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心底話:透過「假裝」,讓自己度過倦怠期】
⭐Fake it , until make it
有時候,裝久了,就是真的。
—————
國考的準備來到最重要的後半尾聲,但也不少同學開始有些倦怠、疲乏;
這個時候,心態的調適顯得更為重要。
前幾天剛好有朋友詢問小編我考試心態的調適,本來只是隨口一說,沒想到他後來跟我說超級有用!😆
於是小編想著,似乎也可以分享給大家。
──────────
其實在準備國考後期的時候,小編我心裡其實讀書讀得有點疲倦、有點心煩、坦白說,有點抗拒。
即便坐到了書桌前,就還是會把手機拿出來滑,想東想西,就是不想打開書。
我知道這段期間很重要、也知道就是最後這一哩路了,但就是靜不下來。
而且這段時間的耍廢,會讓自己心裡更自責、更焦慮;
但或許是惡性循環,責備自己的同時,更不想打開書了。
反正也讀不完。😔
⭐後來我採用的方法,就是假裝。
先岔開一個話題,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喝咖啡?
坦白說,小編我沒有喝咖啡的習慣,但偶爾還是會到咖啡店點上一杯,坐在靠窗的位置、或是外帶拿在手上,為什麼?
因為這樣看起來很文青XDDD(對原因真的是這個)
我「假裝」喜歡喝咖啡,我喜歡那個氣氛。
其實讀書也是一樣。
當我坐在書桌前,內心抗拒感又來的時候,
我就會告訴自己,那我先「假裝」我在念書好了。
先看個幾行,騙自己很認真。
重點是不要給自己壓力,用騙的,用哄的,讓自己「假裝」用功就好。😝
通常這種時候,當閱讀了一兩頁之後,就可以讓自己靜下心來,繼續看下去。
營造出自己努力、用功的氛圍,是舒服的;
想著自己又更接近目標一步了,是興奮的;
不一定一直要透過愧疚感讓自己前進,正面循環也可以,讀得下去就行。
這其實跟「原子習慣」一書提到的概念有些相似,藉由微小且具體的目標,讓自己有完成、有前進的動力,畢竟習慣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重點是持續、是堅持。
考試亦然,所有的大考對同學都是心態上的磨練,今年更是。
📍與其逼迫自己要完成今日進度,不如「假裝」一下,讓自己開始今天進度吧!
有什麼心得、分享,或是想說的話,都歡迎在下面留言或是私訊給小編,小編會很開心的!
#小編心底話
#賴川祈明高宇的民商法教室
#陪你一起準備國考不孤單
📍順帶一提,
今天,是文章題庫班早鳥優惠,最後一天。
同時也有4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寶妮老師 Bonni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也來分享一下自己的考試心法吧!! ....................................... IG: charmingteacherbonnie (Bonnie老師) 粉絲專頁: 寶妮老師 https://www.facebook.com/%E5%AF%B6%E5%A6%...
「國 考 不想 讀書」的推薦目錄:
- 關於國 考 不想 讀書 在 賴川、祁明、高宇的民商法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國 考 不想 讀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國 考 不想 讀書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國 考 不想 讀書 在 寶妮老師 Bonni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國 考 不想 讀書 在 森零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國 考 不想 讀書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國 考 不想 讀書 在 [心得] 寫給所有徬徨無助的考生- 看板Examination 的評價
- 關於國 考 不想 讀書 在 國考讀書方式跟心態調適請益 - 考試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國 考 不想 讀書 在 【調整心態】學測準備!超不想讀書?保持專注?三個方法告訴 ... 的評價
- 關於國 考 不想 讀書 在 國考廢人- #讀書方法書單#轉發一下吧#看完書單只能說讀書 ... 的評價
- 關於國 考 不想 讀書 在 要選擇邊工作邊準備國考,還是專心準備考試?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國 考 不想 讀書 在 考前不想讀書ptt [閒聊] 越到考試越不想唸書?! | 藥師+ 的評價
- 關於國 考 不想 讀書 在 國考讀書計畫dcard 的評價
國 考 不想 讀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更容易達成生活中各種領域的進步。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國教育研究專家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他年幼時雖然被診斷為 「學習遲緩兒」,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學習」的技巧之後,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說是這本書的最佳代言人,他對學習的熱忱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我很喜歡作者把學習的方法,拆解成各種具體的步驟,搭配許多真實的研究案例和成果,顛覆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學習方法。例如有效的學習應該是「主動參與式學習」、「經常回顧與反思」、「懂得尋找類比與關聯」…等。
這些看似簡單易懂的方法背後,作者會詳細說明使用的原因與時機。書中給出明確的執行步驟,讓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採取書中的方式,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閱讀的過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調,時而對自己提出問題,時而闔上書本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
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圖整理這本書的精華之外,也回顧我自己經營部落格的「學習寫作之旅」,與這些學習步驟有哪些相關性,試著讓自己朝向學得更好、寫得更好的方向邁進。
.
