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7 Bloomberg新聞摘要
<亞洲中東新聞>
*香港稱疫苗接種率達80%之前 對新冠病毒不會從”零容忍”轉變為”與病毒共存”
*新加坡尋求與病毒共存 本周起擴大將部分族群病患自動列為居家康復
*世界衛生組織預期全球疫苗最大生產國將恢復對COVAX供貨 但印度高官稱在滿足國內需求前不會恢復疫苗出口
*火龍果上發現新冠病毒蹤跡 中國暫停了價值10億美元的越南進口火龍果市場
*全球品牌依賴東南亞國家工廠的壓力下 越南下令胡志明市允許部分工廠恢復營運
*嚴格的防疫措施影響下 頂尖預測機構認為中國第三季GDP成長近於零
*恆大債務困境擾亂市場 中國人民銀行短期注資金融機構140億美元
*讓百萬購房者陷入困境 恆大各地辦事處抗議行動越演越烈
*中國正式申請加入被川普放棄的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 邊緣化美國
*印度總理莫迪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視訊談話 稱中亞國家可以通過該國支持的伊朗洽巴哈爾港來釋放經濟潛能
*新加坡交易所一直在低上市和低流動性中掙扎 星國投資公司淡馬錫啟動11億美元基金提振市場
*穆斯林民權組織呼籲抵制希爾頓酒店 因為該集團計畫在一處被官方摧毀的維吾爾清真寺遺址上興建酒店
<歐洲非洲新聞>
*南非青少年中新冠確診者死亡原因多為感染愛滋病毒 該國考慮為年輕人接種疫苗
*英國放寬旅行限制 禁止旅遊62個國家的紅色清單將減少一半以上
*國際貨幣基金會總裁喬吉耶娃涉嫌在擔任世界銀行任內 施壓世銀員工提高中國在經濟報告中的排名
*俄羅斯總統普丁成為首位表態將出席北京冬奧的領導人 莫斯科同時希望普丁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面對面峰會
*英格蘭銀行調查顯示英國通膨預期明年攀升至2.7% 五年內上看3%
*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成員稱若新冠疫情不會進一步再衝擊經濟 歐元區通脹可能會上調
*巴克萊銀行分析現階段歐洲電價飆升 對消費者和企業利潤來說還在可控制的範圍
*德意志銀行研究分析師措辭尖銳抨擊德國財政部和最高監管機構 德銀執行長出面道歉
*泰晤士報優良大學指南排行 排名第一的學校史上第一次既不是牛津也不是劍橋
<美洲新聞>
*經濟學家調查預測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可能在11月宣布縮減購債規模 並可能在2023年宣布升息
*2018年9月以來首次的中美金融高層圓桌會議線上召開 雙方關注透明度和金融穩定
*古巴自主開發新冠疫苗Soberana 即日起開始為2到10歲兒童施打
*全球晶片短缺使得汽車市場預期都在下降 IHS Markit將今年汽車產量下調6.2% 明年預測下調9.3%
*加拿大周一進行大選 現任總理杜魯多微幅領先有機會保住大位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 授權針對在衣索比亞北部延長武裝衝突的陣營實施制裁
*隨著美國金融業整合升溫 三菱日聯銀行據傳考慮出售美國銀行部門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法務部廉政署創立至今,肅貪績效有待考驗,不過編出國考察預算,編得很大方!立委發現,廉政署連續兩年都到中國大陸考察反貪腐,前年到大連,去年又到山東,參加國際反貪年會,花費近百萬,但明明對岸官員貪腐情況遠比台灣嚴重,雖然廉政署澄清這是國際座談會,但部份重複編列預算,已經引發質疑。 法務部廉政署反貪影片:...
