran
唐娜維.恰卜瑞蒂Thanavi Chotpradit
https://fb.watch/839KhZLe5A/
國立臺灣美術館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不同族群,且又重複發生的儀式裡面,看到文化傳承的過程;既有不變的理念堅持,也有順變時代的妥協。
百年來,我們走過日據時代、太平洋戰爭,也經歷白色恐怖的威權時代、解嚴後街頭狂飆的民主歷程,並因追求經濟發展而傷害了自然環境,遭受時常來襲的颱風、水患和地震,還有瘟疫或病毒的傷害。
我們遭遇,我們應變,我們曾經失敗,我們也學著反省。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國立臺灣美術館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們日常:
「臺灣人」是由原住民族與先後多批的移民所組成,這些不同時期的新舊移民豐富了臺灣人們的群體。也因為臺灣從暫時歇腳與避難求生的地點,進化到不同國族相中為前進或反攻的基地,幾百年來歷史的曲折把相異背景的人們,帶到同一個小島上,各自努力尋找安身立命的過程就不可能很順遂。
雖然是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族群,但「公共的我們」在這塊同樣的土地上,服膺於時間的長流與突發的事件所架構成的歷史脈絡,慢慢地開始擁有類似的成長過程,形成了我們雖相異又相似的成長背景。從兒童、少年、到家庭,從農牧的日常,到各行各業工作的人,從鄉間到都會,我們一起面對考試、遊戲、運動、大眾娛樂,不論是布袋戲或是棒球,大家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國立臺灣美術館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們所在:
位於歐亞大陸面對太平洋的出入口,臺灣本島與周邊離島,除了是原住民族維生的島嶼,在不同時期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數百年前大航海時代,臺灣是不同海權國家拓展世界貿易的海上運補站;外來的荷蘭、西班牙等,在澎湖風櫃、臺南安平、基隆和平島,建築城堡領地;臺灣也成為海盜們討生活的運補基地,或不同海上強權交換商品的貿易集散地。後來,臺灣陸續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居民尋找新生活的地方、日治時代大東亞共榮圈的南進基地、國民黨政府退守後反共復國的跳板、以及今日印太戰略的夥伴環節。
不論是高山、丘陵、濕地、河川、陸地、海洋,小小的臺灣擁有最豐富的大自然生態系。數百年來不同背景的我們,也在這些不同的環境中,留下打拼生存的痕跡,各種不同型式的人造建築,為我們留下屬於自己文化的紋理。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國立臺灣美術館 在 國立台灣美術館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台灣美術館 (簡稱國美館)座落於台灣中部台中市,佔地面積102,000平方公尺(含園區雕塑公園),是亞洲最具規模的美術館之一。 The NTMoFA, located in Taichung,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