#如何學得更好的6個步驟
.
在我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張「心智圖」來展現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步驟與技巧,誠如作者說:「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發現內在關係」。這些學習步驟之間,彼此互相有關聯;學習就是一場「心智活動」。
1. 尋找價值: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得會。想要精通,就必須把自己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視為有價值的。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
2. 設定目標:在精通某項技能的早期階段,「聚焦」是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
3. 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練習可以讓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必須磨練自身「技能」,採取專門步驟來提升表現。
4. 延伸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在掌握基礎之後,「實際運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出更有意義的理解形式。
5. 形成關連:要試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想只是知道某個細節或步驟,而是要知道該細節或步驟如何與其他事物「互動」。
6. 回顧與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容易犯錯、太過自信,所以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從學習中學習」。
.
#我如何學習寫作?
.
回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學習步驟,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跟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十分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踏入科技業就職,寫作對我而言,就像是異次元的東西想都不敢想。但是漸漸地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觀察到很多厲害的傢伙,發覺自己思想的淺薄與無知,便開始投入閱讀的懷抱。
只是,無奈記憶力和理解力畢竟不是超人等級,發現要把所學紮紮實實記錄下來,才能稍微加深那麼點印象。所以開始試著寫一些手抄筆記,然後在讀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之後,被作者的觀念說服:「自由書寫、公開發表、接受回饋」,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寫作之旅。
很慶幸的是,我也發現自己採取的方法,跟《學得更好》書中的學習步驟有許多契合之處。以下我會將書中提到的6個學習步驟,搭配自己的寫作歷程,做個回顧與整理,也給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們一個案例參考。
.
1.#尋找價值
.
回想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技巧不夠?文辭不夠美?管它的,「寫,寫就對了」。我除了在讀完《恆毅力》之後寫下的「目標階層」練習之外,主要是我時時記得三個核心價值,讓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首先是「動機」:而立之年才愛上閱讀的我,發現閱讀對我帶來莫大的改變,以及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起心動念想透過自己棉薄之力,盡可能地把我從閱讀體會到的美好,透過文字傳達出去。架設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則是讓這個理念更容易傳達。
接著是寫作對我的「意義」:我把每一次的寫作,每一篇文章,視為一次的「自我成長」。無論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觀念上的,閱讀不同書籍帶來不同的體悟,進而改變自己的舊觀點、整合成新的觀點。
最後是「社群效應」:無論於職場、生活上,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領導人,我對於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影響多少的人」,因此選擇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除了帶來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饋與意見,還見到許多網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讓我更樂於持續書寫。
「人要在自己所學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經歷之間建立連結,而尋找價值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促使人們思索:「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
2.#設定目標
.
對於我自己的寫作目標,起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自己的發文頻率,剛開始在Medium寫作平台發表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的,頻率平均是2週一篇而且不太規律。後來我改變策略,想要堅守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學到最棒的一課:「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我開始強迫自己每個星期要發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沒有寫完,拖稿到週五、週六仍然要挑燈夜戰,完成對自己的許下的承諾。因此我深刻體會到,當我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實就算如期發文,我還是會把假日拿來閱讀和寫更多東西)。
短年期的目標,是希望這兩年內,能夠完成100篇文章的發表,目前已經踏過一半,朝著目標穩定前進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設定目標除了要「可達成」之外,最好還能多一些「挑戰性」與「強迫性」,畢竟,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麼懶,對吧?
書中提到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後設認知」,白話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發現,時常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學習者,成效會來得更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則需要讓自己去評估自身的論點,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無論是給未來的自己,或是讀者。
「寫作活動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組織句子和段落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後設認知問題:誰會讀這篇文章?他們會了解我的意思嗎?我需要解釋那些東西?」
.
3.#提升能力
.
