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 啟用典禮】#台灣大學
By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陳文成博士生平事略
陳文成博士生於1950年,自幼聰穎,1972年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畢業,服兵役期間研究發明「自動計價器」。1978年取得密西根大學統計學博士學位後,擔任卡內基美隆大學統計系助理教授。在美國求學與任教期間,發表論文,對統計學的理論進展作出貢獻;同時關心故鄉臺灣及其在戒嚴體制下的政治景況,積極參與同鄉會和人權會,支持臺灣民主運動,並募款捐助《美麗島雜誌》。以此,成為臺灣海內外情治單位的監控對象。
1981年 陳文成攜妻、子從美國返臺探親,遭受跟蹤與嚴密監控。7月2日為警備總部人員帶走,作第二度約談。7月3日被發現陳屍臺大研究圖書館草地上。
2020年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公布「陳文成案調查報告」,結論指出:陳文成陳屍處並非第一現場,且死於他殺之可能性顯高於自殺或意外死亡。*
陳文成只是個普通人,一個優秀的臺灣子弟,他從來沒想要當英雄,或當烈士。他的慘死,是臺灣白色恐怖末期,一個醒目的血腥印記。但是在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社會,陳文成事件,卻直接間接影響臺灣的國際形象,有形無形改變許多人的命運。
紀念廣場的由來
2011年臺大學生會、研究生協會開始於此處舉辦陳文成博士紀念晚會,翌年在校務會議提案立碑紀念,經過持續努力,以及校內師生和社會的支持之下,終於在2015年3月定案,通過「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的命名和立牌。2019年由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獨立募足款額,廣場於翌年7月動土,2021年2月落成啟用。
誠如卡內基美隆大學校長塞爾特所說,「陳文成博士竟在他的生命尚未達到其所能發揮顛峰之前即被剝奪,整個世界同受損失。」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之設立,不僅在於悼念為臺灣前途努力的勇者與無辜犧牲者,更在於落實轉型正義以鞏固法治、深化民主,並保障自由與人權。
*命案當年(1981)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校長賽爾特(Richard M. Cyert)委派該校狄格魯(Morris H. DeGroot)教授與法醫病理學者魏契(Cyril H. Wecht)博士來臺灣審視陳文成的遺體,並到臺大校園陳屍處勘查。返美後提出報告,明確指出:We conclude that Dr. Chen was a victim of homicide, and that his death was caused by his being dropped from an upper floor of the fire escape while unconscious.(中譯:我們的結論是,#陳文成係遭他殺的被害人,在處於無知覺的狀況下,被人從防火梯高處拋下而致死。)
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大事紀
2007/5/22 臺大學生會舉行「#臺大殺人事件簿」座談,談陳文成博士命案。
2011/7/01臺大學生在陳文成當年的陳屍處舉行紀念晚會活動。
2011 陳文成基金會為「設立陳文成事件紀念碑」發函臺大校長室,未得到回應,臺大校方原否認收到信函,後來承認信函由校長交辦後不知去向。
2012舉行設立紀念碑網路連署活動,共有近6500人具名連署。
基金會再行文臺大,請臺大「准許設立陳文成事件紀念碑」。
6/18臺大學生於校務會議內提案,李嗣涔校長裁決該案交予校史館研究,將議題轉為校史的一部分。
9/20校史館針對此案討論,並無結論。
2013/1/17,臺大副校長邀請基金會討論相關事宜,本會重述基金會立場,即「設立陳文成事件紀念碑」。校史館及網站上,增設陳文成事件。
7/5,張富美董事與謝穎青董事,拜會臺大新任校長楊泮池,表達基金會立場。楊校長表示,該做的事是一定要做的,此事宜緩,不宜急,且需要適當的氛圍才容易成功。
臺大在新出版的臺大校史中,加上「1981年 7月陳文成事件,使得國際間更加關注臺灣人權與民主的發展」字句。
