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崇棠學長(管研碩65)具備獨到企業實務經驗與前瞻洞見,接任後除強化理事會功能、共同規劃會中長期策略藍圖,更將借重華碩所開拓的「數據化衡量、科技化管理」策略型永續經驗,與協會成員共同發展奠基於數位轉型的新永續視野,並結合產業脈動與國際趨勢,串連各界資源,催生、建構更崇本務實的企業永續模式與解決方案。
國際 永 續 準則理事會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511新加坡聯合早報
*【最大輸油管運營商遭網攻 美國進入區域緊急狀態】
美國科洛尼爾管道運輸公司(Colonial Pipeline)遭到網路攻擊後,美國政府宣佈進入區域緊急狀態。據報導,美國這家最大燃油運輸管道運營商上週五(5月7日)發現遭勒索軟體(ransomware)攻擊後,被迫關閉了向人口稠密的東部各州供應的關鍵燃料網路。美國政府周日(9日)宣佈進入區域緊急狀態,放寬18個州的石油產品公路運輸限制,以避免管道關閉導致燃油短缺。據悉,Colonial Pipeline每天運送250萬桶石油,占美國東海岸各種油類供應量的45%。專家說,由於停運,燃料價格10日可能上漲2-3%,但如果持續更長的時間,其影響將更加嚴重。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10-1145700
*【美國被關閉輸油網路預計週末前局部恢復】
美國科洛尼爾管道運輸公司預計最遲將在本週末讓其燃油輸送系統“大體上”恢復運作。全美最大的這家燃油管道運營商10日發表聲明說,該公司正在執行一項分階段恢復服務的計畫,同時正在評估其設施儲罐中的產品庫存,並與托運商進行協調,把產品運送到碼頭以便向地方交付。聲明說,這項計畫是基於多種因素,旨為確保其運營決策符合安全合規準則。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11-1145870
*【聯合國安理會為耶路撒冷動亂舉行緊急會議】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10日就耶路撒冷動亂舉行了緊急會議,但沒有立即發表聲明。聯合國一些外交官員透露,美國認為發表公開聲明將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安理會15個常任理事國就非常任理事國挪威的一份提案案文進行討論,外交官員表示,最終擬定的案文可能被淡化。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11-1145887
*【英將如期於17日啟動第三階段解封】
英國首相強森證實,英格蘭將如期於下週一(17日)啟動第三階段的解封措施。據瞭解,到時人們將可在親友家過夜、見面時可相互擁抱,餐飲業者也可重新開放室內用餐區。此外,國際旅遊有望有限度恢復。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511-1145786
*【瑞典確診病例超過100萬起 寬鬆防疫策略遭質疑】
瑞典冠病累計確診病例近日超過100萬起,接近該國人口的十分之一,是歐盟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瑞典的抗疫政策一直相對寬鬆,但新一波疫情來勢洶洶,該國確診和死亡病例不斷攀升,防疫策略遭嚴重質疑。瑞典10日公佈的資料顯示,該國累計確診病例約100萬7000起;累計死亡病例超過1萬4000起。瑞典抽樣檢測資料顯示,體內帶著冠病抗體的人數比率急劇上升。從全國範圍看,成年活躍人群中具有抗體的比率約占22%。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511-1145787
*【專家:全球群體免疫恐難實現 冠病或成地方性流行病】
衛生專家認為,由於冠病病毒發生變異的速度太快、不斷出現的變種毒株傳播力更強,以及疫苗接種速度太慢,要達成全球群體免疫的目標恐無法實現。這意味著,如果冠病病毒繼續肆虐全球,它或成為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 disease),對人類健康構成永久威脅。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511-1145788
*【歐洲藥管局稱歐盟很快會批准12至15歲接種輝瑞疫苗】