一開始在練習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能力可言。我採取實驗性質的方式,第一個是對自己提出問題,有點自問自答的意味;第二個是重新排列組合閱讀之後的書中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書中提到,面對失敗,是逐漸提升能力的好方法,這一點我倒是很在行。
我試著用不同的文體和架構,去寫每一篇讀書筆記,同樣抱持「實驗」心態,去觀察哪種文體比較獲得讀者青睞,哪種架構容易獲得迴響。發表這麼多篇文章以來,自然有熱烈回響的文章,以及許多無人問津的文章。
我認為,面對失敗的態度,就是把它當成一場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東西。實驗至今,我倒沒有特別想定型在哪種文體,反而更廣泛地嘗試和衝撞,探索更有趣的寫作方式。畢竟,不要把獲得關注當成寫作的唯一目標,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隨時堅守上面的三個核心價值。
最後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同樣說過的,得到意見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夠幫助自己進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謝對我的文章進行回饋與交流的讀者,不但讓我有更多收穫,有些建議也讓我耳目一新。
也歡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訊表達對我寫過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饋是我持續進步的最好養分。
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
4.#延伸知識和技能
.
我使用的三種手法,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第一種是我喜歡在文章裡「問自己問題」,然後試著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時候需要回顧書籍本身,有時候要前後參照,有時候甚至得Google或找維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觀念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種是「教別人」,我很認同教學相長,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讀完一個新的概念,若要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則必須讓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辦的到,這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時機。
第三種是「親身實踐」,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採取了屬於自己的「晨間寫作習慣」,讓我每天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寫作。而這個晨間習慣,後來我也把《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整理成很受歡迎的晨間習慣分享文,裡面詳細列舉我自己起床後的習慣,也持續使用至今。
「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透過講授某一主題,我們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
5.#形成關連
.
把寫作跟自己形成關聯的方法,我採取的第一種,是我喜歡把閱讀一本書的所學所聞,拿來「跟自身的經驗和想法做對照」,讀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想從書裡學到什麼?」
因此,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喜歡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與自己產生關聯,讓寫作的內容更個人化,更能帶來反思與回顧的效果,偶爾還能迸出嶄新的思緒與想法。
第二種是把自己所學給「視覺化」,舉我寫過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篇閱讀筆記為例,在文章裡我把作者講的七個成功習慣,重新組構成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再用「信任」串穿每個元素,畫出一幅示意圖代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最後,我習慣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的過程中,去挖掘以前讀過的書目,跟目前讀的書或者寫作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書籍跟我在寫的東西,有什麼「相同」?再來回想有什麼「差異」?
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建立許多觀點的連結,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邊閱讀心得就用過類似的方法,來對書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自我辯證與論述。
「投入學習時,要了解其中的關係、弄清楚因果、看見類比事物與相似之處。學習的目的是改變我們如何去思考某個事實或概念,也就是學會一套思考系統。」
.
6.#回顧與反思
.
我自己閱讀書籍之後,為了寫閱讀筆記或讀後感,會去「回顧」內容主題的其他相關資料。也就是同一個主題,我會盡可能多涉略幾本不同的書。
例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領域,我鑽研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廣泛地閱讀了不同切入角度的書籍之後,重新讀過一遍最愛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才寫下這篇獲得不錯迴響的投資文章〈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除了回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寫作,讓我得以很專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寫《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閱讀筆記的時候,起初因為書中內容比較雞湯,讓我的思緒有點兒卡關。
但是,我強迫自己學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該如何避免錯誤,寫成〈遠離幸福人生的7個建議〉這篇心得。
回顧與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反覆運算的終極法則。
.