2014/6/14 臺大校務會議,原則同意「陳文成紀念廣場」的命名。
10/25 臺大校務會議,通過「開放空間命名原則」。
12/27臺大研究生協會會長依「命名原則」於臺大校務會議內再提案。
2015/1/12 臺大依「開放空間命名原則」召開公聽會。
1/14 臺大校園規劃小組通過命名、立牌以及地圖標示。
3/21 臺大校務會議通過「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命名案及立碑案」。
成立委員會,12/04召開第1次會議,致贈基金會新版臺大地圖。
12/28召開第2次會議討論公開徵選活動的內容。
2016「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命名,完成行政流程。標示於臺大新版的校園地圖。
6/28 公布廣場設計競圖結果,第一名作品為「空」。
(楊泮池校長承諾為廣場工程募一半款額;#惟此一承諾2019年7月管中閔校長表明不予兌現。)
2017/5/19 設立立牌。宣示陳文成廣場已設立,等待廣場改善工程的完成。
12/25 臺大召開校內公聽會。
2018/10/20 代理校長郭大維於校務會議中撤回「另組專案小組研議」之提案。
11/09 陳文成廣場環境改善工程第3次工作會議。
11/28 校園規劃小組委員會提報告案「陳文成廣場環境改善工程執行情形」。
2019/4/25、7/09陳文成廣場環境改善工程之細部設計第1、2次審查會議。
12/31 陳文成基金會募足並捐助工程經費一千一百萬元。
2020/2/17 基金會與臺大完成簽約。
7/16 舉行動土典禮。
2021/1 廣場環境改善工程完成。
2/02 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啟用典禮。
國際數學日由來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
【各國疫情發展至今,大致可說是挺過了高峰期,在搶救病患和防堵疫情的當務之急告一段落之後,現在很自然地,不管是科學界還是政界,都開始把注意力轉向第二個階段,也就是追索源頭和追究責任──或者說推卸責任的工作。美國總統川普和國務卿蓬佩奧,近期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到中國,認為這波疫情擾亂全球,讓世界經濟停擺,全都要怪中國,尤其是武漢的病毒實驗室,就被華府點名很有可能是釋出病毒的原點,但這個充滿政治意味的說法,並不符合科學界過去這段時間針對病毒進行研究,所獲得的初步了解。目前大多數學者都有共識,這支病毒應該是來自於野生動物,而非人造的生化武器,但到底病毒是起源於哪個國家、哪個地區,還有零號病人到底是誰,卻缺乏可靠資訊的情況下,仍然難準確判斷,事實上,就在上周,法國還有美國都傳出有病患是在去年底,就出現了新冠肺炎症狀,另外甚至有研究顯示,各地的疫情似乎並非源自同一株病毒,而這些新的發現,也意味著想要真正看清楚這場瘟疫的全貌,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耐心研究和調查。】
{內文}
關於病毒和瘟疫,一直以來,存在著兩種看法。
(電影《惡靈古堡六:最終章》)
我們今天來到這裡,不是討論這間公司的未來,而是討論人類的命運,也就是世界末日
(電影《惡靈古堡六:最終章》)
容我為您介紹:T病毒!
一種看法,近似陰謀論是人類透過生化技術,對病毒所做的各種研究和操控,無論刻意或是意外,終將會觸發一場生靈塗炭的瘟疫浩劫。但另一種看法,較接近科學論述,則是野生動物宿主所攜帶原本僅存在野獸身上的病毒,經過無數次基因突變,在一次偶然,或商業捕抓、屠宰、進食的接觸當中,傳染給了人類,進一步演化出人傳人的能力,一傳十,十傳百,終致引發一場大規模傳染疫情。
(美國參謀聯席會議主席/麥利)
我不能討論情報細節,但最重要的癥結點是,第一:它是否為自然生成?還是人造、人工合成的?如我上次所說,至今立場仍未變,證據分析結果顯示,──雖不能說百分之百,但跡象顯示病毒是自然生成,而非人造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有關病毒的來源,是天災,還是人禍的爭論,始終在輿論、學界,和網路上風風雨雨,而自從川普在公開場合,不加掩飾地把新冠病毒稱作「中國病毒」,病毒研究更被扯入了美中霸權對抗外交角力,染上了政治色彩,但凱薩的歸凱薩,科學的歸科學,病毒由來和演變,始終必須經過科學的檢驗來找出源頭,
