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乜都貴,除咗食嘢]
FT 原文呢度 : https://on.ft.com/2UuMxWg Leaving London: voices from the financial front lines of Brexit
金融時報的文,講脫歐鬧劇搞咗咁耐,倫敦城嘅金融職位固然有啲流失咗去歐洲大陸,但其實唔多,比預期少。無論如何,就訪問下啲搬咗去其也歐洲金融中心嘅人 (只係呢種報導已經唔係普通傳媒做到)
但最有趣,反而係個圖。比較不同地方嘅物價。講到尾金融都係睇人材。而家先知?點解金融工高人工?除左因為人嘅貪念幾千年冇變過,亦因為金融工作係比較重視individual talent,你可以同演員或者足球員相比下,絶對冇咩他媽的同工同酬。一個分析員搵皮幾至幾十萬個月都可以。
而金融人,特別係要relocate嗰啲,梗係才俊啦。咁佢地嘅消費模式同你去食譚仔當然唔同。最關心嘅當然係屋租,樓價,寫字樓租,仲有國際學校學費(唔通金融才俊嘅仔女讀意大利啲濕鳩本地學校整意粉?),同埋,食飯。食飯呢度好modest啫,唔使食靜岡蜜瓜米芝蓮,三度菜,中級餐廳(咩叫中級餐廳就好隨意啦)
結果不細講,只講幾個點
一, 好嘢梗係貴。倫敦差不多在所有項目都拋離對手,最貴。但這是常識。因為全球得兩個半環球金融中心,一個紐約一個倫敦半個香港。全世界最勁嘅金融人都去晒呢啲地方,呢啲地方唔貴就假。根本你之前睇咩全球最貴城市,宜居同貴,係有極強正相關。好少有好貴嘅垃圾地方(有嘅,安哥拉盧安達咯),亦好少有平嘅大城市(台北?)。當中原因講過好多次,首先就係簡單供求,人人搶。另外,生活水準高嘅地方一定係高人工高物價,唔會係低人工低物價,因為仲有啲嘢,例如LV呀埃瘋呀,全球同價。你仲要一年去幾次日本。我當你在索馬里一千蚊港紙好好洗可以租四千尺屋—但儲幾耐先去到次東京?
二, 倫敦唯一唔係最貴嘅,登登,就係午餐,嘻嘻。你諗下都幾反智,明明倫敦人工最貴,租金又最貴,點解午餐唔係最貴?應該都係啲嘢實在係唔掂。大家留返去旅行先食(好似香港咁)。定因為其他稅?
三.當然戀英青會話英國有乜名廚或乜(我諗起名句:法國人有美食,但我地英國人有table manner),完全唔關事,而家講中價餐廳。不過又公平講句,仲貴過倫敦嘅,米蘭就算啦,意大利人有軟實力嘛(就係冇其他實力先講軟實力)。但阿姆斯特丹同都柏林, well
四.相比之下,德國嘢食一樣惡名昭彰(根本同英國人難兄難弟,英國皇室都係德國人,英文德文都係同語系)。但平啲。真正抵玩嘅係美食之都巴黎,仲平過倫敦,不過其實爭幾蚊有幾大意義?而明顯最平嘅係馬德里,當年去過,的確啲中價餐廳膽正命平有水準,同意大利一樣有軟實力(因為冇硬實力就講呢啲)
五.對唔住,掛住講食,因為其他唔多熟又唔多關我事。講教育,就冇得傾,倫敦贏幾條街,我甚至認為可以繼續拉開。當年我在英國讀大學,隔離房係個十分愛國的意大利佬,見到我夜晚飲Cappuccino好震驚,發現我飲三合一(窮學生呀大佬)更加畀佢成盒掉咗我然後話返我知咩先係咖啡,睇親波佢都鬧英格蘭冇料到意大利拎咗三次(時為2000年)根本66年嗰次都係西德嘅(都話軸心之盟,此人除左意大利波外就只會讚德國波,醜惡但有用,佢話),見利物浦淘汰羅馬佢幾乎掟爆電視機(時為2001年,利物浦拎埋足協盃冠軍,意大利佬居然冇跳樓)。總之就係咁嘅一個好卡通嘅意大利佬。但佢雖則覺得祖國女人又靚嘢又好食酒又靚又有文化踢波又叻,但都不得不承認意大利大學垃圾,都係要嚟英國讀。商學院都係咁,小學雞國際學校更唔使講。吾友話齋,讀意大利國際學校教啲小朋友乜?整PIZZA,亂渣車,定借錢唔好還?
六.其他嗰啲,都冇乜特別。剩返堆歐洲城市中,一海之隔嘅巴黎都係乜都貴,唯讀國際學校唔係最貴,開餐又平。法蘭克福樣樣都OK平,唯獨國際學校貴,原因不明,學元首教育?