#後記:#學習是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我原本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但是,經過這一年來的持續寫作,我才發現,「寫作是更好的學習」。我期許自己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透過寫作則深化了些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這種讀寫之間相輔相成的效果,也讓我時時處於思緒活躍的狀態。
我很喜歡的知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隨時隨地都在看電影,當一個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電影專家的時候,他無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問題激怒了,說道:「如果你放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徹一點。」
從第一篇公開文章〈雙11購物節買書分享〉,一路走到現在,專注於學習一件事情,何嘗不是如此。無數個絞盡腦汁的早晨與夜晚,努力地挖掘腦中的思緒,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讓我感覺往前走了那麼一點。
雖然,與許多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的前輩比起來,我仍像個學徒般剛開始摸索著,但每當我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心中又再次充滿了堅定:「你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一些?」
國 考 不想 讀書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因為臺灣不只是棋子——《為何我們要在意美國?》】
本推薦文作者:涂豐恩/聯經出版總編輯、《故事》創辦人
原出處:https://reurl.cc/bn2GGv。
我是在 2017 年第一次認識「美國台灣觀測站」。當時剛成立的他們還不叫這個名字,而是以「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華麗登場。喔,不,其實並不華麗。觀測站的起點,不過就是幾個熱情的年輕人。
2017 那年夏天,他們和我一樣,都去參加了美國台灣同鄉會所舉辦的「美東夏令會」。這個活動歷史悠久,一年一度,由新英格蘭地區各地台灣鄉親輪流籌辦,在幾天時間內,美東地區的台灣人會攜家帶眷,共聚一堂,並有許多大小講座,搭配聯誼活動,甚至不少台灣政界人士都會參加。(除了美東,美南、美西各區域也有自己的夏令會。)
台灣同鄉會中有許多上了年紀的長輩,他們年輕時赴美,或工作或讀書,然後因為各種原因留了下來——其中不少是因為關心台灣政治,在威權時代追求民主自由,而意外上了黑名單,好長一段時間無法返回故鄉。(他們其中有些人還會把自己小孩取名叫Tim,台灣獨立運動 Taiw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的英文縮寫。)
但這麼多年下來,他們對台灣的關懷有增無減。對於我們這些從台灣赴美求學和工作的年輕人,更是時常關愛有加,彷彿在對待自家後輩。
那幾年,隨著國內政治環境的變化,新一代的年輕人對於台灣政經與社會議題又有了高度的熱情。這兩個世代,同樣從台灣到了美國,同樣掛念故鄉的未來,而在夏令會上有了交流的機會。
那時開始,夏令會也與時俱進,推出「黑客松」(hackathon) 的計畫,延續台灣零時政府(g0v)的做法,開放自由提案,鼓勵各種能改善社會的異想天開(俗稱「挖坑」),然後尋求志願者加入,群策群力,各顯神通。
在那次黑客松,我得知有人提出構想,希望發揮技術的力量,讓更多人了解美國國會對台灣各種法案的討論,也是理解美國政界與民意對台灣議題的思考。
這樣的構想,其實有前例可循。1980年代,一群在美的台灣人,組成了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 簡稱 FAPA),長期從事美國國會遊說活動,將台灣議題帶進華盛頓政治圈。幾十年來,他們努力不懈,在台美關係的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幾十年後,一群年輕人注意到同樣的議題,但也有了新的工具與做法。他們整理資料、架設網站、開立臉書專頁。沒錢沒資源,他們就寫提案,去申請補助,然後吸引越來越多的夥伴加入,有資訊背景的負責技術,有學術背景的負責論述,「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就這樣上路。
那幾年中美關係陷入急凍,但台美關係卻是風風火火。在美國國會,議案一個接一個提出;在台灣社會,各方意見領袖的評論和討論更是熱熱鬧鬧。有人大聲叫好,有人高聲批評。從那時起,「觀測站」一本初衷,在每個事件的發生當下,立刻發表數千字長文,娓娓道來每項法案的來龍去脈,從國際局勢、國內政策,深度解析新聞背後的影響與意義。
這作法看似違反網路生態——大家上社群網站,求得不過就是一時情緒的滿足,三秒鐘決定按讚或按怒,誰是有耐心看幾千字的文章呢?
但事實證明,有非常多人,不只想看熱鬧,也想看懂門道。「觀測站」的深度解析,就提供了這樣一個看懂門道的蹊徑,所以他們每一篇文章,都引發了大量的閱讀、討論與轉載。隨著讀者群擴大,他們所觸及的議題越來越廣,守備範圍越來越廣,所以「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進化成了「美國台灣觀測站」,不再為國會所限。除了文章,他們也跨足不同形式的媒體,開始製作影片與 Podcast。
作為他們長期的讀者,我在去年九月,甫到聯經不久,就與他們開始了出版計劃的討論。而後,在主編黃淑真操刀下,歷經一年努力,終於完成這本《為何我們要在意美國?》,將他們這麼多年來透過網路文章想要傳達的資訊,去蕪存菁,重新整理,抽離特定事件的脈絡,而成為一本可長可久的知識讀本。
台美關係洞見觀瞻,不時也要引發尖銳辯論,在2020年美國大選前後,各方交火尤其激烈。「觀測站」自然不能迴避,也不想置身事外。他們雖非無役不與,但對許多議題也都做出回應。
《為何我們要在意美國?》一書,雖然意在提供台美關係的基本事實與資訊,但字裡行間,想要表達的觀點也是鮮明:面對詭譎多變的美中關係與國際局勢,台灣可以不只是棋子。但要做到這一點,還有賴台灣社會的共識,以及我們對台美關係更多的認識。
因為他們相信,Taiwan matters。
*《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從外交、制度、重大議題全面解析台美關係》現正預購中!