才有可能據以因應,避免人類盲目走向下一場瘟疫,美國杜蘭大學病毒學家羅伯蓋瑞,和一組國際醫學研究團隊,今年三月中在《自然》期刊上,發表了一篇全球最早針對新冠病毒,可能來源驗證的研究報告,報告中結論明確指出,Covid-19不太可能是基因工程的人造物,因為它雖致命,卻不像是武器,固然巧妙,又不夠完美。
(杜蘭大學病毒學家/羅伯蓋瑞)
我們在這項研究中所做的是依據這支病毒的基因組成,以及過去其他冠狀病毒的資料,來推測新冠病毒的來源,而我能夠確定的是:這不是一種生化武器,它不是在實驗室裡製造出來的,這是自然界的產物
(Physionic科學頻道影片)
要判斷這支病毒是不是人造的,可以從幾個線索來看:冠狀病毒就像所有生物一樣是蛋白質所組成的,而冠狀病毒的「棘狀蛋白」部位,上頭的「受體結合區域」,能夠連結人類細胞的受體,又稱為「血管張力素轉化」或ACE,一旦連上,病毒即可入侵人體
(Physionic科學頻道影片)
但研究發現新冠病毒與ACE受體的結合「並不理想」,換句話說,這支病毒可能更適合其他受體,──或許是「非人類」動物受體
(杜蘭大學病毒學家/羅伯蓋瑞)
我們的研究發現,這支病毒可能很久以前存在於蝙蝠身上,因為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和新冠病毒,以及SARS病毒都非常類似,但這支病毒的其他部分,卻又和其他動物身上的冠狀病毒很相近,所以我們推斷,新冠病毒是「基因重組體」,也就是兩種不同生物的病毒變種結合,演化成這一支傳染給人的病毒
這份研究出爐之後,不僅獲得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長的背書,也符合大多數學術界人士,包括「防疫隊長」佛奇博士等人,在疫情爆發後不斷對外呼籲的主張,也就是新冠病毒最有可能是來自野生動物,而中國民間盛行的野味市集,已經成為病毒的溫床,就像一顆顆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發。
(美國防疫專家/佛奇博士)
我完全無法理解,他們明知有各式各樣疾病不斷從野味市集,那個人獸混雜的地方散播出來,卻遲遲不肯關閉
(野生動物保育協會/華澤博士)
你把這些野獸從各種不同棲息環境下抓來,關在同一個地方,這些動物在大自然中,根本不可能碰在一起,這些市集卻創造了一個人為的交會空間,獸籠一層層交疊,相互傳染和交換病毒,再加上每天有無數民眾前往市集來參觀和採買,等於就是一個「獸傳人」,病毒擴散的完美場地
但回到病毒來源的問題,即使確認了病毒來自野生動物而非人造,仍然無法排除人謀不臧的可能性,另一個必須要釐清,也是華府高層目前強烈暗示的論點,是質疑新冠病毒有沒有可能,是從武漢當地兩所保存了野生動物病毒樣本的生化實驗室外洩流出?
(新聞旁白)
兩所實驗室都很接近野味市集,武漢病毒研究所在12公里外,而中國疾控中心的武漢實驗室距離市集不到300公尺
(外交策略顧問/德拉布伊)
最近有消息傳出,美國的科學家和外交官提出質疑,認為武漢實驗室的安全措施人員訓練、管理態度等都不夠嚴謹,有可能導致病毒外洩
(哥倫比亞大學病毒學家/拉斯穆森)
幾乎毫無例外,美國本地的每一座高風險生化實驗室,都會收到安全抽檢警告,要求實驗室加強某些做得不夠的地方,但這也是抽檢的目的所在,要確保這些場所的生化安全規範都盡可能滴水不漏
2003年SARS疫情爆發之後,中國為了自主研究冠狀病毒,在武漢設立了最高生化安全等級BL4,專門研究高危險病毒的實驗室,由於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再加上武漢實驗室曾在2017年,對外宣布發現一批與SARS類似的冠狀病毒,讓外界很容易在此刻與疫情做出聯想,畢竟過去在歐美,包括法國和美國,都曾經傳出病毒從實驗室裡無故消失,或意外流出的安全事故,從科學角度來看,新冠病毒從實驗室外洩,是一個理論上機率不大,但實務上很難證實也無法排除的情境。
(主播vs.杜蘭大學病毒學家/羅伯蓋瑞)
不斷有人提出疑問,像是美國總統川普就是其中之一,認為病毒很可能是因為操作錯誤,從武漢實驗室流出,您認為這個可能性多大?(我認為可能性極低,當然,我們沒有辦法證實它一定不是,總有丁點的可能性,但這個可能性和人類與蝙蝠,或其他野生動物接觸感染的機率相比,實在非常非常小)
(喬治城大學傳染疾病專家/魯席)
直到今天,就我所知,而我已經連續查看112天了,中國到現在仍未公布任何資訊,告訴外界他們在關閉市集後,檢驗了哪些市場裡的動物,當然,也沒有公布任何檢驗結果