國際透明組織排名 在 敏迪選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海地總統遇刺身亡 #海地是怎麼樣的國家
昨天我國友邦海地總統摩依士(Jovenel Moise),在自宅中不幸遇刺身亡。昨天台灣總統蔡英文立即表示哀悼,美國白宮發言人也譴責「可怕的罪行」。現在由時總理約瑟夫(Claude Joseph)代理總統職務,並宣布國家進入戒嚴狀態,機場和國界通通關閉。
現在的海地,一片混亂。但必須要強調,混亂不是從總統遇刺開始。海地的動盪,從好久以前就開始了。今天來介紹一下這個台灣邦交國,以及摩依士遇害的環境背景。
海地共和國
Republic of Haiti
1804/1/1建國
#加勒比的一曲悲歌
海地位於加勒比地區,和多明尼加共和國黏在一起。但同島不同命,其他加勒比國家因為受到西方國家殖民,種族相當多元,什麼膚色人種都有。海地也受過西班牙殖民,也一樣被割讓給法國。但不一樣的是,當時殖民者從非洲運來大量黑奴,這些人被痛苦地奴役著。1791年,人們總算受不了了,由黑人領袖發動獨立戰爭,攻佔首都太子港。1804年,海地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非裔黑人主導,奴隸起義建國的國家。也是拉丁美洲第一個脫離殖民獨立建國的國家。
但建國後,海地的發展沒有因此一飛衝天,反倒迎來一個又一個獨裁者,以及一場又一場的軍事政變。當鄰居多明尼加的的發展隨著加工出口區一飛衝天、人均GDP來到7900美元時,海地2019人均GDP才不到800美元,人類發展指數是加勒比地區最後一名,全球排名末段班。甚至在1994年,海地發生嚴重暴動,聯合國和美軍是直接派出維合部隊強勢介入的,一個需要聯合國出動維合部隊的國家,就可以知道有多不穩定。
海地的民主腳步一直沒站穩。雖然是半總統制的民主共和國家,但國內貪汙腐敗的狀況相當嚴重。根據國際透明組織發表的清廉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海地2020年的排名是全球倒數第10名,它和北韓同分,而且還比中亞的「類獨裁」國家土庫曼低分。除此之外,國內也有著嚴重的幫派暴力問題,黑幫和警方關係非常密切,綁架案和謀殺案層出不窮。海地公民的平均預期壽命是65歲,是全球倒數30名。
在經濟疲弱不振、政權獨裁貪腐、社會治安敗壞的狀態下,海地成為加勒比地區的悲歌。一邊演奏,一邊望著其他國家離它遠去。
#摩依士是什麼樣的總統
在哀悼摩依士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兩年海地發生什麼事。今年2月,海地數以千計民眾在首都發動示威,他們抗議摩依士打算建立獨裁政權,要求國際撤離對他的支持。
摩依士怎麼了呢?這跟他的總統任期有關。海地總統大選要投兩輪票,摩依士在2015年10月贏得第一輪,但是社會認為這場選舉嚴重舞弊,所以到了2016年11月才舉行第二輪選舉,摩依士又贏。最後摩依士就在2017年2月宣布就職。
海地總統任期是五年。但問題來了,這五年是從當選那天開始算,還是從就職那天?海地的反對派和法學專家就拿出憲法攻擊摩依士,說你的任期應該是到今年2月而已,你必須下台。但摩依士說我是2017年才宣布就職啊,我應該可以做到2022年2月啊。所以摩依士不僅不下台,還以密謀政變之名,逮捕了說他違憲的最高法院法官、警察等人。
而且因為政局動盪,海地的國會本來應該要在2019年舉行選舉的,到現在一個席次都沒選。國會是空的怎麼辦?摩依士說沒關係,我用行政命令一樣可以執政,就這樣一路「無國會、無預算案、無合法選舉」走到了昨天。
摩依士的遇刺,背後場景是海地常年的經濟危機、民不聊生。而他的任期爭議,成為點燃引信的那一根火柴。
#對台灣外交仍是傷害
國際上,美國和聯合國都支持摩依士的任期說法。他們說海地的確需要一場公平公正公開的選舉,但是選出來的人,會在2022年2月摩依士下台後才繼任。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白宮發言人立刻譴責兇手。而台灣總統蔡英文也在昨晚第一時間表示哀悼。對台灣而言,這個總統可能做的不是很得海地民心,但無論如何,任何動盪對我們的邦交都會造成影響。摩依士任內至少還是與台灣保有良好互動關係,所以他的遇害,對台灣外交來說還是一大傷害。
