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va 不是 EVA 】系列之一
長榮空服員罷工的過程中,我雖然從開頭就支持她們,但也一直好奇,也困惑於一件事情。
那就是:看她們罷工對「日支費」、「禁搭便車」等八個訴求,和聽她們在現場尖銳地吶喊「反長榮威權,爭空服員尊嚴」的聲音,兩者之間有一種巨大的差距。
換句話說,如果只是看她們的八個訴求,不太明白她們那麼巨大的憤怒從何而來;如果只是聽她們尖銳的吶喊,不太明白為什麼提出這八個訴求。
這些年輕女孩子在聲音高亢到有些破音,破音中又透著某種童稚的吶喊中,讓我意識到她們必定有些八個訴求所表達不出來的委屈。
我想探索那種委屈的根源,因此著手寫這篇文章。
------ 序言------
多年來搭乘不同航空公司,我留下了這樣的一些印象。
日航,是讓你感受到他們有些「特別」的服務。譬如,早在1990年代初,當時飛機上播放的影片遠遠落後於院線片的時候,有一天在日航上看到宮崎駿動畫《紅豬》的首映。這件事情的本身,就讓客人享受到一種「尊榮」。
阿聯酋,是豪華的機艙設備。商務艙的座位上,像是設了一個燈光、氣氛朦朧的酒吧。每個地方都略大一號的舒適,就更不必說。
荷航,最特別的是他們的環保意識。他們用影片、各種說明來解釋他們服務的根本原則。譬如:如何減少飛行的「碳足跡」、如何因應氣候暖化而推動「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尊重工作人員的人權等。別人說來像是宣傳文字的說明,荷蘭人卻讓我感受到他們認真地實踐自己相信的理念。
國泰航空,印象就是空服員俐落的效率,以及國際化。國泰空服員的國籍多元化,很明顯;他們在機艙裡走動的腳步,也有一種特別的速度。
新航,是他們很捨得更新機種,設備方便,並且空服員的行動速度雖然不像國泰那麼快,但是比國泰卻多了許多柔軟。
那麼,近二十年來我一直首選搭乘的長榮呢?
長榮不是以機種、設備取勝。以目前的商務艙座位來說,設計還可以說是很不高明的。其他航空公司的座椅仰臥調整按鈕都是放在兩手方便可及的範圍之內,長榮卻是落在貼近上胳膊的地方。不是要按那些鈕就得側身用另一隻手,就是(胖一點的人)胳膊不時會擠壓到那些按鈕,改變座位的位置。
長榮最吸引我的,一是相對於國內另一家航空公司的飛安紀錄,另一是長榮從登機開始就讓人有一種很「自在」的感覺。相信對台灣人尤其如此。而回顧起來,長榮的空服員在營造這種「自在」的感覺中扮演了最大的角色。
在我的經驗裡,長榮空服員持續過來探詢你有什麼需要的殷勤,是冠於所有航空公司的。在長途飛行中,有需要按了服務鈴,長榮空服員回應的速度也是最快的,並且經常有不只一位同時過來。
長榮空服員回應的快,讓我感受到和國泰不同的是,與其說那是出於效率,不如說是出於親切。而她們的聲音,除了比新航還更多了一些嬌柔之外,還有一種過去我說不上來,直到這次我才明白是什麼的因素。後面再談。
儘管我是一個比較少和空服員互動的乘客(原因見另文),但是對長榮的空服員,這些感受是有的。
只是到這次她們罷工之前,我從沒注意到長榮的空服員只有女性,當然也更沒意識到這些女性空服員親切和嬌柔的背後矗立著什麼樣的黑影,她們一直承受著什麼樣的壓迫。
所以我想知道:使得那許多親切又嬌柔的聲音轉變成那麼尖銳又憤怒的吶喊的根源是什麼。
因此,我先看了許多空服員的文章,也親自訪問了這次罷工的兩位工會幹部,以及曾經在長榮工作過離職的空服員。
然後,我拿整理出來的問題,再去訪問了華航、日航、全日空、國泰、港龍等幾家不同航空公司的空服員。
我從各家不同公司如何對待空服員的管理模式,來對照長榮空服員的處境,一方面看看她們是否當真「貪得無厭」、是否「嬌貴公主」;另一方面,也可能多少整理出矗立在她們身後那個黑影的輪廓,找出她們委屈、憤怒的線索。
現在我把這些輪廓和線索攤在大家眼前,也希望大家能共同繼續探索、勾畫。