目前為止,全球各地的科學家僅能就從各國新冠肺炎病患身上,採集到的病毒樣本,進行反推式的溯源調查,但這類研究所得到的結論,頂多僅稱得上是間接證據,而由於北京當局和中國研究機構,遲遲未對外公布武漢市場內部野生動物的病毒採樣結果,也不允許國際組織或外國研究人員前往當地採驗,各方對於病毒來源的調查和說法,似乎也注定了難以擺脫政治考量的各自表述和自證迴圈,不過,法國生物研究機構,巴斯德研究所的學者,曾在上個月底發表一份報告,暗示在法國當地流行的病毒株,和義大利與中國的病毒株都不相同,而英國一份基因研究,則是把病毒在全球散播的時間點,整整提前幾個月,認為早在去年底就開始了大流行,這些陸續浮現的新證據,讓病毒散播的時間點與空間推演又增添變數,有待科學家後續匯整,描繪出這場瘟疫的前因後果與完整樣貌。
國際數學日由來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再生能源發電是迫切且不可逆的硬趨勢!(10/30/2019 風傳媒)
推展再生能源發電是不可逆的趨勢。環保團體綠色和平公布民調,指9成民眾認為氣候變遷造成極端氣候、已影響日常生活,也有8成以上民眾認為能源政見會影響投票意願,希望看到總統候選人提出更積極可行的再生能源政見。
文:連興隆/國立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創新學院院長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是國際關注的議題,但在台灣的總統大選中,是否有候選人有足夠的高度,看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並提出對應的政見,雖然是令人有所期待,但卻也不敢奢求。不過,就SDG 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這目標而言,台灣的能源政策倒是有一個明確的對應標的,也就是於2025年實現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
為此,新修訂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要求一定契約容量之電力用戶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之再生能源設備或儲能裝置,或購買再生能源憑證(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 REC)或繳納代金。其中,REC是做為用電者使用綠電的證明,由於多數綠電(如風力、水力、太陽能)不會排放溫室氣體,因此,再生能源憑證往往也成為企業減碳的工具選項之一。
再生能源憑證最初的創設並非直接做為一般企業減碳的工具,其存在於美國與歐陸電力市場時間由來已久。REC最初設立之目的是因應歐美對發電業者的規範,要求發電業需提供使用一定再生能源發電配比標準(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 (RPS))的義務,因此,發電業者除非有自己的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能滿足其RPS,否則必須透過再生能源電力市場購買REC來滿足其義務。
換言之,對於電力自由化的國家,政府透過RPS將使用再生能源電力的義務加諸在發電業者身上,以促進再生能源發電的發展。
在台灣,電業法導入了電力排碳係數的規範,要求「公用售電業銷售電能予其用戶時,其銷售電能之電力排碳係數應符合電力排碳係數基準」。
電力排碳係數是指每度電排放的二氧化碳當量數,例如,107 年度電力排碳係數為每度電產生0.533 公斤二氧化碳當量。可以想見,如果要降低電力排碳係數,就數學上而言,在公用售電業總銷售電量不變的前提下(整體用電量不變),只有讓總二氧化碳當量數下降了,也就是使用不排碳但可以產生電力的再生能源。
換言之,由於公用售電業被賦予了須提供符合電力排碳係數基準的電力,因此,公用售電業必須於再生能源市場購入再生電力,某種程度上,是將使用再生能源電力的義務加諸在公用售電業身上,而台灣的公用售電業就是台電。而所用的購電成本就是躉購費率。
另一方面,「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要求一定契約容量之電力用戶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之再生能源設備或儲能裝置,或購買再生能源憑證或繳納代金。報載最新訊息是,『「用電大戶」定義將以與台電簽定契約容量五千瓩為門檻,須建置百分之十,亦即五百瓩的綠電』。這是明確將使用再生能源電力的義務加諸在「用電大戶」的企業身上。