歐洲藥品管理局表示,歐盟最快可能在本月之內批准讓12歲至15歲兒童接種輝瑞-BioNTech冠病疫苗。法新社報導,歐洲藥品管理局局長庫克接受法國的《回聲報》、德國的《商報》、西班牙《世界報》和義大利《晚郵報》聯合訪問時說:“目前的目標是在6月獲得批准。而我們正在嘗試爭取在5月底前獲批。”庫克說,總部位於阿姆斯特丹的歐洲監管機構已經收到輝瑞-BioNTech疫苗的資料,而有關當局承諾,將在未來兩周向歐洲提供加拿大臨床試驗的資料。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11-1145878
*【美國12至15歲兒童週四起可接種輝瑞-BioNTech疫苗】
美國監管機構將輝瑞-BioNTech冠病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擴大至12歲至15歲兒童。美國此前給予輝瑞-BioNTech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僅限於16歲或以上者。輝瑞公司上周已啟動程式,向美國申請為16歲或以上者接種這款疫苗的完全授權許可。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10日宣佈,數百萬名12歲至15歲的兒童最快可從週四起接種輝瑞-BioNTech冠病疫苗。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11-1145867
*【佛奇:美冠病死亡人數被低估】
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佛奇說,美國目前逾58萬的冠病累計死亡數字,毫無疑問是被低估了。不過,華盛頓大學上周公佈的研究所預估的逾90萬實際死亡人數,比他所認為的要多一些。佛奇星期天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採訪時說,他對實際冠病死亡人數被嚴重低估並不感到驚訝。他承認,模型計算資料有時準確,有時會有偏差,但“毫無疑問……我們低估了”。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511-1145790
*【世衛將印度變種冠病病毒列為全球關切變種】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最早在印度出現的變種冠病病毒B1617列為“全球關切變種”,一些初步研究顯示這個變種毒株可以更迅速傳播。路透社和法新社綜合報導,B1617變種冠病病毒是第四種被世衛組織指定為全球關切變種(a variant of global concern),需要加強追蹤和分析。其餘三種為最早在英國、南非和巴西發現的變種冠病病毒。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11-1145866
*【印度冠病患者出現“黑木耳”真菌感染 可毀容或致命】
印度衛生部門警告稱,在部分冠病患者體內發現真菌感染,這種真菌可以造成毀容甚至死亡。印度醫學研究理事會(ICMR)在周日發佈的健康諮詢中稱,這種名為毛黴菌病(也稱“黑木耳”感染)的真菌感染會損害鼻竇或肺部。ICMR稱,服藥一段時間或在ICU病房久治不愈的患者特別容易感染。這種罕見但致命的感染可以致命和致殘,據當地媒體報導,部分感染真菌的冠病患者失去了上顎或眼睛。在過去19天中,印度的單日新增冠病病例連續超過30萬起,同時,急診室醫生正看到這種真菌感染病例出現--這是重度醫療幹預(有時包括鼻腔插管)意外帶來的結果。根據《紐約時報》報導,這種真菌可以通過呼吸道入侵人體,在冠病疫情暴發前已經存在於印度。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10-1145717
*【出現“值得關注變異毒株” 13日起從新加坡入境馬國強制隔離14天】
馬來西亞衛生總監諾希山說,國家安全理事會議決將新加坡列為其中一個在社區中出現“值得關注變異毒株”(Variant of Concern,VOC)的地區。因此,從5月13日起,所有從新加坡入境馬國的人士必須在隔離中心進行強制性14天隔離。他今日(5月10日)發文告說,這項決定是由國安會在5月7日拍板定案。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10-1145720
*【慕尤丁:所有人禁跨州跨縣至6月6日 馬即日起全國落實第三輪行管令】
馬國從今日至6月6日,全國落實更嚴格的行動管制令,禁止所有人跨州跨縣,除非有緊急事務、醫療、工作、經濟、預約接種和遠距離夫妻見面。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511-1145775