其實我國際超能曆的海地已經寫完一段時間了,昨天新聞出來時,我回去看自己在海地這頁寫了什麼。最後一句話我是這樣寫的:
「目前邦交關係穩固,但是現任總統摩依士深陷任期爭議的暴動危機,未來邦交狀況恐有變數。」
我預測到了有變數,
但我沒意料到會是以這種方式。
現在一切還在調查中,不確定是外國勢力介入,還是海地國內的黑道幫派。
無論如何,我還是對摩依士表示哀悼。
願海地人民早日盼來安穩、豐衣足食的日子。
---#我是閒聊線---
國際超能曆要改名字了,但我暫時沒想到要取什麼@@。
很多人在問我何時開賣、怎麼買,
我這邊先來初步回覆啦~
這份日曆將在8月第二周開始獨立集資
會有一份價、兩入價、團購價
不會限量,大家不用擔心買不到
日曆預計會在9月先出貨第一批,11月中出後面的訂單
所以可能只需要擔心比較晚拿到貨QQ
海外朋友不用擔心,我們的網站支援海外購買
只是運費當然就會比較貴,還請包涵
我當初在規劃這本日曆時,是以教育為出發點去設計的
所以到時候不會只有一本365天的日曆
打開來,還會有更多驚喜在裡頭
希望大家會喜歡
預計下周會先發出前測問卷
有填問卷的人會有搶先購買優惠
也會在第一時間收到開賣通知
這樣就有機會在9月底先收到貨囉!
今天全文在此,裡頭也有摩依士的照片
https://www.mindiworldnews.com/20210708-2/
國際透明組織排名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世銀碳價趨勢報告摘要】淨零競逐下 全球碳價收入達530億美元(06/01/2021 EIC環境資訊中心)
碳價是必要但不能只有碳價
2021年世界銀行全球碳價現況與趨勢報告出爐,開宗指出碳價對於低碳轉型十分重要,但要真正發揮作用,則另需要確保:(1)碳價水準達每噸40~80美元、(2)根據各國不同情況量身設計、(3)低碳轉型需要包裹政策,包含致力於低碳研發、破除減緩措施的非經濟障礙等。
文:倪茂庭(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
1. 關鍵數字
全球61個碳價機制,管制21.5%溫室氣體排放
2021年全球碳價機制成長至64個,包含3個具體規劃中的碳價。其中61個已施行生效的碳價機制,共管制全球約21.5%的溫室氣體,主要的增幅來自2021年2月中國施行的全國碳交易。
全球碳價水準中,僅有3.76%的排放量符合巴黎協定水準
從各國減量自訂貢獻中,全球氣候行動仍不足以回應巴黎協定的目標,這同樣也反映在目前的碳價水準上,目前全球的碳價中僅有3.76%看齊應有的碳價水準,即世銀2017年給予符合巴黎協定2°C目標的碳價建議,分別於2020年、2030年時,每噸碳價應為40~80美元;50~100美元的水準。若要進一步達到1.5°C的目標,世銀報告也引用國際能源研究顧問公司WoodMac的分析,2030年碳價應達到每噸160美元的水準。
2021年碳價水準的典範(下圖灰色範圍),即高於40美元的碳價制度,也從去年的4個增加到9個,但也僅佔全球排放量的3.76%,分別是歐盟碳交易、法國碳稅、芬蘭碳稅、列支敦士登碳稅、盧森堡碳稅、挪威碳稅、瑞典碳稅以及瑞士的碳稅與排放交易制度。
全球碳價收入來到530億美金
2020年全球碳價收入高達530億美金,相較於2019年提高了80億美元,主要的貢獻來自於歐盟碳交易價格的漲幅,管制全境39%溫室氣體的平均價格為49.8美金,收入約計225億4800萬美金。其次,碳價收入排名依序是法國碳稅96億3200萬、法國碳稅96億3200萬、加拿大碳稅34億700萬、日本碳稅23億6500萬、瑞典碳稅的22億8400萬。(※碳價收入的高低涉及該國實際管制的排放量、碳價等因素,排序僅為概況的說明。)
全球500大企業中近半數採行企業內部碳價;9.8%的內部碳價高於每噸80美金