我相信只有當我們找出長榮空服員委屈、憤怒的根源,才能看清這次罷工的真正意義,也才能檢視如何評價罷工過程和最後簽訂的團體協約,如何面對接下來的局面,以及大家可以努力的方向———不論對空服員、長榮當局,還是台灣社會。
明天 7月11日繼續發表系列之二。(本文題目曾經暫定為「EVA的世界」。)
圖片來源:寰宇新聞網 http://bit.ly/2Xzqzmh
--------
相關文章
【 Eva 不是 EVA 】系列之六 http://bit.ly/2JLZZxR
【 Eva 不是 EVA 】系列之五 http://bit.ly/2JyYB1C
【 Eva 不是 EVA 】系列之四 http://bit.ly/2LXG2pr
【 Eva 不是 EVA 】系列之三 http://bit.ly/32lAnPB
【 Eva 不是 EVA 】系列之二 http://bit.ly/2JyGYh0
【 Eva 不是 EVA 】系列之一 http://bit.ly/32fkLNu
永不忘記柔性的,寬容的力量----給罷工空服員的建議
http://bit.ly/324OMzG
請長榮和工會雙方公布簽約的完整團體協約內容
http://bit.ly/2FUcLrS
為什麼不是突襲罷工?不能預告罷工?——我們可以做的第二件事
http://bit.ly/2JF1Cfk
秋後不算帳的一個最卑微的起點——我們可以做的第一件事
http://bit.ly/2IZpiMv
有關秋後不算帳的一個提醒 http://bit.ly/2FHBO11
球回到長榮手上之後的兩個可能,以及對大家的意義
http://bit.ly/2YhPK9l
一個長期使用者給長榮及罷工的女空服員的建議
http://bit.ly/2Nj3kbD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
團體協約內容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Eva 不是 EVA 】系列之一
長榮空服員罷工的過程中,我雖然從開頭就支持她們,但也一直好奇,也困惑於一件事情。
那就是:看她們罷工對「日支費」、「禁搭便車」等八個訴求,和聽她們在現場尖銳地吶喊「反長榮威權,爭空服員尊嚴」的聲音,兩者之間有一種巨大的差距。
換句話說,如果只是看她們的八個訴求,不太明白她們那麼巨大的憤怒從何而來;如果只是聽她們尖銳的吶喊,不太明白為什麼提出這八個訴求。
這些年輕女孩子在聲音高亢到有些破音,破音中又透著某種童稚的吶喊中,讓我意識到她們必定有些八個訴求所表達不出來的委屈。
我想探索那種委屈的根源,因此著手寫這篇文章。
-\-\-\-\-\-\ 序言-\-\-\-\-\-\
多年來搭乘不同航空公司,我留下了這樣的一些印象。
日航,是讓你感受到他們有些「特別」的服務。譬如,早在1990年代初,當時飛機上播放的影片遠遠落後於院線片的時候,有一天在日航上看到宮崎駿動畫《紅豬》的首映。這件事情的本身,就讓客人享受到一種「尊榮」。
阿聯酋,是豪華的機艙設備。商務艙的座位上,像是設了一個燈光、氣氛朦朧的酒吧。每個地方都略大一號的舒適,就更不必說。
荷航,最特別的是他們的環保意識。他們用影片、各種說明來解釋他們服務的根本原則。譬如:如何減少飛行的「碳足跡」、如何因應氣候暖化而推動「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尊重工作人員的人權等。別人說來像是宣傳文字的說明,荷蘭人卻讓我感受到他們認真地實踐自己相信的理念。
國泰航空,印象就是空服員俐落的效率,以及國際化。國泰空服員的國籍多元化,很明顯;他們在機艙裡走動的腳步,也有一種特別的速度。
新航,是他們很捨得更新機種,設備方便,並且空服員的行動速度雖然不像國泰那麼快,但是比國泰卻多了許多柔軟。
那麼,近二十年來我一直首選搭乘的長榮呢?