✨ 連結傳送門:https://linktr.ee/us.taiwan.watch。
✨ 小額支持觀測站:http://pros.si/ufjkk。
國 考 不想 讀書 在 寶妮老師 Bonni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大家也來分享一下自己的考試心法吧!!
.......................................
IG: charmingteacherbonnie (Bonnie老師)
粉絲專頁: 寶妮老師
https://www.facebook.com/%E5%AF%B6%E5%A6%AE%E8%80%81%E5%B8%AB-Charming-Teacher-Bonnie-290462364959770/
PODCAST
Firstory: https://ppt.cc/f2Z9Jx
KKbox: https://reurl.cc/ra0Nv1
Spotify: https://reurl.cc/WEbpN7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OX6xr9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V32y06
Pocket cast: https://pca.st/fp7r1tcr
國 考 不想 讀書 在 森零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一群實況主即將面臨考試,但是卻不想讀書所以半夜入侵學校偷考卷啊!!
原本一切很順利,直到食堂的阿姨突然跑出來!! 並且還手握平底鍋追過來啦!!!
全身油油的恐怖食堂阿姨要料理我們了?!! 必須趕快收集考卷逃離這裡啊!!
▶每天都會有新影片! 歡迎大家訂閱我!!☛https://goo.gl/k5ySNC
▶最新精華播放清單☛https://goo.gl/H9z7cd
#恐怖遊戲 #食堂阿姨 #多人搞笑
Lunch Lady遊戲鏈接: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1571440/Lunch_Lady/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Forest0
Twitter☛https://twitter.com/Forest_Zer0
業務諮詢 ▶ white10156@gmail.com
喜歡這部影片的話可以按個喜歡,並且幫我分享
想要看更多的話可以訂閱哦
有任何意見都可以在底下留言
我會努力下去的!!
BGM來源:https://dova-s.jp/
片尾曲:You 8 Me
國 考 不想 讀書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吳香倫 的爸爸是粵語片明星 #吳殷志,五、六十年代拍了七十多部電影,那個年代做演員,從服裝到化妝一應大小事物,都要自己準備和安排,香倫媽媽既要照顧在片場拍戲的丈夫,又要養育四名子女,香倫和妹妹江倫之下,還有兩個弟弟,小時候她和妹妹跟着爸爸、媽媽,整個童年都在片廠度過,「後來讀書上學,課餘或假日也在片廠到處跑,很多導演、監製都叫爸爸讓我們拍戲,但爸爸認為讀書才是正路,不想子女步他後塵,所有拍戲邀約一概拒絕。」全文:https://bit.ly/3bueYdb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國 考 不想 讀書 在 國考讀書方式跟心態調適請益 - 考試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小女子我去年開始準備國考,但準備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原來一直以來的讀書方式有很多缺點……,所以想在這裡尋求解決方法或大家的建議!,1. ... <看更多>
國 考 不想 讀書 在 【調整心態】學測準備!超不想讀書?保持專注?三個方法告訴 ... 的推薦與評價
【調整心態】110指 考 !超 不想讀書 ?保持專注?三個方法告訴你!|高分方法| 國 高中生必看|學習經驗談|學測指 考 EP2|詹JJ|#學測準備#調整心態# 讀書 ... ... <看更多>
國 考 不想 讀書 在 [心得] 寫給所有徬徨無助的考生- 看板Examination 的推薦與評價
擔任公職也快半年了,身邊陸續有朋友想準備國考,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想問的問題
想要少走冤枉路,不論是來信給我的版友或是身邊的朋友,我在這邊寫一些心得,
給那些想要進入國考之路的考生。
一、想上榜的決心永遠是最重要的:
從我踏入補習班的那一刻,到我正式任公職,剛好是整整兩年的時間,不多也不少。
還記得剛開始讀書的時候,決心不是很強烈,總是有著「第一年考試就試試看」