七.明顯地樣樣嘢都平嘅係馬德里。襟芒,真係幾十個球星(畀你計埋馬體會),不足以養起個城市,遊客甚至唔夠巴塞多。乜都平。但當然平嘢冇好。不過再講一次,西班牙食飯不錯的說,特別係中價嘢。更正點嘅係十點十一點去食都得,啱晒我(亦因為咁我在12年前搞到在馬德里撞地鐵,旅遊保險商務位送返香港開刀,而家左手仲有塊金屬片)
八.當然,呢個咩三道菜中價餐廳,實在可以好彈性。鍾意嘅餐前畀碟酸瓜你又計唔計一道?連埋送粒蜜蜂糖做甜品。你在百人一朱都有湯有御飯有果物啦。但好概括嚟講,其實應該香港食嘢仲平?我唔知咩叫中價餐廳啦。但我食開嗰啲我理解嘅中價餐廳,午餐三道菜,絶大多數都唔使去到四至六舊水喎?問題又嚟啦,明明話香港租貴喎。典解呢又?我估係因為,香港可以做好多枱客。西班牙嗰啲十一點食午餐食到兩點返公司。上陣網六點放工去飲酒飲到九點食飯食到十二點,你間餐廳可能一日做兩枱客咋!邊似香港咁,真係一晚都「五輪真弓」(有關「五輪真弓」:http://bit.ly/2FYhtUw)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北市私立辭修高中這學期爆發學費超收爭議,現在又有多位家長指控學校供餐份量不夠、缺乏營養,還在油飯發現蟑螂、青菜發霉腐敗,供餐製作如此惡劣,指控學校採購涉利益輸送,教育局督導不周。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5056 - ...
國際學校學費 最平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新北市私立辭修高中這學期爆發學費超收爭議,現在又有多位家長指控學校供餐份量不夠、缺乏營養,還在油飯發現蟑螂、青菜發霉腐敗,供餐製作如此惡劣,指控學校採購涉利益輸送,教育局督導不周。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5056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國際學校學費 最平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新北市私立辭修高中這學期爆發學費超收爭議,現在又有多位家長指控學校供餐份量不夠、缺乏營養,還在油飯發現蟑螂、青菜發霉腐敗,供餐製作如此惡劣,指控學校採購涉利益輸送,教育局督導不周。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5056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國際學校學費 最平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1月20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wEGcQMWh70Y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新冠病毒在基層舊區擴散,繼油麻地和佐敦後,深水埗亦出現類似情况,政府擴大小區強制檢測範圍,能否及時遏阻疫情蔓延,仍是未知之數。這場舊區疫情風暴,集合了劏房居住環境劣、喉管亂駁衛生差、地盤散工流動多等高危因素,隨時比之前的歌舞群組爆發更凶險,第四波疫情爆發至今,最嚴峻狀况可能尚在後頭,市民要抖擻精神,防疫不能鬆懈,政府則必須因應基層舊區特殊環境,加強控疫強檢力度,倘若疫情不幸急轉直下、病例幾何級數上升,封城禁足也得考慮。新冠疫情重挫民生,對基層打擊尤大,政府控制不好疫情,經濟難樂觀,失業必加劇,這場舊區疫情,對基層市民的健康和生計都是重大威脅,當局必須靈活行事,支援基層和失業者。
蘋果頭條
貴族學府哈羅國際學校去年8月再獲地政總署批出新租約,以非牟利團體身分,用每年1,000元的象徵式地價續租位於屯門掃管笏的地皮,租約為期5年。事實上,早年哈羅國際學校被踢爆以「服務費」為由,轉移資金到私人公司哈羅國際管理服務有限公司(下稱管理公司),情況至今仍未改善,10年累計轉移2億元。而哈羅國際學校的兩位校董,同時是哈羅管理的董事,可經該公司獲分紅和董事袍金。而更甚的是,教育局與哈羅簽訂的服務合約,規定哈羅每年須預留學費收入的10%向有需要的學生發放獎學金或經濟援助,而有關比例僅3.6%,遠未達標。
東方正論
回歸逾23年,「一國兩制」運作逾23年,從當初為了實現平穩過渡而設計的劃時代制度,到了今日荒腔走板,走樣變形,前年的反修例黑暴更將兩制所有蛀蟲穢物揭開,臭不可聞。然而,這並非意味一國兩制的設計出了問題,相反,兩制設計有其現實和歷史意義,問題只是出在執行的人身上,亦即是人的問題。特區由崇洋媚外的庸官當道,要忠誠無忠誠,要能力無能力,大事做不到,小事做不好,香港要重回正軌,首要解決人的問題。所有的制度都是為當時的形勢服務,一國兩制也不例外。
星島社論
港股大時代重臨,「北水」南下大手掃貨,更創下淨流入二百六十六億元單日新高,推動大市成交亦衝上三千億元破紀錄。恒指昨日最多急飆近千點,收市仍漲七百七十九點,報二九六四二點,一舉修復去年「疫情頂」,見二十個月高位,六隻藍籌股齊破頂道賀,距離三萬大關只一步之遙;恒生科指再創新高。市場人士表示,恒指仍有股份可追落後,但提醒升勢過急,籲股民嚴守離場策略。恒指昨日裂口高關,隨即大爆發,盤中最多飆九八五點,終收造二九六四二點,仍急升七七九點,創二〇一九年五月以來高位,逼近三萬大關,短短四日恒指已累升一四〇六點。
經濟社評
新冠疫情肆虐近1年,港府防疫屢被批評朝令夕改,最新有宣布一刀切取消年宵花市不足兩星期後急忙補鑊,重蹈去年中單方面頒下禁堂食令的覆轍。花農連番炮轟,疊加市民反湧去太子花墟,爆疫風險驟增,令當局決定讓年宵原址去馬復辦。抗疫情和保經濟不易平衡,政府決定從善如流後,應當思索如何能讓市民下月安全「行大運」,且深切反思連月來粗疏抗疫,究竟責任誰屬。特首林鄭月娥昨早表示,考慮到市民會應節,禁花市亦可能令個別賣花地方人流大增,決定跟業界商討後,定出年宵新安排。食衞局隨後公布,15個原有選址將續辦年宵,惟檔攤減半,且會利用科技限制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