長榮不是以機種、設備取勝。以目前的商務艙座位來說,設計還可以說是很不高明的。其他航空公司的座椅仰臥調整按鈕都是放在兩手方便可及的範圍之內,長榮卻是落在貼近上胳膊的地方。不是要按那些鈕就得側身用另一隻手,就是(胖一點的人)胳膊不時會擠壓到那些按鈕,改變座位的位置。
長榮最吸引我的,一是相對於國內另一家航空公司的飛安紀錄,另一是長榮從登機開始就讓人有一種很「自在」的感覺。相信對台灣人尤其如此。而回顧起來,長榮的空服員在營造這種「自在」的感覺中扮演了最大的角色。
在我的經驗裡,長榮空服員持續過來探詢你有什麼需要的殷勤,是冠於所有航空公司的。在長途飛行中,有需要按了服務鈴,長榮空服員回應的速度也是最快的,並且經常有不只一位同時過來。
長榮空服員回應的快,讓我感受到和國泰不同的是,與其說那是出於效率,不如說是出於親切。而她們的聲音,除了比新航還更多了一些嬌柔之外,還有一種過去我說不上來,直到這次我才明白是什麼的因素。後面再談。
儘管我是一個比較少和空服員互動的乘客(原因見另文),但是對長榮的空服員,這些感受是有的。
只是到這次她們罷工之前,我從沒注意到長榮的空服員只有女性,當然也更沒意識到這些女性空服員親切和嬌柔的背後矗立著什麼樣的黑影,她們一直承受著什麼樣的壓迫。
所以我想知道:使得那許多親切又嬌柔的聲音轉變成那麼尖銳又憤怒的吶喊的根源是什麼。
因此,我先看了許多空服員的文章,也親自訪問了這次罷工的兩位工會幹部,以及曾經在長榮工作過離職的空服員。
然後,我拿整理出來的問題,再去訪問了華航、日航、全日空、國泰、港龍等幾家不同航空公司的空服員。
我從各家不同公司如何對待空服員的管理模式,來對照長榮空服員的處境,一方面看看她們是否當真「貪得無厭」、是否「嬌貴公主」;另一方面,也可能多少整理出矗立在她們身後那個黑影的輪廓,找出她們委屈、憤怒的線索。
現在我把這些輪廓和線索攤在大家眼前,也希望大家能共同繼續探索、勾畫。
我相信只有當我們找出長榮空服員委屈、憤怒的根源,才能看清這次罷工的真正意義,也才能檢視如何評價罷工過程和最後簽訂的團體協約,如何面對接下來的局面,以及大家可以努力的方向———不論對空服員、長榮當局,還是台灣社會。
明天 7月11日繼續發表系列之二。(本文題目曾經暫定為「EVA的世界」。)
圖片來源:寰宇新聞網 http://bit.ly/2Xzqzmh
-\-\-\-\-\-\-\-\
相關文章
【 Eva 不是 EVA 】系列之六 http://bit.ly/2JLZZxR
【 Eva 不是 EVA 】系列之五 http://bit.ly/2JyYB1C
【 Eva 不是 EVA 】系列之四 http://bit.ly/2LXG2pr
【 Eva 不是 EVA 】系列之三 http://bit.ly/32lAnPB
【 Eva 不是 EVA 】系列之二 http://bit.ly/2JyGYh0
【 Eva 不是 EVA 】系列之一 http://bit.ly/32fkLNu
永不忘記柔性的,寬容的力量-\-\-\-\給罷工空服員的建議
http://bit.ly/324OMzG
請長榮和工會雙方公布簽約的完整團體協約內容
http://bit.ly/2FUcLrS
為什麼不是突襲罷工?不能預告罷工?——我們可以做的第二件事
http://bit.ly/2JF1Cfk
秋後不算帳的一個最卑微的起點——我們可以做的第一件事
http://bit.ly/2IZpiMv
有關秋後不算帳的一個提醒 http://bit.ly/2FHBO11
球回到長榮手上之後的兩個可能,以及對大家的意義
http://bit.ly/2YhPK9l
一個長期使用者給長榮及罷工的女空服員的建議
http://bit.ly/2Nj3kbD
團體協約內容 在 林佳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粉紅罷工,2060堅守最後!】