*【調查:疫情期間 受訪德國亞裔近半數稱曾被歧視】
冠病疫情爆發以來,針對亞裔的歧視現象在全球都有加劇之勢。調查顯示,德國社會也普遍存在對亞裔的偏見,近半數亞裔受訪者在疫情期間有過被歧視的經歷,其中一成甚至遭到肢體侵犯。這項調查由柏林自由大學、洪堡大學和德國融入與移民研究中心于去年秋季聯合進行。在700名來自亞裔移民家庭的受訪者中,有49%的人在疫情期間受過歧視,其中包括姿態上的暗示(74%,比如在公車上換座位),言語攻擊(62%,比如被罵“中國病毒”)和肢體暴力(11%,比如被人吐口水、推搡或噴消毒劑)。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511-1145785
*【港連續三天無本地確診 專家:正邁向“清零“】
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通報,截至10日零時,香港新增四例輸入性病例,已連續三天無本地新增病例。香港醫學專家分析,目前無跡象顯示變異病毒流入社區引致大爆發,香港正朝著“清零”方向逐步前進。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510-1145729
*【譚德塞:全球合作是結束冠病大流行的唯一選擇】
譚德塞10日在記者會上說,包括美洲和歐洲這兩個受冠病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在內,全球大多數地區新增確診病例數都有所下降,但全球總的新增病例數仍徘徊在“令人無法接受的”高位。全球上周報告的新增確診病例超過540萬起,新增死亡病例近9萬起。譚德塞表示,在擁有足夠冠病疫苗的國家,疫苗正在幫助減少重症和死亡病例;而且初期研究結果表明,疫苗也可能有助於減少病毒傳播。但是,各國在獲得疫苗方面的巨大差距,仍是結束這場大流行的最大風險之一。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11-1145874
*【資料顯示:注射第一劑阿斯特捷利康疫苗能將冠病死亡風險降低80%】
英國英格蘭公共衛生局週一表示,阿斯特捷利康推出的冠病疫苗資料顯示,注射第一劑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就已能將冠病死亡風險降低80%。資料也顯示,注射兩劑輝瑞-BioNTech疫苗後也能將預防冠病死亡風險的有效率從原來的約80%提高至97%。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10-1145741
*【冠病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塞席爾病例激增】
全球冠病疫苗接種比例最高的國家塞席爾(Seychelles)表示,在截至5月7日當周,該國的累計冠病確診病例數增加了一倍以上。這個東非島國的衛生部週一發佈聲明稱,目前該國仍有2486人感染冠病,其中37%的人已經接種了兩劑疫苗,現有病例數顯著高於一周前的1068起。在該國接種了兩劑冠病疫苗的民眾中,有57%接種了中國國藥的疫苗,其餘的則接種了由阿斯特捷利康授權在印度生產的疫苗Covishield。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10-1145739
*【法國財政部長:法經濟將在2022年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
法國財政與經濟部長勒梅爾10日表示,法國經濟將在2022年上半年恢復到冠病疫情爆發前水準。勒梅爾認為,法國經濟在2021年仍有機會實現強勁增長,他重申2021年法國經濟增長目標仍為5%。他透露,經濟部門正在研究是否需要啟動一項長期經濟投資計畫。勒梅爾表示,將在9月決定是否擴大經濟復甦計畫的規模,政府方面為此將與工會和企業代表以及主要黨派領導人展開磋商。他認為,經濟復蘇計畫當前有三件主要工作要完成:有必要對經濟需求進行分析;集中資金發展經濟;歐盟成員國夥伴須共同參與其中以推動經濟復蘇。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10-1145727
*【越南冠病本土感染病例出現回彈】
越南衛生部表示,該國週一新增125起冠病本土感染病例。越南當局指出,已有一個多月沒出現本土感染病例,但如今又出現回彈。越南當局說,在全國63個省中,疫情已蔓延至26個省,累計確診病例已達3461起,累計死亡病例35起。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10-1145726