的心態,我不可能第一年就考上,但第一次高普考的成績出來,卻比想像中的
漂亮,我才發現原來國考並沒有想像中的難,如果保持著必上榜的決心,第一年
就上榜也不是不可能的任務。另外,這條路會走得比你想的漫長,中途放棄的人
很多,卻往往只是差了最後一點決心,想當初中間還轉換跳板到郵局內勤,後來
發現堅持到底才是最重要的。
二、選擇適合自己的書,別人的經驗終究不是你的:
這或許是每個要準備國考的人最常問我的問題,「我該要選怎樣的書?」
我只能說選一本你讀得下去的書,這本書再好內容再豐富,但如果你讀不下去,
那對你來說這本書跟垃圾沒兩樣。就像很多人推薦韋伯的拆解式政治學,但我翻了翻
我完全看不下去,那倒不如選擇一本自己能看下去的書,這才是最重要的。
三、讀書方法比讀書時間多寡更重要:
很多剛開始準備國考的考生,常常會覺得我一天要讀多久的書才合理,讀得太少
怕落後別人;讀得太多卻又怕自己吸收不了。我只能說好的讀書方法比讀書時間
多寡更重要,當時準備國考我一天的讀書時間平均只有4~6小時,但是掌握好考科的
配分、重點的分布,把20%的時間放在80%的重點上。所以重點不是讀了多少書,而是
你對於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有多少。有一個很重要的重點就是,當你離開書桌的時候
對於剛剛讀的東西是要徹底了解的,能夠在腦海中有一個清晰的架構出現,如果沒有
辦法對於剛剛所讀的內容理解透徹,那大概過了一天,腦袋重整之後,這些資訊就會
被大腦丟棄,因為沒有經過重整的訊息,對於大腦來說就是種負荷,所以在讀了一個
段落之後,「務必要徹底理解剛剛讀過的東西再離開書桌」,不然你回來之後,要再
多花一倍的時間去理解,因為重複理解一段破碎的資訊,久了也會覺得煩。
四、仔細衡量自己究竟適不適合去補習:
如果沒有一點法科的底子,我是覺得可以去買單科的法科來補,但是學科的話我還是
建議其實自己讀就好。想當初面授班通常一堂課3小時,要提早去佔位子,下課後又
要騎回家,其實來來回回你已經花了快5小時在上面,回家之後還要整理老師上課
的重點,其實無形之中默默浪費了超多的時間,也不見得能夠把老師上的東西都
吸收進腦海裡面,明天一早起來這些破碎的資訊,又被大腦習慣性的丟到垃圾桶裡了
,所以除非你是個很自律的人,可以每天回家後還穩定的複習完再睡覺,那當然
可以去補習,如果不能這樣的話,我覺得倒不如好好安排自己的讀書計畫,一步一步
達成自己的目標。還記得剛開始補習後,只去了補習班5個月,後來都是自己回家
讀,沒有再去補習班過...因為我自己認為去補習班的效益遠不如自己讀來的大。
五、考古題的重要性:
其實研究考古題是很重要的,也不是說你一定要把所有考古題都做過,而是你可以
透過考古題的方向,推測出哪一章才是這個科目的重點,掌握好80/20法則,事半功
倍,所以打算踏入國考的考生,可以先從考古題下手,研究好每一章的重點在哪,
針對重點讀。
六、準備考試不是在做研究,不要花太多時間在枝微末節:
今天你準備的是考試,不是在做學問,所以不要想把一本書讀得仔仔細細,當然如果
你有這個能力很好,但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只想上榜。所以,不要一翻開書就從頭
開始唸到尾,而是翻開重點的章節讀,配合考古題,把重點先抓起來,讀完了行有餘
力再去讀旁枝末節的地方。「考試不是在做學問」,讀到不會的地方就跳過,除非
那個地方真的很重要,那當然務必要搞懂再離開書桌。但一般來說不要在細碎的地方
鑽研太深;不要花太多時間在上面。反正你要掌握的是重點,不會的地方就跳過,
善用自己的時間。
大概是這樣,先打這樣就好,希望有幫助到某些迷惘的考生~~~高普考也剩三個月了,
希望大家都能金榜題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7.204.1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xamination/M.1522573394.A.B32.html
我在私企、國營、公部門都待過,其實每個工作都有它的難處,也許你覺得不想繼續待
但不代表其他人不想,畢竟每個人對於工作內容的忍受能力不同,工作能力也不同。
真要這樣說,世界上沒有一份好的工作,畢竟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它的運作制度,
而制度往往都會有疏漏,不可能有完美的制度存在。其實公務員就只是一份工作罷了,
不要把它想的太美好了。
我上面說過了,沒有一份工作沒有黑暗面,就看自己能不能接受而已,公務員只是一
份工作,我們是公僕,能不能接受就看個人了。
沒看到很多上榜文都是12小時起跳的嗎?
如果公部門可以確實落實淘汰機制,該吃餅的吃餅,該淘汰的淘汰,那我就認為我們
不是公僕,但是既然缺乏淘汰機制,那說我們是公僕一點也不為過。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