我曾經協助過2016年的華航空服員罷工,所以這兩個禮拜以來,很多人都會問我對於這場長榮罷工的看法,如今罷工已告段落,我的看法是這樣的:「這是一場受迫害的女性,透過團結,成功翻轉勞資關係的罷工。」
#先談談這場罷工
再次聲明,我已於空服員職業工會離職一年多,我曾經協助過先期的長榮空服員組織工作,但並未實質參與過長榮空服員的協商及罷工過程,因此我是參照過去經驗進行評論。
工會運動裡面最困難的,絕對不是資方的打壓,或是政府的錯誤政策,而是如何讓所有的會員團結一致,對抗所有的惡。
因為台灣法制的不完備,讓長榮公司可以濫用管理權恐嚇員工,交通部直到第16天才放話要檢討航權,部分媒體配合長榮公司進行偏頗的報導。
這些都使得工會保持團結行動變得更加困難。
長榮公司不斷在媒體放話,最多甚至喊到「600名空服員復工」,但事實證明只有200名會員選擇拿回三寶,是公司想用心理戰術減少工會的協商籌碼。
然而,在這一場十七天的戰役中,我看見了長榮空服員的堅持與毅力,一直到最後,仍有2060位會員堅守罷工糾察線,這不是一個小數目。
歷經過酷熱炎暑、狂風暴雨的十七天顛簸歷程,仍然有超過2000人堅持住意志,這是在外圍觀察的我,所由衷敬佩的。這也是能夠成功簽訂團協的關鍵。
經歷過華航兩次罷工,長榮公司嚴陣以待半年以上時間,甚至不惜拿消費者的權益當籌碼,就是想要擊敗工會的行動。工會面臨鋪天蓋地的攻擊,絕對遠超過2016年的華航空服員。
但是長榮空服員用團結的力量承擔下來了。因此,這是場絕對不輸給2016年華航空服員的罷工。
#女性身分
長榮空服員全女性的特色,也引發出這次罷工中的性別議題。
許多網路上的公共討論,充斥著許多貶抑勞動、歧視女性的用詞,例如「公主」、「金釵」,甚至以性羞辱的方式來反對罷工。
這些評論者以性別化的標籤,凌駕這些空服員的勞動身分,暗示出來罷工的女性空服員是幼稚、任性、溫室中的花朵、不懂得人間疾苦,將他們貶低成是有問題的女人,而不是捍衛權益的勞動鬥士,而這些性別化的標籤與說法,在今年年初華航機師罷工的時候,卻未曾出現。
尤有甚者,甚至會將這些女性的貶抑成生殖器官。
這些都凸顯出女性勞工在現今社會中,仍有一段荊棘之路必須突破,而這段荊棘,不光是來自於公司的打壓,更多時候,是來自於父權社會所強加的羞辱。
我長期在勞工運動中服務,更多時候,女性的堅忍不拔,更超乎男性。由於日常中的壓迫無所不在,為了對抗有形的經濟壓迫、無形的精神折磨,女性勞工所長出的堅強意志,更是在這場罷工仍能堅持17天的關鍵。
#政府與財團不該將消費者作為籌碼
長榮公司把消費者當作自己的籌碼,只為了打擊工會,這是很不可取的。
事實上,這場罷工在七天前早該結束,因為今天簽訂的團體協約內容,幾乎等於當時工會代表與林寶水董事長見面時談的版本,但是因為在協商具體文字時,公司竟然對於「不秋後算帳」這點反悔,要求對罷工的會員進行年終獎金的差別待遇,才逼得工會只能繼續罷工。
原本可以順利解決的爭議,也因為這樣,航班一路取消到七月下旬。也許長榮公司有錢可以燒,但是不僅是把消費者當談判籌碼,也是公然挑釁工會法35條的行為。
保護工會成員不被公司打壓的工會法35條,長期被譏為沒有嚇阻效力,長榮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但是長榮空服員證明了,即使法令不足,勞工的團結,仍然可以成為對抗打壓的重要防線。
在這場罷工之後,可以想像在各大財團的操作下,罷工預告期等限制罷工的法案將會被推出。
我必須再次嚴肅聲明,任何對於罷工的縮限,都是對廣大勞工基本權益的打壓。這一點在這次長榮罷工中突顯無疑。
如果長榮公司能完全掌握工會的罷工時間點,完全做好因應,那麼反秋後算帳的條文有可能簽訂嗎?絕對不能讓罷工預告期,成為政府法令無能保障工會與勞工的遮羞布。