*【泰國暫禁止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尼泊爾的外籍人士入境】
泰國外交部5月10日宣佈暫停為來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尼泊爾的外籍人士簽發入境許可,原因是疫情管理中心當天通報,發現了兩名從巴基斯坦返國的泰籍民眾確診具高度感染性的印度變異冠狀病毒。這是泰國首起輸入型感染變異病毒的冠病病例。泰國外交部強調,該措施僅針對來自上述三個國家的外籍人士,因為這些國家已經出現了在印度發現的變異病毒大面積傳播的情況。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10-1145716
*【菅義偉就日本冠病死亡人數超1萬人致歉】
日本首相菅義偉10日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針對日本確認冠病死亡人數超過1萬人一事道歉,幷稱“願逝者安息”。菅義偉表示,關於發佈和解除緊急事態宣言“決策責任全部在我”。菅義偉再次表達了對舉辦奧運會的意願,他說,“我們會徹底採取疫情防控對策,可以放心參加。同時,將保護國民的生命和健康。”在被問及“即使疫情爆發也要舉辦(奧運會)嗎?”時,菅義偉則回答“我沒說過這樣的話”。關於確認冠病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臨床試驗,菅義偉說:“有必要探討調整制度以實現更快批准。”該表態考慮到國內難以招募到臨床試驗參加者的現狀。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10-1145712
*【美專家促拜登制定清晰台海問題戰略】
美國總統拜登預料即將公佈對華政策,他面對越來越響亮的呼聲,要美國明確承諾,一旦臺灣受到中國攻擊,美國將動用武力捍衛臺灣。美國1979年與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同時與臺灣斷交。美國國會隨後制定《臺灣關係法》,承諾持續提供臺灣必要的防禦武器,讓臺灣有能力抵禦武力侵犯和脅迫。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511-1145783
*【文在寅:歡迎美對朝政策方向 剩餘任期內將全力推動朝鮮半島和平】
韓國總統文在寅表示,歡迎美國拜登政府的對朝鮮政策方向,他在剩餘一年的任期中將竭盡全力推動朝鮮半島和平進程。文在寅昨日發表就職四周年特別講話時表示,“有志者事竟成”,未來一年將是實現朝鮮半島和平的寶貴機會。美國拜登政府完成對朝政策評估,這一政策的方向是以外交手段實現半島完全無核化為基本目標,以新加坡宣言為基礎,追求靈活、循序漸進和務實的態度,韓方對此表示歡迎。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511-1145784
*【馬雲現身杭州阿里總部】
久未公開露面的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10日現身杭州阿里總部,網媒發佈的照片顯示,馬雲看起來比較消瘦,許多線民也認為,馬雲看起來比較蒼老。微信公眾號“三言財經”報導,昨天是一年一度的“阿里日”,阿里再次開放全中國園區,歡迎3萬7000名員工家人和親友來“走親訪戚”。馬雲上一次公開露面是上個月14日。他當時現身俄羅斯地理學會監事會會議,但並沒有在會上發言。那時也是在螞蟻再被約談後,馬雲首次公開露面。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511-1145868
*【巴以聖殿山爆發衝突 受傷人數已增至200】
巴勒斯坦民眾與以色列員警10日再度在耶路撒冷老城聖殿山爆發嚴重衝突,目前已致200餘人受傷。10日恰逢以色列紀念1967年佔領東耶路撒冷的“耶路撒冷日”。據以色列媒體報導,大批巴勒斯坦民眾在聖殿山向駐守在此的以員警投擲石塊等,以員警發射橡皮子彈和閃光彈等進行回擊。以警方說,當天的衝突致九名員警受傷。目前,聖殿山已恢復“平靜”,以員警“將繼續採取行動維護法律和秩序”。巴勒斯坦紅新月會說,衝突造成至少215名巴勒斯坦人受傷,其中154人送醫。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10-1145732
*【翁山蘇姬訂本月24日出庭受審】