全球500大企業中近半數採行企業內部碳價(共226家,包含預期兩年內施行)。2020年全球也有853家企業採行內部碳價,1159家企業預期兩年內施行,統計約27兆資本額加入。企業內部碳價的採行,主要乃為了強化低碳投資的需求。儘管內部碳價的實質影響受到質疑,但相關研究與具體實踐的經驗中也逐漸優化內部碳價機制設定的標準與分析實際減量成效。
此外,也有許多企業的內部碳價水準已經高於政府碳價機制。雖平均來說企業內部的平均碳價並未符合巴黎協定要求,但有超過16.1%的企業內部碳價符合每噸40美元~80美元的碳價水準,更有9.8%的企業採行更高水準的碳價。
2. 關鍵訊息
碳價的韌性挺過新冠疫情,更為綠色振興創造財源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經濟活動的同時也影響著全球碳價,影響包含遞延排放盤查的期限、暫緩調升碳價的措施等,但自2020年1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全球大流行起開始觀察幾個全球主要排放交易市場中的碳價表現,可以發現絕大多數都有約計40%以上的漲幅,包含歐盟、紐西蘭、美國區域溫室氣體倡議(RGGI)。除整體淨零氣候承諾的維繫外,排放交易制度本身透過其價格供給調整機制(price or supply adjustment mechanisms, PSAMs)支撐碳交易市場。另一方面,仍有如加拿大、愛爾蘭等國如期提高碳稅稅率。此外,自願性額度市場同樣也挺過來了。這些發展都可以看見碳價制度的韌性。
碳價亦扮演著疫情衝擊下綠色振興的重要角色,短期內確保低碳永續的產業維持競爭力、創造就業及維持經濟成長外,長期可實踐淨零目標。此外,藉由碳價的收取可增加綠色振興所需的財源,無論是投資低碳技術或創造低碳產業職缺,例如加拿大2020年12月提出共119億美金的健康環境與經濟計劃中(Healthy Environment and Healthy Economy Plan),即擬利用碳價收入打造未來10年的產業轉型創新的來源,碳價將每年提高每公噸11.94美元,預期2030年達到每噸135.3美元的碳價水準。
碳價的政治經濟分析與政策溝通策略越顯重要
根據2021年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 The Peoples' Climate Vote》民調的120萬份調查中發現,全球調查的50個國家中約計有64%的受訪者視氣候變遷為緊急狀態,特別是小島國家聯盟與高收入國家皆有超過70%的受訪者同意。同意的受訪者中,又有近6成(59%)認同國家應採取必要且立即的氣候政策。然而,6大領域共18項的具體氣候政策中「污染者付費」的政策選項,僅獲得39%的支持,位列第10名應採行的優先措施。相對地,於高所得國家中污染者付費工具的政策支持度則比較高,獲得55%受訪者支持。
這些民調顯示碳價的施行與碳價水準高低維繫於社會接受度,從企業端觀察,過去為主要的反對遊說勢力,但近期因氣候管制的手段已勢不可擋的情況下,也有越來越多企業開始轉向支持碳價政策。至於公眾則比較關注於碳價制度的公平性、碳價收入的使用是否帶來低碳投資、減低其他稅賦或提高社會福利等,例如愛爾蘭碳價用於社會福利保障、德國碳價用於減低電力稅、通勤補貼等措施。據此,相關碳價的推動都開始聚焦政治經濟分析、制度公平性與社會溝通策略。
淨零競逐下,全球碳價前景看好
全球淨零競逐下,結至2020年底已有127個國家、823座城市、101個地區與1541家企業承諾2050年淨零目標。碳價該如何回應各國淨零的競逐?一方面可以發現歐盟碳價創了歷史新高、加拿大、德國、愛爾蘭、紐西蘭等國的碳價也相應的向上修正;另一方面,碳邊境調整機制的想像也預期逐漸落實,包含歐盟、美國、加拿大、日本等主要經濟體,預期今年6月主辦G7峰會的英國,也將強調碳邊境調整機制的落實。
同時,私部門方面,一方面企業加入淨零行動也增加自願碳價機制的量能,但值得注意的是,私部門的碳價參與固然重要,特別是自願的碳價市場多以碳權額度市場為主,涉及高度的異質性、減量真實性與重複計算的質疑,重點仍應擺在實質減量的努力,應視碳權額度的參與為輔助的措施,並更進一步確保額度交易的透明度、減量真實性。