做為「用電大戶」的企業與做為台灣公用受電業的台電,看似都成「苦主」。面對「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所定,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設備達27 GW的目標,用電大戶預計貢獻1.05 GW的裝置容量,而台電則透過躉購電價的誘因,促進再生能源發電業者開發再生電力。不過,這當中真正的「苦主」是誰,倒是值得探究。
就「用電大戶」而言,裝置10%契約容量的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並非壞事。
以太陽能發電系統為例,第一、太陽能光電板每瓩每年在台灣可以產出約1000度電計算,500瓩相當於是產出500張的台灣再生能源憑證(T-REC),同時,對於夏季尖峰用電,太陽能的成本已具競爭力,對企業是加分項。
第二、再生能源的裝置成本持續下降中,長期趨勢對企業是賺錢的投資項目。
第三、以企業社會責任(CSR)角度來看,也是「用電大戶」的企業實踐其理念價值的機會。
就台電而言,電力排碳係數讓台電必須用躉購電價收購再生電力,以降低排碳係數。降低電力排碳係數當然是代表台灣在減碳上的成效,但是,這成效如果是用全民的納稅錢去補貼躉購費率買來時,我們要問誰會是真正的獲益者?
因為這個係數主要是給企業計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的,每家企業都希望自己的碳排量比去年低,如果所有條件不變,企業的用電量也不變,但是計算出的碳排量減少,只是因台灣的電力排碳係數降低所致,那真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了。
換言之,用全民買單創造出的低電力排碳係數,只是讓企業成了免費搭乘者(free rider)。
另一方面,就台灣以外銷為主的多數企業而言,使用再生能源將是可以預期的硬趨勢。
蘋果電腦這個台灣人熟悉的公司,他們對溫室氣體的排放計算是採用非常嚴謹的產品生命週期碳足跡的方法,也就是我們果粉購買了蘋果的手機,即使在我們手上使用,但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仍算在蘋果公司身上。
蘋果表示,它們2019年在全球各地所有的辦公室、銷售據點與資料中心皆已100%使用再生能源電力,而他們也將這項目標擴充到占它們溫室氣體排放總量74%的產品製造供應鏈上。
日前,聯合國宣布有超過60個以上的國家承諾,將在2050年以前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可以想見,這些包含歐盟在內的國家,為要達成這項目標,對於進口到這些國家的產品碳足跡必將有所要求。
也就是說,不論台電的電力排碳係數將會如何,對台灣很多外銷為主企業或高科技產業,能否取得足夠的再生能源電力或能證明其使用再生能源的REC,將是企業即將面臨的壓力。
試想,當台灣提供不了足夠量的再生能源給高科技企業滿足業者(如,蘋果電腦)的需求時,只能自力救濟靠境外分公司,否則,很有可能只能眼睜睜看訂單轉到競爭者手裡。
政府推動再生能源,不論從聯合國推動永續發展目標的全球觀,或者是企業面對國際供應鏈減碳要求的壓力,都是方向正確的政策。然而,在現階段再生能源電力或REC皆屬於稀少性產品的情況下,面對一方須以優惠的躉購費率維持電力排碳係數符合規範,一方期待要有足夠REC供應,兩者之間的拿捏,勢必是政府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storm.mg/article/1876488
♡
國際數學日由來 在 2022年國際數學日活動紀錄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2022年 國際數學日 3/12-3/13於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舉辦,感謝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全面協助,以及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司靈得教授(Play + Geometry 一起來玩 ... ... <看更多>
國際數學日由來 在 何嘉仁新富分校- 😳誰說3/14只有情人節?🪄 還有「國際數學日 ... 的推薦與評價
誰說3/14只有情人節?🪄 還有「國際數學日」喔! 訂立這天的由來...居然跟圓周率3.14有關🤣🤣 🎯正確表達➕【加法算式】 1+1=2:One and one are two.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