緬甸原民選政府領導人翁山蘇姬訂本月24日出庭受審,這將是她在2月1日軍人政變中被逮捕之後首次露面。翁山被捕後先後被控多條罪狀,但至今審訊都在首都內比都通過視頻進行,連律師都無法與她見面。代表律師昨天透露,翁山案的主審法官當天在庭上下令,24日的下次審訊將在翁山住所附近的一個特別庭室進行,被告本人將上庭。不過律師說,律師團隊仍不能私下與翁山見面。翁山面對的罪狀包括無證擁有對講機、在去年底的大選中違反防疫限制等,最嚴重的是觸犯官方機密法令。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10-1145728
國際 永 續 準則理事會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核能列為綠色轉型?莫讓核能爭議窄化歐盟綠色政綱!! (12/20/2019 聯合報)
歐盟綠色政綱通訊文件中,隻字未提核能,反而是強調再生能源在邁向碳中和之路中是不可或缺的,增加離岸風力也是必要的。
聯合報鳴人堂特約作者 :趙家緯,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顏東白,德國弗萊堡大學再生能源工程與管理碩士。
歐盟新任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上任11天時,公布的首項旗艦政策則為「歐盟綠色政綱」(EU Green Deal),明訂歐盟將於2050年達成碳中和,並將2030年的減碳目標由原本的較1990年減少40%,提升至減少50%~55%。
為了達成此雄心目標,歐盟更研擬了包括推動碳關稅機制、協助受衝擊社區與勞工因應的公正轉型基金、2030年達到零碳鋼鐵製程發展計畫等50項具體行動計畫。
此舉不論是在政策目標上廣受各方讚許,認為歐盟展現國際氣候領導者的風範,其提出的永續投資金額與行動計畫,更被認為是其他國家提出長期氣候政策上可加以仿效的對象。可惜的是,國內有媒體面對歐盟提出此全盤性氣候政策,卻只聚焦於歐盟是否將核能列為綠色轉型的一環,以此批評臺灣「非核減煤」的能源轉型政策。
綠色政綱旨在推動根本轉型
事實上,所謂將「將核能列為綠色轉型」的說法,乃是歐盟各國領袖高峰會討論綠色政綱時,該會議結論中提及「歐盟高峰會理解為確保能源供應安全,尊重會員國決定各自能源配比,並選擇最適技術。部分會員國傾向使用核電作為其國家能源組成的一部分。」(底線為筆者所加)
環顧其歐盟綠色政綱通訊文件中,隻字未提核能,反而是強調再生能源在邁向碳中和之路中是不可或缺的,增加離岸風力也是必要的。而歐盟執委會提出的50項具體計畫中,更訂定明年度將提出離岸風力策略,藉由明確海域利用規範,強化會員國間的合作,加速離岸風力發展。
上述舉動,顯見整體綠色政綱之中,核心原則乃是藉由再生能源的加速發展,在社會衝擊最小化下,儘速淘汰化石燃料,並將減碳視為歐盟未來經濟成長與競爭力的來源。
全球核電發展上,現行根本挑戰之一乃是興建成本昂貴、耗時又長,故不具有市場競爭力。因此歐美兩地的核電產業,現多以核電具有減碳效益為由,要求政府可以提供補貼,以利其發展。因此若要檢視歐盟是否要積極發展核電,關鍵乃是未來歐盟將其納入「永續投資」的一環。
核電就是綠能?歐盟專家並不這麼想
就在該媒體文論發表當日,歐洲議會與理事會通過歐盟永續投資分類指引系統(EU-wide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sustainable investments (Taxonomy)),細部規範哪類技術與計劃方有助於歐盟達成碳中和目標,藉此引導公私部門資金可投注至最有環境效益計畫,避免「漂綠」作為。
該分類指引裡,能視為永續投資的技術被分為三類:綠色(Green)、轉型(transition)、以及賦能(Enabling)。其中,只有綠色技術符合最嚴格的永續投資規範,而轉型技術則是在過渡階段,可以參與深度低碳轉型的技術類別。在分類指引當中,除了以碳排放量作為重要的區分指標,還有一個重要的「不造成顯著傷害」(Do No Significant Harm)原則;在這原則下,必須考量技術的相關廢棄物,是否會對環境產生長期性的顯著傷害。
歐洲議會在此分類指引討論過程中,核能的相關爭議被擱置。根據歐洲議會的環境委員會主席Pascal Canfin的說法,「核能或燃氣在任何條件下皆不能算是『綠色』技術,但兩者原則上並未被明文排除或納入其他分類當中。就像其他歐盟分類原則中所涵蓋到的技術,它們將受到『不造成顯著傷害』的嚴格檢視。」另一方面,歐洲綠黨黨團的立場是,如果依照「不造成顯著傷害」原則,核能也不應該被視為「轉型技術」。許多國家也採取這樣的立場。
而最終通過的決議,歐盟針對核能仍是模糊以對,強調並未納入也未排除在適格的環境永續經濟活動名單之中。後續將交由技術專家小組依循「不造成顯著傷害」,在考慮核廢料處理以及生命週期衝擊下,訂定詳細判別準則。