同樣的外,也越來越多金融投資機構,如Goldman Sachs、Morgan Stanley以及Lansdowne Partners等也開始參與碳市場,據統計,2020年43.7%的歐盟碳交易市場碳權由投資機構購入,雖然可強化碳市場流通性與參與碳價誘因,但相對的必須注意碳權及其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金融監管機制。
3. 亮點實踐經驗
中國碳交易
今年度受溫室氣體管制的成長貢獻主要來自2021年2月公布的中國碳交易,預期將於今年6月底前啟動線上交易,預期將初步管制全國2225個發電業者,共計約40億噸的碳排量。目前全國碳交易註冊登記系統(中碳登)也刻正進行開戶手續。受管制的電業今年將首次針對過去兩年的碳排放償付碳價,若未能履行碳價義務則預期將處以高於市場碳價2~5倍的處罰。
然而,根據《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業)》初期尚未有總量的限制,將會視未來更多具體部門別目標設定以及《十四五》計畫的內容後,決定中國碳交易的總量目標。另外,除了已於2020年開始施行的再生能源配比制度外,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也預期將於2021年底,針對「能源密集」產業施以「能源消費配額機制」,這些都將影響碳交易市場的總量設定與運行。
歐盟碳價:碳交易改革、碳邊境調整機制
歐盟綠色政綱宣布以來已經完成氣候法的制定,正式將2030年氣候減量的目標設定於減量1990年標準55%,2050年淨零排放;2040年的目標預期將於全球盤點後6個月內提出。為了回應歐盟新氣候目標,也將連同調整歐盟碳價制度,即包含修訂歐盟碳交易與頒布碳邊境調整機制。首先,針對歐盟碳交易制度,預期修正的方向包含收緊碳總量的設定、重新檢視市場穩定存量機制、強化航空業排放管制,並思考是否擴大排放管制部門,如新增海運、運輸與建築部門。其次,針對碳邊境調整機制方面,首批將針對原先於碳交易制度中屬於亦受碳洩露風險影響的水泥、鋼鐵等產業,同時取消免費核配碳權,改以碳邊境調整機制緩解境內外碳價差異。相關具體調整皆預期於今年6月後公布細節。
歐洲國家碳價趨勢:英國、德國、荷蘭
脫歐後的英國也正式於今年1月停止參與歐盟碳交易制度,取而代之的是英國獨立碳交易市場,相關制度的設計則仍維持歐盟第四交易期的規則,涵蓋電業、製造業、國內航空業等,預期每年減少420萬噸排放,2024年後將進一步重新校正。
德國也針對運輸、建築,兩個非歐盟排放交易管制部門,進行德國境內的碳交易制度,約計管制40%的德國排放量。
再次突破氣候訴訟想像的荷蘭,也於2021年1月開始施行產業碳稅法(Industry Carbon Tax Act / Wet CO₂-heffing industrie),每噸碳稅設定於35.24美元,管制的對象包含原本已包含於歐盟排放交易的產業外,也包含廢棄物焚化等產生氧化亞氮的部門,預期管制235家企業共284個廠址,目標2030年限制產業排放量為143萬噸。原本已包含於歐盟排放交易的產業,針對排放超過歐盟標準的部分,需另外依2030年產業減量目標並計算權重後,額外繳納碳稅(top up fee),若低於排放標準則可獲得抵減碳權(dispensation rights),作為交易或獲得過去五年裡依法繳納碳稅的退稅依據。
亞洲國家重點
日本除現行的地球溫暖化對策稅與東京市、埼玉市的排放交易制度外,日本政府2021年2月起,也分別由環境部、經產省各自展開碳定價機制與低碳成長的策略研究,例如從環境部的《Our Shared Future》報告中,預期2030年碳稅水準達到100歐元(122美金),預期未來10年將有95億歐元的氣候行動基金收入,並規劃其中的30億用於社會福利、避免能源貧窮以及公正轉型;50億用於建築物翻修;15億用於永續農業上。此外,排放交易的部分也會規劃碳底價的制度確保碳價水準。
南韓碳交易則於2021年進入第三交易期,擴大了原本管制範圍,新增大型運輸公司、與營建公司等,管制排放量約計全韓國73.5%;拍賣碳權的比例也來到10%。另外,也鬆綁關於投資機構參與碳權次級市場、以及國際額度碳權使用的限制。