另一方面,長榮空服員也再次教會我們,當政府法令不足的時候,團結行動,就會取得與財團抗衡的力量。
#最後
堅持17天的2060本護照主人,我由衷佩服你們,就像英國航空空服員工會理事長Carol說的:
#罷工第一天你就知道誰是你真正的朋友。
你們是真正勇敢的鬥士,如此的堅毅與堅持
#你們是女性的驕傲!
==
林佳瑋,時代力量中壢區立委參選人
【政治獻金帳戶】
合作金庫銀行南桃園分行
銀行代號:006
帳號:1210-717-625003
戶名:109年立法委員擬參選人林佳瑋政治獻金專戶
捐款時請填寫下列網路表單:
https://reurl.cc/KngNM
【學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經歷】
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秘書長
桃園市產業總工會秘書長
協助2016年華航空服員罷工、國道收費員大量解雇案、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案
協助華映、宏達電、復興航空大量解雇案
籌組長榮航空工會、桃園捷運工會、美光晶圓科技工會
團體協約內容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新修訂的勞動三法在勞動節正式上路,其中在團體協約法的部分新增訂了勞資雙方有誠信協商的義務,如果拒絕協商最高可罰30萬元。勞委會的目的就是希望雇主不要拒絕協商,因為目前在台灣已經簽訂團體協約的只有43件,只佔全體勞工2%還不到,跟其他先進國家完全不能比較。
一樣被核定為勞基法84條之一責任制,但是華航的空勤組員就是比其他國內航空公司的員工更多了一份保障,因為華航工會跟公司在2002年就簽訂了團體協約。
這份團體協約內容包括工時上限、獎金發放等等都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這兩年兩岸直航,航空業大發利市,年終獎金怎麼發,就照著團體協約走,甚至前幾年金融海嘯,航空業大受影響,團體協約也發揮保障員工的作用。
不過根據官方的統計,國內八百萬勞工當中,有團體協約保障的不到2%,跟歐美先進國家高達80%比起來少得可憐,而截至2010年全國也只有43件團體協約,其中以銀行業簽的比例最高,全是拜金融合併之賜,讓勞工有了危機意識。
其實有很多工會都想跟雇主簽團體協約但被拒絕,不過新修訂上路的團體協約法新規定,勞資雙方有誠信協商的義務,拒絕團體協商一方,經勞委會裁決後又不限期改善,可處6-30萬元罰款,還可連續罰,勞委會期待罰則能達到強制協商效果,不要讓勞資雙方連坐上談判桌的機會都沒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6bvZA7wffc/hqdefault.jpg)
團體協約內容 在 現在就加入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A: 「 #團體協約」是以工會為單位與雇主簽訂的書面契約,以「勞動關係」為規定之內容,協定的項目包括薪資、獎金、僱用、調職、解僱與離職、薪資與 ... ... <看更多>
團體協約內容 在 生活與法律罷工和團體協約是什麼呢?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任務包括 團體協約 締結、修改或廢止,勞資爭議處理. ... 團體協約 有什麼效力協約所約定的勞動條件,會成為雇主和工會勞工間的勞動契約 內容 。 ... <看更多>
團體協約內容 在 [新聞] (桃園)科慕觀音廠8/1關廠解僱259員工-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