然而依據技術專家小組於6月所發布的技術報告所述,其雖認為核能可提供低碳電力,但亦強調,由於核能發電產生的核廢料,至今仍沒有廣泛有效的解方,而即使找到最終儲存場放置,也需要隔絕這些物質數百至數萬年,潛在傷害目前難以判斷。技術專家小組明文指出在核能價值鏈中,無法符合前述「不造成顯著傷害」原則,遂不建議將核能列入永續經濟活動名單的分類指引之中。
因此,在早前歐盟各國代表和歐盟議會議員的協商過程中,便已同意不將核能視為「綠色」技術。至多,核能僅有可能被視為「轉型」技術。
上開爭議很可能延續到2021年,歐盟執委會公布「轉型技術」的具體清單為止。然而綜合以上所述,我們完全看不出歐盟統一將核能視作永續能源的具體事證。並且即使擁核勢力屆時將不可免地試圖影響決策,估計執委會也不可能完全置專家小組的建議、以及「不造成顯著傷害」原則的明文規範不顧,無條件地將核能納入考量。
無核也可的歐盟碳中和之路
此次歐盟領袖高峰會的決議,只是體現歐盟尊重各國在能源結構的自主權。然而盤點相關的情境研究,即可知核電對於歐盟碳中和之路,絕非必須。
依據歐洲執委會去年度發表的「人人可享有個潔淨地球」(A Clean Planet for All)衝擊評估報吿,分析了多個歐盟達到2050年碳中和的減碳路徑,其評估結果顯示在各情境中,核能於電力結構占比在12%~15%之間,較2018年的23%為低。
而再生能源方面,不僅2030年時就已經需要提升至57%,到2050年時更是需要達到80%,光是風力發電,其占比較需達到51~56%左右,顯見其乃是全力衝刺再生能源,才是歐洲碳中和之路。
且依據由被譽為德國再生能源法之父的漢斯-約瑟夫·費爾擔任主席的能源監察集團(Energy Watch Group),委託芬蘭拉彭蘭塔理工大學所進行的能源情境模擬,歐洲可於2050年時達到再生能源100%,同時淘汰化石燃料與核能。
此外,擁核方屢次引用所謂的彭博研究,指稱臺灣能源轉型不可行。然而若依據彭博新能源財經今年出版的《新能源展望》(New Energy Outlook 2019)的分析,綜合現行的市場動態,2022年時,風力與太陽能於全球電力結構的占比將會高過核電,2050年時,風力與太陽能占比合計達到48%,而核電將從今日的10%左右降至7%。
而若單就歐洲進行分析,則2050年時核電於電力結構占比將大幅萎縮至5.5%,風力與太陽能的占比將會達到78%以上。且從預期投資金額比較,未來30年間,歐洲核能累積投資金額僅會達到2,000億美元,而風力與太陽能合計將達2.3兆美元,遠遠高於核能。
綜合上述趨勢可知,所謂的歐盟把核能視為綠色政綱的說法,只是惡意窄化了綠色政綱在政策上的意涵。若伴同評論中對於再生能源的批評, 顯見只是想藉此護航核煤共生的守舊典範,而非關切如何加速臺灣能源轉型,提升氣候政策績效。
臺灣各界真正從歐盟綠色政綱學習的,乃是其如何將減碳視為產業競爭力的來源,以及為了觸發根本性的轉型,著手進行全面的稅制改革,甚至更該分析碳關稅機制對臺灣未來出口的影響。一同擺脫仰賴傳統能源的舊成長模式,共同踏上「這挑戰性猶如登月」(註ㄧ) 的碳中和之路。
註一 : 歐盟主席於綠色政綱發布記者會上,指出「這是歐盟的登月時刻」(This is Europe’s man on the moon moment),她深信仰賴化石燃料與污染的舊成長模式已經過時,已經不符合地球所需。
完整圖文資料內容請見: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0124/4238308
國際 永 續 準則理事會 在 「國際永續準則發展新趨勢介紹」線上研討會-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於2022日8月25日舉辦「 國際永續 準則發展新趨勢介紹」線上 ... Schmitz Eulitt說明 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 (ISSB)的現況與未來發展新趨勢。 ... <看更多>
國際 永 續 準則理事會 在 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 Xinbei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永續資訊揭露論壇紀實】 會研基金會邀請ISSB理事Hiroshi Komori 分享永續資訊揭露 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將於今年(2023)第二季發布永續揭露準則第S1及S2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