此外,印尼於2021年3月開始碳交易試行,涵蓋80家燃煤電廠,並展開碳交易法制的擬定,預期2025年上路;越南於2020年11月修正通過《環境保護法》,提供排放交易制度的母法依據,預期於2025年試運行、2027年正式施行。
參考資料
“World Bank. 2021. 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2021.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 World Bank. License: CC BY 3.0 IGO.”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info.org.tw/node/231316
♡
國際透明組織排名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法務部廉政署創立至今,肅貪績效有待考驗,不過編出國考察預算,編得很大方!立委發現,廉政署連續兩年都到中國大陸考察反貪腐,前年到大連,去年又到山東,參加國際反貪年會,花費近百萬,但明明對岸官員貪腐情況遠比台灣嚴重,雖然廉政署澄清這是國際座談會,但部份重複編列預算,已經引發質疑。
法務部廉政署反貪影片:「我們蒐證非常的完整,你就是這貪汙案的犯罪者。」
官員汙錢無所遁形,廉政署廣告猛打「反貪腐」,光政令宣傳還不夠,攤開103年度預算書,廉政署想跨海取經,到大陸港澳進行打擊貪瀆犯罪,不過到對岸考察「反貪腐」,真的有效嗎?
大陸媒體:「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昨天公布截至10月7日,共接到中秋、國慶兩節期間,不正之風問題舉報917件。」
中國大陸貪汙黑金更誇張,廉政署連續兩年派人參加國際反貪局聯合會,前年去大連開會,恰是薄熙來貪汙大本營,去年又到山東,每年砸42萬的行程,光是兩年來就花了84萬到大陸參加「反貪會」,這公帑花的值不值?
民進黨立委林佳龍:「一個也沒有打擊到,沒有逃犯被抓到,結果變成是跟名目不合,然後跑去旅遊,去拜會一些很奇怪的單位。」
綠營抨擊這根本亂花納稅人的錢,畢竟根據國際透明組織公布的反貪指標,我國排名37,大陸遠在80名,哪有向後學習的道理,另外,過去法務部已經編列301萬,用在雙方簽署「兩岸打擊犯罪司法互助協議」,現在又多編考察費,考察那麼多,真有辦到什麼大尾嗎?
今年9月台南地檢察署檢察官顏漢文貪汙遭法辦,這是廉政署成立以來的近期功績,不過卻不見辦什麼重大指標貪汙案,這兩年又砸近百萬,到大陸「考察」反貪,引發質疑不斷。
國際透明組織排名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國際透明組織公佈2011年,全球企業海外「行賄指數」,台灣在28個國家當中、排名第19,情況比上一次調查還要差。而中國和俄國則是各國企業經理人認為、行賄現象最嚴重的國家。
喧騰一時的力霸東森案,王又曾家族等人涉嫌掏空公司427億,還有中信金為了插旗兆豐金,衍生出紅火案,像這樣企業詐欺、非法掏空案件,一再發生,不僅對經濟造成衝擊,也影響台灣形象,國際透明組織公佈2011年「全球行賄指數」,台灣在28個國家,名次就從14名,退步到第19名,與印度土耳其並列排名。
行賄指數調查是訪問30個國家,超過三千名企業經理人,在海外經商時,所了解的賄賂情形,其中荷蘭、瑞士,是企業行賄情況最輕微的國家,而中國與俄羅斯排名則是吊車尾,行賄最嚴重的項目為公共工程合約,不過在亞洲國家,包括香港、台灣、南韓跟中國,都明顯存有嚴重的企業賄賂文化。
私部門利用賄賂,不僅可能影響到政府政策,甚至造成外商投資卻步,透明組織認為,政府在著力改善公部門貪腐問題的同時,更要加強企業法則規範,把海外行賄犯罪列入刑法,法務部則發出聲明表示,將協助企業倫理宣導,並加強偵辦企業貪腐,杜絕行賄關說的不良惡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